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椿

(北魏大臣)

鎖定
楊椿(455年-531年7月28日),字延壽,本字仲考,弘農華陰潼鄉(今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人。北魏大臣,洛州刺史楊懿第二子。 [19] 
楊椿出身弘農楊氏,足智多謀,以門蔭入仕。太和元年(477年),獲得北魏孝文帝賞識,任內行內小,後轉任給事中 [2]  經歷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孝莊帝四朝,先後治理豫、濟、梁、朔、定、秦、岐、雍等八州,參與平定六鎮起義關隴起義和南徐州起義,官至侍中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孝莊帝即位後,任司徒太保侍中。永安二年(529年),致仕歸鄉。 [19] 
普泰元年(531年),為雍州牧爾朱天光所害,時年七十八。太昌元年(532年),孝武帝追贈楊椿使持節、大丞相、太師、都督冀、定、殷、相四州諸軍事、冀州刺史。 [16]  著有《誡子孫書》 [3] 
全    名
楊椿
延壽(仲考)
所處時代
北魏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弘農郡華陰縣潼鄉習仙裏(今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 [18] 
出生日期
455年
逝世日期
531年7月28日
逝世地
弘農郡華陰縣
陵    墓
華陰舊塋(弘農楊氏家族墓地 [24] 
安葬地
弘農郡華陰縣(今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華山鎮楊寨村西北)
主要成就
討伐叛亂、治理地方、多次上書建言和勸諫
主要作品
《誡子孫書》
最高官職
司徒→大丞相(贈官)、太師(贈官)

楊椿人物生平

楊椿孝文賞識

楊椿本字仲考,北魏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與兄長楊播魏孝文帝賞識賜字,遂改為延壽。楊椿性格寬大謹慎,曾任職中散內行內小,負責管理皇帝的御馬房,後來因為做事莊重嚴謹,專門管理醫藥。 [5] 
太和三年(479年),任內給事,與其兄長楊播一起在宮內任職。後任中部法曹,專管司法,判決公正,受到孝文帝的讚賞。 [5] 
太和十五年(491年),楊椿任宮輿曹少卿,加官給事中 [20] 
太和十六年(492年),楊椿受安遠將軍,任北豫州刺史。孝文帝從洛陽南下豫州,在楊椿豫州內的館舍留宿,賜給楊椿馬十匹、縑一千匹。 [6] 
太和十八年(494年),楊椿受冠軍將軍,任濟州刺史。孝文帝從鍾離返回鄴城,中途到了碻磝,駕臨楊椿的館舍,又賜給楊椿馬二匹、縑一千五百匹。 [6] 
後來楊椿被平原太守崔敞控告,廷尉指楊椿為官時牟取利益,並且使用官府的碳,應給予免官。朝廷於景明元年(500年),將楊椿降職為寧朔將軍、梁州刺史。 [6] 

