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泉(拼音:quán)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其古字形像泉水從泉穴中流出。泉本義是地下湧出的水,即水源,又引申為地下水。因為泉水出自地下,所以泉又指人死後所在的地方。有的學者認為泉水是流通的,貨幣也是流通的,因此,古代把貨幣叫泉。
中文名
拼    音
quán
部    首
白、水
五    筆
RIU [3] 
倉    頡
HAE [3] 
鄭    碼
NKKV [3] 
筆    順
①撇、②豎、③橫折、④橫、⑤橫、⑥豎鈎、⑦橫撇、⑧撇、⑨捺
字    級
一級(編號:1572) [1] 
平水韻
下平一先 [4] 
總筆畫數
5+4、4+5(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象形字
結    構
上下結構
異    體
㟫、洤、湶、灥(其餘見擴展圖冊)
四角號碼
2690₂
統一碼
基本區-6CC9 [3] 
注音字母
ㄑㄩㄢˊ
國標碼
C8AA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2]
象形字。甲骨文(圖1)的外形像一個三面圍繞,一面開口的泉眼,中間雖然不盡相同,但都像泉水從中流出。泉的本義就是泉水。金文與甲骨文大致相同,但筆畫有所減省。小篆(圖4)形體有所變化,像泉水流成一條小河的樣子,但仍然像有泉水從泉眼中流出。隸書和楷書楷書失去了泉水原來的象形,上部變為“白”字,下部變為“水”字。整個字雖然不像泉眼、泉水了,但“白”下面卻明顯地有個水字,表明了泉的本質。 [2]  [5] 
泉的本義指泉水,即從地下湧出的水。由泉的這一意義,可以組成不少與泉相關的詞,如泉眼,指泉水流出的洞穴;温泉,指噴出的水為温熱的泉水;甘泉,指帶有甜味的泉水,等等。泉由泉水又引申指泉水噴出的地方,如虎跑泉、月牙泉。
泉還有一個特殊的用法,就是借指地下。大概在古人眼裏,泉水通常是從地下的黃土中汩汨而出,因此,他們亦稱泉水為黃泉;而人死後也要埋入地下,與黃泉為伍,這樣,黃泉就成了葬身之處的代名詞。除了黃泉,人們也常常用九泉、泉下、泉台來表述相似的意思。
在古代、由於泉的讀音與錢相近,人們又借用它來指代作為流通貨幣的錢,如泉布、泉幣等,都是指錢。不過,也有人認為,錢之所以也稱為泉,是因為錢能像泉水一樣廣泛流佈。 [17]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從地下流出的水。
spring
《周易·蒙卦》:“山下出泉,蒙。”
潘岳《射雉賦》:“天泱泱以垂雲,泉涓涓而吐溜。”
温泉礦泉;清泉;甘泉
泉眼,流出泉水的小洞或小縫。
spring hole
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熊咆龍吟殷巖泉。”
趵突泉(泉名,在山東濟南)
泛指江河湖海之水。

逸周書·文傳》:“魚鱉歸其泉,鳥歸其林。”

地下水。

荀子·榮辱》:“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

迷信的説法稱人死後所在的地方。

晉·潘岳《悼亡詩》之一:“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
歐陽修《祭王深甫文》:“今我老矣,來歸而送子於泉。”
泉下;黃泉;九泉;泉台
古代錢幣的名稱。
coin
管子·輕重下》:“今齊西之粟釜百泉,則鏂二十也。”
漢書·食貨志下》:“故貨,寶於金,利於刀,流於泉。”
泉幣;泉布
(Quán)春秋戎邑名。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南。

《左傳·僖公十一年》:“夏,揚、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師,入王城,焚東門。”

(Quán)古州名。隋開皇九年置,治原豐縣(今福建省福州市



(Quán)唐景雲二年改武榮州置,治晉江(今福建省泉州市)。



(Quán)姓氏用字。



(參考資料:《漢語大詞典》 [6]  《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十一下】【泉部】疾緣切(quán)
水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凡泉之屬皆從泉。 [9] 

説文解字注

“水厡(原)也”注:《釋水》曰:濫泉正出。正出,湧出也,沃泉縣(xuán)出。縣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毛傳》亦云:檻泉正出,側出曰氿泉。許作濫泉,?泉。召旻曰:泉之竭矣,不雲自中。《傳》曰:泉水從中以益者也。引申之,古者謂錢曰泉布。許雲: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
“象水流出成川形”注:同出而三岐,略似巛形也。疾緣切。十四部。 [10] 

