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腹腦

鎖定
“腹腦” 也稱“腹部大腦”或 “腸腦” 或“第二中樞” 或 “第二大腦”。拜倫羅賓遜1907年發現的“腹腦”和邁克爾·格肖恩1998年發現的“腹腦”都是在針對內臟的“植物神經系統”進行“擬腦化研究”。
中文名
腹腦
別    名
“腹部大腦”或 “腸腦”
記載書籍
腹部和盆腔腦
作    者
拜倫羅賓遜

腹腦拜羅賓遜

1907年,美國醫學博士拜倫羅賓遜正式出版《腹部和盆腔腦》理論專著,全書有700頁的長度,有超過200個詳細解剖插圖。拜倫羅賓遜認為:“分佈在人體腹部和盆腔內的植物神經系統是一種繼發性腦,它負責調節內臟功能(節奏,吸收,分泌和營養)。腹腦能夠在無顱腦的情況下生活(如無腦兒),相反顱腦卻不能在沒有腹腦的情況下生活。” 拜倫羅賓遜認為:腹腦就在兩腎之間。他在解剖圖片上用紅色的文字在左右兩側腎臟和腎上腺標註出腹腦的範圍,在中間用黃色標出“腹腦”的具體解剖位置。這是人類第一次給“腹腦”畫像。(羅賓遜,《腹部和盆腔腦》,1907年,第123 -126)
拜倫羅賓遜1907年發現的“腹腦”是:位於腹腔內遊離的神經網。

腹腦王錫寧

1993年,中國腦外科醫生王錫寧在《醫學理論與實踐》專業雜誌上連續發表兩篇論文:《論人體巨系統的解剖構成原理——結繩原理》和《論生物波的數學形態和物理構造》引起媒體廣泛關注。《蘇州日報》首先報道:“外科醫生王錫寧提出醫學解剖新觀點——人體是由兩個對稱的身體構成的”。《揚子晚報》再次報道:“中國學者王錫寧發現——人是由兩個對稱的身體構成的”。
王錫寧認為:“傳統意義上的人其實是由兩個上下、內外反向對稱的身體構成的,以頸部為界分別稱為頸上人與頸下人。解剖分析證實,頸上人的身體構造為男、女雙性體,頸下人的身體構造為男、女單性體。” 當時王錫寧並不知道國外有關研究,因此,在論文中,王錫寧是用“第一中樞和頸上人”來描述頭腦,用“第二中樞和頸下人”來描述腹腦。“腹腦”只是“第二中樞和頸下人”的神經組織學部分。這是人類第二次給“腹腦”畫像。(王錫寧. 論生物波的數學形態和物理構造[J ] . 醫學理論與實踐,1993 ,6(10) :46.)
王錫寧1993年發現的“腹腦”是:位於人體軀幹。
在一次手術中,腦外科醫生王錫寧偶然從人體的腦組織外觀皺摺與腸組織外觀皺摺有驚人的相似之處受到啓發:他通過移植“大陸板塊漂移”學説,對人體解剖學的大量資料進行系統的形態學比較研究;當他把人體的消化管腔與腦室管腔兩套板塊模型漂移對位重疊在一起時,發現兩者的解剖系統構成存在嚴格的對稱性。之後他用同樣的方法證實:人體的泌尿、生殖、骨骼、循環系統解剖構造形態在頸上人與頸下人之間也存在有嚴格的對稱性。
王錫寧的解剖新發現跳出從“神經系統”研究“腹腦”的侷限,將研究視野放在“人體巨系統”解剖形態結構的整體相似性與對稱性方面,產生了許多驚人的見解比如:找到了頸上人與頸下人唯一的解剖對稱定位座標原點——肝門靜脈與垂體門靜脈。這些新發現與我們的原有觀念都相去甚遠,西醫的傳統解剖學在此處是一片空白。王錫寧在醫學形態學方面的基礎研究進展對臨牀醫學研究尤其是腦科學研究的影響將是深遠的。
2006年,王錫寧正式出版《中醫解剖學》理論專著。

