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創作的油畫)

鎖定
《泉》(La Source),別名《春之仙女》,是法國新古典主義畫家安格爾於1830年至1856年所創作的一幅布面油畫,現藏於法國奧塞美術館
該畫運用柔和並且富有變化曲色彩和柔美的曲線,表現出女性人體的古典之美。年輕的裸女手拿陶罐,讓裏面的水緩緩地傾倒出來,微屈的雙膝和因舉起陶罐所表現出的肌肉曲線營造一種典雅、純潔的脱俗之美。 [1] 
中文名
《泉》
外文名
La Source(法語) [2] 
作    者
安格爾
創作年代
1830~1856年
規    格
163x80cm
類    別
布面油畫
現收藏地
奧塞美術館
別    名
《春之仙女》

畫作內容

泉
《泉》是安格爾的創作的一幅布面油畫,該畫尺寸為163x80cm,現收藏於法國奧塞美術館。在深色的背景下,一個裸體的少女正扛着一個水罐在洗澡。她柔嫩的腳下是質感很堅硬的青灰色岩石。周圍零星地點綴着幾朵嬌小的野花,從而烘托出一種安靜、純潔的氛圍。少女的身體以米洛的維納斯的姿態反立,同樣以柔美的曲線變化展現在眼前,少女用兩手扶持着左肩上的水罐,那清澈的流水正流過那玉雕一般的軀體,在沒有表情的臉上現出一種純潔、無邪的神態,尤其是那雙美麗的大眼,更充滿了童稚,如泉水般寧靜、清亮。 [3] 

創作背景

在西方古典藝術家的眼裏,女性形象是他們普遍鍾愛的表現對象,米洛的維納斯,被奉為永恆的經典,代表愛與美的維納斯,即使雙臂殘缺仍不失為一種美;提香塑造了烏爾比諾的維納斯,達·芬奇塑造了好多女性形象,代表了古典藝術的典型形象……安格爾的題材並不多,甚至反反覆覆畫同一題材、使用同一造型——女性。 [4] 
1830年,安格爾在意大利佛羅倫薩逗留期間,開始為作品《泉》起稿創作,可是遲遲沒有完稿。直至1856年,76歲高齡的他才在助手亞歷山大·萊格菲和吉恩·保羅艾蒂安·巴爾澤的協助下完成此畫。 [1]  [5] 
最初在安格爾心中構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師們在畫維納斯時的願望,企圖使形象更單純化的“維納斯”樣式。 [4] 

藝術鑑賞

造型

在《泉》這幅畫裏,安格爾畫了一個直立的全裸的女性身體,佔據了全篇幾乎三分之二的面積,她的雙臂是向上舉着的,裸體正面呈現在欣賞者眼前,小腹甚至微微凸出,如此舒展式的裸體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即便是在當時思想較為開放的西方,這樣正面地不加掩飾地呈現女性裸體的畫作也是很少見的。這是造型對欣賞者第一次的美感衝擊。
經典的畫作有一個特點,即和諧,這種和諧是經過深思熟慮、反覆考量的,略懂繪畫欣賞的人在觀賞《泉》這幅畫時會明白,畫面的和諧感主要由裸體少女和水罐相互支撐、相互着力的平衡帶來的。裸體少女將水罐架在左肩上,左手撐着罐口,右手扶着罐身,為了使身體的重心居中並且雙手託罐的姿勢更舒服一點,她的身體拗成了一個S型的曲線,使得整個身體的重心落在左腳上,右腿微曲右腳點地。而欣賞者也因為這種和諧妥當的安排,能得到一種合理舒適的視覺感受。這是造型美學上的第二層分析。
古典主義的造型要求嚴謹,安格爾認為古典主義繪畫“務求線條幹淨和造型平整”。可是,古典主義繪畫的造型嚴謹不僅是指人體的動作和比例要完全忠實於現實中的情況,在細節處理上畫家會有自己的考量。有人認為《泉》中人物的右胳膊及軀幹有被拉長和扭曲的嫌疑,但是在視覺效果上,這樣的處理卻是恰當的,這種理性的誇張處理服從於整個造型嚴謹的要求。藝術並不是完全的真實,適度的捏造和提煉能塑造韻律恰當的比例,使欣賞者眼中的畫作具有提煉過的真實美。這是造型美學上的第三層分析。
第四點美學分析與欣賞者的審美經驗有關。安格爾曾説“美麗的婦女太少了,他不能不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來畫。但藝術創作是對美的永恆追求,因此《泉》中裸體少女是綜合畫家對女性所有美好的想象,提煉虛構出來的一種形象。如果把少女的頭部和身體分開來看,會有一種不匹配的感覺,她的頭部細節刻畫明顯更符合古典主義的特點,略呆板刻意,而身體因為過於栩栩如生而帶有浪漫主義的特徵,但這就是畫家認為的最美的人體造型。其實每個人腦海中都有對女性形象的想象,有的窈窕,有的豐滿,有的動,有的靜,少女題裁的畫作往往最能激發欣賞者對審美經驗的想象,引導他們更深層次地欣賞畫作。欣賞者的想象與現實的畫作能產生對比,產生共鳴,這種對比和共鳴才是《泉》這幅畫能成為經典之作的更深層次原因。 [6] 

