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集始

鎖定
楊集始(?-503年),略陽清水氐人,他是楊文弘的兒子,武興國第三位國君。
486年,繼承武興國王位。503年,因病去世。
本    名
楊集始
武興王
民族族羣
氐族
出生地
歷城 (今甘肅成縣北)
逝世日期
503年
在位時間
486- 503年
繼承者
楊紹先(兒子)
諡    號
安王

楊集始人物生平

楊集始(?-503年),略陽清水氐人,第三任武興王,第一任武興王楊文弘之子。486- 503年在位。
486年正月,第二任武興王楊後起去世,正月十五日,南齊齊武帝蕭賾任命白水太守楊集始為持節、輔國將軍、北秦州刺史、平羌校尉、武都王 [1]  。北魏也同時任命楊集始為徵西將軍、武都王 [2]  ,楊集始到北魏都城平城朝見,被北魏任命為南秦州刺史。 [3] 
487年,南齊有關官員上奏齊武帝蕭賾説:楊集始鎮守邊關、馴化邊民有功,母以子貴,應該加賜榮寵,授予楊集始的母親姜氏(2010年8月陝西省略陽縣橫現河街道毛壩村出土了《姜太妃墓誌》,姜氏即墓誌的主人姜太妃)為太夫人,賜銀印 [4] 
492年九月,第三任武興王楊集始進攻漢中西部,南齊梁州刺史陰智伯派軍主桓盧奴、梁季羣、宋某(缺字)、王士隆等人率軍一千多人迎擊楊集始軍,結果失利,南齊討伐軍退守白馬(陝西漢中市勉縣西),楊集始軍一萬多人用火攻的方式攻擊城池柵欄,桓盧奴拼死抵抗。陰智伯又派遣軍主陰仲昌等人率步騎軍數千人前去救援。到達白馬城東面的千溪橋,與楊集始軍相距數里遠,楊集始軍全力進攻,南齊軍奮力還擊,楊集始軍大敗,所部的十八處營壘同時崩潰逃跑,南齊俘虜斬殺楊集始軍數千人,楊集始逃入北魏境內 [5]  。492年九月二十八日,楊集始到平城朝見孝文帝拓跋宏,北魏任命楊集始為拜都督、南秦州刺史、安南大將軍、領護南蠻校尉、漢中郡侯、武興王,賞賜軍旗、車馬、絲錦等 [6] 
494年,楊集始又回到武興 [7]  (陝西漢中市略陽縣),北魏晉升楊集始的軍號為鎮南將軍,南北朝時徵鎮安平將軍,各分東西南北,共計16個軍號四個等級,徵南將軍>鎮南將軍>安南將軍>平南將軍,不久又加授督寧湘等五州諸軍事 [8] 
495年六月,北魏派拓跋英進攻南齊漢中一帶,氐族人楊馥之為幫助南齊而聚集義兵屯駐沮水關(陝西漢中市勉縣西北一帶),後楊馥之協助南齊進攻楊集始,並且楊馥之還在白馬(陝西漢中市勉縣西)的北面築城。楊集始派遣弟弟楊集朗領兵迎擊,但被打敗。楊集始從武興逃到下辯(甘肅隴南市成縣西北,位於武興西北方向),不久楊集始又回到武興 [9] 
497年八月,北魏南梁州刺史、仇池公氐族人楊靈珍和弟弟楊婆羅、楊阿卜珍率領部眾三萬多人舉城向南齊齊明帝蕭鸞投降,並且把他的母親和兒子楊雙健、楊阿皮送到漢中南鄭作為人質,之後又派遣兩個弟弟楊婆羅、楊阿卜珍率領步騎軍一萬多人進攻北魏武興王楊集始所在的武興城,斬殺了楊集始的弟弟楊集同、楊集眾,楊集始在危急無奈之下向南齊請降 [10] 
500年,南齊皇帝蕭寶卷又任命楊集始為使持節、督秦雍二州軍事、輔國將軍、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 [11]  ,未被授予祖傳的封號武都王,該封號被南齊授予了從北魏投降南齊的楊靈珍,不久武興又被北魏攻佔。同年年底南齊北秦州刺史楊集始領軍一萬多人從漢中向北出兵,想要收復舊地武興城。北魏梁州刺史楊椿率步騎軍五千多人前往下辯屯駐,並派人給楊集始送去書信曉以利害,於是楊集始又率領部眾一千多人投降北魏。北魏宣武帝元恪恢復了以前授予楊集始的爵位:督寧湘等五州諸軍事、南秦州刺史、鎮南將軍、領護南蠻校尉、漢中郡侯、武興王,並讓楊集始繼續鎮守武興。 [12] 
501年五月,武興王楊集始還曾參與以北魏咸陽王元禧為首、以給事黃門侍郎李伯尚、楊靈祏、乞伏馬居為成員陰謀襲擊北魏宣武帝元恪的謀反集團,但是因為元禧一直猶豫不決,謀反行為沒有實行。謀反集團的集會解散後,楊集始剛出去,就立馬騎馬去先宣武帝元恪報告 [13] 
503年八月,第三任武興王楊集始去世,八月十一日,北魏即封楊集始的長子楊紹先 [14]  為都督、南秦州刺史、徵虜將軍、漢中郡公、武興王,追贈楊集始為車騎大將軍(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衞將軍為將軍軍號第一等級,車騎將軍>四徵將軍>四鎮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享受宰相級待遇),諡安王 [15] 

