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於榮德

鎖定
於榮德(?~679年),本姓萬紐於氏,字知節,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唐朝時期大臣,榮州刺史於文雅的兒子。 [1] 
初以門蔭,授右衞府勳衞,調補巴州錄事參軍,歷任秦州清水縣令、濮州濮陽縣令、沁州沁源縣令。唐高宗儀鳳四年(679年),去世,安葬於華原縣祖塋。
本    名
於榮德
字知節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鮮卑
出生地
河南洛陽
逝世日期
679年
主要成就
治理四縣

於榮德人物生平

於榮德,字知節,本望東海郯人也,間徙於馮翊華池焉。及策名後魏,向宅河洛,故今稱河南洛陽人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臧,大事封建以為屏藩管蔡邸隺,始列於文昭;邘晉應韓,終分於武穆。逮乎諸侯問鼎,天子蒙塵,雖《史記》闕書其世家,而《春秋》詳載其公族。漢之丞相(於定國),住社稷之元龜;魏之將軍(于禁),為霸王之騏驥。金行東步,水德南圖。山河報開國之榮,鐘鼎襲承家之祉。
高祖謹,周太師、太傅、燕國公,贈雍州刺史,諡曰文,《周書》有傳。材稱貞幹,望歸儀表,允釐百工,鹹熙庶績。曾祖翼,周駙馬都尉、幽州大總管;隋太尉、大司徒、任國公,凡食兗州任城五千户,諡曰穆,《隋書》有傳。疏榮金榜,列五等之崇班;席崇銅符,登八門至貴秩。石苞蕃條連最,入拜司徒周勃以佐命勳高,超拜太尉。大父詮,隋澤州刺史、常山郡開國公。象賢繼世,惟良作牧。烈考文雅,皇朝開國光祿大夫、檢校榮州刺史。子元武譎,贛君(薛宣)文理。迎童懷美稷之期,送老推若斜之贈。
公氣藏虹玉,彩毓驪珠,吐王衍之風神,抱山濤之宇量。汶河月滿,遊者莫測其淺深;談藪煙凝,觀者不知其遠近。初以門蔭,授右衞勳衞蘭錡分行,鈎陳列位,入彤庭而進謁,出紫禁而傳呼。調補巴州錄事參軍事。操大網,正羣轄,屬城知禁,邦教載孚。轉秦州清水縣令,山接西傾,地連南部,務交戎馬。俗半華夷。公導其德刑,示之好惡,人夷有恥,而且格煩劇,無來而不應。遷濮州濮陽縣令。教成期月,政洽三年,得鄭邑之操力,用朝歌之利器。毀聞齊國,屈晏子於權門;黜見士師,孤展禽於直道。左授沁州沁源縣令。提封上黨,密邇平陽,粵在古昔,是稱難理。公紆墨綬,下輜車,訪舊俗,革前弊。矜嚴持操,黠吏風聞而自悛;相信推誠,羣氓草靡而承化。人茲骨悦,乃作歌曰:我有俗弊,於君是革;我有田萊,於君是闢;寬猛以濟,韋弦以適,永佩德音,服之無斁。謠頌作口,六和備矣。於制美錦,彈鳴琴,復中都之禮樂,絕灌壇之風雨。方議補袞職,升廟堂,偶八座韓稜,伴三台於卓茂。享年不永,奄奪良圖。春秋□十有五,以儀鳳四年(679年)十一月廿五日寢疾,終於沁源縣之官舍。嗚呼哀哉。惟公和順積中,英華外發,言佐世範,行為人師,立身又絕四之能,從政務通三之道。文王演卦,風邁羲皇;陳寔太丘,德符星象。將謂巨魚縱壑,入冥池而躍鱗;大鵬垂天,排雲路而鶱翥,而位不過於邑宰,階不處於議郎。生也有涯,亓□□□。移祅庚日,殊賈誼於南湘;徵蒙巳年,同鄭玄於北海。命不可贖,人之雲亡。
夫人,太原祁王氏,皇朝右衞郎將軓之女也。慶承仙裔,道藹公宮,履元吉於黃裳,奉緘規於彤管潘安仁之東阜,初嘆孤魂;季武子之西階,竟從同穴。即以開元八年十一月十二日,合葬於京兆府華原縣蔓草之平原,禮也。長子後己,次子克明,前劍州梓潼縣丞。少子瑾,朝議大夫、婺州東陽縣令。蘭芝並秀,棠棣連暉。入門則孝悌居家,出仕則忠誠守國。以為桓魋石槨,異君子之遠圖;墨翟桐棺,非古人之中制。乃上遵政典,禮不期奢,下稱家儲,簡不及固。訪陶公之吉兆,果獲牛崗;徵子夏之道言,還成馬鬣。時議者曰:自孔丘封崇,孟軻慎終,循名責實,得之今·日矣。景叨備外姻,會逢先遠,鄙詞不逮誠矣,步而操觚,實錄無慚,敢披榛而勒石。銘曰:
邘侯錫土,漢相疏源,葉茂前載,芳垂後昆。象賢濟美,翼子諆孫,積善餘慶,鬱為高門。
太師論道,為國元老,太尉佐時,功成緝熙。常山開國,勳華必復,榮州牧人,政化通神。
惟公載誕,早生才幹,惟公榮明,克嗣家聲。行歸仁恕,道合元亨,卓茂臨密,子皋(高柴)化郕。
太丘無位,長岑不樂,鬱郁才高,嗟嗟命薄。晨委梁木,夜遷舟壑,已嘆無涯,還知可作。
鴛桐始落,龍劍終飛,夏日冬夜,殊途同歸。逝川流急,石火光微,窮塵永翳,昭世長違。
陶氏佔崗,滕公開室,丹旐雙引,黃腸襲吉。京兆新阡,長安舊日,孝子封樹,終天事畢。

於榮德親屬成員

《新唐書 卷七十二下 宰相世系表二下》 [2]  載:“於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姬發第二子邘叔,子孫以國為氏,其後去‘邑'為於氏。其後自東海郡郯縣隨拓跋鄰徙代郡,改為萬紐於氏。後魏孝文帝改革時,復為於氏。
河南於氏
北魏
北周
隋朝
隋朝
唐朝
於提
於文雅
外都大官
太尉
尚書令
遼西太守
懷荒鎮將
平涼太守
隴西太守
太師
雍州牧
太尉
大司徒
澤州刺史
榮州刺史
新安公
新安公
新安公
太中大夫
高平郡公
建平郡公
燕文公
任國公
常山公
光祿大夫
參見《魏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十九》 [3]  《新唐書 卷七十二 表第十二 宰相世系二 (於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