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古典主義美術

鎖定
新古典主義是相對於17世紀的古典主義而言的的美術流派。流行於18世紀50年代至19世紀初。同時,因為這場新古典主義美術運動與法國大革命緊密相關,所以也有人稱之為"革命的古典主義"。
新古典主義美術的特徵是:選擇嚴峻的重大題材(古代歷史和現實的重大事件),在藝術形式上,強調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現;在構圖上強調完整性;在造型上 重視素描和輪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對色彩不夠重視。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從維安、達維德到安格爾,取得了最優秀的成就,並達到高峯。
中文名
新古典主義美術
外文名
Neo-classicism Art
代表人物
J.-L.大衞、A.R.門斯、B.韋斯特、J.-M.維安等
代表作品
馬拉之死
代表作品
大宮女
特    徵
選擇嚴峻的重大題材,力求恢復古典美術(主要指希臘美術和羅馬美術)的傳統,追求古典式的寧靜、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確,受理性主義美學的支持,大量採用古代題材。

新古典主義美術概念簡述

新古典主義出現於法國大革命前夜。18世紀初,法國的傳統封建貴族仍然把持着國家政權,他們掌控着政治、經濟、藝術界,流行精緻的洛可可風格。但是,資產階級在此時逐漸壯大,他們對政治經濟環境開始感到不滿,逐漸在政治上試圖發出自己的聲音。伴隨着革命的熱情,新古典主義慢慢顯露。新古典主義被羅伯斯庇爾等革命領袖在掌權後定為新政權的官方藝術風格,不過這裏的古典主義已不同於文藝復興時期和17世紀的古典主義。雖然還是如同古典主義一般以古希臘和古羅馬題材為典範和樣板,但表現和宣揚的內容核心卻變成了體現革命精神和維護共和政體,它“以希臘為典範的旗幟”,追求古典文化和英雄精神。 [5] 

新古典主義美術發展歷史

新古典主義美術
新古典主義美術(7張)
以復興古希臘羅馬藝術為旗號的古典主義藝術,早在17世紀的法國就已出現。在法國大革命及其政治和社會改革之前,有一場純粹的藝術革命,這就是新古典主義美術運動。與衰落的巴洛克美術洛可可藝術風格相對,它代表借復古以開今的潮流,並標誌了一種新的美學觀念。從某種意義上説,它是與啓蒙運動和理性時代相適應的美術樣式。 [1] 
這一時期的法國美術既不是古希臘和羅馬美術的再現,也非17世紀法國古典主義的重複。它是適應資產階級革命形勢需要在美術上的一場借古開今的潮流。法國新古典主義美術從維安、達維德到安格爾,取得了最優秀的成就,並達到高峯。維安是法國最早的新古典主義畫家,他試圖反對情慾的、過分雅緻的藝術,力求恢復古希臘藝術的樸素、莊嚴。由於他的才能和個性的侷限,他沒能實現藝術上的根本變革。維安的學生達維德在大革命爆發前夕,從羅馬留學歸來,他非常成功地展出了他的繪畫《乞食者貝里塞赫》。隨後他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在1785年的 沙龍上展出,這幅畫明顯表現出莊嚴、雄偉的希臘和羅馬藝術的影響,對公民道德加以頌揚,又同法國革命的步調一致,引起了資產階級的強烈共鳴。 [1] 
1789年他創作了《布津蒂斯》,這幅畫具有明顯的向路易十六王朝挑戰的意味。正是這些作品奠定了他作為一個藝術家在大革命時期的重要地位。
19世紀初期,在達維德無可置疑的領導下,新古典主義在法國取得了勝利。在達維德的周圍,他的追隨者眾多,其學生就有400多人。他們大都成為法國畫壇上的活躍人物,其中最享盛名並就某種程度來講獲得了獨特地位的是熱拉爾、吉羅代和格羅
達維德的同時代人普呂東的藝術表現了革命年代藝術理想的另一方面,作為藝術家,有人認為他並不遜色於達維德,在某些形象的嚴整和作品富有生氣的處理上還在達維德之上。
達維德的學生安格爾不久成為當時最有獨創的藝術家並被推崇為古典畫派的首領。新古典主義從達維德到安格爾是一個轉折,從描繪與時代相關的事件轉向了脱離現實的神話和純藝術,從形式上由嚴格的古典主義風格走向了帶有華麗東方色彩的古典主義安格爾的一生藝術活動極為活躍,他的女性人體和肖像畫成就最高。
法國的新古典主義繪畫對歐洲的一些國家也產生了影響,其中首先應該提到的是同時期的英國繪畫。
當時一大批優秀的畫家活躍在畫壇上,其中有風景畫家威爾遜、桑德比和動物畫家斯塔布斯。富塞利則是一位獨具風格的英籍瑞士畫家。明顯受新古典主義影響的畫家還有巴里、韋斯特。同時期的德國畫家有希克、科赫和傑內利。

