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麗江古城

(雲南省麗江市境內的古城)

鎖定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又名大研鎮,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地處雲貴高原,面積為7.279平方公里。 [1-2] 
麗江為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國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之一。 [5]  麗江古城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1]  境內設有麗江古城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中文名
麗江古城
外文名
Old Town of Lijiang
地理位置
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大研古城
氣候條件
西南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 全天開放 [25] 
景點級別
AAAAA級
門票價格
古城維護費80元(8:30-19:00);2019年1月1日起降為50元
佔地面積
7.27 km²
著名景點
四方街
木府
麗江古城徐霞客紀念館
雪山書院
黑龍潭 展開
所屬城市
雲南省麗江市
所屬國家
中國
適宜遊玩季節
一年四季
建議遊玩時長
1-3天
所屬省份
中國雲南省

麗江古城歷史沿革

麗江古城古代

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13世紀後期),由麗江木氏先祖將統治中心由白沙古鎮遷至現獅子山,開始營造房屋城池,稱“大葉場” [7] 
古城名稱來源據説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 [8] 
南宋寶佑元年(1253年),蒙古軍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阿宗阿良歸附元世祖忽必烈,駐軍於此。 [7]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同年,改麗江路通安州。 [7]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明朝,設麗江軍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並被封為世襲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木得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曾遍遊雲南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滇遊日記》中描述當時麗江城“民房羣落,瓦屋櫛比”,明末古城居民達千餘户,城鎮營建已頗具規模。
清雍正二年(1724年),第一任麗江流官知府楊馝到任後,在古城東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門、兵營、教授署、訓導署等,並環繞這些官府建築羣修築城牆。 [7] 

麗江古城現代

2002年12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准麗江撤地設市,麗江古城的行政區劃歸麗江市古城區 [9] 
2012年6月24日至7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世界遺產委員會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的第36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通過了麗江古城微小邊界調整和緩衝區的提議,將麗江古城面積3.8平方公里調整到7.279平方公里。 [10]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地理環境

麗江古城位置境域

麗江古城位於中國西南部雲南省的麗江市古城區,坐落在麗江壩中部,地處雲貴高原,中心位於北緯26°52′50.43″, 東經100°13′27.70″,全城面積達7.279平方公里。 [2] 

麗江古城氣候特點

麗江古城氣候受南亞高原風影響,其氣候垂直分佈明顯,乾濕季分明,温度變化不大。雖處高原,終年看見雪山,但雨量充沛,乾濕季分明,屬西南季風氣候。 [11] 
麗江古城所處麗江壩年日照時數為2530小時,光能充足,年太陽輻射量每平方釐米為146.5千卡,為雲南省最高值區。 [11] 

麗江古城地形特徵

麗江古城坐落在麗江壩子中部,玉龍雪山下一塊高原台地上,海拔2416米。麗江古城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 [12-13]  [14] 

麗江古城水文特徵

玉泉水源於黑龍潭,從象山麓流出,從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龍橋下,並由此分成西河、中河、東河三條支流,然後再經多次勻水分流,穿街繞巷,流佈全城。 [12-13]  [14] 

麗江古城建築佈局

麗江古城建築
麗江古城建築(1張)
麗江古城,從城市總體佈局到工程、建築融漢、白、彝、藏、納西族等各民族精華。 [2] 
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複製影響。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古城佈局中以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佈局經絡設置有着曲、幽、窄、達的風格。麗江古城的格局是自發性的形成坐西北朝東南的朝向形式。 [2] 
以水為核心的麗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現特有的水巷空間佈局。橋樑密集是麗江古城最大的特色。在外部造型與結構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漢族建築和藏族、白族建築的技藝,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牆、迭落式屋頂、小青瓦、木構架等建築手法,在建築佈局形式、建築藝術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民居大多為土木結構,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等幾種形式。 [15]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主要景點

