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佩茹

鎖定
趙佩茹(1914年-1973年),出生於北京,中國內地相聲表演藝術家。
1914年農曆十一月,趙佩茹出生於北京 [16]  。1927年,拜相聲演員焦壽海為師 [1]  。1937年,與常寶堃合作,互為捧逗 [1]  。1940年8月,與常寶堃等人組織“兄弟劇團” [16]  。1951年4月,趙佩茹與常寶堃參加第一屆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第五分團,赴朝慰問志願軍,光榮負傷 [1]  。1956年11月17日,參加天津市曲藝工作團在小劇場舉行的“第一次曲藝傳統節目公演”,表演相聲《財迷回家》 [9]  。1961年,開始與馬三立搭檔,在天樂戲院演出 [10]  。1966年,“文革”開始後,停止相聲演出,被實施監督改造 [7]  。1972年,他因病住院。1973年7月9日,因“文革”被迫害致死 [11] 
趙佩茹的台風穩健大方,語言節奏鮮明,人物活靈活現,包袱又脆又響。他無論表演單口相聲,還是對口、羣口相聲,都能駕輕就熟,魅力無窮 [1] 
本    名
趙佩茹
民    族
滿族 [3]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 [16]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73年7月9日 [11] 
代表作品
寫對子
新燈謎
職    業
相聲表演藝術家
別    名
趙寶琛 [4] 
小齡童 [6] 

趙佩茹人物經歷

1914年農曆十一月,趙佩茹出生於北京,自幼隨其父親戲法藝人趙希賢學藝 [16]  。1927年,拜相聲前輩焦壽海為師,學説相聲,在同代相聲藝人中拜師最早 [1] 
趙佩茹與馬三立
趙佩茹與馬三立(3張)
1930年,到天津市連興茶社獻藝,與馬德祿周德山共同演出 [16]  ,後與李壽增組成搭檔,李壽增為其捧哏,在天津、北京、濟南等地相聲園子和電台演出 [8] 
1937年,與常寶堃合作,互為捧逗,以捧為主 [1]  。1940年8月,與常寶堃、陳亞男等人在天津南市慶雲戲院組織“兄弟劇團” [16]  。1941年,與常寶堃赴長春市錄製唱片 [15] 
趙佩茹與常連安、馬三立、常貴田、李洪基、趙連甲 趙佩茹與常連安、馬三立、常貴田、李洪基、趙連甲
1946年秋,與馬三立、常寶堃在慶雲戲院演出笑劇《爭座》 [12]  。1951年2月5日,參加天津人民廣播電台舉辦的文藝晚會,與常寶堃合説相聲《新燈謎》 [2]  。3月12日,趙佩茹與常寶堃中國人民第一屆赴朝鮮慰問團赴朝慰問演出 [20]  。4月23日,趙佩茹與常寶堃正在朝鮮沙裏院慰問部隊時,遭遇美機飛機狂轟濫炸瘋狂掃射,常寶堃犧牲,趙佩茹臂膀中了三槍,受了重傷 [1]  [15]  。12月,進入天津市曲藝工作團(天津曲藝團前身)任副團長,專精逗哏,由李壽增捧哏 [6]  [14] 
趙佩茹
趙佩茹(8張)
1952年5月22日,參加武魁海收徒儀式 [19]  。同年,改演單口相聲和評書,偶爾演對口相聲,由常連安為他捧哏 [1]  。1956年11月17日,參加天津市曲藝工作團在小劇場舉行的“第一次曲藝傳統節目公演”,與李壽增合説相聲《財迷回家》 [9]  。12月1日,參加天津市民族文化宮開幕典禮,並以少數民族代表的身份講話 [3]  。1961年春,開始與馬三立搭檔,在天樂戲院演出 [10] 
1962年,在中國文聯禮堂與馬三立、郭榮起合作演出相聲《扒馬褂 [11]  。1966年,“文革”開始後,搭檔馬三立進了“牛棚”,趙佩茹也被停止相聲演出,實施監督改造 [7] 
1972年,他因病住院,在此期間,侯寶林常專程來津看望他,並約定待他痊癒後,接他去北京為侯捧哏 [1]  。1973年7月9日,因“文革”被迫害致死 [11] 

趙佩茹個人生活

趙佩茹祖輩

趙佩茹的祖輩,是滿族的貴族,祖父姓金,父姓肇,叔姓固,祖祖輩輩都是吃錢糧、受俸祿,養尊處優,遊手好閒,什麼也不幹。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以後,錢糧俸祿停了,坐吃山空,無以為生。父肇熙賢改名趙希賢 [17] 

趙佩茹師徒

師父
趙佩茹師承相聲演員焦壽海 [8] 
弟子
趙佩茹的弟子有:李伯祥、張伯華、馬伯林、崔伯光、楊伯英、高英培常貴田、劉英華、楊英彩、李世增、李英傑、王祥林、馬志存徐德魁、張繼英、任鳴岐、劉英奇、張奎清、張義勤、李浩然、郭士中、侯耀文許秀林、劉國器 [5] 

