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田姓

(中國姓氏)

鎖定
田氏出自媯,跟陳,胡兩姓出自一脈。陳國(位於今河南周口市淮陽區)滅亡後,陳胡公後裔陳完逃到齊國,後以田為。得姓始祖為陳國公族陳完(今河南周口市淮陽區人)。 [1-2] 
宋朝時期,田姓大約有57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74%,排在第二十七位。田姓的第一大省是湖南,約佔全國田姓總人口的1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河北、山東。 [3]  明朝時期,田姓大約有32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35%,為明朝第六十七大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西、山東、河北。 [3]  根據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上)》,當代田姓的人口已近520萬,為全國第四十六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1%。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北、河南、山東、貴州四省,大約佔田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佈於四川、湖南、陝西、山西、湖北,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河北為當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總人口的11%。 [3] 
歷史上主要的田氏名人有:戰國齊國將軍田忌,哲學家田駢,孟嘗君田文;西漢今文易學開創者田何;唐朝魏博節度使田承嗣田悦;明朝文學家田汝成;清朝大臣田文鏡;當代戲劇作家兼詩人田漢等。
中文名
外文名
Tian
得姓方式
以地為氏
得姓始祖
田完(陳完) [4] 
主要郡望
北平、雁門、京兆、河南、平涼、太原、天水等 [5] 
主要堂號
北平、雁門、京兆、河南、平涼、太原、天水、貧驕等 [5] 
歷史名人
田文、田忌田橫
聚居省份
豫冀魯等 [3] 

田姓歷史發展

田姓姓氏起源

  • 源於媯姓
田姓出自媯姓,為媯滿之後。據《史記·田完世家》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書辨證》等資料所載,齊桓公封媯完于田地,其後子孫以地為氏,稱田姓。 [6-7] 
  • 源於官位
田姓淵源 田姓淵源
1、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田僕,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田僕,是西周初期設置的官位,與田地農耕無關,而是專職負責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是負責建造和管理田路大夫,下屬有上士十二人,史一人,丞相一人,徒若干,是很重要的官職,隸屬於夏官府司管轄。在田僕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田僕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 [8-9] 
2、出自西周時期官吏田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田正,亦稱田畯、稷、田官,是西周初期由輔政召公所設置的官位,就是專職管理農耕田地的官吏,不涉及其它,相當於今天的農業部部長,主要負責管理井田之公畝部分,也就是王室所食之田。最高長官稱田正,亦稱稷,由王族貴胄擔當,下屬按九州各分派有田官,每一田官下還設有中士二人,史一人,丞一人,徒四人,統一隸屬於天官府司管轄。天官府司,就是召公管轄的官衙。後世歷朝歷代所稱的“社稷”,就是由此而來。 [10]  後來,在東周時期各諸侯大國亦仿設有類似的官職,但皆稱為“大司田”。 [11] 田正、田畯、稷、田官、大司田等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田正氏、田畯氏、田稷氏、田官氏等等,後皆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 [9] 
  • 源於地名
1、出自春秋時期魯國之邑許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許田,是春秋時期周王朝設置在魯國境內的一個專門用地,是由周公旦所規定的用來進行祭祀、朝拜周王之時,各諸侯國君和百官們所住宿和舉行重大典禮之地。在兩週時期的各朝代,許田的地理位置各不相同,不是一個固定的地方,但總體在靠近泰山的今山東曲阜、泰安一帶,歷代皆有專門的官吏、僕役們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許田”之稱一直沿用到兩晉之際。在許田之管理吏員、僕役中,有以其職責所在為姓氏者,稱許田氏,其後裔子孫後引衍為單姓田氏、許氏等。 [9]  [12] 
2、出自春秋時期虢國之邑桑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桑田,是西周時期虢國之邑,因盛產桑蠶和絲紡織業發達而著稱,位置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東北部地區。周武王滅商後,周文王的兩個弟弟分別被其封為虢國國君,虢仲封東虢(今河南滎陽汜水鎮),虢叔封西虢(今陝西寶雞),兩虢起着周王室東西兩面屏障的作用。西周晚期宣王初年,西虢東遷,形成所謂南、北二虢。虢國滅亡後,其地盡歸強晉版圖。原居於桑田之故民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桑田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桑氏。 [9]  [13] 
3、出自春秋時期晉國都城新田,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周簡王姬夷二年(公元前584年)農曆4月,晉景公姬孺將晉國都城遷至新田(今山西侯馬西北城)。在晉都新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稱為姓氏者,稱新田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 [9]  [14] 
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大夫田公它成,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田公它成,是楚平王熊棄疾(公元前528~前516年在位)的支庶孫,其後裔子孫以其先祖名字為姓氏,稱田公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田氏,該支田氏讀音作tián(ㄊㄧㄢˊ)。 [9]  [15] 
  • 源於黃姓
明朝初年有輔佐惠帝的黃子澄,因廢削諸藩之權,而引起了靖難之禍,京師不久便被各諸侯攻破,黃子澄被俘獲,不屈而死,他的兒子為避禍而改名換姓為田終。後子孫也以田為姓,稱田氏,多在北京附近。又據史籍《明史》記載,明初有輔佐惠帝之黃子澄,因上削藩之策而激怒諸侯,被殺。其子黃子經為避禍改為田終,遷居今湖北省咸寧一帶,後世子孫也以田為姓。 [6-7] 
  • 少數民族
1、源於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幷州匈奴,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1]  [9] 
2、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蒙古族塔日阿沁氏,漢義就是“農夫”,因此冠漢姓為田氏。
田姓始祖 田姓始祖 [16]
3、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17] 
4、源於白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白族田氏,祖先原為漢族,原籍陝西,明朝時期隨沐國公入駐貴州東南地區,在長期的軍墾過程中融入白族,清朝時期世為貴州思南府、湖南鳳凰五寨軍民長官司土司。 [1]  [7]  [9] 
5、北宋西夏國党項族有田姓。 [1] 
6、北宋金國女真族阿不哈氏族集體改為漢姓田。 [1] 
7、出自其他少數民族。今苗、瑤、彝、土家、回、蒙、藏、滿、朝鮮族等有此姓。 [6] 

