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習姓

鎖定
習姓,中華姓氏得姓始祖有兩個:習響,息夫躬人口總數約810653人,佔全國總人口的0.068%左右,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三十二位。
《左傳·杜預注》記載,習氏,是以地為氏的姓氏。
習(Xí)姓源出有二:1、源於姬姓,以國名為姓。中國古代春秋時期有諸侯國習國(今陝西丹鳳武關),滅國後,其公族有的以原國名命姓,遂為習姓。2、源於姬姓,以地名為姓。春秋時期有地名少習,在今陝西省商洛市商縣東180多里,後稱為武關,居其地者,有人以地名為習姓。
得姓始祖:習響。習姓的得姓是以國為姓。根據《風俗通》記載,習是一個古國名,漢代有習響,曾出任陳相。而《左傳·杜預注》上記載,習氏,是以地為氏的姓氏。少習原是一個地名,在折縣東之武關,望族出自襄陽。古代有諸侯國習國,習國被消滅後,其國人才以國為氏,而稱為習氏。古代的習國,所在地就在現在的陝西丹鳳縣武關附近少習山一帶。望族居於東陽郡,即今天的浙江省金華市。習氏後人尊習響為習姓的始祖。
中文名
習姓
來    源
國名、官位
得姓始祖
習響、息夫躬
郡    望
東陽郡、襄陽郡 [6] 
發源地
陝西省丹鳳縣武關

習姓歷史發展

習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未列入百家姓前100名,究其起源,有以下幾種説法:
  • 源於國名
出自春秋時期習國,屬於以國名為氏。據《風俗通》記載,夏時有少習國,為炎帝神農氏後裔的封國,歷夏、商、周,春秋時被楚國吞併。少習國君習伯的後裔遂以國名習為姓。 [5] 
  • 源與地名
據《左傳·杜預注》記載,春秋有地名少習,即武關。在陝西商縣東一百八十五里,當地的居名就以地名為姓氏,為習氏。 [5] 
  • 源於官位
源於官位,出自宋朝時期官吏習學公事,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習學公事,原為五代時期後周政權設置的官位,隸屬於中書門下省,後來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建立了北宋王朝之後,在中書門下省設立了五個基本的衙門,稱作五吏房:一是總房,又稱孔目房;二是吏房,三是户房,四是兵禮房,五是刑房。這五個部門綜管處理所有的文書事務。
到了北宋神宗趙頊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重新設置“檢正五房公事”一名,總管兵監督五房吏各項事務,該官員又稱“都檢正”。為此,在五房吏各置“檢正公事”二人,各自掌管本房事務,簡稱“檢正”。
所有的“都檢正”、“檢正”皆由京官充任,已經被皇帝選定為充任者,就叫做“習學公事”,然後經由吏部審核之後,分派至相應崗位進行見習,待前任“都檢正”、“檢正”離任後繼任,其後便稱“都檢正”或“檢正”。如若在任的“都檢正”或“檢正”處於重大國事期間而一直不離任他調(如大規模戰爭、大範圍自然災害、持續宮廷內亂等),可憐的“習學公事”就一直在崗“見習”,不得他調。
到了宋元豐年間(公元1078~1085年),宋神宗對朝廷職官制度進行了一次重大改革,史稱“元豐改制”。期間,廢除了“都檢正”、“檢正”之官稱,其職能分歸“中書舍人”、“給事中”、“尚書左司郎”、“尚書右司郎”,但“習學公事”之稱仍舊保留。到了南宋高宗趙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又重新恢復“檢正諸房公事”二人,第二年又廢除。到了宋紹興二年,再重新設置“檢正”一名。
  • 源於官位“教習”
源於官位,出自明時期官吏教習,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教習,是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為教育諸王子而專門設置的官員名稱,後成為官學教師的官名。其職能在史籍《明史·職官志》、《清通志·職官略》中皆有詳細記述。
明朝時期,朝廷先選一些優秀的進士入翰林院學習,時稱庶吉士,給這些庶吉士們教授課程的官員就稱作“教習”。自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開始,命學士充任。明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以後,專以禮、吏二部侍郎兼掌教習。
  • 分支姓氏
先祖:襲勖 出現時間:明朝嘉靖年間
明朝嘉靖年間村裏出了個博學多才的教書先生襲勖才改姓“襲”的。關於襲勖改姓的説法有兩種:一種是説襲勖教育出的學生中有四人中了進士,同朝為官。皇帝為了嘉獎他為國培養出了棟樑之材,特賜龍袍召他進宮見駕。 見駕之中,皇帝隨便問他是姓哪個“xi”字,襲勖雖然滿腹經綸,可見駕還是第一次,不免緊張,便雙手搓起了龍袍,未能及時回答。 搓着搓着,急中生智,忽然答道:“龍衣之襲”;另一種説法是,襲勖棋藝高超,皇帝召他進宮之後,經常與皇帝對弈。有一次皇帝找他下棋,他正在樹下瞌睡。皇帝怕他着涼,便脱下自己身上的龍袍為他披在了身上。 襲勖醒後,為感皇恩,便改姓為龍衣之“襲”了。
襲勖最後被賜為“教諭”。所以章丘縣誌和鄉人都習慣稱他為“襲教諭”。據襲氏族譜統計,襲姓已繁衍至章丘多個村莊及省內多個縣份與東北三省各地。
習氏是一個多源流的姓氏羣體,人口總數約810653人,佔全國總人口的0.068%左右,習姓在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三十二位。

