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伯祥

(中國內地相聲演員)

鎖定
李伯祥,1938年8月出生於北京市相聲演員
1943年9月2日,李伯祥首次登台演出相聲《六口人》,並被觀眾盛讚他是個“小神童” [13]  。1949年12月,在天津趙佩茹為師 [15]  。1953年,在北京參加相聲大會 [10]  。1960年,李伯祥到吉林市廣播説唱團工作 [9]  。1964年10月,到吉林市曲藝團相聲隊做臨時演員 [9]  。1966年,文革期間李伯祥被迫改行 [9]  ,到建築隊幹苦力 [11]  。1977年,經馬三立的推薦,重回舞台 [9]  。1979年,被天津市曲藝團聘為教師 [11]  。1986年,自編自演的相聲《綜合之最》在中央電視台部分省市相聲邀請賽獲創作三等獎 [12]  。1994年12月10日,與常貴田高英培在中國大戲院舉行紀念趙佩茹誕辰80週年的演出 [15]  。2002年2月11日,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戲曲晚會。2008年1月2日,在無錫參加紀念高英培誕辰80週年追思會。2012年9月,擔任“第六屆CCTV電視相聲大賽”評委 [21]  。2017年9月29日,慶祝李伯祥從藝七十五週年專場演出在中國大戲院舉行 [14] 
李伯祥不論是表演傳統相聲,還是新作品,都能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他的機智、靈巧颱風與“快、爆、脆、準”的口風,與搭檔杜國芝的佯裝敦厚其實心知肚明與逗哏較勁的神氣,相映成趣。他們二人的表演風格鮮明,被曲藝界稱為“李杜黃金搭檔” [2] 
本    名
李伯祥
民    族
滿族 [9]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市
出生日期
1938年8月 [12] 
職    業
相聲演員

李伯祥人物經歷

童年李伯祥
童年李伯祥(3張)
1938年,李伯祥出生於北京 [8]  ,從小便被父親開蒙學相聲 [13]  。1943年9月2日,6歲的李伯祥在南京貢院街金谷茶園首次登台演出相聲《六口人》,並被觀眾盛讚他是個“小神童” [13] 
1949年12月,李伯祥在天津南市羣英戲院拜趙佩茹為師 [15]  。同年,李伯祥由北京啓明茶社到天津小梨園、玉壺春等處演出。
李伯祥近照 李伯祥近照
1953年,在北京參加相聲大會 [10]  。1957年,參加天津市南開區相聲隊 [9]  。1960年春天,李伯祥到吉林市廣播説唱團工作,和茹少亭搭檔 [9] 
1964年10月,到吉林市曲藝團相聲隊做臨時演員,和劉萬山搭檔 [9]  。1966年,文革期間,李伯祥被迫改行 [9]  ,到建築隊幹苦力 [11]  ,他先後當過繪圖工、水暖工 [15]  。1977年,經馬三立的推薦,重新回到舞台 [9] 
1979年,被天津市曲藝團聘為相聲教師 [11]  。1980年,與杜國芝一起赴上海演出,表演了相聲《學方言》《如此孝順》《結婚前後》 [11] 
李伯祥
李伯祥(20張)
1983年2月13日,中央電視台播出了李伯祥與杜國芝的相聲《報菜名》 [11]  。1986年,自編自演的相聲《綜合之最》在中央電視台部分省市相聲邀請賽獲創作三等獎 [12] 
1990年,中央電視台錄製了李伯祥分別與孫少臣、杜國芝合作表演的傳統相聲數十段並存檔。1994年12月10日,李伯祥和常貴田、高英培在中國大戲院舉行紀念趙佩茹誕辰80週年的演出 [15] 
1997年,天津的中華曲苑、天津名流茶館恢復相聲大會的演出,李伯祥作為“攢底”演員演出,並且做到幾個月演出不翻頭
2002年2月11日,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戲曲晚會,與朱世慧朱軍、金不換、鄭巖、劉俊傑表演戲曲節目羣醜念狀。2005年10月6日,參加紀念郭啓儒誕辰105週年相聲名家專場晚會第二場。
2006年5月19日,李伯祥在北京湖廣會館舉行紀念舞台生活63週年,暨18名徒弟謝師大會。在謝師大會上,李伯祥先生還新收了五名弟子,分別是於琪呂小品、李蘇、王悦、李慶豐。引師、保師、代師三位分別是蘇文茂唐傑忠常貴田。6月25日,參加紀念尹壽山誕辰100週年、尹笑聲從藝60週年相聲晚會舉行,與李金斗李立山合作表演羣口相聲《扒馬褂》。
李伯祥與常寶豐 李伯祥與常寶豐
2007年5月11日,為紀念國際護士節,參加由衞生部醫政司和北京週末相聲俱樂部聯手組織的紀念“2007年國際護士節”相聲專場,和杜國芝表演了相聲《相聲精粹》。5月30日,參加由安徽省文聯、安徽省曲協、合肥市文聯舉行的潘慶武先生80週年誕辰暨從藝70週年祝賀會暨“相聲藝術的傳承與創新”理論研討會。7月4日,參加由天津相聲界舉辦的追思侯耀文專場晚會。
2008年1月2日,在無錫參加紀念高英培誕辰80週年追思會。3月30日,在天津文聯美術展覽館參加由中國曲藝家協會、天津市文聯、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天津市理論學會、天津市曲藝家協會、天津市曲藝促進會共同主辦的“祝賀相聲大家蘇文茂從藝65週年”理論研討會。2012年9月,擔任“第六屆CCTV電視相聲大賽”評委 [21] 
2013年4月16日,參加快板名家李春華收徒儀式,16歲的安子元成為高派快板書的首位女傳人,並由李伯祥擔任引師 [19]  。10月,李伯祥與杜國芝一起參加了“北京週末相聲俱樂部成立十週年”的演出 [18] 
2015年3月25日,參加中國第一家相聲連鎖劇場寬和茶園一週年專場演出,李伯祥與孟凡貴合作表演相聲作品 [20] 
2017年9月29日,慶祝李伯祥從藝七十五週年專場演出在中國大戲院舉行 [14]  。2018年9月7日,參加亳州首屆相聲文化節 [4] 
2019年9月17日,在天津參加第十屆相聲節,被聘為“天津市紅橋區政府文化顧問”及“天津相聲節藝術顧問” [3] 
2020年1月22日,參與錄製的天津衞視聯合德雲社共同打造的春節相聲晚會在天津衞視播出 [7]  。10月21日,由李伯祥擔任評委的戲劇類節目《模唱大師秀》在天津衞視文藝頻道播出 [6] 

