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忠源

鎖定
江忠源(1812年8月1日-1854年1月15日),字常孺,號岷樵,湖南新寧人,晚清湘軍名將。 [22] 
江忠源於1837年中舉,後屢試禮部不第,遂在鄉辦理團練。 [24]  1847年,率本部團練前往湘桂邊境鎮壓雷再浩等起義,因功保升知縣用。 [23]  1849年,江忠源任浙江秀水縣知縣。 [25]  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督師廣西的大學士賽尚阿將江忠源奏調軍中,撥歸副都統烏蘭泰。1852年,烏蘭泰身亡後,江忠源開始獨領一軍。1852年4月,在蓑衣渡大敗太平軍。1852年8月,因防守湖南之功晉升為道員。 [24] 
1853年2月,赴任湖北按察使。1853年10月,升任安徽巡撫,以太平軍從南昌撤圍西進,急赴湖北田家鎮(今武穴西北)佈防,被太平軍擊敗,退至武漢。1853年12月率部入守廬州(今合肥),陷入太平軍的重圍。至1854年1月14日,因兵單糧乏,援兵不至,廬州城被太平軍攻破。他隨後投水自殺。有《江忠烈公遺集》傳世。 [22] 
概述圖片來源:邵陽市愛蓮文化廣場中的江忠源雕像
全    名
江忠源
別    名
江忠烈
常孺
岷樵
所處時代
清代(晚清)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南新寧
出生日期
1812年8月1日 [26] 
逝世日期
1854年1月15日 [27] 
主要成就
創建楚勇,征討太平軍
主要作品
《江忠烈公遺集》
最高官職
安徽巡撫
諡    號
忠烈

江忠源人物生平

江忠源早年經歷

江忠源年輕時聰慧、豪爽,在縣學附學生,善寫文章,好經世之學 [28] 
道光十七年(1837年),江忠源以“四試皆名列第二”的成績考上了十二年一選的拔貢生 [39]  ,並在當年的丁酉科考中舉人。他此後便在京師(即今北京)求學,準備繼續科考,但數年間屢試不中,最終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通過大挑得授教職,於是歸鄉候選。 [29]  新寧地處湘、桂兩省交界,崇山峻嶺,漢瑤雜處,民風彪悍,會黨活動猖獗。江忠源認為“一旦亂作,事其危哉”,遂聯絡鄉中士紳,決定舉辦團練,以兵法訓練各村丁壯,數月之間“一鄉肅然”。 [30]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新寧爆發了有青蓮教背景的瑤人雷再浩起義 [31]  江忠源當即率鄉中團丁二百,與當地綠營兵合力進剿起義軍,“奮擊,破走之”,一直追到起義軍的據點黃背峒,縱火“焚其巢”。雷再浩率部逃往廣西的梅溪口、大埠頭一帶(均屬今廣西資源),再次發展壯大,揚言“得江某當生啖之”。江忠源建議由湖南與廣西聯兵會剿,又率團丁據守要隘,切斷起義軍“出掠之路”,隨後用計分化離間起義軍,襲捕了雷再浩。他由此而有知兵之名 [89]  ,還被清廷賜以藍翎,“以知縣用”。 [32] 

江忠源居官浙江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江忠源被揀發至浙江候選,受到了浙江巡撫吳文鎔的賞識。當時,浙江多地都發生水災,其中以秀水縣(治今浙江嘉興)受災尤重。吳文鎔便命江忠源到秀水負責賑災。江忠源將賑災事宜處理得井井有條,不久便被正式補任為秀水縣知縣。他又進行災後重建工作,招流亡、禁遊惰、懲奸猾、倡節儉,為官九個月使得“事大治,民忘其災”,深為百姓所擁戴,甚至有“二百年來無此官也”之譽。後來,江忠源又被調到麗水縣為知縣。 [33] 
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帝即位,詔命“部院九卿各舉賢才”。禮部左侍郎曾國藩舉薦江忠源,稱其“忠義耿耿,愛民如子”。 [37]  清廷遂命江忠源前往京師,“赴部引見”。但當時,杭州有海塘決口。吳文鎔上疏朝廷,請求讓江忠源暫留浙江,主持海塘修築工程。江忠源歷經四個月完成了海塘工程,但竣工之時卻又得到了父親亡故的消息,於是歸鄉守孝。 [38] 

