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潮語

(漢藏語系漢語族廣東方言一支)

鎖定
潮語,過去稱為“潮州話”,現在一般稱做“潮汕方言”,亦稱潮汕話,簡稱為“潮語”。 [1-2]  是閩南話的一個支系,以汕頭方言為標準音。 [2]  也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之一。 [3]  流行於粵東地區的閩方言,潮語使用人數約1000萬人左右,加上華僑和港澳同胞,使用潮語人數約2500萬人以上。 [2] 
潮語分佈於廣東省東部沿海的潮汕地區潮州市揭陽市汕頭市汕尾市), [20-21]  梅州市豐順縣的湯南、留隍二鎮,以及海外東南亞為主的潮人聚集地 [4]  [3]  在漳州的南靖、平和、詔安等縣的邊地少量使用潮汕話。 [5]  台灣省屏東縣潮州鎮是清代潮州府移民最集中的地方,主要來自饒平縣長彬村與普寧市,最多時有2200人左右。 [6]  海南省港口、鐵路、礦山、國有農場職工使用潮州話。 [7] 
潮語是潮汕文化的主要載體,主要為潮語歌曲、潮語電影、潮劇、潮州歌冊、潮州話劇、潮州歌謠、地方諺語、小品、燈謎和故事等等,它保留了漢語的古音古義,對潮學研究、古籍古詩等方面的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潮語也是潮汕人鮮明的標記,潮汕人以其為重要的溝通紐帶。 [1]  [8-11] 
潮語是唐代以前可以追朔至先秦的中國古代漢語遺存之一,是中國最古老的官方語言之一。潮汕話有18個聲母,61個韻母,8個聲調,保留着許多現代漢語(普通話)所沒有的古語音、古字音、古詞彙和古聲調,被稱作“古漢語的活化石”, [8]  在語言學研究上有重大價值。據有關史料載,潮語初始於秦、漢時期,成型於唐、宋,明代以後,潮語完全從閩語分化,成為一支獨立的次方言。 [12] 
中文名
潮語
外文名
Chaozhou language
別    名
潮汕方言 [2] 
文化屬性
潮汕文化嶺南文化
使用人口
約2500萬人 [2] 
口音分類
潮州話、汕頭話、揭陽話、潮陽話、惠來話、普寧話、陸豐話等 [13] 
標準音代表
汕頭口音 [2] 
分佈地區
廣東潮汕地區

潮語發展歷程

潮語起源

潮州之名,始於隋開皇十一年(591)。其名是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復”之意,潮州話稱謂亦此。潮州話的分佈地粵東地區早在年代,已有人居,是潮汕人的先民。和居住在中國東南沿海和五嶺以南的眾多族屬一樣,史書上統稱“百越”。越人“被髮文身,錯臂左衽”,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及漁獵,多居水邊,喜食稻米。大約在戰國時,已進入階級社會。戰國前期,楚在吳起改革之後,勢力逐步發展到長江下游和嶺南地區,越人大部分納入楚的統治之下。此後,越人文化受楚文化影響較大,發展也較快。當時的嶺南地區,地廣人稀,自給自足,“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是未開發地區。始皇33年(前214年),秦王政統一六國以後,繼續向嶺南進軍,徵發了大量的中原居民遷屋,促進了南方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
在相當長久的時間的生產勞動和生活中,潮汕古代先民創造了自己的語言詞彙,並逐漸形成了詞法、語法都十分奇特的語言體系。和中原地區的語言體系相比較,這種語言體系具有發音複雜、聲情並茂、形象化等語言特點,有別於北方語言渾厚、正統的特點,從“挨礱”(推磨)“叩臼”(舂米)“奴仔”(小孩)等原味原汁的潮語詞彙中可以看到潮汕古語許許多多源於中原語言的詞彙。 [8] 

潮語形成

隋唐以後至宋代,潮州地區開始較大規模的封建開化,使當地方言受到中原漢語的影響,朝着漢化的方向演化。唐宋時期的閩方言,不斷吸納外來語言因素,逐漸形成一支獨特的方言。宋代以後,隨着大規模的移民入潮和潮州地區經濟的開發,文化不斷髮展,以潮州為中心的粵東地區與閩南地區相匹敵,加快了潮州方言從閩方言中分化出來的步伐。明代以後,潮語完全從閩語分化,成為一支獨立的次方言。 [3] 