楊椿征討叛亂

當初,北魏武興王楊集始被南齊將領楊靈珍擊敗,投降南齊。此時,任南齊北秦州刺史的楊集始率部萬餘人自漢中北上,欲奪回原來的地盤。楊椿領步騎五千駐守下辨,給楊集始去書信,曉以利害。楊集始拿着書信對楊椿的使者説:“楊椿這封書信,除去我心腹之疾。”於是楊集始率領千餘人投降北魏。 [30]  不久楊椿以母親年老為由,辭去官職回家。 [7] 
景明四年(503年),武都的氐族人首領楊會率眾起義,反抗北魏。宣武帝下詔授楊椿假持節、冠軍將軍、都督西征諸軍事、梁州刺史。與軍司羊祉率領大軍成功鎮壓楊會起義。後來朝廷在梁州運糧,糧食被氐人劫奪,朝廷詔令楊椿兼徵虜將軍,持節招慰氐人。不久因為氐人反叛,朝廷任楊椿光祿大夫、假平西將軍、督征討諸軍事,率軍征討氐人。楊椿回朝後,兼任太僕卿 [19] 
正始二年(505年),仇池郡氐族反叛,朝廷命楊椿率軍鎮壓。授銀青光祿大夫 [24] 
正始三年(506年),秦州的羌族人民聚眾反叛,擁護秦州主簿呂苟兒為帥,立年號“建明”。涇州屠各族首領陳瞻率眾響應,關隴大震。皇帝下詔任楊椿為別將,隸屬安西將軍元麗討伐叛軍。叛軍佔據峽谷以固守,有人計謀設下伏兵以阻止叛軍的出入,等到叛軍糧食吃完再發動進攻;有人建議砍伐山上的樹木,放火焚燒叛軍。楊椿説:“這都不是好的辦法呀。叛軍竄入深山,正是躲避滅亡的命運。現在應該嚴令全軍將士不要輕舉妄動,叛軍一定認為我軍見形勢險要不敢向前,心中輕視我軍,然後乘其不備掩殺過去,可以一舉平定。”便緩師待敵。叛軍果然出來搶掠,楊椿便用軍中的驢馬引誘他們。然後乘夜銜枚進襲,斬殺陳瞻,傳首三軍。回朝後,楊椿升任了太僕卿,加授安東將軍。 [8]  [28] 

楊椿犯法被劾

永平元年(508年),南徐州成景俊舉城歸附南梁。朝廷詔令楊椿率軍四萬前去討伐,未能取勝。隨後,朝廷任命楊椿都督朔州、撫冥、武川、懷朔三鎮三道諸軍事、平北將軍、朔州刺史。這時,廷尉起訴楊椿以前在任太僕卿時,招引奸細,盜種牧田三百四十頃,按律應處刑五年。尚書邢巒則根據《正始別格》啓奏,楊椿應當免去官職為庶人,與楊椿同籍的人全家都不能任官職。但宣武帝認為新制已經頒佈,舊制不適宜再用,詔令依照廷尉的判決,又允許楊椿贖罪。不久授楊椿撫軍將軍,入朝任都官尚書,監修白溝堤堰。熙平元年(516年),楊椿又以本將軍任定州刺史。 [10]  [24] 
楊椿擔任定州刺史期間,因督修黑山道(今河北平山縣通山西五台縣的山路)時,伐木私造佛寺,勞役士卒,受到御史劾奏,被免官為庶人。 [21] 

楊椿再次啓用

正光五年(524年),楊椿被朝廷起用,任輔國將軍、南秦州刺史。當時關隴地區的各族人民不堪忍受民族壓迫,爆發了關隴起義。去往秦州的道路不通,於是楊椿留在了長安 [12] 
孝昌元年(525年),朝廷任楊椿為岐州刺史,又授撫軍將軍衞尉卿 [12] 
孝昌二年(526年),楊椿任左衞將軍,又兼尚書右僕射。楊椿招募恆州和朔州的流民,充當士兵。但此事沒辦成。不久朝廷加楊椿為衞將軍,出任都督雍南、豳二州諸軍事、本將軍、雍州刺史,又進號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12] 
孝昌三年(527年),蕭寶夤、元恆芝等官軍因出兵日久,軍將疲憊,被叛軍擊敗,元恆芝從渭水北面東渡,楊椿派人追元恆芝,沒有追上。蕭寶夤逃回長安,停駐在長安逍遙園內,收集將士,得萬餘人, [31]  由此長安人心才安定下來。當時,涇州、岐州及豳州全部都被叛軍攻陷,扶風以西,都被叛軍佔據。楊椿於是招募士兵,得七千餘人,派遣兄子、錄事參軍楊侃統領以防備叛軍。朝廷詔令楊椿以本官加侍中、兼尚書右僕射行台,節度關西諸將,其統領的軍隊裏,五品以下、郡縣需要用其為官的,可任由楊椿自行授予官職。隨後楊椿患病,多次啓奏辭職。朝廷允許,以蕭寶夤代替楊椿為雍州刺史、行台。 [12] 