楊集始家族成員

祖輩:楊保顯(祖父)
父輩:楊文度(大伯)、楊文弘(父親)、楊保顯(宗伯)、楊保宗(宗伯)、楊保熾(宗伯)、楊文德(宗伯)、楊和(宗叔伯)、楊順(宗叔伯)、楊虎(宗叔伯)、楊德(宗叔伯)、楊僧嗣(宗叔),此處僅列舉楊集始父親同曾祖(楊佛狗)的父輩;
同輩:楊苟奴(大哥)、楊集起(弟弟)、楊集義(弟弟)、楊集同(弟弟)、楊集眾(弟弟)、楊集朗(弟弟)、楊元和(族兄弟)、楊後起(族兄弟)、楊大眼(族兄弟)、楊小眼(族兄弟);
子輩:楊紹先(兒子)
孫輩:楊智慧(長孫)、楊辟邪(次孫)。
參考資料
  • 1.    《資治通鑑》136卷記載“氐王楊後起卒。(486年正月)丁未(十五日),詔以白水太守楊集始為北秦州刺史、武都王”;《南齊書》59卷記載“四年,後起卒,詔曰:"後起奄至殞逝,惻愴於懷。綏御邊服,宜詳其選。行輔國將軍、北秦州刺史、武都王楊集始,幹局沈亮,乃心忠款,必能緝境寧民、宣揚聲教。可持節、輔國將軍、北秦州刺史、平羌校尉、武都王”,結合兩處記載,取用前者的時間,後者取用官職信息。
  • 2.    《魏書》101卷記載“(楊)後起死,以集始為徵西將軍、武都王。”
  • 3.    《資治通鑑》136卷記載“魏亦以集始為武都王。集始入朝於魏,魏以為南秦州刺史。”
  • 4.    《南齊書》59卷記載“五年(即永明五年,487年),有司奏集始驅狐剪棘,仰化邊服。母以子貴,宜加榮寵。除集始母姜氏為太夫人,假銀印。”
  • 5.    《南齊書》59卷記載“十年,集始反,率氐、蜀雜眾寇漢川,梁州刺史陰智伯遣軍主寧朔將軍桓盧奴、梁季羣、宋囗、王士隆等千餘人拒之,不利,退保白馬。賊眾萬餘人縱兵火攻其城柵,盧奴拒守死戰。智伯又遣軍主陰仲昌等馬步數千人救援。至白馬城東千溪橋,相去數里,集始等悉力攻之,官軍內外奮擊,集始大敗,十八營一時潰走,殺獲數千人。集始奔入虜界。”
  • 6.    《魏書》101卷記載“集始後朝於京師,拜都督、南秦州刺史、安南大將軍、領護南蠻校尉、漢中郡侯、武興王,賜以車旗戎馬錦綵繒纊等”;《資治通鑑》136卷記載“(492年九月)辛巳(二十八日),入朝於魏。魏以集始為南秦州刺史、漢中郡侯、武興王”。
  • 7.    《南齊書》59卷記載“隆昌元年(494年),以前將軍楊炅為使持節、督沙州諸軍事、平西將軍、平羌校尉、沙州刺史。集始入武興,以城降虜,氐人苻幼孫起義攻之。”
  • 8.    《魏書》101卷記載“尋還武興,進號鎮南將軍,加督寧、湘等五州諸軍事”
  • 9.    《資治通鑑》140卷記載“魏拓跋英之寇漢中也,沮水氐楊馥之為齊擊武興氐楊集始,破之”;《南齊書》59卷記載“氐楊馥之聚義眾屯沮水關,城白馬北。集始遣弟集朗率兵迎拒州軍於黃亙,戰大敗。集始走下辯。”
  • 10.    《南齊書》59卷記載“四年(建武四年即497年),偽南梁州刺史楊靈珍與二弟婆羅、阿卜珍率部曲三萬餘人舉城歸附,送母及子雙健、阿皮於南鄭為質。梁州刺史陰廣宗遣中兵參軍猷王思考率眾救援,為虜所得,婆羅、阿卜珍戰死。靈珍攻集始於武興,殺其二弟集同、集眾。集始窮急,請降。”《資治通鑑》141卷記載“(497年八月)魏以氐帥楊靈珍為南梁州刺史。靈珍舉州來降,送其母及子於南鄭以為質,遣其弟婆羅、阿卜珍將步騎萬餘襲魏武興王楊集始,殺其二弟集同、集眾;集始窘急,請降。”
  • 11.    《南齊書》59卷記載“永元二年(500年),復以集始為使持節、督秦雍二州軍事、輔國將軍、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
  • 12.    《資治通鑑》143卷記載“是歲(500年),北秦州刺史楊集始將眾萬餘自漢中北出,規復舊地。魏梁州刺史楊椿將步騎五千出頓下辯,遺集始書,開以利害,集始遂復將其部曲千餘人降魏。魏人還其爵位,使歸守武興。”
  • 13.    《資治通鑑》144卷記載“魏主既親政事,嬖倖擅權,王公希得進見。咸陽王禧意不自安,齋帥劉小苟屢言於禧雲,聞天子左右人言欲誅禧。禧益懼,乃與妃兄兼給事黃門侍郎李伯尚、氐王楊集始、楊靈祏、乞伏馬居等謀反。會帝出獵北邙,禧與其黨會城西小宅,欲發兵襲帝,使長子通竊入河內舉兵相應。乞伏馬居説禧:"還入洛城,勒門閉門,天子必北走桑乾,殿下可斷河橋,為河南天子。"眾情前卻不壹,禧心更緩,自旦至晡,猶豫不決,遂約不泄而散。楊集始既出,即馳至北邙告之。”
  • 14.    《資治通鑑》145卷記載“武興安王楊集始卒。己未,魏立其世子紹先為武興王。”
  • 15.    《魏書》101卷記載“死,子紹先立,拜都督、南秦州刺史、徵虜將軍、漢中郡公、武興王;贈集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安王。”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