田姓得姓始祖

田完。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他追封前代聖王后人——舜的後裔媯滿為陳侯,史稱胡公滿。傳到胡公滿十世孫媯完時,陳國宜公殺太子禦寇,媯完與禦寇私交相厚,媯完恐禍及己,便逃於齊國。媯完為人謙遜有禮,一向很有賢名,齊桓公很賞識他,就任命其為公正(管理工匠的官),並封他于田地。其後子孫就以采地為氏,稱為田姓。他們尊田完為田姓的得姓始祖。 [4]  [16] 

田姓各支始祖

田汝源:字世本,行千十二宋景炎元年由明經貢舉授上虞需學教諡遂卜居上虞永豐鄉東樸五車堰南雙石橋北卒葬五大夫裏連灑北之鳳凰山,配倪氏,子三長允隆,隨父住上虞文允迪,七月十八日寅時壽,七十一葬宅巷口塹地,子五長日清,次日和,次日升,次日明,次日興。是為浙江上虞永豐鄉田氏始祖。 [1] 
田養純:壽字輩(包括壽字)為上十四世,山字輩(包括山字)為下傳十二世。後世者應一律以十二輩字順序嚴推,不得擅改(乳名不在其限)各代應將 輩字放在中間,十二字間先後順序,如後有慎重追遠者,再以要下延。山西八甲口田氏始祖。 [1] 
田旺廣:字仁可,公自吳遷湘第二下都即今一坊,卓然自立而才足幹理垂裕昆,元仁宗皇慶元年壬子生,明洪武己巳沒,葬今二都龍興寺後中嘴辰山戌向。元配:陳氏,生沒失考,葬今一都地名新研鋪落田。生子一:田經。湖南田氏始祖。 [1] 
田袁:河北臨榆田氏始祖。 [1] 

田姓遷徙分佈

公元前三九一年,田完之八世孫田和把齊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為君,史稱田和代齊。可見田姓是以齊國首都山東臨淄為發祥地,從這一時期活躍於政壇的田姓人來分析,田姓在先秦時期已分佈於今山西、河南、北京、湖北等地。 [18] 
傳到田和重孫時,齊國為秦所滅,齊王田建被遷於共(今河南輝縣),其他田姓開始向西、北之地逃難。不久秦末起義軍四起,田姓家族聞風而動,有八人裂地稱王,煊赫一時,但不久均紛紛跨台。 [18] 
漢初,高祖劉邦採納婁敬之言,強遷關東豪族於關中的陽陵(今陝西咸陽東北),諸田亦在強遷之列,後發展成為京兆一帶望族,後來,田姓各族又遷徙至北平(今河北滿城北)。 [18] 
從漢代開始,今川、鄂、湘、黔交界一帶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中已有不少田姓人。 [18] 
田姓 田姓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由於社會動盪,田姓避亂南遷,可以説田姓已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亦有遷山西太原、寧夏固原、天津等地。 [18] 
唐代宗時,有田承嗣被封為雁門郡王而落籍當地。 [18] 
宋代以前,田姓主要在中國的北部和中部播遷。河南田姓的開基始祖是宋代的田瑜,潁川汝陰田姓開基祖為虢州團練使田令芳。此際,田姓開始有遷今福建、廣東者,田希聖為閩、粵始祖,原居浙江杭州,四傳至田衍,移居福建寧化,田衍孫田滋茅,於宋末徙居福建長汀,滋茅子松崗遷廣東海陽(今潮安),後徙大埔,為大埔開基始祖。傳至田文長時,兄弟五人俱移廣東程鄉(今梅縣),文長次子法聰、三子法盛移居廣東惠來。 [18] 
明清之際,田姓已播及大江南北廣大區域,從清代中葉開始,閩粵田姓陸續有人遷至台灣,進而移居海外者。
如今,田姓已經成為新百家姓排名中排名第34位的大姓。田姓在全國分佈廣泛,以河南、四川、山東、河北等省為多,上述四省田姓約佔全國漢族田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三。 [18] 

