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相聲八德

鎖定
相聲八德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活躍於京津一帶著名的八位相聲大師。
馬德祿馬三立的父親,高壽亭郭榮起的師父),師從春長隆
周德山名瑞山(馬三立的師父),藝名周蛤蟆,師從範有緣;
裕德隆,德字輩大師兄,藝名瞪眼玉子,師從富有根
焦德海張壽臣朱闊泉常連安的師父)師從徐有祿
劉德智郭啓儒的師父)師從徐有祿;
李德鍚藝名萬人迷(馬桂元的師父),師從恩緒
李德祥(馬壽巖的師父)師從恩緒;
張德全藝名張麻子,師承恩緒。
本    名
相聲八德
出生地
京津一帶
主要成就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活躍於京津一帶著名的八位相聲大師。
別    名
八位相聲大師

相聲八德劉德智

劉德智 劉德智
劉德智(?—1952)一作劉德治,北京人。清末,其父在清廷如意館任職。他早年即在御膳房當差,為人機警。後清室遜位,他為求生計,便投在徐有祿門下,作為盧德俊帶拉培養的師弟,學説相聲。年輕時與焦德海合作在北京天橋等處“撂地”説相聲,並曾在觀音寺青雲閣獻藝,當時有很多喜慶堂會也請他倆演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還為百代公司灌製過相聲唱片,是為當時活躍於京津一帶著名的“相聲八德”之一。民國二十四年(1935)焦德海猝然病故後,劉德智出面為之募化殯葬。自己仍在天橋説相聲。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他曾在天橋説單口相聲,生活貧困;後參加北京啓明茶社相聲大會的演出,演過相聲《掏溝》、《女招待》等,並串演過小戲《馬思遠》。劉德智愛好文學,喜讀《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古典小説。他創作的相聲《批三國》,從關公屯土山降曹起,批講關公在曹營生活,得知劉備下落後,掛印封金,保着兩位皇嫂,過五關,斬六將,直“批”到古城會為止,獨具一格。他還創作了一篇相聲,説一廚房學徒讀《紅樓夢》入迷,不好好學手藝。師父問他:“你淨看《紅樓夢》,你還想幹不想幹了?”徒弟説:“自從林黛玉一死我就不想幹了。”所表痴態惹得聽眾大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他參加了北京舉辦的戲曲界講習班學習。1950年初,他參與創建北京相聲改進小組,被選為改進小組副組長,積極投身於相聲改革工作,並説單口相聲。1951年參加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為志願軍指戰員演出相聲。歸國後,隨抗美援朝後方宣傳隊赴西藏演出過。劉德智親傳弟子有張振魁郭啓儒等人。

相聲八德馬德祿

馬德祿(1882-1935),原名馬恩祿,北京人,馬三立的父親,相聲前輩“八德”之一。前輩藝人恩緒的寵徒和門婿;妻子恩萃卿曾學唱京韻大鼓。幼年刻苦攻書,具有一定文化素養,十三歲時隨恩緒學藝,後拜春長隆為師,長期在京津一帶演出,深受觀眾歡迎。曾與焦德海裕德隆周德山張壽臣焦少海等共同開闢相聲場地,以穩健、細緻、嚴實、諧趣的藝術特點在同行中獲得了很高的威望。一九二〇年前後為李德鍚捧眼,頗為李所倚重,曾説“我有幾塊活是德祿給捧起來的”。馬德祿表演相聲注重刻畫人物,語言形象、幽默。他演對口《倭瓜鏢》、《粥挑子》,單口《古董王》、《怯跟班》、《五興樓》、《君臣鬥》等,都體現了自身的藝術特點。他不僅是知名的前輩演員,也是相聲藝術的組織者與教師,晚年曾主持天津東興市場連興茶社的相聲大會,通過言傳身帶,造就不少人才,如馬三立高桂清郭榮起劉寶瑞趙佩茹孫少林等均曾在那裏學藝實習。馬德祿擅長白沙撒字,能在地上撒雙鈎的“福祿壽喜”、“招財進寶”、“黃金萬兩”等。前輩藝人恩緒的寵徒和門婿;妻子恩萃卿曾學唱京韻大鼓

