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虎門鎮

鎖定
虎門鎮,隸屬廣東省東莞市。位於東莞市西南部、珠江口東岸,總面積178.5平方千米 [16]  。截至2022年10月,虎門鎮轄31個社區 [14]  。2021年末,虎門鎮常住人口83.8萬人,户籍人口16.8萬人 [16] 
民國十三年(1924年),太平改墟立鎮,翌年又改稱虎門市。1985年10月,太平和虎門合併成立虎門鎮 [19] 截至2022年10月,虎門鎮轄31個社區、1個生活區 [14] 
2021年,虎門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 720.14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5億元,增長11.8%;第二產業增加值374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增加值344.19億元,增長4.8%。三大產業比例為0.3:51.9:47.8 [20] 
中文名
虎門鎮
別    名
太平
行政區劃代碼
441900121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東莞市
地理位置
東莞市西南部
面    積
178.5 km² [4] 
下轄地區
31個社區、1個生活區 [14] 
政府駐地
則徐社區
電話區號
0769
郵政編碼
5239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約 83.80 萬(2021年常住人口) [16] 
著名景點
虎門大橋
鴉片戰爭博物館
虎門沙角炮台
威遠炮台
火車站
虎門站虎門北站虎門東站
車牌代碼
粵S
地區生產總值
720.14 億元(2021年) [20] 

虎門鎮歷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虎門屬南海郡番禺縣。二世元年(前209年),虎門屬南越國。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虎門從東莞屬南海郡。東漢順帝時,一度從東莞屬增城縣。
東晉咸和六年(331年),虎門屬南海郡東官(莞)郡寶安縣。
隋開皇十年(590年),從東莞屬廣州。唐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寶安縣更名為東莞縣。其後,虎門一直隸屬於東莞縣。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廢東莞縣,其行政區域併入增城縣。開寶七年,恢復設置東莞縣,虎門仍屬之。大觀元年(1107年),又隨東莞縣屬廣州府。宋代於縣下設鄉,今虎門所轄區域屬歸城鄉。
元代設廣州總管府,虎門從東莞縣屬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今虎門轄區域分別隸屬於東莞縣歸城鄉第七都、第八都、第九都。洪武三年(1370年),今虎門屬東莞縣缺口司。
清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虎門仍為缺口司所轄。
民國初期,虎門轄區域分屬東莞縣第八區、第五區、第三區。民國十三年(1924年),太平改墟立鎮,翌年又改稱虎門市。隨後,虎門所屬區改稱十一區。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軍侵佔虎門,民國政權癱瘓。抗日戰爭勝利後,虎門屬東莞縣第五區。
1949年10月,虎門解放,所屬地域中的太平設置為東莞縣轄市,其他地域則隸屬東莞縣第六區。
1950年5月,太平市改設為太平鎮,直屬東莞縣。
1953年年初,虎門區域分屬太平鎮和第九區、第十區、第十一區。
1955年9月,第十區改稱為虎門區。
1957年3月,虎門區域分屬太平鎮和虎門、北柵、沙頭3個大鄉。
1958年,虎門、北柵、沙頭3個大鄉及太平鎮合併成立虎門人民公社。
1959年,太平鎮由虎門人民公社分出,成立太平鎮人民公社。8月28日,沙頭從虎門分出,獨立設置成立長安人民公社。8月,設立太平漁業人民公社。10月,太平漁業人民公社歸入東莞縣漁業人民公社。
1960年5月,長安人民公社再併入虎門人民公社。
1961年7月,復從虎門人民公社分出。
1963年夏,重組太平漁業人民公社。
1974年4月11日,莞城、石龍、太平3個漁業人民公社合併,成立新灣漁業人民公社。
1980年6月,太平鎮人民公社改設為太平鎮。
1983年10月,廢除人民公社體制,虎門和新灣人民公社分別成立區公所。
1985年10月,太平和虎門合併成立虎門鎮。
1986年11月8日,撤銷新灣區,設立新灣鎮。
1998年7月8日,新灣鎮撤銷,其所屬10個管理區和新灣居委會劃歸虎門鎮。此後,虎門鎮一直屬東莞市管轄 [19] 
虎門鎮 虎門鎮

