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茶經

(2016年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茶經》是2016年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1] 
中文名
茶經
作    者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6年5月
出版社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ISBN
9787539992266
類    別
茶酒文化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膠訂

茶經內容簡介

陸羽二十一歲時,踏上了遊歷考察之路。他一路風塵,經義陽、襄陽,過南漳,潛心尋覓茶事、茶情。
經過十餘年實地考察,踏遍三十幾個州,蒐集上千條茶聞軼事,歷經五年研究著述,又經五年增補修訂,終成世界上*部茶學專著《茶經》。
《茶經》共十節,綜合論述了茶的起源、茶的用具、茶的採製、茶器、茶俗、茶事,以及飲茶技藝、茶道等內容,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自此,飲茶品茗成為中國人“意在物外”的生活藝術。
之後的茶道演變,無論是宋代宮廷的點茶鬥茶,明清庭院的清雅茶聚,寺院茶儀的空靈持修,日本茶會的清寂和敬,都因《茶經》的啓示,得以開創自稱體系的飲茶天地。
《茶經》堪稱歷代製茶、飲茶、茶道演變的百科全書,既可作為烹茶、飲茶,賞鑑茶具的技藝之書,也是修身養性、品賞茶美感之道的經典。

茶經圖書目錄

一之源
古時文人有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國人從何時開始飲茶,尚無定論,不過從西漢時,已有關於飲茶的文獻記載。不管是廟堂之上,還是江湖之遠,茶就這樣淡然地在杯中微微漾開,參與見證着千百年來人間的繁華或寂寥。
二之具
唐代是茶文化的發展期,儘管這時已經有貢茶,陸羽也説過貴族之家飲茶要二十四器皆備才行,但是這依然是以文人、僧人為領導的茶文化時代,更看重品飲時的精神享受。
三之造
採茶不僅是茶農的樂事,也是一些文人隱者的雅事。唐代皇甫曾寫了一首《陸鴻漸採茶相遇》,詩裏説:“千峯待逋客,香茗復叢生。採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其中的隱逸之趣,給採茶這件平常事平添了一層美學色彩。
四之器
陸羽所説的茶器,並非今人狹義的飲茶器具,而是包括烹茶、品茶所要用到的所有工具,有風爐、筥、炭、火等二十四種。飲茶不僅是一種物質活動,更是一種精神享受,因而對器具的要求非常講究。
五之煮
古代文學作品裏,不乏對“融雪煮茶”的描述,唐代詩人白居易《晚起》中説:“融雪煎香茗,調酥煮乳糜。” 陸游《雪後煎茶》詩云:“雪液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灶就烹煎。一毫無復關心事,不枉人間住百年。”
六之飲
無論是戴昺“自汲香泉帶落花,漫燒石鼎試新茶”,還是徐禎卿“悶來無伴傾雲液,銅葉閒嘗字筍茶”,或是鄭板橋“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文人杯中永遠盪漾着茶之性靈。
七之事
與茶有關的軼聞傳説,體現出茶非同一般的自然本性。它源於自然,又和自然界的人神鬼仙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它沖淡純淨,卻被世人賦予高貴的品格。在所有的飲食素材中,它應該算特別的一種。
八之出
湖州是中國古老的茶區之一,也是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陸羽就曾經隱居在此地的苕溪一帶,考察茶事,潛心著《茶經》。這裏不但出名茶,還出現不少著名的茶人。
九之略
那些喜歡山林野趣的古人,一路尋蹤心靈自由的山野高人,飲茶則大壺大碗,溪邊林下,開懷暢飲。茶佳器潔,只要有購買能力,人人都可做到。但古人喝茶的那番雅趣,新泉活火、松風竹爐、隔籬相呼的那份情懷,今人卻難以追尋。
十之圖
陸羽所説的圖,是用白絹把採茶製茶的全部工程繪製書寫出來,以做日常指導之用。據考證,古時家用屏風多以四六幅為主,陸羽所述之圖可以是掛於牆壁的掛圖,也可以做成屏風放置家中。

茶經作者簡介

陸羽(733—804)
唐代著名茶學家,被尊為“茶聖”。
陸羽一生嗜茶,精於茶道,以著世界部茶葉專著——《茶經》而聞名於世。著述《茶經》期間,他常身披紗巾短褐,腳穿麻鞋,獨行山野,深入農家,採茶覓泉,評茶品水。
宋代學者陳師道寫道:“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於茶者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