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泰國華人

鎖定
泰國華人是指生活在泰國的華人,泰國華人有上千萬人口, [1]  佔泰國總人口的12%到14%,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廣東潮汕地區潮汕人遍佈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泰國是海外潮汕人居住最集中的國家,據不完全統計,祖籍潮汕地區的泰國華人,有1000萬左右。 [2]  祖籍梅州等客屬地區的客家人亦有100多萬 [3]  ,而具有華人血統的泰國人約有兩千多萬,約為該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4]  華人泰國分為兩大羣體,一是以潮汕人為主、在泰國生活兩代以上的老華僑;另一羣體是新移民。 [1] 
中文名
泰國華人
外文名
Chinese in Thailand
泰    語
ไทย - จีน
基本解釋
生活在泰國的有中國血統的華僑所生並取得僑居國國籍的子女

泰國華人移民簡史

泰國華人泰國

泰國著名潮籍華商謝國民 泰國著名潮籍華商謝國民
泰國,舊稱暹羅,位於中南半島的正中央,南接馬來半島,東面、北面及西面分別與柬埔寨、老撾及緬甸接鄰。自1238年的素可泰(1238-1419)立國以來,歷經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吞武裏王朝(1767-1782)及曼谷王朝(1782- )等四個王朝的統治。
暹羅境內於1238年素可泰王朝建立以前,曾出現過一些小國,如六世紀之後出現的赤土國盤盤國墮羅缽底國等。這些國家部分位於暹羅上方,部分位於馬來半島北方的克拉地峽一帶。
泰國華人有上千萬人, [1]  佔總人口的12%,其中相當一部份來自廣東潮汕地區、據不完全統計,祖籍潮汕地區的泰國華人有1000萬。 [2]  [4] 
華人泰國分為兩大羣體,一是以潮汕人為主、在泰國生活兩代以上的老華僑;另一羣體是新移民。 [1] 
泰國第一副總理頌奇也是潮人後代,還能講一口標準的潮汕話。2005年頌奇回到祖居地汕頭市澄海區上華鎮渡頭村祭祖的 [5] 
客家人在泰國華人中所佔的比例,除潮州人外,排名第二。客家人在泰國所從事的行業,幾乎涉及各個領域,從金融銀行、百貨公司、皮革製造、成衣工廠到各種大小企業都有。 [6-7] 
泰國的客家人 [8]  主要來自中國的梅州地區,與其他移居到泰國的其他方言羣一樣,移居到泰國的客家人為泰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成立有泰國客屬總會泰國客屬商會等社團。2015年據不完全統計,泰國華人華僑中有客家人100餘萬。 [3] 
世界客屬第6屆懇親大會於1982年9月25至26日在泰國曼谷那萊大飯店舉行,由泰國客屬總會主辦,有來自世界各地70個客屬團體共1352位代表參加。

泰國華人移民類型

泰國華人移民的類型可分為五種:一、謀生移民;二、技術移民;三、墾殖移民;四、商貿移民;五、反清移民。

泰國華人移民淵源

早在暹羅素可泰王朝(1238-1378)建立時,泰國便成為中國的藩屬,向中國進貢方物,並與中國維持了良好的關係。當時,中泰兩國互贈禮物,形同貿易;中方允許泰方豁免繳税,使泰方有厚利可圖。
泰國吞武裏王朝建立者鄭信 泰國吞武裏王朝建立者鄭信
明朝洪武初年(1367)開始,前往中國朝貢的暹羅使者當中即有華人蔘與,他們最早是以通事的身份出現,如洪武5年(1372)的李清,到了洪武14年(1381)陳子仁既以正貢使的身份出現。這些華人都旅居有年,精通暹羅語。
13、14世紀之際,克拉(Kra)地峽兩岸如春蓬,素叻他尼華人錫礦工人已在泰南建立了牢固的基礎。同時,中國海盜林道乾及其隨從,因與六坤等商港,最早吸引了華裔前往經商。16世紀西方努力參透泰南時,受不了官兵的追剿,南逃至北大年落户,並與當地女王成婚。北大年逐漸地發展為華人的聚落。
16世紀初,阿瑜陀既有華人聚集區。據當時華人的記述,華人在這裏已住了好幾代。他們在阿瑜陀王城與日本人和葡萄牙人展開商業競爭。據法國駐阿瑜陀王城的法國大使勞貝里的紀錄17世紀中葉時,王城約有華人3000至4000人。
到了17世紀末,全泰國的華人人口約有10000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0%弱。那時的泰華多來自華南福建與廣東商港,屬商貿移民。
華人在商場上所向披靡,17世紀時日本人在阿瑜陀王成失勢,華人更乘機迅速地利用了泰王對貿易深感興趣的心理,成為皇家貿易的代理人,從中取得利益。泰王視華人為自己人,給予特殊的待遇,因而華人與歐商競爭時佔盡優勢。
1766年,緬甸軍隊圍攻首都阿瑜陀,城內華人居民奮勇抗敵,保衞城池,扮演了英雄的角色。事後,中泰混血兒鄭昭帶領500名部下突圍而去,並在1767年10月率軍收復阿瑜陀城,建立吞武裏(1767-1782)王朝。鄭昭的父親是潮汕人鄭鏞,原籍廣東澄海,移民暹羅後發跡;母親是泰國人。鄭昭在執政期間(1767-1782年),鼓勵潮汕人大批湧入泰國。他們有的從商,有的從事墾殖,種植甘蔗與胡椒,以供出口。在湄南河東岸靠近今王城處,開始出現一個新的華人聚集區。
鄭昭死後所建立的王朝,為卻克里,泰國的皇家貿易空前繁榮,華商參與其盛,大批移民湧入。拉瑪一世(1782-1809)乃在今日曼谷唐人街的核心地帶,興建了一個華人商業區。

