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時敏

(明末清初畫家)

鎖定
王時敏(1592年9月18日-1680年7月12日), [8]  本名王贊虞,字遜之,號煙客,又號偶諧道人,晚號西廬老人,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現屬江蘇省)人, [9]  大學士王錫爵之孫,翰林編修王衡之子。 [10]  “四王”之首,“清初六大家”之一, [11]  中國明末清初畫家。 [8] 
王時敏自幼依祖父同房寢息,深受家庭文化環境的感染薰陶。1609年,父親王衡病逝,王時敏得咯血之症。1614年,謝恩拜受蔭贈的尚寶司司丞官職。1618年,奉使山東益州。1624 年,時敏升尚寶卿。1636 年,王時敏升遷至太常寺少卿,但仍兼管尚寶司事。1639年,奉使楚南,徑達南嶺,次年,具疏繳節,遂以病請。1651年,王時敏六十大壽,西田初竣。1680年,王時敏卒。 [12] 
王時敏興趣廣泛,能詩善書,對繪畫尤為喜愛,早、中期風格比較工細清秀,晚年多蒼勁渾厚之趣。其畫藝得到董其昌、陳繼儒等人的讚許,並給予指點。時人吳偉業作《畫中九友歌》,將王時敏與董其昌、王鑑、李流芳、楊文驄、張學曾、程嘉燧、卞文瑜和邵彌合稱為“畫中九友”。其畫風在清代影響頗大,王翬、吳歷及其孫王原祁等均得其傳授。 [8] 
(概述內圖片來源:明·曾鯨王時敏小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1] 
別    名
王贊虞
遜之
煙客,偶諧道人,西廬老人
所處時代
明末清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
出生日期
公元1592年(明萬曆二十年)
逝世日期
公元1680年(清康熙十九年)
主要成就
清六家之一、“四王”中第一代
主要作品
《仿山樵山水圖》《層巒疊嶂圖》等
本    名
王時敏
王衡
著    作
《王煙客集》

王時敏人物生平

王時敏少年時代

南博藏《太倉王氏像圖冊·王時敏像》 南博藏《太倉王氏像圖冊·王時敏像》
王時敏少時即聰慧伶俐,《國朝畫徵錄》中就有記載:“姿性穎異,淹雅博物,工詩文,善書法,尤長於八分,而於畫有特惠。”於是其祖父就囑託董其昌來指導王時敏。在董其昌的指導下,他少年就開始從摹古入手,深究傳統畫法,對黃公望山水,刻意追摹。
由於家裏古書、名畫收藏豐富,且大都是名跡,像當時很少傳世的李成的畫他都能夠見到,這對他的影響是深遠的。
根據當時規定,由於祖先功勞顯赫,子孫可不經科考而繼承之,王時敏在24歲時就出任尚寶丞,就是管理皇帝璽印的官,後又升太常寺少卿(掌宗廟祭祀禮樂),仍兼管尚寶司事。

王時敏遊歷時光

王時敏《王煙客集》作者小像 王時敏《王煙客集》作者小像
曾奉命至山東、湖廣、江西、福建一帶巡視封藩,有機會遊覽名山大川,觀賞各地名畫真跡。對董源巨然作品收藏的集大成者江北收藏大家睢陽袁樞大司馬袁可立子)尤為推重,其曾為袁樞繪工筆肖像,自 [7]  盛讚道:“環翁使君,既工盤礴,又富收藏。李營邱為士大夫之宗,米南宮乃精鑑之祖。故使荊關,董、巨真名跡歸其家。
乃猶勤向鄙蒙索其點染,荏苒一年,未有一應。蓋時見公墨沈,不覺小巫氣索,欲下筆而輒止者數四。茲於其軺車戎裝,聊仿一峯老人筆意,作小幅丐郢。昔人所謂“恆似似人”之語,轉覺學步之難為工也,特書以志吾愧。關門紫氣幻雲煙,大石寒山列兩邊。割取一峯深秀色,可堪移入米家船。”(《煙客題跋·題自畫關使君袁環中》)
由於他淡於仕途,更喜筆墨,因此於崇禎五年(1632年)稱病辭官,隱居西田別墅,潛心繪畫研究與創作。