線條

安格爾追求的線條美是永恆的、純粹的。在對藝術形式進行大量研究後,安格爾認為最美的線條是曲線,最美的形體是帶圓弧形的形體。因為柔和的圓弧線在人的心理視覺上不受任何阻力,故能引起舒適感。這種認識與美學中追捧線條的曲線美的原則是一致的。
《泉》這幅畫中明確體現了安格爾這一繪畫理念,畫中女性站立的身姿呈現出一種S型的曲線,頭部微向左邊歪着,胯部傾向右邊,整個身體支撐胳膊托起流水的水罐,全身上下線條流暢簡練,準確地勾勒出女性優雅的身姿。這種變化的曲線是線條對視覺和審美經驗的衝擊。阿恩海姆分析道:“在身體的這種曲線運行中,展示出一種類似水波的曲線,這曲線使得水罐裏流出來的直線形的水柱相形見絀。通過這些形式,使這個恬靜的姑娘顯得比那股流水更具活力,也就是説,潛在生命力比實際的力顯得更加強大。”
其次,安格爾追求的線條是靈動且輕快的。《泉》的初稿是素描,安格爾對素描輪廓線的理解力和靈動的控制能力,使得他的作品中的線條有一種東方人物清秀雖然最後的和靜謐的氣質。在《泉》這幅畫中也一樣,成品是油畫,同樣可以捕捉到畫中人物身體邊緣的線條的流暢感和纖柔感,因此在欣賞者眼中這個女性形象具有一種獨一無二的清秀氣質。
再次,在欣賞這幅畫的時候,可以感受到特別的韻律感,因為安格爾在處理輪廓邊線時始終本着虛實相間的原則,從最高的右肘至下面的右腳,人物的輪廓和陰影有強弱強弱的處理,虛實得當。這一方面是為了空作感和立體感的需要,另一方面體現出了面面的節奏美。這是安格爾的《泉》線條美的第三個要點。
最後,《泉》線條美還體現在少女曲線型的身體和水罐中落下的直線水流的對比上,少女是畫面的主角,曲線是整幅畫的韻律和節奏,而為了使之不單調、更生動,畫家安排了一條泉水平衡了整個構圖,一曲一直、一動一靜,恰好符合美學原則中變化和統一的規律,也使觀賞者的視覺獲得極大的滿足。 [6] 