潮語典故

潮語與其它方言一樣,都是從古代漢語分化出來的。由於它分化、形成的年代比較早,分化出來以後其發展、變化又較為緩慢,所以保存了較多的古代漢語的語音特點,遠遠超過粵方言和客家方言。潮汕人以外的人羣,很難掌握和聽懂有如此繁多複雜音節的方言,這構成了潮人以外人羣的溝通障礙,韓愈當年在潮州對此深感不便,有“無可與愈者”之嘆,並試圖以中州音取代它,但沒有成功。 [8] 

潮語分佈範圍

潮語粵東

潮汕民系:主要分佈在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等地 [19] 

潮語梅州

豐順縣的潮汕民系,集中在湯南、留隍(東留鎮已併入留隍)兩鎮,其中湯南鎮逾45000人,留隍鎮近85000人(未計入茶背部分)。 [14] 

潮語珠三角

深圳市潮汕話主要分佈於南山區蛇口漁一社區、漁二社區。 [15]  深圳福田村有使用潮汕話。 [29] 
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鍾落潭村的聯合莊,有100多户約450人講潮汕話,花都區花東鎮有4個村以潮汕話為主要方言。
廣州市白雲區鍾落潭鎮紅旗村,有一個經濟聯社,裏面有800多人是潮汕人的後代,時至今日,這800多人,還保留着説潮汕話。 [25] 
惠州市惠陽區陳江街道澄海村,現有五百多人居住,澄海村的村民依然鄉音未改,使用潮汕話。 [26] 
惠州市惠東沿海,惠陽沿海,如港口、巽寮、稔山、鹽洲等地的漁村漁民有使用潮州話。 [27] 
惠州市惠東縣稔山鎮範和村,有使用潮汕話。 [28] 

潮語粵北

清遠市清城區(少數),英德市浛洸鎮的華壩、花管灘、魚咀壩3個自然村的人口原籍潮汕,現內部仍使用潮州話。位於連州市九陂風衝口村及保安程下坪村部分人使用潮州話,使用人口500多人。 [16-17] 
韶關市境內潮語主要分佈在樂昌縣河南鄉塔頭、乳源理族自治縣桂頭鎮楊溪,使用人口約一萬多人。

潮語福建

在漳州的南靖、平和、詔安等縣的邊地少量使用潮汕話。 [5] 

潮語江西

在江西許多村落中,如江西泰和縣馬市鎮佔村村,贛州馬坡嶺社區、東外社區和小南村等地,現在仍住着大量祖籍潮汕的人,潮汕話仍是通用語言。 [24] 

潮語海南

海南省港口、鐵路、礦山、國有農場職工使用潮州話。 [7] 

潮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潮汕人遍佈海內外,潮語對於潮汕人身份的認同感起着重要的紐帶作用。但是隨着普通話推廣力度的加強,目前的潮 語已經處於一個被弱化的被動地位,年輕一代都會説普通話,卻不會流利地説潮語,對其保護已經是迫在眉睫。
2006年,潮劇、潮州音樂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潮劇演唱的語言就是潮州話,潮州音樂所採用的二四譜記譜方式也與潮州話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 [18] 

潮語海外潮語

18至20世紀期間,潮州居民是移居東南亞的主要華人族羣之一,故此潮州話成為海外華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區以外的華人社羣,也有很多人操潮州話。
其中,很多潮州人在泰國和柬埔寨定居,成為當地最大的華人族羣。潮州人在香港、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尤其是廖內省、北蘇門答臘省、南蘇門答臘省、西加里曼丹的坤甸和吉打邦)形成重要的少數族羣。一些潮州人也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北美洲和歐洲居住,一些從潮州地區而來,一些則從東南亞而至。
可是,隨着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話的母語使用者逐漸減少。受到共同文化和傳媒影響,很多原以潮州話為母語的新加坡華裔青少年,都轉而説英語、華語和閩南語。華語也漸漸取代潮州話,成為年輕人的母語。儘管如此,潮州話仍然是很多新加坡華人的母語,而潮州人也是新加坡華人第二大族羣,僅次於閩南人。

