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方學科

鎖定
《經方學科》 [1]  的作者楊兆林,本書主要包含了以往【經方論文】、【經驗方】、【學生跟診論文】、【師承病案討論】、【我的病案】、【學生病案】等,全面展示了經方臨證和師承的學術理念和臨證經驗,是一本經方臨證專著。 [1]  ISBN為9789996536236 [1] 
書    名
經方學科 [1] 
作    者
楊兆林
類    別
健康
出版社
人民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9年04月
頁    數
501 頁
定    價
168 元
開    本
1/16
裝    幀
精裝
ISBN
9789996536236

經方學科內容簡介

經方學科 經方學科
隨着中醫不斷的被國家重視,民間對中醫的渴望也被激發出來,大眾對中醫養生保健治病也是迫切要求,現代中醫教學和培訓日益密集和繁忙,社會上有中醫院學正規教育,有師承,有自學,有培訓等等,但所有學習教材基本都是大學教材,個別培訓涉及經方,但都不繫統化,嚴重影響了對中醫的普及和臨證效果的提高,為此在近二十多年經方臨證經驗基礎上,在我師承教學經驗基礎上,也為了經方師承教學的系統化,正規化,特編寫各科經方教學基本內容,服務於大眾。
《傷寒雜病論》是一部闡述多種外感疾病及雜病辨證論治的專書,是我國第一部理法方藥比較完善,理論聯繫實際的古代重要醫學著作。所涉及到的處方被後世尊稱為“經方”,善用經方者無不成為臨證高手,而現代大部分都是對個別經方的講解與運用,缺乏經方對各科的系統辨證治療,嚴重影響了經方的全面普及與運用。這本書可觀上彌補了這一缺陷,可以為廣大中醫人士提供經方臨證參考。
本經方學科涉及臨證各科,皆是臨證常見病,多發病以及疑難雜症,基本皆是運用經方辨證治療,單也涉及了個別時方,以中醫“病名”為首,以寒熱(陰陽)、六經辨證為基礎,詳細對每一疾病進行闡述,做到每一疾病基本包含常規辨證類型,每一疾病包含中醫【病名】、【證型分型】、【原文引用】、【處方】、【用法】、【功效】、【主治】、【方證對應】、【方義】、【運用】、【注意事項】、【附】、【相似類型區別】、【六經歸類】,每篇基本把四大經典穿插起來系統講解,便於記憶。不管是科班出身、師承、自學等,基本做到一看便懂,一學就會,便於臨證運用。 [1] 

經方學科作者介紹

楊兆林,男,50歲,醫聖仲景故里,河南南陽人。1996年畢業於河南中醫學院中醫系,中西醫雙本科,39歲晉升為副主任中醫師,中醫科主任。
現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慢病管理中央委員會第一屆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慢病管理中醫藥臨牀創新示範基地學術專家團隊專家,湖南泓仁醫館河南專家組組長,特邀泓仁“明中醫”經方領銜授課老師,伏羲門骨幹中醫講師,《基層名醫》雜誌學術顧問,眾多廠家特邀經方講師,河南黃帝內經學會臨證研究院經方班獨講老師,任河南黃帝內經學會臨證研究院會長,醫療組組長。
在工作中,讀經典,做臨牀,重視對中醫經典研究,鑽研《傷寒論》《金匱要略》,在經方授課時,常把《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温病學》融為一體,前後貫穿進行講解。善用經方,數劑便達到理想效果。自創楊氏麝甲消瘤丸治療各類腫瘤有獨特療效。 [1] 