色彩

對於恪守新古典主義的安格爾來説,他奉行的是“素描第一,色彩第二”的繪畫理念,也就是説一幅畫的造型比重要大於色彩的比重,他在造型上花費的精力和考量要遠遠多於色彩。但是安格爾畫作的設色同樣有其獨到之處,兼顧典雅和老練、對比與和諧。
《泉》這幅畫運用了暖系的色彩,以略暗的黃顏色為主色調,少女身體的前方顏色最亮,因為背景非常簡單,為了豐富整幅畫的色調,水罐採用了棕色。可以安格爾在《泉》的顏色設置是簡單直接的,色調看出,主要按照素描的關係來處理,由對比來突出少女的主角地位,由平衡物來豐富畫面色彩,視覺上就顯得主次分明,飽滿充實。細看少女的臉部和身體,就會發現安格爾還運用了一套雖有限度卻十分精細的色彩變化,少女的膚色相比白種人偏黃,也更細膩,可能是光線偏暗,打在少女的身上使她的膚色被壓暗,這種暗色使少女顯得典雅莊重。而少女的臉和身體也有色彩過渡,面部偏暗,身體偏白,腿部因為背光顏色又深起來,這樣的色彩安排使欣賞者的目光更容易聚焦在少女的身體上,這也是整幅畫的中心視角所在,即少女曲線型的脊柱和小腹。
安格爾畫作的氣質特點是陰柔寧靜,《泉》的顏色舒緩輕柔、淡雅精緻,也突出了這樣一種陰柔寧靜的特點,營造出靜穆典雅的氛圍,符合任何時代的,主流審美觀。 [6] 

名家點評

北京印刷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黨總支書記楊虹:該幅作品無論是造型、色彩還是整個畫面的安排,都顯示出獨到之處,畫中的裸女處於畫面中心位置,為打破垂直構圖給人的呆板感,安格爾特意在人物形態上作出設計,利用動感、自然的人物姿態表現出少女健康、清純以及充滿活力的印象。 [1] 

後世影響

《泉》所描繪的女性美姿超越了他以往所有同類作品,是西歐美術史上描寫女性人體的巔峯之作。畫作創作八年後。他的家鄉蒙託榜市贈予他黃金桂冠,表彰他這一傑出成就。 [7] 

歷史傳承

實景圖 實景圖
《泉》一經完成,就成了驚世駭俗的名作,據畫家説,當時同時出現了五個買主,有人簡直向畫家猛撲過來。“他們爭執不休,我幾乎要讓他們抓鬮。”1857年,《泉》被迪麥泰爾伯爵收購,成為私人藏品。這位伯爵死後,根據他的遺囑,他的家屬於1878年將此畫贈給國家,成為巴黎盧浮宮內又一鎮館之寶。 [8] 

作者簡介

安格爾(Ingres,1780—1867)大衞的學生,新古典主義的代表畫家。安格爾追求“絕對的美”,認為古希臘和拉斐爾的藝術是完美無瑕的典範,並認為造型的形式美才是繪畫的根本。他推崇古典的藝術法則,強調理性原則,重視素描和線條的作用,忽視色彩的表現作用,並反對直接表達感情和想象。
代表作有《路易十三的誓言》《荷馬的禮讚》《利維爾夫人像》《大宮女》《土耳其浴室》《泉》等。 [9] 
參考資料
  • 1.    楊虹編著,品味 100幅世界經典名畫賞析,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05,第71頁
  • 2.    李森. 新古典主義的隱喻敍述 ——安格爾《泉》新解[J]. 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 第33卷(6):152-167,195.
  • 3.    符文桾主編,世界歷史五千年 上冊=World history about 5000 years,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03,第436頁
  • 4.    《美術大觀》編輯部編,中國美術教育學術論叢 美術與設計理論卷 12=The Chinese fine arts education academic symposium the art and design theory volume,遼寧美術出版社,2016.10,第223頁
  • 5.    甘蘇慶編譯,18、19世紀歐美油畫藝術=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oil painting art in the 18th-19th century,遼寧美術出版社,2016.03,第176頁
  • 6.    曾慧.安格爾《泉》的美學解構[J].大舞台,2015(05):18-19.
  • 7.    尹勇編著,不可不讀外國史大人物 高中圖文版=YOU MUST KNOW WORLD HISTORY FIGURES,外文出版社,2013.11,第250頁
  • 8.    王小巖編著,世界美術簡史,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02,第279頁
  • 9.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編,藝術類研究生入學考試參考書.藝術概覽,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12,第1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