江忠源轉戰四省

  • 戰廣西
江忠源守孝期間,廣西爆發了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 [41]  洪秀全於咸豐元年(1851年)自稱天王,屢次擊敗清軍的圍剿,至閏八月又攻佔了永安州(治今廣西蒙山)。當時,大學士賽尚阿以欽差大臣到廣西督師,負責征剿太平軍。 [42]  江忠源也被徵調到軍中效力,隸於廣州副都統烏蘭泰麾下,深為烏蘭泰所倚重。他還讓幼弟江忠淑自新寧鄉勇中選募五百人 [48]  ,組建了一支號稱楚勇的隊伍,帶到廣西與太平軍作戰,一戰“斬級數百”,被擢升為同知直隸州,獲賜花翎。 [43] 
清軍此時已完成了對永安的合圍,但內部卻是矛盾重重,以致直到次年(1852年)初仍未能攻破永安。烏蘭泰和廣西提督向榮分別自南、北兩路大舉攻城,卻在“圍城必鎖”還是“圍城必闕”的問題上爭執不下。 [47]  賽尚阿採納向榮之策,在城北打開了一個缺口。烏蘭泰仍堅持鎖圍,和向榮更是勢如水火。 [52]  江忠源調解不成,遂稱病辭歸新寧。 [49]  不久,太平軍自城北突圍,並衝出了清軍的包圍圈,直撲省城桂林。烏蘭泰尾追太平軍至桂林城南,卻在作戰中被炮火擊傷。太平軍開始圍攻桂林。 [53] 
廣西前線的變故不久便傳到了新寧。江忠源又招募了一千鄉勇,和同鄉好友劉長佑兼程赴援廣西,打算再度投到烏蘭泰麾下 [58]  ,卻在途中得知烏蘭泰已因傷重而死。他於是獨領所部軍,據守於桂林城東的鸕鷀洲一帶,在和太平軍的交戰中“三戰皆捷”。 [59]  當時,清軍各路援軍也相繼進抵桂林。太平軍遂撤桂林之圍,北趨全州。 [60]  江忠源因解圍有功,進授知府。 [61] 
太平軍很快便攻陷了全州,隨即準備趁湘水暴漲,乘船順流而下,直趨湖南省城長沙。清軍此時也已追至全州。江忠源搶先趕至全州下游的蓑衣渡,伐木為堰以堵塞河道,成功得攔截住了太平軍。他率所部楚勇與太平軍鏖戰兩晝夜,殺傷甚眾,甚至以火炮擊殺了太平軍首領之一的南王馮雲山。 [64]  太平軍最終只得棄船登陸,向湘江東岸撤退,所攜輜重盡被繳獲。當時,江忠源曾建議清軍扼守東岸,但未引起重視。太平軍得以自東岸進入湖南境內。 [65] 
  • 戰湖南
太平軍進入湖南後,在永州城外為江水所阻,只得改道南下,向道州(治今湖南道縣)進軍,很快便攻陷了道州。他們在道州還得到了當地天地會會眾的響應,一時間兵力大增。 [63]  而江忠源擔心太平軍在湖南裹挾百姓,建議“分防不如合剿,遠堵不如近攻”,並率所部和各路清軍合攻道州。他收買城中的內應,準備約期攻城。 [66]  但在此時,東王楊秀清提出了進軍兩湖、東取金陵(即江寧府,治今江蘇南京)的戰略目標。 [67]  太平軍於是撤離道州,經寧遠、嘉禾桂陽諸州縣,攻陷了湖南重鎮郴州。西王蕭朝貴又親率所部兵,趁虛奔襲長沙。 [68]  江忠源忙自楚勇中挑選了一千五百人,隨總兵和春兼程赴援長沙。 [69] 
太平軍圍攻長沙圖 太平軍圍攻長沙圖 [90]
江忠源追至長沙時,太平軍已佔據了城南及小西門一帶。長沙守軍在前湖南巡撫駱秉章(革職留任,正等繼任湘撫到任交接)、前湖北巡撫羅繞典(因丁憂在籍,奉旨留湘幫辦軍務)的指揮下,正抵抗太平軍的進攻。蕭朝貴隨後在攻城時戰死,太平軍攻勢稍緩,江忠源趁機率部奪回了被太平軍佔據的城南天心閣,又據守城東南的蔡公墳以成掎角之勢 [70]  。太平軍由此侷促於城南一隅,難以展開四面圍攻。守城清軍得以集中兵力進行抵抗。 [71]  不久,洪秀全、楊秀清放棄郴州,率全軍北上長沙,與長沙城下的太平軍餘部會師。江忠源與尾追而至的清軍夾擊太平軍,卻在戰鬥中被槍矛刺傷了小腿,落馬險些喪命,在隨身勇卒救護下方得脱險。剛到任的湘撫張亮基將江忠源接到府中養傷 [73]  ,並向他詢問守城方略。江忠源認為“官軍四面集,惟河西一路虛”,建議調重兵扼守湘江西岸的龍回塘,以防太平軍由此突圍。但此時,各路清軍皆增援長沙。長沙內外軍政大員雲集,卻出現了“巡撫三(張亮基、駱秉章、羅繞典)、提督二(向榮及湖南提督鮑起豹)、總兵十,莫相統攝”的局面。能夠統一調度各軍的賽尚阿已被革職,接任欽差大臣的徐廣縉則滯留於湘潭。張亮基雖重視江忠源的建議,卻無法使之得到落實。江忠源於是到湘潭面見徐廣縉,建議加強龍回塘一帶的防線。但徐廣縉卻不以為然。 [72] 
太平軍因久攻不克,遂於咸豐二年(1852年)十月由龍回塘撤離了長沙,經益陽、嶽州(治今湖南嶽陽)攻入湖北境內。徐廣縉命江忠源隨向榮追擊太平軍。但江忠源因其謀屢不見用,又以烏蘭泰之故而怨恨向榮,不願和向榮共事,於是在張亮基的挽留下留在了湖南。 [75]  當時,嶽州有晏仲武聚眾劫奪軍餉,瀏陽則有周國虞創立的反清會黨組織徵義堂,皆曾私通太平軍。江忠源奉張亮基之命,和鄧紹良先在嶽州剿滅了晏仲武,又到瀏陽鎮壓了徵義堂起事。他還因此前援長沙之功,被擢升為道員。 [76] 
  • 戰湖北
太平軍進入湖北後,很快便攻陷了省城武昌(治今湖北武漢東南)。張亮基被擢升為湖廣總督,負責到湖北進剿太平軍,但他卻以“防賊回竄”為由一直留在湖南,直到次年(1853年)初太平軍撤離武昌後才啓程赴鄂。 [78]  江忠源此時已自瀏陽返回長沙,也被張亮基調到了湖北。所部楚勇有四百人隨之北上,其餘千人則在其弟江忠濟及劉長佑等人的統領下留駐湖南。 [79] 
太平軍自起義至定都南京,行軍路線圖 太平軍自起義至定都南京,行軍路線圖
江忠源到武昌後,被實授為湖北按察使臬司),兼署鹽道。他面對當時武昌城中“遺黎存者不足十之一,官署民舍大半焚燬,死户枕藉”的戰後殘破局面,和張亮基及新任湖北巡撫駱秉章、湖北布政使嚴正基等一眾官員通過“修城郭,制守具,通商賈,恤難民,治土匪,緝逸賊,籌軍食”等一系列舉措,積極推進戰後重建工作。 [84]  不久,江忠源又親率所部楚勇,剿平了通城、崇陽、嘉魚蒲圻(治今湖北赤壁)等地的民亂。江忠濟、劉長佑等留湘楚勇也奉調北上,重新歸入其麾下。 [85]  而此時,撤離了武昌的太平軍早已順江而下,經由江西、安徽等省,攻入江蘇境內,奪取了江蘇省城江寧。洪秀全還改江寧為天京,定為太平天國的都城。而向榮則取代徐廣縉成為欽差大臣,統領大軍一路尾追至天京城外,在城東孝陵衞一帶建立了江南大營 [81]  清廷認為江忠源“忠勇可恃”,命他到江南大營幫辦軍務。 [82] 
江忠源當即交卸了臬司、鹽道的職務,又上疏陳奏“軍務八條”,隨後便率楚勇一千七百餘人,啓程趕赴江南大營。他途中還奉張亮基之命,順道到廣濟(治今湖北武穴)剿平了當地百姓宋關佑發動的抗糧暴亂,在和數萬亂軍的作戰中“三戰三捷”。 [86]  此時,太平天國又發動了北伐、西征兩大軍事行動。太平軍北伐部隊以北京為戰略目標,自揚州出兵攻入安徽,欲取道河南、山東北上。 [80]  清廷忙命江忠源轉赴鳳陽,與正在安徽督辦軍務的周天爵一同堵截太平軍。江忠源便將廣濟的善後事宜交由道員徐豐玉、提督阿勒經阿接辦,自率所部順江直下,準備經九江進入安徽境內。 [87] 
  • 戰江西
江忠源率部行至九江時,太平軍西征部隊也已攻入了江西,兵鋒直指江西省城南昌。江西巡撫張芾飛檄召江忠源赴援南昌。 [94]  江忠源認為鳳陽已是“殘破之區”而南昌仍為“完善之土” [95]  ,於是上疏朝廷,表示要改道先援江西。他在所部楚勇中挑出了一千三百人,歷經三晝夜,急行五百里,終於搶在太平軍圍城之前抵達了南昌。其行軍之速,令太平軍都大為驚愕。 [96] 
南昌之役 形勢圖 南昌之役 形勢圖 [91]
江西巡撫張芾王命旗牌授予江忠源,讓他指揮所有戰事。江忠源燒燬城外民宅,斬殺逃兵,又親自駐守章江門,日夜督戰。後來,太平軍挖地道攻城,使得城池崩塌數十丈。江忠源斬殺登城叛軍,命人用土囊將缺口堵死,後多次派死士焚燬太平軍的營寨。不久,湖南援軍趕到,江忠源分兵扼守樟樹鎮,又派羅澤南剿平泰和萬安安福等縣土匪。 [1]  當時,江忠源堅守南昌九十餘日,多次擊破太平軍營壘、擊沉敵軍船隻。八月,太平軍撤軍而去。咸豐帝為了表彰江忠源的功勞,特賜他二品頂戴 [2] 

江忠源擢任巡撫

後來,太平軍退守九江,分兵擾亂湖北興國,進犯田家鎮(今屬湖北武穴)。江忠源率二千兵馬赴援,並率親兵數十人先行趕到田家鎮。次日,太平軍猛攻田家鎮,道員徐豐玉等人戰死。江忠源上表自劾,被降四級留任,後升任安徽巡撫 [3] 
不久,太平軍攻陷黃州漢陽,圍困武昌。江忠源沿長江進擊,大敗太平軍,解武昌之圍。後來,江忠源的部隊被留在湖北,自己只率二千兵馬趕赴廬州(今安徽合肥)。當時,江忠源冒雨行軍,將士盡皆疲憊,自己也染病不起。行至六安時,太平軍已攻陷桐城、舒城。 [4] 
廬州知府胡元煒遣使告急,並謊稱城中兵力、軍餉充足。江忠源便不顧六安軍民挽留,留下一千兵馬守衞六安,帶病前往廬州。十一月,江忠源抵達廬州,方知城內總共不過三千人馬,而且糧草、軍火短缺,但已被太平軍重重圍困。 [5-6] 
江忠源雖知自己被胡元煒所騙,而且廬州難以保全,但仍不肯棄城退守。他認為胡元煒不能佈置防務,又謊言貽誤戰機,多次斥責,並親自駐守水西門,擊退太平軍的進攻。朝廷為了嘉獎江忠源,賜他霍隆武巴圖魯勇號。 [7-8]  當時,陝甘總督舒興阿畏懼太平軍兵威,不敢前進。江忠源之弟江忠濬與劉長佑也被阻攔在廬州城外五里處,難以救援。 [9] 