田姓姓氏分化

除了其他的姓氏的人加入到田姓中來的情況外,田姓中的人也時常加入到其他的姓氏中,這是田姓發展的又一個方面。據史料記載,田姓人曾融入如下姓氏中:
田
1.薛姓。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田文,因功被封於薛,建立薛國。秦統一天下後,薛國滅亡,田文的後裔中有人以薛為姓。 [19] 
2.孫姓。田完的後裔中有一個名叫田書,任齊國大夫,因有戰功,被齊國國君齊景公封於樂安,並賜孫姓於他,這成為孫姓的來源之一。這支孫姓在春秋戰國時出了兩位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田書的孫子)和孫臏(孫武的孫子)。
3.車姓。此事在《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中都有記載,《姓纂》中説:“漢武帝時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詔乘小車入省中,時號車丞相,子孫因為氏,望出魯國,南平、淮南、河南”;《通志氏族略》中説:“漢武帝丞相田千秋,以年老詔乘小車出入省中,時號車丞相,其子孫因以為氏”。田千秋是漢武帝、漢昭帝時的丞相,曾於武帝時直言為遭人陷害的太子劉據辯明冤屈而被漢武帝封為大鴻臚,後升任丞相。昭帝即位後,因田千秋年高德劭,特許他乘車出入,因此被人稱為“車丞相”,其子孫後來就以車為姓。 [19] 
4.陸姓。齊宣王時,宣王封其子田通於平原縣陸鄉,田通的後裔遂以封邑為氏,稱陸姓。 [19] 
5.王姓。自“田氏代齊”,田姓人掌握齊國政權,共傳八王,秦統一七國後,田姓中的一支因為是齊國王族,就以王為姓。 [19] 
6.母姓。母姓是中國較罕見的姓氏之一,春秋時,齊宣王封其弟於母仰(地名),賜姓“胡母”。胡母一姓後來又分為胡母、胡仰和母三姓,因其始祖是田氏齊國的王族,所以母姓是出自田姓。 [19] 
7 . 法姓。據《後漢書·法雄傳》記載法雄是春秋時齊國君主齊襄王法章的後代。那麼這支田姓如何演變出一支法姓呢?原來戰國時燕國聯合其他五國攻打齊國,連下齊國70餘城,太子田法章化裝成平民以避戰亂,後被齊國軍民找到擁立為齊襄王,齊國復國後,齊襄王在位19年,後來他的庶子就以他的名字中的法為姓。 [19] 
8.文姓。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後來發生叛亂,孟嘗君為避禍而逃至魏國,並在魏任相國,死後諡號文子。他的後人中有的便以文為氏。 [19] 
9.紇幹姓。《藝文類聚》卷四十六《職官部二》中記載:“周庾信太保雁門公紇幹弘碑曰:公本姓田氏,……”。關於田弘由田姓改為紇幹姓在《周書》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九田弘傳》中有記載:“田弘字廣略,高平人也。少慷慨,志立功名,膂力過人,敢勇有謀略、……大統三年,轉帥都督,進爵為公。從太祖復弘農,戰沙苑,解洛陽圍,破河橋陣,弘功居多,累蒙殊賞,賜姓紇幹氏。” [19] 
10.陳姓。齊王田建的的第三子田軫,曾任楚相,被封為穎川侯,恢復陳姓。 [19] 