麗江古城內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紅色角礫岩鋪就,有四方街木府五鳳樓麗江古城大水車、白沙民居建築羣、 束河民居建築羣等景點。 [2]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
主要景點
景點
景點介紹
圖片
木府
木府原為麗江世襲土司木氏的衙署,位於古城獅子山東麓,始建於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後改為古城博物院。木府佔地46畝,府內有大小房間共162間,中軸線長369米,三清殿玉音樓光碧樓護法殿萬卷樓議事廳、忠義坊由西向東排列井然。其內懸掛有歷代皇帝欽賜的匾額十一塊,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歷史。講述麗江木氏土司風雲故事的電視劇《木府風雲》就是在這裏拍攝的。 [2] 
木府 木府
萬古樓
麗江大研古城的西南角有一座山,望去猶如一隻守護古城的邪卧獅,即為獅子山,1998年開闢為公園。
山頂建造的五星古典式全木結構望景樓,名“萬古樓”。樓高32.8米,16根24米長的木柱一柱通頂,樓上有大小12600個納西風格的龍頭,創下世界之最。
萬古樓 萬古樓
麗江東巴文化博物院
麗江東巴文化博物院(原稱“麗江縣東巴文化博物館”),位於黑龍潭北端,成立於1984年7月,時為雲南省第一個縣級博物館。佔地30畝,設有珍貴文物1萬餘件,其中國家級文物52件。開設有文博館、稀品館和“東巴文化”、民族風情攝影等展館。

