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渤海艦隊

鎖定
渤海艦隊由廣東護法艦隊演變而來,是民國時期主要海軍力量(中央海軍、東北海軍、廣東海軍、渤海艦隊)之一。
首任司令是温樹德(山東蓬萊人),艦隊官兵大多為北方人,基地設在山東青島,司令部設於萊陽路8號。
艦隊全盛時期擁有巡洋艦6艘(海圻、海琛、肇和、同安、永翔、楚豫),炮艦4艘,驅逐艦3艘,運輸艦1艘。
中文名
渤海艦隊
外文名
Bohai fleet
基    地
山東青島
首任司令
温樹德
沿革
護法時期
1917年,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解散國會,破壞《臨時約法》,激起了全國人民的不滿,孫中山號召開展護法運動。北洋政府的海軍總長程璧光及第一海軍艦隊司令林葆懌,響應孫中山號召,率領所部海軍,隨孫中山去廣州,參加護法運動。後程璧光被殺,孫中山離粵,海軍內部從此逐漸分化,一部分倒向桂系,一部分則願意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
1921年4月6日,非常國會開會,選舉孫中山為大總統,孫中山準備重整革命大旗。但當時護法艦隊分為閩魯兩大派系,內部矛盾十分尖鋭。孫中山以為,以往海軍依附桂系,勾通北洋軍閥,政治上極為不純,如今閩系官兵排斥異己,勢必影響艦隊的戰鬥力,從而把艦隊搞垮。
尤其嚴重的是北洋政府海軍也控制在閩系手中,因此掌握在閩系手中的護法艦隊時刻都有投靠北洋政府的危險。所以,護法艦隊必須嚴加整頓,驅除閩人,重新組織艦隊,以穩定廣東局勢。
1921年春,孫中山下決心整頓海軍,密令魯系軍官温樹德為改革艦隊臨時總指揮,陳策為副指揮。這次事變後,“楚豫”、“永豐”、“永翔”等11艘軍艦全部被魯系控制。温樹德因有功,被任命為海軍司令,兼海圻艦艦長。1922年6月,正值北伐之際,陳炯明在廣州突然叛變,並加緊了對海軍的收買工作。海軍又一次分化,有的被陳炯明所拉攏,有的擁護孫中山,還有的應付觀望。
身為艦隊司令的温樹德,看見孫中山已失敗,軍餉都成為問題,可又不太願意與陳炯明公開妥協,所以態度曖昧,只是應付。當時除“海圻”、“海琛”、“肇和”三艦停泊於虎門外,其餘各艦仍分別泊於黃埔省城白鵝潭。當時,陳炯明部隊已被閩、滇、粵、桂等軍閥驅逐至潮州一帶,温樹德艦隊失去了所有依靠,糧餉、煤水都發生了困難。
加入直系
正當海軍進退兩難的時候,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不久,直係軍閥控制北京政府,曹錕賄選大總統成功。其部將吳佩孚直魯豫巡閲使,聲勢盛於一時,坐鎮洛陽,揚言要武力統一全國。曹錕和吳佩孚得知駐粵海軍分裂情況,以為是大好時機,便以同鄉關係,收買温樹德的艦隊,加強自己的軍事實力。1923年5至6月間,吳佩孚派海軍部軍需司長劉永謙和巡閲使諮議柳仲承為代表到香港,通過利泰洋行經理柳仲承之弟柳平野,秘密到廣州請温樹德去香港。劉、柳二人勸説温樹德率駐粵海軍脱離廣州,加入直系,一切費用均由直系負擔。
此時艦隊處境艱難,糧餉、煤水都沒保障,艦船長時間得不到維修,有些已鏽蝕不堪。如在粵長拖下去,就有被困死的危險。當時雖不得不暫時與陳炯明合作,也並非全軍本意。再者,艦隊官兵大多為北方人,思鄉心切,也希望北歸。
經短時間協商和籌備,在基地、軍餉、修船等項都有保障的情況下,温樹德於11月初,率各艦離開汕頭。“豫章”艦因修理機器,單獨行駛,後為南巡的“應瑞”練習船發現,艦長陳紹寬令其歸隊,艦上官兵上岸逃走,“豫章”艦被“應瑞”拖走。其餘的“海圻”、“海琛”、“肇和”、“永翔”、“楚豫”、“同安”等共6艘軍艦,於12月初陸續開抵青島。根據此前達成的協議,他們設司令部於萊陽路,並以青島為基地,稱為渤海艦隊,温樹德為渤海艦隊司令,其職權與其他艦隊司令相同,從此南下護法海軍已完全轉化為直系控制下的“渤海艦隊”。
