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京醫科大學

鎖定
南京醫科大學(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是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 [37]  ,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21]  、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36]  、高水平公共衞生學院建設高校 [38] 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江蘇省高層次人才培養計劃“333工程”培訓基地、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創始成員。 [1] 
學校創建於1934年,時名江蘇省立醫政學院。1957年,由鎮江遷至南京,更名為南京醫學院。1962年,被列為全國首批六年制醫藥院校。1981年,被批准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3年,更名為南京醫科大學。
截至2023年9月,學校有江寧校區、五台校區和常州校區(籌);設有19個學院(含一個獨立設置二級學院),開設25個本科專業;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4個、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有教職工1900多人,在校學生總數近2萬人。 [2] 
中文名
南京醫科大學
外文名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簡    稱
南醫大、NJMU
創辦時間
1934年9月1日
創辦人
陳果夫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醫藥類
學校特色
雙一流(2022年)
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峯計劃(2021年)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12年)
省部部共建高校(2015年)
高水平公共衞生學院建設高校(2022年) 展開
學校特色
雙一流(2022年)
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峯計劃(2021年)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12年)
省部部共建高校(2015年)
高水平公共衞生學院建設高校(2022年)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1年) 收起
主管部門
江蘇省
現任領導
蘭青(黨委書記)
胡志斌(校長)
專職院士數
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
本科專業
25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5個
專業學位授權點8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8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4個
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6個 [2] 
國家重點學科
2個(二級學科)
1個(三級學科)
院系設置
19個學院(含一個獨立設置二級學院)
校    訓
博學至精,明德至善
校    歌
《南京醫科大學校歌》
校慶日
10月10日
地    址
五台校區:江蘇省南京市漢中路140號(211166)
江寧校區:南京市江寧區龍眠大道101號(210029)
院校代碼
10312
主要獎項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2000-2020) [45] 
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2000-2020) [47]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2000-2020) [46]  [48] 
知名校友
鄭國錩
王學浩
王存玉
蔣建東
李嵐清
知名教師
許勤
李磊
嚴斌
韓峯
尤永平 展開
知名教師
許勤
李磊
嚴斌
韓峯
尤永平
馮繼鋒
劉慶淮
張峯
殷國勇 收起

