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靛藍

(人類所知最古老的色素之一)

鎖定
靛藍,分子式為C16H10N2O2,為水溶性非偶氮類着色劑。
靛藍類色素是人類所知最古老的色素之一,廣泛用於食品、醫藥和印染工業。靛藍作為織物染料的應用至少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木乃伊穿着的一些服裝和我國馬王堆出土的藍色麻織物等都是由靛藍所染成的,我國瑤族的一支因其生產和使用靛藍染布的技術獨特而得名“藍靛瑤”。在食品工業中,靛藍以其磺酸鈉鹽或其鋁化的形式等用作食用色素,我國稱之為“亮藍”和亮藍鋁澱,在美國等以其磺酸鈉鹽形式為主,被稱之為“靛藍素” [2] 
中文名
靛藍 [5] 
外文名
Indigo [5] 
別    名
C.I.顏料藍66;靛藍;莫諾萊特海軍藍BV;C.I.還原藍1;靛藍粉;靛青粉;還原靛藍;印地科
化學式
C16H10N2O2 [5] 
分子量
262.2628
CAS登錄號
482-89-3 [5] 
EINECS登錄號
207-586-9 [5] 
沸    點
400.4 ℃
密    度
1.01 g/cm³
外    觀
暗藍色粉末或顆粒
閃    點
158.2 ℃
安全性描述
S26;S36 [5] 
危險性符號
R36/37/38 [5] 
危險性描述
Xi [5] 
UN危險貨物編號
3264 [5] 

靛藍釋義

diàn lán,一種藍色,藍中帶紫的顏色。

靛藍英文別名

C.I. 73000; C.I. Vat Blue 1; 2-(1,3-Dihydro-3-oxo-2H-indol-2-ylidene)-1,2-dihydro-3H-indol-3-one; 2,2'-Bis(2,3-dihydro-3-oxoindolylidene); Indigo blue; Vat Blue 1; 2,2'-biindole-3,3'(1H,1'H)-dione;(delta(2,2’)-biindoline)-3,3’-dione;(delta(sup2,2’)-biindoline)-3,3’-dione;(delta2,2'(3H,3'H)-Biindole)-3,3'-dione;(delta2,2'-Biindoline)-3,3'-dione

靛藍ChI

ChI=1/C16H10N2O2/c19-15-9-5-1-3-7-11(9)17-13(15)14-16(20)10-6-2-4-8-12(10)18-14/h1-8,17-18H/b14-13+ [1] 

靛藍物化性質

性狀:藍色粉末(可能偏深藍),無臭。
溶解性:微溶於水、乙醇、甘油和丙二醇,不溶於油脂。0.05%的水溶液呈深藍色。1g可溶於約100ml,25℃水,對水的溶解度較其他食用合成色素低,0.05%水溶液呈藍色。溶於甘油,丙二醇,微溶於乙醇,不溶於油脂。遇濃硫酸呈深藍色,稀釋後呈藍色,它的水溶液加氫氧化鈉呈綠至黃綠色。靛藍易着色,有獨特的色調,使用廣泛。耐熱性、耐光性、耐鹼性、耐氧化性、耐鹽性和耐細菌性均較差。還原時退色,如用次硫酸鈉或葡萄糖等還原,則成為靛白。最大吸收波長610nm±2nm [3] 
穩定性:耐光性耐熱性差,對檸檬酸、酒石酸和鹼不穩定。
密度:1.417g/cm3
熔點:390-392℃ (dec.)
沸點:400.4°C at 760 mmHg
閃點:158.2°C
蒸汽壓:1.27E-06mmHg at 25°C

靛藍貯運特性

密封陰涼乾燥保存。密封保存,放置於通風、乾燥地方,避免於其他氧化物接觸。 [4] 

靛藍危險説明

危險代碼:Xn
危險等級:R22- R36/37/38
安全等級:S26- S37/39

靛藍植物來源

植物來源 植物來源
有機染料深藍色用蓼藍以及菘藍、木藍、馬藍等含有吲哚酸成分的植物葉子發酵製成也有人工合成的(古籍中曰:凡藍五種、皆可為靛——宋應星.《天工開物》)。用來染布顏色經久不退。通稱藍靛,有的地區叫靛青。
靛藍,是一種具有三千多年曆史的還原染料。戰國時期荀況的千古名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源於當時的染藍技術。這裏的“青”是指青色,“藍”則指製取靛藍的藍草。在秦漢以前,靛藍的應用已經相當普遍了。

靛藍製備過程

將靛葉堆積,經常澆水,使其發酵2~3個月,成為黑色土塊狀。用臼搗實後稱為球靛,含靛藍色素2%~10%。球靛中拌入木灰、石灰及麩皮,再加水拌和,加熱至30~40℃,暴露在空氣中,成為藍色不溶性靛藍。

靛藍栽培技術

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已逐漸摸索出製取靛藍的關鍵技術,從而打破了藍草染色的季節限制。古人的造靛方法如下:先將刈藍倒豎於坑中,加水過濾,將濾液置於甕中,按比例加入石灰,再用木棍急劇擊水,加快溶解於水中的靛甙與空中氧氣的接觸,使之氧化成為靛藍,沉澱後,將水除去,等靛藍的水分完全蒸發,則可將其盛到容器內,製成藍靛。這種造靛和染色的技術,與現代合成靛藍染色的機理是完全一致的。
與紅花一樣,藍草也可製成固體染料:先製成泥狀的靛藍,待染色時,先用酒糟發酵,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氫氣、二氧化碳可將靛藍還原成靛白。用靛白染成的白布,經空氣氧化,又可顯現出藍色。靛藍的這種發酵還原技術在春秋戰國時期已開始使用,而且該種古老的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大約公元前100年,印度始製成靛藍,與中國人不同,他們採用尿發酵法染藍。

靛藍用途

主要用於棉紗、棉布、羊毛或絲綢的染色,該顏料是重要的還原染料靛藍的顏料化處理的產品,具有優良的耐光、耐氣候牢度及耐熱穩定性,給出藍色調,並可製備出液體分散體劑型,主要應用於粘膠纖維原漿着色及印染。用於生化藥劑和指示劑以及棉紗棉布羊毛絲綢的染色等。
用作食品着色劑,我國規定可用於紅綠絲中,最大使用量為0.02g/kg;在果汁(味)飲料類、碳酸飲料、配製酒、糖果、糕點上彩裝、染色櫻桃罐頭(系裝飾用)、青梅中,最大使用量為0.10g/kg;在浸漬小菜中最大使用量0.01g/kg。 [4] 

靛藍製備方法

(1)靛藍製備。食用靛藍實際上是靛藍二磺酸二鈉,由靛藍用濃硫酸磺化,磺化結束後用水稀釋,再用純鹼中和,最後加入氯化鈉鹽析,經過濾、洗、乾燥得成品。每噸產品消耗靛藍粉(100%)210kg。
(2)靛藍鋁色澱製備。由氯化鋁、硫酸鋁等鋁鹽與碳酸鈉等鹼類製取氫氧化鋁,然後添加於檸靛藍水溶液,沉澱而得產品。

靛藍應用領域

根據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衞生標準》(GB2760-1996)中規定:靛藍可用於醃製小菜、果汁(味)飲料類、碳酸飲料、配製酒、糖果、糕點上彩裝、染色櫻桃罐頭(裝飾用)、青梅、糖果包衣,最大使用量為0.1g/kg;紅綠絲,最大使用量為0.2g/kg [3] 
用於食品、醫藥和日用化妝品的着色。食用靛藍為食用合成色素。食用色素是用於食品着色的一類添加劑,包括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總數逾60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