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字)

鎖定
朱,漢語一級字,讀作zhū或shú,最早見於甲骨文 [1] 
“朱”本義是樹幹或赤心木(—種樹心為紅色的樹木),引申泛指大紅色,用作動詞指染成大紅色,又引申指硃色的物品等。
在表礦物義時,分化出“⿰石朱”,今簡化用回“朱”。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2] 
中文名
拼    音
zhū;shú
部    首
木或者ノ
筆    順
ノ一一丨ノ丶
字    級
一級字(0445) [3] 
平水韻
上平七虞 [4] 
注    音
ㄓㄨˉ;ㄕㄨˊ
異    體
株、硃
結    構
單一結構(獨體字)
字碼1
U:6731;GBK:D6EC;鄭碼:MBKO
字碼2
倉頡碼:HJD;四角碼:25900
86版五筆
RII
98版五筆
TFI
總筆畫
6畫

漢字源流

“朱”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 “朱”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 [1]

指事字。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朱”字(如圖),就是一棵樹木的象形:中間的一豎代表樹幹;上面向上伸的兩個杈代表樹枝;下面向下伸的兩個杈代表樹根。在樹幹的中間,有一個短橫,代表紅色的樹心。由此巧妙地表達出“朱”字的本義:一種樹木的名稱,即“赤心木”——一種樹心為紅色的樹木,屬松柏。金文中的“朱”字(如圖)由其甲骨文字形演變而來,主要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將樹幹中間代表紅心的短橫變成了—個黑色的圓點;另一種是將其變成了兩個短橫。小篆階段的“朱”字(如圖),在整體結構上也與其甲骨文字形相似,只是筆畫更為線條化。此後各種字體中的“朱”字,皆由此發展而來,最後演變為楷書中的“朱”(如圖)。 [1]  在字義上,“大紅色”、“硃砂”、“染成大紅色”、“大紅色的物品”等含義均是由本義引申出的。一説“朱”字是“株”字的本字,本義是“樹幹”而“赤心木”是引申義,是非未詳。 [5] 

“⿰石朱”

是後起的分化字。與“朱”是古今字關係,朱在表示礦物義時,分化出“⿰石朱”字。又引申為朱墨或紅色
如今簡化字統一使用“朱”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ū
動詞
染成或塗成大紅色。
dye red
范曄後漢書·劉盆子傳》:崇等欲戰,恐其眾與莽兵亂,乃皆朱其眉以相識別,由是號曰“赤眉”。

名詞
赤心木。
the tree with red core
許慎説文解字》:朱,赤心木,松柏屬。

大紅色,古代稱為正色。
vermilion;bright-red
詩經·豳風·七月》: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朱門
大紅色的物品,指胭脂之類。
scarlet thing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朱粉
大紅色的物品,指紅色印綬,也指紅色官服。
范曄《後漢書·宦官傳論》:若夫高冠長劍,紆朱懷金者,佈滿宮闈。
朱印
“硃砂”的簡稱。
innabar
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銀硃》:昔人謂水銀出於丹砂,鎔化還復為朱者,即此也。

樹幹,今作“株”。
trunk
梅膺祚字彙·木部》:朱,《六書正訛》:木之身也。

指南方。古代以五色配屬五方,硃色屬南方。
south
皎然因遊支硎寺寄邢端公》:譴深辭紫禁,恩在副朱方。
朱方
通“珠”,珍珠。
pearl
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未為朱履客,已見白頭翁。
朱履客
姓。

鄭樵通志·氏族略二》:朱,本邾也,姓曹,其世系見於“邾”。

形容詞
通“侏”,短小。
short
黃遵憲《新加坡雜詩十二首·其五》:人奴甘十等,只願朱儒飽。
朱儒
shú
名詞
古地名用字。

蔣平階《送李分虎之滇黔》:烏蠻新幕府,屬國舊朱提。
朱提
(參考資料: [6-7]  [8]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第六上】【木部】
朱,赤心木,松柏之屬。從木,一在其中。章俱切。 [9] 

