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牀醫學八年制

鎖定
臨牀醫學(八年制)是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修業年限為八年,授予學位為醫學學士學位和醫學博士學位。
八年制臨牀醫學專業教育實行“八年一貫,整體優化,加強基礎,注重臨牀,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培養模式。 [18]  培養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較高綜合素質的醫學人才,要求學生具有廣泛、厚實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基礎、紮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基礎,較強的臨牀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 [25] 
該專業要求掌握基礎醫學和臨牀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較熟練的掌握人類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方面的基本方法,掌握疾病的產生原因、發病機制以及對疾病的鑑別能力;掌握常見病、多發病診斷處理的基本技能,具有對急、難、重症的初步處理能力;掌握臨牀診療工作的辨證思維和分析判斷方法;得到醫學科學思維和科研方法的基本訓練;熟練掌握一門外語,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 [19] 
由於八年制擴辦時間較晚,八年制醫學教育仍處於探索階段,與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的銜接、與5+3一體化協調和八年制的目標及定位等問題依然是八年制醫學教育面臨的挑戰。 [16] 
中文名
臨牀醫學八年制
外文名
Clinical Medicine(Eight-year program)
創辦時間
1917年 [17] 
類    別
醫學
主管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專業代碼
100201K
授予學位
醫學學士學位和醫學博士學位
修業年限
八年

臨牀醫學八年制發展歷程

該詞條中“發展歷程”部分的內容,包括內容中相關的二次引用,均來自論文:吳紅斌,謝阿娜,王維民. 我國八年制醫學教育的回顧與展望[J]. 中華醫學教育雜誌, 2020(40)7: 513-518. [16] 

臨牀醫學八年制協和舉辦期

(1917年-1978年)
北京協和醫學院於1917年正式開始招收八年制醫學生,畢業授予醫學博士學位,由此開啓了中國八年制醫學教育的舉辦歷程。結合中國國情和當時美國頂級醫學院的標準,協和八年制醫學教育堅持小而精的教育理念,每年招生不超過30人。
從1917年至1978年,中國只有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辦八年制醫學教育。在這年長達60餘年的時間裏,協和八年制醫學教育經歷了幾次演變,分別為:
1917年至1925年的3年自辦預科教育和5年醫學教育;
1925年至1941年和1948至1953年從燕京大學招收完成3年本科教育的學生,此後再完成5年醫學教育; [41] 
1959年至1970年實行高考招生,學生在北京大學接受3年預科教育,此後再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完成5年醫學教育。
此外,1941年至1948年、1953年至1959年和1970年至1978年3個階段,由於各種原因北京協和醫學院被停止招生。
在協和舉辦期,協和八年制醫學教育成效顯著,迅速成為國內外頗有影響力的頂級醫學院校。中國近一半的醫學學科的創建和發展來自於協和八年制醫學教育畢業生。正是協和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顯著成效,使人們逐漸認識到了八年制醫學教育是培養高水平、高層次醫學人才的途徑。

臨牀醫學八年制複製試辦期

(1979年-1987年)
1979年,天津醫學院(現天津醫科大學)通過人大提案的方式獲得八年制醫學教育試辦權,與南開大學聯合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試點班”,並於當年開始小規模招生,其八年制醫學教育培養模式是對協和培養模式的複製。
1980年,中國開始實施學位制度,學生攻讀博士學位一般至少需要11年,八年制醫學教育只需要8年就能夠獲得博士學位讓各方難以接受,這極大地限制了其他院校對八年制醫學教育的試辦。
1985年,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簡稱“國家教委”)對醫學教育學制進行調研和論證,這被認為是以擴辦八年制醫學教育試辦院校為目標的論證,最終以七年制醫學教育的設立告終。
1988年,原國家教委頒發《關於試辦七年制高等醫學教育的通知》。天津醫學院的八年制醫學教育由於臨牀醫學七年制教育的試辦而告終,而協和作為特例被保留。
天津醫學院的八年制醫學教育只開辦了8年時間,其人才培養成效並沒有體現。在此時期,協和八年制醫學教育同樣舉辦,基本培養模式為高考招生以及2.5年醫學預科教育和5.5年醫學教育。