經方學科內容目錄

經方學科第一部分

第一章 如何學習經方
一、對經方的正確認識觀
(一)為什麼要提倡經方
(二)怎樣學習經方
二、《傷寒論》六經提綱
(一)傷寒六經診斷標準
(二)傷寒六經問診順序與技巧
三、傷寒論計量換算
第二章 呼吸系統
一、感冒
(一)太陽風寒或寒飲
(二)外寒(太陽)內熱(少陽、陽明)
(三)熱感冒
二、發熱
(一)外感發熱
(二)內傷發熱
三、咳喘
(一)臟腑基本生理功能
1、臟腑基本理論與《內經》相關論述
2、《黃帝內經·素問》咳論篇第三十八
(二)咳喘
1、寒咳喘
2、寒飲咳喘
3、熱咳喘
4、寒熱錯雜咳喘
5、陰虛
6、氣鬱痰阻咽部
7、其他病機
8、後期調理方
四、咽喉疼痛
(一)熱證咽痛
(二)寒證咽痛
(三)寒熱錯雜
五、鼻炎
(一)寒證
(二)熱證
(三)後期鞏固
第三章 心腦系統
一、心悸
(一)陽虛心悸
(二)陽虛兼水飲
(三)心陰陽兩虛心悸
(四)少陽心悸
(五)少陰病陰虛火旺心悸
(六)氣滯血瘀心悸
二、胸痹(心痛)
(一)心陽虛
(二)胸陽不振,痰濁閉阻
(三)中焦虛胸痹寒
(四)氣滯血瘀
(五)胸痹急症
(六)其它類型
三、短氣
(一)痰濁
(二)水飲
(三)氣鬱氣滯
(四)氣陷
(五)氣滯血瘀
四、胸悶
(一)寒
(二)中焦虛寒
(三)少陽胸悶
(四)肝胃虛寒,濁陰上逆證
(五)中焦水飲
(六)其他
五、失眠
《黃帝內經》論述失眠
(一)肝陰血虛,陰虛內熱
(三)少陽鬱阻,心膽不寧
(四)虛勞營衞不和
(五)胃腸型失眠
(六)陽虛失眠
(七)心陰受損,肝氣失和
(八)心肺陰虛,內熱失眠
六、頭痛
(一)頭痛的病因
(二)頭痛分型
1、寒證
2、少陽頭痛
七、眩暈
(一)水飲眩暈
(二)寒證眩暈
(三)熱證眩暈
(四)氣血虧損眩暈
(五)血瘀眩暈
八、中風
九、癲癇
十、狂證
第四章 消化系統
一、脘腹痛
(一)《內經》述論與分類
(二)脘腹痛分類論述
1、寒
2、熱
3、寒熱錯雜
4、氣鬱
二、腹瀉
(一)熱證
(二)寒證
(三)寒熱錯雜
(四)氣鬱氣滯腹瀉
三、便秘
(一)熱證便秘
(二)寒證便秘
(三)外用
(一)實脹
(二)虛脹滿
五、嘔吐
(一)綜合論述
(二)分類
1、寒證
2、熱證
3、痰飲
六、黃疸
(一)濕熱黃疸
(二)寒證黃疸
七、肋痛
(一)熱證
(二)寒證
第五章 頸肩腰腿痛
一、關節痛
(一)風寒濕
(二)濕熱痹
(三)寒熱錯雜
二、頸椎病
三、腰腿痛
(一)太陽病腰腿痛
(二)少陽病腰腿痛
(三)陽明病腰腿痛
(四)太陰病腰腿痛
(五)少陰病腰腿痛
(六)瘀血,身痛逐瘀湯
第七章 氣血津液疾病
一、水腫
(一)麻黃類方
(二)茯苓類方
(三)黃芪類方
(一)寒證
(二)熱證
(三) 少陽三焦,樞機不利
三、口乾渴
(一)熱證
(二)寒證
(三)寒熱錯雜
(四)瘀血口乾渴
四、 汗證
(一)太陽病
(二)少陽證出汗
(三)陽明汗出
(四)太陰病出汗
(五)少陰病出汗
五、血證
(一)熱證
(二)寒證
(三)瘀血證
第八章 皮膚病
一、皮膚瘙癢
二、痤瘡
三、黃褐斑
第九章 外科
一、腸癰
二、慢性瘡瘍
三、痔瘡
四、骨折恢復
第十章 五官科
二、牙痛
四、眼疾
眼壓增高
第十一章 其它疾病
一、奔豚證
二、百合病
三、結胸證
第十二章 婦科疾病
一、婦科理論基礎
(一)衝任督帶四脈與胞宮
(二)女性的特殊生理
(三)帶下
(四)妊娠
(五)產育
(六)女性的病理特點
(七)病機
二、婦科雜病小論
(一)月經病
(二)腹滿腹痛
(三)症瘕
(四)梅核氣
(五)髒燥
(六)乳房脹痛
(七)轉胞(小便不利)
(八)陰吹
(九)絕經前後綜合徵
三、帶下
(一)寒濕
(二)濕熱
(三)陰虛內熱
四、不孕
五、妊娠病
(一)妊娠惡阻
(二)妊娠腹痛
(三)妊娠漏下
(四)滑胎
(五)胎位不正
(六)妊娠小便異常
(七)妊娠養胎
六、產後病
(一)產後發熱
(二)產後腹痛
(三)產後缺乳
(四)產後身痛
(五)產後下利
(六)產後身熱煩嘔
(七)產婦鬱冒
(九)回乳
第十三章 小兒疾病
一、感冒(發熱)
二、咳嗽
三、腹瀉
四、水腫
五、雜病 [1] 

經方學科第二部分

第一章 經驗方
一、經驗方
二、《傷寒雜病論》經驗方研究
三、小柴胡湯的應用探討
(一)小柴胡湯
(二)小柴胡湯證
(三)小柴胡湯證與少陽病證的關係
(四)“但見一證”及相關問題的再討論
(五)少陽病兼變證
(六)熱入血室
(七)柴胡湯變化方
四、厥陰病學術交流
(一)厥陰的生理與病理
(二)厥陰病類型及症狀
(三)治則方藥
(四)厥陰病有四個特點
(五)厥陰病預後
(六)烏梅丸
(七)葉天士運用烏梅丸
五、仲聖秘錄:留給男女的兩大隗寶
六、仲景寒熱病機共存與方藥治療特色系列探討
(一)內熱外寒
(二)內熱外寒
(三)上熱下寒
(四)寒熱錯雜
(五)寒熱真假
(六)寒熱常用藥對
八、從五苓散、麻子仁丸看仲景水液代謝具體運用
十、跟診楊兆林老師:你想不到的經方運用
十一、神妙之筆裁經方:跟診鄭州楊兆林老師有感
十二、楊兆林老師診療子宮腫瘤、肺癌兩例患者經過
(一)子宮惡性腫瘤術後
(二)肺癌
十三、當歸附子羊肉湯
十四、鄭州楊兆林師承羣病案討論一:口渴
十五、經方魅力之體現:跟診鄭州楊兆林老師有感
十六、《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篇第一》節選
楊兆林醫案
一、感冒(發熱)
二、咳喘
三、頭暈頭痛
四、男性病
五、婦科病
六、胃腸病
七、水液代謝病
八、其他病
師承弟子醫案選錄
常衞江病案三則
童小豔病案兩則
魏雲松病案兩則
楊利娟病案——外陰乾澀疼痛
李端昆病案——瘙癢證
楊娟病案——濕熱發熱
杜立軍病案——脅痛
李鋭病案——車禍後遺留口乾渴
王平全病案——小兒發熱
邱飛丹病案——胃痛
何建方病案——肩背痛
魏永紅病案——婦女腹痛
張東曉病案——咽痛
郭林石病案——嬰兒發熱
陳亞軍病案——反覆感冒
陳帥病案——-感冒發熱
羅珂病案——小兒咳嗽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