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本

鎖定
周本(862年-938年),舒州宿松縣(今屬安徽)人。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南吳名將,東漢南郡太守周瑜後裔。
周本自少孤貧,曾徒手格殺猛虎,從而聞名遐邇。年輕時遭遇唐末動亂,投身池州刺史趙鍠帳下為將,勇冠軍中。趙鍠敗亡後,被廬州刺史楊行密收為牙將,隨從征戰。楊行密被授為淮南節度使後,升周本為淮南馬步軍都指揮使。乾寧四年(897年)至天祐五年(908年)間,數次與割據兩浙的錢鏐交戰,互有勝負。天祐六年(909年),周本臨危受命,以七千兵力於象牙潭之戰大敗撫州刺史危全諷所部,再升信州刺史。後唐莊宗滅梁後,向南吳使者言及周本之勇,南吳高祖於是召他為雄武統軍,累升為德勝軍節度使,歷授安西大將軍太尉中書令,封爵西平王。
周本晚年因不能阻止權臣徐知誥(即南唐烈祖)篡位,憤恨成疾,於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憂鬱而終,年七十七。烈祖追賜諡號“恭烈”。
本    名
周本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舒州宿松縣
出生日期
862年
逝世日期
938年
主要成就
象牙潭之戰大敗危全諷
官    職
德勝軍節度使兼中書令
爵    位
西平王
諡    號
恭烈

周本人物生平

周本勇冠三軍

周本是東漢末年名將周瑜的後裔,其家長居舒州宿松縣,但早已沒落。周本自少孤苦貧寒,勇力過人,曾在田裏中徒手格殺猛虎,威猛之名揚於四鄉 [1]  [2] 
唐朝末年,兩淮地區陷入動盪,周本投入池州刺史趙鍠帳下,勇冠軍中。唐昭宗文德元年(888年)八月,受命託管宣州(今安徽宣城)的趙鍠在曷山為廬州刺史楊行密所敗,楊行密進而攻克宣州,周本也被俘虜 [3]  。楊行密愛慕周本勇武之名,於是將他收作牙將 [4] 
文德、大順年間(889年-890年),周本領兵助楊行密進攻江南各地,先登奪陣,多得首功。作戰中傷口遍體,“身無完肌”,待到歸營後,則自燒烙鐵,燙治創口,依然談笑自若,了無懼色。營中將士無不為之嘆服。楊行密受封淮南節度使後,周本累升為淮南馬步軍都指揮使。 [5] 

周本屢戰兩浙

乾寧四年(897年)七月,割據兩浙(即吳越前身)的錢鏐派大將顧全武進攻蘇州,接連獲勝。次年三月,周本奉命援救蘇州,但在白方湖被顧全武擊敗。九月,蘇州失陷,顧全武乘勝追擊,在望亭再破周本。 [6-7] 
天祐三年(906年)八月,錢鏐命將軍方永珍進圍衢州(今浙江衢縣),衢州刺史陳璋告急於淮南,承襲楊行密之位的淮南節度使楊渥派周本率軍迎回陳璋。周本救陳璋而回,親自領兵殿後,衢州遂歸於兩浙。方永珍得到衢州後,引兵追擊,周本一面佯裝大驚,棄輜重而走,一面暗中設伏,兩浙軍急追中計,遭到前後夾擊,損失殆盡。 [8]  [9] 
天祐五年(908年)八月,周本與南面統軍使呂師造率軍包圍蘇州,嘗試以各種方法攻城,均為吳越守軍所破 [10]  。至次年四月,吳越援軍與蘇州守軍內外合擊,大敗淮南軍,擒獲淮南將領何朗等三十餘人,獲戰艦二百艘。周本連夜遁逃,又被吳越軍追擊,兵敗於長洲皇天蕩。 [11] 