五鳳樓
五鳳樓位於城內福國寺的五鳳樓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樓高20米。因其建築形制酷似五隻飛來的綵鳳,故名五鳳樓,樓內的天花板上繪有多種精美的圖案。
五鳳樓融合了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的珍寶和典型範例。 [2] 
麗江五鳳樓 麗江五鳳樓
方國瑜故居
方國瑜故居位於五一街71號、72號,由兩重跑馬轉角樓四合主院和兩個三坊一照壁書屋小院及一後花園構成多進院落面。佔地1.98廟,總建築面積1473.2平方米,是麗江古城民居建築中的保存最完好、規模較大的典型院落,被列入麗江古城重點保護民居和古城區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古城保護管理局開闢為方國瑜故居,2009年9月列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故居正門懸掛有世貢第匾額,為清光緒十年(1884年)立。
方國瑜故居 方國瑜故居
周霖故居
周霖故居位於古城七一街關門口1號,坐落於萬子橋畔中河西岸。為四合院佈局,坐西朝東南,正房樓下設堂屋、設祖先牌位及待客場所,走廊正中掛有梓里模範匾額,為中華民國七年一月吉日勸學所贈給麗江縣學紳周韋明,題字者為雲南督軍兼省長唐繼堯,兩廂分儲藏室及廚房。周霖故居為麗江古城重點保護民居。
/
普濟寺
普濟寺位於麗江古城西北6千米的普濟山中,始建於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為麗江城郊五大喇嘛寺之一,因大殿鋪蓋銅瓦面而聞名遐邇。大殿院落由山門、護法堂(門樓)、正殿、南北廂房組成四合院。正殿平面是長方形,初用土瓦覆蓋,由聖露活佛輾轉西南各地講經、集資,於1936年改覆銅瓦,面積為46.4平方米。
1988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殿院內,有兩棵雲南櫻花,植於1771年,為雲南櫻花之最。
普濟寺 普濟寺
四方街
四方街是古城內的小吃一條街,街道兩側有數十家小餐館,每家餐館都有云南特有的米線,且種類繁多,因此這條街也叫“麗江米線街”。四方街是麗江古城中心,據説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璽形狀而建。這裏是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樞紐站,明清以來各方商賈雲集,各民族文化在這裏交匯生息,是麗江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 [2]  [16] 
四方街是古城居民開展節慶活動的重要場所,每到逢年過節,街北搭起戲台,各族羣眾歌舞表演時間為每天11:10-11:40 14:10-14:40 16:10-16:40三個時段。 [3] 
四方街 四方街
古橋
在麗江古城內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橋樑354座,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橋樑的形制多種多樣,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均建於明清時期(公元14-19世紀)。其中以位於四方街以東100米的大石橋最具特色。
大石橋為古城眾橋之首,位於四方街東向100米,由明代木氏土司所建,因從橋下中河水可看到玉龍雪山倒影,又名映雪橋。該橋系雙孔石拱橋,拱圈用板岩石支砌,橋長10餘米,橋寬近4米,橋面用傳統的五花石鋪砌,坡度平緩,便於兩岸往來。 [2] 
大石橋 大石橋
科貢坊
科貢坊位於四方街西側,為一三層建築。相傳科貢坊始建於清道光年間,是為楊家的“一門三舉”而建。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麗江實行“改土歸流”,由原來的土司世襲統治改變為由中央政府委派的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統治,清嘉慶年間,家住科貢巷的楊兆蘭和楊兆榮兩兄弟雙雙中舉,道光年間楊兆榮的兒子楊碩臣又中了舉人,於是官府和民眾損資在巷口建了樓高二層的科貢坊。1944年正月初三毀於火災。三年後,科貢坊重修並升為三層。
/
黑龍潭
黑龍潭(又名玉泉公園)公園內的古建築包括龍神祠、得月樓、鎖翠橋、玉皇閣,以及後來遷建於此的原明代芝山福國寺解脱林門樓、五鳳樓,原知府衙署的明代光碧樓及清代聽鸝榭、一文亭、文明坊等建築。
玉泉龍神祠建於清乾隆二年(1737年),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和光緒十五年(1889年),玉泉兩次被皇帝敕加“龍神”封號,使之成為中國名泉。五鳳樓又名法雲閣,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原建於白沙芝山福國寺內,1979年遷至黑龍潭。
市博物院位於黑龍潭北端,又名東巴文化博物館。博物館收藏有出土文物、歷代書畫、革命文物、東巴經書、宗教用品等珍貴文物12000餘件,其中國家級文物52件。館內開設有文博館、稀品館、東巴文化和民族風情攝影等展館。 [3] 
/
文昌宮及觀景台
文昌宮及觀景台位於古城獅子山西側。始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年),為麗江首任知府楊馝遷建,是麗江古城內的道教寺廟。
據《麗江府志略》載:“文昌宮,在城西門內,知府楊馝遷建,知府靳治岐重修”。文昌宮是道教中專司文筆學問的“文昌帝君”的道觀。歷史上,每年二月初三由地方長官、鄉紳、社會名流及讀書學子在宮中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祈求地方文風昌盛、人才輩出、財源廣進、風調雨順。 [3] 
/
王丕震紀念館
王丕震紀念館位於新華街翠文段71號,於2013年為紀念納西族文壇奇才王丕震所建。 [3] 
/
天地院
天地院位於麗江古城新華街黃山下段12號,科貢坊內第二道北叉的巷子內。 [3] 
/
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
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位於光義街現文巷28號,是一個以納西象形文字繪畫為主題,集展覽、銷售、體驗和學習為一體的民間綜合性藝術館。 [3] 
/
雪山書院
雪山書院位於五一街王家莊巷公房37號,是清末納西族接受漢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雪山書院於2012年起創辦麗江講壇,於每週六下午開講。 [3] 
/
手道麗江民間手工藝術館
手道麗江民間手工藝術館位於五一街王家莊巷基督教堂旁,是古城內集中展示、體驗傳統手工藝的窗口。館內分為東巴陶藝、東巴造紙、納西皮藝、納西銅器、納西刺繡、納西木雕等展示區域。 [3] 
/
王家莊基督教堂遺址
王家莊基督教堂遺址位於五一街王家莊巷75號,是麗江古城多元宗教文化交相輝映的見證。教堂由英國傳教士安永靜、傑西夫婦於1921年設計建造,結合了歐洲風格與麗江納西民居建築風格,是古城內一棟獨具特色的建築。教堂為土木結構建築,高15米,頂部蓋瓦,呈東西向長方形佈局,四個角落分別立有四個磚柱,也是麗江最早的磚柱建築物。
1996年麗江“2·3”大地震後建築物受損嚴重, 2014年10月正式啓動了原址原貌修復建設工程,至2016年3月修繕完成建設開館。 [3] 
/
恆裕公民居博物館
恆裕公民居博物館位於五一街文生巷7號,始建於1875年,博物館是完整展示麗江傳統民居“四合五天井”建築形式的重點保護民居。 [3] 
/
麗江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
麗江古城歷史文化展示館位於古城南門光義街白龍廣場。建於2015年,是以麗江古城歷史發展脈絡和遺產保護為主線,利用科技手段展現麗江古城最具特色歷史文化元素為主要內容的展示館。
展示館以《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志》為藍本,通過陳列、圖文、聲、光、電、多媒體演示和數字表現等形式,採用中、英雙語,全面展示了麗江古城的歷史沿革、文化特色、遺產保護、自然環保等內容。 [3] 
/
白馬龍潭寺
白馬龍潭寺位於光義街光碧巷50號, 1949年前為白馬龍潭村廟,1995年10月20日經麗江縣政府批准為漢傳佛教寺院。
寺院始建於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麗江知府樊好仁主持修建。咸豐年間毀於兵燹,光緒八年(1882年)村民集資重建。寺前為白馬龍潭。
/
顧彼得舊居
顧彼得舊居位於獅子山西路義正辦事處金甲村38號,為俄國作家顧彼得在麗江古城期間租住工作生活的民居。顧彼得舊居於2016年原址修復。 [3] 
/
淨蓮寺
淨蓮寺位於獅子山北麓,新華街雙石段128號,又名嵌雪樓,清道光年間著名詩僧妙明法師建造,是古城內佛教寺廟之一。 [3] 
/
普賢寺
普賢寺位於七一街崇仁巷76號,是古城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佛教寺廟,建於清道光年間,寺內供奉普賢菩薩。
文革時期,普賢寺曾遭到破壞,1987年由附近居民集資得以重建,每逢初一、十五及重大節日都有信佛居民和遊客前來燒香拜佛。在1996年“2·3”大地震中,普賢寺是麗江古城內兩個沒有受到破壞的古建築之一。
普賢寺建築是典型的“四合五天井”院落,大殿為平房、座西朝東、單檐九脊懸山頂抬梁式建築,南北兩面各有三間廂房,東邊是兩層重檐懸山頂門樓。大門左側立有清光緒十二年(1886)的“永遠遵守”石碑。 [3] 
/
周霖藝術紀念館
周霖藝術紀念館位於麗江古城七一街,於2017年4月起開始建設,場館建築面積330平方米,總投資600餘萬元。
紀念館內陳列展示了80餘幅周霖不同時期的畫作,向參觀者展示了周霖歷經磨難、奮發圖強、敢為人先,最終攀登上個人藝術高峯的不凡人生;也展示了周霖作為一代大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強大的精神力量。 [17] 
/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
科貢坊 科貢坊
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
木府石牌坊 木府石牌坊