臨牀醫學八年制擴辦發展期

(2001年-2004年)
在1988年至2000年,只有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辦八年制醫學教育。新世紀八年制醫學教育的擴散源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2001年獲批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八年制醫學教育得以在非協和以外的其他院校試辦,主要有以下2個原因:一是中國在完成《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後,結合當時國情和世界醫學及醫學教育發展形勢,充分認識到高層次醫學人才的不足;二是院校合併為八年制醫學教育的試辦提供了機會。
教育部在批准北京大學八年制醫學教育試辦權的同時,清華大學也獲得了八年制醫學教育的試辦權(實際開始招生年份為2009年),這極大地刺激了早就想辦八年制醫學教育而沒有獲批的院校,舉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2004年5月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關於增加八年制醫學教育(醫學博士學位)試辦學校的通知》(簡稱《通知》),批准復旦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5所院校為試辦學校。同時,4所軍醫大學(今南方醫科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也獲得八年制醫學教育試辦權。2005年,隨着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合併,上海交通大學獲批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同年,浙江大學也開始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2011年正式獲批)。至此,共有14院校獲批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這奠定了中國八年制醫學教育的基本格局。

臨牀醫學八年制共同探索期

(2004年-2018年)
自《通知》發佈以來,中國八年制醫學教育進入共同探索期,這集中體現於舉辦八年制醫學教育峯會。2004年7月,北京大學倡導並主辦首屆“中國八年制醫學教育峯會”。會議認為有必要建立一種定期交流機制,定期舉辦八年制醫學教育會議。
歷屆八年制醫學教育峯會概況 歷屆八年制醫學教育峯會概況
自第一屆峯會以來,八年制醫學教育的共同探索圍繞八年制醫學教育的各個主要培養階段或關鍵性問題展開了討論。《通知》中指出,“八年制醫學教育教學計劃,按《八年制醫學教育(醫學博士學位)培養基本要求》、《八年制醫學博士學位授予標準》(均另發)自行制訂”,但這2個方案在歷屆八年制醫學教育峯會後一直沒有制定,且第六屆峯會上形成的《八年制醫學教育臨牀教學培養目標與基本要求》也沒有獲得相關部門公開印發。
在此時期,舉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院校除獲批的14所院校外,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南京大學山東大學中國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也以不同形式舉辦八年制醫學教育。

臨牀醫學八年制深入推進期

(2018年-)
2018年以來,中國八年制醫學教育進入深入推進期。2018年10月教育部、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關於加強醫教協同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提出要深入推進八年制醫學教育改革,以培養少而精、高層次、高水平、國際化的醫學未來領軍人才。 [27] 
2019年11月,教育部醫學教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林蕙青透露,教育部在進一步加強與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和中國工程院的協同配合,已設立專項課題以對八年制醫學教育進行系統深入研究,期望在此基礎上發佈八年制醫學教育學位授予標準,為相關院校八年制醫學教育改革提供依據。 [40] 

臨牀醫學八年制面臨問題

自2001年八年制醫學教育擴辦發展以來,圍繞八年制醫學教育的討論與探索從未停止。

臨牀醫學八年制與規培的銜接

各院校在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過程中發現,如果八年制學生畢業後重新接受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勢必會降低其吸引力。各院校八年制醫學教育與畢業後教育在銜接時間上存在較大差異,各別院校的二級學科輪轉所對接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是學校與當地衞生行政部門自行溝通後達成的共識。例如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臨牀醫學專業八年制畢業生通過國家和重慶市衞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考試,可直接獲得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 [23]  部分院校在探索以臨牀博士後的形式來解決與畢業後教育的銜接問題。

臨牀醫學八年制與5+3的協調

2015年,教育部發布通知,明確從2015年起七年制臨牀醫學專業招生調整為臨牀醫學專業5+3一體化。5+3一體化在學制年限上也是8年,這不可避免地容易與八年制醫學教育易產生混淆,且試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院校多數是從臨牀醫學七年制轉變而來,兩者的區分需要進一步明確,八年制如何與"5+3"一體化協調並辦出特色、辦出水平,面臨挑戰。

臨牀醫學八年制學生能力偏弱

醫學博士研究生培養有專業學位博士和學術學位博士兩類。對於臨牀醫學,統招臨牀醫學學術型博士和統招臨牀醫學專業型博士分別側重科研能力和臨牀技能的培養。在培養年限上,這兩類博士,從本科起算,都有11年~12年,在時間上明顯長於八年制醫學教育。八年制醫學生在科研能力上一般無法與統招臨牀醫學學術型博士生相比,在臨牀技能上一般也無法與統招的臨牀醫學專業型博士相比。