南京醫科大學辦學歷史

  • 辦學背景
1927年6月28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109次會議議決,江蘇試行大學區制,原省立醫科大學歸併國立中央大學,境內公立醫學學府碩果無存。 [84] 
第一任院長:陳果夫(1892—1951) 第一任院長:陳果夫(1892—1951)
1934年,時任江蘇省政府主席的陳果夫有意於省會鎮江籌建“醫政學院”,主張試行新醫政教育制度,創造新醫學,融匯中西醫所長,做到衞生行政、衞生教育和衞生醫療三者並舉,獨創新的辦學模式。 [97]  5月15日,江蘇省政府委員會第658次委員會議,決議籌建江蘇省立醫政學院。5月29日,籌備處在省政府內設立。後選定鎮江北固山麓為院址,徵地194畝建設校舍。 [24] 
  • 江蘇省立醫政學院(1934-1938)
1934年9月1日,江蘇省立醫政學院建成。 [24] 
1934年10月10日,學校舉辦了開學典禮。
1937年11月28日,由於日軍全面侵華,陳果夫辭去去江蘇省立醫政學院院長一職,由胡定安繼任。23日星夜,學校以重傷醫院的名義,乘船溯江而上,開啓了西遷辦學。 [64] 
  • 國立江蘇醫學院(1938-1949)
1938年夏,師生西遷至湖南沅陵。8月9日,私立南通學院醫科與學校同感經費拮据,辦學困難,遂兩校有意合併,經教育部報請最高國防會議通過,兩校在沅陵改組國立江蘇醫學院,胡定安任院長,改屬教育部領導。自此,學校實現了由”省立”到“國立”的轉變。 [76] 
1938年11月24日,臨近長沙會戰,沅陵地處前方,師生被迫移至貴陽,借貴陽達德學校校舍繼續上課。 [64] 
1939年4月14日,學校停課,開始向重慶北碚遷徙,在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的幫助下,購下北碚醫院(今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作為本部與教學樓。 [66]  [76] 
1946年9月19日,國立江蘇醫學院在鎮江原址覆校,而原先與江蘇省立醫政學院合併的私立南通學院醫科於南通覆校重建,其主體後來發展成為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南通大學醫學院 [64-65]  [94] 
歷史沿革 歷史沿革
1949年初,學校奉命宣佈停課,籌劃南遷杭州。邵象伊洪式閭顏守民等進步教授帶頭反對遷校,解散了時任院長胡定安臨去美前授權的“院務處理委員會”,學生自發組織“留校同學應變委員會”,並組建了以戴漢民同學為主席的學生自治會。同時學校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馬鳳樓同學任支部書記。5月,鎮江市軍管會正式接管學校,得使江蘇醫學院回到人民手中。 [64]  [89]  [91] 
  • 江蘇醫學院(1949-1957)
1951年2月,南京大學醫學院正式歸南京軍區領導,獨立建校,更名為華東軍區軍醫學院,(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軍醫大學); [100]  1953年1月1日,蘇南行署區、蘇北行署區與南京市合併為江蘇省,成立江蘇省人民政府,省會為南京。因為以上兩點,學校遂決定遷寧辦學。 [69]  [89]  [98] 
1954年10月7日,衞生部同意江蘇醫學院在南京建校,發展規模為2500名學生。11月23日,南京市政府同意在漢中路以北,上海路以西地段建校。 [97] 
1955年6月10日,衞生部和高等教育部決定,將江蘇醫學院、山東醫學院、浙江醫學院等3所院校的衞生系調整到山西醫學院,與山西醫學院衞生系合併,組建新的山西醫學院衞生系,其主體後來發展成為山西醫科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邵象伊教授、歐陽壬官副教授和陳家震等四名助教帶領53級、54級衞生專業127名在校學生於9月份成行抵達山西太原。 [86]  [95] 
1956年8月,南京市工人醫院與江蘇醫學院附屬醫院合併。11月,江蘇省人民委員會決定,南京市工人醫院改名為江蘇省工人醫院,掛江蘇醫學院附屬醫院和江蘇省工人醫院兩塊牌子,明確為省屬醫院。其主體後來發展成為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69-70]  [101] 
1957年7月-8月,576名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和大部分教師及家屬,利用暑假遷入南京新校區,學校原鎮江的校舍、附院參與組建鎮江醫學專科學校(今江蘇大學醫學院)。 [97] 
  • 南京醫學院(1957-1970)
1957年12月27日,江蘇省高等教育局轉發高教部文件,同意學校更名為“南京醫學院”。12月31日,衞生部決定學校劃歸江蘇省人民委員會領導。 [97] 
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 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
1958年年6月24日,江蘇省政府批覆同意增設公共衞生系,學校決定劉燕公、江淑人馬鳳樓負責籌建。 [95]  7月15日,經江蘇省委批准,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正式成立,學校分遷至徐州成立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其主體後來發展成為徐州醫科大學 [92] 
1962年8月6日,衞生部決定將全國教學質量高的11所醫藥院校由五年制改為六年制,南京醫學院被列為首批改革試點院校。 [69] 
1968年3月17日,在文革背景下,學校三大派造反組織在省革委會主持下,成立院革委會。 [97] 
1969年9月,附院調集186人建立江蘇省工人醫院腫瘤科,該科於1973年獨立成為江蘇省腫瘤防治研究所,後發展為江蘇省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97] 
  • 江蘇新醫學院(1970-1978)
1970年4月25日,駐南京醫學院、南京中醫學院的工宣隊聯合要求兩校合併成立江蘇新醫學院。5月9日,江蘇省革委會同意成立江蘇新醫學院。江蘇省中醫院為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工人醫院為第二附屬醫院。 [87]  [96] 
1972年12月,經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揚州衞生學校併入(獨立辦學)江蘇新醫學院,改建為江蘇新醫學院揚州分院。
1976年12月,經省革命委員會批准,鎮江醫學專科學校併入(獨立辦學)江蘇新醫學院,改建為江蘇新醫學院鎮江分院。
  • 南京醫學院(1978-1993)
1978年3月3日,江蘇新醫學院撤銷。 [70]  江蘇新醫學院原南京醫學院部分改建為(恢復)南京醫學院,其主體後來發展成為南京醫科大學;江蘇新醫學院原南京中醫學院部分改建為(恢復)南京中醫學院,其主體後來發展成為南京中醫藥大學
1979年1月,南京醫學院揚州分院改建為(恢復)揚州醫學專科學校,其主體後來發展成為揚州大學醫學院 [67]  南京醫學院鎮江分院(恢復)鎮江醫學專科學校,其主體後來發展成為江蘇大學醫學院 [77] 
1981年3月9日,南京市第四人民醫院併入南京醫學院,其主體後來發展成為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11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學校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68] 
1985年1月5日,江蘇省政府批准在南京醫學院口腔門診部的基礎上建設附屬口腔醫院,由學校直接領導,為縣處級單位,其主體後來發展成為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7月12日,江蘇省工人醫院更名為江蘇省人民醫院 [70]  [78] 
  • 南京醫科大學(1993-)
1993年12月南京醫科大學揭牌 1993年12月南京醫科大學揭牌
1993年12月3日,國家教委正式批准南京醫學院更名為“南京醫科大學”。 [88] 
2003年9月,南京醫科大學江寧校區正式啓用。 [70] 
2011年1月13日,南京醫科大學與江寧區人民政府簽約了《合作共建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明德醫院協議》,南京醫科大學和江寧區人民政府將於江寧區共建一所新醫院。2016年2月教育部發文,香港邵逸夫基金會已同意向南京醫科大學捐資2億港幣,用於醫院的建設與發展,“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明德醫院”正式更名為“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 [71-72] 
2012年11月9日,入選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承擔“五年制臨牀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一項改革試點項目。 [85] 
2015年9月2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原國家衞生計生委、教育部聯合發文,決定共建南京醫科大學,學校正式列入省部部共建高校 [79] 
2018年3月5日,江北新區與南京醫科大學舉行校地合作簽約儀式,將以南京市浦口醫院為基礎,共建南京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73-74]  3月23日,整合該校第一附屬醫院、附屬南京兒童醫院、南京婦幼保健院及第二附屬醫院的優質兒科醫療教學資源,在兒科學系基礎上成立南京醫科大學兒科學院 [3]  10月30日,南京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學院成立。 [4] 
雙方簽署協議 雙方簽署協議
2020年7月8日,無錫市人民政府、南京醫科大學雙方簽署《無錫市人民政府—南京醫科大學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揭牌,標誌着無錫市人民醫院正式納入南京醫科大學直屬附屬醫院管理體系,成為南京醫科大學在寧外第一家直屬附屬醫院。 [75]  8月31日,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正式掛牌成為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6] 
2021年10月11日,入選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峯計劃A類建設高校。 [90]  11月29日,學校“基礎醫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 [44] 
2022年2月9日,入選教育部公佈的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 [21] 