周本象牙潭之戰

主詞條:象牙潭之戰
《南唐書》周本傳 《南唐書》周本傳
天祐六年(909年)六月,撫州(今江西吉安)刺史危全諷自稱鎮南軍節度使,率領撫、信(今江西上饒)、袁(今江西宜春)、吉(江西吉安)四州的軍隊號稱十萬,進攻洪州(今江西南昌)。當時淮南的洪州守軍僅有千人,鎮南軍節度使劉威以疑兵滯敵,秘密派人到廣陵(今江蘇揚州)求援。危全諷兵屯堅城,駐紮撫州金溪縣東北的象牙潭(今江西金雞縣東北) [12]  ,不再前進,請求楚王馬殷出兵相助。馬殷派指揮使苑玫會同袁州刺史彭彥章包圍高安,以增援危全諷。 [13] 
執掌淮南大權的徐温聞訊後,召幕僚嚴可求商議。嚴可求舉薦周本,徐温於是任命他為西南面行營招討應援使,命其率七千兵先救高安。但當時周本正因蘇州兵敗而慚愧不已,不肯掌兵,嚴可求強請他出山,周本以攻蘇州時主將權輕、調度不靈為鑑誡,提出“若必見任,願無用偏、裨”的條件,在得到嚴可求同意後,這才同意出征。周本受命後,認為楚軍只是聲援危全諷,並非要攻取高安 ,一旦擊敗危全諷,援兵必然撤走,於是領兵急奔象牙潭。途徑洪州時,劉威想要設宴犒勞,周本不肯,認為:“賊兵多於我軍十倍,我軍將士聽説必將畏懼,不如利用如今士氣高漲的機會。” [14] 
七月,危全諷在象牙潭臨溪營建柵欄,連綿數十里。十七日,周本隔溪水列陣,先派老弱士兵挑戰,以試探虛實;危全諷當即下令渡溪追趕,周本乘其半渡之際,發兵攻擊,危全諷軍大敗而逃,自相踐踏,眾多士兵溺水而亡。周本又分兵截斷其歸路,危全諷只得退岸而逃。剛得登陸,周本已在前面攔其退路,危全諷束手被擒,其將士五千人被俘。周本乘勝攻取袁州,擒獲彭彥章,再克吉州。饒、信等州亦被淮南軍攻取,高安楚軍果然退走。淮南軍於是盡復江西之地。 [15]  [16] 
此戰,周本根據形勢,施計示弱誘殲,以七千兵力破數萬之眾,宋初的史温認為“近世未有成功之速如此比者” [17]  。徐温嘉賞周本的戰功,升其為信州刺史。

周本空城退敵

天祐十五年(918年),南吳軍包圍虔州(今江西贛州) [18]  ,久攻不下。虔州防禦使譚全播向吳越、閩、楚三國求援,吳越統軍使錢傳球統兵兩萬進攻周本駐守的信州,以聲援譚全播。 [19] 
當時,信州只有數百駐軍,在抵抗失利後被吳越圍困。周本面對佔據優勢的敵軍,打開城門,在城中支起空帳,命令文武僚佐登上城樓,開宴奏樂。縱使吳越軍向城樓上射出的飛箭如雨一般密集,他仍安坐不動。吳越軍懷疑有伏兵,至半夜時,主動撤圍而去。周本的“空城計”,使信州得以保全。 [19] 

周本進封王爵

順義三年(923年),後唐滅梁,南吳方面遣司農卿盧蘋進貢稱臣,後唐莊宗先向其詢問江南名將是否仍有在世的,隨後列舉數人,周本名列其中。 [20]  [21] 
盧蘋返回後,向朝廷告知此事,徐温於是特召周本入朝為雄武軍統軍,不久後出鎮壽州。又改德勝軍(治廬州)節度使,連加安西大將軍太尉中書令官銜,進封西平王。 [20]  [21] 
周本為人純樸,目不知書,但禮敬儒士,不干擾僚佐處理政務,所以在所到之處均有良好的聲績。 [17] 

周本愧恨而終

權臣徐知誥計劃逼迫吳睿帝楊溥禪位,大臣徐玠周宗等諷勸位望極高的周本與李德誠率羣臣勸進,當時周本年邁昏聵,其子周弘祚擔憂大禍將至,於是擅自以父親的名義署名勸進表中。開始的時候周本不知道此事,還對親隨説:“我受到吳室的厚恩,已經老了,還能推戴異姓(指徐知誥)嗎?” [22] 
天祚三年(937年)八月,被囚於和州的南吳歷陽公楊濛聽説吳帝即將禪讓之事,於是殺死守衞士卒,帶隨騎二人前往廬州投靠周本。周本聽説楊濛前來,準備接見,周弘祚極力勸阻,周本大怒,説:“我家郎君(指楊濛)來了,為什麼不讓我見他!”周弘祚閉門阻擋,並將楊濛擒送至江都,行至採石,被徐知誥派人殺害(一説被周弘祚殺死) [23-24]  。十月,徐知誥代吳建唐,改名李昪,即南唐烈祖。 [25] 
南唐建立後,周本心生愧恨,積鬱成疾,於升元二年(938年)正月病逝,享年七十七歲。禮官建議為周本輟朝三日,烈祖因他是勳舊老將,故而採用唐德宗為汾陽王郭子儀廢朝五日之例,破格輟朝五日,追賜諡號為“恭烈”;在下葬時,又賜鹵簿儀仗,以示哀榮。 [24]  [26] 

