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宣武靈皇后

鎖定
宣武靈皇后胡氏(?—528年5月17日),一般被稱為靈太后、胡太后,安定郡臨涇縣(今甘肅鎮原縣)人。中國南北朝時期北魏重要政治人物。是宣武帝元恪嬪妃,孝明帝元詡生母,司徒胡國珍之女。 [17] 
胡氏嫁給宣武帝元恪,受封充華。生下皇太子元詡。 [1]  孝明帝元詡即位後,尊為皇太妃。 [2]  精於權謀,除掉皇太后高英和權臣高肇,臨朝稱制, [2]  時人將其與孝明帝並稱為“二聖”。 [20]  重用妹夫元乂、侍中劉騰,釀成“宣光政變”,被囚禁於北宮。後聯合高陽王元雍奪權,再度把持朝政。孝明帝離奇去世後,擁立皇女元姑娘即位。迫於宗室和輿論壓力,廢黜元姑娘,擁立臨洮王元寶暉的兒子元釗即位,史稱幼主。
武泰元年四月,大將軍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遭到殺害,葬於雙靈寺。孝武帝即位後,以皇后之禮安葬,諡號為靈。
全    名
不詳(胡仙真之名為假,系野史杜撰)
別    名
胡充華、靈太后、胡太后
所處時代
南北朝(北魏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安定郡臨涇縣(今甘肅鎮原縣)
逝世日期
528年5月17日(武泰元年四月十三日)
安葬地
初葬雙靈寺。孝武帝元修時期改葬,具體地點不詳
主要成就
臨朝攝政,是北魏孝明帝時期的實際統治者
主要作品
《楊白花之歌》
諡    號
宣武靈皇后

宣武靈皇后人物生平

宣武靈皇后早年經歷

宣武靈皇后胡氏(一般被稱為靈太后、胡太后),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縣)人氏。她的父親是胡國珍,母親是皇甫氏。胡氏降生的時候,房內紅光照射。京兆山北縣有個叫趙胡的人,善於卜卦相面,胡國珍就拿此事詢問趙胡。趙胡説:“這是個吉兆,令愛有大貴的相貌,將要成為天地之母,生下天地的主宰。但此事不要讓超過三個人知道。” [22] 
胡氏的姑姑做尼姑,擅長講解佛理。景明元年(500年),胡氏的姑姑入宮講授佛理,過了幾年,她對着宣武帝左右的隨從誇讚胡氏的容貌德行。宣武帝元恪聽説後,就召胡氏入宮,封為承華世婦。在宮廷之中,妃嬪們祝禱希望生諸王、公主,不生太子。只有胡氏常説:“天子怎可沒有兒子,為什麼畏懼自己的死而使皇家沒有嫡長子呢?”等到胡氏懷上身孕,半夜的時候發誓説:“但願我生的是男孩,讓他成為皇長子,即使身死,我也在所不辭。”永平三年三月十四日(510年4月8日),胡氏在宣光殿生下元詡。但胡氏不僅安然無恙,還晉升為充華。 [23] 

宣武靈皇后尊為太后

延昌四年正月十三日(515年2月12日)的晚上,宣武帝去世。崔光與於忠迎立6歲的元詡即位,是為孝明帝。 [24]  同年二月初七(515年3月7日),尊皇后高英為皇太后。二月二十六日(515年3月26日),尊胡氏為皇太妃。三月一日(515年3月31日),高英被迫出家為尼,遷居金墉城。八月初六(515年8月30日),胡氏被尊為皇太后,是為靈太后,羣臣奏請由她來臨朝稱制,輔佐幼主。九月初五(515年9月28日),靈太后正式宣佈開始親理朝政。 [25]  孝明帝年幼即位,所以由靈太后臨朝聽政。靈太后下令行事,大臣們上書時稱她為殿下。後來,靈太后改令稱詔,羣臣上書時改稱她為陛下,靈太后自稱為朕。靈太后因孝明帝幼小,不能親自祭祀,想依照《周禮》中夫人與君主交相奉獻的義理,代孝明帝進行祭禮。門下省召集禮官、博士商議,認為不可以。而靈太后想通過繒帛觀看三公料理事情,於是去詢問侍中崔光。崔光就依據東漢太后鄧綏進獻祭品的舊例贊同了此事,靈太后大喜,於是代行祭祀。 [2] 