楊椿預言叛亂

孝昌三年(527年),楊椿回到家鄉,讓準備回京的兒子向皇帝和太后建言,為預防蕭寶夤的叛亂,應派遣官員安定關中。孝明帝和胡太后聽了楊椿的建議,雖然懷疑蕭寶夤,但並沒有採納。後為了安定長安地區,朝廷任命御史中尉酈道元為關中大使。蕭寶夤認為這是朝廷要算計自己,便派遣郭子恢在陰盤驛亭將酈道元等人殺害。並上表為自己辯護,稱是被楊椿父子誹謗,酈道元是被盜賊所害。 [26]  朝廷詔令任命楊椿都督雍、岐、南豳三州諸軍事、本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討蜀大都督。楊椿以年老患病而推辭,沒有赴任。 [13]  十月,蕭寶夤在長安發動叛亂,自稱大齊皇帝,改元隆緒。 [29] 

楊椿權臣猜忌

建義元年(528年),楊椿晉升為司徒。爾朱榮東討葛榮,朝廷詔令楊椿率眾為後軍。隨後楊椿晉升太保、侍中,給後部鼓吹(賞賜儀仗樂隊)。楊椿的兒子楊昱當時鎮守榮陽,權臣元顥領兵逼近大梁,招降楊昱未果,元顥於是領兵攻城,城破後楊昱被俘。當時楊椿的弟弟楊順為冀州刺史,楊順的兒子楊仲宣為正平太守,楊椿的侄子楊侃楊遁都隨從孝莊帝逃往河北,權勢還很大,因楊昱拒不投降,所以楊氏一族也被元顥所猜忌。但因楊椿家世顯重,元顥擔心如果加罪楊椿會失去民心,所以沒有加罪楊椿。當時有人勸楊椿攜全家避禍。楊椿説:“我全家百口人,能逃去哪裏?只當任由天命。” [14] 

楊椿告老歸鄉

永安二年(529年),元顥被平定後,孝莊帝返還洛陽,楊椿多次請求辭職返回華陰老家,孝莊帝終於允許。並下詔允許楊椿穿侍中的官服,賜給朝服一套,八尺牀帳、桌子、手杖,不上朝,四匹馬拉着的帶有座位、扶手的車子。派兩人專門負責楊椿和朝廷之間的聯繫,命楊椿所居住的州縣一年四季按禮節慰問他的健康情況。 [27]  孝莊帝與羣臣百官在城西張方橋為楊椿踐行。孝莊帝走下御座,緊握楊椿的手,淚流滿面地説:“您是先帝時的舊臣,朝中元老。您志趣高尚,執意還鄉。朕多次挽留也無法留住您,內心深感淒涼悲切!”楊椿表情複雜,什麼也沒有説,長嘆一聲後剛想跪拜,就被孝莊帝親手拉起。接着,孝莊帝賜給楊椿絲綢、布匹,並派御林軍把他護送回老家華陰。 [15] 
永安三年(530年),操縱北魏政權的權臣爾朱榮意圖謀朝篡位,被逼到走投無路的北魏孝莊帝聯合楊侃等人將爾朱榮誘殺。自此,爾朱氏一族便和楊氏一族結下仇怨。 [19] 

楊椿奸臣陷害

北魏節閔帝普泰元年(531年),爾朱世隆誣告弘農楊氏謀反,請朝廷收捕弘農楊氏治罪,想要將楊氏一門滅族。節閔帝堅決不同意,無奈大權旁落,爾朱氏依然在把持北魏朝政,爾朱世隆屢次上表逼迫,節閔帝逼不得已,只好命令有關部門審查上報。隨後爾朱世隆派兵包圍了楊津的府第,與此同時,爾朱天光也派兵至華陰逮了楊椿一家。隨後弘農楊氏東西兩支,不分老少,全部被爾朱氏屠殺,併吞佔了他們的家財。六月二十九日(7月28日)楊椿在華陰被爾朱天光所害,時年七十八歲。 [24]  爾朱世隆上奏節閔帝:“楊氏確實想反叛,竟敢抗拒前往收捕的官軍,現已全部殺掉。”聽到這個消息,節閔帝惋嘆良久,什麼話也沒説,朝廷內外聞聽此事,無人不感到痛惜、憤怒。 [17] 