虎門鎮行政區劃

截至2022年10月,虎門鎮轄31個社區、1個生活區 [14]  ,鎮人民政府駐則徐社區境內,辦公地址為虎門大道38號。
序號
名稱
類型
屬性
1
東方社區
社區
主城區
2
則徐社區
社區
主城區
3
虎門寨社區
社區
主城區
4
樹田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5
懷德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6
居歧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7
村頭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8
陳村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9
黃村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10
大寧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11
北柵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12
龍眼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13
赤崗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14
博湧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15
新聯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16
白沙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17
鎮口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18
金洲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19
小捷滘社區
社區
主城區
20
南柵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21
東風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22
宴崗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23
路東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24
沙角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25
九門寨社區
社區
主城區
26
南面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27
北面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28
武山沙社區
社區
城鄉結合區
29
新灣社區
社區
主城區
30
民泰社區
社區
主城區
31
沙角電廠社區
社區
特殊區域
32
大嶺山生活區
村級行政區
城鄉結合區

虎門鎮地理環境

虎門鎮位置境域

虎門鎮,位於東莞市濱海灣片區,珠江口東岸,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中點,與南沙自貿區經虎門大橋一橋相連,是東莞市唯一集高速鐵路、城際軌道、地鐵、高速公路與粵港航線於一體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 [15]  ,東與長安鎮大嶺山鎮相鄰,北與沙田鎮接壤,西、南毗連珠江,總面積178.5平方千米 [16] 

虎門鎮地質

據城建部門鑽探資料顯示,虎門鎮中心區內地層結構大致可分五層:一是淤泥軟土層,一般分佈在地表下0—12米處;二是黃土層(沙質黏土或黏質砂土),一般分佈於地表下0—24米處;三是細砂層,一般分佈於地表下10米處,厚度在0.3—0.8米之間;四是強風化層(大粒鵝卵石和粗砂),一般分佈在地表24米以下;五是花崗岩層,一般分佈在地表100米以下。虎門鎮屬域地下岩層埋置較深,地震基本烈度為Ⅶ度。自清代以來,雖先後發生過十幾次有感地震,但未見五級以上破壞性地震 [5] 

虎門鎮地形地貌

虎門鎮地處珠江三角洲,遠古時是大海的組成部分,鎮內之崗巒其時或為島嶼。古東江於此入海,虎門鎮大人山脈南伸,散列阻擋,江河運滯物迴環沉積,加之南海一日兩回型潮汐的作用,日積月累,淤積成陸。
據《東莞市志》記載:“東莞無明顯山脈。境內之山多出自梅州地區的梅縣與興寧縣北的大望山,西入紫金,東條南入惠陽縣境,再入東莞境內,分東、中、西三條。”虎門地處東莞西南部,鎮境之山,屬西條分脈。西條主峯蓮花山,高509.7米,山分兩支,西行之支為黃帳山,南北接橫龍山,折北乃大嶺山。黃帳山別出一支西南行,至鎮東境為花燈盞諸山,該山偏東南下松崗山,偏西南下煙墩山、馬尾山,至長安鎮界。虎門之山,層巒歷落,幽深峻拔者均集中分佈於鎮境東北部。
鎮境中部山丘,有的成羣排列,有的零散分佈,但高者不超過百米,低者只有二三十米。以山地高程計,虎門鎮東北境內山巒主峯為大嶺山,高程535米;西境阿孃鞋島(威遠島)主峯是老虎山,高程148米;南境沙角山高程64米;虎門鎮中心區內的大人山高程103.06米,鵝公山高程46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虎門境內山地面貌改變較大:有些山地被全部挖平,如沙角村內的鳳凰山;有些山部分被挖平用於修路建房,如則徐社區內的鵝公山、虎門寨社區內的紗帽丫山等;有些山開採山石後面目全非,如樹田、懷德兩村交界處的獅子山 [5] 