宣武靈皇后宣光政變

靈太后的妹夫元乂,自恃有靈太后的寵信,所以行事驕傲放肆,元懌經常治裁他,所以二人逐漸結怨。衞將軍、儀同三司劉騰權傾內外,吏部的官員為討好劉騰,奏請讓劉騰之弟做郡守,但劉騰的弟弟資質不佳,元懌沒有同意。劉騰與元懌也結下了怨恨。龍驤府長史宋維,被元懌親自舉薦為通直郎,但宋維卻也浮薄無行。後來,元乂對宋維以利相誘,宋維遂放棄了元懌,去投靠元乂,並狀告元懌與都尉韓文殊父子謀逆。 [33] 
元懌被靈太后幽禁於門下省,接受審查。後來,靈太后詢問了身邊隨從和朝中親貴,他們説元懌沒有謀反,於是靈太后將元懌釋放。 [34-35]  元乂對靈太后説:“如果今天殺了宋維,萬一以後再有人謀逆,就沒人敢告狀了。”隨後,宋維被免去死罪,被打發去做了昌平郡守。 [36] 
元懌自從被釋放後,就到處打聽收集一些忠烈之士的事蹟,然後撰寫了足足二十卷的《顯忠錄》,來向眾人表現自己的忠誠。 [37] 
過了一段時間後,元乂依然惴惴不安,擔心元懌會找自己秋後算賬。於是,元乂與劉騰打算除掉元懌。正光元年七月三日(520年8月2日),趁着靈太后在嘉福殿,劉騰讓主食中黃門胡玄度、胡定列誣告元懌。胡玄度等人寫的供詞上説:“元懌用大量的金銀財寶收買了自己,讓自己在食物中下毒,想要毒死孝明帝篡位。還答應事成之後,讓自己享受榮華富貴。”隨後,劉騰下令關閉永巷門,使靈太后被困在北宮裏面無法出來。 [38] 
元懌入宮時,在含章殿後面遇到了元乂,元乂見狀,大聲喝止他。元懌詫異地問:“你這是想要造反嗎?”元乂説:“不是我想造反,我正打算要捉拿造反的人。”元乂讓三十個人拉着元懌的衣襟,將他拖進了含章東省,派了數十人看守他。劉騰召集公卿大臣,向他們宣佈了元懌的罪狀,議定將元懌按謀反罪處置。大臣們比較懼怕元乂,所以倒是無人對此提出半點質疑。只有僕射遊肇一個人不同意。於是當天夜晚,元乂就處死了元懌。 [39] 
元乂與劉騰偽造了靈太后的詔書:稱靈太后有疾病,所以遜位還政。靈太后被幽禁於北宮的宣光殿,能夠外出的宮門被關閉,而鑰匙則掌握在劉騰手中。元乂遂與太師、高陽王元雍共同輔政。孝明帝稱呼元乂為姨父。朝廷的機要事務,悉決於元乂。 [40] 

宣武靈皇后試圖反政

奚康生曾幫元乂囚禁靈太后,但奚康生性格粗獷,説話沒有輕重,元叉很忌憚他,還經常表現在臉上,所以奚康生有一點害怕不安。正光二年(521年)三月,孝明帝在西林園朝見靈太后,文武官員侍坐左右。酒興正濃時,官員們輪番上前獻舞。輪到奚康生,他跳起了力士舞,每次看向靈太后時,奚康生都會做出舉手、跺腳、瞪眼、點頭等殺戮綁縛的姿勢。靈太后明白了他的意思,但不敢形於言表。當天晚上,靈太后想和孝明帝在宣光殿就寢。侯剛説:“皇上已經朝拜過您,嬪御們在南宮,為什麼要皇帝在此留宿?”奚康生説:“皇上是太后的兒子,隨太后走東串西,他還能訪問誰?”羣臣無人敢應答。 [41] 
靈太后起身拉着孝明帝的手下堂而去。奚康生在後面高呼萬歲,近臣也都喊萬歲。孝明帝在前面進入小門,左右官員競相擁擠,以至於門都關不上了。奚康生奪過兒子奚難的刀砍了元思輔,局勢才安定下來。孝明帝進入宣光殿後,左右侍臣皆站在階下。奚康生想要再接再厲砍了元乂,卻不小心被元乂抓住,鎖在門下省。 [42] 
一直到了第二天早上,元乂也沒出宮,他令侍中、黃門、僕射、尚書等十多人審訊奚康生,最終,元乂判處奚康生斬刑。此次靈太后試圖反政的計劃宣告失敗。 [43] 