説文解字注

【卷六】【木部】
朱,赤心木,松柏之屬。
段玉裁注:朱,本木名,引伸假借為純赤之字。【糸部】曰:“絑,純赤也。”是其本字也。
從木,一在其中。
段玉裁注:赤心不可像,故以一識之,若本末非不可像者,於此知今本之非也。
章俱切。
段玉裁注:古音在四部。又按,此字解雲:“赤心木,松柏屬。”當廁於松、樠、檜、樅、柏之處,今本失其舊次。本、柢、根、株、末五文一貫,不當中骾以他物。蓋淺人類居之,以傅會其一在上、一在中、一在下之説耳。 [10]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朱
唐韻》:章俱切,《集韻》、《韻會》:鍾輸切,《正韻》:專於切,並音珠。《説文》:赤心木,松柏之屬。從木,一在其中。一者記其心。徐曰:木之為物,含陽於內,南方之火所自藏也。
又《山海·西荒經》:蓋山之國有樹,赤皮,名朱木。
又朱赤,深纁也。《詩·豳風》:我朱孔陽。注:謂硃色光明也,寄位於南方。
又朱儒,短小之稱。《左傳·襄四年》:臧武仲敗於邾。國人歌之曰:“朱儒,朱儒,使我敗於邾。”或作“侏儒”。
又姓。《統譜》:顓頊之後封邾,後為楚滅,子孫去邑為朱。 又望出吳郡。
又《集韻》:慵朱切,音殊。朱提,縣名。《前漢·地理志》:屬犍為郡。 [11] 
《説文解字》中的“安”字 《説文解字》中的“安”字
《説文解字注》中的“安”字 《説文解字注》中的“安”字
四庫全書本《説文解字》 書影 [9] 
《説文解字注》書影 [10] 
《康熙字典》中的“安”字 《康熙字典》中的“安”字
《康熙字典》中的“安”字 《康熙字典》中的“安”字
同文書局本 《康熙字典》書影 [11]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朱”字的字形對比 “朱”字的字形對比
(參考資料: [2] 

書寫演示

“朱”字的書寫演示 “朱”字的書寫演示
(參考資料: [2] 

各體書法

篆書 [12] 
隸書 [13] 
楷書 [14] 
行書 [15] 
草書 [16] 

音韻彙集


字頭
小韻
韻目
韻部
韻母
反切
聲調
聲母
聲符
上古音系





廣韻

章俱
平聲

中原音韻

魚模
魚模撮

陰平

洪武正韻
四魚

專於
平聲


分韻撮要

第四諸主著

陰平

(參考資料: [17] 

常用詞組

朱城
朱服
朱芾
朱李
朱儒
朱霞
朱玄
朱炎
朱印
朱英
朱羽
朱竹
朱頂鶴
朱古力
朱絲練弦
朱遊和藥
(參考資料: [2]  [7] 

方言集匯

◎ 贛語:dhwu1 dhwɛ1 朱坊
◎ 客家話:[海陸腔] zhu1 [東莞腔] zu1 [台灣四縣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沙頭角腔] zu1 [梅縣腔] zhu1 [陸豐腔] zhu1 [客語拼音字彙] zu1 [寶安腔] zu1
◎ 粵語:zyu1 [18] 
參考資料
  • 1.    馮慧娟 編.説文解字.長春:吉林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07月第1版:109-110
  • 2.    “朱”字的字源字形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20]
  • 3.    魏勵 編.語言文字規範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4年01月第1版:11
  • 4.    陳江風,劉秋瑞 編著.平水韻常用字表//走進格律詩殿堂:格律詩創作與吟詠.鄭州:大象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278
  • 5.    谷衍奎 編.漢字源流字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年01月第1版:272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編纂.漢語大字典:九卷本.武漢:湖北長江出版集團,2010年04月第2版:1236-1237
  • 7.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4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728-745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編.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06月第6版:1696
  • 9.    劉野 編.欽定四庫全書薈要 第80冊 經部 小學類.長春;深圳: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海天出版社,2005年05月第1版:147
  • 10.    魯仁 編.中國古代工具書叢編(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252
  • 11.    清·張玉書,等 編纂.康熙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509-510
  • 12.    朱的篆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20]
  • 13.    朱的隸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20]
  • 14.    朱的楷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20]
  • 15.    朱的行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20]
  • 16.    朱的草書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20]
  • 17.    “朱”字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20]
  • 18.    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12-2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