王時敏晚年歸隱

十二年後,明朝被李自成起義軍推翻後,清軍入關,王時敏歸順,保住性命,繼續歸隱山林,潛心習畫,且着力培養子孫輩之學業。其膝下九子,多在清廷為官,八子王掞(顓庵)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直經筵、典會試。其孫王原祁康熙九年成進士後,深得康熙喜愛,入值南書房,充《佩文齋書畫譜》總裁,主持繪製《萬壽盛典圖》。康熙十九年(1680年)王時敏卒於家中,時年89歲。

王時敏主要成就

晚年的王時敏 晚年的王時敏
王時敏在董其昌的指導下,自幼走上了摹古的道路,並且在日後的不斷積累研習中,漸漸形成了他思想理論上的原則,即“摹古是繪畫的最高原則”。他力追古法,刻意師古,作畫無一不得古人精髓。
王時敏師古人畫,形體、樣式甚似,但與古人的意境就不一樣了,這主要是源於他們精神氣質迥異。王時敏師古人筆法時,更嚴謹、更認真、更規矩,相對來説作的畫也就刻板了一些,但是也有他的匠心之所在。王時敏將清初山水畫的臨古之風發揮到了極致。他的《山水》扇面雖是臨古之作,但又能集眾家所長,渾然一體,畫得很有味道。
王時敏的作品大多面目相近,較少新意,他曾自白道:“邇來畫道衰,古法漸湮,人多自出新意,謬種流傳,遂至邪詭不可救挽。”可見他竭力主張恢復古法,反對自出新意而不改初衷。
王時敏早年多臨摹古畫,均按宋元古畫原跡臨寫而成,筆墨精細淡雅,已見臨摹功力。他早、中期的畫,風格比較工細清秀,如37歲作的《雲壑煙灘圖軸》,現存上海博物館,幹筆濕筆互用,兼施以醇厚的墨色,用黃公望而雜以高克恭皴筆,具有蒼渾而秀嫩的韻味。42歲時的《長白山圖卷》,則用筆細潤,墨色清淡,意境疏簡,更多董其昌筆韻。至晚年,以黃公望為宗,兼取董、巨和王蒙諸家,更多蒼勁渾厚之趣。
如72歲的《落木寒泉圖》,75歲的《仙山樓閣軸》,84歲的《山水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峯巒數疊,樹叢濃郁,勾線空靈,苔點細密,皴筆乾濕濃淡相間,皴擦點染兼用,形成蒼老而又清潤的藝術特色