腹腦邁克爾

1998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解剖學和細胞生物學教授邁克爾·格肖恩出版了他的《第二大腦》理論專著。邁克爾·格肖恩認為:每個人都有第二個大腦,它位於人的肚子裏,負責“消化”食物、信息、外界刺激、聲音和顏色。
邁克爾·格肖恩1998年發現的腹腦是:位於胃腸壁的神經叢
'腹腦'位於胃腸壁的神經叢 '腹腦'位於胃腸壁的神經叢
通過深入研究,邁克爾·格肖恩提出:這個位於肚子中的“腹腦”實際上是一個腸胃神經系統。人類的許多感覺和知覺都是從肚子裏傳出來的。人肚子裏有一個非常複雜的神經網絡,它包含大約1000億個神經細胞,比骨髓裏的細胞還多,與大腦的細胞數量相等,並且細胞類型、有機物質及感受器都極其相似。
解剖學證據: 19世紀中期德國精神病醫生萊奧波德·奧爾巴赫。在一次用簡易顯微鏡觀察被切開的內臟時,他驚奇地發現,腸壁上附着兩層由神經細胞和神經束組成的薄如蟬翼的網狀物,該網狀物正是人體消化器官的總開關。這個總開關不僅能分析營養成分、鹽分以及水分,而且能對吸收和排泄進行調控,並可以精確平衡抑制型與激動型神經傳遞物、荷爾蒙以及保護性分泌物。
藥理學證據: 19世紀中期,英國研究者william M.bayliss和Emest H.starling從麻醉犬的小腸實驗發現腸蠕動反射。 1917年德國科學家Paul Trendelenburg證實了這一發現,即蠕動波也能在豚鼠離體腸管體外浴槽中產生,而這時並沒有大腦、脊索背根或顱腦神經節參加。
細胞學證據: 在腸神經系統(ENS)的解剖結構形態上看到神經元成分明顯地像腦一樣,是由類似於中樞神經系統(CNS)的星狀細胞神經膠質所支持,而不像外周神經系統的神經元是由膠原和雪旺氏細胞所支持。
實驗室證據: 幾乎每一種有助於大腦運作和控制的物質,也都同樣地發現於腸中。大多數神經遞質,如5-HT多巴胺穀氨酸鹽去甲腎上腺素一氧化碳、在腸中都有。有20多種小的腦蛋白,也叫神經多肽也被發現於腸中。
組織發生學證據: “腹腦”與神經系統的發生有相同或相似的淵源,是原始的神經系統的直接產物。比如,古老的腔腸生物擁有早期神經系統,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高級動物才由這種早期的神經系統慢慢演變為功能複雜的大腦,而早期神經系統的殘餘部分可以轉變成控制內部器官如消化器官的活動中心,即“腹腦”。這個轉變在胚胎髮育過程中是可以觀察的。在胚胎神經系統形成的最早階段,神經細胞凝聚物首先分裂,一部分形成中央神經系統,另一部分在胚胎體內遊動,直到落入胃腸道系統中,在這裏轉變為獨立的神經系統,後來隨着胚胎髮育,在專門的神經纖維―――迷走神經作用下該系統才與中央神經系統建立聯繫。 這樣就形成了兩個腦子,而且兩個腦子在節奏上存在相似之處,一個出了毛病,另一個就受到影響,也跟着出問題。
免疫學證據: 一個人的內臟在75年中大約要通過30多噸的營養物質和5萬多升的液體,這些東西的通過量由腹部大腦高智能地操縱着。腹腦能分析成千上萬種化學物質的成分,並使人體免受各種毒物和危險的侵害。腸子是人體中最大的免疫器官,它擁有人體70%的防禦細胞,大量的防禦細胞與腹腦相通。當毒素進入身體時,腹腦最先察覺,然後立即向大腦發出警告信號,人們馬上意識到腹部有毒素,接着採取行動:嘔吐、痙攣或排泄。
病理學證據: 患有慢性腸胃病的70%的病人在兒童成長時期都經歷過父母離婚、慢性疾病或者父母去世等悲傷。這是因為“腹腦”是內臟神經系統中的一種,它既與大腦和脊髓有聯繫,又相對獨立於大腦。另外,人患憂慮症、急躁症,以及帕金森病等疾病都能夠引發“大腦”和“腹腦”出現異樣的症狀。在患老年性痴呆症帕金森氏病的病人中,常在頭部和腹部發現同樣的組織壞死現象;瘋牛病病人通常是大腦受損而出現精神錯亂,與此同時腸器官也經常遭到極度損害;當腦部中樞感覺到緊張或恐懼的壓力時,胃腸系統的反應是痙攣和腹瀉。
生理學證據: 雙腦之間是通過十二對腦神經中的第十對,叫“迷走神經”進行溝通,它是腦神經中最長,分佈最廣的一對,含有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 迷走神經(n.vagus)可一點也不迷糊,因為它是最重要的腦神經之一,主要作用就是掌管我們的心臟、髒、消化器官與腺體。也就是:支配呼吸、消化兩個系統的大部分器官,如心臟等器官的感覺、運動以及腺體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經損傷可引起循環、消化和呼吸系統功能失調。“腹腦”通過迷走神經與大腦聯繫在一起,但是它又相對獨立於大腦監控胃部活動及消化過程,觀察食物特點、調節消化速度、加快或者放慢消化液的分泌等。從腹部到大腦的神經束比反方向的要多。90%的神經聯繫是從下至上的,因為它比從上到下更為重要。人體的神經傳遞物質——血清基95%都產生於腹部的“第二大腦”。這套神經系統能下意識地儲存身體對所有心理過程的反應,而且每當需要時就能將這些信息調出並向大腦傳遞。於是,“腹腦”就像“大腦”一樣,能感覺肉體和心情傷痛。
邁克爾·格肖恩提出的“第二大腦”理論,因為缺少關鍵的“解剖形態學證據”而引起爭論,當時這一理論雖然引起關注,但是並沒有完全揭示兩個大腦之間的關係。2004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邁克爾·格肖恩在意大利米蘭介紹他的“第二大腦”理論,隨後就有人提出:關於人類有第二大腦的説法一直有好幾種,一説手是人的第二大腦,另一説腳是人的第二大腦,再有一説肚子內藏有的一些神經叢是人的第二大腦。“腹腦”是不是第二大腦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把“腹腦”稱為人類第二大腦,只不過是一種形象的説法,事實上“腹腦”只不過是內臟神經(總稱為植物性神經)系統中的一種,它既與大腦和脊髓有聯繫,又相對獨立於大腦。
所謂聯繫是指它通過迷走神經與大腦聯繫在一起;所謂獨立是指它相對獨立於大腦監控胃部活動及消化過程,觀察食物特點、調節消化速度、加快或者放慢消化液的分泌等。所以,從整體上看它也是人的整個神經系統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相對於大腦獨立而高級的神經活動和功能,如記憶、思維、分析、邏輯推理、語言等等,“腹腦”的功能也還差得太遠,根本難以比肩,甚至在很多方面不如脊髓的多種中樞傳導和指揮功能,如脊髓的血管張力反射、發汗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勃起反射等,在這些方面“腹腦”也要遜色很多。所以,到底能不能把“腹腦”看成人的第二大腦還有待更多的研究結果來確定。

