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恭自幼聰慧好學,秉承家學,勤奮攻讀,博覽經史。至元十二年(1275年),由京師貢補工部令史,次年授户部主事。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任監察御史。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出任江浙省左右司郎中。因為人剛直不阿,辦事幹練而為人稱道。大德元年(1297年),遷山西、河北道廉訪副使,改江南行台治書侍御史。在任上他建議“興學校,選真才,汰冗官,增吏俸,慎刑獄”,力主開科取士。大德三年(1299年),入朝為工部侍郎,後改吏部侍郎、刑部侍郎,升任刑部尚書。大德九年(1305年),調任大中大夫、大名路總管,他廉潔奉公,懲治貪官污吏。至大三年(1310年),高克恭還歸京師,不久後逝世於燕京之南,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文簡”。
[5]
- 全 名
- 高克恭
- 別 名
-
高房山
高彥敬 - 字
- 彥敬
- 號
- 房山老人
- 諡 號
- 文簡
高克恭人物生平
編輯祖父漢名樂道。父名亨,字嘉甫,對儒家經典與理學頗有研究,且重操行,達官名士交章舉薦,但他崇尚風雅,不樂於仕途,晚年退居大都房山,生子五人,克恭為其長子。克恭早年受父親影響,於經學奧義,口誦心研,“識悟弘深”。至元十二年(1275)起,他先補各處掾吏,後任户部主事,以文雅置身於公卿大夫與魁儒碩彥之間,漸以名聞。
至元二十二年、二十三年,高克恭先後任河南道和山東西道提刑按察司判官,二十四年,升監察御史,台臣稱他處事幹練,持法有度,綱條具舉。次年,桑哥為相,選為右司都事,次年改派江淮行省,考核簿書,施政號稱“平恕”。還都後,授為兵部郎中。不久,桑哥被處死,朝議稱高克恭為端介練達之士,選為江淮行省左右司郎中。在任期間,定儒籍,罷弊政,薦才望。當時浙西公田多隱漏失實,行省命高克恭檢括。克恭認為,江南每歲輸糧四百萬石,浙西地區佔三分之二,其中公田七十五萬一千頃有餘,辦糧一百三十萬石,租糧是民田的近二十倍,公田租賦特重,其由源於宋代,賈似道檢括公田,騷擾民間,民田有限,只好強行拼湊,田有虛額,官府不予蠲免,於是負欠者眾,吏民交病,應講求良法,不當再次騷擾。他的意見未被採納。後來又有理財大臣奉朝命至杭州經理田糧,增收浙東夏税,甌、婺一帶深受其擾,行省自執政以下皆順旨畫諾,唯高克恭認為此舉在重傷百姓,拒不署名,並燒燬了一批經理帳冊。
杭州每年徵調百姓看管官倉,如遇奸利事件,宮庫折耗,百姓變賣子女無法償還。高克恭則另選州縣受錢代服徭役的人夫承當,服一年則升其任,百姓得免於徵調,杭州此後便以此為常規。税務司往往列刑具於門,用以懲辦逃税人員,克恭召見税司官吏,問税入定數多少,答稱,不足額定之數。克恭説:我將向上司明言,但示此刑具,加之以威,不是稱職的作為。次晨赴税司牙署,見刑具已去,而税入此後卻反有盈餘。至元末年,江浙一帶仍厲行火禁。克恭認為,平民依賴手工維持生計,如因火災頻發而嚴禁夜間點火,那末小民房屋狹小,夜間又勢必要點燈作業,只好設法遮藏,結果,反倒使火災頻頻發作。因此,他取消了這一條禁令,此舉深得杭民擁戴。
江淮行省易名江浙,高克恭復歸中書任郎中。元貞二年(1296),升山西河北道廉訪副使。時暢師文僅任僉事,位在其下,高克恭上疏御史台,列“不可居純甫(暢師文字)之上者”三條,力辭其任,於是,大德元年(1297)改選江南行台治書侍御史,暢師文也升為他任,時人多稱克恭謙讓之德。王敬父與克恭同歷台、省之職,情義款密,但後來漸染放蕩之習,飲酒則往往出語詆譭,使人難堪,克恭毫不動意,稱“敬父趣尚高遠,不應以小過擯廢”,併力薦於朝。任職期間曾建言,朝廷累頒詔旨,議行貢舉法,但權臣賣官營私,拔引同類,阻礙施行,致使天下乏才,因此,貢舉法應立即施行。又言敦學校、選實才、汰冗官、增吏俸、慎刑獄等事,同列多齟齬譏訕,唯御史大夫徹裏為之首肯。大德三年,調任工部侍郎,進而轉為翰林直學士。
