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柴再用

鎖定
柴再用(約862年 [1]  -935年),初名柴存,蔡州汝陽(今屬河南)人 [2] 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國時期南吳名將。
柴再用初隨軍閥秦宗權孫儒起兵,後轉入淮南軍閥楊行密麾下,率兵作戰,所向披靡。乾寧二年(895年),隨壽州團練使朱延壽擊退汴軍,以功升任壽州團練副使,次年奉命勸降蘄州大將賈公鐸,參與攻克光州,再升光州刺史。天祐二年(905年),用計誆騙南侵的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先擊壽州,使其一無所獲。隨後又趁朱全忠北撤時襲擊其後軍,斬獲甚多。淮南徐温掌權後,柴再用成為其爪牙,於天祐九年(912年)率軍鎮壓抗命的宣州觀察使李遇。天祐十一年(914年),與都指揮使米志誠等平定袁州之亂。吳國建立後,被拜為左龍武統軍,後歷任武昌節度使、德勝節度使等職,加兼中書令
大和七年(935年),柴再用去世,年約七十四歲 [1] 
概述內圖片來源:《馬駘畫寶 [3] 
本    名
柴再用
別    名
柴黑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蔡州汝陽
出生日期
約862年
逝世日期
935年
主要成就
保全壽、光二州,襲破汴軍;大敗吳越;收復袁州
官    職
德勝節度使兼中書令

柴再用人物生平

柴再用嶄露頭角

柴再用林中奪馬 柴再用林中奪馬 [4]
柴再用約生於唐懿宗鹹通三年(862年) [1]  ,是蔡州汝陽(今屬河南)人,初名柴存 [5] 
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許州牙將秦宗權驅逐蔡州刺史,佔據蔡州。秦宗權割據一方後,開始招募勇士,柴再用因擅長騎射而響應徵募。 [6] 
光啓三年(887年),秦宗權派其弟秦宗衡為主帥,驍將孫儒為副帥,南攻廣陵(今江蘇揚州)。孫儒眼見秦宗權兄弟勢不能久,於是設計殺秦宗衡,聚眾破揚州,自稱淮南節度使 [7]  。柴再用也在此時歸入孫儒麾下。 [8]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孫儒敗亡,柴再用轉而歸屬宣州(今安徽宣城)觀察使楊行密(破孫儒後被唐廷授為淮南節度使 [9]  )麾下,被授為先鋒馬軍指揮使 [10]  。他為人驍勇善戰,所向之處,無不克捷。 [5] 
乾寧二年(895年)二月,楊行密乘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忙於對兗(治今山東兗州)、鄆(治今山東東平西北)二州用兵之機,領兵直取濠州(治今安徽鳳陽東)、壽州(治今安徽壽縣)。約在此時,壽州團練使朱延壽任柴再用為衙將,調任壽州團練都押牙 [11]  。不久,朱全忠派兵數萬進攻壽州。壽州駐軍較少,官民惶恐不安。朱延壽在軍中每面旗幟下派二十五名騎兵,命黑雲都隊長李厚帶領十旗突擊汴軍,因敵眾己寡未勝。朱延壽準備處置李厚,李厚請求增兵再次突擊,表示如不能取勝,甘願一死。柴再用也為李厚請求,朱延壽給李厚增撥了五旗兵力。李厚拼死奮戰,柴再用全力相助,朱延壽也率領全部人馬後援,汴軍被擊退 [12]  。戰後,柴再用升任壽州團練副使 [13]  [14] 
乾寧三年(896年)五月,朱延壽突襲蘄州,將城池包圍。正在外狩獵的蘄州大將賈公鐸用計突圍入城,朱延壽聞訊大驚,認為短時間內難以破城,於是向楊行密請求派與賈公鐸有舊交者,以官爵、金帛説服其降服。柴再用自請使命,於是來到蘄州城下,陳説利害。數日後,賈公鐸與蘄州刺史馮敬章開城投降。 [14] 
隨後,柴再用又隨朱延壽攻克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城),殺刺史劉存,升授知光州軍州 [13]  。汴軍南侵,柴再用於光山將其擊退,以功再升光州刺史。 [14]  [15] 