新古典主義美術歷史背景

社會: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要求建立社會新秩序。在這一時期西方的政治版圖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繼英國美國之後,法國處於資產階級大革命的風暴之中。社會的發展與政治的革命,促成了文化的大發展:文藝復興發展到啓蒙運動理性主義主宰了社會思潮,反映在美術領域就是藉助復古表達理性。這種時代的變革反映出當時社會精神文化的新發展:新興資產階級追求古希臘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以推動革命前進。 [1] 
19世紀法國繪畫在造型藝術中取得了壓倒一切的地位,它題材新、風格新,科學的飛速進步使人們既渴望發明的創新。它力求恢復古典美術(主要指希臘美術和羅馬美術)的傳統,強烈追求古典式的寧靜凝重和考古式的精確,受理性主義美學的支持,大量採用古代題材。與衰落的巴洛克美術羅可可相對,它代表着一股借復古以開今的潮流,並標誌着一種新的美學觀念。從某種意義上説,它是與啓蒙運動和理性時代相適應的美術樣式。 [2] 
西方對於古典美術的關心早在18世紀初就已出現,特別是一些意大利的文化遺址,如龐貝古城被髮掘(1748)後,美術家對古典美術就非常向往,他們經常去希臘小亞細亞考察旅行,從而使新古典主義獲得發展。在美學上,德國美學家JJ.温克爾曼的《關於在繪畫和雕刻中模仿希臘作品的一些意見》 (1755)、意大利美術家G.B.皮拉內西的《關於羅馬人的豪奢和建築》(1761),對新古典主義產生了決定性影響。 [2] 
19世紀,拿破崙羅馬帝國的嚮往更促進了這一發展趨勢。新古典主義的代表性藝術家中,建築師有英國的R.亞當、W.錢伯斯,法國的J.-G.蘇夫洛,德國的K.F.申克爾;雕塑家有法國的J.-A.烏東意大利的A.卡諾瓦;畫家有德國的A.R.門斯,英國的B.韋斯特,法國的J.-M.維安。新古典主義畫家J.-M.維恩的弟子J.-L.大衞大衞的學生J.-A.-D.安格爾都取得了優秀的成就,並達到了高峯。 [2] 
新古典主義被19世紀的學院派視為典範,長期成為正統。但對遠古和異國的熱烈憧憬和官能性的傾向,也使它成為浪漫主義美術的先驅。在托拉斯時代的德國一度也流行“新古典主義藝術”這一概念,但內涵不同。在埃及美術現代建築和日本現代美術中,也常借用這一名稱指某種追慕古典的美術樣式。 [2] 

新古典主義美術代表畫家作品

新古典主義美術安格爾

《大宮女》(安格爾,1814) 《大宮女》(安格爾,1814)
代表作品:《》《大宮女
安格爾的《》追求線條與色彩之間的平衡與巧妙結合。在作品中,我們看到一位舉罐倒水的裸女形象,女性直立的站姿佔據了畫面三分之二的面積。少女身姿呈S形,頭微微向左側傾,胯部向右,身體姿態上下線條流暢,與肩上水罐中的流水形成對比,呈現出和諧的比例和韻律美。
大宮女》又稱《葛蘭德·歐達麗絲克》,這副畫是安格爾描寫近東主題中最感人的作品,歐達麗絲克側卧在華麗的絲緞,毛皮上,脱掉的衣服,珠寶等優雅的散置在正中央,柔和優美的背部面向觀者,越過肩膀投射出超然冷峻的視線。由水煙,香煙裊裊上升的香爐等小道具,能看的出來是在後宮場所,所描繪的女人不是土耳其人,而是具有雪白肌膚及拉斐爾風格,美貌兼備的西洋人。頭髮中分,裝點着意大利式的髮飾。 [3] 

新古典主義美術格羅

《埃勞戰役》(格羅,1808) 《埃勞戰役》(格羅,1808)
代表作品:《埃勞戰役》
埃勞之戰是1807年2月8日在東普魯士法軍和俄軍之間的一次大戰。 [4] 

新古典主義美術特徵

1.選擇嚴峻的重大題材(古代歷史和現實的重大題材),在藝術形式上,強調理性而非感性的表現;
2.在構圖上強調完整性;
3.在造型上注重素描和輪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對色彩不夠重視。
4.注重唯美寫實的結合,有別於傳統的古典主義 [1] 

新古典主義美術評價

新古典主義自誕生以來,很快成為整個西歐藝術界的主流。即便後來的歐洲各國藝術開始出現本國本民眾的特點,開始重點表現區域的民族特性,但新古典主義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主流正統,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影響力。在很長時間內,新古典主義都作為西方資產階級國家的官方藝術。此後,藝術作品雖然開始走向多元化,但新古典主義的深刻影響已深深印刻在西方藝術家的思維中。
參考資料
  • 1.    王謝燕.《傳統藝術的巔峯:新古典主義美術》.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
  • 2.    新古典主義美術 -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中國大百科全書網[引用日期2022-05-26]
  • 3.    王長平. 安格爾《大宮女》美學解構[J]. 藝術百家, 2009, 25(A02):3.
  • 4.    (法)德拉克羅瓦.《浪漫主義繪畫大師德拉克羅瓦論藝術》:遼寧美術出版社,1981
  • 5.    李春輝. 新古典主義美術的淺探[J]. 美術教育研究, 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