江忠源殉死及身後

咸豐三年(1853年)十二月,胡元煒私通太平軍。太平軍獲知城中虛實,更加猛烈的攻城,不久便炸燬水西門,攻入廬州城中。江忠源拔刀欲自刎,被左右親兵阻止,都司馬良勳揹着他逃走。江忠源猛咬馬良勳的耳朵,奮力掙脱,繼續與太平軍交戰。到達水閘橋時,江忠源已身中七處創傷,只得投入古塘,跳水自殺,時年四十二歲。 [10-11]  當時,布政使劉裕珍、池州知府陳源兗、同知鄒漢勳、鬍子雝等人一同戰死,胡元煒投降。八日後,江忠源的屍體被部卒周昌跡背出,仍是面色如生。清廷得知後,追贈江忠源為總督、騎都尉雲騎尉世職,賜諡忠烈,並將他的靈位安放在昭忠祠中。 [12] 
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國滅亡。清廷念及江忠源的功勞,又追贈他為三等輕車都尉世職,並在湖南、江西為他建造專祠 [13] 

江忠源歷史評價

莊仲方:逆賊禍延數省,文武臣工死於戰守者多矣,未聞有先建奇勳後乃殉節者也,有之自公始。或謂使公從弁策,暫避賊鋒而圖後舉,城或可復。不知臣死封疆,正也,烏可緩死以僥倖於後?此不可必之事乎。矧徹夜大霧,內外不相聞,使賊乘間而入,天固示公以盡命之期,以成其千秋不朽之名。公敢違天耶!且聞公弟皆忠武,已各著勳,他日蕩賊,以繼公未盡之忠,則公目亦瞑矣。 [103] 
嚴正基:① 餘嘗舉其行軍本末以論。在粵西,則有擊水東街賊之捷,使桂林會城獲全;在楚南,則有蓑衣渡截賊船之師,使賊不能順流直下,衡、長得以設備無虞;在瀏陽,則有搗徵義堂賊巢之役,使逆渠全數殲除,省會得免肘腋後患;在楚北,則有肅清崇、通上游之績,使鄂垣不致動搖生變;在江右,則有保守南昌會城之功,使豫章不至全局糜爛。或偏師制勝,或特將建勳,此其聲威最偉者。② 墨絰從戎嶺嶠行,八千子弟氣縱橫。一朝將帥推文吏,百戰東南挫賊兵。開府誓平江左壘,大星痛隕皖中城。疆殘母老留餘憾,遺息天教慰九京。宿草扶江碧血新,騎箕天上屢愴神。有君氣節張吾楚,當代艱虞惜此人。風雪燕台餘涕淚,干戈鄂渚絕風塵。堪傷禁闥思頗牧,龍去鼎湖又一春。 [34] 
曾國藩:吾生平未見如此人,當立名天下,然終以節烈死。 [14] 
左宗棠:公忠孝大節出於天性。狼臂長身,目奕奕有神,顧盼磊然。與人交, 披肝瀝膽,終始不渝。尤愛才服善,聞人孝友節義事,務成就闡揚之。廓達大度,開誠示人,而見義勇發。其所必為,雖險阻鬱塞,眾人孑孑,環顧多疑,公不為動。……用兵數年,待士卒嚴而有恩,雖他將所部驕兵悍卒,見公無不氣折心服。……然公於兵法神領心悟,嘗喜自負,每出兵當大敵,橫槊馬上,瞭察山川形勢,遇坡嶺回互,輒舉鞭指示營將曰:“若以一營伏此。吾轉戰至某所,若出為吾應。”雖平地田疇交錯,或輒留數騎,伏阡陌間,後與賊相持急,往往以伏兵起,得全勝歸。人問公所以伏兵之故, 公亦不能言也。居圍城,每夜必環城一巡視。見士卒食苦,或時下馬,呼匕箸取嘗所食,曰:“適巡城飢,與君一共此味耳。”以故士卒感服,無忍背者。嗚呼!公之名在天下,而功被東南數省。天下知與不知,聞公之死,莫不嗚咽流涕,驚憂失據。而公生平藴蓄與所欲自樹立者,固未盡其一二也,此可為天下痛者矣。 [92] 
蔡壽祺:罡風日夜起江濱,摧折東南柱石臣。諸葛有才方樂毅,賀蘭無意救張巡。孤軍竟爾成沙鶴,大節真堪泣鬼神。猶記腐儒曾獻策,早將忠義達楓宸。危城援絕詎能全,百戰餘生一旦捐。投筆漫誇班定遠,裹屍真見馬文淵。丹心耿耿同朝惜,青史煌煌異日傳。不為枌榆叨庇廕,臨風也合淚潸然。(詩作《哀江岷樵中丞》) [74] 
郭嵩燾:① 嗚呼!公之功溉於天下,而名孚於後世。施於吏事,未數月而民懷之;用於軍旅,三年而東南數千裏保障之功為大。蓋公之生與死,天下以為安危,而豈新寧之人哉!然而人皆曰:“天生公才以為天下,而公二三年之間糜精敝髓,剟剔彌綸,功之及人無窮。而其識之遠,神之完,以施於用未宏也。”知公深者,尤相與悲哀悼嘆,痛公之無年。嗟乎!軍興以來,治團練起任將帥、為名臣,公與羅忠節二人而已,世謂平賊之方,獨有團練,而德義信勇。若公與忠節者誰哉?而公獨發其端於亂機未兆之日,率先楚人,發揚厲,功名節義相望以起。新寧之於公,其尤宜追思不忘者與!(《新寧縣江忠烈公祠記》) [50]  ② 剖竹連圻總有名,結纓猶是老書生。江淮草木無完壘,朝野衣冠有哭聲。七葉兩京廑北顧,九州一柱竟南傾。孤臣閒退今華髮,日倚柴門涕泗橫。(詩作《哭江中丞》) [51] 
李元度:公性英烈,見義必為,成敗死生無所惑。治軍推赤心待人,得其死力,所過無秋毫犯。每戰,親陷陣,踔厲風發,誓不與賊俱生。尤料敵如神,能以至少擊至眾,所向有功。公薨,海內識與不識,下及婦人孺子,皆為流涕,祠祀遍江以北。② 盜起嶺西,峒蠻耳,王師且十萬,環視莫敢先。公以書生倡勇敢,軍氣為一變。其後楚軍輩出,功在東南,皆公風聲所起也。公嘗建三省會剿議,請治舟師扼上游,侍郎曾公卒用此肅清江面。烏呼!公存亡實關天下安危,豈僅以一死激頑懦哉!江西危,於公無責,聞警拔舍行。卧病六安,以數百人入廬州,皆智巧士所目笑者,而汔以是死。悲夫!公試禮部時,同年生武岡曾如砣暨湘鄉鄧鶴齡、陝西鄒興愚,先後客死京師,貧不能反葬,公皆身護其櫬歸。嘻!此其一節耳,然赴義若渴,已可見其概雲。 [98] 
郭崑燾:功名久許到凌煙,幕府初開命遂捐。痛哭千鈞真一擲,傷心轉戰已三年。孤城莫障全淮局,臣節猶光半壁天。良吏健兒同日盡,朱棺馬革總悽然。黃鵠磯邊出餞時,扁舟尊酒雨如絲。別來江漢仍多故,死去東南更恃誰。酒淚直為天下痛,論交遽盡此生期。荒山戢影空悲感,滄海橫流未有涯。(詩作《哭江中丞二首》) [97] 
黃彭年:道光之季年,寇起西粵,咸豐三年竄踞金陵,蔓延十六省,陷城數百,起天下兵擊之,楚軍為最著。同治三年,湘鄉曾公國藩、國荃卒以楚軍克金陵,定東南。論者嘆成功之難,因念創始之不易,慨然思當日力戰死事之臣,新寧江忠烈公為尤烈雲。……公能以大義規輔曾公,及曾公成功,而公已不及見。君子聽磬聲則思封疆之臣,聽鼓鼙之聲則思將帥之臣。吾觀東征之役,自公而外,尤愴然於胡文忠也,悲夫!(《江忠烈公墓表》) [88] 
劉坤一:① 餘維崇祀諸公,其勳名之彪炳,誠節之光昭,固令人觀感而興起矣。顧其中如曾文正,則理學、政事、文章兼綜其美。江忠烈以政事、文章著稱。羅忠節之理學粹然,為一代儒宗。李勇毅(李續宜)之政事,帥文毅(帥遠燡)之文章,皆卓卓可紀。是數公者,勳節為吾鄉冠冕,而不僅以勳節顯也。 [99]  ② 楚軍勤王敵愾,實居湘軍、淮軍之先,起於前安徽巡撫江忠烈公。 [100]  自粵寇肇亂,吾鄉江忠烈公首倡鄉勇殺賊,而湘軍繼之。 [77] 
咸豐帝:爾追贈總督原任安徽巡撫江忠源,精誠自矢,果勇聿昭。夙習兵韜,曾翦萑苻而斂跡;迨膺民社,遂攜劍佩以從戎。誓靖盜於潢池,屢宣功於桂嶺。 洎狼蹤之遠竄,統虎旅而長驅。士奮干城,偉略頻書於露布;郡資保障,英聲特振於星沙。酬庸而累擢監司,陳臬而命參軍務。惟江右值烽煙之警,俾偏師張桴鼓之威。牙纛高懸,破羣醜而章江奏績;頭銜優錫,秉專符而皖水宣勞。屬逆焰之方張,入危城而固守。躬親矢石,得化險而為平;氣肅旌幢,屢出奇而制勝。孰意援兵不力,警報遽傳。堞上塵驚,竟逞跳梁之技,旄頭星隕,遂成裹革之忠。(《諭賜祭文》) [62] 
王定安:① 觥觥忠烈,俠劍儒巾;提挈子弟,始張楚軍。楚軍之興,湘軍之萌;蓑衣喋血,蔡墳扼陘。……江作先聲,曾繼其武。 [54]  ② 自廣西寇發,海內騷動,新寧江忠烈公忠源,實倡義旅。……湘人以書生殺賊,自忠源始。 [55]  ③ 江忠源以楚勇轉戰粵、湘,最知名。 [56] 
薛福成:夫以江公之忠勳才略,若稍假之年,其所建樹,當與曾文正公、胡文忠公相頡頏,不幸中道摧折,未竟厥施。 [93] 
朱孔彰:① 曾文正雲:軍興以來,死事者多矣!或邂逅及難,而幸廁忠義之林,何可勝道?當公赴江西之急,有詔令至金陵;及赴廬州之急,有詔留楚中,宜可少安以惜有用之身,而公必蹈危地,甘死如飴,但求無疚於神明,豈所謂皎然不欺者耶?嗚呼,忠已! [44]  ② 自江忠烈以義聲倡,志在滅賊,而同袍兄弟多將才,戰功節烈之盛,永、寶間罕有匹焉。 [45] 
趙爾巽:湖南募勇出境剿賊,自江忠源始。曾國藩立湘軍,則羅澤南實左右之。樸誠勇敢之風,皆二人所提倡也。忠源受知於文宗,已大用而遽殞。澤南定力爭上游之策,功未竟而身殲,天下惜之。忠源言兵事一疏,澤南籌援鄂一書,為大局成敗所關,並列之以存龜鑑。此大將風規,不第為楚材之弁冕已。 [14] 
孫詒讓:咸豐之季寇亂方亟,大軍婁挫,自僧忠親王以逮,塔、羅、江、李諸名將之殉節,皆一時慘變,往往九重隕涕,率土痛心。 [57] 
同治帝:爾追贈總督原任安徽巡撫江忠源,偉績丕昭,賢聲卓著。當國步艱難之日,誓掃欃槍;正妖氛猖獗之年,親臨矢石。以文臣而精武略,兵已攻心;率勁旅而搗偏師,賊尤寒膽。量沙退敵,紓朝廷南服之憂;扼險籌防,任鎖鑰北門之寄。惟望成功迅速,樹保障於蒼生;詎期赴難倉皇,標姓名於青史。而乃兇鋒益肆,壯志彌堅。勳未集乎鷹揚,勢偏驚夫豕突。煙漫霧漲,橫行之逆焰方張;月黑風悽,深入之孤軍莫救。遂致身先陷陣,心餘葵藿之丹;力盡捐軀,血化蘅蕪之碧。飾終逾格,備極殊榮。既荷先皇寵錫之恩,允宜後世馨香之報。(《諭賜祭文》) [83] 
韓文舉:楚軍之功勳,江公引之也,湘人之士氣,江公作之也。江公種其因,後人食其果。薛氏(薛福成)言稍假之年,其所建樹,當與胡曾相頡頏,諒矣。 [46] 
新寧縣誌》:江忠源善撫士卒,與同甘共蓼,其用兵也尤若有神,每臨陣橫槊馬上,察山川形勢,舉鞭示部,將於某所誘敵,某所設伏,往往以偏師出奇制勝。
徐培根:① 江忠源首先率楚勇來桂作戰,創湘人出境殺敵之始,……在蓑衣渡設伏,造成空前之大勝利。江忠源此種忠君愛國見義勇為之精神,實足為軍人之模範,設其不在廬江早年殉國,其事功勳業,可能在胡林翼與左宗棠之上。 [101]  ② 當時清軍,旗兵綠營,全部腐敗,不堪一擊。獨江忠源一支楚勇能戰能守,此皆江忠源為人俠義,平時能與士卒共甘苦,作戰則身先士卒所致,所謂“兵隨將轉”“強將之下無弱兵”者是也。③ 江忠源力疾赴援廬州,純系以戰爭全局為重,城破,自刎殉職,未即死,獨恐被俘,脱衣投水死。此種不成功便成仁之精神,真乃軍人之模範。 [102] 