李伯祥個人生活

李伯祥家人

父親
李伯祥的父親是相聲演員李潔塵 [12] 
妻子
李伯祥與妻子
李伯祥與妻子(3張)
李伯祥的妻子是天津市儀表廠的退休工人,兩人於1960年5月2日結婚 [15] 
子女
李伯祥有三個孩子,長子李松巖,次子李松濤,女兒李淑文 [15] 

李伯祥師徒

師父
李伯祥的師父是趙佩茹 [9] 
弟子
李伯祥的弟子有:劉繼深(劉松茂)、鄭健(鄭松坡)、戴志誠(戴松田、)金望(金松旺)、高吉林(高松林)、高玉林(高松源)、劉毛毛(劉松海、)李增滿(李松滿)、王平(王松良)、耿直(耿松植)、秘弘泉(秘松泉)、孫慶華(孫松華)、於琪(於松琪)、呂小品(呂松頤)、李蘇(李松和)、王月(王松月、)李慶豐(李松峯)、孫承林(孫松寶) [17] 

李伯祥主要作品

李伯祥相聲作品

作品名稱
百科全書
財迷回家
醋點燈
燈謎
家庭糾紛
交地租
看紅巖
看話劇
誇講究
聊天
謙虛論
俏皮話
讓座
學外語
走向世界
百吹圖
幫倒忙
變戲法
大戲魔
燈謎
反正話
規矩論
家庭聯歡
希瓦廖沙
周遊世界
蛤蟆鼓

參考資料 [2] 

李伯祥綜藝節目

播出時間 節目名稱 簡介
2020-10-21 模唱大師秀

擔任評委[6] 

2019-6-16[1]  向經典致敬[1]  ----

李伯祥參演電影

李伯祥獲獎記錄

藝術類
  • 1986    中央電視台部分省市相聲邀請賽獲創作三等獎[12]     《綜合之最》    (獲獎)    

李伯祥藝術特色

精通方言
李伯祥精通各地方言,每到一地都能夠根據當地的土語使用“墊話”,抖響“開門包袱兒”。如他在濟南演出,一上場就説“濟南話”:“各位,我可是濟南的!”台下觀眾一下子就被吸引啦!然後他接着説:“我曾在濟南的晨光茶社學徒,我那個時候是‘小麼子’。”“小麼子”是濟南土話,就是小孩,在天津衞叫“小不點兒”。這就有了“開門包袱兒”。接着是一串“包袱兒”:“我跟你們説的都是實際的,絕不是‘瞎包’(不着調),也絕對不是‘崩沒根兒’(吹牛)。”演出的效果非常好。到了上海,他的上場“墊話”是:“各地方言不同,如北京人叫大姑娘,‘嘿,這大姑娘長得可真逗啊’;天津人叫閨女,‘這閨女長得真哏兒啊’;到濟南呢,叫大妮子,‘二哥,你看這大妮子長得槓了賽了’;而我們上海,説話有味道,‘儂來窺窺,小娘子生格面孔交關嗲嘞’。”這“包袱兒”伴隨着掌聲。到了大連,連續演幾場,李伯祥除了用土語方言外,還用地名編“燈謎”。要是臨時到某地,不知此地方言時,他便講這個地方的風景、特色及劇場周圍的門臉、特點等,用“小貫口兒”背下來 [5] 
及時變通
李伯祥能夠根據當地觀眾的欣賞習慣、興趣、愛好,演不同版本的“活”。同樣一個節目,不同的演員有不同的使法,絕不雷同。李伯祥在天津市曲藝團教鄭健、戴志誠《黃鶴樓》時,就教授他們多個版本,並囑咐面對不同的觀眾時要靈活應用 [5] 

李伯祥人物評價

李伯祥的知名度靠的是早年的苦練。他刻苦學習,十五歲時已掌握了一百多段傳統相聲,被譽為“小老藝人” [2]  。(央廣網評)
作為趙佩茹的弟子,李伯祥的相聲傳統功底之深,表演風格之與眾不同是行內人有目共睹的。李伯祥矮個兒、小眼睛、小分頭兒。總是精氣神兒十足的樣子。台上台下講話都是滴水不漏的勁頭兒。生活中的李伯祥從不端着 [16] (新浪網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