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火癤子

鎖定
火癤子(Furuncle)是單個毛囊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細菌性化膿性炎症,也常被稱為癤腫。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其主要的病因,偶爾也可由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引起。疾病容易發生在皮膚被抓傷或者搔傷的情況下。高温環境、多汗、搔抓皮膚、不良的衞生習慣等因素都會增加患病風險。抵抗力降低的羣體、長期飲酒者和患有其他皮膚病的人也更易患病。癤子通常好發於頭面部、頸部和臀部。
火癤子的典型症狀表現為紅、腫、熱、痛的小結節,結節中心有膿頭,會逐漸變大並疼痛,破裂後可排出膿液,之後疼痛和紅腫會逐漸消退而癒合。有時,患者還會伴有發熱頭痛淋巴結腫大等全身症狀。
大多數火癤子可自行破潰、癒合,不需要特殊治療。對於病情較重的患者,可通過外用抗生素軟膏、內服藥物或者進行手術等方式進行治療。火癤子的預後通常良好,膿液排出後,數日內即可癒合,但可能會留下瘢痕。面部的火癤子必須得到及時治療,否則可能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如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敗血病等。
中醫病名
火癤子
別    名
癤子、癤腫
就診科室
皮膚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
多發羣體
處於高温環境中、出汗較多時的人羣;搔抓、擦傷皮膚的人羣;有不良的衞生習慣的人羣;長期飲酒的人羣;患有其他皮膚病糖尿病貧血的羣體
常見病因
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假單胞菌屬大腸埃希菌等單獨或混合感染
常見症狀
紅、腫、熱、痛的小結節,數天後中央變軟,頂部出現黃白色膿頭,破裂流出膿液後炎症逐漸消退而癒合
相關藥物
20%魚石脂軟膏、3%碘酊莫匹羅星軟膏,耐酶青黴素類、頭孢類、大環內酯類或喹諾酮類抗生素

火癤子病因

火癤子發病原因

金黃色葡萄球菌一般存活在皮膚和鼻腔黏膜表面,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如果皮膚被抓傷、擦傷,細菌則會由毛囊口侵入而發生癤。

火癤子誘發因素

以下因素會增加患病風險:
  • 處於高温環境中、出汗較多時;
  • 搔抓、擦傷皮膚;
  • 不良的衞生習慣,局部皮膚不乾淨;
  • 長期飲酒;
  • 患有其他皮膚病,如痤瘡濕疹,皮膚的保護屏障受到破壞,則容易發生癤;
  • 糖尿病貧血營養不良慢性腎炎、中性粒細胞功能障礙、器官移植術後、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等使機體抵抗力降低,可增加患病風險。

火癤子症狀

癤通常是一個或多個紅色、半球形疼痛的結節。結節中心有膿頭,會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疼,破裂後可排出膿液,之後疼痛紅腫會漸漸減輕而愈。

火癤子典型症狀

  • 皮損特點
開始表現為略微隆起的紅色疼痛小結,大約豌豆大小,迅速發展為半球形堅實的結節,上面的皮膚出現紅、腫、熱、痛,邊界不清。
腫痛範圍不斷擴大,小硬結漸漸變軟而有波動感,其中心出現黃白色的膿頭,膿頭脱落、破潰後可排出膿液,隨後疼痛、腫脹減輕,幾天內可癒合。
有時,疼痛、堅實的紅色結節不化膿也不潰破,可自然吸收。
  • 好發部位
癤可發生於任何部位,較常見於頭面部、頸部和臀部。

火癤子伴隨症狀

患者可伴有發熱頭痛不適等全身症狀,也可出現鄰近的淋巴結腫大

火癤子就醫

癤在大多情況下並不嚴重,在一定時間內可自行破潰癒合,一般不需就醫。病情輕時,可外塗抗生素軟膏治療。
但當病變部位疼痛劇烈,伴有頭痛、發熱等症狀時,需要儘快到皮膚科就診。醫生一般通過觀察皮損的部位、特點即可作出診斷。