南京醫科大學辦學條件

南京醫科大學院系專業

校門風景
校門風景(6張)
截至2023年9月,學校設有19個學院(含一個獨立設置二級學院),開設25個本科專業。 [7]  [39] 
學院設置
學院
依託醫院
本科專業
馬克思主義學院
\
\
基礎醫學院
\
基礎醫學(九年,天元創新班)
基礎醫學(五年)
法醫學(五年)
公共衞生學院
\
預防醫學(九年,天元創新班)
預防醫學(五年)
衞生檢驗與檢疫(四年)
應用統計學(四年,生物統計學)
藥學院
\
臨牀藥學(五年)
藥學(四年)
護理學院
\
護理學(四年)
生物醫學工程與信息學院
\
生物醫學工程(四年)
生物信息學(四年)
智能醫學工程(四年)
醫政學院
\
公共事業管理(四年,衞生事業管理)
醫療保險(四年)
外國語學院
\
英語(四年)
繼續教育學院、全科醫學院
\
\
第一臨牀醫學院
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
臨牀醫學(九年,天元卓越班)
臨牀醫學(5+3一體化)
臨牀醫學(五年)
醫學檢驗技術(四年)
第二臨牀醫學院
臨牀醫學(五年)
第三臨牀醫學院
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
\
第四臨牀醫學院
附屬腦科醫院(南京腦科醫院
附屬腫瘤醫院(江蘇省腫瘤醫院
附屬婦產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
附屬老年醫院(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
精神醫學(五年)
眼視光醫學(五年)
放射醫學(五年)
眼視光學(四年)
口腔醫學院
附屬口腔醫院(江蘇省口腔醫院
口腔醫學(5+3一體化)
口腔醫學(五年)
兒科學院
附屬兒童醫院(南京市兒童醫院
附屬婦產醫院(南京市婦幼保健院
臨牀醫學(5+3一體化,兒科醫學)
兒科學(五年)
康復醫學院
\
康復治療學(四年)
醫學影像學院
\
醫學影像學(五年)
醫學影像技術(四年)
康達學院
\
\
姑蘇學院
附屬蘇州醫院(蘇州市立醫院
\
無錫醫學中心
附屬無錫人民醫院(無錫市人民醫院
附屬無錫第二醫院(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
\
常州醫學中心
附屬常州第二人民醫院(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
泰州臨牀醫學院
附屬泰州人民醫院(泰州市人民醫院
\
參考資料: [26]  [39]  [49-63]  [102] 