周本主要成就

唐昭宗文德元年(888年)起,周本從屬於割據淮南的楊行密麾下 [5]  ,征戰數十年,為淮南割據政權的發展乃至南吳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
  • 天祐三年(906年),領軍奔赴衢州(今浙江衢縣),救回被吳越軍圍困的衢州刺史陳璋,並親自斷後,以計誘敗前來追擊的吳越將領方永珍,幾乎將其所部全殲 [8]  [9] 
  • 天祐六年(909年),以七千兵力征討撫州(今江西吉安)刺史危全諷之叛,示弱誘敵,在象牙潭(今江西金雞縣東北)大破數萬之眾,生擒危全諷及其將士五千人,並乘勝連克袁(今江西宜春)、吉(江西吉安)等州,盡復江西之地 [15]  [16] 
  • 天祐十五年(918年),兩萬吳越軍進攻僅有數百守卒的信州,周本施以“空城計”,迫使其撤圍而去 [19] 

周本人物評價

鄭文寶:烈祖(李昪)輔吳之初,未逾強仕,元勳碩望,足以鎮時靖亂。然當時同立功如朱瑾李德誠朱延壽、劉信、張崇、柴再用、周本、劉金、張宣、崔太初、劉威、韋建、王綰等,皆握強兵,分守方面,由是朝廷用意牢籠,終以跋扈為慮。 [27] 南唐近事
史温:西平王周本經事諸楊,最為純臣,雖不知書,而愛重儒士,賓禮寮屬,不撓其權,故所至稱治……叟嘗壯西平此舉(象牙潭之戰),以為近世未有成功之速如此比者……籲!纆牽俱長,則顛蹶可俟,驂服共駕,則輪輿必奔,孰謂西平不知書耶,蓋與兵法可謂暗合者矣。 [17] 釣磯立談
陸游:本不知書,然能尊禮儒士,遇僚屬以禮,士民愛之。性樸拙,無他才,惟軍旅之事,若生知者。 [28] 陸氏《南唐書
胡三省:①楊、錢爭蘇州,台濛、周本、秦裴皆淮南名將也,為浙人所困,終不能守。 [29] 資治通鑑》注)②周本雖不能存吳,然其過李德誠遠矣。 [30] 《資治通鑑》注
吳任臣:周本、李德誠俱楊氏勳臣,位列通顯,或則抱徐廣流涕之心,或則效範雲勸進之術,跡雖不殊,而其志亦略異焉。 [31] 十國春秋

周本軼事典故

周本勸進之事

據南宋陸游南唐書》記載,在南吳權臣徐知誥(李昪)計劃逼迫吳睿帝禪位時,大臣徐玠周宗等諷勸周本與趙王李德誠率羣臣勸進 [22] 
但北宋僧人文瑩的《玉壺野史》(即《玉壺清話》)則稱“司馬徐玠素不悦於主(指徐知誥)”,想要讓被囚於和州的南吳宗室楊濛接受禪讓,這才暗示周本及李德誠舉薦楊濛,故而文瑩認為:“欲使推戴於(楊)濛,蓋(徐)玠之謀也。” [32] 
《玉壺野史》對於周本勸進之事,還有進一步的補充:楊濛被殺後,吳帝禪位,周本還帶病至建康(今江蘇南京)勸進。而其他史料大多隻描述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署名於勸進表中,未言明是否動身往建康。 [32] 

周本宿將遭嫉

李昪稱帝后,顧慮周本威望太高,難以控制,想要將其誅殺。一次宴會時,李昪倒了一杯鴆酒賜給周本。周本察覺了其意圖,用御杯分出一半酒説:奉給陛下,以表明君臣一心。李昪當即色變,不知如何是好。優人申漸高見此情景,一邊跳舞一邊走了上來,接過周本的酒説:“請陛下把它賜給我吧。”説畢,一飲而盡,將杯揣在懷中走了。李昪立即暗遣人帶着解藥去給申漸高,但是未等藥到,申漸高已經“腦裂”而死。 [33] 
資治通鑑》則記載李昪宴請的是徐知詢,而申漸高為徐知詢嘗毒而死。 [34] 