虎門鎮氣候

  • 氣温
虎門地處南亞熱帶,位於北迴歸線之南,屬海洋性氣候,多年年平均氣温22.3℃ 。依照平均氣温在22℃以上的時期為夏季,10℃以下的時期為冬季的時期為冬季的標準,虎門屬夏長無冬地區。每年七八兩月最熱,多年平均氣温超過28℃;1月最冷,多年平均氣温為14.2℃。每年從4月開始,月平均氣温在年平均線上上升,9月開始下降,至11月逐月低至年平均線。全年相對濕度80%。虎門地區極端最高氣温為38.2℃(出現在1994年7月2日),極端最低氣温為0.4℃(出現在1967年1月17日)。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趨勢下,虎門地區的年平均氣温也有明顯升高跡象。1959—1981年的23年間,虎門地區的年平均氣温為21.9℃;1982—2004年的23年間,虎門地區的年平均氣温達22.6℃,較1959—1981年23年間的平均氣温高0.7℃ [6] 
虎門所處緯度較低,又瀕臨海洋,常受季風影響,四季温暖。其積温與全市平均值相近,年正積温為7850℃—8180℃。日平均氣温穩定通過10℃的多年平均始日為2月28日,終日為1月11日,初終日期間達317天,總積温約7830℃;日平均氣温穩定通過12℃的多年平均始日為2月22日,終日為12月24日,初終日期間為306天,總積温7185℃左右;以平均氣温≤12℃及持續時間≥3天,作為爛秧指標,取80%保證率統計,晚稻安全齊穗期為10月8日,另加齊穗至成熟35天,則雙季稻的安全生長期是3月1日至11月12日,長達257天,可滿足水稻生長髮育的需要。 [6] 
  • 日照
虎門屬低緯度地區,“夏至”當日晝長約13小時,“冬至”當日晝長約10小時,白晝長短兩季差異不大。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9.4小時,一年當中日照最短時期是2—4月,為94.1—102.8小時;7月日照時間最長,多年平均值是226.6 小時。虎門地區的日照和太陽輻射充足,但季節分佈不均,大約與温度的變化規律相似。水稻早造生長期(2月下旬至7月),日照時數約為800小時,太陽輻射約為58千卡/平方釐米。水稻晚造生長期日照時間達1100小時,太陽輻射也比早造多出8.4千卡/平方釐米 [6] 
  • 降水
虎門地區降水量豐富,多年平均降水量1446.9毫米。降水量最多的一年是1973年,為2181.9毫米;最少的是1990年,為858.5毫米。一年當中降雨量多集中在4—9月,佔全年總雨量的82%。其中又以6月降水量最大,多年平均值達299.6毫米,1981年6月高達909.1毫米;降水量最少的是12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僅24.9釐米。日雨量≥80毫米的暴雨降水,平均每年有2.9天,最多年份達5天。日雨量≥150毫米的大暴雨降水,平均每年出現1次,最多年份為2次。1981年7月1日,日降雨量達367.8毫米,其中1小時最大雨量值是84.5毫米,為虎門地區有氣象記錄以來所僅見。虎門地區年降水呈“雙峯型”分佈。主峯一般出現在5月26日至6月15日,期間有大、暴雨降水過程,稱為“龍舟水”。表現較為突出的是1959年和1966年。次峯出現在8—9月,稱為“白露水”。表現較為突出的是1960年和1973年。“雙峯”期間,常伴發洪澇災害。東莞市水浸鎮區往往發生在“龍舟水”盛發時期,但虎門位處江海交匯之地,退水快,較市內低窪埔田地區災情為輕 [6] 
虎門地區瀕臨南海,終年受海風影響,冬無嚴霜,夏不酷熱,常風均勻,風速不大,多年(1958—1986年)年平均風速1.9米/秒(2級),常風風力2—3級,4月至5月盛行西南風,其餘各月多吹西北風。季節風(南、西南)最大風力可達6級,持續時間可達5—6天。歷年最大風速35米/秒(12級),每年≥8級風的平均日數為1.9天。每年6月至10月受颱風(包括熱帶低壓)影響較多。多年平均每年侵襲和影響虎門的颱風有3次,一年中7—8月受颱風影響幾率最高,佔全年的64%,其中又以7月中下旬和8月上下旬受颱風影響的幾率最高,佔全年的53%。一年中初次颱風影響虎門的時間最早是5月19日,平均出現於7月22日;一年中最遲影響虎門的颱風出現在11月8日,平均終於9月9日。每年9月中旬後,北方冷空氣開始南侵,虎門一帶常受影響。時值農曆“寒露”節令,故將此時出現的持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温≤23℃的天氣過程稱為“寒露風”。1959—2000年期間,東莞市(縣)共有20年25次出現寒露風天氣過程,其中輕度(3—5天)的有19次,中度(6—9天)的有5次,嚴重(10天以上)的有1次 [6] 
虎門鎮屬於東莞市西南沿海地區,霧日年平均為5—18天。霧日出現幾率以每年的1—4月較高,7—8月較低,但全年任何月份都有可能出現霧日。虎門鎮每次起霧延續時間往往達3—4小時。“霧起多池魚”,霧日漁民一網常有5000公斤漁獲;但大霧對航運不利,客、貨船常因霧大而停航 [6] 