麗江古城歷史文化

麗江古城民俗文化

  • 麗江古樂
麗江古樂 麗江古樂
麗江古樂,俗稱納西古樂,是流於麗江大研古城及其周邊納西族聚居區的古代音樂遺存。由崩石細哩(漢譯為白沙細樂)、麗江洞經音樂和祭禮音樂三部分組成,其樂曲以器樂合奏為主,亦有歌曲和歌舞曲。演奏崩石細哩的樂器有篳篥、波波、蘇古篤、二簧胡琴等。 [18] 
  • 東巴音樂
東巴音樂是指東巴在宗教祭祀活動中有所吟誦的一種曲調,並有器樂伴奏,是東巴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音樂流傳於東巴口頭,或零星保存於東巴經東巴畫中。除了占卜經書以外,東巴經書都是要通過誦唱表現出來的。根據東巴主持祭祀規模的大小和説唱水平高低,分為大、中、小東巴説唱。每一種祭祀儀式都有特定的説唱內容和主要的唱腔。
  • 白沙細樂
白沙細樂 白沙細樂
白沙細樂在納西語中稱為伯石細裏,又叫別時謝禮。相傳為元人遺,演奏時樂隊人數不固定,以合奏為主,同時伴有歌和舞。具有濃陽曆的地方民族特色。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幾部大型古典管絃樂之一,為歌、舞、樂相結合而成的套曲,被譽為活的音樂化石。
  • 東巴儀式
東巴儀式 東巴儀式
納西族東巴教是納西族原始宗教向人為宗教過渡的一種宗教。多達30多種的東巴教儀式是納西東巴文化的主要載體,即用象形文字記載在東巴經書裏的內容通過各種宗教儀式表現出來,並以宗教儀式傳承下來。這些儀式力圖詮釋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的矛盾,與納西族先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藴藏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祭天》《祭風》《祭署》《祭丁巴什羅》等是比較具有代表性儀式。 [19] 
  • 素神儀式
東巴儀式 東巴儀式
素祖”是納西族傳統的結婚儀式,又稱“抱麻抱”。納西人認為,每個人有自己的生命神-素神。素神即供養在每個家庭的素簍裏。舉行這個儀式時,在東巴的主持下,將新娘的素神從其家庭的素簍裏請出來,迎進新郎家庭的素簍裏,與新郎家庭的其他成員的素神結合為一集合體。在新郎新娘頭上抹酥油是儀式中最重要的部分。
  • 祈壽儀式
祈壽儀式稱為“汝眾華”,是納西族祈求風調雨順,延年益壽的活動。是東巴教中最重要的祭祀儀式之一。在儀式中除了佈置神壇,懸掛日、月、仙鶴、七星旗、擺放祭品、神石以外,最突出的是設一棵代表“迎華神”的華塔和一棵代表華神梯的柏樹。主祭東巴為主祭人家迎華神,求壽緣、求神福澤。將酒、米撒向人羣是儀式的最高浪潮。 [20] 
  • 占卜文化
麗江壁畫 麗江壁畫
占卜是納西東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羊骨卜、雞骨卜、海貝徙、巴格卜星卜、手指卜、左拉卜等數十種占卜。
  • 麗江壁畫
麗江壁畫,又稱白沙壁畫”,是明代領主經濟繁榮,納西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發展本民族文化的結晶。這些壁畫分佈在白沙,大研鎮,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鎮的十多處寺廟中,是於明出至清乾隆年間陸續製作完成的。壁畫融漢、藏、納西文化為一體,眾教合一,展示了藏傳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白沙壁畫對各種宗教文化和藝術流派兼收幷蓄,獨樹一幟。