臨牀醫學八年制目標定位模糊

《通知》中指出,各院校可從實際情況出發、辦出特色。各院校探索八年制醫學教育過程中,在目標與定位上存在差異,並集中體現於高層次臨牀醫師、醫學科學家和醫師科學家等3類人才培養上,分別對應注重臨牀能力、注重科研能力和臨牀科研能力並重。2017年7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對八年制醫學教育培養目標及定位表述為基礎寬厚、臨牀綜合能力強的複合型高層次醫學人才。 [28]  2018年,《關於加強醫教協同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則表述為高層次、高水平、國際化的醫學未來領軍人才。這些目標及定位如何在教育計劃和人才培養模式中體現需要進一步研究。由於缺乏統一標準和要求,各院校在探索八年制醫學教育上表現為“各有特色、異彩紛呈”,這也導致整體上八年制醫學教育給人混亂、培養目標及定位不清晰的感覺。

臨牀醫學八年制模式仍在探索

已形成4+4、1+4+3、2+4+2等模式。各院校在各個階段上的時間安排上存在差異,並集中體現於預科教育和二級學科。預科教育在持續時間上1到4年不等。4年的預科教育,使得部分院校在探索八年制醫學教育的培養起點到底應該是高中畢業生還是本科畢業生。在二級學科上,各院校差異明顯,這涉及與畢業後教育的銜接;且在二級學科上,對於科研訓練的認識在各院校上也明顯不同。此外,對於基礎醫學教育和臨牀醫學教育中的課程學習,多所院校在探索兩者之間的整合,但是應該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整合仍在探索中。

臨牀醫學八年制管理機制不清

由於八年制醫學教育基本招收高中畢業生,為長學制教育,對應的教育部主管部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由於八年制醫學教育在後續的培養階段又涉及到研究生階段或畢業後教育階段,這就導致在宏觀層面上,八年制醫學教育的管理機制並不順暢。此外,舉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院校多數為綜合性大學,但在《意見》出台以前,綜合性大學醫學教育管理機制並不明確,各院校在實際發展中差異較大,這進一步導致各院校在八年制醫學教育管理上差別明顯。

臨牀醫學八年制培養目標

培養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有崇高的理想和社會責任感、適應醫藥衞生事業發展需要、具有紮實的理論知識及人文素養、較強的臨牀工作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意識、具有國際視野和發展潛能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臨牀醫學八年制培養規格

  • 學制
8年。
  • 授予學位
醫學學士學位和醫學博士學位。
  • 素質要求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熱愛祖國,遵紀守法,敬業愛傷,具備醫師職業所必備的同理心、醫患溝通能力、合作協調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團隊領導力,恪守職業道德,不斷追求進步。 [20] 
  • 知識要求
培養廣泛的人文社會與行為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具備紮實的生物醫學和臨牀醫學知識,以指導臨牀實踐;具有公共衞生相關知識和理念,促進疾病診治與預防相結合。
  • 能力要求
培養掌握疾病診斷和治療相關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整體健康觀念和良好的信息管理能力,具備較強的臨牀科研潛力和一定的教學能力,能熟練閲讀專業外文資料並有良好的外語聽、説、讀、寫能力,以推動國際合作和交流的優秀衞生人才。

臨牀醫學八年制課程設置

各大學校八年制課程體系有較大差異,其中以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八年制醫學教育發展最為悠久和成熟。

臨牀醫學八年制醫學預科階段

前2.5年為醫學預科階段,在清華大學學習普通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課程;
醫學預科2.5年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進行。課程分為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自主發展課程。學生根據要求選課。
  • 通識教育
政治、體育、外語、文化素質、軍事理論等課程。
  • 專業教育
數學與統計課程羣(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等);
物理課程羣(大學物理等)、化學課程羣(無機與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
生物課程羣(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等);
生物醫學高級課程羣(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免疫學等);
醫學基礎課程羣(醫學導論、醫學微生物學基礎等);
計算機科學課程羣(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程序設計基礎、計算機網絡等)。
  • 自主發展課程
包括生命科學類和多學科交叉課程羣等。