潮語與其他語言的關係

潮語普通話

新潮汕字典 新潮汕字典
潮汕地區的兒童,早在幼兒園學習普通話。在讀小學前,潮州話仍是主要教學語言,之後則只採用普通話。雖然當地學生仍以潮州話溝通。當地人大多都能明白普通話,不過年輕人對其理解一般;年長人士則不説普通話,因為以往學校以潮州話為教學語言。
潮州話母語使用者認為普通話的輕聲最難掌握。另外,潮州話失去了齒齦鼻音[-n]的韻尾,故此潮州話使用者常常把普通話的該韻尾(聲母n)讀成軟齶鼻音[-?]。
閩南語和其分支都跟中古漢語相同,不存在撮口呼(沒有前圓唇元音)、唇齒音及捲舌音。例如:閉前圓唇元音[y]誤讀成閉前不圓唇元音;將普通話的清唇齒擦音[f]讀成清喉擦音[h];將普通話聲母zh[t?]、ch[t??]、sh[?]和r[?]分別讀成[ts]、[ts?]、[s]和[z]。

潮語客家話

由於潮安、饒平和揭陽接近北邊的客家話地區,這些地區的一些人除了説潮州話,也説客家話。潮州人與客家人經常接觸。

潮語粵語

潮州人也稱之為“白話”。
受到香港電視劇和廣州對廣東省的影響,很多年輕潮州人即使不懂得説,也能夠明白粵語。
潮汕方言和廣州方言一樣,借用外來詞甚多,但廣州方言外來詞主要來自英語,而潮汕方言除來自英語外,更多的來自印度尼西亞—馬來語。例如,斟(接吻)、洞角(手杖)、羅山(餅乾)、嗎淡(警察)、巴特(合理、事情)、朵隆(可憐)、巴薩(市場)等。這是明清以來大批潮汕人到南洋謀生、引入僑居地語言所致。

潮語屬漢語方言

潮州話早期受到南越國少數民族的影響。後來,很多潮州人移居到東南亞,故此泰語、高棉語、越南語和馬來語等都影響潮州話在東南亞的發展。但即使如此,潮州話仍是漢語方言,本土潮語依然保留着古典漢語應有習性。

潮語字典書籍

《潮州十五音》張世珍,1913  《彙集雅俗通十五音全本》,揭陽江夏懋亭氏,1915
《潮語十五音》蔣儒林,汕頭文明商務書館,1931
《北京語音潮州方音注音新字典》,吳華重,廣東人民出版社,1957
《增三潮聲十五音》,謝顯益,香港著者出版,1965
《潮語詞典》,蔡俊明,周法高發行.台北 三民書局代售,1976
《潮語詞典補編,國潮語彙》,蔡俊明,台北 台灣學生書局出版,1979
普通話潮汕方言常用字典》, 李新魁,廣東人民出版社,1977
《新編潮汕方言十八音》,李新魁,廣東人民出版社,1979
《新編潮州音字典》林倫倫汕頭大學出版社,1995
潮語僻字集註》,張惠澤,海天出版社,2006
《新潮汕字典》,張曉山,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
1,潮州話初級教程,Williams Dean 璘為仁,暹羅曼谷,1841
2,汕頭話口語語法基礎教程(Primary Lessons in Swatow Grammar [colloquial]: Containing a List of Syllables Representing the Sounds Used in Pronouncing the Tie-Chiu Dialect Prepared by S. B. Patridge),Ashmore 耶士謨,英華書局(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84
3,A Chinese and English Vocabulary in the Tie-Chiu Dialect, Josiah Goddard 高德,Bangkok Mission Press,1847
4,English-Chinese Vocabulary of the Vernacular Or Spoken Language of Swatow,Rudolf Lecheler 黎力基,英華書局1883
5,Handbook of the Swatow Dialect with Vocabulary Entry,Herbert Allen Giles 翟理斯,上海1877
6,A First Lessons in the Swatow Dialect,Swatow Printing Office Company, A. M. Fielde 菲爾德,1878
7,A Pronouncing and Defining Dictionary of the Swatow Dialect,A. M. Fielde 菲爾德,上海美華書局(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83
8,Manual of Swatow Vernacular with a Dictionary of Some of the More Important Words in the Swatow Dialect, 新加坡: Kohn Yen Hean Press, 1886
9,A Swatow Index to the Syllable Dictionary of Chinese by S. Wells Williams, of Amoy by Carstairs Douglas,John Campbell Gibson 汲約翰,汕頭英華書局, 1886
10,潮正兩音字集(The Swatow Syllabary Mandarin Pronounciation),John Steele 施約翰,上海英華書局1909。