楊椿沉冤昭雪

北魏太昌元年(532年),北魏朝廷消滅爾朱氏勢力,北魏孝武帝即位後,追贈楊椿使持節、大丞相、太師、都督冀、定、殷、相四州諸軍事、冀州刺史。 [16]  十一月十九日(12月31日),楊椿歸葬於弘農楊氏家族墓地(位於陝西省華陰市華山鎮楊寨村)。 [24] 

楊椿主要影響

楊椿軍事

楊椿參與過征討氐人和羌人的叛亂,用書信勸降武興王楊集始的叛亂,採用突襲的手段討平秦州羌的叛亂,均取得很大的戰果。而這些戰役中,也充分體現了楊椿用兵的謀略。 [19] 
  • 楊椿任梁州刺史時,南齊秦州刺史楊集始率萬餘人進攻北魏,楊椿利用書信成功勸降楊集始及其部署千餘人,使得北魏邊境免去一場戰事。 [7] 
  • 宣武帝時期氐族人數次反叛北魏,楊椿三次率軍平定氐族叛亂。
  • 正始三年(506年),秦州羌族與涇州屠各聚眾反叛,關隴大震。楊椿隨軍征討,官軍採用楊椿的緩師誘敵之計,趁叛軍鬆懈進行奇襲,成功平定叛亂。 [8] 

楊椿政治

楊椿一生歷任多個官職,治理過多個州縣。曾多次向皇帝個人勸諫或向朝廷建言,如勸諫孝文帝勿因居喪而損傷身體、勸阻遷徙柔然降户、建言裁軍、建言停止調發民夫修補畦堰,與民休息,預言蕭寶夤將要叛亂,提醒朝廷防備,這些建言事後證明都是非常正確的。 [19] 
  • 勸諫孝文
孝文帝在母親去世後悲痛欲絕,絕食五日。楊椿上表進諫,勸説孝文帝不能因為孝敬父母而毀傷身體,應以國家社稷為重。孝文帝被楊椿的話感動,才開始恢復進食。 [20] 
  • 勸阻遷徙降户
在北魏獻文帝時期,有有萬餘户柔然部眾降附北魏,後來叛逃的只剩下一千餘户。有大臣建議將剩下的柔然降户遷徙到淮北,防止他們叛逃。朝廷同意,並派楊椿持節前去強迫他們遷徙。楊椿認為這樣沒有益處,遷徙以前歸附的人就會讓歸附的人不安,就會思念他們自己的家鄉,然後就會叛逃。朝廷沒有聽從楊椿的建議。將柔然降户遷徙到濟州。後來京兆王元愉叛亂,柔然降户果然全部投奔元愉叛軍,到處劫掠,如楊椿所預料的那樣。 [9] 
  • 建言裁撤軍府
北魏自道武帝平定中山以後,設立了很多軍府,共有八軍,每軍各配兵五千,每軍當中享用朝廷俸祿的主帥有四十六人。自中原平定後,八軍的士兵,逐漸分配到南邊戍守,每軍只剩下千餘士兵,然而主帥的數量如故,主帥的俸祿也沒減少。楊椿上表請求裁掉四個軍府,裁掉主帥一百八十四人。 [11] 
  • 建言停止徭役
當時每州都有宗子稻田,有屯兵八百户,但每年還是調發三千民夫,三百車草料,去修補畦堰。楊椿認為屯兵只繳納田賦,沒有徭役,到了閒時,就應當修治畦堰,不必再勞煩百姓,因此楊椿也上表請求停止每年調發民夫修補畦堰。朝廷同意了。 [11] 
  • 建言預防叛亂
孝昌三年(527年),楊椿辭官回鄉,他認為朝廷應當派遣親信擔任雍州刺史蕭寶夤的下屬,不能任由蕭寶夤選用自己的下屬。而且楊椿察覺到蕭寶夤存有異心,擔心關中的安危。便讓準備回京的兒子楊昱將他的意思稟告給皇帝和太后,並讓宰相派遣長史、司馬、防城都督三人安定關中。孝明帝和胡太后聽了楊椿的建議,雖然懷疑蕭寶夤,但並沒有採納。 [13] 