南京醫科大學師資力量

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
截至2023年9月,學校校本部有教職工1900多人。學校現有中國工程院、科學院院士7人(含工作站),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1人,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3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00餘人次。學校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其中,入選“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有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團隊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國家創新研究羣體3個。 [7] 
類別
名單
中國工程院院士
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沈洪兵、胡志斌、王強、靳光付、王菲、徐湧、陳峯、孫倍成、趙晨、胡剛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夏彥愷、靳光付、沈彬、顧愛華、王美林、馬紅霞、郭雪江、高雋、陳峯、魯明、郭興、謝利平、羅春霞、陳芸、劉妍、趙晨、陳耀宇、呂凌
國家級教學名師
王心如 [25]  [80-83]  [93] 

南京醫科大學學科建設

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
截至2023年9月,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4個、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學位授權點覆蓋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和文學7個學科門類;擁有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臨牀重點專科29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三期)6個。在新一輪全國學科評估中整體實力穩中有進;13個學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臨牀醫學學科、藥理學與毒理學學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 [8] 
類別
名稱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1個)
公共衞生學與預防醫學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
勞動衞生與環境衞生學、藥理學
三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
內科學(心血管病)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4個)
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11個)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醫學技術、護理學、心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公共管理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8個)
臨牀醫學、口腔醫學、應用心理、公共衞生、護理、藥學、公共管理、生物與醫藥
一級學科博士點(8個)
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藥學、醫學技術、護理學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個)
臨牀醫學、口腔醫學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
臨牀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口腔醫學、藥學、特種醫學、生物學 [9-11]  [43] 

南京醫科大學教學建設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截至2023年4月,學校已建成5門國家級精品課程,4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有5個省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品牌專業、2個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成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9箇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建高校教學實驗室、有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主編6部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學校通過教育部臨牀醫學專業認證,得到8年最長認證週期。學校的招生和就業工作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醫學類本科招生錄取分數線連續11年位居省屬院校第一位,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多次被評為“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 [8] 
類別
名稱
國家級精品課程
衞生毒理學、機能實驗學、人體結構學、醫學形態實驗學、口腔正畸學
省級精品課程
生理學、康復醫學、醫學統計學、口腔頜面外科學、職業衞生與職業醫學、口腔修復學、診斷學、醫患溝通學、病理學、外科學總論、醫學寄生蟲學等
國家特色專業
護理學、口腔醫學、康復治療學、臨牀醫學、預防醫學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康復醫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醫學影像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護理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藥學實驗示範中心、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心等
國家級教學團隊
預防醫學教學團隊、基礎醫學實驗課程羣教學團隊等

南京醫科大學學術研究

南京醫科大學科研成果

餐廳宿舍
餐廳宿舍(4張)
截至2019年7月,“十二五”以來,學校科研水平不斷提升,承擔973、86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重大項目,創新研究羣體項目等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近百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等國家級成果獎5項,累計以通訊作者單位發表SCI收錄論文13990篇,論文數量、論文平均影響因子逐年增長。2019年,學校獲得29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項目數連續6年位居獨立設置醫科大學第1位。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省科技工作先進高校”。 [8] 
南京醫科大學於2000年至2020年間累計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
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2000年以來)
獎項
項目
第一完成人
2018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014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200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參考文獻: [45-48] 

