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鎖定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of Fudan University)位於上海市徐彙區,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託管 [1]  [26]  ,是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 [25]  、高水平公共衞生學院建設高校 [28] 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創始成員 [24] 
學院始建於1927年,創立時名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是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國立大學醫學院;1932年獨立為國立上海醫學院;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醫科大學;2000年,上海醫科大學和復旦大學合併辦學,組建成為新的復旦大學;2012年,新的上海醫學院成立,作為復旦大學黨政的派出機構,行使相對獨立的管理權限;2018年12月21日,教育部、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約,共建託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及其直屬附屬醫院。 [1] 
據2022年4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設有直屬院系所10個,附屬醫院18所(含籌),開設10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專業博士學位授予類別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類別6個;有專任教師713人、專職科研人員153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具有高級職稱573人;有在校學生1096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77人,碩士研究生3338人,本科生4149人。 [1] 
中文名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外文名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of Fudan University
簡    稱
復旦上醫
創辦時間
1927年
創辦人
顏福慶 [23]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保留獨立法人資格)
學校特色
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2012年)
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創始成員單位(2018年)
高水平公共衞生學院建設高校(2022年)
主管部門
復旦大學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袁正宏
院長:金力
專職院士數
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
本科專業
10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8個
國家重點學科
一級學科3個
二級學科12個
院系設置
直屬院系6個
院    訓
正誼明道
院慶日
10月22日 [22] 
地    址
上海市徐彙區醫學院路138號
院校代碼
19246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歷史沿革

  • 源起蘇州
1912年11月,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前身江蘇公立醫學專門學校籌建,校舍在滄浪亭高等學堂舊址,附屬醫院在燕家巷蘇州學務公所(舊提學司署)。 [56] 
1925年,江蘇公立醫學專門學校升格為公立江蘇醫科大學,校址遷上海。 [56] 
1927年4月間該校校長離職,校務由校友會維持。後由江蘇教育廳派督學汪懋祖前往調查,見校友會有難以維持之勢。 [57] 
  • 創校吳淞
上醫吳淞校址 上醫吳淞校址 [53]
1927年6月9日,國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頒佈“大學區制”,將江蘇境內專科以上的9所公立學校合併,組建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江蘇醫科大學改組成為其醫學院。7月18日江蘇教育廳函請顏福慶牛惠霖樂文照、高鏡郎前往接收。同時,國民政府指定江蘇法政大學校址為四中大醫學院院址。 [57] 
1928年2月27日,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醫學院行政上仍隸屬於大學,院長顏福慶;醫學院的辦院經費主要來源於國家給中央大學的撥款,顏福慶還向美國洛氏基金會請求資助,該基金會給醫學院撥款26萬元;同時,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同意補貼醫學院9萬元,分3年劃撥。 [54] 
  • 獨立建院
1932年7月,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被國民政府批准獨立建院,更名為國立上海醫學院;中國紅十字會總醫院更名為中國紅十字會第一醫院,作為學校的實習醫院。 [53] 
1933年1月,設澄衷肺病療養院(今上海市肺科醫院),為上醫第二所實習醫院。 [54] 
1936年,新院舍和附屬中山醫院在楓林橋落成。
  • 抗戰西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楓林橋上海醫學院校舍淪陷,學校移至海格路紅十字會醫院(現華山路華山醫院)進行教學 [52]  ;全院師生在顏福慶院長帶領下參加前線救護和傷兵醫院工作,同時內遷滇渝,護校辦學,先後在雲南昆明白龍潭和重慶歌樂山辦學,繼續維繫醫學教育的同時,也協助了大後方的疾病控制與醫學科研實踐。 [53] 
1946年8月底,抗戰勝利後,在重慶的上醫師生員工全部返滬。 [54] 
  • 心繫家國
1950年,中法大學藥科併入上海醫學院藥科。 [52] 
上海第一醫學院時期校門 上海第一醫學院時期校門 [53]
1952年,浙江大學理學院藥學系併入上海醫學院藥學院;同年,創辦藥物化學專業 [52]  ;同年10月8日,學校更名為上海第一醫學院,隸屬衞生部領導;同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學校相繼成立公共衞生學院、上海醫學院藥學院、內科學院、外科學院、婦產科學院、兒科學院、耳鼻喉科學院。 [54] 
1955年,浙江醫學院藥學系部分師生併入上海第一醫學院 [52]  ;同年4月,根據衞生部指示學校派出406名教師、醫師、幹部赴渝,組建重慶醫學院(今重慶醫科大學前身)。 [54] 
1959年,被認定為全國十六所重點高校之一,進入國家重點建設大學之列。 [53] 
  • 繼往開來
1978年2月,國務院批准教育部《關於恢復和辦好全國重點高等學校的報告》,上醫再次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高校。 [53] 
1981年,國家實行學位制度,上醫獲准為首批碩士、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54] 
1985年,經衞生部黨組批准,正式更名上海醫科大學。 [53] 
1994年,成為全國首批“211工程”高校。 [53] 
2000年4月27日,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組建新的復旦大學 [53] 
2012年,新的上海醫學院成立,作為復旦大學黨政的派出機構,根據學校的授權,在大醫口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發展規劃、資源配置、對外交流等方面,行使相對獨立的管理權限。
2017年,中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工作委員會成立,是學校黨委的派出機構。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15張)
2018年12月21日,教育部、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約,共建託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及其直屬附屬醫院;上海市賦予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將其納入上海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 [27] 
2019年6月14日,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領導班子宣佈會議舉行。上海市委決定,建立中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委員會和中共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紀律檢查委員會;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高水平地方高校試點建設正式啓動。 [1] 
2024年4月13日,晉江市人民政府與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正式簽署合作協議,將合作共建晉江市第二醫院,並掛牌成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晉江醫學發展中心。 [58]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辦學條件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系專業

