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海燕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

鎖定
王海燕,女,1937年7月8日生,山東青島人 [1]  ,1959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醫療系。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腎臟病研究所所長。歷任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會、內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國際腎臟病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內科雜誌》主編及6個國際專業雜誌編委。發表學術論文380餘篇,出版專著7部。先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項22項。2006年4月獲美國腎臟病基金會卓越成就貢獻獎章,2013年6月獲得國際腎臟病學會Roscoe R.Robinson獎和首屆國際腎臟病學會先驅者獎。 [2] 
王海燕教授因突發心臟疾病醫治無效,於2014年12月11日凌晨3時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歲。 [3] 
中文名
王海燕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7年7月8日
逝世日期
2014年12月11日
畢業院校
北京醫學院
職    業
醫生
出生地
山東青島
代表作品
腎臟病臨牀概覽

王海燕簡介

2013年王海燕獲“國際腎臟病學會先驅者獎” 2013年王海燕獲“國際腎臟病學會先驅者獎” [2]
腎臟專家,1937年生,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腎臟病研究所所長。歷任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會、中華內科學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國際腎臟病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內科雜誌》主編及6個國際專業雜誌編委。發表學術論文380餘篇、專著7部。兩次獲首都五一勞動獎章,2006年獲美國腎臟病基金會卓越成就貢獻獎章。
擅長於內科及腎臟內科疾病的治療與研究。1959年9月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曾任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大內科主任、腎臟疾病研究所所長。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審組成員、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內科學會主任委員、衞生部第四屆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雜誌編委、中華內科雜誌副主編、腎臟疾病編審組長、中華腎臟病雜誌編委、實用內科雜誌副主編;在國際上擔任亞太腎臟病學會理事、繼續教育委員會主席等。王海燕教授系國內外知名度甚高的腎臟病及內科學專家。多年來始終緊跟世界腎臟病學界的前沿,為我國的腎臟病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僅90年代以來就獲諸多殊榮,即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衞生系統優秀留學歸國人員獎”、“北京市優秀教師獎”;獲國家勞動人事部頒發的“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和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光華科學基金二等獎”等。

王海燕學術專著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專家王海燕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專家王海燕(3張)
王海燕.《腎臟病學》主要對腎臟病學的相關知識作了介紹,具體內容包括腎臟發育生物學、腎臟生理、腎臟的細胞生物學基礎、原發性腎小球疾病、代謝性疾病腎損害等,2006.
王海燕.《腎臟病臨牀概覽》主要對腎臟病臨牀基礎知識作了介紹,具體內容包括急性腎損傷、原發性腎小球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結締組織疾病腎損害、血栓性微血管病腎損害、遺傳性與先天性腎臟病等,2010.
王海燕.《現代臨牀醫學內科進展—腎臟內科分冊》重點介紹了腎小球疾病,不僅澄清了腎小球疾病的界定,而且詳細介紹了其包含的疾病,使讀者深入瞭解疾病的起因、診斷,鑑別診斷和治療,2010.

王海燕社會任職

2008年王海燕在汶川地震災區指導傷員救治 2008年王海燕在汶川地震災區指導傷員救治 [2]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
中華醫學會常務理事
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內科學會主任委員
中華內科雜誌副主編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審組成員
衞生部第四屆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
2013年王海燕下鄉參加村醫調查 2013年王海燕下鄉參加村醫調查 [2]
腎臟疾病編審組長
中華腎臟病雜誌編委
實用內科雜誌副主編
在國際上擔任亞太腎臟病學會理事
繼續教育委員會主席

王海燕科研成果

王海燕 王海燕
王海燕教授系國內外知名度甚高的腎臟病及內科學專家。多年來始終緊跟世界腎臟病學界的前沿,為我國的腎臟病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
自1980年王教授於美國UCLA,國際臨牀腎臟病權威Glassock教授指導下工作三年以來,先後發表論著274篇,被SCI及Medline 收錄65篇、引用131次;中文論文引文庫收錄191篇、引用459次;並以第一課題負責人身份承擔部委級以上課題22項,其中“八五”、“九五”攻關各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衞生部重點項目基金2項。
王海燕教授已培養博士後2名、博士研究生38名,碩士研究生7名,包括分別培養出我國第一名腎臟病內科臨牀和實驗研究博士生,兩人均獲國家教委1991年2月頒發“我國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博士研究生”稱號。

