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植物染料

鎖定
植物染料,指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樹木、莖、葉、果實、種子、皮、根提取色素作為染料。
植物染料的工藝利用,是古代中國染色工藝的主流。自周秦以來的各個時期生產和消費的植物染料數量相當大,明清時期除滿足中國自己需要外,開始大量出口,而用紅花製成的胭脂綿輸到日本的數量更是可觀。
植物染料無毒無害,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任何傷害。植物染料染的織物,色形自然、經久不褪;具有防蟲、抗菌的作用,這是化學染料所不具備的。特別適合於童裝、內衣、鞋襪、汽車內飾、箱包、室內、牀上用品等。色牢度高,可滿足實際使用需求。
中文名
植物染料
外文名
vegetable dye
種    類
花、草、樹木、莖、葉等
分    佈
國內和國外
生長環境
濕潤
顏    色
多種

植物染料概況

植物染料是指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樹木、莖、葉、果實、種子、皮、根提取色素作為染料,利用植物染料,是我國古代染色工藝的主流。自周秦以來的各個時期生產和消費的植物染料數量相當大,明清時期除滿足我國自己需要外,開始大量出口,而用紅花製成的胭脂綿輸到日本的數量更是可觀。
中國古代用於着色的材料可分為礦物顏料和植物染料,其中以後者為古代主要的染料。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多種植物染料的性質,植物染料在染制時,其色素分子是通過與織物纖維親合而改變纖維的色彩,所着之色雖經日曬水洗,均不易脱落或很少脱落。
我們的祖先就能夠用赤鐵礦粉末將麻布染成紅色。 居住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諾木洪地區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線染成黃、紅、褐、藍等色,織出帶有色彩條紋的毛布。
植物染料始於中國,遠在周朝開始就有歷史記載,設有管理染色的官職-染草之官-又稱染人。在秦代設有【染色司】、唐宋設有【染院】、明清設有【藍靛所】等管理機構。從大自然中萃取礦物與植物等染料,將青、黃、赤、白、黑稱之為五色,再將五色混合後攫取其它的顏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國產植物染料通常有如下幾種:藍色染料——靛藍;紅色染料——茜草、紅花、蘇枋(陽媒染);黃色染料——花、薑黃梔子黃檗;紫色染料——紫草紫蘇;棕褐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子、蘇木(單寧鐵媒染)。
商周時期,染色技術不斷提高。宮廷手工作坊中設有專職的官吏"染人"來"掌染草",管理染色生產。染出的顏色也不斷增加。到漢代,染色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我國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礦物或植物染料為主。古代原色青、赤、黃、白、黑,稱為"五色",將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間色(多次色)”。
青色,主要是用從藍草中提取靛藍染成的(荀子.勸學篇:“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能制靛的藍草有好多種(宋應星.《天工開物》:“凡藍五種,皆可為靛”),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藍,後來逐漸發現了蓼藍馬藍、木藍、莧藍等諸種可以制靛之藍。
赤色,我國古代將原色的紅稱為赤色,而稱橙紅色為紅色。我國染赤色最初不是用植物染料而是礦物染料,就是用赤鐵礦粉末,後來有用硃砂(硫化汞)。用它們染色,牢度較差。周代開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礬媒染劑可染出紅色。漢代起,大規模種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紅而是暗土紅色,後世逐漸發明了紅花染色技術,得到了鮮豔的正紅色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 櫟實、橡實、五倍子、柿葉、冬青葉、慄殼蓮子殼鼠尾葉、烏桕葉等。我國自周朝開始採用,直至近代,才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後,再經過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間色。
隨着染色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發展,我國古代用植物染料染出的紡織品顏色也不斷地豐富。有人曾對吐魯番出土的唐代絲織物作過色譜分析,共有24種顏色,其中紅色的有銀紅、水紅、猩紅、絳紅、絳紫;黃色有鵝黃、菊黃、杏黃、金黃、土黃、茶褐;青、藍色有蛋青、天青、翠藍、寶藍、赤青、藏青;綠色有胡綠、豆綠、葉綠、果綠墨綠等。
到了明清時期,我國的染料應用技術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乾隆時,有人這樣描繪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藍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 ;有紅坊,染大紅、露桃紅;有漂坊,染黃糙為白;有雜色坊,染黃、綠、黑、紫、蝦、青、佛面金等"。此外,比較複雜的印花技術也有了發展。至1834年法國的佩羅印花機發明以前,我國一直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手工印染技術。
植物染料 植物染料
和我國古代印染不僅顏色多,色澤豔麗,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將青(即藍色)、赤、黃、白、黑稱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綠、紫、粉等色,也稱間色。植物染料中的紅色可以從茜草、紅花、蘇方木等中提取,黃色從梔子、薑黃、槐花中提取,青色是採用藍草製成的靛藍,故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的名句傳世。黑色主要從胡桃樹、子樹、櫟樹等中得到。