潮語部分語言詞彙示例

人物,指代
我(我) 汝/爾(你) 伊(他/她)吾/予/餘(我們)乃(你們的)伊人(他們)老公(曾祖父)老嫲(曾祖母)阿公(爺爺)阿嫲(奶奶)外公(外公)外嫲(外婆)父/阿爸/老政府(爸爸)母/娘/阿媽(媽媽)伯(伯伯)叔(叔叔)嬸(嬸嬸)舅(舅舅)妗(舅媽)兄(哥哥)姐(姐姐)弟(弟弟)嫂(嫂嫂)孫(孫子)阿孥(兒子)阿妹/走仔(女兒)大dā官(家父)大dā家(家婆)丈人(岳父)丈姆婆(岳母)新婦(媳婦)新人/新婦(新娘)同門(連襟兄弟)同媳(兄弟的老婆)契父(乾爹)契仔(乾兒子)同年(契兄弟)老丈夫(老東西,老傢伙)老查某(老處女)丈夫(男人)姿娘(女人)後生仔(年輕小夥子)雅仔(漂亮的小夥子)雅姿娘(漂亮的姑娘)孥仔(小孩)馬仔(打手,手下)頭家(老闆)人客(客人)單丁(獨生男孩)乞食(乞丐)茲zi個(這個)彼hi個(那個)茲zi塊(這裏)許塊(那裏)底di塊(哪裏)怎zo呢(為什麼/幹什麼)乜mi個(什麼)甚好(這麼好)硬水(高水準)翹楚(聰明,厲害)梟雄(利害)
交際
道da(説)詖puê三國(擺龍門陣)同暹羅詖到豬槽(扯得太遠了)譁甫(吹牛)食詖毋m落(道不同不相與謀)託浪脬(拍馬屁)擅道/吼/嚷(胡説)人客(客人)濟zoi謝(謝謝)對毋住(對不起)無相干(沒關係)呾毋m捌bag塊去(説不清)柴戇/戇過只水鴨(糊塗、不懂)羞禮(害羞)悦着伊(喜歡他/她)硬(厲害)白傻/白仁(白痴)搏命(拼命)青盲mê牛(文盲)dumb丁/柴戇(傻子)茲zi撮話(這些話)我佮汝(我和你)相輔(幫忙)猛(快)猛下(快點)霈pai長(有臉面)相輔(幫忙)
生活、用品、動植物
食(吃)糜(粥)糜匙(盛粥湯匙)調羹(湯匙)箸(筷子)鼎(抄鍋)簋(鍋)食桌(赴宴)喉幹(口渴)番梘/餅藥(肥皂)餅藥粉(洗衣粉)雨遮(雨傘)掃帚 (掃把)目澀(困了)洗浴(洗澡)褸(外套)衫(衣服)鞋拖(拖鞋)銀(錢)個銀(一塊錢)四人頭/百銀(一百元)一粒/萬銀(一萬元)電頭毛(燙髮)洗面(洗臉)放屎/交税/上廁所(大便)放溺(小便)東司(廁坑)關火(熄燈)起厝(建房)火油(煤煙)輦(車輪)暝仔(晚上)暝昏(黃昏)日晝(中午)紙鷂(風箏)朥(豬油)牀墘(牀邊)腈tsia肉(瘦肉)肉脞cou(肉末兒)蘞hiam椒(辣椒)醪lo(液體混濁)滒ko(又粘又稠)鉸刀(剪刀)蛓毛蟲(毛毛蟲)胡螓(蒼蠅)香櫞(佛手)檨(芒果)碓tui(舂米工具)糴dia米(買米)治雞(殺雞)
人體、疾病
目(眼睛)目汁(眼淚)毛(發)酒精窟(酒窩)尻臀(屁股)腰龍骨(尾骨)浮火(上火)青盲(盲人)澇屎(拉肚子)腰痀(駝背)結疕pi(痂子)瘕痀抽(氣喘病)“犭肖”狗(瘋狗)垢gau圻goi(身上的污垢)亢(脖子)
動作、行為
跍(半蹲)徛/企(站)行(走)走(跑)睇(看)擿(扔)泅(遊)沕(潛)水沵了(水滿了)夯(zhong)搏(打)税(租)掠(捉)曉/別(知)惜(親暱)嚷(吼、喊)驚(害怕)拍赤腳(赤腳)治(殺)頤(睡覺)睒iam(迅速的看)倳sai(放置,如個鍋倳在風爐頂)dia揨(碰觸,如我阿未揨着伊,伊哩呾我拍伊)揾ung(蘸,如揾蒜泥醋)沃ak(澆淋,如沃菜)潠suang(噴水,如潠尿)摵sek(掉落,如等摵跋死去)囥keng(藏,如條金項鍊囥在箱底)縋tui(下墜,如撮物件縛條索了縋落去)坫tiam(躲藏,如伊坫在樓頂)薅kao(拔草,如薅草)烊yang(融化)幔mua(披上去,如出門領衫介伊幔落去)沞tsap(濕,如通身沞沞)灱da(幹,領衫灱了)奅pa(空心的大,如撮包炊到奅奅)侕dzu(雜亂,如間內侕過狗竇)鏖糟otso(骯髒,如免洗浴?汝夠鏖糟惡汁)沕bi(潛水)刜huk(打,如汝等欠刜手底)椓dok(敲)"劈"poi(削)蠫loi(砍)搑len(推,如弟阿,相輔搑下車)掿nak(捉、握)揙bian(摑耳光)摝lok(搖)扱tsa(挽起褲子)擎gia(舉)擘pe(掰開)揞a(捂住掩蓋)戽hou(戽水上田)蹃nek(用腳蹬)婓hui(四處兜兜)蹘liao(溜)敨3(解開)捼rue(搓)捘(擰)
廚房用語
汏tua(淘洗,如汏米)熻hip(蒸)烙luat(煎)焯cok(在開水裏滾下,如打圍爐焯飛薐)煠sat(煮,如汝暝仔是煠糜抑是煮飯)煏pet(烤,如煏魷魚)秫米(糯米)蕹菜(空心菜)飛薐(菠菜)
思想、感情
激血(生氣)激心(焦慮、煩躁)專愛(故意)逼仄cêg(亦作“逼側”,原意“狹窄”。潮語裏另可指心情不舒服)迫性(暴躁)厚劃(難受)心胸(胸懷)涎(唾沫)羨(因喜愛而希望得到)