柴再用計全光州

天祐二年(905年)十月,朱全忠率軍大舉進攻淮南,直抵光州 [16]  ,遣使勸柴再用:“獻城歸降,任命你為蔡州刺史;如若不降,將要屠城。”柴再用嚴設守備,身穿戎服登城,見到朱全忠時,拜伏在地,非常恭敬,説道:“光州城小兵弱,不值得折辱大王的威怒。大王如果先攻下壽州,我豈敢不從命。” [17]  [18] 
朱全忠在光州城東停駐十日,果然撤圍向壽州進發,中途迷失道路,又遭遇霖雨,壽州方面亦堅壁清野、嚴陣以待。朱全忠無可奈何,只得於十一月渡淮北撤,經過光州時,柴再用出師掩擊其後軍,斬首三千級(《九國志》稱斬首二十餘級),繳獲輜重以萬計 [16]  [17]  [18]  。以功加檢校太保 [19] 
同年,楊行密逝世,其子楊渥襲位,授柴再用為楚州刺史。不久後,改授淮南左廂步軍都指揮使 [18]  [20] 

柴再用魚蕩先登

天祐五年(908年)八月,淮南軍進攻吳越,包圍蘇州;吳越則派將軍張仁保攻克常州的東洲,上萬淮南士卒戰死。淮南方面於是再派水陸行營都招討使陳璋統領柴再用等諸將救援東洲。柴再用在魚蕩身先士卒,大敗張仁保,收復東洲。 [21]  [18] 

柴再用徐氏爪牙

天祐九年(912年)三月,掌握淮南軍政大權的徐温因為宣州觀察使李遇不服於己,於是派柴再用率升、潤、池、歙等州的軍隊護送淮南節度副使王壇接替李遇。李遇拒絕交權,柴再用攻擊宣州城,連月不克。五月,淮南節度使楊隆演遣使誆騙李遇開城投降,徐温於是命柴再用殺死李遇,並滅其九族。 [22]  [23] 
天祐十一年(914年)四月,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劉崇景叛降馬楚,楚王馬殷派將軍許貞率軍萬人援救劉崇景。徐温得訊後,命柴再用與都指揮使米志誠統領諸將進攻袁州。袁州城外的萬勝岡(今江西宜春東)位置重要,柴再用想要奪取,於是每天排兵岡下,作出佯攻姿態,長此以往,使叛軍頗為懈怠。待到五月的某日,他突然在岡南排列大陣,叛軍見狀,士氣大衰,被迫出戰。柴再用躍馬殺入敵陣,親自斬殺數十名叛軍,大敗劉崇景、許貞聯軍,成功收復袁州。 [24]  [25] 
天祐十六年(919年)四月,楊隆演即吳王位。吳國建立後,柴再用被拜為左龍武軍統軍。 [26] 
九國志》則稱柴再用於同年在無錫擊破吳越軍,以功遷升為鎮西將軍,遙領天平軍節度使。 [27] 
乾貞四年(930年)八月,柴再用被權臣徐知誥擢升為武昌軍(治鄂州,今湖北武昌)節度使 [28]  。後又改任馬軍都指揮使,因身着戎服入朝,而遭大臣彈劾。 [29] 
柴再用晚年官終德勝軍(治廬州,今安徽合肥)節度使兼中書令(據《稽神錄》載,柴再用還曾任宣州寧國軍節度使,但未見他書記載,暫附於此)。 [30] 

柴再用病逝

大和七年(935年)六月,柴再用因病逝世,享年約七十四歲(一作七十二) [1]  [31-32] 

柴再用主要影響

柴再用歷仕淮南楊行密楊渥楊隆演楊溥四代,為淮南楊氏政權的鞏固及南吳的建立立下了戰功,是五代十國初期楊氏麾下的重要將領:
  • 乾寧二年(895年),隨壽州團練使朱延壽攻克壽州(治今安徽壽縣),擊退汴軍 [14] 
  • 乾寧三年(896年),隨朱延壽突襲蘄州,勸降蘄州大將賈公鐸,使淮南軍兵不血刃,便得到蘄州 [14]  。隨後又隨朱延壽攻克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城) [13]  ,並於光山擊退南侵的汴軍 [15] 
  • 天祐二年(905年),用計誆騙南侵的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留下光州,先攻擊防禦嚴密的壽州,使其一無所獲。隨後又趁朱全忠北撤時襲擊其後軍,斬獲甚多 [17] 
  • 天祐五年(908年),隨招討使陳璋等率軍救援東洲,於魚蕩身先士卒,大破吳越軍,收復東洲 [21] 
  • 天祐九年(912年),奉權臣徐温之命,鎮壓桀驁不馴的宣州觀察使李遇,圍攻宣州 [22] 
  • 天祐十一年(914年),與都指揮使米志誠統領諸將征討袁州(今江西宜春)刺史劉崇景之亂,以疲兵之計突襲萬勝岡(今江西宜春東),大破劉崇景及馬楚聯軍,收復袁州 [24]  [25] 