趙佩茹主要作品

趙佩茹對口相聲

作品名稱
合作演員
《三字經》
《學外語》
馬三立
賣掛票
《對對子》
《美人贊》
開粥廠
《百分迷》
《福壽全》
李壽增
《哭四出》
《獻地圖》
《吃元宵》
大保鏢
《全德報》
《學四省》
《不離婚》
《夜行記》
《財迷回家》
《所答非所問》
《交地租》
《龍鳳呈祥》
參考資料 [1] 

趙佩茹羣口相聲

作品名稱
合作演員
扒馬褂
參考資料 [1] 

趙佩茹相聲劇

作品名稱
合作演員
《爭座》
馬三立、常寶堃
參考資料 [12] 

趙佩茹藝術特色

趙佩茹的捧哏以穩重嚴密著稱,善於與逗哏者配合,襯托、突出重點包袱,使逗哏者如魚得水。又善於掌握內容的進展趨向,彌補逗哏者的不足,使逗哏者不離軌道。做到配合默契,珠聯璧合 [6] 
趙佩茹以“活路寬”著稱,是一個知道的多、見的多、會的多、舞台經驗多的老演員。這幾多在藝術生活中是相輔相成的。幾十年來,他一直不間斷地學習、積累、消化,在遇到新的合作者時他能適應對方的特點,做到從容配搭,有備無患,如他的《婚姻與迷信》《送份子》《對春聯》是在與李壽增合作中整理出來的(趙逗李捧)。他在與李上演《福壽全》《揭瓦》前曾多次磋商如何“先刨後使”,好讓青年聽眾易於接受和領會其中的積極意義。同樣,他在為馬三立捧哏時,上演瞭如《三字經》這樣需要捧逗旗鼓得當的節目,這是趙學藝時磨鍊出的“子母眼”之一。與常寶堃合作後,他主要捧哏,在實踐中進一步熟悉了捧逗雙方的表演,經過切磋琢磨,決心為常“量足了,捧響了”。抓緊時間深鑽捧哏藝術,並適應常的口風、神、相兒進行烘托。這樣演過一個階段後,彼此都感到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18] 

趙佩茹人物評價

趙佩茹教學有方,桃李滿天下 [1] (北方網評)
趙佩茹的“捧哏”藝術是空前的,從趙佩茹逝世至今,他的“捧哏”藝術也是“絕後”的。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及為相聲事業所留下的寶貴財富,是後人享之不盡的 [13]  ,趙佩茹同志,為人耿直,不佔任何便宜。不熟悉他的人,以為他臭架子十足。其實不然,趙佩茹最講同行義氣,一些親友的婚喪嫁娶、請醫購藥他總是花錢受累不做聲張 [17] (馬三立評)

趙佩茹後世紀念

1983年8月,中國曲協在天津舉行“相聲藝術節趙佩茹逝世10週年紀念會”,馬三立寫了紀念文章,侯寶林、常寶華等在會上發言 [16] 
參考資料
  • 1.    趙佩茹  .北方網[引用日期2020-03-19]
  • 2.    今晚報數字報-七十年前的天津春節  .今晚報[引用日期2022-05-09]
  • 3.    今晚報數字報-首座民族文化宮  .今晚報[引用日期2022-05-09]
  • 4.    李伯祥講述拜師往事 侯耀文如何進“趙家門”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2-05-09]
  • 5.    CCTV.com-中國相聲師承關係族譜(第六代至第七代)  .CCTV[引用日期2022-05-09]
  • 6.    中國曲藝志全國編輯委員會,《中國曲藝志·天津卷》編輯委員會;羅揚主編;王波雲,周良副主編.中國曲藝志 天津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社,2009.9:967
  • 7.    孫福海.《鏗鏘竹韻抒真情 張子健話説張志寬》.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10:52-53
  • 8.    李鄉狀.相聲藝術與欣賞.長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01:74.77
  • 9.    賈立青.《駱玉笙年譜 1914-2002》.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10:389-390
  • 10.    張建魁,姚茹葉,寇興祜,武世文.甘肅歷代名人研究.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8:323
  • 11.    [1]李治邦. 捧哏大師趙佩茹(圖)[N]. 天津日報,2014/09/16(14).
  • 12.    [1]彭成秋. 馬三立、小蘑菇、趙佩茹合演含淚的笑劇[N]. 中老年時報,2014/09/23(7).
  • 13.    [1]孫福海. 趙佩茹講義氣[N]. 今晚報,2021/06/23(12).
  • 14.    劉一達.老根兒人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01:163
  • 15.    呂銘康.青島與曲藝 人文青島.青島:青島出版社,2018.01:91.205
  • 16.    楊振主編;靳凡,張恩成,劉紅生副主編.天津市和平區文化旅遊局志 文化篇:天津市和平區文化和旅遊局,2008.08:337-338
  • 17.    懷念趙佩茹同志-馬三立--北方網-相聲窩子  .北方網[引用日期2022-05-09]
  • 18.    中國曲協研究部.曲藝藝術論叢 第九輯:中國曲藝出版社,1987:80
  • 19.    魏巍.魏文亮的故事.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4.07:77
  • 20.    北京語言學院中國藝術家辭典編委會.中國藝術家辭典 現代第1分冊.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03:4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