虎門鎮水文

珠江水系 珠江水系
虎門地處珠江口東岸,珠江水系流經境內匯流入海,太平水道環抱威遠島。全鎮地勢相對平坦,故河道規模都較小。鎮內主要河流大部分集中在西南部和南部地勢較低的地方。大沙河、懷大河等由北而下,將山區片的洪水排入東引河,再經東引河沿線配套的水閘排入大海。除珠江和太平水道外,虎門域內的河流主要分為東引河系、大沙河系、沙角德隆圍河系、沙角河仔湧、路東紅石湧等。東引河系主要包括東引運河虎門河段、龍眼新湧、官湧等河流。大沙河系主要包括大沙河、懷大河、大寧南涌、江門湧等河流。沙角德隆圍河系主要包括德隆圍湧、蠔坦湧、寧洲河、南柵環腰玉帶河等河流 [7] 
另據《東莞水利志》(1990年版)的記載,虎門鎮境內的主要河流有屬於東江水系的白坑水、蘆花坑水和獨流入海的馬尾山水。自清末以後,特別是1956年以後,因人工修築水庫、河堤、水閘,開挖運河等原因,虎門境內河涌面貌變化較大。民國時期,虎門轄區內鎮口、太平、廣濟墟、亭埗、懷德、北柵、沙角等地的河道還可供客貨運輸船隻通航。1956年以後,因水庫等蓄水工程陸續增加,不少河道水量漸減,泥沙不斷淤積,逐漸喪失通航能力 [7] 

虎門鎮自然資源

虎門鎮土地資源

  • 土地
截至2000年,虎門鎮面積178.5平方千米(含水道25.27平方千米),陸地面積153.23平方千米,摺合面積22.99萬畝(1平方千米=1500畝),其中耕地面積2.39萬畝,林業用地3.78萬畝,建設用地6.92萬畝,未利用地2.58萬畝。 [8] 
  • 耕地
截至2000年,虎門全鎮耕地總面積約6.82萬畝,其中水田約6.05萬畝,旱地有7676畝,水田中列為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農田約有5.46萬畝,易旱田有1910畝,易澇田有2743畝,“望天田”有1202畝。其後,工業、商業和城市建設等飛速發展,佔用的土地越來越多,加上農業用地轉為林業用地等因素,虎門鎮的耕地大幅減少,到2000年底,全鎮有耕地2.39萬畝,水旱田1.99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71萬畝,旱澇保收面積9831畝。 [8] 

