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凡藍五種

鎖定
凡藍五種是印染工藝原料,由蓼、菘、馬、吳、木組成。
中文名
凡藍五種
解    釋
印染工藝原料
原    料
蓼、菘、馬、吳、木
化學成分
吲哚酚
凡藍五種
青,出之於藍。在古代的印染工藝中,靛藍是應用最廣泛和最重要的一種植物染料。那麼,制靛之藍究竟是哪些植物呢?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雲:“凡藍五種,各有主治……而作靛則一也”。他依此提到的有蓼、菘、馬、吳、木等五種藍,實際僅為四種:吳藍即吳地所產之木藍;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亦云:“凡藍五種,皆可為靛”,他所稱分別為菘、蓼、馬、木、莧五種藍,其中之莧藍為何種植物尚無定論;現代醫書《中藥學》(上海科技版,1984)則言有菘藍、蓼藍、馬藍、草大青、路邊青等五種制靛之藍;而《中藥大辭典》(上海科技斑,1986)又説是菘、蓼、馬、木及草大青等五種藍。
由此可見,“凡藍五種”之説並不可靠。
靛藍染料本身也是一味中藥。《本草綱目》日:“澱乃藍與石灰作成,其氣味與藍稍有不同,而其止血拔毒殺蟲之功,似勝於藍”。馬藍為我國西南苗、等少數民族常用的制靛藍草瑤族還有一支名日“藍靛瑤”的商人,專以種植馬藍制靛為生。這些少數民族常年生活在潮濕炎熱的大山森林深處,一襲靛藍染色的衣服可能是他們抵禦疾病瘡毒的最好保健服。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實際上靛藍是由吲哚酚氧化而來,因此凡是含有遊離吲哚酚、吲哚甙的植物均有可能用以制靛。現代植物化學分類學的創立和研究,為我們鑑定更多的“藍草”奠定了理論基礎。自然界中含有吲哚甙的植物遠非五種,它們分佈在以下科、屬的多個不同的種之中:
十字花科的菘藍、草大青、甘藍;
豆科的木藍、野百合;
蓼科的蓼藍、槓板歸;
爵牀科的馬藍
馬鞭草科的路邊青;
遠志科的遠志
蘭科的鶴頂蘭和蝦脊蘭。
時,先將上述植物的葉、莖或根切碎,加水浸泡數日令其發酵以使甙鍵水解,遊離出吲哚酚。然後加入石灰使吲哚酚在鹼性條件下迅速氧化成藍色的沉澱——藍靛(也就是靛藍),其液麪上的浮渣即為中藥青黛,專治咽喉腫痛。染色時先用酒糟糖渣發酵,令靛藍還原成靛白(indigo white ),再轉化為水溶性的隱色鹽從而被纖維吸收,最後經空氣氧化回覆成不溶性的靛藍而固着在織物上,完成染色過程。現代染料化學工業根據靛藍染色原理合成出了一大類棉用合成染料:氧化還原染料。
——以上詞條內容全文引自榕嘉的論文《我國古代的制靛之藍》和《常見植物染料的化學成分和醫療保健性能》——發表於《江蘇絲綢》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