江忠源軼事典故

江忠源破天荒

江忠源的家鄉新寧是湖南邊陲僻縣,文化非常落後,自清代開國以來從未出過鄉試中舉者。江忠源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考中丁酉科舉人,被時人謂之為“破天荒”。 [39]  [40] 

江忠源拜訪曾國藩

江忠源年輕時曾在北京求見曾國藩。曾國藩見到他的名刺,不高興的道:“這是新寧秀才江忠源,為人無賴,把他趕走吧。”門子便對江忠源道:“主人讓我向您致歉,説您是新寧無賴秀才,只會賭博,沒空與您交往。”江忠源大言道:“我確實喜歡賭博,但豈有拒人改過曾國藩?門子只得再次入內稟告。曾國藩非常驚訝,將他迎入府中。當時,天下承平已久,江忠源卻認為馬上就會有一場大亂,並對天下之事侃侃而言,聲震屋瓦,將茶盞拂落在地仍談笑自若。曾國藩對他大為改觀,將他送走後,對人道:“我平生從未見過如此人才。”又嘆道:“此人雖能名滿天下,但最終會因節烈而死。”

江忠源人物作品

清人繪《江忠烈公像》 清人繪《江忠烈公像》 [15]
江忠源的著有《江忠烈公遺集》十卷。 [16] 

江忠源人際關係

江忠源像 江忠源像 [15]
母親
陳氏,曾出私財助軍餉,並懸賞激勵士卒,被封為一品夫人 [17] 
兄弟
江忠濬,隨江忠源征戰,後任四川布政使、廣西布政使。 [14]  [18] 
江忠濟,隨江忠源征戰,累功至候選知府,升任道員,後在通城戰死。 [14] 
江忠淑,隨江忠源征戰。 [14] 

江忠源史料索引

《國朝先正事略·卷二十六·名臣》 [36] 
《清史列傳·卷四十三·大臣傳續編八》 [35] 
《清史稿·卷四百七·列傳一百九十四》 [14] 