泰國華人近代移民

隨着1850年代經濟的蓬勃發展,加速了華人移民的步伐。19世紀上半葉時,華商季節性地湧入泰國。到了下半葉時,一種有組織的預付船票應運而生,導致大批勞工移民的湧入。到了19世紀末,泰國華人已遍佈各地。
絕大部分華人來自廣東與福建。在20世紀初,潮汕人佔絕對優勢,佔40%,其他如海南人18%,客家人16%,福建人16%,廣府人9%。潮汕人之所以佔盡優勢,除了鄭昭的厚愛及連鎖性的移民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曼谷與華南間的輪船通航,要以汕頭為最早,大批潮汕人從這裏下船到泰國去。

泰國華人泰國華商

明末清初,就有不少閩粵商人不顧朝廷的禁令,私下駕船往返於中暹兩國進行易貨貿易。漸漸地,他們中的一些人便留居在暹羅,一些象鄭信父親那樣貧無所依的破產農民也隨船前往暹羅謀生。這些早期的華僑與暹羅人民和衷共濟,為開發暹羅、保衞暹羅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鄭信手下就有不少華人組成的部隊,湧現出一些像宋加洛守將陳聯那樣的著名華人將領。他們為吞武裏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鄭信即位後許多華人被任命為軍隊首長、地方官吏,有的則當了政府的包税商。他們獲得了處理政治、軍事、貿易等方面的種種特權。在暹羅南部沿海地帶,華人的地位尤其顯著。這給中國商人的對暹貿易和中國移民的遷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加上鄭信對華僑實行免徵人頭税等等優惠政策,所以吞武裏王朝期間,出現了中國東南沿海貧民大量移居暹羅的浪潮。特別是鄭信祖籍廣東潮汕地區的移民所佔比例最大,他們被稱為“皇族華人”。
在吞武裏對岸的曼谷石龍軍路耀華力路周邊,當時形成了一個華人聚居區,並發展成一個繁華的商業區,這就是泰國唐人街的來源。這裏依然熱鬧非凡,許多老華人依然居住在這裏,延續着他們的生意和生活。
中國移民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時暹羅勞動力緊缺的困難,加快了暹羅經濟復甦的步伐,因此,繼吞武裏王朝而起的曼谷王朝依然繼承了鄭信對華僑採取的優惠政策,中暹民間貿易繼續進行,中國移民源源不斷流向暹羅。
泰國華商是泰國的重要經濟支柱,當地有不少大型企業都是由華商開辦。而這些華商早在清朝時就已經來到泰國謀生,並漸漸溶入當地。

泰國華人華商近況

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所發生的事,加上華商長袖善舞,漸漸把握了泰國的經濟命脈,使當地開始出現排華情緒。華人為求自保,都主動放棄原來的中國拼音姓氏,而改用有相同意思的泰語文字來當作他們的新姓氏、甚或採用當地原有的姓氏。這運動後來稱之為“改姓名運動”。
但自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泰國連同其它四小虎成員的經濟開始起飛,羣眾的態度開始轉化。當地媒體更製作節目,講述華人在泰國曆史所扮演的角色,並強調他們與泰國的其它民族一樣,都是泰國人