習姓傳統文化

習姓郡望堂號

  • 堂號
中和堂:以望立堂
東陽堂:以望立堂
襄陽堂:以望立堂
忠烈堂:蜀漢時有習珍,為零陵都尉。孫權襲殺關羽,習珍於零陵孤軍抗吳。孫權派使者來招降,習珍大義凜然地説:“請回去告訴碧眼兒,我寧做漢鬼,不做吳臣!”最後因糧絕,援兵不到,便拔劍自殺報國。
  • 郡望
東陽郡:相當今浙江金華地區,靠近福建。
襄陽郡:相當今湖北省襄樊市一帶。

習姓宗祠通用聯

  • 四言通用聯
源自習國;望出襄陽。
——佚名撰習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習姓的郡望和源流(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各地宗祠通用聯:
四海鑿齒威名遠風清骨峻精神永
——謝向英撰聯 出自《幽蘭引》歐里白梅行
藏乾坤之精華藴山川之靈氣
——謝向英撰聯 出自《歸雲軒》系列之《習鑿齒系列專刊第一期》
文風昌華明德願萬物化育增輝同
——謝向英撰聯 出自《幽蘭引》歐里白梅行
金馬流芳翰苑世家
——謝向英撰聯 自《中華習氏千字文》浩然正氣勤儉為尚 文華為本實幹興邦
——謝向英撰聯 自《中華習氏千字文》
博涵經綸文德贏世;耕讀為本經史傳昶
——謝向英撰聯 自《中華習氏千字文》
  • 七言通用聯
史筆擅春秋之譽;
峴山留沼藪之華。
——佚名撰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代襄陽人習鑿齒,字彥威,博學廣聞,以文筆著稱,得桓温器重,官從事別駕,後任滎陽太守。桓温陰謀稱帝,習鑿齒《漢晉春秋》,以蜀漢為正統而貶曹魏,用來諷桓温。下聯典指東漢襄陽人習鬱,字文通,官侍中。曾峴山南依范蠡養魚法建造魚池,池邊築高堤,堤上種竹及長楸芙蓉,人稱“習氏佳園地”。
  • 九言通用聯
斑流管馨,擅荊襄之秀;
蓉楸垂映,挹漢沔之華。
——佚名撰習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晉習鑿齒,襄陽人。博學洽聞,以文筆著稱。下聯典指東漢習鬱,於峴山南依范蠡養魚法作魚池。堤岸種竹及長楸芙蓉。

習姓習姓名人

習氏得姓祖先習鑿齒畫像  謝雲生繪 習氏得姓祖先習鑿齒畫像 謝雲生繪
習珍零陵都尉。
習温東吳襄陽人,自幼愛讀聖賢書,識度廣大,為官清正廉潔,不以權勢自居自傲,曾斥責他的兒子:“生於亂世,貴而能貧,始可以無患,怎能以侈靡競賽呢!”
習鬱字文通,襄陽人,封襄陽侯,融子。初為侍中。他隨漢光武帝劉秀駕幸黎丘(今襄樊宜城轄地),兩人共同夢見蘇嶺山神劉秀因他有功,封為襄陽侯
習鑿齒字彥威,襄陽(祖籍湖北襄樊)人,東晉史學家。
習闢繮:(生卒年待考),晉朝著名將領,驃騎從事中郎將
習經(生卒年待考),字嘉言,號寅清居士,自號尋樂翁新餘人。著名明朝文學家。公元1424年前後即明成祖永樂末前後在世。明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舉進士第。以試黃鸚賦稱旨,擢授編修。官終詹事府詹事。經文結構有法,詩工七言長句。有尋樂文集二十卷,《四庫總目》行於世。
習仲勳 習仲勳
習嘉言(生卒年待考),江西新餘人。著名明朝大臣。習嘉言在明永樂年間通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官至太常寺少卿、詹事府詹事。曾主持過京闈鄉試,著有《温室稿》、《西垣漫稿》、《尋樂集》二十卷。白梅村仍保留有習嘉言祠堂。
習禎字文祥,南郡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三國時期蜀國官員。
習近平 習近平
習自強(1894—1952),字健夫,麗江古城五一街人。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重九起義,歷任連長、營長、團長、第二混成旅少將參謀長、貴州督辦公署中將參謀長兼滇黔聯軍憲兵司令,轉戰川、黔、桂等省,屢立戰功,抗日戰爭時期,曾任雲南省佛教協會會長,積極開展愛國愛教的抗戰救亡活動。
習自誠(1896—1954),字樸安,麗江古城五一街人。先後參加重九起義護國運動及護法、靖國、建國諸戰役,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蒙自鎮守使、陸軍軍械局少將局長等職。
習仲勳(1913-2002),祖籍河南鄧縣 (鄧州),清末, 其祖父攜全家遷至陝西富平縣淡村鄉中和村定居是陝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者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 [1-2] 
習近平1953年6月生,陝西富平人,1969年1月參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