江忠源文藝形象

江忠源小説形象

清代小説《洪秀全演義》中,江忠源原是向榮部下統領,在廣西巡撫周天爵保舉下,調任湖北按察使,後任安徽巡撫。胡元煒私通太平軍,將江忠源騙入廬州,並勾結對賞罰不滿的守備陳樹忠,煽動兵變。江忠源在與陳樹忠交戰時,中槍受傷,投水而死。 [19-21] 

江忠源影視形象

艾威飾演的江忠源 艾威飾演的江忠源
1988年《太平天國》,艾威飾演江忠源。
參考資料
  • 1.    《清史稿·江忠源傳》:巡撫張芾舉王命旗牌授忠源,戰守事悉聽指揮。忠源火城外廛廬,斬逃者,謂章江門最受敵,自當之,日登城督戰。賊穴地轟城,崩數十丈。刃斃先登賊,囊土填缺。數突門出戰,夜遣死士縋下焚賊營。尋湖南援師至,分軍扼樟樹鎮,遣羅澤南剿平泰和、萬安、安福土匪。
  • 2.    《清史稿·江忠源傳》:守南昌九十餘日,至八月,屢炮毀賊壘,沉賊船,乘風縱火,賊乃遁。詔嘉其功,加二品頂戴。
  • 3.    《清史稿·江忠源傳》:賊退據九江,分擾湖北興國,逕犯田家鎮。忠源赴援,部兵二千,途阻不能遽達,先挈親兵數十人抵田家鎮。甫一日,賊舟乘風大至,道員徐豐玉等死之。忠源自劾,詔原之,降四級留任,尋擢安徽巡撫。
  • 4.    《清史稿·江忠源傳》:賊已陷黃州、漢陽,圍武昌。沿江擊賊,敗之,武昌解嚴。疏請增兵萬人,當淮南一路,而湖北留其兵不盡遣,僅率兵二千冒雨行。將士疲頓,忠源亦遘疾。至六安,賊已陷桐城、舒城。
  • 5.    《清史稿·江忠源傳》:吏民遮留,不可,留千人守六安,舁疾抵廬州。部署未定,賊已大至。城中合援兵團勇僅三千人。
  • 6.    《鹹同將相瑣聞》:廬州知府胡元煒具稟告急,詭言廬州糧械極富,團勇多而得力。江公以為廬州重地,有可守之資,而棄之可惜也,乃分所部之半,留守六安,自率其半,馳赴廬州。問元煒以守具,則糗糧軍火,一無所有。守城兵僅元煒腹心,徐淮所募勇,及公所募六安勇,各數百人,皆新集不足恃。廬州城大而圮,兵勇人數,不敷一門之守。
  • 7.    《清史稿·江忠源傳》:忠源力疾守陴,迭挫撲城之賊。地道轟城屢圮,皆奮擊卻之。詔嘉忠源力保危城,躬馳戰陣,賜號霍隆武巴圖魯。
  • 8.    《鹹同將相瑣聞》:江公悟為元煒所紿,且知廬州城萬無可守。然既已至廬,不肯為棄城退守計,又怒元煒不能佈置於平曰,復詭詞貽誤於臨時,每見必斥責之,元煒遂伏匿不敢出。江公巡城,見水西門枕高阜,環城一面皆山,度洪軍必據山俯攻。因部分文武吏守城,而自守水西門。下令有能助守城者悉聽,廬民赴之者萬餘人。部署稍定,越曰洪軍大至,環城急攻,駕雲梯攀堞,官軍屢擊卻之。
  • 9.    《清史稿·江忠源傳》:時陝甘總督舒興阿兵萬餘,畏葸不進。忠源弟忠濬偕劉長佑來援,駐城外五里墩,阻不得前。
  • 10.    《清史稿·江忠源傳》:被圍月餘,廬州知府胡元煒陰通賊,賊知城中食乏,軍火將盡,攻益急。水西門圮,且戰且修築。賊突自南門緣梯入,忠源掣刀自刎。左右持之,一僕負之行,忠源奮脱。轉戰至水閘橋,身受七創,投古塘死之。
  • 11.    《鹹同將相瑣聞》:天且明,霧蔌蔌如雨,江公左右擁公行,公手劍自刎,都司馬良勳負公疾馳,公齧其耳,良勳負痛,因墮地。至水關橋,自投古塘死之。
  • 12.    《清史稿·江忠源傳》:布政使劉裕珍,池州知府陳源兗,同知鄒漢勳、鬍子雝,縣丞興福、艾延輝,副將松安,參將馬良、戴文淵,同時殉難。胡元煒竟降賊。忠濬募人求其屍。後八日,部卒周昌跡得之,負出,面如生。事聞,文宗震悼,贈總督,予騎都尉兼雲騎尉世職,入祀昭忠祠,諡忠烈。
  • 13.    《清史稿·江忠源傳》:同治初,江南平,追念前功,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湖南、江西並建專祠。
  • 14.    清史稿:列傳一百九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01]
  • 15.    此幅《江忠烈公像》為清人所繪。後題有邵陽知府梁則尹的贊詩二百餘字。文雲:“我昔遊桂林,頗聞江忠烈。 轉戰數千裏,殺賊如掃雪。 忠烈固皎皎,幕下悉人傑。 就中李鄴侯,肝膽更奇特。 所向輒披靡,忠烈亦心折。 廬州倏赴義,西平新建節。 山川阻且深,欲見不可得。 將軍天上人,徒念心軫結。 今春胡君來,舊雨恣歡説。 因訪杜甫幕,始與嚴武接。 温雅如書生,清言霏玉屑。 野鶴畏逢迎,長揖猶蹩躠。 將軍偏下交,貌恭情更切。 示我渭城詩,藝識無前業。 郴宜虎負嵎,梟獍肆猖獗。 枕戈閲三載,誓滅此妖孽。 數百年賊巢,聲銷蹤亦絕。 以此負盛名,洋溢訖百粵。 鹹思借戈矛,盪滌虎狼穴。 會看偉績成,姓名輝史冊。 紫光矗丹霄,繪象廁其列。 豈徒鏡中形,珊珊抱仙骨。 相翁都督大人玉照 善化梁則尹莘畲氏謹題”
  • 16.    清史稿:藝文志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01]
  • 17.    《清史稿·江忠源傳》:忠源歿逾年,湖南有寇警,弟忠淑奉檄募勇助剿。母陳出私財助餉,並懸重賞以勵眾。事定,巡撫駱秉章以聞,特旨予忠源父母三代一品封典。
  • 18.    廣西通志政府志:第一篇 晚清廣西省政府及農民政權  .廣西地情網[引用日期2014-06-01]
  • 19.    洪秀全演義:第13回 張國樑背義加官 賽尚阿單騎逃命  .勸學網[引用日期2014-06-01]
  • 20.    洪秀全演義:第19回 封王位洪秀全拒諫 火漢陽曾天養鏖兵  .勸學網[引用日期2014-06-01]
  • 21.    洪秀全演義:第26回 攻嶽州智劫胡林翼 入廬郡賺斬江忠源  .勸學網[引用日期2014-06-01]
  • 22.    江忠源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6-01]
  • 23.    中國近代教研室編.中國近代史輔導材料[M].遼寧大學歷史系,1977.第122頁
  • 24.    李德義,於汝波主編,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編.中國將師名錄五代至清代卷[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02.第713頁-第714頁
  • 25.    陳少能編著.中國古代廉政名言與廉政故事[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第274頁-第275頁
  • 26.    據《養知書屋文集》卷17《江忠烈公行狀》載:“公生於嘉慶十七年壬寅歲六月二十四日,年四十有二。”根據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網站的換算,公曆為1812年8月1日。
  • 27.    據《養知書屋文集》卷17《江忠烈公行狀》載:“公奮自投水死,所投處為古塘,時咸豐三年十二月十七日也。”《曾文正公文集》卷3《江忠烈公神道碑》亦載:“城陷,發憤投水死。咸豐三年十二月十七日也,春秋四十有二。”根據台灣中研院“兩千年中西曆轉換”網站的換算,公曆為1854年1月15日。
