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票擬權

鎖定
專屬明清兩朝內閣成員,相當於唐朝中書省的職權,即擬定大政方針·不同的是,票擬須皇上硃批才行,而中書省的提案要經門下省的審核。
中文名
票擬權
別    名
票旨
別    名
條旨
朝    代
讀    音
piào nǐ quán

票擬權歷史背景

明朝草創之初,曾進行一系列制度改革來加強君主權威——"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 參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誅丞相胡惟庸, 遂罷中書省。"同時撤銷尚書省,改為六部直接受命於皇帝。 [1] 
然而,大規模撤銷中樞決策機構使得直接呈送皇帝本人公文數量呈幾何倍數增長,皇帝各人即便勤於政務、宵衣旰食,也於長時段時間及精力上難以維繫;再者,皇帝個人又無法保障通曉各方面政務,使中央文書處理效率與質量下降。
因此,朱元璋本人決意於大內添置一批顧問以備諮詢——洪武十五年,仿照唐宋舊制,設置華蓋殿武英殿文華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 以其常授餐於'大內',常侍皇帝'殿閣'之下,故名為'內閣'。但是最初內閣既非官署,亦非官名,只是簡任文臣入閣,參與機務。永樂年間解縉黃淮等七人首先受命任職於文淵閣。
票擬權 票擬權
當時的閣臣們的工作只是參贊機要,而不得干預九卿諸司事務。至仁、宣之朝,閣臣皆永樂朝耆舊,威隆權重,內閣之權逐步膨脹,閣臣始獲得代皇帝草擬本章之權(當然,票擬制度誕生伊始,票擬權並非獨屬閣臣。"宣德中詔少師吏部尚書賽義、少保太傅户部尚書夏元吉輟部事。朝夕侍左右顧問,賜珊瑚筆、格玉硯條旨,然不與閣職。"票擬由內閣專掌也須經歷一發展過程),而宣德朝,司禮監秉筆太監又獲得謄抄批紅之權。皇帝、司禮監及內閣三者形成相互掣肘、彼此制衡的鼎立之勢,而貫穿明清兩代之票擬製度,也於此時初具雛形。

票擬權歷史評價

明代歷史內閣首輔宦官權勢票擬權政治改革
明代內閣首輔制度作為明代內閣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和主要特徵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説明首輔制度的
第一,簡單分析明代內閣首輔產生以前的內閣制度。
第二,是全面分析內閣首輔的產生,首輔制度的確立、鼎盛,首輔權勢的衰微,以及首輔的主要職權——主票擬明英宗天順年間的李賢成為明代內閣“首輔”之始,至嘉靖時,內閣地位不斷提升張璁深得世宗信任,在內閣中處於專決的地位,並真正主票擬,成為內閣首輔權威地位的奠基者,使明代內閣首輔制度得以真正確立首輔制度歷經夏言嚴嵩徐階幾代有名的首輔,至張居正時達到其頂峯,“赫然真宰相矣”從張居正死後,首輔制度便進入衰落期神宗、思宗懲“權臣”專擅之弊,而加強了對內閣首輔的控制,將首輔完全操控於自己手中熹宗時,宦官魏忠賢專權,使首輔成了其專權和打擊政敵的工具,首輔固有之權勢削奪殆盡思宗更是“置相如棋拱”票擬權作為內閣之主要職權成為一項制度從正統年間開始,以後逐漸轉移到內閣首輔手中。
第三,分析了內閣首輔制度對明代社會的影響首輔權力逐步增大使君權與相權矛盾又呈上升趨勢張璁的四起四落、夏言的被殺、張居正死後被藉沒,都反映了這種鬥爭的激烈和殘酷故張居正之後,神宗、思宗都極力控制首輔,使其完全在自己掌控之中首輔制度形成後,由於首輔權勢顯赫,故而成為閣臣爭奪的主要目標,而這種鬥爭在明神宗後期又與黨爭結合在一起,使朝廷內部鬥爭更加激烈,朝政日非,國勢衰弱一些首輔大臣上台之後,面對明朝中後期日益嚴峻的形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活動從嘉靖初年的楊廷和改革,經張璁、徐階高拱等人的政治改革,最終到張居正時匯成了歷史上著名的一次社會改革活動,使明朝頹廢的國勢得以重振這時的首輔票擬、司禮監批紅的體制是明朝政治的一種體現司禮監利用批紅干預政治,使宦官權勢日益膨脹,也使明朝成為歷史上宦官干政最嚴重的朝代之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