南京醫科大學科研平台

圖書館 圖書館
截至2023年9月,學校建有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環境與人類健康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腫瘤個體化醫學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30多個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創新中心)。擁有國內一流的醫學模擬教育中心和江蘇省醫藥動物實驗基地,建有省內唯一的省級衞生政策智庫—江蘇省健康研究院。 [2] 
類別
名稱
全國重點實驗室
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絡病理論創新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合作)
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腫瘤個體化醫學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
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環境與人類健康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診療技術及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重點實驗室
抗體技術重點實驗室、生殖醫學重點實驗室、活體肝移植重點實驗室(第一附屬醫院)
江蘇省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心血管病轉化醫學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省腫瘤個體化醫學協同創新中心
江蘇省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人類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異種移植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惡性腫瘤分子生物學及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附屬腫瘤醫院)
江蘇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心血管病分子干預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點)、江蘇省現代病原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神經退行性疾病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惡性腫瘤生物標誌物與防治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口腔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兒童重大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江蘇省老年醫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應用毒理學重點實驗室、江蘇省生殖醫學重點實驗室
江蘇省科技公共服務平台
江蘇省醫藥、農藥、獸藥安全性評價與研究中心、江蘇省醫藥動物實驗基地、江蘇省臨牀研究與循證醫學中心
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區域衞生信息化工程中心、江蘇省心血管病診療器械與設備工程實驗室、江蘇省智能穿戴監護與康復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口腔轉化醫學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抗體藥物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環境健康風險評估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骨科機器人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抗衰弱體衞融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眼科學和視覺科學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數字醫學與3D打印臨牀工程研究中心(附屬南京醫院)、江蘇省慢病大數據應用與智慧健康服務工程研究中心(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醫學物理工程研究中心(附屬常州二院)、江蘇省重大疾病藥物靶標工程研究中心
江蘇省技術標準創新基地
江蘇省心血管防治技術標準創新基地
江蘇省國際聯合實驗室
中英心血管病聯合實驗室、心血管病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健康信息與康復工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重大疾病藥物靶標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
江蘇省智庫
江蘇省健康研究院
其他省級平台
江蘇省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研究中心、江蘇省兒童青少年口腔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12] 

南京醫科大學學術資源

  •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於1956年,月刊,ISSN1007-4368,CN32-1442/R,連續進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3、4、5、6、7、8、9版,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同時被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 )、波蘭《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JSTChina)等著名檢索工具收錄。 [41]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創刊於2000年底,雙月刊,ISSN1671-0479,CN32-1606/C,秉承為醫療衞生事業服務的辦刊宗旨,本着學術無禁區,宣傳有紀律的原則,刊登與醫療衞生事業相關的社科類學術論文,如衞生服務、社會醫學、生命倫理、健康管理、醫學教育等領域,結合地域歷史和文化特色以及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設立重點欄目為衞生服務、金陵醫史和醫患溝通,為全國各級醫藥類高等院校師生及全國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提供學術交流的平台。 [42]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前身為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南京醫科大學學報-英文版),創刊於1987年,2010年改刊名為此,雙月刊,ISSN1674-8301,CN32-1810/R
  • 圖書館藏
根據2023年5月學校圖書館官網顯示,館藏書刊以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藥學、生物學為收藏重點,同時收藏化學、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管理學、社會科學及文藝類書刊等。紙質圖書130餘萬冊,數據庫109個,中、外文電子圖書800餘萬冊,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約2.5萬餘種。 [40] 

南京醫科大學合作交流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截至2023年9月,學校堅持“開門辦學”,與各級政府,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團體等建立了形式多樣的聯繫與合作。學校先後與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瑞典、日本等國家和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醫學院校或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戰略合作和學術交流關係。 [2] 

南京醫科大學文化傳統

南京醫科大學校徽

校徽 校徽
  • 蛇杖
代表醫業和醫學的神聖,是國際通用的醫學標誌;
  • 辟邪
是南京的象徵,表明地理位置,與其他在寧高校相統一;
  • 書卷
代表教學科研,象徵高校;
古代防護之兵器,盾形既傳統又威嚴;
  • 發射的光芒
寓意前程似錦,蒸蒸日上;
  • 1934
特指創校時期。

南京醫科大學校訓

校訓:博學至精,明德至善 校訓:博學至精,明德至善
  • 博學至精
博學,意指學問豐富。至是達到。精,精深、完美之意。
博學至精,指通過廣泛的學習,掌握廣博的知識,達到精通專業、臻於完美的境界。
  • 明德至善
明德,意指通曉道德,至是達到。善,善良、高尚之意。
明德至善,指通過品德修養,明確道德責任,達到高尚的境界。
  • 博學、明德
博學、明德,是寄望師生既在學業學術上有所成就,又追求美好的道德情操,品學兼優、德術雙馨。
  • 至精、至善
至精、至善,是表明博學、明德的目標,以激勵師生不斷以高標準要求自己,鍥而不捨、追求卓越,努力達到完善之境界。