  • 28.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公生而岐嶷,英達過人。早歲能文章,好讀經世書。甫冠,附縣學為諸生。
  • 29.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道光十七年丁酉,充縣學拔貢生,旋中是科鄉舉。自是恆客都門,與當世賢士大夫遊,刻意問學,以名節自砥厲。……以甲辰大挑二等,慨然日:“窮達,命也。得教職養親倖矣。”既卒不得第,乃南歸。
  • 30.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心念天下之亂將起,愀然謂其鄉人日:“國家承平二百餘年。楚、粵之交山谷阻深,奸民萌櫱其間,有司縛於文法不敢詰。新寧,巖邑也,民、猺雜處,又與廣西五排連, 一旦亂作,事其危哉。”乃集諸父老為團練法。每月朔,會鄉村子弟,剴切譬曉,俾知親親長長之義,陰以兵法部勒其眾。數月, 一鄉肅然。
  • 31.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未幾而有雷再浩之變。雷再浩者,新寧黃背峒人,習青蓮教,陰結粵西奸民李世德及新寧李尚開、陳新進等為逆謀,黨羽日盛。公察其變,為文備述嘉慶初戡定川、楚教匪始末,諭邑中子弟毋為奸人愚,自罹顯戮,解散漸多。復告縣令李君博,許其黨自首,免坐,懸重賞購首逆。雷再浩憂事泄黨散,逆謀益急,率其死黨數百人反於黃背峒,設將軍等偽號,抄掠近村。
  • 32.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公聞警,即請於令,率村中團丁二百,與把總方開甲合剿。值賊大出,奮擊,破走之。追至黃背峒,焚其巢。賊竄粵西梅溪口、大埠頭諸處,誘脅鄉民,勢復熾。公督團丁守要隘,屢擊敗之。賊恨公甚,揚言得江某當生啖之。母夫人呼公且歸,公笑日:“賊安能害我!”然以母故,遂止城中助官居守。……公請檄廣西會剿,自督團丁四面逼之,斷賊出掠之路。賊飢不得食,公乃與邑文生蔣啓華設間,誘賊黨縛雷再浩出,事遂定。……湖廣總督裕泰公上公功,賞戴藍翎,以知縣用。
  • 33.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道光二十九年揀發浙江。吳文節公文鎔時撫浙,聞公賢,凡事之難者輒委之。時浙大水,秀水被災尤甚,公奉檄往賑。至則請發常平倉,親詣諸富室勸捐助賑,設局,擇邑中正士董之。編審丁口,分別極貧、中貧,次貧,為冊以上。所捐錢穀即存捐者之家。至散給時,預計某莊貧户若干,應給錢米若干,某莊捐户應發若干,由局發單,令各莊長向捐户支取,分給諸貧户。莊長憑票給發,無從侵欺;貧户丁口已審,亦無從浮冒。糾一縣之財,賑一縣之飢,合一縣廉幹士民,治一縣荒政,吏胥、差役無所預。又慮貧民領賑時,債主或逼償夙浦,仍出示嚴禁。莠民借荒強糴,痛治之。富室感公意,輸助恐後,全活遂多。秀水地卑,積潦無從泄,民不得補種。公循行郊野,見有高阜,親勸補植雜糧。 復請奏免正賦,以蘇民困。設局收養遺孩,手定規條十六,法最詳審,皆賴以活。適秀水令某君卒於官,士民稟留公權縣篆,吳公許之。公招流亡,禁遊惰,懲奸猾。又以民俗奢侈,躬節儉為之倡。……災後桑多槁,公考《農桑輯要》諸書,作《補救六條》示之。在官九月,事大治,民忘其災。士為歌詩頌公德,謂二百年來無此官也。未幾,補麗水令。
  • 34.    [清]江忠源、王鑫撰,譚伯牛校點.江忠源集 王錱集[M].長沙:嶽麓書社,2013.07:170-171
  • 35.    王鍾翰點校.清史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3362-3370
  • 36.    [清]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1277-1285
  • 37.    《曾文正公年譜》卷1《庚戌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宣宗成皇帝升遐,……文宗嗣位。……時奉旨令部院九卿各舉賢才。公疏薦五人,奏稱:“李棠階以學政歸家,囊槖蕭然,品學純粹,可備講幄之選。吳廷棟不欺屋漏,才能幹濟,遠識深謀,可當大任。王慶雲閎孑精識,腳腳踏實,可膺疆圉之寄。嚴正基洞悉民隱,才能濟變。江忠源忠義耿耿,愛民如子。”
  • 38.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咸豐初,詔中外各舉所知,吳公將以公名應,適侍郎曾公國藩特疏薦公,命赴部引見。會海塘壞,吳公奏留公辦工。閲四月,工竣,而歲貢君之訃適至,公一慟幾絕,嘔血數升。……秀水民聞公在杭病劇,……奔喪歸。
  • 39.    《水窗春囈》捲上“新寧陳某”條:道光丁酉,予為新寧教官,江忠烈以諸生應拔萃科,四試皆名列第二。……是科與予同中鄉榜,同上公車。新寧自國初以來無中式者,人謂之破天荒。
  • 40.    《亦佳廬小品》第3輯“談曾國藩科第”條:湘之新寧,清代向無捷鄉試者。迨道光丁酉科,江忠源以拔貢中式,人謂之破天荒。
  • 41.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營葬甫畢,而廣西寇事愈棘,金田賊洪秀全、楊秀清等尤兇狡。
  • 42.    《清史稿》卷475《洪秀全傳》:以歲值丁未,應“紅羊”之讖,遂乘勢倡亂於金田。……咸豐元年,秀全僣號偽天王,縱火焚其墟,盡驅眾分擾桂平、貴、武宣、平南等縣,入象州。上命廣州副都統烏蘭泰會討,以大學士賽尚阿為欽差大臣,率都統巴清德、副都統達洪阿馳防。……閏八月,寇分二路東走藤,北犯永安,陷之。
  • 43.    《清史稿》卷407《江忠源傳》:咸豐元年,大學士賽尚阿督師剿粵匪,調赴軍前,副都統烏蘭泰深倚重,事必諮而行。忠源招舊所練鄉兵五百人,使弟忠濬率以往,號“楚勇”。賊氛方熾,官兵莫攖其鋒。忠源勇始至,逼賊而壘。賊輕其少,且新集,急犯之。堅壁不出,逼近始馳突,斬級數百,一軍皆驚。累功賜花翎,擢同知直隸州。
  • 44.    [清]朱孔彰撰.中興將帥別傳[M].長沙:嶽麓書社,2008:25-35
  • 45.    [清]朱孔彰撰.中興將帥別傳[M].長沙:嶽麓書社,2008:43
  • 46.    捫蝨談虎客輯;張國寧,李晉林點校.近世中國秘史[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310
  • 47.    《清史稿》卷402《烏蘭泰傳》:向榮自平南敗後被譴,託病逗留梧州、平樂者兩月有餘。至冬始抵永安,攻北路,烏蘭泰攻南路。……烏蘭泰主鎖圍困賊,向榮謂圍城缺一面,乃古法,宜縱賊出擊,兩人意不合。會榮克城西炮台,二年元旦,同詣賽尚阿賀歲。賽尚阿遇榮特優,烏蘭泰憤甚,忠源解之,然益不相能。忠源以母憂,辭歸。
  • 48.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又以公在新寧討賊所練團丁可用,屬公自將五百人為一軍。公令季弟忠淑在籍選募,帥以來,號稱楚勇。
  • 49.    《清史稿》卷407《江忠源傳》:賊聚永安,向榮與烏蘭泰不協,忠源調和,勿聽,知必敗,引疾回籍。