潮語有關史料記載

據有關史料載,潮語初始於時期,成型於,到了初,才形成自己獨立的語言體系。主體是中原的古漢語,混雜問方言,音韻與現在的閩南話大體相同。現在的潮州人與閩南人仍可用一些簡單的生活方言交流。
潮州話是全國八大方言區中閩南方言的次方言,潮州人的方言。對潮州人來説,潮州話是維繫感情的紐帶,有巨大凝聚力。尤其在異域他鄉。鄉音相同,勝似“自己人”。

潮語語言特點

潮語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語法特殊、詞彙豐富、音韻獨特、古語義多等。如現代漢語是四聲拼讀,但潮語仍保留着八音拼讀的語音系統,發音複雜,以前有十六音之説,現在是八音,而且土話摻雜太多,外人不易學到;潮語中客人叫人客,母雞叫雞母,步行叫行路,鐵鍋叫鼎,瓶子叫樽等等;潮語中古漢語保留較完整,潮語一字多義,一個“食”字,幾乎包括了喝、吃、飲、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飲食動作,如食(吸)煙、食(喝)酒、食(啃)蔗、食(飲)水等。
潮州話的人很多,有關潮州話的專著、字典、詞典也很多。潮語已經為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所重視。現在,潮州方言有自己的字典《潮州音字典》,以及《潮語十五音》等研究地方語言的專著。潮語的一整套文讀系統,已逐步與現代漢語互相融合,互相滲透,使潮聲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韻,又不致生澀難懂。
潮州方言具有八音(當代漢語為四音),較古老的字典有《潮語十五音》,此後又有《潮汕字典》 ,近代又有潮語十八音以及各種研究的著述。