虎門鎮水資源

虎門鎮屬於東莞市西南部沿海缺水區。多年(1964—2003年)平均降水量1446.9毫米。降水量最多的一年是1973年,為2181.9毫米;最少的是1990年,為858.5毫米。雨量分佈呈“雙峯型”。主峯出現在6月,俗稱“龍舟水”;次峯出現在8月,俗稱“白露水”。
虎門鎮境內沒有崇山峻嶺集中匯流,河道規模小。鎮內主要河流大部分集中在西南部和南部地勢較低的地方。鎮境北部、東北部和威遠島較易受旱。西南部沿海地帶鹹田用水量大,如遇乾旱之年河流流量小,潮水倒灌,沿海地帶農田因而缺乏淡水灌溉,人畜飲水困難。1966年建成南北面引淡工程,1970年建成東江引水工程後,引入東江水到虎門,虎門境內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困難問題均得以解決。到1973年,虎門境內共建成蓄水工程34宗,總集雨面積41.55平方千米,總蓄水量1950.4萬立方米。1999年2月,東莞市中西部供水工程建成,虎門鎮的用水難題得以部分解決。據虎門港自來水公司測算,2000年,虎門全鎮自來水日供水能力為34萬立方米,而日需水量為40萬立方米,日供需缺口達6萬立方米。截至2000年,虎門鎮未進行地下水資源調查,故缺有關地下水的資料。 [8] 

虎門鎮礦產資源

截至2000年,虎門鎮未進行礦產資源普查,礦產資源種類、分佈及儲量等情況不明。虎門鎮已知的礦產資源有黏土、河沙、花崗石等非金屬礦,樹田村獅子山有鐵礦,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時期曾經開採過。 [8] 

虎門鎮人口

根據東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虎門鎮常住人口為838144人 [13] 
2021年底,虎門鎮常住人口83.8萬人,户籍人口16.8萬人 [16] 

虎門鎮經濟

虎門鎮綜述

2017年,虎門鎮地區生產總值563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155.6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5億元。 [9] 
2019年,虎門鎮實現生產總值648億元,同比增長4.8%。社區集體兩級總資產188.7億元,增長17.4%;市場主體總量11.2萬户,增長11.2%。 [3] 
2020年,虎門鎮地區生產總值644.56億元,各項税收總額88.1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4.0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68億元、增長12.1%,進出口逆勢增長14.1%,至2020年12月底,市場主體達10.9萬户,其中企業4.5萬户。 [15] 
2021年,虎門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720.14億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95億元,增長11.8%;第二產業增加值374億元,增長12.9%;第三產業增加值344.19億元,增長4.8%。三大產業比例為0.3:51.9:47.8。 [20] 

虎門鎮第一產業

2021年,虎門鎮完成農業總產值27206萬元,比上年增長20.5%。其中種植業產值11995萬元,增長0.9%,佔總產值44.09%;林業產值252萬元,增長40.2%,佔總產值0.9%;漁業產值14864 萬元,增長42.5%,佔總產值54.6%。全年糧食種植面積975畝,糧食產量360噸;水產品產量8027噸;蔬菜產量21278噸。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2家。 [20] 

虎門鎮第二產業

2021年,虎門鎮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26.19億元,比上年增長16%。按內外資分,內資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37.57億元,增長15.2%,佔60.8%;外資工業增加值88.62億元,增長17.4%,佔39.2%。按重點產業分,電子信息產業增加值107.46億元,增長18.7%,佔47.5%;服裝產業增加值33.25億元,增長8.7%,佔14.7%。先進製造業增加值96.9億元,增長12.7%;優勢傳統產業增加值66.11億元,增長9.3%;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65.19億元,增長14.2%。規模以上工業利潤總額37.06億元,增長26.6 % [20] 

虎門鎮第三產業

2019年,虎門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8億元,增長9.4%; [3] 
2021年,虎門鎮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76.55億元,同比增長9.1%;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11.94億元,增長13.1%。全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5.07億元,增長1.9%。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91.55億元,增長13.9%;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零售額5.99 億元,增長14.3%。限額以上貿易業中,汽車類增長15.5%;機電產品及設備類增長37.1%;金屬材料類增長232.8%;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6.9 %;石油及製品類增長38% [20] 