柴再用歷史評價

鄭文寶:烈祖(李昪)輔吳之初,未逾強仕,元勳碩望,足以鎮時靖亂。然當時同立功如朱瑾李德誠朱延壽、劉信、張崇、柴再用、周本、劉金、張宣、崔太初、劉威、韋建、王綰等,皆握強兵,分守方面,由是朝廷用意牢籠,終以跋扈為慮。 [33] 南唐近事
路振:再用累歷藩鎮,敦尚素儉,車馬導從不過十人,亦一時之良將。 [34-35]  九國志
馬永易:驍勇善騎,仕吳有戰功。 [36]  實賓錄
胡三省:①史言柴再用善養士卒而不惑於異端。 [37] 資治通鑑》注)②有功而不求聞,武人如柴再用者亦可稱也。 [38]  ③柴再用事楊氏為將,屢立戰功,又及事徐温父子。 [39] 《資治通鑑》注
吳任臣:柴再用厚以持躬,有功不居,社稷之臣也。 [34] 十國春秋

柴再用軼事典故

柴再用柴黑

柴再用為人沉毅,面色如鐵一般,時人望而生畏,都稱他為“柴黑”(《九國志》作柴黑子 [40]  )。 [36] 

柴再用為人至孝

柴再用對長輩非常孝順。七歲時,遭遇徐州龐勳起義,當時柴氏舉族逃難,而他的祖父因年邁多病無法成行,只有柴再用留下照顧祖父,叛軍到來後,感於他的至孝,也並未傷害他們。自此之後,柴再用名聞鄉閭。 [41] 

柴再用林中奪馬

柴再用擅長騎射,射術超羣。他在蔡州軍閥秦宗權麾下作戰時,曾因一時勞累熟睡而遺失了自己的戰馬。按軍令規定,丟失戰馬的人一律斬殺。柴再用醒來後,立刻追趕,在一片樹林中遭遇一夥奪馬的賊人。面對對方的人數優勢,柴再用利用樹木的掩護,繞樹發箭,一發之下,“人樹俱貫”,餘下賊人大為驚恐,四散而逃,柴再用於是順利搶回馬匹。 [6] 
晚清《馬駘畫寶》繪有其“林中奪馬”之典故。 [42] 

柴再用改名始末

柴再用初名柴存,從軍於唐末軍閥孫儒帳下,與一位小校結為生死之交。一次,有人報告小校造反,孫儒將小校斬殺,並將柴存抓來,親自審問他造反對原因,柴存不答,孫儒再問,才説:“我與他(指小校)結為死友,造反便一起造反。您殺了我,又再問什麼呢?”孫儒聞言,大為驚奇,説:“你確實沒有造反,我再次任用你。”因而下令為他改名“再用”。 [5] 

柴再用不惑異端

東洲之戰時,柴再用的戰船傾毀,他抓着長槊漂浮在河面,才保全性命。戰後,家人舉辦儀式,施捨上千名僧人飯食,柴再用將飯食全部取走,犒勞自己的部下,並説:“救我的是這些人,僧人出了什麼力!” [21] 

柴再用鼠救命

柴再用一次在廳事中倚案獨坐,突然有一隻老鼠爬到庭下,向他拱手站立,作出一副拜揖的樣子。柴再用大為惱火,呼喚隨從,卻沒有一人前來。他便起身追逐老鼠,直至廳外。正在此時,廳屋的房梁斷折,柴再用剛剛還在依靠的牀幾被擠壓碎爛。 [43] 

柴再用儉素謙恭

柴再用為人寬厚儒雅,不近庖廚,好讀《左氏春秋》,有儒者風度。僚屬向他奏疏,如果不和心意,也只是面壁假寐而已。子嗣有聘娶的,也一定要擇取昔日的舊族 [44]  。雖在南吳歷任藩鎮節度使,卻崇尚樸素,出行時所乘車馬的侍衞不過十人而已 [34]  。南吳史官王振曾向柴再用徵求戰功,柴再用不僅不自矜誇耀,反倒説:“鷹犬小功,都是仰仗社稷的靈驗,我有什麼功勞!” [45] 