植物染料簡介

植物染料,顧名思義,是從植物中提取出的用於織物染色的染料。20世紀初,自化學合成染料問世,因合成染料優異的染色性能、眾多的品種和廉價的成本,使植物染料逐漸地退出了染料市場。近年以來,隨着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開始逐漸認識到,化學合成染料對人體的健康和環境產生嚴重的損害和破壞,於是人們又重新提及植物染料。 生態紡織品是現代名詞。它是指其在生產、消費和遺棄的整個過程中,都不產生或不含有對人體健康可能產生傷害和對人類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的任何物質的紡織品。而作為生態染料應該具備下列條件
1、生產原料具有再生性
2、對人體無不良影響
3、生產加工過程無污染產生
4、隨產品的遺棄物能被環境自然分解而不污染環境.
化學染料要符合上述4項條件,不可能。化學染料大部分是從石油中提取合成的,這部分產品是在生產中能分解出20餘種有致癌或致過敏的禁用偶氮染料以及在一定條件下還可離解出鉛、鉻、鎬、鑽和汞等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重金屬離子。
作為化學合成產品的合成染料或多或少都會對人體有所傷害,尤其是貼身服飾。現階段正在工廠中使用的所謂環保或生態染料,都僅僅只是在現有的病理學檢測條件和現有標準條件下順利通過檢測的染料,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病理研究的發展,它們中相當部分也將進人禁用染料的行列,因此合成染料的使用發展空間將越來越受到限制。另外,合成染料的生產過程會帶來一定的環境污染,其使用過程還會產生相當程度的廢水污染,
植物染料來源於植物世界,隨着植物而生,也隨着植物而亡。
植物染料 植物染料
古代常用的植物染料實在多不勝數,古人根據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創造的染色工藝計有:直接染、媒染、還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種和工藝方法的多樣性使古代印染行業的色譜十分豐富,古籍中見於記載的就有幾百種,特別是在一種色調中明確地分出幾十種近似色,這需要熟練地掌握各種染料的組合、配方及改變工藝條件方能達到。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的祖先就能夠用赤鐵礦粉末將麻布染成紅色。 居住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諾木洪地區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線染成黃、紅、褐、藍等色,織出帶有色彩條紋的毛布。

植物染料前景

內衣 內衣
天然染料以其自然的色相,防蟲、殺菌的作用,自然的芳香贏得了世人的喜愛。天然染料雖不能完全替代合成染料,但它卻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並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雖然要使其商業化並完全替代合成染料還是不現實的,要將天然染料獲取及染色注入新的科技,採用現代化設備,加快其產業化的速度,相信天然染料會讓世界變得更加色彩斑斕。
天然植物染料特適合應用於開發高附加值綠色產品,用天然染料染色的織物,其發展前景非常看好。天然染料的優越性能在以下幾個方面表現尤為突出。
(1)保健內衣製品
如今,人體舒適和保健的綠色紡織品將成為家庭健康消費的最基本內容。大部分內衣、睡衣等貼身衣物,對染整加工的環保生態要求也就更高了。天然染料大都有藥物作用,有的可抗菌消炎,有的可活血化淤。所以用天然染料染制的紡織品將會成為保健內衣的生力軍
(2)嬰幼兒服裝和用品
嬰幼兒是最容易受傷害的羣體,在嬰幼兒服裝和用品上使用植物染料染色容易受到市場熱捧,有很高的開發前景。嬰兒裝,童毯、童襪、被褥都具有市場的使用前景。市場接受度較快。
(3)家紡產品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紡產品將由經濟實用型向功能型和綠色環保型轉化。由天然染料染制的牀單、被罩、浴巾等家紡產品必然會因符合生態環保標準和具有醫療保健功能而受到人們的喜歡。
由此可見,天然染料主要用於天然纖維產品,在高檔真絲織品、保健內衣、嬰幼用品、家紡產品、裝飾用品等領域中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市場需求來看,市場很大。國際市場特別是歐美、日本、韓國市場需求強烈,幾乎是有求難供;國內高端市場也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天然植物染料是由生物體中提取的,與環境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而且無毒無害,對皮膚無過敏性致癌性。具有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環境相容性。合成染料雖然鮮明亮麗,但天然染料的莊重典雅也是合成染料不能比擬的。除染色功能外,天然染料還具有藥物、香料等多種功能。
天然染料大多為中藥,在染色過程中,其藥物和香味成分與色素一起被織物吸收,使染後的織物對人體有特殊的藥物保健功能。在當今人們崇尚綠色消費品的浪潮衝擊下,必將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但要使天然染料商品化,完全替代合成染料還是不現實的。天然染料給色量低、染色時間長也制約了它的發展,因此,有必要改進傳統的染色方法。
由於天然染料長期未被重視,許多過去知名的天然染料資源已知之甚少,重新認識和開發新的天然染料已十分迫切。此外,還可開發微生物天然染料或合成與天然染料化學結構相同的合成染料。天然染料順應迴歸自然的需求,將會在紡織品應用中佔有一席之地。
寶寶裝 寶寶裝
天然染料的應用規模和總量還很小,因此,產業化的路還很長。產業化的出路要放在紡織和服裝產業上,而不是食品和化妝品行業。紡織和服裝應用產業化的市場在中國,中國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和市場,理應成為天然染料的最大生產國和使用國。我們有了理由相信,只要改變觀念,大力開發和推廣,植物染料的春天正在到來。