王時敏代表作品

王時敏的傳世作品有《仿梅道人溪山圖》《仿山樵山水圖》《層巒疊嶂圖》《秋山圖》《雅宜山齋圖》等,並著有《西田集》《疑年錄彙編》《西廬詩草》等。王時敏兼工隸書,榜書亦負盛名。王時敏的作品在立意、佈局、運筆、色彩、線條等方面都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是中國畫海中一朵瑰麗奇葩。
王時敏仿古冊1
王時敏真跡,拍賣場中無多見,多藏於國內外各大博物館中。
《仿梅道人溪山圖》:絹本設色,縱:90釐米,橫:42釐米。為清順治九年(1652年)王時敏60歲時候創作的精品佳作。筆法純熟、氣勢壯麗、意境深遠,體現了花甲之年的王時敏爐火純青的藝術造詣。
《杜甫詩意圖》:紙本設色,縱39釐米,橫25.7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圖共12頁,每幅隸書杜詩二句,後幅頁又自跋雲:“見其所寫景物,瑰麗高寒,歷歷在眼,恍若身遊其間,輒思寄興盤礴。適旭鹹甥以巨冊屬畫,寒窗偶暇,遂拈景聯佳句,點染成圖,顧以肺腸枯涸,俗賴填塞,於作者意愜飛動之致,略未得其毫末。詩中字字有畫,而畫中筆筆無詩,漫借強題,鈍置浣花翁不少,慚愧!西廬老人王時敏。”上冊頁畫巫峽弈棋,松雲絕壁,山村春色,藤月荻花。用筆頗為瀟逸,滿紙墨韻,非常生動。 [2] 
《仙山樓閣圖》:圖軸,紙本,墨筆,縱:133cm,橫:63.5cm。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圖是王時敏74歲時的作品,係為友人陳靜孚之母方太君70壽辰而作。王時敏以元黃公望畫法寫此圖,畫面上峯巒疊嶂,林木葱鬱,流泉曲繞,長松挺立。山谷中點綴着茅亭草舍,環境清幽。圖中煙嵐起伏,雲霧環山,增加了畫面的高遠感與深遠感,同時產生虛實對比,使全圖籠罩在朦朧飄逸的氛圍之中,宛若仙境。其筆墨畫法尤見精絕超逸,是畫家晚年精品之一。
本幅款署:“乙巳冬日寫《仙山樓閣圖》為靜孚道兄尊堂方太夫人袞壽,王時敏”。鈐“王時敏印”(白文)、“西廬老人”(朱文)、“玄賞”(朱文)。 [3] 
王時敏像 王時敏像 [1]
南山積翠圖》:絹本設色,縱147.1釐米,橫66.4釐米,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這是畫家為人賀壽之作。畫家繪高山逶迤、蒼松秀健,以此祝壽,有“壽比南山”之意。畫面重巒疊嶂,主峯高聳,煙嵐浮繞,林木葱蘢,瀑布飛流;在各山嶺之間,房屋、宅院若隱若現,可遊可居。近景山坡上,蒼松挺立,大概也隱喻“高壽”之意。整幅作品構圖繁複,行筆縝密,水墨淋漓酣暢,雲氣升浮,生動地描繪了清潤自然的山間林野景象。
南山積翠圖》為畫家晚年所作,畫面佈置有序,層次井然,筆墨清雋秀潤,沉靜淡雅,毫無躁氣,具有温厚而博大之美。王時敏早年多臨摹古畫,並且按照宋、元古畫原跡進行臨摹,故其此時的作品淡雅温潤,工整精細,清潤有餘而蒼茫不逮。他不僅以古法進行創作,而且還將它作為評判作品的標準,主張“論蹊徑,宛然古人,而筆墨神韻,一一尋真”。王時敏中年多取法董其昌,筆墨皴染空靈,用筆細膩,運墨明淨灑脱。晚年,王時敏則以黃公望為宗,兼取董源、巨然、王蒙等諸家,作品更多體現出蒼勁渾厚之趣。70歲後,王時敏生活安定,得以潛心繪事,藝術上更是日臻妙境。 [4] 
繪畫美學
明·曾鯨《王時敏像》 明·曾鯨《王時敏像》
王時敏,清初“四王”之首,正統山水畫的代表人物。他上承畫壇大家黃公望、董其昌的啓蒙指授,下啓“婁東派”、“虞山派”的繪畫宗旨。王時敏涵有的深厚繪畫理論藴藉皆在其畫論著作《西廬畫跋》《王奉常書畫題跋》中記載傳世,影響深遠。清代是繪畫理論的大總結時期,這個階段的繪畫理論基本都是在前人的理論基礎之上總結而出。現今學術界對王時敏的繪畫理論的研究重視度較低,基本是把學術視野放在王時敏對“摹古”層面的淺顯探究,很少從文藝美學的角度研究他的繪畫思想。
而從美學角度出發,王時敏獨特的繪畫美學思想主要有三個方面。首先,王時敏認為優秀的繪畫創作者是兼具天賦靈機與後天繪畫素養的。其次,王時敏堅持以儒學為指導的正統繪畫理論,把守正統“畫家正脈”,重整清初畫壇時弊,確立畫壇正統創作風氣,於“法韻兼備”之中尋求“筆墨之外”的意境美。最後,王時敏追求“氣韻生動”的藝術目標、遵從“中正平和”的審美取向,達至“筆墨逼真,形神俱似”的技法要求,從而展現“平淡天真”的繪畫風格。王時敏推崇平淡天真的繪畫風格,追求以儒學為指導的正統藝術理念,充分體現了對審美價值和時代審美需求的把握。他肩負着士人般的責任感,匡扶清初畫壇時弊,上承先輩的傳統畫學觀念精華,以開後代畫學理論之風,在中國傳統繪畫文化中具有傳承與革新的重要作用,其繪畫理論思想更是為中國傳統畫壇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5] 