楊椿歷史評價

北魏孝莊帝:①“公先帝舊臣,實為元老。但高尚其志,決意不留,既難相違,深用悽切。” [22]  ②“椿國之老成,方所尊尚,遽以高年,願言致仕,顧懷舊德,是以未從。” [23] 
魏收魏書》:楊播兄弟,俱以忠毅謙謹,荷內外之任,公卿牧守,榮赫累朝,所謂門生故吏遍於天下。 [4] 
司馬光資治通鑑》:魏楊播及弟椿、津皆有名德。播剛毅,椿、津謙恭。 [25] 

楊椿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長輩
十一世祖
東漢大臣,太尉。
十世祖
楊震五子,東漢侍中。
九世祖
楊敷
楊奉之子,東漢黃門侍郎。
八世祖
楊敷之子,東漢侍中,蓩亭侯。
七世祖
楊品
楊眾之子,太中大夫。
六世祖
楊品之子,西晉侍中、尚書令、儀同三司、城陽侯。
五世祖
楊彰
楊珧之子,西晉散騎侍郎、諫議大夫。
四世祖
楊彰之子,後趙、前燕中山相。
曾祖
楊珍
楊結之子,北魏上谷太守。
祖父
楊珍之子,北魏清河太守。
父親
楊真之子,北魏洛州刺史、弘農郡公。
平輩
哥哥
楊懿長子,北魏鎮西將軍、雍州刺史、華陰縣開國伯。
弟弟
楊懿第三子,北魏華州別駕。
楊懿第四子,北魏使持節、都督相殷二州諸軍事、太尉公、錄尚書事、相州刺史、三門縣開國伯。
楊懿第五子,北魏大將軍、太傅、雍州刺史,華陰縣開國侯。
楊舒
楊懿第六子,北魏司空參軍。
楊懿第七子,北魏侍御中散。
楊懿第八子,北魏衞將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
子輩
兒子
楊椿之子,北魏驃騎大將軍、司空公、定州刺史、弘農伯。
孫輩
孫子
楊昱之子,北魏使持節、輔國將軍、東梁州刺史。
參考資料 [24]  [32-34] 

楊椿主要作品

楊椿現存作品《誡子孫書》一部。楊椿在誡文中總結到,人格品行的最大喪失、立身處世的最大弊病就是以貧富貴賤之分待人,隨便議論他人過錯。為人臣要做到保持禮節,不奢侈墮落,不驕傲輕慢,寬容行事而不與人爭強好勝。楊椿一家謹言慎行,遵守綱紀,作風謹嚴,忠謹慎口,從不論人之過。楊椿希望子孫能夠遵循先輩的教導,擁有善始善終的人生,以保持家族的延續。 [3] 