1924年2月,在吳佩孚邀請下,温樹德在劉永謙、柳仲承陪同下率一部分艦隊人員來到洛陽,商談海軍事宜,受到吳佩孚的歡迎和重視。當即規定海軍軍餉由青島地方負責一部分外,大部分由膠濟路每月撥款5萬元,各艦均由天津大沽造船所承修,經費由交通部撥付。渤海艦隊不隸屬於北京海軍部。温樹德回青島後,曾去北京見海軍總長李鼎新。李除慰勉外,一切都推給吳佩孚,表示不干預這支艦隊。這樣,吳佩孚就直接控制了這支海軍,在其指揮下,它曾參加過直奉戰爭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後,直系戰敗。11月24日,張作霖入關進入北京,當天即成立以段祺瑞為“臨時總執政”的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府。經過這次戰爭,奉系軍閥張作霖認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很是羨慕渤海艦隊強大的戰鬥力,於是打算收編直係軍閥吳佩孚的渤海艦隊,以增強自己的軍事實力。
張宗昌控制
1925年4月24日,段政府任命奉系將領張宗昌督辦山東軍務,調任鄭士琦為皖督。5月7日,張宗昌接任魯督,所部奉軍也源源開進山東。此時的渤海艦隊駐泊青島,而頂頭上司吳佩孚兵敗後退居武漢,渤海艦隊一時間成了無根之木。吳佩孚兵敗後浮海南下經過煙台時,温樹德等曾向其請示海軍在青島如何應付局勢,吳説:“我去後,你們在青島就取割據形式,以後如何再説。”渤海艦隊司令温樹德在吳佩孚大勢去後,無所依附,只好聽其自然。
1925年5月中旬,張作霖命張宗昌與温樹德接洽收編渤海艦隊事宜。當時,渤海艦隊向背的關鍵無非是權勢和經費,奉系軍閥的權勢正盛極一時,經費問題,張作霖也表示不成問題。張宗昌在與温樹德接洽收編問題的同時,又着手削弱渤海艦隊在地方的勢力。渤海艦隊駐青島多年,勢力已逐步擴展到市政方面,高級軍官莫不各兼一職,如温樹德兼任膠澳商埠督辦,各艦長兼各局、所長,這是張宗昌主魯後所不能容忍的。7月15日,張宗昌免去温樹德的膠澳商埠督辦職務,使其專任渤海艦隊司令。隨即,將膠澳商埠局收歸省轄,並進行改組,將渤海艦隊軍官所兼各局所長全部撤換。
由於張宗昌在收編渤海艦隊的問題上已表露出據為已有的傾向,因此張作霖又派沈鴻烈和張學良直接插手這件事。沈鴻烈派艦長尹祖蔭和馮濤到青島,與他們在煙台海校的同班同學、時任渤海艦隊肇和艦參謀長的趙梯昆和楚豫艦艦長鬍文溶聯繫,請他們協助將艦隊拉到東北。但是,他們既未經温樹德的許可,也沒得到艦隊中掌握實權的軍士長級士兵的同意,根本無法調動艦隊,另外趙、胡本人對同東北海軍合併也頗多顧慮,結果尹祖蔭、馮濤的活動沒有成功。這之後,張學良又到天津親自與温樹德接洽,温樹德表示只要東北能提供經費併發清欠餉,艦隊便可接受指揮。張學良首先要温樹德將渤海艦隊調到秦皇島,待其檢閲後再作決定。温樹德率渤海艦隊開赴秦皇島,計有巡洋艦3艘,炮艦4艘,驅逐艦3艘,運輸艦1艘。此外,尚有“海琛”、“肇和”、“同安”3艦,因故障和正在修理而留在青島。19日,張學良、沈鴻烈在秦皇島檢閲了渤海艦隊,感到非常滿意。隨後,張學良同温樹德前往青島,檢閲留青島的各艦。沈鴻烈則自秦皇島返瀋陽,向張作霖彙報檢閲情況,並向張建議將渤海艦隊與東北江、海防艦隊合併改編為東北海軍。沈鴻烈的改編方案,與張作霖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張電召温樹德來瀋陽召開海軍會議。但是,渤海艦隊的多數軍官都不主張温樹德親去,以防他變。温樹德本人對張作霖也存有戒心,所以,他一方面將秦皇島的艦隊調回青島,一方面派代表赴沈,他本人則稱病躲在天津。渤海艦隊代表經與奉天當局多次協商談判,直到9月底,雙方才初步達成協議。
渤海艦隊的改編即將成功之時,卻發生了青島海軍的鬧餉風潮。張宗昌主魯後,儘管仍隸屬於奉系,但已有了自己的實力和地盤,成了一個依附於奉系的山東軍閥。他也想將渤海艦隊控制在自己的手下,但又因張作霖要收編這支艦隊,所以他不敢公然與之搶奪。張宗昌以為,既然自己得不到這支艦隊,經費當然也不能由山東負擔。因此,當時除調赴秦皇島各艦撥發部分軍餉外,留駐青島的各艦已欠餉達數月之久。本來渤海艦隊的中下級軍官對與東北海軍合併就十分不滿,當改編協議馬上就告成時,便歸責於温樹德。於是,“肇和”、“同安”二艦藉口欠餉問題,於10月15日宣佈獨立。張宗昌聞訊後,立即抓住了這個收編渤海艦隊的好機會,派所部旅長畢庶澄率兵前往解決。畢一面以武力彈壓,一面答應發清欠餉撫慰,幾天後,鬧餉風潮平息。20日,張宗昌以温樹德久病天津,已無駕馭之力,各艦共舉畢庶澄為公開理由,將温樹德免職,委任畢庶澄兼任渤海艦隊司令,海圻艦艦長吳志馨為副司令。這樣,張宗昌就把渤海艦隊抓到了自己手中。