宣武靈皇后多才多藝

胡太后在朝堂親自策試孝廉秀才、州郡上計簿的官吏。胡太后和孝明帝前往華林園,在都亭水流拐彎處宴請羣臣,命令王公以下各賦一首七言詩。胡太后的詩句説:“天地造化含氣貞。”孝明帝的詩句説:“無為而治賴母明。”王公以下賜予布帛多少不等。 [4] 
胡太后稟性聰穎有悟性,多才多藝,姑姑做尼姑,胡太后幼年依託她,粗略得知佛經大義。親自處理紛繁事務,親筆批閲公文。前往西林園法流堂,命令侍臣射箭,不能射中的加以懲罰。又自己射針孔,射中了。大喜,賞賜左右的人布帛多少不等。在這之前,胡太后下令造申訟車,這時乘坐着,從雲龍大司馬門出宮,從宮廷西北,進入千秋門,以接受投訴的冤情。 [3] 

宣武靈皇后主喪廢祭

公元518年(神龜元年),胡太后的父親胡國珍去世,百官上奏胡太后請因公除去喪服,胡太后不准許。不久前往永寧寺,親自在九級台基上建佛塔,僧尼男女趕去的有幾萬人。到改葬文昭皇后時,胡太后不想讓孝明帝主持此事,就親自做喪事主持人,出城到終寧陵,親自祭奠安排事務,回來後在太極殿哭祭,直到事情結束,都是自己主管。 [5]  後來前往嵩高山,夫人、九嬪、公主以下隨從的有幾百人,登上山頂。廢除各種不合禮制的祭祀,而胡人天神不在廢除之列。後來前往左藏庫,王公、妃嬪、公主以下隨從的有一百多人,胡太后命他們憑力氣扛布帛,以所扛布帛的多少來賞賜他們,多的過二百匹,少的一百多匹。僅長樂公主手拿二十匹絹出來,表示不與眾人相異而沒空手而回。世人稱讚她的廉潔。儀同、陳留公李崇,章武王元融都因所扛的過多,倒僕在地,李崇竟然傷了腰,元融為之傷了腳。當時人為此編出謠諺説:“陳留公、章武王,摔得腰痛腿也傷。貪婪敗德一類人,污我明主好聲望。”胡太后不久前往闕口温水,登上雞頭山,自己發射象牙簪,一次發射就中靶,命令拿給文武官員看。 [6] 

宣武靈皇后幽禁北宮

當時胡太后得其所欲,逼迫孝明帝的叔叔清河王元懌與她同房,淫亂縱情,為天下人所厭惡。公元520年(正光元年)七月初四日,領軍元叉、長秋卿劉騰等人奉迎孝明帝到顯陽殿,把胡太后軟禁在北宮,在宮中殺死元懌。隨後胡太后的侄兒都統胡僧敬和在身邊保衞的張車渠等幾十人,謀劃殺死元叉,再擁戴胡太后臨朝聽政,事情沒能成功,胡僧敬因此事獲罪流放邊境,張車渠等人被殺,胡氏宗族人員多被免職。後來孝明帝在西林園朝見胡太后,宴請文武侍臣,飲酒到天黑。元叉於是起身到胡太后面前,自述外面傳言胡太后想謀害自己和劉騰。胡太后回答説:“沒有這種話”。於是到了很晚的時候。胡太后就起身拉着孝明帝的手走下殿堂,説:“母子不相聚已經很久,今晚共住一宿,各位大臣送我進去。”胡太后和孝明帝走進東北小閣,左衞將軍奚康生謀劃要殺死元叉,沒能成功。 [7] 
劉騰、元叉幽禁胡太后之後,把持北魏朝政。朝廷生殺大權,皆取決於劉騰、元叉,他們養婢蓄妓,逼民為奴,賣官買官,百姓對此怨聲載道。

宣武靈皇后再度臨朝

公元523年(正光四年)二月,劉騰去世。 [8]  劉騰死後,元叉對胡太后的防範鬆懈。胡太后和孝明帝以及高陽王元雍定下計策,解除元叉的領軍職務。胡太后又再度臨朝聽政,大赦天下,改元孝昌。從此朝政荒廢,威信恩德不能樹立,天下的州牧郡守,處處貪婪。胡太后寵臣鄭儼在宮廷淫亂,權勢遍佈天下;李神軌徐紇都被親近侍奉。一二年之間,位居宮禁要職,手中握着王爵,大小事出自心中,淫亂傳遍朝廷,為四方的人所厭惡鄙視。文武官員人心渙散,各地叛逆作亂,國家的土崩瓦解,源起於此。胡僧敬利用聚集親屬的機會,哭泣規勸説:“陛下為海內母親的儀表,哪應如此輕佻呢。”胡太后大怒,從此不再召見胡僧敬。 [9] 