腹腦發現意義

1、 拜倫羅賓遜1907年發現的“腹腦”是:位於腹腔內遊離的神經網。
2、王錫寧1993年發現的“腹腦”是:位於人體軀幹。
3、邁克爾·格肖恩1998年發現的“腹腦”是:位於胃腸壁的神經叢。
因為王錫寧發現了“腹腦”存在的解剖形態學證據,使“腹腦”與“頭腦”的區別就像“腳”和“手”一樣的清楚。任何人都不再會因為“手和腳都有5個分叉”而把“腳”説成是“手”。任何人都不再會懷疑“腹腦”不象“頭腦”有左右腦半球,因為“腹腦”的左右腦半球是分開的,分別位於男人和女人的軀幹。任何人都不再會象邁克爾·格肖恩教授錯誤地把“腹腦”看成是面臨淘汰的低級工具,因為從“腹腦”到“頭腦”的個體生物進化方向恰好與從“頭腦”到“腹腦”的人體生長髮育方向相反。
説到底,“頭腦”只是一個人的大腦,“腹腦”則是花開二處、長在兩個人的身上,“腹腦”是社會的大腦。社會是一個大人物,人體是一個小社會。科學用智商(IQ)來測量“頭腦”的水平,用情商(EQ)來測量“腹腦”的水平,結果發現:個人要在社會上獲得成功, 80%是由情商(EQ)決定,20%是由智商(IQ)決定。正是“腹腦”在主宰人類社會!男人的頸下人與女人的頸下人結合成為一個完整的“腹腦”是生命進化從“頭腦”到“腹腦”的偉大跨越。
轉引自:http://tkst.blog.sohu.com/98860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