柴再用人際關係

兒子柴克宏,南唐元宗時名將,官至奉化軍節度使。死後諡號“威烈”。 [46] 

柴再用史料索引

九國志》卷1 [35] 
資治通鑑》卷260、卷265、卷267至卷269、卷279
十國春秋》卷6 [34] 
參考資料
  • 1.    注:《九國志》稱柴再用“七歲遇龐勳亂”,據《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五十一》所載,唐懿宗鹹通九年(868年),“秋,七月,佶等作亂,殺都將王仲甫,推糧料判官龐勳為主,劫庫兵北還,所過剽掠,州縣莫能御”。以此年相推,則柴再用應生於鹹通三年(862年)。將其卒於南吳大和七年(935年)的記載與生年對應,則可知其死時年約七十四歲。然《九國志》隨後又稱其“卒年七十二”,與“七歲遇龐勳亂”不符(若以七十二計,則柴再用七歲時在鹹通十一年,彼時龐勳之亂已經平定),故暫附於此。
  • 2.    《九國志·卷一》:再用,蔡州汝陽人。
  • 3.    取自清代《馬駘畫寶》,繪柴再用“林中奪馬”。
  • 4.    (清)丁日昌選編;王關林,張弦生譯評.百將圖記 左圖右史.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04:269
  • 5.    《十國春秋·柴再用傳》:柴再用,汝陽人也。始名存,隸孫儒戲下,與小校某者結為死友,有告小校反,儒斬之,並執存至,詰何故反,不對,又問,曰:“與彼結死友,反則同反耳。公誅之,復何問焉。”儒大奇之曰:“汝果不反,吾再用汝。”因令改今名。已而儒敗,歸太祖,為都押牙。勇敢善戰,所向克防(此處有避諱字)。
  • 6.    《九國志·卷一》:會秦宗權招募驍勇,再用以騎射應選。時軍令亡馬者斬。一日戰回,藉韁卧寢,既寐而馬逸。再用追之,遇賊於林中,環樹而射,一發人樹俱貫,賊畏走,遂奪馬而歸。
  • 7.    《新唐書·卷一百八十八·列傳第一百一十三》:宗權又遣儒鈔淮南,乘高駢之亂,儒留濠州。會楊行密得揚州,宗權使弟宗衡爭淮南,以儒為副,建鋒為前鋒。儒常曰:“丈夫不能苦戰萬里,賞罰繇己,奈何居人下,生不能富貴,死得廟食乎?”未幾,汴兵攻蔡,宗權召之,儒稱疾不往,宗衡督之。即大會帳下,酒酣,斬宗衡,並其眾。與建鋒、許德勳等盟。有騎七千,因略定傍州,不淹旬,兵數萬,號“土團白條軍”。文德元年,破揚州,自為淮南節度使,與時溥連和。
  • 8.    《九國志·卷一》:光啓中,隨孫儒攻廣陵。
  • 9.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吳世家第一》:是歲(景福元年),復入揚州,唐拜行密淮南節度使。
  • 10.    《九國志·卷一》:儒敗,歸行密,授先鋒馬軍指揮使。
  • 11.    《九國志·卷一》:乾寧中,朱延壽闢為衙將,因遷壽州團練都押牙,敗梁兵於壽春,遷團練副使。
  • 12.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唐紀七十六》:乾寧二年……四月……楊行密圍壽州,不克,將還;庚寅,其將朱延壽請試往更攻,一鼓拔之,執刺史江從勖。行密以延壽權知壽州團練使。未幾,汴兵數萬攻壽州,州中兵少,吏民洶懼。延壽制,軍中每旗二十五騎。命黑雲隊長李厚將十旗擊汴兵,不勝;延壽將斬之,厚稱眾寡不敵,願益兵更往,不勝則死。都押牙汝陽柴再用亦為之請,乃益以五旗。厚殊死戰,再用助之,延壽悉眾乘之,汴兵敗走。
  • 13.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唐紀七十六》:乾乾寧三年……五月……淮南將朱延壽奄至蘄州,圍其城。大將賈公鐸方獵,不得還,伏兵林中,命勇士二人衣羊皮夜入延壽所掠羊羣,潛入城,約夜半開門舉火為應,復衣皮返命。公鐸如期引兵至城南,門中火舉,力戰,突圍而入。延壽驚曰:“吾常恐其潰圍而出,反潰圍而入,如此,城安可猝拔!”乃白行密,求軍中與公鐸有舊者持誓書金帛往説之,許以婚。壽州團練副使柴再用請行,臨城與語,為陳利害。數日,公鐸及刺史馮敬章請降。以敬章為左都押牙,公鐸為右監門衞將軍。延壽進拔光州,殺刺史劉存。
