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水文地質學名詞)

鎖定
泉是指含水層或含水通道與地面相交處產生地下水湧出地表的現象。當地下水在地下含水層裏流動,遇到適當的地形、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時,就會自動流出地表,這就是泉,也叫地下水的天然露頭。在自然界裏形成泉的條件是多種多樣的,因此泉的種類也是很多的,它決定於許多外界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有地質構造、地貌和水文地質條件等。
中文名
所屬學科
水文地質學
分    類
冷泉、礦泉、觀賞泉
定    義
含水層或含水通道與地面相交處產生地下水湧出地表的現象

目錄

形成原因

泉是地下水的天然集中地表出露,是地下含水層或含水通道呈點狀出露地表的地下水湧出現象,為地下水集中排泄形式。它是在一定的地形、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的結合下產生的。適宜的地形、地質條件下,潛水和承壓水集中排出地面成泉。
泉往往是以一個點狀泉口出現,有時是一條線或是一個小範圍。泉水多出露在山區與丘陵的溝谷和坡角、山前地帶、河流兩岸、洪積扇的邊緣和斷層帶附近,而在平原區很少見。泉水常常是河流的水源。在山區如溝谷深切,排泄地下水,許多清泉匯合成為溪流。在石灰岩地區,許多岩溶大泉本身就是河流的源頭。中國山東淄博的珠龍泉、秋谷泉和良莊泉是孝婦河的水源。泉水常年不斷地匯入河流,是河流補給的重要部分。 [1] 

流量

泉水流量主要與泉水補給區的面積和降水量的大小有關。補給區越大、降水越多,則泉水流量越大。泉水的流量隨時間而變,一般在1年內某一時刻達到最大值,以後流量逐漸減小。許多大泉流量達到最大值的時間與雨季並不一致,常晚於雨季。流量大而穩定的泉,往往可成為良好的供水水源,如中國山西朔州神頭泉羣,1965~1979年的平均流量為8.0m3/秒,是神頭電站的供水水源。山西平定縣的娘子關泉羣,1959~1977年的平均流量為12.7m3/秒,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泉,是工農業用水的一個重要水源地。
泉可以單個出現,也可以成羣出現,泉水的流量相差很大。在地質、地貌和水文地質條件十分巧妙的配合下,才可能形成成羣的大泉。我國濟南市是舉世聞名的泉城,在市區2.6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佈有106個泉,總湧水量最大時達8333m3/h,成為濟南市區重要的供水水源之一。 [1] 

分類

泉一般按照其化學成分、水的温度、水的滲透壓、酸鹼度、理療作用等進行分類。
1、冷泉,著名的冷泉有鎮江金山泉,杭州虎跑泉等。
2、礦泉,著名的有西安驪山温泉,台灣北投温泉等。
3、觀賞泉,著名的有濟南的珍珠泉,雲南大理蝴蝶泉等。 [2] 
參考資料
  • 1.    盧金凱編著.泉[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4.12
  • 2.    呂龍根.導遊文化基礎知識:中國旅遊出版社,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