田姓人口分佈

宋朝時期,田姓大約有57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74%,排在第二十七位。田姓的第一大省是湖南,約佔全國田姓總人口的16%。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湖南、河北、山東,這三省田姓大約佔全國田姓總人口的39%,其次分佈於河南、陝西、四川、廣西、廣東,這五省的田姓又集中了42%。全國形成了南方湘川粵桂、北部冀魯、西北秦隴三大塊田姓聚集地。 [3] 
明朝時期,田姓大約有32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35%,為明朝第六十七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田姓人口增長是負值。面對戰亂和屠殺,受害羣體首先應是主體在北方的人羣,田姓是北方地區的姓氏,自然遭到嚴重的衝擊。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西、山東、河北,這三省田姓大約佔田姓總人口的40%,其次分佈於貴州、河南、甘肅、湖南、四川、浙江,這六省的田姓又集中了36%。山西為田姓第一大省,佔田姓總人口的15%。宋元明600餘年,田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西北、東部地區遷移。全國田姓人口的重心由南向北漂移,這是與其他姓氏的主要區別,晉、繒、魯是田姓密集地區。 [3] 
根據2006年《中國姓氏·三百大姓(上)》,當代田姓的人口已近520萬,為全國第四十六位大姓,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41%。從明朝至今600年中田姓人口由32萬增到520萬,增長了16倍多,田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於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田姓人口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北、河南、山東、貴州四省,大約佔田姓總人口的35%。其次分佈於四川、湖南、陝西、山西、湖北,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河北為當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總人口的11%。全國形成了以河北、貴州為中心的中原冀豫魯、川湘兩個田姓高聚集區域。在600年期間,田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別,由東南部向華中、華北、西部回遷的流動十分強勁,大於由北向南的遷移。 [3] 
田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渝、湖南西部、廣西北部、雲川東部、魯豫鄂大部、皖蘇北端、晉冀京津、陝寧、甘肅大部、內蒙古中部、遼寧西部、新疆西北和伊犁地區,田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51%以上,中心地區這一比例可達1.6%以上,這部分覆蓋面積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40.5%,居住了大約71%的田姓人羣。在四川大部、雲南中部、湖南東部、廣西中部、江西西部、福建南端、湖北東部、皖蘇中部、山東東端、河南東南角、遼寧東部、黑吉西端、內蒙古東北部、甘肅西南、青海東部,田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4 %-0.51%之間,上述覆蓋面積佔總國土面積的22.1%,居住了大約17.3%的田姓人羣。 [3]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報告,田姓人口分佈最多的省份是河南。 [42] 

田姓傳統文化

田姓郡望堂號

  • 郡望
北平郡:西漢置郡,治所在今河北滿城北。 [5] 
雁門郡:戰國始置郡。此支田氏,其開基始祖為唐太尉田承嗣。 [5] 
田姓家譜
田姓家譜(2張)
京兆郡:漢時置京兆尹,為三輔之一。此支田氏,為西漢大臣田蚡之族所在。 [5] 
河南郡:漢時改秦三川郡置郡。此支田氏,其開基始祖為北宋右諫大夫田瑜。 [5] 
平涼郡:治所在平涼(今甘肅平涼市西北)。 [5] 
太原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5] 
天水郡:治所在平襄(在甘肅通渭西北)。 [5] 
  • 堂號
北平堂、雁門堂、京兆堂、河南堂、平涼堂、太原堂、天水堂:以望立堂。 [5] 
“紫荊之後”印章 田同建篆刻 “紫荊之後”印章 田同建篆刻
紫荊堂:出自東漢光武年間田氏分家的故事。有田氏三兄弟,手足情誼彌篤。田三隨田大、田二兄嫂度日,待娶妻後,妻不賢,執意分家。蒙兄嫂同意,家產一發為三。唯庭前大紫荊樹,枝繁葉茂,難以分割。田大欲斷為三截,次日黎明,忽見枝葉凋零,隨手一推,大樹應聲而倒。田大痛哭失聲,謂兄弟三人,一母同胞,猶如紫荊樹,根生本,本生枝,枝葉茂盛,現聽説兄弟分家,一夜之間枯死。兄弟三人不忍分拆,田三逐妻,妻羞慚自縊。後紫荊樹復甦如初,從此田氏累氏同居。有詩曰:"紫荊樹下説三田,人合人離花不然,同氣連枝原不解,家中莫聽婦人言。"田姓後人遂以"紫荊"作為堂號,以警後人。 [20] 
貧驕堂:典出戰國時魏文侯的老師田子方。一次田子方在路上遇到太子,太子急忙下車拜見,田子方不還禮。太子問:“是富貴的人可以驕傲呢?還是貧賤的人可以驕傲呢?”田子方回答:“只有貧賤的人才能驕傲!因為諸侯驕傲,就要失去他的國!大夫驕傲,就要失去他的家!而貧賤的人如果自己的行為不合當官的心,説話當官的也不聽,他就到別的國家去了,像丟掉破鞋子一樣。所以富貴的人怎麼能和貧賤的人一樣呢!” [5] 

田姓門楣題辭

紫荊傳芳、荊花榮茂
“紫荊傳芳”、“荊花榮茂”源出田姓紫荊堂。據傳,隋朝田真、田廣、田慶兄弟三人,兄弟重義。原三兄弟思欲分家,堂前有一棵茂盛的紫荊樹,大家商量着要破為三份,那樹卻很快枯死了。田真嘆道:“樹本來是一棵,因要劈開而枯死;何況人兄弟孔懷(甚可思,代兄弟),能分開嗎?”兄弟三人受感動而不再分家,紫荊樹又復活而且更茂盛了。從此,三兄弟以和為貴,情同手足,成為世代佳話,所以田姓人門榜便寫上“紫荊傳芳”或“荊花榮茂”。 [21] 