宣武靈皇后沉河而死

胡太后再度臨朝後,自以為行為不檢點,畏懼被宗室所憎恨,於是,在宮內培植黨羽,掩人耳目,凡是孝明帝所親近寵愛之人,胡太后多借故謀害。有位蜜多道人。能説胡人語言,孝明帝把他安置在身邊。胡太后擔心他傳遞消息,三月三日在城南的大巷中殺了他。正要懸賞募取殺人犯,胡太后又在宮中殺死領左右、鴻臚少卿谷會、紹達,都是孝明帝所親近的人。母子之間,猜疑屢次發生。鄭儼擔心禍患,就和胡太后定計,利用孝明帝妃子潘充華所生之女元氏(史稱元姑娘),讓胡太后詐稱是男孩,立她為皇帝。 [10] 
公元528年(武泰元年)二月二十五日,孝明帝去世 [11]  ,因事情突然,當時人議論都説是鄭儼、徐紇的主意。於是朝野憤怒感嘆。二月二十六日,胡太后於是擁立元姑娘説是太子即位。 [12]  經過幾天,見人心已經安定,才説元姑娘本是潘充華所生的女兒,應該另選擇接位的君主。於是立臨洮王元寶暉的兒子元釗為帝,元釗時年剛三歲,史稱北魏幼主,天下人對此事驚訝不已。 [13] 
四月十一日,爾朱榮起兵渡過黃河 [14]  ,胡太后召集孝明帝六宮所有宮女都令進入寺院,胡太后自己也剃光頭髮。四月十三日,爾朱榮派遣騎兵拘捕押送胡太后以及幼主到河陰。胡太后對爾朱榮多方辯解自己的行為,爾朱榮拂袖起身。胡太后和幼主都被沉入黃河。 [14]  胡太后的妹妹馮翊君胡氏將她收殮埋葬在雙靈佛寺(一作雙靈寺)。孝武帝元修在位時,才以皇后的禮儀安葬了胡太后,諡號為“靈”。 [15-16]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 [17]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 [18]  《北史·卷十三·列傳第一》 [19]  有記載。

宣武靈皇后人物評價

魏收魏書》:
  • 靈後淫恣,卒亡天下。 [17] 
  • 太后性聰悟,多才藝,略得佛經大義。 [17] 
  • 太后逼幸清河王懌,淫亂肆情,為天下所惡。 [17] 
  • 魏自宣武已後,政綱不張。肅宗沖齡統業,靈後婦人專制,委用非人,賞罰乖舛。於是釁起四方,禍延畿甸,卒於享國不長。 [18] 
  • 太后淫昏,天下大壞。 [18] 
  • 自靈太后預政,淫風稍行;及元叉擅權,公為奸穢。自此素族名家,遂多亂雜,法官不加糾治,婚宦無貶於世,有識鹹以嘆息矣。 [18] 
李延壽北史》:靈後反政,宣淫於朝,傾覆之徵,於此至矣。 [19] 
司馬光資治通鑑》:靈太后再臨朝以來,嬖倖用事,政事縱弛,威恩不立,盜賊蜂起,封疆日蹙。 [21] 