楊椿史料索引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三、卷一百五十一、卷一百五十五、卷一百六十五》 [17]  [25]  [29-30]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 [4]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 [1] 
參考資料
  • 1.    《北史 卷四十一 列傳第二十九 》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15-09-19]
  • 2.    趙文成,趙君平 .秦晉豫新出墓誌蒐佚續編(全五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5年
  • 3.    楊椿《誡子孫書》  .NSTL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引用日期2015-05-12]
  • 4.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5-08]
  • 5.    《魏書·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播弟椿,字延壽,本字仲考,太和中與播俱蒙高祖賜改。性寬謹。初拜中散、典御廄曹。以端慎小心,專司醫藥,遷內給事,與兄播並侍禁闈。又領蘭台行職,改授中部曹,析訟公正,高祖嘉之。
  • 6.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出為安遠將軍、豫州刺史。高祖自洛向豫,幸其州館信宿,賜馬十匹、縑千匹。遷冠軍將軍、濟州刺史。高祖自鍾離趣鄴,至碻磝,幸其州館,又賜馬二匹、縑千五百匹。坐為平原太守崔敞所訟,廷尉論輒收市利,費用官炭,免官。後降為寧朔將軍、梁州刺史。
  • 7.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初,武興王楊集始為楊靈珍所破,降於蕭鸞。至是,率賊萬餘自漢中而北,規復舊土。椿領步騎五千出頓下辨,貽書集始,開以利害。集始執書對使者曰:"楊使君此書,除我心腹之疾。"遂領其部曲千餘人來降。尋以母老,解還。
  • 8.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秦州羌呂苟兒、涇州屠各陳瞻等聚眾反,詔椿為別將,隸安西將軍元麗討之。賊入隴,守蹊自固。或謀伏兵山徑,斷其出入,待糧盡而攻之;或雲斬除山木,縱火焚之,然後進討。椿曰:"並非計也。此本規盜,非有經略,自王師一至,無戰不摧,所以深竄者,正避死耳。今宜勒三軍,勿更侵掠,賊必謂我見險不前,心輕我軍,然後掩其不備,可一舉而平矣。"乃緩師不進,賊果出掠,乃以軍中驢馬餌之,不加討逐。如是多日,陰簡精卒,銜枚夜襲,斬瞻傳首。入正太僕卿,加安東將軍。
  • 9.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初,顯祖世有蠕蠕萬餘户降附,居於高平、薄骨律二鎮。太和之末,叛走略盡,惟有一千餘家。太中大夫王通、高平鎮將郎育等,求徙置淮北,防其叛走。詔許之,慮不從命,乃使椿持節往徙焉。椿以為徙之無益,上書曰:"臣以古人有言:裔不謀夏,夷不亂華。荒忽之人,羈縻而已。是以先朝居之於荒服之間者,正以悦近來遠,招附殊俗,亦以別華戎、異內外也。今新附者眾,若舊者見徙,新者必不安。不安必思土,思土則走叛。狐死首丘,其害方甚。又此族類,衣毛食肉,樂冬便寒。南土濕熱,往必將盡。進失歸伏之心,退非藩衞之益。徙在中夏,而生後患。愚心所見,謂為不可。"時八座議不從,遂徙於濟州,緣河居之。冀州元愉之難,果悉浮河赴賊,所在抄掠,如椿所策。
  • 10.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永平初,徐州城人成景俊以宿豫叛,詔椿率眾四萬討之,不克而返。久之,除都督朔州撫冥武川懷朔三鎮三道諸軍事、平北將軍、朔州刺史。在州,為廷尉奏椿前為太僕卿日,招引細人,盜種牧田三百四十頃,依律處刑五歲。尚書邢巒,據《正始別格》奏椿罪應除名為庶人,注籍盜門,同籍合門不仕。世宗以新律既班,不宜雜用舊制,詔依寺斷,聽以贖論。尋加撫軍將軍,入除都官尚書,監修白溝堤堰。復以本將軍除定州刺史。