麗江古城民族節日

麗江古城納西族傳統民族節日主要有甲子會、祭祖節、火把節、藥王節、泉水會、騾馬會龍王廟會三多節、牧童節、北嶽廟會、白沙農具節等。
  • 甲子會
麗江節日 麗江節日
甲子會,納西族舊節慶。古時用天干地支紀年,天干有10個,地支有12個,干支相配,每60年遇一甲子年。這年麗江納西族各宗教界都要舉行花甲盛會。甲子會開始那天,各教徒集中在玄天閣廣場上,進行傳召36尊天神活動,遊街時各教徒爭着獻藝。東巴們則手持皮鼓和板鈴,綠衣綠帽,反覆表演“降魔鎮妖”舞蹈,會期7天。
  • 祭祖節
納西族節日 納西族節日
祭祖節納西語為“波敬”,意為“燒包”。與漢族中元令節相同。一般於農歷七月十一至十四明晃晃會行,舊時延至十五日。各家皆在家中祭祀祖先。祭祀時間以本村、本族習慣而有長短。祭祀的“包”,是印有經符圖的紙袋,內裝白草紙、金銀紙,封面上寫好某某考妣的名字,某某祭奠,背面寫日期,每對祖先一袋,放於盤中,並帶香、茶、酒等祭品,到門外念名字迎至家中,供於正房香案上。祭品不可少的有兩種鮮果(海棠果、花紅)。飯前拜祭有雞、豬、魚等葷菜。
  • 火把節
火把節 火把節
火把節,納西語稱“創美生恩”,是納西族傳統節慶之一,於每年農曆六月二十五至二十七舉行。關於火把節的傳説有多種;一,玉皇大帝不滿人間的生機盎然,派天將去燒人間的民居村落,而天將不忍破壞這人間的美景,讓人們連燒三夜火把瞞玉皇大帝。從此,人們每逢六月就燒火把以示紀念。二,唐朝時雲南分為六詔,南詔為了消滅其他五詔,宴請各詔主於松明樓,然後被焚燒,納西族的祖先越析詔(麼些詔)主也死於其中。火把節是為紀念這件事而舉行。每逢火把節,納西族羣眾白天鬥牛、摔跤、對唱民歌,夜裏家家點燃火把,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 藥王節
藥王節,納西族古代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舉行,在正房上火塘處祭拜藥王,用艾蒿紡織成草人掛於正房門上,以阻病魔侵入;少年兒童要採集山花插於蒿草人上或祭藥王火塘處,以討藥王喜歡;家人頭上戴用蒿草編成草環以辟邪,晚上品嚐藥酒,酒內泡有菖莆、隔山消、牛黃等藥物;牲畜飼草要拌入龍膽草等草藥,藥王節近似端午節,後與端午節合併。
  • 騾馬會
騾馬會 騾馬會
騾馬會,納西族重要集會,每年分別在農曆三、七月中旬舉行,會期一般14天,以大牲畜交易為主,直接為農業生產服務。會期中,滇西北各地的羣眾前來交易,屆時,還舉行賽馬、文藝演出、各種體育活動和歌手的對唱活動。此會源於民國初年,原在黑龍潭舉行,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獅子山腳廣場舉行,70年代後改在縣城東郊,90年代末改在拉市海東或古城周邊舉行。