臨牀醫學八年制醫學階段

後5.5年為醫學本科階段,在協和本部學習基礎醫學和臨牀醫學課程,完成臨牀實習、科研訓練和畢業論文。
其中1.5年在協和基礎學院學習,3年4個月在協和臨牀學院學習,以及8個月科研訓練。醫學階段課程包括通識教育、專業教育、自主發展課程。
  • 通識教育
包括政治、外語、美育課程。
  • 專業教育
人文社會科學與行為科學(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等);
生物醫學(人體結構功能學、疾病機理與藥理學、局部解剖學、醫學微生物學、寄生蟲學、醫學免疫學、醫學遺傳學、病理解剖學等);
公共衞生課程(醫學統計學、流行病學、社會醫學等);
臨牀醫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神經病學、中醫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口腔科學、皮膚科學、急診醫學、精神病學、臨牀藥理學、臨牀腫瘤學等,含見實習);
科學方法教育(科研導論、循證醫學等)。
  • 自主發展課程
包括專業選修課程和研究生課程。

臨牀醫學八年制畢業要求

學生按規定修完所有課程(平均分80分以上,最多有一門課為重修通過),完成論文答辯,通過大學英語六級,可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臨牀醫學八年制培養模式

八年一貫,整體優化,加強基礎,注重臨牀,培養能力,提高素質。

臨牀醫學八年制八年一貫

即八年統一設計課程和安排,區別於“5+3”一體化,是一種本碩博連讀的模式。 [26] 

臨牀醫學八年制整體優化

整體優化體現於四個結合,即是人文和科學的結合,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基礎和臨牀的結合,教學和科研的結合。強調八年一貫、統籌安排、整體優化、全面培養。

臨牀醫學八年制加強基礎

不僅僅指加強醫學基礎,而是包括自然科學,特別是化學、生物學、遺傳學以及信息化等,即強化通識教育,打下寬厚的基礎。在新世紀之交院校合併前,大部分頂級醫學院屬於獨立大學,臨牀醫學七年制需要和綜合大學合作辦學,例如武漢大學和同濟醫科大學(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合作辦學,北京大學北京醫科大學(今北京大學醫學部)合作辦學。八年制醫學教育繼承這一原則,因此將八年制醫學教育的學習階段分為預科階段和醫學階段。
綜合大學的預科階段均在本校進行,獨立醫學院所舉辦的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預科階段均在綜合大學進行:
通識(預科)教育階段
醫學教育階段
清華大學(2.5年)
北京協和醫學院
北京大學(1年)
北京大學醫學部
復旦大學(2年)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中山大學(2.5年)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
無通識教育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
中南大學(2年)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南方醫科大學
無軍籍:同濟大學(1年)
有軍籍:復旦大學(1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
有軍籍:西安交通大學(2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
浙江大學(4年)
浙江大學醫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清華大學(3年)
清華大學醫學院
參考資料:
[7]  [15]  [29-39] 

臨牀醫學八年制注重臨牀

強調培養科研複合型人才的同時,依然回到培養一名合格醫生的基本目標,掌握臨牀醫生的基本技能。

臨牀醫學八年制提高素質

即提高綜合素質,包括人文、自然、醫學等,強調人文和科學的結合。

臨牀醫學八年制開設院校

臨牀醫學(八年制)開設院校
教育部發函批准開設臨牀醫學(八年制)專業的14所高校:
1917年開設
2001年開設
2004年開設
2005年開設
浙江大學醫學院(巴德年醫學試驗班)
2009年開設
清華大學醫學院(醫學實驗班)
參考資料:
[1-5]  [7-8]  [15]  [17-18]  [21-22]  [24] 
高校自行開設的“臨牀醫學(八年制)專業”的高校:
2004年開設
2007年開設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侯宗濂醫學實驗班)
2012年開設
中國醫科大學(紅醫班)
2013年開設
2021年開設
首都醫科大學(階平班)
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齊魯醫學堂)
2023年開設
重慶醫科大學(錢惪班)
參考資料:
[6]  [9-14]  [42] 
注:南京醫科大學於2019年自行開設的臨牀醫學本博連讀班(天元卓越班)是九年學制,並非八年學制。 [43] 

臨牀醫學八年制發展前景

畢業後大多數到三級以上醫院臨牀一線,從事臨牀醫療、醫學科研、醫學教育等工作,少部分從事臨牀博士後研究工作,也可到高等醫學院校或各級衞生事業管理部門從事醫學教育、醫學科研、醫學教育管理、衞生事業管理工作。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