泰國華人人口規模

美國學者史金納(William Skinner)教授調查指出,1955年泰國華人人口為231.5萬,約佔泰國總人口的 11.3%。方言羣的比例以潮州籍居首,約佔56%;依次為客家海南廣府福建,所佔比例分別為16%、12%、7%和7%。此後,學界對泰國華僑華人人口的估算,多以此為基礎。根據《華僑華人藍皮書:華僑華人研究報告2013》的統計,2011年泰國華僑華人718萬人,佔泰國人口比例10%左右。其中,潮州籍依然位列榜首,比例增至65%。華僑華人在泰國聚居於曼谷、清邁和合艾等城市。潮州人多集中於曼谷,泰南則以閩籍華人為多,至於泰北則多為祖籍雲南、廣東和海南的華人。 [6] 

泰國華人經濟實力

華僑華人是泰國民族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商業、金融、製糖、運輸、紡織和農產品加工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有説法認為泰國的金融機構有六成以上由華裔所掌握。從整體上看,泰華經濟具有以下幾大特點:其一、潮汕人在華人經濟中實力最雄厚;其二、華人企業集團崛起,具體表現為企業規模擴大、經營多元化和跨國化;其三、泰華經濟融合程度高;其四、官商合作,華人資本常通過聯姻和任命等方式與有權勢的泰人結為聯盟。 [6] 

泰國華人政治參與

在東南亞國家中,泰國華人融入當地最為明顯,歷史上有不少華人被泰國王室封官授爵,華人蔘政的傳統在現代泰國得到繼承和發展,在各級公職部門以及議員中都不乏華裔,甚至是成為政府高官,如泰國曆史上首位女總理英拉(Yingluck Shinawatra)就是擁有1/4華人血統的華裔。此外,華人對政治的影響,還通過向政黨提供經費以及邀請政要加入企業集團管理等間接方式進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泰華人在參政時並不忌諱華人血統,但主要是以泰人認同為首,華人認同次之。 [6] 