麗江古城特色美食

  • 雞豆涼粉
雞豆涼粉 雞豆涼粉
雞豆涼粉以雞豆為主要原料做成食品。做法是把雞豆泡透磨細過濾成漿,然後煮熟成灰白色,倒入各種容器冷卻後成形,即可食用。夏季以涼食為多,天氣轉涼少許油煎熱食。暑熱天氣,拌以辣椒粉、殺青後的韭菜、綠豆芽、菠菜以及花椒油、麻子鹽、芥末等幾種佐料。此外有滷粉拌煎黃的涼粉在籠裏蒸熟而成的粉蒸涼粉,多用於素齋。
  • 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
麗江粑粑主要原料是精細的麥面、火腿、化油。文火烤熟,色澤金黃,有鹹甜二味。麗江粑粑的另一品種為鍋鏟粑粑,製作中大多數用火鏟烘烤,做熟後可以存放較長時間。
  • 麻補
麻補,漢語叫米灌腸,或叫飯腸。用鮮豬大腸,蒸到半熟的米或糯米趁熱拌上鮮血或蛋清,和各種香料,灌緊大腸內,封好口蒸熟可食用。因製作的方法不同,用鮮血的為黑麻補,用蛋清的叫白麻補,每年冬季殺年豬,家家都灌麻補招待親友。親友不能到家,第二天需送去一節麻補和鮮肉,表示敬意。
  • 灌豬肺
灌豬肺:新鮮豬肺,吹脹肺,將小粉或蕎麪及香料調好的糊糊由肺管倒入,輕輕拍打直到灌滿為止,煮熟切片或油炸均可。
  • 吹豬肝
吹豬肝 吹豬肝
吹豬肝:冬季把鮮肝吹脹曬乾,臨用時煮熟,切成片拌上酸醋、辣子、香菜等做成涼菜。
  • 青嫩玉米糕
青嫩玉米糕,納西語稱增念捻。一般用宴席上,老少皆宜,有季節特點,做法將剛成熟的青嫩玉米棒子用小刀,把玉米粒刮剝,揀盡雜質,磨之,與紅糖末摻和揉勻,勺舀二兩玉米漿面為一個糕放入一兩片新鮮玉米包葉,舀成若干個糕,將其蒸熟即可食用。
  • 糯米粑粑
糯米粑粑 糯米粑粑
糯米粑粑,納西語挪汁。有兩種做法:一種為清水抖糯米麪,加入茴香尖,一種為米酒、清水拌糯米麪,捏成3公分左右的餅狀,油煉熱,將餅煎入油中,挪汁發泡,呈金黃色,用漏勺撈起,兩餅夾糖,放入盤即可吃。挪汁多在節日或待客時用,尤其大年初一,清時祭祀的必用之物。
  • 青松毛粘糯米餌塊
松毛粘糯米餌塊,納西語挪妥司。這種食物,形狀奇特,是臘月二十四夜供灶神時的祭品。工藝:糯米煮熟九成,用礁春成餌塊,掰成一兩左右的小坨,捏壓成三四毫米厚的圓片餌塊,置於松針葉間。火烤、油煎均可。
  • 蜜餞
蜜餞,納西語米晶,歷史悠久。用自制的麥芽糖或紅糖煮各種水果後,用陶罐封裝可以長期保存。每逢年節或造屋建房、迎娶嫁女請客時都需自備的甜點,除了用各種水果製作外,常用紅蘿蔔、生薑、藕、南瓜等製作。
  • 餌塊
餌塊,納西語稱為戲猛都。用米蒸熟後,用石礁趁熱舂制而成,大多在過春節前製作,也有用麥粒或燕麥蒸熟製作,可蒸、煮、烤食。餌塊可用青松毛等物覆蓋陰藏,可放置半個月左右。
  • 酥油茶
酥油茶 酥油茶
酥油茶,納西語叫麻冷。納西族民間飲品,常為早午飯佐餐。麗江地處高寒山區,氣候寒冷,而酥油茶的特點是耐寒、耐餓、耐渴,是一年四季都可飲用的油茶。一般為水燜粑粑下酥油茶茶,再炒上一盤炒洋芋或其他菜餚,很可口。製作法:先熬一鍋紅茶或綠茶,將酥油和鹽、核桃仁(舂碎)雞蛋攪拌後放入備好的酥油筒中,將熱茶水潛心入筒中用攪拌杆上下攪拌,讓茶和油融合成乳狀,便可飲用。
  • 糯米飯
糯米飯為納西族冬至食品。頭一天糯米要用冷水泡軟,早用甑子蒸熟,拌白糖、紅糖食之,食前要祭祖、祭灶。
  • 氽湯
銅火鍋 銅火鍋
氽湯,納西語稱為氽湯夥。氽湯為漢語藉詞,夥即湯。水沸後,放入肉末或小肉團,再加葱花、芫荽,即食。過去一般供病人、老弱食用。
  • 五色菜
麗江雞啄豆腐 麗江雞啄豆腐
五色菜為納西族民間傳統菜。用料:木耳、豬肚和豬腸、豆腐、紅蘿蔔、小葱、精鹽。製作方法:先將豬肚和豬腸洗淨煮熟,木耳泡開洗淨用水煮好,再把木耳放入豬肚和豬腸內,再加豆腐、紅蘿蔔(切好)、小葱和精鹽,煮到紅蘿蔔熟即可食用。
  • 銅火鍋
銅火鍋為納西族傳統菜。製法是將青菜、暴醃豬排骨、粉絲、粉皮、豆腐塊、水發木耳、香菇、洋芋、鮮山藥墊底,再放上帶骨閹雞肉塊、火腿片、酥肉、去骨豬腳塊、肉丸子,然後用紅蘿蔔刻成5朵小花放在面上,注入肉湯,點燃爐火。沸時下入薑末、草果面,再用鹽、鹹醬油、醋、麻油、花椒油、蒜泥、芫荽製成蘸汁蘸食。
  • 雞啄豆腐
雞啄豆腐,納西語安巴久,納西族民間傳統菜。雞肉切成小塊,先用肥火腿煎炒,放水煮到七成熟加鹽,加瘦火腿、嫩豆腐,放小葱。
  • 納西烤肉
納西烤肉是是麗江茶馬古道上的一道傳統的馬幫菜,又叫瓦片烤肉,主料為五花肉經過香料醃製,後放在自制的烤爐內用當地特有的慄碳文火烤制而成。可直接烤熟食用或烤半熟後儲藏,食用時油炸放入薄荷炸焦即可。