宣武靈皇后軼事典故

宣武靈皇后抵制家暴

蘭陵公主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二個女兒,嚴酷善妒。駙馬劉輝私幸了一個侍婢後,該侍婢懷孕,蘭陵公主大怒,將其活活打死,又親手剖腹取子,將胎兒肢解,再用稻草塞滿侍婢腹中,擺到劉輝面前讓他觀看。劉輝感到憤懼,疏遠了蘭陵公主。 [26] 
蘭陵公主的姐姐把這件事告訴了靈太后。靈太后讓清河王元懌審理此事。元懌告訴靈太后,蘭陵公主夫妻不和,建議讓他們離婚,削除劉輝的爵位。靈太后同意,將蘭陵公主接入宮中生活。 [27] 
後來元雍劉騰向靈太后進言,讓蘭陵公主和劉輝復婚,靈太后起初不同意,但元雍“屢請不已”,靈太后只好同意,流着淚送蘭陵公主,告誡劉輝必須好好照顧蘭陵公主。後來,劉輝又和兩個女人有了私情。蘭陵公主的姑姑陳留公主得知後,鼓動蘭陵公主和駙馬劉輝再次忿怒相爭。劉輝把蘭陵公主推下牀,拳腳相加,導致蘭陵公主腹中胎兒損傷,而劉輝畏罪逃逸。 [28] 
靈太后得知蘭陵公主被殺,勃然大怒,為了給蘭陵公主報仇,一邊派人追捕劉輝,一邊令元懌裁決此事。元懌便把與劉輝的兩個情婦剃去頭髮,沒入宮中為奴,連帶她們兄長處以鞭刑,發配敦煌為兵。而蘭陵公主因受傷而死,靈太后親臨慟哭,舉哀於太極殿東堂,出葬洛陽城西,親送數里。而後在河內温縣抓到劉暉,靈太后將其幽禁在司州,將處以死刑。恰好趕上大赦,才得以倖免。 [29] 

宣武靈皇后建塔永寧

胡太后極度熱崇佛教,掌權後大興土木修建佛寺,其中最為浩大的工程便是修築宏大、奢麗的永寧寺塔 [44] 
胡太后所建的永寧寺塔復原圖 胡太后所建的永寧寺塔復原圖
胡太后所建的永寧寺塔,高四十九丈,合今約136.71米,加上塔剎通高約為147米, [45]  是世界最高建築, [46]  也是當時世界範圍內體量最大的木構建築、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一高塔、北魏洛陽城中最引人矚目的“摩天大廈”。其規模宏大,建造技術高超,在佛塔結構、寺院佈局等方面都有着承前啓後的意義。 [44]  然而永寧寺並未“永寧”, 18年後永寧寺塔被雷電擊中,化為一支被點燃的通天炬燭。當時“雷雨晦冥,雜下霰雪,百姓道俗,鹹來觀火”。悲哀之聲,震動京邑。時有三比丘,赴火而死。“火經三月不滅,週年猶有煙氣”。 [46]  永寧寺彷彿是北魏政權的晴雨表,寺院興盛,北魏也興盛;寺院焚燬了,北魏的氣數也要盡了。北魏政權在永寧寺塔焚燒後不久也滅亡了。 [47] 

宣武靈皇后復爵元繼

江陽王元繼曾經掠奪良家女子為奴婢,事情敗露後,元繼被依法剝奪爵位。但是後來元繼的兒子元乂娶了靈太后的妹妹,靈太后便恢復了元繼的爵位。 [30] 

宣武靈皇后擁立女帝

北魏孝明帝駕崩後,六鎮大亂,胡太后為穩定人心,竟謊稱孝明帝與宮嬪潘華所生的公主是男孩,先立為“太子”再擁立為帝,大赦天下,史稱元姑娘,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
紙包不住火,玩火的這幾位顯然很清楚這個道理,所以他們絞盡腦汁琢磨怎樣把這個謊整圓了。過了一段時間,大臣們也沒弄出什麼動靜,朝局基本穩定,胡太后受到鼓舞,覺着也沒有什麼可顧忌的,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坦然地承認了太子的真相,然後宣佈立三歲的元釗做皇帝。 [48] 

宣武靈皇后打壓豪門

靈太后主動替孝明帝選妃妾,將博陵崔氏、范陽盧氏、隴西李氏的名門貴女納入後宮。但靈太后卻故意打壓她們,讓這些貴女們只能屈居於低等的世婦之位。很多人對此感到不滿,向朝廷申訴,結果全部遭到靈太后的責罰。 [31] 