泰國華人著名人物

鄭信: 廣東澄海後裔,又名鄭昭,是在泰國建立吞武裏王朝的。泰國名字叫達信
鄭智勇:原籍潮安縣鳳塘鎮淇園鄉,泰國潮籍僑領,泰國華人社會傳奇人物,創辦華暹輪船公司 [9] 
謝國民:廣東澄海後裔,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 [10-11] 
陳有漢:廣東潮陽後裔,盤谷銀行董事長 [12] 
陳漢士:廣東潮陽後裔、泰萬盛冷凍食品(大眾)有限公司集團董事長 [13] 
陳弼臣:廣東潮陽後裔,泰國盤谷銀行創始人 [14-15] 
李智正:廣東省澄海縣、泰國第六大商業銀行——大城銀行董事長 [16] 
陳有慶:廣東汕頭潮陽後裔,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會長, [17]  香港亞洲金融集團董事長 [17-18] 
陳振治:廣東普寧後裔,泰國黃金大王,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 [19-20] 
鑾披汶·頌堪:吳姓,廣東潮州人,泰國第3任首相。
比裏·帕儂榮:廣東澄海後裔,漢名陳嘉祥、陳璋茂,泰國第7任首相。 [21] 
鑾探隆:廣東潮陽後裔,漢名鄭良淡,泰國第8任首相。
鄭午樓:廣東潮陽後裔,曼谷創辦京華銀行董事長,泰國報德堂董事長,泰國銀行公會主席
差猜·春哈旺:林姓,廣東澄海後裔,泰國第17任首相。1990年回澄海東里鎮掃墓。
阿南·班雅拉春:陳姓,廣東省汕頭後裔,泰國第18任首相。
蘇欽達:泰國第19任首相。
李勝利:泰名阿披叻,廣東潮州後裔, [22]  泰國曼谷市長 [23] 
班漢·西巴阿差:廣東潮陽後裔,漢名馬德祥,泰國第21任首相 [24] 
差瓦立·永猜裕:廣東汕頭後裔,泰國第22任首相。
沙馬·順達衞:漢名李沙馬,泰國第25任首相。
功·塔帕朗西:祖籍廣東澄海泰國前總理、泰中友好協會會長 [24-25] 
巴實·幹乍那越:廣東澄海後裔,漢名許敦茂,曾任泰國國會主席,副首相,被稱為“泰國的基辛格”。
旺蒼·三詩:廣東澄海後裔,漢名陳其文,泰國第48屆國會主席。為故鄉捐贈不少,在其祖居地澄海隆都鎮宅頭村有他捐贈的學校。
披猜·拉達軍:廣東汕頭澄海東里鎮後裔,漢名陳裕財,幾度出任泰國副首相。1989年探望澄海東里鎮並掃祭列位祖先。 [26] 
針隆·西蒙:廣東澄海後裔,漢名盧金河,曾任泰國副首相。1990年,偕夫人、妹妹回故鄉澄海上華鎮冠山鄉探親、訪問,祭祖掃墓。
素·參蒲塔:廣東澄海後裔,漢名陳偉僑,1971年任彭世洛市市長,並曾任國務院發言人,事業部秘書。
頌奇·扎都西披塔:廣東澄海後裔,漢名曾漢光,曾任泰國副首相。2005年7月2日,回澄海上華鎮渡頭村省親祭祖。 [27-28] 
林日光:原泰國副首相兼財政部長。
黃子明:原籍廣東普寧,泰國及香港企業家。
黃創光:原籍廣東普寧,是泰國華僑富豪黃子明的侄兒,香港企業家。
阿披叻:漢名李勝利,原籍海南省海口,前曼谷市市長。 [29] 
謝文彬,福建汀州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謝文彬因航海販鹽遇到狂風,船飄到暹羅(即今泰國),上岸定居謀生,發展成較大產業。因他對泰國有較大貢獻,後來出任泰國“嶽坤”。 [30] 
賴錦廷,祖籍廣東梅縣,泰國客家總會理事長 [7]  [31-33]  、華泰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 [34] 
阿披實·威差奇瓦:袁姓,祖先是客家人,泰國總理及泰國民主黨主席。 [35-37] 
他信:祖籍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塔下村,客家人,潮州府後裔,泰國前總理 [5]  [8]  [38-43] 
英拉·西那瓦:泰國前總理,祖籍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 [44-45] 
猜也實·西那瓦,祖籍廣東梅州豐順縣埔寨鎮塔下村,泰國前海、陸、空總司令 [45] 
巴威·西那瓦,祖籍廣東梅州豐順縣埔寨鎮塔下村,泰國航空公司副總裁 [45] 
烏泰·西那瓦,祖籍廣東梅州豐順縣埔寨鎮塔下村,泰國陸軍上將 [45] 
李品元,祖籍廣東梅江區攀桂坊,曾任泰國副總理兼教育部長。 [46-47] 
謝樞泗,祖籍廣東梅縣,泰南重鎮泰國第三大城市合艾市的開埠功臣。 [48] 
謝其昌,泰南重鎮合艾開拓者謝樞泗之子,曾任泰國合艾市市長。 [49-50] 
徐錦榮,祖籍廣東梅州,合艾埠的繁榮與徐氏家族和謝樞泗等客商息息相關。由於貢獻巨大,他被泰皇嘉賞封為男爵。合艾政府、學校和人民為紀念兩位建設合艾的大功臣,特為他們豎立銅像供民眾瞻仰。 [51] 