虎門鎮交通運輸

虎門鎮在廣州南沙自貿區和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的環抱之中,與廣州南沙自貿區經虎門大橋一橋相連,是東莞市唯一集高速鐵路、城際軌道、地鐵、高速公路與粵港航線於一體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虎門地處世界級都市圈——大珠三角地區的中部,處於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交匯處,海陸空交通發達。虎門有6條軌道交通(京港高鐵,深茂鐵路與贛深高鐵支線併線,穗莞深城軌,東莞地鐵2號線,中虎龍城軌)經過並設立10個站場,有4條高速公路(廣深、廣深沿江、潮莞、莞佛)經過並設立6個出入口。在虎門,90分鐘內可直達粵港澳大灣區5大機場,60分鐘內可通達粵港澳大灣區主要港口,經京港高鐵17分鐘直達廣州、深圳,38分鐘直達香港西九龍,經港澳客運碼頭直達香港、澳門,可以高速對接世界一流的陸海空交通體系,高效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種類齊全的產業集羣資源,可用三級城市的成本享用一級城市的功能。
水路:虎門港澳碼頭、宏業貨櫃碼頭和正在規劃建設的被國務院批准為一類口岸的沙角河仔港,通航廣州、深圳、香港等華南地區諸港。
陸路:軌道交通:在虎門設站的廣深港鐵路客運專線(武廣高鐵延長線)順利開通,穗莞深城際軌道、東莞輕軌R2線正在加快建設。
高速公路:廣深珠高速公路、廣深沿江高速公路、莞潮高速公路。
省道:256、358省道。 [17-18] 
虎門鎮地理區位 虎門鎮地理區位

虎門鎮社會事業

虎門鎮教育事業

2021年末,虎門鎮共有幼兒園104所,比上年增加3所。其中,鎮辦2所,社區集體辦17所,駐軍部隊辦1所,民辦園84所。共有省、市一級幼兒園45所。全鎮共有小學26所,在校學生5808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虎門鎮户籍畢業生升學率達100%。全鎮有初中12所, 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初中在校學生共15019 人,户籍適齡少年入學率為100%,輟學率為0%,畢業生升學率為99.08%。全鎮高中階段學校有5所,在校學生11891人。其中市直屬普通高中1所,在校學生2727人;民辦高中1所,在校生1563人;民辦十二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高中階段學生1063人。中職類學校2所。其中市直屬學校1所,在校學生3536人;民辦中職學校1所,在校學生3002人。東莞市户籍初中畢業生1515人,升入各類高中階段學校就讀的學生4074人。東莞市户籍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100%。全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所 [20] 

虎門鎮科學技術

2021年底,虎門鎮專利授權量3542件:發明專利83件、實用型專利2280件、外觀專利1179件。2011-2020 年專利擁有量7846件:發明專利382件、實用型專利5185件、外觀專利2279件 [20] 

虎門鎮文化事業

2021年,全鎮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館28個,文化廣場28個,電影放映單位11個,網吧100間,公共文化設施建築面積50.9萬平方米。電影放映205場次,觀眾3.98萬人次。2021年《東莞日報,虎門》發行104期,其中94期每期印發量為19700份,另外10期每期印發量為25700份 [20] 

虎門鎮醫療衞生

2021年底,虎門鎮共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336家。其中醫院8家,包含市三甲醫院1家,二級甲等醫院2家,民營醫院5家。基層醫療機構328家。全鎮共有衞生技術人員4778人,其中高級職稱332人,中級職稱385人。全鎮醫院共有病牀2427張。共有省級重點診療科目4個,市級重點診療科目8個。2021 年診療總人數47.2萬人次 [20] 

虎門鎮歷史文化

虎門鎮地名來源

虎門鎮因地處珠江之出海處,有大虎,小虎二山對列如門,故名虎門。歷史上因林則徐在此集中銷燬鴉片,使得“虎門銷煙”聞名全國 [22] 