宣武靈皇后家庭成員

關係
姓名
簡介
長輩
曾祖
胡略
後秦平北諮議參軍。
祖父
胡淵
大夏給事黃門侍郎。
父親
胡國珍
司徒、安定郡公,追贈太上秦公。
母親
皇甫氏
追封秦太上君。
繼母
梁氏
趙平郡君。
平輩
兄弟姐妹
胡祥
駙馬都尉、東平郡公,娶清河王元懌之女長安縣主。
胡玄輝
嫁元乂,封馮翊君。
丈夫
元恪
北魏宣武帝。
子女
兒子
元詡
北魏孝明帝。
(表格參考資料 [32] 
參考資料
  • 1.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肅宗孝明皇帝,諱詡,世宗宣武皇帝之第二子。母曰胡充華。永平三年三月丙戌,帝生於宣光殿之東北,有光照於庭中。延昌元年十月乙亥,立為皇太子。
  • 2.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及肅宗踐阼,尊後為皇太妃,後尊為皇太后。臨朝聽政,猶稱殿下,下令行事。後改令稱詔,羣臣上書曰陛下,自稱曰朕。太后以肅宗衝幼,未堪親祭,欲傍《周禮》夫人與君交獻之義,代行祭禮,訪尋故式。門下召禮官、博士議,以為不可。而太后欲以幃幔自鄣,觀三公行事,重問侍中崔光。光便據漢和熹鄧後薦祭故事,太后大悦,遂攝行初祀。
  • 3.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太后性聰悟,多才藝,姑既為尼,幼相依託,略得佛經大義。親覽萬機,手筆斷決。幸西林園法流堂,命侍臣射,不能者罰之。又自射針孔,中之。大悦,賜左右布帛有差。先是,太后敕造申訟車,時御焉,出自雲龍大司馬門,從宮西北,入自千秋門,以納冤訟。
  • 4.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又親策孝秀、州郡計吏於朝堂。太后與肅宗幸華林園,宴羣臣于都亭曲水,令王公已下各賦七言詩。太后詩曰:“化光造物含氣貞。”帝詩曰:“恭己無為賴慈英。”王公已下賜帛有差。
  • 5.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太后父薨,百僚表請公除,太后不許。尋幸永寧寺,親建剎於九級之基,僧尼士女赴者數萬人。及改葬文昭高後,太后不欲令肅宗主事,乃自為喪主,出至終寧陵,親奠遣事,還哭於太極殿。至於訖事,皆自主焉。
  • 6.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後幸嵩高山,夫人、九嬪、公主已下從者數百人,升於頂中。廢諸淫祀,而胡天神不在其列。後幸左藏,王公、嬪、主已下從者百餘人,皆令任力負布絹,即以賜之,多者過二百匹,少者百餘匹。唯長樂公主手持絹二十匹而出,示不異眾而無勞也。世稱共廉。儀同、陳留公李崇,章武王融並以所負過多,顛仆於地,崇乃傷腰,融至損腳。時人為之語曰:“陳留、章武,傷腰折股。貪人敗類,穢我明主。”尋幸闕口温水,登雞頭山,自射象牙簪,一發中之,敕示文武。
  • 7.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時太后得志,逼幸清河王懌,淫亂肆情,為天下所惡。領軍元叉、長秋卿劉騰等奉肅宗於顯陽殿,幽太后於北宮,于禁中殺懌。其後太后從子都統僧敬與備身左右張車渠等數十人,謀殺叉,復奉太后臨朝。事不克,僧敬坐徙邊,車渠等死,胡氏多免黜。後肅宗朝太后於西林園,宴文武侍臣,飲至日夕。叉乃起至太后前,自陳外雲太后欲害己及騰。太后答雲“無此語”。遂至於極昏。太后乃起執肅宗手下堂,言:“母子不聚久,今暮共一宿,諸大臣送我入。”太后與肅宗向東北小閣,左衞將軍奚康生謀欲殺叉,不果。
  • 8.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四年春二月………司空劉騰薨。
  • 9.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自劉騰死,叉又寬怠。太后與肅宗及高陽王雍為計,解叉領軍。太后復臨朝,大赦改元。自是朝政疏緩,威恩不立,在下牧守,所在貪惏。鄭儼污亂宮掖,勢傾海內;李神軌、徐紇並見親侍,一二年中,位總禁要,手握王爵,輕重在心,宣淫於朝,為四方之所厭穢。文武解體,所在亂逆,土崩魚爛,由於此矣。僧敬又因聚集親族,遂涕泣諫曰:“陛下母儀海內,豈宜輕脱如此!”後大怒,自是不召僧敬。
  • 10.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太后自以行不修,懼宗室所嫌,於是內為朋黨,防蔽耳目。肅宗所親倖者,太后多以事害焉。有蜜多道人,能胡語,肅宗置於左右。太后慮其傳致消息,三月三日於城南大巷中殺之。方懸賞募賊,又于禁中殺領左右、鴻臚少卿谷會、紹達,並帝所親也。母子之間,嫌隙屢起。鄭儼慮禍,乃與太后計,因潘充華生女,太后詐以為男,便大赦改年。
  • 11.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癸丑,帝崩於顯陽殿,時年十九。