南京醫科大學校歌

《南京醫科大學校歌》
作詞:李嵐清 作曲:薛彪
建校揚子北固山,抗戰輾轉赴西南。
師生足跡八千里,求學愛國從未間。
遷校古都金陵城,教學科研醫脈展。
博學至精行醫道,明德至善南醫人,南醫人。
救死扶傷,救死扶傷;
絃歌不輟,絃歌不輟。
德藝雙馨,德藝雙馨;
強國健民,強國健民。
救死扶傷,絃歌不輟,
德藝雙馨,強國健民。
參考資料: [99] 

南京醫科大學學校領導

南京醫科大學現任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校長、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江蘇省監委派駐南京醫科大學監察專員
黨委常委、副校長
副校長(正校級)
夏有兵
副校長
劉雲
副校長
參考資料: [13]  [103] 

南京醫科大學歷任領導

姓名
任期
職務
1934.9-1937.11
院長
1937.11-1948.5
院長
1948.5-1956.6
院務委員會主任委員、院長
\
1956.6-1956.10
\
1956.10-1967.7
院長
曾治濤
1967.7-1968.6
院革委會主任
1968.6-1977.9
院革委會主任
1977.9-1978.7
院革委會主任
盛天任
1978.7-1979.5
院長
1979.5-1981.11
院長
\
1981.11-1983.9
\
尹立喬
1983.9-1988.8
院長
張振聲
1988.8-1998.10
院長、校長
陳榮華
1998.10-2002.1
校長
2002.1-2014.5
校長
2014.5-2021.7
校長
2021.7-
校長
姓名
任期
職務
魏善釗
1954.3-1958.2
黨委書記
林克
1958.4-1970.6
黨委書記
1970.6-1972.8
黨的核心小組組長
盛立
1972.8-1977.9
黨委書記
張克威
1977.9-1978.1
黨委書記
\
1978.1-1978.7
\
盛天任
1978.7-1979.5
黨委書記
劉鐵珊
1979.5-1981.11
黨委書記
張競
1981.11-1983.8
黨委書記
張振聲
1983.9-1988.8
黨委書記
1988.8-1990.12
黨委書記
張振聲
1991.12-1998.10
黨委書記
陳榮華
1998.10-2002.1
黨委書記
2002.1-2010.5
黨委書記
2010.5-2017.7
黨委書記
2017.7-2022.8
黨委書記
2022.8-
黨委書記

南京醫科大學傑出校友

姓名
備註
鄭國錩
植物細胞學家。原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中國細胞生物學界深孚眾望,為中國細胞生物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王學浩
肝膽外科、肝臟移植學專家,主要從事肝膽病學的臨牀和基礎研究。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臟外科研究所所長,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存玉
現為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牙學院講席教授,口腔生物學和醫學系主任,副院長。同時他是UCLA工程學院教授,腫瘤研究所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成員。2011年當選為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外籍)
顧東風
預防心臟病學與流行病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蔣建東
藥理學專家,主要從事藥學研究。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法蘭西國家藥物科學院外籍院士。2021年當選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李嵐清
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
仲劍平
國家一級教授、解放軍文職特級教授,主任醫師,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現任第二軍醫大學專家組組長,兼任《中國外科年鑑》、《全軍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主編
俞守義
南方醫科大學(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公共衞生與熱帶醫學學院將軍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蔣作君
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宋三泰
著名腫瘤內科專家,技術二級,文職一級,解放軍第三〇七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周 珉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
江一清
曾任空軍總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教授,文職一級,技術二級,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著名心血管病內科專家,全國“三八紅旗手”,“女醫師終生成就獎”獲得者
陳寧慶
醫學微生物學家,中國空氣生物學、反生物戰醫學研究專業的開拓者。曾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所長,軍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少將),研究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分析微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總後勤部衞生部專家組成員,解放軍傳染病技術鑑定委員會主任,解放軍預防醫學中心主任
陳明倫
曾任南京市第一醫院常務副院長、業務院長。兼任中華醫學會江蘇分會理事、南京分會常務理事、副會長,中國激光、光學會委員、江蘇分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南京市激光醫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江蘇分會、南京分會消化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消化內鏡雜誌》常務編委,《江蘇醫藥》雜誌編委,《南京醫學》雜誌副主編,《醫學科技進展要覽》南京編委
顧林崗
江蘇省公安廳廳黨委委員、省維穩辦副主任
周永林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黨委委員 [14-20]  [22-23]  [27-3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