  • 11.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自太祖平中山,多置軍府,以相威攝。凡有八軍,軍各配兵五千,食祿主帥軍各四十六人。自中原稍定,八軍之兵,漸割南戍,一軍兵才千餘,然主帥如故,費祿不少。椿表罷四軍,減其帥百八十四人。州有宗子稻田,屯兵八百户,年常發夫三千,草三百車,修補畦堰。椿以屯兵惟輸此田課,更無徭役,及至閒月,即應修治,不容復勞百姓,椿亦表罷。朝廷從之。椿在州,因治黑山道餘功,伐木私造佛寺,役使兵力,為御史所劾,除名為庶人。
  • 12.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正光五年,除輔國將軍、南秦州刺史。時南秦州反叛,路又阻塞,仍停長安。轉授岐州,復除撫軍將軍、衞尉卿。轉左衞將軍,又兼尚書右僕射,馳驛詣並肆,齎絹三萬匹,募召恆朔流民,揀充軍士。不行。尋加衞將軍,出除都督雍南豳二州諸軍事、本將軍、雍州刺史,又進號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蕭寶夤、元恆芝諸軍為賊所敗,恆芝從渭北東渡,椿使追之,不止。寶夤後至,留於逍遙園內,收集將士,猶得萬餘,由是三輔人心,頗得安帖。於時,涇岐及豳悉已陷賊,扶風以西,非復國有。椿乃鳩募內外,得七千餘人,遣兄子錄事參軍侃率以防禦。詔椿以本官加侍中、兼尚書右僕射為行台,節度關西諸將,其統內五品已下、郡縣須有補用者,任即擬授。椿遇暴疾,頻啓乞解。詔許之,以蕭寶夤代椿為刺史、行台。
  • 13.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椿遇暴疾,頻啓乞解。詔許之,以蕭寶夤代椿為刺史、行台。椿還鄉里,遇子昱將還京師,因謂曰:"當今雍州刺史亦不賢於蕭寶夤,但其上佐,朝廷應遣心膂重人,何得任其牒用?此乃聖朝百慮之一失。且寶夤不藉刺史為榮,吾觀其得州,喜悦不少。至於賞罰云為,不依常憲,恐有異心,關中可惜。汝今赴京,稱吾此意,以啓二聖,並白宰輔,更遣長史、司馬、防城都督。欲安關中,正須三人耳。如其不遣,必成深憂。"昱還,面啓肅宗及靈太后,並不信納。及寶夤邀害御史中尉酈道元,猶上表自理,稱為椿父子所謗。詔復除椿都督雍岐南豳三州諸軍事、本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雍州刺史、討蜀大都督。椿辭以老病,不行。
  • 14.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建義元年,遷司徒公。爾朱榮東討葛榮,詔椿統眾為後軍,榮擒葛榮,乃止。永安初,進位太保、侍中,給後部鼓吹。元顥入洛,椿子徵東將軍昱出鎮滎陽,為顥所擒。又椿弟順為冀州刺史,順子仲宣正平太守,兄子侃、弟子遁並從駕河北,為顥嫌疑。以椿家世顯重,恐失人望,未及加罪。時人助其憂怖,或有勸椿攜家避禍。椿曰:"吾內外百口,何處逃竄?正當坐任運耳。"
  • 15.    《魏書 卷五十八 列傳第四十六》莊帝還宮,椿每辭遜,不許。上書頻乞歸老,詔曰:"椿國之老成,方所尊尚,遽以高年,願言致仕,顧懷舊德,是以未從。但告謁頻煩,辭理彌固,以茲難奪,又所重違,今便允其雅志。可服侍中朝服,賜服一具、衣一襲、八尺牀帳、几杖,不朝,乘安車,駕駟馬,給扶,傳詔二人,仰所在郡縣,時以禮存問安否。方乖詢訪,良用憮然。"椿奉詔於華林園,帝下御座執椿手流淚曰:"公,先帝舊臣,實為元老,今四方未寧,理須諮訪。但高尚其志,決意不留,既難相違,深用悽愴。"椿亦噓唏,欲拜,莊帝親執不聽。於是賜以絹布,給羽林衞送,羣公百僚餞於城西張方橋。行路觀者,莫不稱歎。
  • 16.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椿還華陰逾年。普泰元年七月,為爾朱天光所害,年七十七,時人莫不冤痛之。太昌初,贈都督冀定殷相四州諸軍事、太師、丞相、冀州刺史。
  • 17.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五·梁紀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6]
  • 18.    侯旭東:北朝鄉里制與村民的生活世界——以石刻為中心的考察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引用日期2023-11-04]