加入奉系
張宗昌接管渤海艦隊後,國內接連發生了奉浙戰爭、郭松齡反奉、奉馮戰爭等一系列戰爭。畢庶澄的陸軍本職也由旅長升為師長,再升至軍長。當時奉系軍閥因忙於應付戰爭,已經無暇顧及統一海軍,況且東北海軍與渤海艦隊都參加了作戰,這時再談合併,必然會在張作霖與張宗昌之間挑起爭端。但張作霖、沈鴻烈並未放棄將渤海艦隊併入東北海軍的願望。1926年秋,渤海艦隊的海圻艦赴旅順日本船塢修理,沈鴻烈見有機可乘,便親自率人到旅順拉攏收買海圻艦士兵。艦上大多數士兵被沈鴻烈收買後,公開表示不願再回青島,甚至以鬧餉要挾。艦長袁方喬見形勢緊張,且已不能行使職權,遂離艦逃走。副艦長張衍學被士兵攔阻,沒有脱身。沈鴻烈表示如果海圻改隸東北,不但按月發餉,而且一次發清以前的欠餉,以利弊説服了張。11月初,沈鴻烈搶奪海圻艦成功,將其編入東北海防艦隊。
1926年12月1日,張作霖在天津就任安國軍總司令。22日,張作霖決定任命靳雲鵬內閣總理,海軍總長由張宗昌推薦的畢庶澄擔任。不料,吳佩孚發來電報,主張仍然維持顧維鈞內閣,張反覆權衡後同意。1927年1月12日,顧內閣改組成立,海軍總長仍為杜錫圭擔任。那時,直系吳佩孚、孫傳芳兩大軍閥已被廣東國民革命軍的北伐打敗,孫傳芳率殘部退守上海浙江。2月中旬,北伐軍攻入浙江。張宗昌為奪取地盤,命直魯軍入江浙“援孫”。2月24日,魯軍第八軍軍長兼渤海艦隊司令畢庶澄率部開往上海接替防務。畢在上海吃喝玩樂,不理軍事。蔣介石委任其為第四十一軍軍長,他也不拒絕。3月21日,上海工人發動第三次武裝起義,直魯軍退出上海。24日,畢逃回青島。張宗昌的部將褚玉璞等揭發畢接受了北伐軍的任命,4月5日張宗昌將畢槍決。7日,改任祝祥本為膠東防守司令兼第八軍軍長,升任吳志馨為渤海艦隊司令。
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正式組織安國軍政府,並就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宣稱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奉系軍閥成了北洋政府的統治者,奉系海軍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國家海軍”。7月19日,張作霖任命張宗昌為海軍總司令,將東北海防艦隊改為第一艦隊,沈鴻烈任艦隊司令,將渤海艦隊改為第二艦隊,吳志馨任艦隊司令。兩部海軍雖在名義上合二為一了,但實際上仍各自為政。兩部海軍“統一”後,沈鴻烈仍在找尋機會奪取渤海艦隊的領導權。他通過種種手段試圖取得張宗昌的信任和賞識,並且還百般拉攏張的心腹親信——膠東防守司令祝祥本,為其控制渤海艦隊創造必要的條件。1928年4月北伐期間,吳志馨暗派代表與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聯繫,結果被控下獄,後被處決。而第二艦隊的司令一職則由第一艦隊副司令凌霄代理。這次事件後,沈鴻烈升任海軍副總司令並基本上接管了第二艦隊。但第二艦隊對於換主帥並不順從,接着掀起一場風潮。“海琛”、“肇和”、“永翔”等艦艇先後起錨出港,並向當局提出三項要求,即釋放前任司令吳志馨及趙、胡二艦長;發清6個月欠餉;另舉司令,不受沈鴻烈節制,限5天答覆,若不接受,即當武力解決。實際上,原渤海艦隊的士兵是在抵制被合併到東北海軍。
在這種情況下,沈鴻烈聯合青島防守司令祝祥本向濟南張宗昌請示辦法,張宗昌親自到青島平息了這場風潮。此後,張宗昌將海軍全權託付給沈鴻烈,並令其整頓第二艦隊。沈鴻烈將各艦舊艦長全部換掉,並整頓了鬧風潮的士兵。整頓結束後,沈鴻烈在青島正式設立了東北海軍總司令公署,轄"海圻"等26艘艦艇,總排水量近2萬噸。
這樣,沈鴻烈就完全控制了渤海艦隊,也可以説渤海艦隊成為奉系控制下的東北海軍的一部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