潮語方言的趣談

“文革”期間,某潮劇團赴外演出,火車廂中一片潮音,驚動乘務員,急向列車長報告,車中有一批日本人。這是關於潮州方言的趣談,在外地人眼裏,潮州話就像外國語言。

潮語活化石

考古發現,潮州出土的文化在遠古人類文明中,更多接近於閩南,因此推斷潮州的先民是閩越,而史籍也記載在漳州未建置之前其管轄範圍還有至今閩南的漳浦縣。因此,潮文化與泉、漳二州的文化有很多相同之處。
關於潮州方言的形成,很難有絕對的斷代,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由於中原文化的影響,在歷史上曾出現二種語言:一是正音,稱為官話,民間謂之“孫子正”,可能接近於中原的語音;一是土語,也是地方方言。前者多於社會上層或士大夫使用,而後者則主要在下層老百姓中使用。
由於潮州的特殊地理位置,雖然中原經歷幾次語言大變化,但對其影響不大,故而潮州話至今仍保留不少古漢語。因歷史的變遷,這些古漢語有的以諧音或保留原音而成為地方方言,故被有關語言學者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
據有關專家學者研究,潮州方言在保留古漢語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語音。目前在潮州方言中仍保留着半鼻音和粘唇音以及舌頭音、雙唇音等古漢語的語音,特別是半鼻音和粘唇音,是與方言為正確字音有很大關係,如“山”如不用半鼻音就變成“沙”,“圓”不用半鼻音就成“移”;“襪”不用雙唇音就成“月”;“心”不加粘唇音就成“身”……等等。
二是語彙。據考證,在現今潮州方言語彙中有不少是見之於秦漢或唐宋的古籍中,如“東司”、“翹楚”、“姿娘”、“腰佝”、“書冊”、“眠起”、“滂沛”、“起厝”……等等。
三是語法。在潮州方言的日常用語中不少語助詞、形容詞,在古籍中也是常見,如“絕”(好絕、雅絕)、“正欲”(正欲食、正欲去)、“抑”(潮音讀亞,欲抑勿,是抑唔是)、“勿”(勿睬、勿去、勿管)……等等。
此外,在潮州方言中也與古漢語一樣,有着一字多音、一字多義的特點。
正是潮語中的古漢語,因此用方言朗讀唐詩宋詞,較之現代漢語更有韻味,琅琅上口,平仄分明。反之以方言朗誦現代詩文,則覺得不順暢,節奏、強弱變化不大。
在漢字間化上由於讀音不同,因此在方言中也出現笑話,如“食麥面”與“食麪”,“無須”與“無須”,“天后”與“天后”等。當然,作為全國統一語言,文字是重要的,普通話要推廣,但決不能因此而視方言為“土音”,其所包含的文化內涵,遠非現代漢語可比,也從一個側面反映我國語言文化的豐富以及其演變的歷程。因此,潮方言也是潮州文化古老性的重要體現。

潮語語音

潮語聲母

雙唇音 齒齦音 軟齶音 喉音
鼻音 m [m] 毛 n [n] 娜 ng [ŋ] 俄
塞音 濁音 bh [b] 無 gh [g] 鵝
清音(不送氣) b [p] 波 d [t] 多 g [k] 哥
清音(送氣) p [pʰ] 頗 t [tʰ] 胎 k [kʰ] 戈
擦音 s [s] 思 h [h] 何
塞擦音 濁音 r [dz] 而
清音(不送氣) z [ts] 之
清音(送氣) c [tsʰ] 徐
邊通音 l [l] 羅