  • 50.    [清]郭嵩燾著,楊堅點校.郭嵩燾詩文集[M].長沙:嶽麓書社,1984:505-506
  • 51.    [清]郭嵩燾著,楊堅點校.郭嵩燾詩文集[M].長沙:嶽麓書社,1984:651
  • 52.    《清史稿》卷392《賽尚阿傳》:二年正月,賽尚阿親往督之,用向榮策,缺城北一隅不置兵,縱其出,因而擊之。烏蘭泰爭之不得,素與榮不協,至是益相水火。
  • 53.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其年四月,賊果由北路竄。官軍追至大沖口,四鎮敗歿。賊趨桂林。烏公馳至,……呼諸卒:“共飲此,隨吾援桂林!”比至將軍橋,膝中炮,不能軍。賊乘勝薄桂林,據象鼻山,俯瞰城中,日以大炮轟擊。
  • 54.    [清]王定安著,朱純點校.湘軍記[M].長沙:嶽麓書社,1983:前言4
  • 55.    [清]王定安著,朱純點校.湘軍記[M].長沙:嶽麓書社,1983:1-3
  • 56.    [清]王定安著,朱純點校.湘軍記[M].長沙:嶽麓書社,1983:43
  • 57.    [清]朱孔彰撰.中興將帥別傳[M].長沙:嶽麓書社,2008:2
  • 58.    《曾文正公文集》卷3《江忠烈公神道碑》:歸而永安賊出,大敗官軍,遂至桂林。公聞警,募勇倍道赴援,將終佐烏公以平嶺表。未至,而烏公陣沒。
  • 59.    《清史稿》卷407《江忠源傳》:二年春,賊果突圍出犯桂林。忠源聞警,增募千人,偕劉長佑兼程赴援,未至,烏蘭泰傷歿於軍,自是獨領一軍,進扼桂林城外鸕鷀洲,三戰皆捷。
  • 60.    《清史稿》卷392《賽尚阿傳》:賊遽犯桂林,向榮走間道入城守禦,……賽尚阿自請治罪,詔責戴罪以圖補救,命兩廣總督徐廣縉率師赴援。賊見桂林守具已完,援師漸集,解圍北竄,連陷興安、全州。
  • 61.    《清史稿》卷407《江忠源傳》:圍尋解,擢知府。
  • 62.    [清]江忠源、王鑫撰,譚伯牛校點.江忠源集 王錱集[M].長沙:嶽麓書社,2013:16
  • 63.    《太平天國史》卷2《紀年》:五月初二日,太平軍從全州乘船出發,順流指向長沙。……立即焚燒船隻,棄輜重,改從東岸進永州。阻水,折而南向道州,清湖南提督餘萬清棄城逃。初九日,克道州。道州多天地會,雲集來歸,立“道州大旗”,軍威大振。
  • 64.    《湘軍記》卷1《粵湘戰守篇》:四月丙申,陷全州。賽尚阿遣和春將七千人追之。壬寅,賊入湖南境,江忠源躡賊全州,慮賊乘湘水漲,劫船東趨長沙,急扼蓑衣渡。渡狹,夾岸多林木,伐木為堰,張旗幟為疑兵,部屬甫定,賊果劫民舟蔽江下,忠源扼擊之,鏖戰兩晝夜,斃賊千計,焚賊舟幾盡,偽南王馮雲山中炮死。
  • 65.    《清史稿》卷407《江忠源傳》:悍酋馮雲山中炮死,賊棄舟夜遁,盡獲其輜重。忠源先請扼東岸,未用其策,賊由東竄入湖南。
  • 66.    《清史稿》卷407《江忠源傳》:又議賊眾不滿萬,慮日久裹脅眾,分防不如合剿,遠堵不如近攻。於是諸軍合攻道州,賊堅壁,意在久踞。購城中內應,約期襲之。
  • 67.    《賊情彙纂》卷11《老賊》:羣賊懷土重遷,欲由灌陽而歸,仍擾廣西。秀清獨謂非計,曰:“已騎虎背,豈容復有顧戀?今日之策,莫如舍粵不顧,直前衝擊,循江而動,略城堡,舍要害,專意金陵,據為根本,然後遣將四出,分擾南北,即不成事,黃河以南,我可有已。”洪逆等深然之。
  • 68.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道州俗樸而悍,地界粵西,多會匪。賊據城月餘,各處賊俱響應,勢復張。遂取道江華、寧遠、嘉禾諸縣境,趣桂陽州。……復陷郴州。七月,賊首蕭朝貴詗長沙城外民房未拆,守兵亦單,意可襲而取也,乃率其死黨疾馳而來。
  • 69.    《陶樓文鈔》卷7錄《江忠烈公墓表》:公與諸軍壁郴州城外,偵知賊酋蕭朝貴分股疾馳襲長沙,請於統領和春公,選千五百人倍道追之。
  • 70.    《湘軍記》卷1《粵湘戰守篇》:忠源察省城形勢,以南城天心閣地勢高,與城外蔡公墳犄角,可以屏蔽東北二面,與賊相持,即馳踞蔡公墳。
  • 71.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公與提督銜綏靖鎮總兵和春公倍道追之。時賊已由永興、茶陵、醴陵奄至,據城南及小西門一帶民房為窟穴,日夜仰攻甚急。巡撫駱公秉章侯代未去,與幫辦軍務湖北巡撫羅公繞典、提督鮑起豹等陴固守。會蕭朝貴中炮斃,攻稍懈。……長沙城東南天心閣外地勢高,賊已建柵築壘,據其半。公言於和公:“非併力爭此,賊將環攻東北諸門,長沙危矣!”急率所部與賊戰,麾下死傷者二十餘。公據胡牀,督戰益急。賊稍退,遂促移壘。和公亦督所部繼之。壘成,近逼巢,共汲一井,擊拆之聲相聞。自是長沙止南門一面及西南角有賊,守禦較易,而賊巢背水面城,無從肆掠。後雖大隊踵至,無能為矣。
  • 72.    《國朝先正事略》卷26《江忠烈公事略》:會偽西王蕭朝貴中炮死,……逾旬,洪、楊大股至,勢焰復張,公弟忠濟自郴尾之,約公夾擊。方戰,賊伏叢冢間,挺矛刺公,傷腓墜馬,遇救免。時新撫張公亮基至,前巡撫駱公秉章與幫辦軍務前湖北巡撫羅公繞典均夙契公,就詢方略,公以官軍四面集,惟河西一路虛,請調重兵駐龍回塘,扼賊竄路,期盡殲。張公尤韙之,而河西諸將逡巡莫敢前。當是時,賽公罷免,新帥徐公廣縉久不至,城內外巡撫三、提督二、總兵十,莫相統攝,謀用不成。公憤甚,躬赴湘潭,力請于徐公,不省。賊卒由龍回塘逸去,掠舟西遁,而東南大局隳矣。
  • 73.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張公素重公,欲與計事。顧創甚,不能動履。乃以籃輿縋公上,入署養傷,就詢方略。
  • 74.    徐世昌.晚晴簃詩匯 第3冊[M].北京:中國書店,1988:719
  • 75.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是夜(十月十九日夜)二更,城南火起,有旋風挾急雨數點過,而賊全數從浮橋渡湘水,由龍回潭竄去矣。……賊既竄寧鄉,向公令西岸各軍追賊,而己於二十四日始拔營起行,尾賊至益陽。賊乃擄船渡資水,出臨資口,遂過洞庭,陷嶽州。……賊留嶽州四日,疾趨武昌、漢陽,而東南大局遂壞矣。公過湘潭時,徐公令公暫留,確探賊蹤所向。比聞賊趨益陽,乃令公由湘潭追之。比至,益陽賊已去臨資口,乘南風,陷岳陽。公以烏公故,怨向公,又以向公不能用其謀,不欲與共事。張公遂檄公留湖南。
  • 76.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時巴陵有賊晏仲武,與金田賊通,聞賊陷嶽州,遂糾眾反劫軍餉。張公調公與鄧君紹良討平之,密飭公由巴陵、平江赴瀏陽,討徵義堂賊。徵義堂者,瀏陽東鄉亂民周國愚、曾世珍、鄧萬發所立會名也。……十二月十四日,公率部赴瀏陽,……十八日,徵義堂賊三千餘,分三路來撲縣營。……獲賊目朱興祥、陳國材、陳朝涇、陳德昭等二十餘,斬之。首逆曾世珍負創潛逃,亦搜獲正法。凡殺賊七百餘,生擒六百餘,周國愚、鄧萬發兩逆,皆於次年捕得,磔之。用兵十二日,事平。……公前以解桂林圍功擢知府、援長沙功擢道員矣。