  • 14.    《十國春秋·柴再用傳》:乾寧二年,助李厚擊卻汴兵,授壽州團練副使。説降賈公鐸、馮敬章,論功,尋遷光州刺史。
  • 15.    《九國志·卷一》:從延壽平劉存於弋陽,授知光州軍州事……梁兵寇光山,再用擊走之,以功遷光州刺史。
  • 16.    《舊五代史·後梁太祖紀二》:(天祐)二年……十月……辛卯,帝自襄州引軍由光州路趨淮南……軍至壽春,壽春人堅壁清野以待帝。帝乃還,舍於正陽。十一月丙辰,大軍北濟。
  • 17.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五·唐紀八十一》:天祐二年……冬,十月……是日,全忠部署將士,將歸大梁,忽變計,欲乘勝擊淮南……辛卯,朱全忠發襄州;壬辰,至棗陽,遇大雨。自申州抵光州,道險狹塗潦,人馬疲乏,士卒尚未冬服,多逃亡。全忠使人謂光州刺史柴再用曰:“下,我以汝為蔡州刺史;不下,且屠城!”再用嚴設守備,戎服登城,見全忠,拜伏甚恭,曰:“光州城小兵弱,不足以辱王之威怒。王苟先下壽州,敢不從命。”全忠留其城東旨日而去……戊申,朱全忠發光州,迷失道百餘裏,又遇雨,比及壽州,壽人堅壁清野以待之。全忠欲圍之,無林木可為柵,乃退屯正陽……十一月,丙辰,朱全忠渡淮而北,柴再用抄其後軍,斬首三千級,獲輜重萬計。
  • 18.    《十國春秋·柴再用傳》:天祐二年,梁王全忠過光州……既而全忠逾淮,再用掠其後軍,俘斬數千計,獲輜重財貨無筭。未幾,改指揮使。五年,破吳越將張仁杰於魚蕩,先登陷陳,恢復東洲。
  • 19.    《九國志·卷一》:天祐二年,梁祖平趙匡凝襄漢,趁勝略淮上……攻壽州不拔而返,再用襲之,斬首二十餘級,以功加檢校太保。
  • 20.    《九國志·卷一》:渥襲位,遷楚州刺史,俄授淮南左廂步軍都指揮使。
  • 21.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七·後梁紀二》:開平二年……八月……淮南遣步軍都指揮使周本、南面統軍使呂師造擊吳越,九月,圍蘇州。吳越將張仁保攻常州之東洲,拔之。淮南兵死者萬餘人。淮南以池州團練使陳璋為水陸行營都招討使,帥柴再用等諸將救東洲,大破仁保於魚蕩,復取東洲。柴再用方戰舟壞,長槊浮之,僅而得濟。家人為之飯僧千人,再用悉取其食以犒部兵,曰:“士卒濟我,僧何力焉!”
  • 22.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八·後梁紀三》:乾化二年……三月……吳鎮南節度使劉威,歙州觀察使陶雅,宣州觀察使李遇,常州刺史李簡,皆武忠王舊將,有大功,以徐温自牙將秉政,內不能平;李遇尤甚……温怒,以淮南節度副使王檀(應作王壇)為宣州制置使,數遇不入朝之罪,遣都指揮使柴再用帥升、潤、池、歙兵納檀於宣州,升州副使徐知誥為之副。遇不受代,再用攻宣州,逾月不克……五月……李遇少子為淮南牙將,遇最愛之,徐温執之,至宣州城下示之,其子啼號求生,遇由是不忍戰。温使典客何蕘入城,以吳王命説之曰:“公本志果反,請斬蕘以徇;不然,隨蕘納款。”遇乃開門請降,温使柴再用斬之,九其族。於是諸將始畏温,莫敢違其命。
  • 23.    《新五代史·吳世家第一》:宣州李遇自行密時為大將,勳位已高,憤温用事,嘗曰:“徐温何人?吾猶未識,而驟至於此。”温聞之,怒,遣柴再用以兵送王壇代遇,且召之。遇疑不受命,再用圍之,隆演使客將何蕘諭遇使自歸。蕘因説曰:“公若欲反,可殺蕘以示眾,若本無心,何不隨蕘以出?”遇自以無反心,乃隨蕘出,温諷再用伺其出,殺之,並族其家。
  • 24.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九·後梁紀四》:(乾化)四年……夏,四月……吳袁州刺史劉崇景叛,附於楚。崇景,威之子也。楚將許貞將萬人援之,吳都指揮使柴再用、米志誠帥諸將討之……五月……吳柴再用等與劉崇景、許貞戰於萬勝岡,大破之,崇景、貞棄袁州遁去。
  • 25.    《九國志·卷一》:十一年,袁州劉崇景叛,引潭將許真為援。令再用攻之。近城有萬勝岡,再用欲奪之,每旦出師岡下,不與戰,袁人頗怠。一日,列大陣岡南,崇景望之氣奪,因出戰。再用躍馬徑入陣中,斬首數十,袁人大敗,崇景棄城而遁。
