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異姓諸侯王

鎖定
異姓諸侯王,是指漢高祖劉邦楚漢戰爭過程中和建立西漢王朝之初所分封的非劉姓的諸侯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廢除了周代以來的分封制,在全國範圍內確立了郡縣制。諸子和功臣僅賜以爵祿,不封給土地。儘管如此,分封制的社會基礎並未消除,割地封侯的思想還相當普遍地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中。
當時,齊國田儋自立為齊王魏咎立為魏王韓廣燕王武臣趙王等等。秦朝滅亡後,反秦武裝中力量最強大的項羽,為了鞏固自己的盟主地位,不僅承認了六國貴族並立為王的局面,還自封為西楚霸王,並繼續分封自己的親信為王。於是,形成了所謂十八路諸侯。
中文名
異姓諸侯王
存在原因
劉邦為了分化瓦解項羽的勢力
存在時間
公元前202年
消失時間
公元前157年

目錄

異姓諸侯王形成

西漢異姓王割據圖 西漢異姓王割據圖
楚漢戰爭過程中,劉邦為了分化瓦解項羽的勢力,一方面拉攏項羽所分封的諸王,如張耳英布吳芮臧荼等,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滿足其重要將領割地分封的要求,陸續封了一些諸侯王
這些諸侯王不是劉姓宗室,故稱為異姓諸侯王。如漢四年(前203年)春,韓信在平定齊地後,請求立為假王(暫署為王), [1]  劉邦為了籠絡他,就聽從張良的意見,封他為齊王 [2]  同年七月,封英布為淮南王 [3]  次年十月,劉邦為調動兵力圍殲項羽於垓下,又以睢陽以北至谷城分封彭越。 [4-5] 
西漢初年,由於社會經濟凋敝,統治秩序尚待重建,因此漢高祖不得不維持現狀,封功臣大者為王,小者為侯。但是為加強中央權力,對諸侯王的封國也作了調整,如彭越封為梁王,齊王韓信徙為楚王,九江王英布徙為淮南王衡山王吳芮徙為長沙王常山王張耳徙為趙王等。
當時異姓諸侯王共有七人,即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 [6]  、燕王臧荼 [7] 長沙王吳芮 [8] 韓王信

異姓諸侯王危害

異姓諸侯王的封國跨州連郡,佔據了戰國時期東方六國大部分的疆域,又握有重兵,對於中央權力的穩定與鞏固是很大的障礙。
漢五年七月,趙王張耳、長沙王吳芮死。不久,燕王臧荼謀反,劉邦親自領兵討平。 [9]  剩下的四人中,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西漢王朝的建立立有大功,力量最強,成為漢高祖劉邦的心腹之患。

異姓諸侯王翦除

高祖在呂后的協助下,採取了新的對策,翦除了異姓諸侯王勢力。高帝六年(前201年),韓王信匈奴騎兵的圍攻下,以馬邑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自領兵征討,韓王信逃入匈奴。 [10-11] 
同年,楚王韓信封國“陳兵出入”,被人告發企圖謀反。 [12]  漢高祖藉口巡遊雲夢,會諸侯於陳,乘機逮捕韓信,帶至洛陽,貶為淮陰侯。 [13-14]  十一年,陳豨謀反,韓信與陳豨暗通聲氣,並於次年乘高祖率軍平叛之機,圖謀詐詔赦諸官徒奴,襲擊呂后和太子。 [15]  由於為人告發,被呂后騙至長樂宮鍾室處死,夷三族
之後,高祖又以梁太僕告發彭越謀反為由,逮捕彭越,廢處蜀地。呂后為消除後患,將彭越誘至長安,指使其舍人誣以謀反罪,隨即處死,夷三族。 [16] 
韓信彭越被誅,使淮南王英布十分恐慌。他私下集合軍隊,加強警戒,結果也被人告發謀反。 [17]  高帝十一年七月,英布起兵反漢。劉邦抱病徵討,並於次年十月平定淮南地。 [18-19]  至此,異姓諸侯王中只剩下長沙王吳臣,對漢王朝已經沒有什麼威脅了。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漢四年,遂皆降平齊。使人言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
  • 2.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當是時,楚方急圍漢王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漢王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漢王亦悟,因復罵。
  • 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布遂剖符為淮南王,都六,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郡皆屬布。
  • 4.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留侯曰:“齊王信之立,非君王之意,信亦不自堅。彭越本定梁地,功多,始君王以魏豹故,拜彭越為魏相國。今豹死毋後,且越亦欲王,而君王不蚤定。與此兩國約:即勝楚,睢陽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國;從陳以東傅海,王信家在楚,此其意欲復得故邑。君王能出捐此地許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 5.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於是漢王乃發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會垓下,遂破楚。項籍已死。春,立彭越為梁王,都定陶。
  • 6.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九·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漢立張耳為趙王。漢五年,張耳薨,諡為景王。
  • 7.    班固·《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徙燕王韓廣為遼東王。燕將臧荼從楚救趙,因從入關。立荼為燕王。
  • 8.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五年春,遂與剖符為韓王,王潁川。
  • 9.    班固·《漢書·卷一下·高帝紀第一下》秋七月,燕王臧荼反,上自將徵之。
  • 10.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漢發兵救之,疑信數間使,有二心,使人責讓信。
  • 11.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信恐誅,因與匈奴約共攻漢,反,以馬邑降胡,擊太原。
  • 1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韓信反。高帝問諸將,諸將曰:“亟發兵坑豎子耳。”高帝默然。
  • 1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問陳平,平固辭謝,曰:“諸將云何?”上具告之。陳平曰:“人之上書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陳平曰:“陛下精兵孰與楚?”上曰:“不能過。”平曰:“陛下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將不能及,而舉兵攻之,是趣之戰也,竊為陛下危之。”上曰:“為之柰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會諸侯。南方有云夢,陛下弟出偽遊雲夢,會諸侯於陳。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出遊,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謁,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 14.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高帝以為然,乃發使告諸侯會陳,“吾將南遊雲夢”。上因隨以行。行未至陳,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見信至,即執縛之,載後車。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當烹!”高帝顧謂信曰:“若毋聲!而反,明矣!”武士反接之。
  • 15.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陰使人至豨所,曰:“第舉兵,吾從此助公。”信乃謀與家臣夜詐詔赦諸官徒奴,欲發以襲呂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報。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殺之。
  • 16.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呂后白上曰:“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於是呂后乃令其舍人彭越復謀反。廷尉王恬開奏請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國除。
  • 17.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一年,高後誅淮陰侯,布因心恐。夏,漢誅梁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賜諸侯。至淮南,淮南王方獵,見醢,因大恐,陰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
  • 18.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布兵精甚,上乃壁庸城,望布軍置陳如項籍軍,上惡之。與布相望見,遙謂布曰:“何苦而反?”布曰:“欲為帝耳。”上怒罵之,遂大戰。布軍敗走,渡淮,數止戰,不利,與百餘人走江南。
  • 19.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使人紿布,偽與亡,誘走越,故信而隨之番陽。民田舍,遂滅黥布。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