據2022年4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設有6個直屬院系,開設10個本科專業。 [1] 
直屬院系:基礎醫學院、臨牀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實驗動物科學部 [1] 
本科專業:臨牀醫學(八年制)、臨牀醫學(五年制)、臨牀醫學(六年制)、口腔醫學、基礎醫學、法醫學、預防醫學、公共事業管理、藥學、護理學. [1]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師資力量

據2023年5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200餘人,其中國家級青年人才100餘人。 [1]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專職)、段樹民(雙聘)、楊雄裏(專職)、葛均波(專職)、金力(專職)、徐國良(專職)、樊嘉(專職)、黃荷鳳(雙聘)、馬蘭(專職)、賀福初(兼職) [2]  [21] 
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專職)、聞玉梅(專職)、顧玉東(專職)、周良輔(專職)、陸道培(兼職) [3]  [21] 
國家級教學團隊:醫學微生物教學團隊、細胞與分子醫學教學團隊等 [8-9] 
國家傑出教學獎:聞玉梅 [12] 
上海市教育功臣:聞玉梅等 [13] 
上海市教書育人楷模:聞玉梅等 [14]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學科建設

  • 學科體系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5張)
據2022年4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0個,專業博士學位授予類別2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類別6個。 [1]  [4]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生物學、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公共管理(醫)、護理學 [1]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公共管理(醫)、臨牀醫學、護理學 [5]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公共管理(醫)、臨牀醫學、護理學、口腔醫學 [6] 
專業博士學位授予類別:生物與醫藥、臨牀醫學 [5] 
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類別:工程、公共衞生、藥學、護理、臨牀醫學、口腔醫學 [6] 
  • 重點學科
據2022年4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2個,首輪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4個,上海高峯學科建設計劃3個。 [1]  [18]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生物學、基礎醫學、中西醫結合 [7]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內科學(心血管病、腎病、傳染病)、兒科學、神經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外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婦產科學、腫瘤學、流行病學與衞生統計學、藥劑學、社會醫學與衞生事業管理
首輪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基礎醫學、臨牀醫學、藥學、中西醫結合 [1] 
上海高峯學科建設計劃:基礎醫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 [1]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22年4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6個,國家大學生實踐基地建設項目4個,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個,教育部首批國家臨牀教學培訓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5門。 [11]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臨牀醫學、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藥學、公共事業管理、護理學 [11] 
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基礎醫學、藥學 [11]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藥物設計學、人腦解剖與影像結構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系統、醫學微生物學、婦產科學B、內科學A、兒科護理學等 [10] 
  • 教學成果
“十三五”期間,學院共出版本科代表性主編教材41本,其中主編國家級規劃教材23本。 [11]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附屬醫院

據2022年4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有附屬醫院18所(含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衞生臨牀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浦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靜安區中心醫院、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質子重離子醫院、復旦大學附屬青浦區中心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徐匯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精神衞生中心(籌)、復旦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籌)。 [1]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學術研究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科研平台