  • 19.    楊椿  .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23-11-04]
  • 20.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及文明太后崩,高祖五日不食。椿進諫曰:"陛下至性,孝過有虞,居哀五朝,水漿不御,羣下惶灼,莫知所言。陛下荷祖宗之業,臨萬國之重,豈可同匹夫之節,以取僵仆。且聖人之禮,毀不滅性,縱陛下欲自賢於萬代,其若宗廟何!"高祖感其言,乃一進粥。轉授宮輿曹少卿,加給事中。
  • 21.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四十六》:椿在州,因治黑山道餘功,伐木私造佛寺,役使兵力,為御史所劾,除名為庶人。
  • 22.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二十九》:椿奉辭於華林園,帝下御座,執手流淚曰:“公先帝舊臣,實為元老。但高尚其志,決意不留,既難相違,深用悽切。”椿亦歔欷,欲拜,帝親執不聽。
  • 23.    《魏書·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 莊帝還宮,椿每辭遜,不許。上書頻乞歸老,詔曰:"椿國之老成,方所尊尚,遽以高年,願言致仕,顧懷舊德,是以未從。但告謁頻煩,辭理彌固,以茲難奪,又所重違,今便允其雅志。可服侍中朝服,賜服一具、衣一襲、八尺牀帳、几杖,不朝,乘安車,駕駟馬,給扶,傳詔二人,仰所在郡縣,時以禮存問安否。方乖詢訪,良用憮然。"
  • 24.    王慶衞.新見北魏《楊椿墓誌》考[J].出土文獻研究,2007(00):240-249.
  • 25.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五·梁紀二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6]
  • 26.    《北史·卷二十九·列傳第十七》:寶夤自以出師累年,糜費尤廣,一旦覆敗,慮見猜責,內不自安。朝廷頗亦疑阻。及遣御史中尉酈道元為關中大使,寶夤謂密欲取己,將有異圖,問河東柳楷。楷曰:“大王齊明帝子,天下所屬,今日之舉,實允人望。且謠言:‘鸞生十子九子段,一子不段關中亂。’武王有亂臣十人,亂者理也,大王當理關中,何所疑慮?”道元行達陰盤驛,寶夤密遣其將郭子恢等攻殺之,而詐收道元屍,表言白賊所害。
  • 27.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莊帝還宮,椿上書頻請歸老,詔聽服侍中服,賜朝服一襲、八尺牀帳、幾、杖,不朝,乘安車,駕駟馬,給扶,傳詔二人,仰所在郡縣四時以禮存問安否。
  • 28.    《北史·卷四十一·列傳第二十九》:  秦州羌呂苟兒、涇州屠各陳瞻等反,詔椿為別將,隸安西將軍元麗討之。賊守峽自固。或謀伏兵斷其出入,待糧盡攻之。或雲斬山木,從火焚之。椿曰:“並非計也。賊深竄,正避死耳。今宜勒三軍勿更侵掠,賊必謂見險不前,心輕我軍,然後掩其不備,可一舉而平。”乃緩師。賊果出掠,仍以軍中驢馬餌之。銜枚夜襲,斬瞻傳首。入正太僕卿。
  • 29.    《資治通鑑·卷一五一·梁紀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27]
  • 30.    《資治通鑑·卷一百四十三·齊紀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2-16]
  • 31.    《魏書·卷五十九·列傳第四十七》:三年正月,除司空公。出師既久,兵將疲弊,是月大敗,還雍州。仍停長安,收聚離散。
  • 32.    魏宏利.中古弘農楊氏發展再評述[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83-87.
  • 33.    林凡.北魏弘農楊氏家族之政風、家風再評點[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24):188.
  • 34.    陶新華.魏晉南北朝弘農楊氏的發展道路[J].杭州師範學院學報,1998(02):51-5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