  • 12.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甲寅,皇子即位,大赦天下。
  • 13.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肅宗之崩,事出倉卒,時論鹹言鄭儼、徐紇之計。於是朝野憤嘆。太后乃奉潘嬪女言太子即位。經數日,見人心已安,始言潘嬪本實生女,今宜更擇嗣君。遂立臨洮王子釗為主,年始三歲,天下愕然。
  • 14.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夏四月戊戌,爾朱榮濟河。庚子,皇太后、幼主崩。
  • 15.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及武泰元年,爾朱榮稱兵渡河,太后盡召肅宗六宮皆令入道,太后亦自落髮。榮遣騎拘送太后及幼主於河陰。太后對榮多所陳説,榮拂衣而起。太后及幼主並沉於河。太后妹馮翊君收瘞於雙靈佛寺。出帝時,始葬以後禮而追加諡。
  • 16.    《北史·卷十三·列傳第一》:太后妹馮翊君收瘞於雙靈寺。武帝時,始葬以後禮,而追加諡曰靈。
  • 17.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1-24]
  • 18.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1-24]
  • 19.    《北史·卷十三·列傳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1-24]
  • 20.    《北史·列傳·卷三十八》:“謙之乃上疏曰……今二聖遠遵堯、舜,憲章高祖,愚臣亦望策其駑蹇,少立功名。乞行新典,更明往制,庶奸豪知禁,頗自屏心。”
  • 21.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03]
  • 22.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宣武靈皇后胡氏,安定臨涇人,司徒國珍女也。母皇甫氏,產後之日,赤光四照。京兆山北縣有趙胡者,善於卜相,國珍問之。胡云:“賢女有大貴之表,方為天地母,生天地主。勿過三人知也。”
  • 23.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後姑為尼,頗能講道,世宗初,入講禁中。積數歲,諷左右稱後姿行,世宗聞之,乃召入掖庭為承華世婦。而椒掖之中,以國舊制,相與祈祝,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唯後每謂夫人等言:“天子豈可獨無兒子,何緣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及肅宗在孕,後固意確然,幽夜獨誓雲:“但使所懷是男,次第當長子,子生身死,所不辭也。”既誕肅宗,進為充華嬪。
  • 24.    《魏書·卷六十七·列傳第五十五》:四年正月,世宗夜崩。光與侍中、領軍將軍於忠迎肅宗於東宮。
  • 25.    《魏書·卷九·帝紀第九》:二月庚辰,尊皇后高氏為皇太后。……己亥,尊胡充華為皇太妃。宕昌國遣使朝獻。三月甲辰朔,皇太后出俗為尼,徙御金墉。……丙子,尊皇太妃為皇太后。……羣臣奏請皇太后臨朝稱制。 九月乙巳,皇太后親覽萬機。
  • 26.    《魏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蘭陵長公主,世宗第二姊也。公主頗嚴妒,輝嘗私幸主侍婢有身,主笞殺之。剖其孕子,節解,以草裝實婢腹, 裸以示輝。輝遂忿憾,疏薄公主。
  • 27.    《魏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四》:公主姊因入聽講,言其故於靈太后,太后敕清河王懌窮其事。懌與高陽王雍、廣平王懷奏其不和之狀,無可為夫婦之理,請離婚, 削除封位。太后從之,公主在宮週歲。
  • 28.    《北史·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四》:高陽王及劉騰等皆為言於太后。太后慮其不改,未許之。元雍等屢請不已,聽復舊義。太后流涕送公主,誡令謹護。正光初年,劉輝私淫張(榮妃)和陳(慧猛)二氏。公主更不檢惡,主姑陳留公主共相扇獎,遂與輝復致忿爭。劉輝推主墮牀,手腳毆蹈,主遂傷胎,輝懼罪逃逸。
  • 29.    《北史·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四》:靈太后召清河王元懌決其事,二家女髡笞付宮,兄弟皆坐鞭刑,徙配敦煌為兵。主因傷致薨,太后親臨慟哭,舉哀太極東堂。出葬城西,太后親送數里,盡哀而還。後執暉於河內温縣,幽於司州,將加死刑。會赦,免。