王時敏後世影響

入清後的王時敏 入清後的王時敏 [1]
王時敏的山水畫多是仿古之作-學倪雲林,學黃子久,學董源,亦學董其昌。他一生以臨元畫為主,並得董其昌親自指點,受董影響極深。其臨古水平之高,令人生嘆。其“一意摹古,反對創新”的思想對清代中國畫的發展影響深遠。
王時敏主張恢復古法,反對自出新意,曾自白道:“邇來畫道衰,古法漸湮,人多自出新意,謬種流傳,遂至邪詭不可救挽。”王時敏早年多臨摹古畫,均按宋元古畫原跡臨寫而成,筆墨精細淡雅,已見臨摹功力。早中期風格比較工細清秀,如37歲作的《雲壑煙灘圖軸》,現存上海博物館,幹筆濕筆互用,兼施以醇厚的墨色,用黃公望而雜以高克恭皴筆,具有蒼渾而秀嫩的韻味。42歲時的《長白山圖卷》,則用筆細潤,墨色清淡,意境疏簡,更多董其昌筆韻。至晚年,以黃公望為宗,兼取董、巨和王蒙諸家,更多蒼勁渾厚之趣。如72歲的《落木寒泉圖》,75歲的《仙山樓閣軸》,84歲的《山水軸》,均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峯巒數疊,樹叢濃郁,勾線空靈,苔點細密,皴筆乾濕濃淡相間,皴擦點染兼用,形成蒼老而又清潤的藝術特色

王時敏軼事典故

王時敏畫作療疾

清代王石谷的《秋山紅樹圖》畫得甚好,王時敏觀後大加讚賞並欲留下。怎奈王石谷不肯割愛,時敏老人只好在畫上題詞作罷:“石谷此圖雖仿山樵,而用筆措思全以右丞為宗。故風骨高奇,逾出山樵規格之外。春晚過要,攜以見視,餘被欲留之,知其意頗自珍,不忍遞奪,每為悵悵然。餘時方苦嗽,得此飽累日,霍然失病所在,始知者昔人檄愈頭風,良不虛也。庚戊穀雨後一日西廬老人王時敏題”。由此得知時敏老人欣賞王石谷的《秋山紅樹圖》後,痛苦的咳嗽竟然消失。因此有感而發,題了上面一段話。

王時敏蒼天清客

太倉人王時敏,子孫眾多,且又都賢能。王時敏尤其鍾愛兒子顓庵(王掞,第八子),孫子麓台(王原祁,王時敏次子王揆之子)。康熙九年(1670年),兩人都以20歲年齡高中進士,當時喜報交互送至。正趕上吳偉業在座,這位大文人吳梅村先生就開玩笑説道:“那個老天爺啊 ,應當是您家門下的清客吧?”王時敏感到驚駭,就問説的是什麼意思。吳偉業説:“善於探聽到主人所想要的而巧妙趨奉,讓主人事事如意的,就是門下的清客啊。如今的老天爺正好接近於此。”王時敏不覺微笑。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