火癤子就醫指徵

  • 癤周圍皮膚紅腫或出現紅色條紋;
  • 病情進展迅速,患處疼痛明顯,或伴有發燒淋巴結腫大
  • 2周內未癒合,或反覆發作;
  • 病損長在面部,尤其鼻孔及上嘴唇,有時可能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 同時患有糖尿病或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等免疫力較差的患者。

火癤子診斷流程

1. 皮膚上出現相應的皮損,及時到皮膚科就診。
2. 醫生可能會詢問以下病史:
  • 皮損出現的時間、初起時的形態;
  • 是否伴有疼痛;
  • 之前是否有過類似的症狀;
  • 是否伴有發熱或怕冷;
  • 有無其他皮膚方面的疾病,如濕疹;
  • 是否有糖尿病等慢性病;
  • 是否有貧血、營養不良;
  • 平時是否酗酒;
  • 是否進行過處理、治療。
3. 接下來,醫生可能會觀察患者皮膚損害部位、形態。
4. 必要時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進行膿液直接塗片、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等。如有發熱等全身反應,可能需做血常規等檢查。

火癤子就診科室

  • 多數情況下,患者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熱、痛的小硬結,應首先考慮到皮膚科就診。
  • 如果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應同時到內分泌科就診。
  • 如果的癤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可能需要到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進一步診治。

火癤子相關檢查

  • 直接塗片檢查
根據情況,醫生可能會在患處取膿液,直接塗片送化驗室做革蘭染色然後放到顯微鏡下觀察。
  • 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醫生可能將膿液塗片留取標本作細菌培養鑑定及藥敏試驗,以此明確細菌種類及指導臨牀用藥。
  • 血常規檢查
發熱患者的血常規檢查示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增多。

火癤子鑑別診斷

  • 痤瘡
痤瘡可出現毛囊炎樣皮損,通常病變較小,也可出現癤損害,但痤瘡可出現多種不同的皮損。
病變範圍大,可有數個膿栓,形成蜂巢狀,除有紅腫疼痛外,全身症狀也較重。
  • 汗腺炎
通常發生在腋窩、肛門周圍、外陰及乳暈等部位。

火癤子治療

多數癤可自行破潰、癒合,一般不需治療。
病情較重的患者可通過外用藥物和內服藥物治療,病變化膿成熟,但尚未破潰的癤應行手術治療。
此外,物理治療可作為癤的輔助治療。

火癤子藥物治療

請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治療。
  • 局部外用藥物
早期沒有化膿者可外用20%魚石脂軟膏、3%碘酊,亦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等抗生素治療 。
  • 口服藥物
當出現皮損較大或反覆發作、局部治療無效、皮損周圍伴有蜂窩織炎等情況時需使用抗生素,可阻止癤的發展並促使其消退。
可選用耐酶青黴素類、頭孢類、大環內酯類或喹諾酮類抗生素,也可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抗生素。
若患者合併糖尿病,應遵醫囑服用降糖藥物以控制血糖。

火癤子手術治療

晚期已化膿破潰的癤,醫生會切開病灶,引出膿液。

火癤子中醫治療

  • 外用藥物
紅腫階段可敷貼中藥金黃散玉露散、芙蓉葉軟膏等。亦可用中草藥如蒲公英、紫地丁馬齒莧等選用1~2種,洗淨搗爛外敷。
出膿後敷以化腐生肌的中藥膏,直至病變消退。
  • 內服藥物
早期以清熱解毒為主,可服荊防敗毒湯、五味消毒飲或黃連解毒湯等。
  • 針灸治療
毫針療法:以毫針為針刺工具,在經絡上的穴位施行一定的操作手法。
刺血療法:用三稜針快速點刺出血。