周本兒孫自有福

周本晚年喜歡飲酒,樂善好施,有人勸他説:“您年事已高,應留些財產給子孫後代。”周本回答:“我當年穿着草鞋,跟隨吳武王(指楊行密)征戰,後來官至將相,是誰賜給我的呢?” [35-37] 

周本親屬成員

長子周鄴,勇猛善戰,南唐時官至德勝軍節度使。 [31] 
次子:周弘祚,一作周祚,以父親的名義向南吳權臣徐知誥勸進,仕南唐為舒州刺史。周唐淮南之戰時戰敗,赴水殉國。 [28]  [31] 

周本史料記載

馬令南唐書》卷9 [38]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258、卷261、卷265、卷267、卷270、卷281
陸游《南唐書》卷6 [28] 
吳任臣十國春秋》卷7 [31] 
參考資料
  • 1.    馬令《南唐書·周本傳》:本少孤貧,嘗在田裏獨格猛虎。
  • 2.    《十國春秋·周本傳》:周本,舒州宿松人,漢南郡太守瑜之後。瑜葬宿松,即墓為祠,子孫居其旁者,猶數十家。本少孤貧,有膂力,常獨格虎殺之。
  • 3.    《新五代史·吳世家第一》:久之,未知所向,問襲曰:“吾欲卷甲倍道,西取洪州可乎?”襲曰:“鍾傳新得江西,勢未可圖,而秦彥之入廣陵也,召池州刺史趙鍠委以宣州。今彥且死,鍠失所恃,而守宣州非其本志,且其為人非公敵,此可取也。”行密乃引兵攻鍠,戰於曷山,大敗之。進圍宣州,鍠棄城走,追及殺之,行密遂入宣州。
  • 4.    《十國春秋·周本傳》:初為宣州節度使趙鍠將,勇冠軍中。太祖既破鍠,獲本,釋之,即隸帳下為牙將。
  • 5.    馬令《南唐書·周本傳》:唐末大亂,投楊行密軍中,以勇敢聞。常先登深入,防犯矢石,身無完肌。及歸營,自燒鐵烙其創,飲防言笑自若,軍猛將皆服之。累遷淮南馬步軍使。
  • 6.    《新五代史·吳世家第一》:乾寧……五年,錢鏐攻蘇州,及周本戰於白方湖,本敗,蘇州復入于越。
  • 7.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一·唐紀七十七》:乾寧四年……秋,七月……庚戌,錢鏐還杭州,遣顧全武取蘇州。乙未,拔松江。戊戌,拔無錫。辛丑,拔常熟、華亭。……光化元年……三月……淮南將周本救蘇州,兩浙將顧全武擊破之……九月……顧全武攻蘇州,城中及援兵食皆盡。甲申,淮南所署蘇州刺史台濛棄城走,援兵亦遁。全武克蘇州,追敗周本等於望亭。
  • 8.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五·唐紀八十一》:天祐三年……八月……兩浙兵圍衢州,衢州刺史陳璋告急於淮南,楊渥遣左廂馬步都誤候周本將兵迎璋。本至衢州,浙人解圍,陳於城下,璋帥眾歸於本,兩浙兵取衢州。呂師造曰:“浙人近我而不動,輕我也,請擊之!”本曰:“吾受命迎陳使君,今至矣,何為復戰!彼必有以待牛也。”遂引兵還。本為之殿,浙人躡之,本中道設伏,大破之。
  • 9.    陸游《南唐書·周本傳》:吳越將陳璋據衢州歸欵,越人圍之,武王遣本迎璋。越人解圍出璋,而列兵不動,本遂以璋還。裨將呂師造曰:“越有輕我心,必怠,請擊之。”本不可,越人躡我軍,至中道宿。夜半,本陽驚,棄輜重走,而設伏於旁,越人果急追,伏發,前後夾擊,盡殱其眾。
  • 10.    注:自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起,錢鏐接受朱温的冊封為吳越王,正式割據兩浙。故而本詞條統一將該年之前的錢鏐割據勢力稱為“兩浙”,之後的稱為“吳越”。
  • 11.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七·後梁紀二》:開平二年……八月……淮南遣步軍都指揮使周本、南面統軍使呂師造擊吳越,九月,圍蘇州……開平三年……夏,四月……辛亥,吳越兵內外合擊淮南兵,大破之,擒其將何朗等三十餘人,奪戰艦二百艘。周本夜遁,又追敗之於皇天蕩。
  • 12.    《資治通鑑》卷267胡三省注:象牙潭在撫州金溪縣東北。