廣韻

疾緣切,平仙從 ‖ 泉聲元2部(quán)
泉,水源也。又錢別名。 [15]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泉;部外筆畫:5
古文:洤
《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竝音全。《説文》:水原也。象水流成川形。《易·蒙象》:山下出泉。
又《爾雅·釋水》:濫泉正出。正出,湧出也。沃泉縣出。縣出,下出也。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又同出異歸曰肥泉。《詩·衞風》:我思肥泉,茲之永嘆。
又醴泉。《禮·禮運》:天降膏露,地出醴泉。
又泉有光華曰榮泉。《前漢·郊祀歌》:食甘露,飲榮泉。
又瀑布曰立泉。班固《終南山賦》:立泉落落。
又州名。《廣輿記》:周時為七閩地,隋曰温陵,唐曰泉州。
又天泉,星名。《甘氏星經》:天泉十星,在鼈東。一曰大海,主灌漑溝渠之事。
又龍泉,劍名。即龍淵也。杜甫詩:三尺獻龍泉。
又姓。南史有泉企。
又貨泉,即錢也。《周禮·天官》:外府掌布之出入。注:布,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名於水泉,其流行無不徧也。
又《地官·泉府注》:泉,或作錢。
又《集韻》:疾眷切,全去聲。義同。
又《韻補》:葉才勻切,音秦。李尤《東觀銘》:房闥內布,疏綺外陳。是謂東觀,書籍林泉。《集韻》或作灥。
又𤽄、𤿁、𤆁。 [11]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提示

“泉”的筆畫順序 “泉”的筆畫順序
❶“白”小“水”大。❷“白”,居上偏左,底部在田字格橫中線。❸“水”,居下居中,亅(豎鈎)寫在豎中線左側,フ(橫撇)在亅(豎鈎)左側,撇、捺兩筆在亅(豎鈎)右側,兩筆相接於豎中線。 [12]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3] 

音韻彙集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zʰ
i̯wan
王力系統
d
ǐwan
董同龢系統
dzʰ
juæn
周法高系統
dz
jiwan
李方桂系統
dz
juan
西漢



東漢





jian


j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jiwɑn
北魏後期北齊
山先仙

jiwɑn
齊梁陳北周隋
山先仙

jiwɑ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dzʰ
i̯wɛn
擬音/王力系統

dz
ǐwɛn
擬音/董同龢系統

dzʰ
juæn
擬音/周法高系統

dz
iuæn
擬音/李方桂系統

dz
jwän
擬音/陳新雄系統
dzʰ
ǐuɛn
(參考資料:漢典 [14]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二仙
仙A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疾緣切
dzʰjuæn
集韻
仝(全)
平聲
下平二𠑗(仙)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從緣切
dziuæn
去聲
三十三線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疾眷切
dziuæn
中原音韻

陽平
先天


撮口呼

次清

tsʼiuɛn
中州音韻


平聲
先天






才宣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一先



全濁
才緣切
dz‘yen
分韻撮要

陽平
第十三鴛婉怨乙






(參考資料:漢典 [14]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ɕʰyan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ɕʰyæ̃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sʰuæ̃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ɕʰyɛn
213
陽平
文讀
tɕʰiɛn
213
陽平
白讀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ɕʰyɛn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ɕʰyĩ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ɕʰyẽ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tɕʰye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ziɪ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jy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tɕiẽ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dzuĩ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tɕʰyɔn
24
陽平

客家話
梅縣
tsʰan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tʃʰyn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tʃʰin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tsuan
24
陽平
文讀
tsũã
24
陽平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sũã
55
陽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tsuɔŋ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tsyɪŋ
22
陰去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6]  、漢典 [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6-29]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017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11]
  • 4.    平水韻 一先  .搜韻[引用日期2019-06-27]
  • 5.    常文禮著.智慧漢字[M].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12.06:33
  • 6.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5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031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078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3[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690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607
  • 10.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2275
  • 1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562
  • 1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87
  • 13.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29]
  • 14.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06-27]
  • 15.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40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73
  • 17.    馮國超著.圖説漢字王國 彩圖版[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5.01:7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