潮語韻母

四呼當中,潮州話有開口、齊齒和合口呼,故此韻頭(介音)有[i]和[u],但並沒有撮口呼。
韻腹是唯一必須存在的音節元素,故此也是音節最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是元音、鼻化元音或成節輔音。潮州話並沒有韻尾[n],下列拼音中以n為尾綴的韻母其實表示鼻化韻。元音韻腹有四個,分別是[a]、[o]、[e]和[ɯ]。絕大部份音節以元音為韻腹,但有一些音節不含元音,而是成節輔音雙唇鼻音[m]和軟齶鼻音[ŋ]。
韻尾通常是塞音或鼻音(實際上也可説是塞音,因為軟顎降低,讓空氣通過鼻腔),但是並非必要。元音韻尾共三個,分別是[i]、[o]和[u]。輔音韻尾共五個,包括塞音[ʔ]、[p]和[k],以及鼻音[m]和[ŋ]。
根據潮州話拼音方案[2],潮州話韻母共五十九個,如下:
潮州話韻母[2][1]
韻頭類別 開口呼 齊齒呼 合口呼
複韻母 i [i] 衣 u [u] 污
a [a] 亞 ia [ia] 呀 ua [ua] 娃
o [o] 窩 io [io] 腰
ê [e] 啞 iê [ie] 腰 uê [ue] 鍋
e [ɯ] 餘
ai [ai] 哀 uai [uai] 歪
oi [oi] 鞋 ui [ui] 威
ao [ao] 歐
ou [ou] 烏 iou [iou] 夭
iu [iu] 憂
鼻化韻母 in [ĩ] 丸
an [ã] 噯 ian [ĩã] 營 uan [ũã] 鞍
ion [ĩõ] 羊
ên [ẽ] 楹 (iên [ĩẽ] 羊) uên [ũẽ] [橫]
en [ɯ̃] 秧
ain [ãĩ] 愛 uain [ũãĩ] [縣]
oin [õĩ] 閒 uin [ũĩ] 畏
aon [ãõ] [好]
oun [õũ] [虎]
iun [ĩũ] 幼
鼻韻母 im [im] 音
am [am](庵) iam [iam] 淹 uam [uam] 凡
ing [iŋ] 因 ung [uŋ] 温
ang [aŋ] 按 iang [iaŋ] 央 uang [uaŋ] 汪
ong [oŋ] 翁 iong [ioŋ] 雍
êng [eŋ] 英 iêng [ieŋ] 焉 uêng [ueŋ] 冤
(eng [ɯŋ] 恩)
入聲韻母 ih [iʔ] 裂
ah [aʔ] 鴨 iah [iaʔ] 益 uah [uaʔ] 活
oh [oʔ] 學 ioh [ioʔ] 約
êh [eʔ] 厄 (uêh [ueʔ] 劃)
oih [oiʔ] 狹
aoh [aoʔ] [樂]
ib [ip̚] 邑
ab [ap̚] 盒 iab [iap̚] 壓 uab [uap̚] 法
ig [ik̚] 乙 ug [uk̚] 熨
ag [ak̚] (惡) iag [iak̚] 躍 uag [uak̚] 蕕(獲)
og [ok̚] 屋 iog [iok̚] 育
êg [ek̚] 液 iêg [iek̚] 噎 uêg [uek̚] 越
eg [ɯek̚] [乞]
輔音音節 m [m] 唔 ng [ŋ] 黃 ngh [ŋʔ] 夗
因為語音轉變,潮州話韻母有所增減,藍色者是並未在方案韻母表出現的韻母;括號中之韻母和例字並未在上述方案出現;方括號中之例字有輔音聲母,在此只取其韻。
加上方案沒有收錄的韻母,潮州話韻母共七十五個。
輔音音節共三個,並未在上述方案出現。

潮語聲調

潮州話跟其他漢語方言一樣,是聲調語言。它有八個聲調,並有豐富的變調
調值之數字是指聲調輪廓,1為最低,5為最高,拼音中的聲調以1至8表示:
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調值 33 53 213 2 55 35 11 5
調型 中平 高降 降升 低入 高平 高升 低平 高入
例子(文讀音) 分 粉 訓 忽 雲 混 份 佛
拼音 hung1 hung2 hung3 hug4 hung5 hung6 hung7 hug8
變調
兩個字(或字詞)連讀時,前面的字要變調,後面的字不變調,而此變調的規律是固定的。如果兩個以上的字連讀,則只有最後的字不變調,情況如下:
前字聲調 陰平 陰上 陰去 陰入 陽平 陽上 陽去 陽入
前字聲調數字 1 2 3 4 5 6 7 8
後字聲調數字 1 6 2或5 8 7 7 7 4
由此可見,變調的規律就是:
陰平(1)和陽去(7)不變調;
陰入(4)和陽入(8)互換;
陰去(3)變成陰上(2)或陽平(5);
陰上變成陽上(6);
而陽平和陽上都變成陽去。

潮語相關爭議

關於潮汕話與福佬話關係,據中共汕尾市委宣傳部官方認證號發文:福佬話屬於閩南方言的一個分支,它與潮汕話是兄弟關係; [22]  政協陸豐市委員會介紹:潮汕話(包括海陸豐話)過去被其他方言區的人稱為“福佬話”,或稱“河洛話”,現在都稱為潮汕話,屬閩南語系。 [2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