田姓宗祠楹聯

湖南湘西鳳凰古鎮田氏宗祠 湖南湘西鳳凰古鎮田氏宗祠
歸德田氏先祠 歸德田氏先祠
  • 四言通用聯
民歌父母;眾號神君。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上聯典指唐代長安人田仁會,歷官左武侯中郎將、勝州都督、右衞將軍等。永徽年間任平州刺史時,天大旱,他自己站到太陽下曝曬以祈雨,果然使糧食豐收,百姓們歌頌他如父母。下聯典指宋代信都人田況,字元均,進士出身,歷官江陵推官、陝西經略使判官、觀文殿學士。曾進言治邊十四事,有《奏議》二十卷,眾人稱他為“神君”。
家推易學;世頌兵符。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上聯典指漢代今文易學的開創者田何,字子莊,淄川人,徙居杜陵,號杜田生。受易學於東武孫虞,專治《周易》,西漢被立為博士的今文易學家,都是他的弟。惠帝時,多次徵召,他都不願做官。下聯典指春秋時齊國大夫田穰苴,官大司馬,精通兵法。齊景公時,曾率軍擊退晉、燕軍隊,收復失地。戰國時,齊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馬兵法,並把襄苴的兵法也附在裏面,稱為《司馬穰苴兵法》。
孟嘗好士;安平善謀。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上聯典指戰國時齊國貴族孟嘗君田文,曾任相國,門下有食客數千人,先後聯合韓、魏,打敗楚、秦、燕三國。一度入秦國為相,秦昭王準備殺他時,他依靠門客中的雞鳴狗盜之徒,逃出函谷關,回到齊國。後因指使貴族田甲劫持齊王陰謀敗露,逃到魏國任相,聯合燕、趙等國攻齊。下聯説戰國時齊國大將田單,臨淄人。燕國大將樂毅破齊,他堅守即墨,乘燕惠王新繼位,使用反間計,樂毅被騎劫所取代。田單又用火牛陣擊敗燕軍,一舉收復七十多城,被齊襄王任為相國,封安平君。
孟嘗好士;穰苴知兵。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戰國·田文,號孟嘗君,招天下賢士,食客數千。下聯典指春秋·田穰苴,善兵法。
歌挽蒿里;蔭茂荊庭。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上聯典指秦末狄縣人田橫,原為齊國貴族。秦末,跟其從兄田儋起兵,重建齊國,楚漢戰爭中自立為齊王,不久被漢軍擊敗。漢朝建立,他率黨徒五百餘人逃亡海島。漢高祖命他到洛陽,因不願向漢稱臣,在途中自殺;留在海島上的五百餘人聞訊,也全部自殺。人們為他作輓歌《薤露》、《蒿里》。下聯典指漢代朝城人田真,與弟田慶、田廣分家,堂前有一棵茂盛的紫荊樹,大家商量着要破為三份,那樹卻很快枯死了。田真嘆道:“樹本來是一棵,因要劈開而枯死;何況人兄弟孔懷(甚可思,代兄弟),能分開嗎?”兄弟三人受感動而不再分家,紫荊樹又復活而且更茂盛了。
號車丞相;封安平君。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上聯典指漢·車千秋,本姓田,昭帝時,千秋已年老,乘小車入宮殿朝見,因號“車丞相”。下聯典指戰國·田單,以火牛攻燕國騎兵,被封為“安平君”。
家推易學;世頌兵符。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上聯典指漢·田何,受《易》學於東武孫虞,當時言《易》者宗之。下聯典指春秋時齊國穰苴為大司馬,又稱司馬穰苴。景公時,晉伐阿鄄,燕侵河上,齊師改績。景公患之,晏嬰乃薦穰苴為將軍,燕、晉之師聞之,望風解去。威王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附穰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苴兵法》。
雁門世澤;招賢家聲。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全聯典指戰國齊·田文,號孟嘗君,“四公子”之一,招致天下賢士。
  • 五言通用聯
即墨創偉跡;海島留芳名。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上聯典指戰國時齊將田單,臨淄人。初為市吏。燕昭王使樂毅伐齊,盡降齊城,惟莒、即墨不下。即墨人推舉田單為將軍相燕。頃之,燕惠王立,與樂毅有隙,單縱反間計於燕。單見燕軍懈,夜用火牛攻之,燕師大敗。下聯典指秦末歷史名人田橫(?-前202),狄(今山東省高青)人。本齊國貴族,秦末從兄起兵,重建齊國。楚漢戰爭中,自立為齊王,兵敗奔彭越。漢建立,率徙五百人逃亡海島,因不願稱臣於漢。全部自殺。此島後來便稱“田橫島”。