植物染料植物文化

遠在周朝開始就有歷史記載,設有管理染色的官職-染草之官-又稱染人。在秦代設有染色司、唐宋設有染院、明清設有藍靛所等管理機構。從大自然中萃取礦物與植物等染料,將青、黃、赤、白、黑稱之為五色,再將五色混合後攫取其它的顏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亦是。
商周時期,染色技術不斷提高。宮廷手工作坊中設有專職的官吏"染人"來"掌染草",管理染色生產。染出的顏色也不斷增加。到漢代,染色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礦物或植物染料為主。古代原色青、赤、黃、白、黑,稱為"五色",將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間色(多次色)”。青色,主要是用從藍草中提取靛藍染成的。能制靛的藍草有好多種,古代最初用的是馬藍。赤色,中國古代將原色的紅稱為赤色,而稱橙紅色為紅色。中國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鐵礦粉末,後來有用硃砂(硫化汞)。用它們染色,牢度較差。周代開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礬媒染劑可染出紅色。漢代起,大規模種植茜草。黃色,早期主要用梔子。梔子的果實中含有"藏花酸"的黃色素,是一種直接染料,染成的黃色微泛紅光。南北朝以後,黃色染料又有地黃、槐樹花黃檗、薑黃、柘黃等。用柘黃染出的織物在月光下呈泛紅光的赭黃色,在燭光下呈現赭紅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來便成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後皇帝專用的黃袍,既由此演變而來。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櫟實、橡實、五倍子、柿葉、冬青葉、慄殼蓮子殼鼠尾葉烏柏葉等。中國自周朝開始採用,直至近代,才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後,再經過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間色。
隨着染色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發展,中國古代用植物染料染出的紡織品顏色也不到了明清時期,中國的染料應用技術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乾隆時,有人這樣描繪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藍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 ;有紅坊,染大紅、露桃紅;有漂坊,染黃糙為白;有雜色坊,染黃、綠、黑、紫、蝦、青、佛面金等"。此外,比較複雜的印花技術也有了發展。至1834年法國的佩羅印花機發明以前,中國一直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手工印染技術。

植物染料主要價值

植物染料環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植物染料被重新重視,國內研究者日益增多,近來國內已經有企業將此研究用於紡織品、服裝。家紡領域,產品即將在市場與消費者見面。
如此週而復始進行着自然循環,它具有再生性。植物染料是直接取自於大自然,它本身結構的形成完全是自然生長的結果,其間不會涉及任何化學原料,對人體沒有化學損害。而且植物染料所採用的植物原料,均是經過嚴格的篩選,不僅無毒無害,而且有的還具有醫療和保健作用。另外,植物染料的生產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色素的提取過程,會留下一定量的殘渣,這些物質本身是植物的組成部分,將其經過一定的處理,可作為優質的肥料。由此看來,植物染料從生態染料標準這一角度上講,是具有合成染料所難以比擬的優越性,它受人們的追捧便容易理解了。按此推理,植物染料在生態紡織品的生產加工上,應趕上乃至超過化學合成染料。但是根據現階段技術水平和資源狀況,現實情況與植物染料的應有地位,尚有相當的距離。
植物染料雖然生態性能非常優異,但現階段還存在着其它的一系列致命弱點。歸納起來有:
1、植物染料成批生產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植物色素在植物中含量非常低,造成植物染料的成本非常昂貴。植物染料一般是從花草、果葉等再生快的植物部位或可快速種植的植物中提取。
2、植物染料的染色和使用性能不理想,這些表現可選擇的顏色品種少其互相拼色性差,不能按任意指定顏色進行染色加工染色工藝複雜,上染率低。
植物染料要拓展競爭力,就必須克服其現有的致命弱點,從科學發展來看,這種可能性是存在,至少是可以部分地解決這些問題。針對植物染料的批量生產能力差和色澤品種比較缺乏這一弱點,其實採用生物轉基因技術可以相當程度地解決這一難題,當前生物技術已相當發達,相信將來人類能有能力培養出植物染料快速生長基因,再通過植物栽培,形成所謂專業化“植物工廠”批量地生產出多品種自植物染料。應該説植物染料中的相當多的問題都可以通過人的因素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