  • 77.    [清]江忠源,王鑫撰;譚伯牛校點.江忠源集 王錱集[M].長沙:嶽麓書社,2013:205
  • 78.    《清史稿》卷424《張亮基傳》:賊解圍去,破嶽州,入湖北,漢陽、武昌相繼陷,湖廣總督徐廣縉以罪罷,命亮基代之,規進剿。亮基疏言宜防賊回竄,意在專顧湖南,詔趣速進。三年春,賊棄武漢東下,亮基抵湖北籌辦收復撫卹事宜。
  • 79.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三年正月朔,公奉檄還長沙。時賊已棄武昌東下,張公奉命署湖廣總督,疏調公赴鄂。……抵鄂,張公即奏公署湖北按察使,帶所部楚勇四百自隨。禮部侍郎曾公國藩時居憂在籍,奉命幫辦湖南團防,欲留公,不得,乃留公弟忠濟與劉長佑、李輔朝,帶公舊部千人,駐長沙。
  • 80.    《太平天國史》卷1《序論》:天京既建,立即出師北伐、西征。北伐軍於癸好三年四月初八日從揚州出發,命大將林鳳祥、李開芳等率領,經安徽,於五月攻下河南歸德府,打算從歸德府城西北四十多里的劉家口渡黃河,取道山東進攻北京。
  • 81.    《清史稿》卷475《洪秀全傳》:三年,上以賽尚阿久無功,授兩廣總督徐廣縉為欽差大臣。時石達開攻武昌,廣縉逗留嶽州不敢進,上責其罪,更以向榮為欽差大臣,日夜攻之急,寇棄武昌駕船東下,眾號五十萬,……寇薄九江而下,收官軍委棄炮仗,破安慶,……水陸並進,抵金陵,……晝夜環攻,掘地道壞城。……秀全既破金陵,遂建偽都,擁精兵六十餘萬。……向榮既復武昌,躡寇而東,抵金陵,軍孝陵衞,是謂江南大營。
  • 82.    《清史稿》卷407《江忠源傳》:文宗知忠源忠勇可恃,命率所部赴向榮軍,尋命幫辦江南軍務。
  • 83.    [清]江忠源、王鑫撰,譚伯牛校點.江忠源集 王錱集[M].長沙:嶽麓書社,2013:17
  • 84.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公隨張公抵武昌,距賊去甫十餘日,遺黎存者不足十之一,官署民舍大半焚燬,死户枕藉。時張公署湖廣總督,駱公署湖北巡撫,河南布政使嚴公正基署湖北布政使,公署按察使兼鹽道,……修城郭,制守具,通商賈,恤難民,治土匪,緝逸賊,籌軍食,事無不舉。公旋奉命授湖北按察使。
  • 85.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三月,討通城之賊。……張公檄公速統所部楚勇四百及開化勇、瀘溪勇三百餘往剿。時嘉魚、蒲圻均有賊響應。公分遣開化勇、瀘溪勇赴嘉魚、蒲圻,而自率楚勇徑搗通城麥園賊巢,擒劉立簡,磔之。復進軍葛家坪。……忽崇陽賊陳北斗糾眾千餘,與通城賊何天進暗相勾結,焚劫桂口及通城下畈,將乘間襲取通城。而嘉魚賊熊開宇、梁一舉復與何天進合。勢漸張。公還軍通城御之。張公以崇、通賊日聚日多,嘉魚、蒲圻土匪又方蠢動,公所部楚勇僅四百,分則更單,諮署湖南巡撫潘公鐸及曾公國藩,預調公弟忠濟及劉長佑、李輔朝留南舊部楚勇,來北會剿。……即拔營入山剿之,生擒賊張西園等二十餘名戮之。大局略定。
  • 86.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旋奉旨飭赴江南大營幫辦軍務。三月二十九日,交卸湖北按察使、鹽道兩篆,還鄂。疏陳軍務八條。……公率楚勇千七百餘馳赴江南,路過廣濟。 適廣濟賊宋關祐等抗糧為亂,戕署黃州知府邵綸及黃梅縣知縣鮑開運。張公奏飭公順道往剿。比至蘄州,則關祐已脅眾數萬矣。……乃進兵廣濟城北,三戰三捷,斬賊五百餘。其生擒者均免死,令其持示歸,曉諭被脅愚民,速自解散,毋於大戮。事漸定。
  • 87.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適金陵巨賊分黨由滁州北竄,奉旨:“湖北按察使江忠源親歷行間,屢著戰功。曾諭令馳赴江南,幫辦軍務。該署督等委令順道剿辦廣濟縣匪徒。倘此時尚未竣事,即着署提督阿勒經阿接辦。飭江忠源統帶兵勇,迅速馳赴安徽鳳陽一帶,會同周天爵等攻剿。”公以廣濟事宜交署漢黃德道徐君豐玉、署提督阿勒經阿接辦, 自率所部由蘄州取道九江入皖。
  • 88.    [清]黃彭年著,黃益整理.陶樓詩文集輯校[M].濟南:齊魯書社,2015:256-259
  • 89.    《雙梧山館文鈔》卷10《寶慶府江忠烈公祠記》:雷再浩之變,公時家居,亟率鄉勇搗賊巢,擒元惡,不一月賊平,公於是赫然以知兵聞名。
  • 90.    郭毅生主編.太平天國曆史地圖集[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9:55
  • 91.    郭毅生主編.太平天國曆史地圖集[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89:75-76
  • 92.    [清]左宗棠著.左宗棠全集 家書 詩文[M].長沙:嶽麓書社,2009
  • 93.    維公校閲.文學筆記説部 庸庵筆記[M].大連:大連圖書供應社,1935:6
  • 94.    《養知書屋文集》卷17錄《江忠烈公行狀》:甫抵九江,忽接探報:金陵賊船二千餘上駛江南兔兒磯,師船失利,賊之前隊已抵江西彭澤縣,將犯省城。江西巡撫張芾、在籍幫辦團防兵部尚書陳公孚恩會檄調公速赴南昌。
  • 95.    《曾文正公文集》卷3《江忠烈公神道碑》:事甫定,而朝廷諭令公速救鳳陽,不數日而江西巡撫檄公速援南昌。公曰:“金陵、鳳陽雖有朝命,然殘破之區,效遲而事易。江西雖無朝命,然完善之土,禍急而事難。吾當先其難才。”
  • 96.    《國朝先正事略》卷26《江忠烈公事略》:五月至九江,賊自皖江溯流上,距城四十里,憚公威名,不敢近,改由彭蠡犯南昌。時公奉命援鳳潁,即抗疏改道援江西。軍士方患暑疫,汰之得人千三百,以五月十六夜抵南昌,凡三晝夜行五百里。賊不意公乍至,驚曰:“來何速也。”……十八日,賊舟蔽江至。
  • 97.    [清]郭崑燾、郭崙燾著.郭昆燾集、郭侖燾集[M].長沙:嶽麓書社,2011:51
  • 98.    [清]李元度撰,王澧華點校.天嶽山館文鈔·詩存 1[M].長沙:嶽麓書社,2009:132-133
  • 99.    [清]劉坤一著,陳代湘校點.劉坤一集 第5冊[M].長沙:嶽麓書社,2018:565
  • 100.    [清]劉坤一著,陳代湘校點.劉坤一集 第5冊[M].長沙:嶽麓書社,2018:577
  • 101.    台灣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曆代戰爭史第18冊:太平天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81
  • 102.    台灣三軍大學編著.中國曆代戰爭史第18冊:太平天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126-127
  • 103.    [清]江忠源,王鑫撰;譚伯牛校點.江忠源集 王錱集[M].長沙:嶽麓書社,2013:180-18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