風來無嘯阮;波動可琴嵇。
——唐·田遊巖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此聯為唐代詩人田遊巖詩句聯。田遊巖,三原人。隱居不仕。高宗幸嵩山,拜崇文館學士,進太子洗馬。自謂有“煙霞痼疾”,蠶衣耕食,不交當世。
憑欄霄月近;倚仗海雲回。
——明·田汝成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田汝成題西湖南高峯聯。
義方號魁首;清廉稱第一。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上聯典指宋代隱士田罘,字思孟,南康人。嗜學不倦,游上庠二十載,後浩然歸隱,號大隱居士。子九人,各授一經,教法甚嚴,登第及特恩者七人,時稱義方者,必曰田氏。下聯典指明代官吏田應揚,雞澤人。萬曆間令廣昌。存心愛民,自奉儉約,時稱“清廉第一”,擢知忻州。
一絕光華夏;三過警帝京。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上聯典指唐代畫家田抱玉,玄宗時相國寺繪護國除災變相,時稱一絕。見《圖畫見聞志》。下聯典指春秋晉大臣田差的事典。晉平公為馳逐之車,立於殿丁,令羣臣去觀賞。田差三過而不一顧。平公大怒。差對曰:“臣聞桀以奢亡,紂以淫敗。是以不敢顧也。”平公曰:“善!”乃命左右去其車。
  • 六言通用聯
辛妾嘗工尺牘;田母曾夢伏波。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上聯典指宋·辛棄疾二妾,一名田田,一名錢錢,皆工尺牘。下聯典指宋·田佐恭母曾夢見伏波將軍馬援,乃生佐恭。
  • 七言通用聯
遙睽五百英雄島;猶是三千食客家。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此聯為安徽省樅陽縣田家圩田氏宗祠聯。上聯典指秦·田橫事典。下聯典指戰國·田文事典。
口傳心授得真諦;十雨五風慶有年。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此聯為以鶴頂格嵌田氏“田”字的析字聯。
九十韶光方換信;三千上客共嬉春。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全聯典指戰國齊·田文事典。
火牛陣法明前代;司馬兵功裕後人。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此聯為四川省射洪縣太和鎮田氏宗祠聯。上聯説戰國時齊國大將田單事典。下聯典指春秋時齊國穰苴為大司馬,又稱司馬穰苴事典。
四面湖山來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田家英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此聯為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原主任田家英(1922-1966)自題聯。
  • 七言以上通用聯
兄弟翕和,祥見庭前荊樹;山林隱逸,佳在眼底煙霞。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上聯典指漢代名人田真的事典。田真,朝城人,與弟慶、廣三人分財,堂前有紫荊一樹茂盛,共議破之為三,未幾枯萎。真嘆曰:“木本同株,因分析而摧悴,況兄弟孔懷,而可離乎?”相感複合,荊亦旋茂。下聯典指唐代詩人田遊巖事典。
一代箕裘,且漫説爵授安平、車稱丞相;百年俎豆,只勿忘孟嘗好士、荊樹蔭庭。
——佚名撰田姓宗祠通用聯 [21] 
此聯為安徽省無為縣二壩田氏宗祠聯。上聯典指戰國·田單、西漢·田千秋;下聯典指戰國·田文、漢·田真。田千秋,西漢長陵人,初任高寢郎。武帝時,因上書為衞太子訟冤而被武帝召見,任命為大鴻臚;數月後,又上書武帝遣散方士,被採納,任命為丞相,封富民侯。他為政寬和,謹慎忠厚。昭帝時,因德高望重而又年老,被特許乘入宮,號稱“車丞相”。其子孫因此改姓車氏。