伍淼源,祖籍廣東梅縣,獲泰王賜姓“藍三”(LAMSAM),成為泰國藍三家族始祖。 [52] 
伍佐南,祖籍廣東梅縣,泰國客屬總會創始人,並倡導組建泰國中華總商會任會長。 [53] 
伍柏林,祖籍廣東梅縣,開泰銀行前身是泰華農民銀行,由伍柏林為首的一批泰國華商創建。 [54] 
伍東白,廣東梅縣松南鎮溪南村人。泰國華商鉅子,著名僑領。 [55] 
伍竹林,祖籍廣東梅縣,泰國華商伍淼源之孫,伍竹林在經營商業同時,參與政治活動,獲泰國王賜予勳章,後被委任為泰國上議院議員。 [30] 
伍班超,祖籍廣東梅縣鬆口鎮,系泰國富商伍柏林的長子,1962年,出任開泰銀行總裁。 [54] 
伍捷樸,又名伍班榮,祖籍廣東省梅縣鬆口溪南鄉,泰華農民銀行主席。 [56] 
伍萬通,祖籍廣東省梅縣區鬆口鎮,泰國開泰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57] 
伍倫盼,祖籍廣東梅縣,泰國名媛、女企業家,泰國國家女子足球隊前經理人。 [58-59] 
波蒂蓬·蘭三,系伍倫盼的父親,曾擔任泰華人壽保險公司的董事長及泰國民主黨副黨魁。 [59] 
薩拉·蘭三,系伍倫盼的弟弟,為泰華人壽保險公司CEO。 [59] 
旺那蓬·蘭三,系伍倫盼的妹妹,為曼谷PLandscape園林設計公司CEO。 [59] 
羅光華,祖籍廣東梅縣,泰國華僑崇聖大學創始人,曾獲泰皇賜予一等皇冠大緩勳章。 [52] 
李樹化,祖籍廣東梅縣,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和作曲家,中國鋼琴音樂的拓荒者 [60] 
侯友芳,祖籍梅江區灣下,泰國“柚木大王”。 [52] 
曾雪麟,祖籍廣東梅縣,生於泰國,前國足主帥 [61-62] 
周瑞彬,祖籍廣東梅縣,曾榮獲泰皇頒賜的勳章、泰皇后紅十字一等金牌獎。 [52] 
鍾若潮,祖籍廣東梅縣,泰國華僑,抗日英烈。 [63] 
蔡演威,祖籍廣東豐順,毛主席專機長。 [64-66] 
蔡演雄,祖籍廣東豐順,原廣東省體委副主任,被授予“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獎章”。 [67-68] 
鄭明如,祖籍廣東豐順縣,曾任泰國中華總商會主席 [69] 
丁家駿:豐順籍僑領、泰國石油大王,泰國客家總會永遠榮譽會長 [70-71] 
詹採卿,祖籍廣東豐順縣,1922年獲暹羅皇室賜“坤鑾”爵銜和白象勳章;1950年獲賜“曼谷泰”勳章。 [52] 
蔡禮任,祖籍廣東豐順縣,泰國豐順會館永遠名譽主席 [72]  ,泰國華文民校協會主席 [73] 
張鑑初,祖籍廣東豐順縣,張氏獲泰皇室贈予男爵封號和勳章。 [52] 
丘細見,祖籍廣東豐順,泰國中華總商會永遠名譽主席、泰國客家總會永遠名譽理事長、泰國豐順會館永遠榮譽主席、泰國客屬商會永遠名譽理事長。 [74] 
巫碧珠,女,泰國華商,現任泰國客家總會理事長、泰國標準有限公司董事長。 [51] 
陳修試,祖籍廣東豐順,泰國中華總商會副主席。 [52] 
丁文志,祖籍廣東豐順,泰國僑領、企業家 [75] 
古柏生:祖籍廣東梅縣,泰國客家學研究會會長、泰國客家總會副理事長、泰國客家文藝聯誼會副會長。 [76] 
陳毓坤,泰國曼谷惠州會館理事長、泰國繁榮出入口公司(農場)董事長陳毓坤從事蔬果外銷30餘年,銷歐數量全泰第一,成為泰國蔬果銷往歐洲的金字招牌。 [51] 
黃耀寰,祖籍廣東梅縣,愛國華僑 [52] 
曾劍樂,祖籍廣東梅州,曾任泰國勿洞地方議會主席。 [52] 
馮燦利,祖籍廣東豐順縣,愛國華僑。 [52] 
徐思華,祖籍廣東豐順,愛國華僑 [52] 
徐細養,祖籍廣東豐順,愛國華僑 [77] 
值得注意的是,泰國華人在泰國的政治地位是相當之高,自泰國第18任首相阿南·班雅拉春即位起,之後幾乎所有即位之首相都有華人血統。

泰國華人社團組織

泰國潮州會館泰國客屬總會泰國廣肇會館泰國海南會館泰國福建會館泰國廣西會館泰國雲南會館泰國中華會館泰國台灣會館泰國中華總商會、泰國普吉僑聯協會、清萊中華商會、泰國豐順會館泰國客屬商會、泰國大埔會館、泰國興寧會館、泰國曼谷惠州會館、泰國台灣客家同鄉會、泰國梅縣會館、合艾客家會館、勿洞客家會館、董裏客家會館、素叻客家會館、北欖坡客家會館、春蓬客家會館、佛丕客家會館、呵叻客家會館、坤敬客家會館、烏汶客家會館、籲隆客家會館、清邁客家會館、彭世洛客家會館、羅勇客家會館、宋艾歌樂客家會館、程逸客家會館、洛坤客家會館、佛統客家聯誼會、北標客家會館、武裏南客家慈善公會、素輦客家會館、帕府客家會館、叻丕客家會館、大成客家會館、烏泰他尼客家會館、宋卡客家會館、達府客家會館、北大年客家會館、普吉客家會館、博他侖客家會館、素可泰客家會館、北衝客家會館、尖竹汶客家會館、宋加洛客家會館等 [78-7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