  • 26.    《新五代史·吳世家第一》:夏四月,温奉玉冊、寶綬尊隆演即吳王位。建宗廟、社稷,設百官如天子之制,改天祐十六年為武義元年………柴再用、錢鏢為左、右龍武統軍……。
  • 27.    《九國志·卷一》:武義元年,破越軍於無錫,遷鎮西將軍,領天平軍節度使。
  • 28.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七·後唐紀五》:(天成)三年……八月,吳武昌節度使兼侍中李簡以疾求還江都,〔揚州治江都縣,吳所都也。〕癸丑,卒於採石。徐知詢,簡伲也,擅留簡親兵二千人於金陵,表薦簡子彥忠代父鎮鄂州,徐知誥以龍武統軍柴再用為武昌節度使。
  • 29.    《十國春秋·柴再用傳》:武義元年,高祖建吳國,拜左龍武統軍,居數年,除武昌軍節度使。已又改馬軍都指揮使,以戎服入朝被劾。
  • 30.    《十國春秋·柴再用傳》:久之,累加德勝軍節度使兼中書令。
  • 31.    《十國春秋·柴再用傳》:太和七年夏六月,病卒。
  • 32.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九·後唐紀八》:(清泰)二年……六月,吳德勝節度使兼中書令柴再用卒。
  • 33.    《南唐近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1-19]
  • 34.    《十國春秋》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1-13]
  • 35.    (北宋)路振撰 (南宋)王稱撰.二十五別史·九國志 東都事略:齊魯書社,2000-05
  • 36.    《實賓錄》:五代吳柴再用沈毅有防(此處為避諱字),面色如鐵,人望而畏之,曰柴黑。驍勇善騎,仕吳有戰功。
  • 37.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七·後梁紀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1-12]
  • 38.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九·後唐紀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1-12]
  • 39.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九十三·後周紀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1-13]
  • 40.    《九國志·卷一》:及長,沈毅有斷,面黑州鐵,人號為柴黑子。
  • 41.    《九國志·卷一》:性至孝。七歲遇龐勳亂,舉族避地,祖誗鼓不能去,唯再用獨留侍,賊見而去之。以是大為鄉里所異。
  • 42.    馬駘 繪.馬駘畫寶 仙佛名將畫譜:湖北美術出版社,2016-03-01
  • 43.    《稽神錄·卷二》“柴再用”條:龍武統軍柴再用,嘗在廳事,憑几獨坐,忽有(《廣記》有“一”字)鼠走至庭下,向再用拱(《廣記》有“手而”二字)立,如欲拜揖之狀。再用怒,呼左右,左右皆不至。即自起逐之,鼠乃去,而廳屋樑折,所坐牀幾盡壓糜碎。
  • 44.    《九國志·卷一》:再用寬厚淹雅,有儒者之風。好讀《左氏春秋》。未嘗省視廚廄。寮屬白事,有不如意,但對之假寢。諸子娶聘,必擇平昔舊族。
  • 45.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九·後唐紀八》:先是,史官王振嘗詢其戰功,再用曰:“鷹犬微效,皆社稷之靈,再用何功之有!”
  • 46.    陸游《南唐書》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1-1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