田姓家譜文獻

族譜名稱
編纂者
編撰方式
藏地
備註
【全國】田氏族譜十七卷
(民國)日子寬六修
民國元年(1912)紫荊堂木刻本 十八冊
河北大學
該族散居於安徽、陝西等地。
【全國】田姓族譜一卷

民國元年(19l2)續修鈔本
湖北來鳳縣辦
該族散居湖南、湖北、四川三省交界地區。
【河北秦皇島】臨榆田氏家譜六卷首一卷譜餘五卷
(民國)田中玉修袁紹昂編
民國十三年(1924)鈔本七冊
北圖

【山西五台】田氏家譜一卷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寫本
山西五台縣檔

【江蘇湮水】田氏宗譜十三卷
(民國)田弼臣纂
民國六年(1917)荊茂堂木活字本
江蘇溧水縣羣力鄉愛民口家邊材
譜初修於明正德元年。
【江蘇揚州】田氏宗譜二十四卷
(民國)田成棋等重修王耀堂編輯
民國間木活字本二十四冊
四川圖

【浙江】蕭山道源田宗譜六卷
(清)田廷耀等重修
清道光十七年(1837)紫荊堂木活字本六冊
浙江圖美國
一名《蕭山田氏家乘》。
【浙江蕭山】歡潭田氏宗譜四十八卷
(清)田繩祖等重修
清光緒三十年(1904)荊茂堂刊本
南開大學浙江蕭山縣歡潭鄉歡聯村(缺卷1)
譜始修於明洪武三十年,凡十修。
【浙江】蕭山田氏宗譜不分卷
(清)田增鑫重修
清光緒三十年(1904)守正堂木活字本
遼寧圖

【浙江紹興】山陰湖塘田氏宗譜四卷
(清)田有嶽嶽等續修
清光緒三年(1877)五豐堂木活字本
日本美國
一名《湖塘田氏家乘》。
【浙江】上虞永豐鄉田氏宗譜十卷首一卷
(民國)張美翊纂修
民國四年(19l5)鳳堂木活字本
北圖北京大學北京師大歷史所河北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師大上海圖浙江圖
田子誼始修於明萬曆三十一年
【福建寧化】田氏家譜不分卷
(清)田萬先編
清雍正十年(1732)寫本一冊
台灣

【山東德州】安德田民家譜□□卷

民國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山東德州市圖(存卷2一4)

【河南開封】田氏家譜不分卷
(清)田俽修
清咸豐元年(1851)德蔚堂刻本一冊
北圖
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河南開封】田氏家譜不分卷
(清)田俽重修
清同治九年(1870)德蔚堂刻本一冊
北圖
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河南開封】大梁田氏家譜一卷
(民國)吳蘭孫續修
民國十年(1921)鉛印本
遼寧圖美國
田俽首修於清道光二十二年。
【河南】睢陽衞田氏家乘二卷
(清)田志肅補修
清光緒二年(1876)補修民國七年(1918)田氏石印本
河南圖
附《琴舫年譜》不分卷。
【湖北】長陽白沙坪田氏族譜六卷
(清)田宗達田尊貴主修
清光緒七年(1881)木刻本
湖北長陽縣民族宗教事務局

【湖北】長陽天池口田氏族譜不分卷

民國二年(1913)鈔本二冊
湖北長陽縣民族宗教事務局

【湖北】長陽桃山田氏族譜六卷

木刻本
湖北長陽縣民族宗教事務局(存卷6)

【湖南】田氏重修族譜十二卷首一卷次一卷
(清)田裕珍纂修
清咸豐十年(1860)紫荊堂木活字本十四冊
北圖歷史所
譜始修於清乾隆初年。該族散居湘鄉、湘潭等地。
【湖南】田氏合修族譜四十四卷首一卷
(民國)田稷開修田才成纂
民國四年(1915)鷹門堂木活字本
湖南圖(存卷首)
該族散居於寧鄉、益陽等地。
【湖南醴陵】醴西田氏五修族譜十八卷
(清)田復書修田泰富纂
清光緒十九年(1893)活字本
湖南圖(存卷1、3、5、7一9、10一14、17)

【湖南】醴陵頭田氏河分六修譜二十六卷

民國二十七年(1938)鉛印本
湖南圖(存卷24一26)

【湖南】湘鄉田氏三修族譜四十一卷首三卷末一卷

清光緒三十年(1904)活宇本
湖南圖(存卷首上、中、下)

【四川遂寧】田氏族譜一卷
(清)田應平田昌琨修
清光緒十七年(1891)重修本
四川遂寧縣派出所

田氏族譜五十卷
(明)朗盥纂
明宣德三年(1428)寫本
湖南江永縣檔

鷹門郡田氏族譜四十卷
(清)孫一克纂
清同治十一年(1872)寫本
湖南江永縣檔

田氏宗譜九卷首一卷
(清)田廣湘修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活字本十冊
北圖

田氏宗譜六十卷

清宣統三年(1911)寫本
湖南江永縣檔

田氏宗譜四卷
由玉峯纂
安徽阜陽縣檔







參考資料: [22] 

田姓姓氏圖騰

田姓圖騰圖片 田姓圖騰圖片
《説文》解釋“田”為一塊塊排列着的田地之義。田是種莊稼的地方。田是象形字,像四塊土地,十像阡陌之縱橫,田字形體表示着古代田間的阡陌制度。但是,田的本義是捕獵禽獸。如捕鳥,就像在大地上張開網之形;如圍獵,則像包圍和分片驅趕野獸之狀。後來,田專指用來從事農耕的土地了,其本義就廢棄了。 [23] 

