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畢庶澄

鎖定
畢庶澄(1893年—1927年),字莘舫。山東省文登市文城東關人。民國時期奉系軍閥張宗昌麾下軍官。 [1-4] 
中文名
畢庶澄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文登
出生日期
1893年
逝世日期
1927年
畢業院校
煙台憲兵學校(肆業)
濟南軍官講習所(肆業)
職    業
軍人
出生地
山東省文登市文城東關

畢庶澄人物生平

畢庶澄家庭背景

畢庶澄相片 畢庶澄相片
畢庶澄(1894年—1927年),字莘舫。山東省文登市文城東關(今峯西村)人。出身士紳官僚家庭。曾祖畢承昭曾先後任安徽、廣東布政使,代理巡撫。祖父畢世模,曾任金華府水利通判。父親畢秀英為秀才出身。 [1] 

畢庶澄投身軍旅

1909年考入煙台憲兵學校,肄業。1912年參加文登辛亥革命學生軍。1912年11月就學於濟南軍官講習所。1914年初轉入江蘇軍官教育團學習,深得軍官教育團監理張宗昌的賞識。畢業後,畢庶澄隨張宗昌到哈爾濱。以解除俄人武裝有功,受陸軍步兵上尉,加少校銜。1918年2月任張宗昌部第六混成旅任副官。1918年3月, 擢升為張部暫編第一師少校參謀副官。1922年在綏寧設軍官、軍士講習所,任教育長。1923年,任第二軍工兵團團長 [1]  [4] 

畢庶澄奉系干將

1924年在直奉戰爭中,升任鎮威軍第十三梯隊司令,不久改為東三省陸軍第三師補充第二旅旅長。1924年12月,改任東三省陸軍步兵第三十二旅旅長。在直奉戰爭中,畢庶澄率工兵打敗吳佩孚的前線指揮彭守莘部;在率部南下與孫傳芳作戰中表現勇敢;在平息渤海艦隊風潮中, 因調解有方升任司令,領海軍中將銜。在浙奉戰爭中,1925年1月,率奉軍兩個團的兵力進抵江陰, 25日搶佔江陰炮台,包圍並炮擊江陰城。圍城3日,迫使守城的齊燮元軍旅長陳孝思投降。 破城後,畢庶澄盡取江蘇軍隊所掠財物,賑濟災民。5月,在駐防鄒縣、臨沂時,畢庶澄又因勸降地方武裝馬士貴有功,極得張宗昌的信任,與張宗昌、褚玉璞拜為把兄弟,1925年冬,先後被提升為濟南防衞總司令、海疆防禦總司令(渤海艦隊司令)、膠東鎮守使(膠東護軍使)、第八軍軍長等職,其公館設在青島原提督大樓。1926年10月,授澄威將軍。 [4]  [1] 

畢庶澄沉浮敗死

畢庶澄存墨 畢庶澄存墨
1927年2月,畢庶澄率直魯聯軍駐守上海,與國民革命軍對峙。蔣介石在畢庶澄進退維谷之際,派畢的同鄉崔唯吾勸降。畢庶澄為繼續保有上海,對蔣介石委任的第四十一軍軍長之職,並不表示拒絕,國民革命軍奉令暫不攻上海。但上海的工人和民眾則預有準備,要奪取軍閥的武裝,推翻其在上海的統治。 3月21日,上海爆發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經過激戰,畢庶澄的司令部被武裝工人佔領。此時,白崇禧薛嶽周鳳岐第二十六軍亦突破松江防線,進抵上海。畢庶澄率殘部退入英租界。畢本非實心投蔣,遂着其參議馮翥清代職,自己則於3月2 4日,乘日本輪船神丸號逃回青島。抵青後即赴徐州晉見張宗昌,遭張怒斥,令其回青島候命。畢庶澄在上海的投蔣活動被褚玉璞、吳光新探知並報告張宗昌。4月4日,持有張宗昌手諭的褚玉璞用電話召畢庶澄到省城商談軍事。畢只帶衞隊團長馬文龍赴濟南,剛下火車,就被褚玉璞的伏兵亂槍擊斃。 [1]  [4] 
參考資料
  • 1.    賈逸君.民國名人傳 上.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12:290-291
  • 2.    濟南市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濟南年鑑 1993.濟南:濟南出版社,1993:288
  • 3.    煙台文史資料 第9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煙台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煙台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50-78
  • 4.    中共威海市委組織部 中共威海市委黨史委.威海著名人物:不詳,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