麗江古城古城特產

麗江古城是滇西北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手工藝品產地,因此,西南各地的特產在麗江均可買到。在麗江古城中心有一塊近6畝地的方形街市,四周均是整齊的店鋪,俗稱“四方街”,是麗江最具傳統的購物集市。
  • 熱巴鼓
納西族熱巴鼓鼓面呈圓形,核桃木為框,兩側繫繩,各拴一小木片,帶柄。演奏時兩手轉動鼓柄,鼓兩側木片擊鼓發出聲音,用於納西族東巴跳神。
  • 東巴掛毯
東巴掛毯 東巴掛毯
東巴掛毯系麗江毛紡廠的工藝產品,採用當地優質的細羊毛,精編細織而成,圖案為黑色羊毛繪製,以納西古老的東巴字畫和富有吉祥美好寓意的圖案構成。
  • 小涼山蘋果
小涼山蘋果 小涼山蘋果
小涼山蘋果有“小涼山”之譽的寧蒗縣,境內氣候温暖,陽光充足,非常適宜蘋果生長。小涼山蘋果色鮮、個大、味甘、多汁,以“金帥”、“紅冠”、“紅元帥”等幾個品種為上品。
  • 豬膘肉
豬膘肉 豬膘肉
豬膘肉:做成的豬膘似琵琶,土名又稱琵琶肉。舊時不論山區壩區,冬季均有製作的習慣,今漸少。豬膘的製作方法非常特殊,將豬宰殺後燙皮去毛,剖開剔除全部骨頭和五臟,用各種香料塗撒內部,嚴密縫合刀口,浸透鹽水,曬乾壓平。
  • 麗江雪桃
麗江雪桃是桃樹新品種,麗江雪桃水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可達14%左右),含人體必需的20種氨基酸中的15種(蘇氨酸和胱氨酸除外)也有鉀、鈣、鐵、鎂、鋅、錳、銅、磷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沿襲了桃具有補中益氣、養陰生津、潤腸通便的功效。
  • 東巴扎染
東巴扎染 東巴扎染
東巴扎染,借鑑了白族扎染和苗族臘染工藝,加入東巴文化的元素,東巴文的象形和民間工藝結合在一起,使得東巴扎染具有了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裝飾性。
  • 螺旋藻
麗江程海是世界上三大生長螺旋藻的湖泊之一,而且生長的鈍頂螺旋藻是最為優良的品種,螺旋藻所含的成分使其具有保健和醫療雙重功效。 [11] 
  • 松茸
松茸 松茸
松茸學名松口蘑,別名大花菌、松茸、剝皮菌,納西語稱“裕茂蘿”,是麗江地產菌類中的山珍,產品主要由麗江空運出口,有鮮貨和鹽漬兩種。松茸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纖維和維生素B1、B2、維生素PP等元素。
  • 蘇理瑪
蘇理瑪是一種度數低、味道清香酸甜的飲料,寧蒗摩梭人和普米族稱其為“酥哩嘛酒”。色淺黃,內含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維他命等多種營養物質。
  • 雪茶
麗江雪茶是一種空心草芽狀的地衣類茶科植物,生長在海拔4000米以上,因潔白如雪而得名。雪茶性涼,味甘苦,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平肝降火、滋陰潤肺、降脂降壓等藥用價值,可單獨用開水泡飲,也可與茶葉、菊花、甘草等同泡。
  • 東巴木雕
東巴木雕 東巴木雕
東巴木雕主要以杜鵑木為材料,這是一種喬木,四五月份開花,雕刻家們在這種木頭上,用線刻、浮雕、立體雕的手法,雕出圓形、方形、立體的圖案。
  • 青刺果
青刺果是一種野生植物,被納西族、藏族羣眾和摩梭人視為“吉祥樹”和“百花之王”,祖祖輩輩一直沿襲加工青刺果食用油,並廣泛用於民間的醫療保健、護膚、美容。 [21] 