火癤子其他治療

火癤子預後

通常情況下,癤的膿液排出後,數日內即可癒合,但可遺留瘢痕。
慢性癤病患者的癤反覆發作,往往伴有貧血、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抵抗力增強時才容易痊癒。
併發症
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
發生於面部的癤,尤其鼻孔及上唇者,即面部危險三角區的癤,因面部有豐富的淋巴管及血管網,且和顱內血管相通,被擠壓時可能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出現顏面部進行性腫脹,可有怕冷、高燒頭痛嘔吐昏迷甚至死亡。
敗血症
有時細菌可沿癤進入血液循環引起敗血症
其他

火癤子預防

注意自己的身體衞生,勤洗頭、洗澡,勤換洗衣服,內衣內褲是預防本病的主要措施。若傷口過深就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傷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火癤子疾病防治

夏天是癤子的多發季節,許多孩子的頭、面部、脖子、腰背部都愛起癤子。這是因細菌侵入了人體皮膚的毛囊及其所屬的皮脂腺引起的急性化膿性感染
癤子初起時,在汗毛孔部位出現小的膿皰,可很快發展成黃豆大到蠶豆大小的紫紅色堅實結節,往往不止一個,疼痛較明顯。3~5天后結節中央變軟出現波動,最後破潰,排出粘稠的濃液而愈。倘若膿癤發生在面部,上唇和鼻子周圍的“危險三角區”,可因擠壓搔抓致細菌逆行經靜脈進入顱內,從而引起危及生命的化膿性海綿狀靜脈竇炎。
因此,癤子的防治非常重要。若多個癤子同時或者反覆發生在身體各處,則稱為癤病。癤病斷斷續續可持續數月甚至半年之久,常令患者苦不堪言。對於小兒來説,還影響小孩的健康生長。少數患兒還可以併發急性腎炎,偶而還有引起敗血症而死亡的。生了痱毒的患兒具有傳染性
對於本病的治療,主要是:
在癤子初起時,要及時熱敷,周圍皮膚可常用75%酒精消毒,以利於癤子的侷限化;當癤子形成時,可用10%魚石脂軟膏或中藥芙蓉膏外敷;若癤子成熟,表面柔軟,並出現波動感時,可以切開排膿,排膿後,再上複方新黴素軟膏至痊癒;但對於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癤子不可切開,更不要擠壓,以防感染擴散蔓延。
若發生癤病,疼痛顯著,並伴有發熱局部淋巴結腫痛時,應口服或注射抗菌素治療。必要時,可口服清熱解毒中藥五味消毒飲。對一些癤病患兒,還應檢查有無糖尿病,並經常服用綠豆湯,或用金銀花,野菊煎湯代茶飲

火癤子疾病預防

首先是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衞生,天天洗澡換衣。家裏要防暑降温,注意室內通風,使孩子不致因出汗過多而生痱子。對於癤病患兒,一定要隔離治療,所用過的用品要清洗晾曬消毒。
參考來源: [1-12] 
參考資料
  • 1.    張學軍,鄭捷.皮膚性病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77-78.
  • 2.    張建中,高興華.皮膚性病學.第3版[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5:87-88.
  • 3.    陳孝平,汪建平.外科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3:114-115.
  • 4.    方洪元,邢衞斌,張秉新,徐海環.實用皮膚性病手冊[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6:87-89.
  • 5.    趙辨.中國臨牀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49-450.
  • 6.    梁桂仙,宮葉琴.外科護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125.
  • 7.    孫田傑,李曉波,鄭瑾副.外科護理學.第2版.[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81.
  • 8.    孫秋華.中醫臨牀護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173.
  • 9.    李元文.中醫皮膚科臨證必備[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4:22.
  • 10.    陳繼餘.學生癤腫患病認知與護理措施[J].中國校醫,2016,30(5):389.
  • 11.    Boils and carbuncles  .Mayo Clinic[引用日期2024-03-22]
  • 12.    Boils and carbuncles  .Mayo Clinic[引用日期2024-03-2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