大德六年,授吏部侍郎。次年河東(今山西)大地震,高克恭被派赴平陽,賑饑葬死,審冤案,平反若干事。大德八年,改刑部侍郎。有人上告御史問案時有枉法行為,元成宗命立案問罪。與御史聯名辦案的官吏為免受牽連,紛紛袒護投訴者,御史於是服罪,後雖遇赦免,但仍議加責罰。高克恭深察其事,堅持聯名辦事者當與御史同罪,其言與執政意旨不合,但在朝廷辯論時,克恭始終不改初衷。升任刑部尚書後又建言:修明刑罰,本是教化人道的輔助手段,而人道莫大於君臣、父子、夫婦、兄弟倫常秩序。而今子控父罪,婦指夫罪,弟證兄罪,奴訴主罪,拷掠成案,大傷風化,宜加禁絕。又在押囚犯,每年死於獄中不下數百人,這些都足以證明,施政有礙於陰陽調和,亟待改善。在刑部與同官論事,不肯隨聲應和。不久,改任大名路總管。
至大三年(1310)二月還京師,將朝拜之際,感風寒,久治不愈,九月初去世。
高克恭主要影響
編輯高克恭繪畫
高克恭山水(4張)
高克恭文學
他同時兼有詩名,詩風“神超韻勝”,另有一派奇秀之氣⑥,《元文類》選西域詩人五家,他的詩作在數量上僅次於馬祖常。此外還精於書法、名畫、古器物的鑑賞。文集有《房山集》一卷(《元詩選》)、《高尚書文集》(《式古堂畫考》,有王士熙跋)與《高文簡公集》七卷(《千頃堂書目》)。
高克恭歷史評價
編輯趙孟頫:“國朝名筆誰第一?尚書醉後妙無敵。”
柯劭忞:“克恭詩自得天趣,畫學米芾父子,後用李成、董元法,造詣精絕,尤工墨竹,與宋文與可齊名。”
[5]
高克恭軼事典故
編輯高克恭先世為西域人,後東遷山西大同。一些元代文人好友對高克恭形象作出過描述,朱德潤:“高侯回紇長髯客,唾灑冰紈作秋色。”張雨:“我識房山紫髯叟,雅好山澤嗜杯酒。”還有“西域高侯自愛山,此君冰雪故相看”;“西域才人畫似詩,雲山高下墨淋漓”以及“房山居士高使君,系出西域才超羣”等。
高克恭人際關係
編輯女兒:高氏,嫁平章政事烏伯都刺。
高克恭主要作品
編輯《寄友》
誰知卻是江南夢,尋到西曹夜直廳。
《過信州》
二千里地佳山水,無數海棠官道旁。
風送落紅挽馬過,春光更比路人忙。
《即事之二》
雞鳴上馬戴星還,鄰近人家見面難。
一度相思一回首,二千里外得相看。
《贈英上人》
為愛吟詩懶坐禪,五湖歸買釣魚船。
他時如覓雲蹤跡,不是梅邊即水邊。
《題管夫人竹窩圖》
雲梢露葉秋聲古,萬玉叢深翠蛟舞。
此君擬結歲寒盟,拄笏相看立煙雨。
過雨山窗斜映日,帶煙霜節總宜秋。
凍雷迸出千崖翠;勒此高歌傲素侯。
《趙子昂為袁清容畫春景仿小李》
春林如染綴溪容,幾處幽居倚碧峯。
不是兩翁情話久,白雲深杳未能逢。
高克恭史料索引
編輯鄧文原《故大中大夫刑部尚書高公行狀》
柯劭忞《新元史》卷88《高克恭傳》
[5]
- 參考資料
-
- 1. 元代名家——高克恭作品欣賞 .鳳凰[引用日期2019-08-18]
- 2. 河北美術出版社選 編.中國曆代帝王名臣像真跡:河北美術出版社,1996-10:509
- 3. 元四家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6-23]
- 4. 高克恭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23-06-23]
- 5. 《新元史·卷一百八十八·列傳第八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6-23]
- 6. 高克恭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