  • 13.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七·後梁紀二》:撫州刺史危全諷自稱鎮南節度使,帥撫、信、袁、吉之兵號十萬攻洪州。淮南守兵才千人,將吏皆懼,節度使劉威密遣使告急於廣陵,日召僚佐宴飲。全諷聞之,屯象牙潭,不敢進,請兵於楚;楚王殷遣指揮使苑玫會袁州刺史彭彥章圍高安以助全諷。
  • 14.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七·後梁紀二》:徐温問將於嚴可求,可求薦周本。乃以本為西南面行營招討應援使,將兵七千救高安。本以前攻蘇州無功,稱疾不出,可求即其卧內強起之。本曰:“蘇州之役,敵不能勝我,但主將權輕耳。今必見用,願毋置副貳乃可。”可求許之。本曰:“楚人為全諷聲援耳,非欲取高安也。吾敗全諷,援兵必還。”乃疾趣象牙潭。過洪州。劉威欲犒軍,本不肯留,或曰:“全諷兵強,君宜觀形勢然後進。”本曰:“賊眾十倍於我,我軍聞之必懼,不若乘其鋭而用之。”
  • 15.    《新五代史·吳世家第一》:六月,撫州危全諷叛,攻洪州,袁州彭彥章、吉州彭玕、信州危仔倡皆起兵叛。隆演召嚴可求問誰可用者。可求薦周本,時本方攻蘇州敗歸,慚不肯出,可求彊起之。本曰:“蘇州之敗,非怯也,乃上將權輕,而下多專命爾。若必見任,願無用偏、裨。”乃請兵七千。戰於象牙潭,敗之,執全諷、彥章,而玕奔於楚,仔倡奔於錢塘。
  • 16.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七·後梁紀二》:七月……危全諷在象牙潭,營柵臨溪,亙數十里。庚辰,周本隔溪布陳,先使羸兵嘗敵;全諷兵涉溪追之,本乘其半濟,縱兵擊之; 全諷兵大潰,自相蹂藉,溺水死者甚眾,本分兵斷其歸路,擒全諷及將士五千人。乘勝克袁州,執刺史彭彥章,進攻吉州。歙州刺史陶雅使其子敬昭及都指揮使徐章將兵襲饒、信,信州刺史危仔倡請降,饒州刺史唐寶棄城走。行營都指揮使米志誠、都尉呂師造等敗苑玟於上高。吉州刺史彭玕帥眾數千人奔楚……危仔倡聞兵至,奔吳越……八月,虔州刺史盧光稠以州附於淮南。於是江西之地盡入於楊氏。
  • 17.    《釣磯立談》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2-31]
  • 18.    注:天祐十六年時淮南節度使楊隆演即吳王位,正式建立吳國。故而本詞條將該年之前的楊氏割據勢力稱為“淮南”,將之後的稱為“南吳”、“吳國”。
  • 19.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後梁紀五》:(貞明)四年……虔州險固,吳軍攻之,久不下……譚全播求救於吳越、閩、楚。吳越王鏐以統軍使傳球為西南面行營應援使,將兵二萬攻信州;楚將張可求將萬人屯古亭,閩兵屯雩都以救之。信州兵才數佰,逆戰,不利;吳越兵圍其城。刺史周本,吞關張虛幕於門內,召僚佐登城樓作槳宴飲,飛矢雨集,安坐不動;吳越疑有伏兵,中夜,解圍去。
  • 20.    陸游《南唐書·周本傳》:唐莊宗入洛,吳遣司農卿盧蘋往聘,還言莊宗知本名,由是召為雄武統軍,俄出鎮壽州,改廬州,加安西大將軍、太尉、中書令、西平王。
  • 21.    《十國春秋·周本傳》:唐莊宗入洛,高祖遣司農卿盧蘋往聘,還言唐主問我國名將存否,而本預焉。由是召入為雄武統軍,俄出鎮壽州,改德勝軍節度使,後加安西大將軍、太尉、中書令,西平王。
  • 22.    陸游《南唐書·周本傳》:烈祖將受吳禪,徐玠、周宗等以本及李德誠名位隆重,諷之使率羣臣勸進,本已昏老,其子祚懼家禍,代署表上之。本初不知,猶謂所親曰:“我受吳室厚恩,老矣,復能推戴異姓乎?”
  • 23.    《五國故事·捲上》:行密四子:渥、渭悉襲偽位,唯濛為溥之長,而長於弓馬。徐氏忌之,故不立而終構其罪,自臨川王廢為歷陽公,幽於歷陽。濛聞將有禪讓,遂殺監守者,與其下二馳赴廬江,指周本。本之子祚閉門不納。本聞之,曰:“我家郎,何以不見!”祚不答,因執濛官之於外。濛因殺數人而卒。徐氏使溺其家於江中。
  • 24.    陸游《南唐書·周本傳》:吳宗室臨川王蒙廢居歷陽,聞將傳禪,乃殺監守者,與親信兩人走詣本。本即欲出見之,祚固執不可,本怒曰:“我家郎君也,奈何不使我一見!”祚拒閉中門,令外人執蒙告之,蒙遂誅死。本愧恨屬疾,數月卒,年七十七……既卒,太常言準令廢朝三日,烈祖以本舊將,命有司講求優典,禮官言前朝嘗為汾陽王郭子儀廢朝五日,詔用之,諡恭烈,葬給鹵簿。