據2022年4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有國家醫學研究中心2個,國家醫學中心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1個,國家衞健委(衞生部)重點實驗室9個,上海市重點實驗室14個。 [1] 
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上海院區)、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 [1] 
教育部前沿科學中心:復旦大學腦科學前沿科學中心 [1] 
上海市重點實驗室:周圍神經顯微外科重點實驗室、醫學圖像處理與計算機輔助技術重點實驗室、器官移植重點實驗室、女性生殖內分泌相關疾病重點實驗室、腎臟疾病與血液淨化重點實驗室、視覺損害與重建重點實驗室、乳腺腫瘤重點實驗室、出生缺陷防治重點實驗室、老年醫學臨牀重點實驗室、學表觀遺傳學重點實驗室、肺部炎症與損傷重點實驗室、腦功能重塑及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傳染病與生物安全應急響應重點實驗室、放射腫瘤學重點實驗室 [1]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科研成果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2000年以來累計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1項。
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2000年以來)
獎項
成果名稱
第一完成人
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基於液體活檢和 組學平台的肝癌診斷新技術和個體化治療新策略
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內鏡微創治療食管疾病技術體系的創建與推廣
201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外科術式改變腦血流的基礎與臨牀創新
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瞭解青光眼 戰勝青光眼
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中樞神經系統重大疾病CT/MRI關鍵技術的創新與臨牀應用
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結直腸癌肝轉移的多學科綜合治療
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專家答疑 腰間盤突出症
201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腦組織修復重建和細胞示蹤技術及轉化應用
2012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人腦動態建模、定位與功能保護新技術及其在神經導航中的應用
2012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肝癌肝移植術後復發轉移的防治新策略及關鍵機制
2011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新型可降解塗層冠脈藥物洗脱支架的研製
2010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肝癌轉移機理的新發現及其意義
201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腎陽虛證的神經內分泌學基礎與臨牀應用
2009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建立外科新技術治療顱內難治部位的病變
2008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肝癌門靜脈癌栓形成機制及多模式綜合治療技術
2007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雙氯芬酸類解熱鎮痛藥生產新工藝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2006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近視眼手術微型角膜刀系統的關鍵技術及應用
200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轉移性人肝癌模型系統的建立及其在肝癌轉移研究中的應用
200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血管內超聲和多普勒技術在冠狀動脈疾病診治中的應用研究
200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全長膈神經移位與頸7移位治療臂叢根性撕脱傷
200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耳外科神經功能的保護和重建
200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影像學和介入放射學新技術在肝癌診斷和治療中的系列研究
200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病毒性心肌炎與擴張型心肌病的臨牀與實驗研究
2004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乳腺癌的臨牀和基礎研究
2002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蛋白激酶在阿片類物質介導的信號轉導和耐受依賴中的作用
2001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甲型肝炎減毒活疫苗保護效果及免疫策略研究
2000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重組鏈激酶(r-SK)研製、開發與臨牀應用
參考文獻: [29-51] 
2020年8月26日,在第十八屆上海醫學科技獎上,學院共有15個項目獲獎,其中,上海醫學科技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4項、成果推廣獎2項。 [17] 
第十八屆上海醫學科技獎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獲獎
獎項名稱
獲獎機構
領銜
人員
獲獎項目
上海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許劍民
規範化的結直腸癌全過程診療體系的建立與推廣
上海醫學科技獎一等獎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趙晨
致盲性視網膜變性疾病的機制研究與干預新策略
上海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丁小強
急性腎損傷防治理論和技術創新與推廣
上海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呂遷洲
精細化全天候患者安全合理用藥平台的構建與實踐
上海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曾蒙蘇
小和微小肝癌的診斷及其生物學行為的系統影像學研究
上海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樓文暉
胰腺神經內分泌腫瘤診治的基礎與臨牀研究
上海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董智慧
自體幹細胞移植治療難治性重度肢體缺血的療效與機制研究
上海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馬昕
足踝部複雜畸形的功能矯形技術創新與應用
上海醫學科技獎二等獎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陳亮
腦膠質瘤分子特徵可視化的創新研究及應用
上海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李凱
兒童難治性脈管性腫瘤的臨牀診治及相關基礎研究
上海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公共衞生臨牀中心
盧水華
結核感染免疫診斷分層解決方案
上海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徐秀
社區開展孤獨症譜系障礙早期篩查和早期干預適宜技術推廣
上海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王春生
胸主動脈病變的病程進展早期預警及診療規範研究
上海醫學科技獎成果推廣獎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
遲放魯
開口型人工耳蝸電極的應用及推廣
上海醫學科技獎成果推廣獎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姜建元
基於國人解剖學研究的腰椎退變性疾病診療關鍵技術的推廣應用
資料來源: [17]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合作交流

據2022年4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與境外47所院校開展了短期境外交流項目,合作院校遍佈加拿大、美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英國、德國、奧地利等; [11]  開設多個面向外國留學生招生的本科、碩士和博士專業,其中以2008年開設的MBBS全英語授課臨牀醫學六年制本科專業為特色,該項目是中國國內頂尖高校中最早開設全英文授課臨牀醫學本科專業的高校之一,在讀醫科專業外國留學生共300餘人。 [15]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文化傳統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形象標識

  • 院徽
學院院徽由上海醫科大學原校徽演化而來,圖案由盾牌和阿斯克勒庇俄斯蛇杖組合而成,蛇杖為醫學傳統象徵,盾牌有上下兩部,分別為字母M及U,在組成盾牌象徵捍衞健康、保衞生命的同時又與圖案中間S形蛇身結合為學院的英文縮寫。 [16] 
院徽 院徽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精神文化

  • 院訓
學院院訓是“正誼明道”,出自《漢書·董仲舒傳》: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16] 
院訓 院訓
  • 院歌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歌》
詞:黃炎培;曲:徐希一
人生意義何在乎?為人羣服務;
服務價值何在乎?為人羣滅除病苦。
可喜!可喜!病日新兮,醫亦日進。
可懼!可懼!醫日新兮,病亦日進。
噫,其何以完我醫家責任?
歇浦兮湯湯,古塔兮朝陽;院之旗兮飄揚,院之宇兮輝煌。
勖哉諸君,利何有?功何有?其有此亞東幾千萬人託命之場。 [19]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黨委副書記、院長
黨委副書記
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副院長
資料來源: [20]  [5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