虎門鎮人文歷史

虎門的人口聚居早在新石器時代。該鎮東北部橫山,其下赤崗村附近發現山崗遺址;臨海的村頭村發現貝丘遺址。從發掘貝丘遺址的出土情況表明,三千年前這裏已形成有規則的集落佈局,古先民以漁獵為生。 [15] 

虎門鎮方言

虎門鎮大部分或者絕大部分使用粵方言。 [10] 

虎門鎮風景名勝

  • 威遠炮台
威遠炮台 威遠炮台
威遠炮台舊址位於珠江入海口東岸威遠島(舊稱亞娘鞋島)臨江最險要處,包括威遠、鎮遠、靖遠、南山頂、蛇頭灣、定洋諸炮台,屬於虎門要塞的第二道防線,為廣州海路險隘關防。這些炮台構成了立體的海防防禦體系,在鴉片戰爭及其後來抵禦外國侵略的戰爭中均發揮重要作用,被譽為“南方海上長城” [21] 
  • 沙角炮台
沙角炮台 沙角炮台
沙角炮台舊址位於虎門鎮沙角社區珠江入海口東岸,地位扼要,始建於清嘉慶五年(1800年),與大角炮台相對斜峙,構成了虎門海口第一道防線,被譽為粵海第一重門户。在虎門繳煙時,林則徐曾偕同鄧延楨親赴沙角炮台調度,收繳鴉片;在鴉片戰爭中,陳連升副將與守台將士在炮台譜寫了一部感人肺腑的英雄壯歌。沙角炮台是中國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海防炮台,是瞻仰炮台雄風、憑弔英雄忠魂的好場所,對外開放的遺址有:瀕海台、臨高台、捕魚台、節兵義墳、林公則徐紀念碑、功勞炮、克虜伯大炮、繳煙碼頭等。
  • 虎門海戰博物館
虎門海戰博物館 虎門海戰博物館
海戰博物館位於虎門鎮南面社區,坐落在威遠炮台舊址附近的海口東岸,於1998年建成並對外開放,佔地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其中陳列樓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園區佔地面積24萬平方米。海戰博物館基本陳列是《鴉片戰爭》陳列展覽,是經過改造升級後的一個全新展覽。展示面積4967平方米,展線全長約950米,展示文物達1500多件(套),歷史圖照1310幅,油畫、工筆畫等藝術品約120幅,高科技、信息化項目10餘項。展覽由七個部分組成,以全新視角展示鴉片戰爭這一反映中國歷史轉折的重大歷史事件。改造升級後的海戰博物館於2016年12月8日正式免費向觀眾開放 [21] 
  • 虎門大橋
虎門大橋 虎門大橋
虎門大橋東起虎門威遠,西接南沙,橫跨珠江口,總投資近30億元,全長15.78千米,主橋長4.6千米,大橋主跨888米,橋面雙向六車道,溝通珠江東西兩翼,是中國第一座大型懸索橋。“虎門大橋”四個大字是由時任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同志題寫。該橋於1997年5月1日試通車,是東莞新八景中的“古塞飛虹”。
  • 虎門石洞森林公園
虎門石洞森林公園 虎門石洞森林公園
虎門石洞森林公園位於虎門大嶺山林場內,公園內有九座水庫,面積較大的有中部的懷德水庫和大溪水庫,東部的大瀝水庫。園內山形多變,形成羣山起伏,峯巒疊嶂,山深谷幽及奇特象形山石等奇觀。

虎門鎮著名人物

虎門鎮榮譽稱號

2018年,虎門鎮入選國家衞生縣城(鄉鎮)。 [1] 
2019年10月8日,虎門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第8名。 [2] 
2021年9月,虎門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11] 
2021年12月,虎門鎮入選“2022年全國“村晚”示範展示點”。 [12] 
2023年9月24日,入選“2023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百強”,排名第9。 [23] 
2023年10月20日,入選“2023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第30。 [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