  • 25.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一·後晉紀二》:天福二年……八月……吳歷陽公濛知吳將亡,甲午,殺守衞軍使王宏。宏子勒兵攻濛,濛射殺之。以德勝節度使周本吳之勳舊,引二騎詣廬州,欲依之。本聞濛至,將見之,其子弘祚固諫,本怒曰:“我家郎君來,何為不使我見!”弘祚合扉不聽本出,使人執濛於外,送江都。徐誥遣使稱詔殺濛於採石,追廢為悖逆庶人,絕屬籍。侍衞軍使郭悰殺濛妻子於和州,誥歸罪於悰,貶池州……是月,吳主下詔,禪位於齊……冬,十月,甲申,齊王誥即皇帝位於金陵,大赦,改元升元,國號唐。
  • 26.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一·後晉紀二》:天福三年……春,正月……唐德勝節度使兼中書令西平恭烈王周本以不能存吳,愧恨而卒。
  • 27.    《南唐近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31]
  • 28.    陸游《南唐書》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2-30]
  • 29.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一·唐紀七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31]
  • 30.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八十一·晉紀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1-16]
  • 31.    《十國春秋·卷七》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9-12-30]
  • 32.    《玉壺野史·卷九》:初,主將受禪也,時吳之宗室臨川王濛,久囚廢於歷陽。司馬徐玠素不悦於主,欲濛受禪,陰諷太尉、中書令西平王周本及趙王李德誠輩,倚以德爵勳舊之重,欲使推戴於濛,蓋玠之謀也……濛既被害,吳室遂移,本力疾扶老,隨眾至建康,但勸進而已。自是心頗內愧,數月而卒,實素無推翊之誠,而主寬裕,置而不辨,及其死也,厚葬之,優恤其孤。
  • 33.    陸游《南唐書·雜藝方士節義列傳》:申漸高,優人……周本自吳時有威望,烈祖慮其難制,因內宴,引鴆酒賜本,本覺之,輒取御杯均酒之半以進曰:“願以此上千萬壽,庶明君臣一心。”烈祖失色,左右莫知所為,漸高託俳戲,舞袂升殿曰:“敕賜臣。”漸高並飲之,納杯懷中而出,烈祖密遣中人持藥解之,不及,腦裂而卒。
  • 34.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六·後唐紀五》:知誥召徐知詢飲,以金鐘酌酒賜之,曰:“願弟壽千歲。”知詢疑有毒,引他器均之,跽獻知誥曰:“願與兄各享五百歲。”知誥變色,左右顧,不肯受,知詢捧酒不退。左右莫知所為,伶人申漸高徑前為詼諧語,掠二酒合飲之,懷金鐘趨出,知誥密遣人以良藥解之,已腦潰而卒。
  • 35.    《家範·卷二》:南唐德勝軍節度使兼中書令周本,好施。或勸之曰:“公春秋高,宜少留餘貲以遺子孫。”本曰:“吾系草,事吳武王,位至將相,誰遺之乎?”
  • 36.    [宋]司馬光 著;修遠 主編.家範:全譯評點本: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 37.    陸游《南唐書·周本傳》:本晚好飲酒,樂施予,或曰:“公春秋已高,宜少儲積,為子孫計。”本曰:“吾系芒屩,事吳武王,位至將相,何人所遺乎?”
  • 38.    馬令《南唐書》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1-0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