王海燕榮譽成就

王海燕教授已先後獲國家級、部委級科研成果獎22項。
王海燕(後右三)年輕時在恩師王叔鹹家 王海燕(後右三)年輕時在恩師王叔鹹家 [4]
其中僅90年代以來就獲諸多殊榮,其中包括:國家教委、國家科委“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國家勞動人事部頒發的“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獎;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全國衞生系統優秀留學歸國人員獎”;“北京市優秀教師獎”;“光華科學基金二等獎”。
並於2006年4月獲得美國腎臟病基金會授予的“國際卓越成就獎”。國際卓越成就獎章(International Distinguished Medal)”始建於1990年,由美國腎臟病基金會(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NKF)授予那些在腎臟病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每年該獎章的授予是根據獲獎人的臨牀工作、學術地位、科學發現和在諸如 NKF等組織中的工作來評定的。
1959年,王海燕畢業於北京醫學院(北京醫科大學前身),1966年,她從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前身)研究生畢業,隨後在北醫系統工作,是一名地道的北醫人。用她自己的話説就是,“我們是承上啓下的一代人,把一生都獻給了北醫。”從醫學院畢業至今已經50年,但王海燕説她事業的真正發展是在改革開放後的這三十年。
1980年,王海燕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一批派出訪問學者到美國UCLA-Harbor醫療中心深造,“在國外的學習,我開闊了眼界,我就像海綿一樣汲取營養,這對我以後的研究非常有幫助。”王海燕説。
80年代初,腎臟病學分為生理學和病理學的研究,王海燕選擇了與臨牀聯繫更緊密的病理學研究。回國後,她同病理科一起開展了系膜病變的腎小球疾病研究,進而更新了我國“原發性腎炎”一元論觀念。“原發性腎小球疾病是我國導致尿毒症的第一位原因,但既往並不清楚其病因的多樣性。我們分析了8種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從而顯著提高了該類疾病診斷的精確性、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並在1986年的倫敦學術會議上首次報告了中國該類疾病構成譜的特點”,王海燕解釋道。
急性腎衰竭是內科的急危重症,為攻克這個難關,王海燕帶領她的團隊做了很多努力。她發現我國約半數病人因誤診誤、漏診而喪失了最佳救治時機,據此,她建立了無創檢查和腎臟病理相結合的階梯式診斷模式,指導多數患者及時明確診斷,使得約佔我國急性腎衰竭1/3的病人可脱離透析、生存率達90%。該診斷模式闡明瞭我國急性腎衰竭病因學異質性,在國內率先診斷並救治藥物引起的急性間質性腎炎自身免疫介導的腎小球腎炎,總結了其診斷規律與方法,揭示了我國自身免疫介導的腎小球腎炎特點。
作為多種腎臟疾病最後的共同通路,腎臟纖維化是研究熱點的和難點。王海燕教授在國內創建十餘種人類腎小球疾病的動物模型,建立了基於病人(血、尿和腎組織)、實驗動物模型和細胞的三維研究模式,形成我國腎小球疾病實驗研究的重要技術平台。“腎臟病是一個很大的領域,運用不同的病理模型可以把不同的病理説清楚。”王海燕補充道。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王海燕教授進一步深入,發現傳統中藥黃芪當歸合劑在功能及形態二方面對腎纖維化的拮抗作用,闡明其多途徑、多環節、多靶點的作用機理。臨牀隨機對照研究,也證實了此藥保護腎功能的作用。
2009年,王海燕發表了我國腎小球疾病譜二十年來變化的系統研究,明確IgA腎病為高發病因。她指導課題組針對本病進行了與IgA1糖基化異常有關的發病機理、遺傳背景及治療用藥的系統研究,僅SCI收錄論著已發表11篇,研究結果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多次被國外專家引用。“學術研究得到國際的認可,用我的話説就是‘人家開始帶我們玩了’。”王海燕説,“要如何立於國際學術之林?就是要把他們先進的東西學來,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做出我們的特色來。”
王海燕教授在國內的臨牀醫學界及腎臟病界享有很高威望。歷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內科學會主委、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會主任委員、內科雜誌主編及學科評審組召集人等。她擔任國內及港澳20所大學、衞生廳及醫院的名譽或客座教授或顧問,並通過多種形式為我國腎臟病專業培養骨幹逾千名。她的學術成就始終影響着我國腎臟病學科發展和專業人才的成長,是我國腎臟病領域公認的傑出學科帶頭人。
美國腎臟病基金會頒給王海燕“國際卓越成就獎”時,評委會給予她很高的評價:“我們榮幸地將本獎章授予王海燕教授,因為她對主流以及不同種族和文化人羣的腎臟病做出了傑出貢獻。她不僅是一位科學家,還是一位腎臟病的使者和導師,在她的直接領導和協助下進行了大量世界範圍的研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