田姓姓氏名望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田姓歷代名人203名,佔總名人數的0.4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十一位;田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22%,排在並列第九十一位;田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25%,排在第七十六位;田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曆代美術家總數的0.25%,排在並列第八十位。

田姓先秦秦漢

田穰苴(生卒不詳),又稱司馬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是田完(陳完)的後代,齊田氏家族的支庶 [24] 
田單 田單
田單,戰國時期臨淄(今屬山東淄博)人,戰國名將。樂毅伐齊,齊國岌岌可危,只存二城,田單用火牛陣大敗樂毅而復國。 [25] 
田因齊,戰國時齊國開明國君,史稱威王。他任用鄒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招納學者,百家爭鳴,便齊國極一時之盛。
田光燕國著名的俠士,他結識燕太子丹後,曾把荊軻推薦給太子丹以謀刺秦王政,太子丹要田光保證不泄密,田光便抽刀自盡,讓太子放心,又激勵了荊軻。
田贊,戰國時期齊國大夫,他因穿着很破舊的衣服去拜見楚王而被記載於《呂氏春秋》。因譏諷楚王楚王窮兵默武而出名。
田文,戰國時齊國名臣,他輕財下士,門客三千,號孟嘗君,為“戰國四君子”之一。 [26] 
田駢,戰國時思想家,齊國人,他治學黃老,借道明法,講學稷下,善於雄辯,與慎到齊名。
田忌,戰國時期齊國人,因以“下對上、上對中、中對下”的完美戰術賽過齊王,因而被人讚不絕口,名亦留青史。
田橫,秦末狄縣(今山東高青東南)人,是齊王田榮的弟弟,秦末從兄起兵,重建齊國。楚漢戰爭中,繼兄位,自立為齊王,兵敗奔彭越。漢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島,因不願稱臣於漢,全部自殺。此島後稱“田橫島”。 [27] 
田何,西漢臨淄人,西漢著名學者、今文易學的開創者,號杜田生,專治《周易》。
田豐(?-200年),字元皓,鉅鹿(今河北鉅鹿一帶)人,東漢末年袁紹部下謀臣,官至冀州別駕。 [28] 

田姓隋唐五代

田承嗣,平州盧龍(今屬河北)人,唐末時軍閥,為河北割據勢力,也曾兩度叛亂,死後由其侄田悦繼位,曾一度自稱魏王。 [29] 

田姓明清

田汝成,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代文學家。他博學、工文、尤善敍述,撰寫有《炎徼紀聞》、《西湖遊覽者》、《遼記》、《田叔禾集》。
田九成,明初農民起義軍首領,他在陝西勉縣,以白蓮教組織農民起義。 [30] 
田文鏡,漢軍正黃旗人,清代大臣,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後,歷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撫、河南總督、兵部尚書,後又兼領山東,稱河東總督。 [31] 

田姓近代以來

田昭武,物理化學家,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32] 
田曉菲,女,哈佛大學東亞系教授,中國作家協會天津會員。 [33] 
田漢,話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劇本作家,小説家,詩人,歌詞作家,文藝批評家,社會活動家,文藝工作領導者。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 [34] 
田連元,1941年12月16日出生於長春市,評書表演藝術家。 [35] 
田樾,1952年生於遼寧遼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當代詩人、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藝學研究生畢業。榮獲國家第七屆“五個一工程”獎。 [36] 
田亮,1979年8月27日出生於重慶,運動員,演員。
田亮 田亮
田樸珺,出生於上海,製片人、專欄作家、演員,北京當代藝術基金獨立理事。 [37] 
田馥甄,女,台灣演唱組合 SHE 中的Hebe,歌手。
田馥甄 田馥甄
田原,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歌手、導演、作家。
田英章,1950年生於天津,書法家。
田藴章,原籍河北省河間縣卧佛堂鄉河西村,1945年生於天津,書法家。
田紀雲,原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原國務院副總理,第八屆、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38] 
田震 田震
田震,中國女歌手。 [39] 
田壯壯,中國電影“第五代”代表人物之一,導演,演員,編劇。 [40] 
田家炳(Tin Ka Ping,1919-2018 )出生於廣東梅州市大埔縣,客家人。香港企業家,現為田氏塑料廠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田化化工工廠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家炳基金會董事會主席。被譽為“中國百校之父”。 [41] 
田野,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人,英雄聯盟知名輔助選手,曾效力於RAY戰隊,現效力於EDG電子競技俱樂部。
田一龍,青年詞曲作家,唱作人。

田姓史籍記載

《通志·氏族略二》:"田氏即陳氏,陳厲公子完,字敬仲,陳宣公殺其太子禦寇,敬仲懼禍奔,遂匿其氏為田,陳田聲近故也。"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