麗江古城古城榮譽

1986年12月,麗江古城被國務院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5] 
1987年12月,雲南省政府公佈其麗江古城普濟寺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上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V)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1年10月,麗江古城被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2002年,麗江古城榮登“中國最令人嚮往的10個城市”行列。
2009年9月,麗江古城方國瑜故居被列為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7年11月17日,麗江古城獲評2017最受網民喜愛的十大古村鎮。 [22] 
2021年11月5日,麗江市麗江古城景區被文化和旅遊部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26-27] 
2022年2月28日,入選雲南省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名單。 [28] 
2023年5月,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名單。 [29] 
2023年11月29日,麗江古城景區獲得2023年度“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影響力100強”榮譽。 [30] 

麗江古城價值意義

古城民居 古城民居
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徵。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1.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從城市總體佈局到工程、建築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古城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價值是研究中國城市建設史、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體現了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城鎮建築中所特有的人類創造精神和進步意義
民居 民居
2.麗江古城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建築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存古城中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
3.麗江古城民居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麗江古城民居在佈局、結構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體條件和傳統生活習慣,在長時間和特定的區域裏對納西民族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部分遺產價值為人類己消逝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着獨特的歷史見證。
4.麗江古城是自然美與人工美,藝術與適用經濟的有機統一體,麗江古城是古城風貌整體保存完好的典範。古城所包涵的藝術來源於納西人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是地方民族文化技術交流融匯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寶貴建築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傳統人類居住地、土地使用提供了傑出範例,為人類社會文明進程中處理人類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研究參考。
5.麗江古城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麗江古城旅遊信息

麗江古城景點門票

根據國務院《風景名勝區條例》《雲南省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雲南省麗江古城保護條例》《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財政廳關於調整麗江古城維護費收費標準的通知》(雲發改收費【2007】252號)、《麗江市麗江古城維護費徵收暫行辦法》,由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向到麗江市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境內旅遊及從事其他活動的人員收取麗江古城維護費,專項用於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麗江古城維護費的收費標準為:每人次80元,徵收時間為:早上8:30--下午7:00。
2019年1月1日起,面向遊客收取的麗江古城維護費由每人次80元降為50元,徵收對象、範圍、方式及免徵範圍保持不變。 [6]  [23] 

麗江古城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麗江古城交通指南

  • 內部交通
1、出租車
麗江古城內無出租車,禁止機動車通行。麗江主要的士停靠點位於古城與新城區交界的玉龍橋附近。
2、公交車
麗江市區的公交車多為無人售票車,票價實行1元一票制,不設找補;除此以外,市區內微型車或小貨車,為一元一票制。
市區重要公車線路
線路
站點
1路
新大街—麗江賓館—民航站—客運站—民主路
2路
民主路—客運站—正東路
3路
南環路—客運站—新大街
5路
新大街—長水路—拉市鄉
6路
新大街—北郊小區—白沙街
7路
新大街—白沙壁畫—玉峯寺—甘海子—雲杉坪
資料來源: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以實際為準。
3、租車(自行車)
麗江市內有租車服務,僅限於自行車(統一為山地車)。麗江紅太陽廣場有自行車出租服務,麗江古城內不能騎自行車,只有出城或去較近的景點才需要租自行車。
  • 外部交通
航空:麗江境內有麗江三義國際機場。全國各地開通多條直飛麗江的航線,如深圳北京廣州上海成都西安重慶南京等,可選擇先飛昆明成都,再從昆明成都)轉機或乘車前往麗江。
麗江機場距離古城28公里,從昆明飛往麗江,空中行程約50分鐘。遊客可在昆明市拓東路省民航購票中心(省煙草大樓對面)、麗江縣福慧路購票。
麗江機場有民航專線車往返於機場和縣城之間,終點站為新城雲南航空公司售票處門口,途中會經過麗江古城入口,車程30分鐘。 [24] 
鐵路:麗江有到大理昆明的火車,票價最低33元。 [24] 
公路:麗江地處滇、三省交匯處,進出麗江以公路最為普遍,麗江有多個汽車客運站。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