相聲八德李德鍚

李德鍚 李德鍚
李德鍚,相聲藝人,北京人。原名李佩亭,綽號“萬人迷”。自幼隨父李廣義在北京天橋學藝幼年從祖父萬人迷李廣義學説相聲,人稱“小萬人迷”,祖父逝世後承藝名為“萬人迷”。十歲時拜恩緒(後改名恩培)為師,以“小孩哏”在聽眾中享有聲譽。十五歲拜徐有祿為師,在單口表演方面頗受教益,後又拜桂禎(藝名富有根)為師,學到一些文字遊戲內容的段子。21歲時他名聲大振,曾贏得“笑話大王”、“滑稽大王”等綽號,被同行敬列“相聲八德”之一。清光緒二十八年起在天橋市場爽心園前邊撂地演出,後進入四海昇平等雜耍園子演出,漸漸紅遍京城。光緒三十二年肅親王善耆任九門提督後,下令禁止相聲演出,李德鍚流浪到保定等地獻藝。清宣統二年(1910)善耆離任後才回到北京。民國初年,李德鍚在北京石頭衚衕四海昇平茶社演出時。後因得罪袁世凱被攆出北京,去天津演出,並在那裏沾染上賭博惡習。欠賭債,他只好擠出時間重新撂地演出,掙錢彌補虧空。後來奉系軍閥張宗昌常讓他出堂會,他才不再撂地。之後輾轉天津、上海、瀋陽濟南開封等地演出,時人譽之為“相聲大王”,與其他七位“德”字輩著名相聲藝人並稱“相聲八德”。
民國十五年冬天,李德鍚往瀋陽演出,一病不起,竟倒斃在小河沿一個壕溝裏。瀋陽的親友們為他下葬時雪飛風吼,相聲藝人朱鳳岐主祭,所誦祭文詩云:“風神爺吹起喇叭,七仙女天上散花,眾親友前來送行,罕王爺派人接他。”送葬者莫不潸然淚下。
他有四句定場詩自贊説:“滑稽昔説東方朔,後世遺傳賈鳧西,由清末迨及民國,稱王唯我萬人迷。”“萬人迷”來濟獻藝時在1920年前後,最初在趵突泉邊的“望鶴亭”茶社演出。此人相貌古怪,高身闊臉,大眼高鼻,嘴唇外噘。他擅長單口相聲,其表演特點為“不笑場”,觀眾們被逗得前仰後合,他卻面孔呆板,若無其事一般,故享“冷麪滑稽”之口碑。據濟南相聲前輩黃景利講,“萬人迷”在望鶴亭演出,上台後愣怔怔毫無表情地看觀眾許久,直將觀眾看得大笑不止,他這才開始表演。“萬人迷”語言風趣,口才極佳,他不僅會的節目多,且極善當場抓哏,所表演的段子多是針砭時弊、諷刺封建制度之內容。
“萬人迷”在濟南很受各屆人士歡迎。那時,奉系軍閥張宗昌早在天津時就聽過“萬人迷”的相聲,對他持有較高評價。聽説“萬人迷”正在濟南演出,張宗昌忙派人將他邀至府上演堂會。幾段演罷,張宗昌大喜,竟將打麻將剛贏的千枚大洋一子不留全部賞給“萬人迷”。

相聲八德焦德海

焦德海(1878~1935)是徐有祿的徒弟。他深得師父的藝術精髓,從單口相聲發展成對口相聲。他對相聲藝術的發展有很大貢獻。他人長得精瘦,細長挑,剃光頭,臉上皮包骨、骨頂皮。他説相聲不使怪臉,沒有誇張表情,可是甭管什麼段子,從他嘴裏説出來,觀眾都忍不住要笑。他説的段子主要是自己編的,他的許多徒弟後來成了名家。
中國相聲藝人。北京人。幼年時學唱竹板書,後改行説相聲,拜徐有祿、魏昆志為師。與萬人迷合作,在京、津一帶演出,還與劉寶全、白雲鵬、德壽山等名家同台獻藝。他善於吸取各家之長,在相聲內 容及 語言淨化等方面多有貢獻。他的相聲藝術特色是活路寬,能説近200段傳統相聲 。代表作有《打白朗》、《財迷回家》、《老老年》等對口相聲,還有《五人義》、《吃餃子》、《假行家》等單口相聲。有的段子曾錄製唱片。 為他捧哏的以劉德智最佳。弟子有張壽臣、常連安等10餘人。

相聲八德裕德隆

裕德隆:德字輩大師兄,藝名“瞪眼玉子”,師從富有根

相聲八德周德山

周德山 周德山
周德山:又名瑞山,藝名“周蛤蟆”(馬三立的師父),師從範有緣。經常在天津一帶説相聲。在周蛤蟆之前,相聲是撂地攤兒賣藝的營生,是周蛤蟆把相聲帶進了劇場,這是相聲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相聲八德李德祥

李德祥: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活躍於京津一帶著名的相聲大師,相聲八德之一。
師從恩緒(馬壽巖的師父)。

相聲八德張德泉

張德泉:藝名張麻子,師承恩緒,常與李德鍚同台表演,互為捧逗,有張諧李莊之稱!
“八德”尚未形成突出的個人風格。只是根據他們的功底和擅長,略有不同的拿手節目。而這些節目依然具有傳承、變異、集體、口頭的特點,不僅為大家所共有,也常常因人而異。“八德”的共同特點是會的多,使得活多。一個演員至少會幾十段,甚至上百段。“八德”是京津相聲界耕雲播雨的開拓者,是相聲初興時期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