  • 30.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八》:魏江陽王繼,熙之曾孫也,先為青州刺史,坐以良人為婢奪爵。繼子叉娶胡太后妹,壬辰,詔復繼本封。
  • 31.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太后為肅宗選納,抑屈人流。時博陵崔孝芬、范陽盧道約、隴西李瓚等女,但為世婦。諸人訴訟,鹹見忿責。
  • 32.    《魏書·卷八十三·列傳第七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17]
  • 33.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九》:侍中、領軍將軍元乂在門下,兼總禁兵,恃寵驕恣,志欲無極。懌每裁之以法,乂由是怨之。衞將軍、儀同三司劉騰,權傾內外,吏部希騰意,奏用騰弟為郡,人資乖越。懌抑而不奏,騰亦怨之。龍驤府長史宋維,弁之子也,懌薦為通直郎,浮薄無行。乂許維以富貴,使告司染都尉韓文殊父子謀作亂立懌。
  • 34.    《魏書·卷二十二·列傳第十》:黨人通直郎宋維希乂旨,告懌謀反,禁懌門下。訊問左右及朝貴,貴人分明,乃得雪釋焉。
  • 35.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九》:懌坐禁止,按驗,無反狀,得釋。
  • 36.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九》:乂言於太后曰:“今誅維,後有真反者,人莫敢告。”乃黜維為昌平郡守。
  • 37.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懌以忠而獲謗,乃鳩集昔忠烈之士,為《顯忠錄》二十卷以見意焉。
  • 38.    《魏書·卷十六·列傳第四》:乂恐懌終為己害,乃與侍中劉騰密謀。靈太后時在嘉福,未御前殿,騰詐取主食中黃門胡玄度、胡定列誣懌,雲許度等金帛,令以毒藥置御食中以害帝;自望為帝,許度兄弟以富貴。騰閉永巷門,靈太后不得出。
  • 39.    《魏書·卷十六·列傳第四》:懌入,遇叉於含章殿後,欲入徽章東閣,乂厲聲不聽。懌曰:“汝欲反邪?”乂曰:“元乂不反,正欲縛反人。”乂命宗士及直齋等三十人執懌衣袂,將入含章東省,使數十人防守之。騰稱詔召集公卿,議以大逆論,鹹畏憚乂,無敢異者。唯僕射遊肇執意不同。語在其《傳》。乂、騰持公卿議入奏,俄而事可,夜中殺懌。
  • 40.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九》:於是詐為太后詔,自稱有疾,還政於帝。幽太后於北宮宣光殿,宮門晝夜長閉,內外斷絕,騰自執管鑰。……乂遂與太師高陽王雍等同輔政,帝謂乂為姨父。乂與騰表裏擅權,乂為外御,騰為內防,常直禁省,共裁刑賞,政無鉅細,決於二人。
  • 41.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魏元乂、劉騰之幽胡太后也,右衞將軍奚康生預其謀。康生性粗武,言氣高下,乂稍憚之,見於顏色,康生亦微懼不安。魏主朝太后於西林園,文武侍坐,酒酣迭舞,康生乃為力士舞,及折旋之際,每顧視太后,舉手、蹈足、瞋目、頷首,為執殺之勢,太后解其意而不敢言。日暮,太后欲攜帝宿宣光殿,侯剛曰:“至尊已朝訖,嬪御在南,何必留宿!”康生曰:“至尊陛下之兒,隨陛下將東西,更復訪誰!”羣臣莫敢應。
  • 42.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太后自起授帝臂,下堂而去。康生大呼,唱萬歲。帝前入閤,左右競相排,閤不得閉。康生奪難當千牛刀,斫直後元思輔,乃得定。帝既升宣光殿,左右侍臣俱立西階下。康生乘酒勢將出處分,為乂所執,鎖於門下。
  • 43.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至曉,乂不出,令侍中、黃門僕射、尚書等十餘人就康生所訊其事,處康生斬刑。
  • 44.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丨永寧寺遺址:北魏洛陽城的“摩天大廈”  .河南省文物局[引用日期2024-05-15]
  • 45.    觀泥塑造像 觸摸草原民族的脈動  .洛陽網[引用日期2024-05-15]
  • 46.    叩問永寧寺塔  .洛陽日報-河南省第一家數字報刊[引用日期2024-05-15]
  • 47.    永寧寺與永寧寺塔  .洛陽網[引用日期2024-05-15]
  • 48.    張茂明著. 興亡忽焉[M]. 2020:1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