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埃及美術

鎖定
一般指公元前 332年以前的埃及美術。它的形成和發展主要經過了史前期、 早期王朝、 古王國、中王國、新王國和後期王朝時期。埃及美術是人類最早的文化遺產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由於地理原因,古代埃及除與西亞和非洲的異族文化有一定接觸外,基本上是一個封閉式的國家,文化藝術也因此形成自己獨立的體系。
中文名
埃及美術
特    點
建築體量巨大,宏偉壯觀,具有強烈的崇高感

埃及美術起源

埃及美術的產生和發展與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墓葬習慣和王權思想有很大關係。埃及人崇拜太陽神、水神和其他諸神,相信法老是神的化身,生前死後都享有神的特權。他們認為,人的生命和宇宙萬物是永恆的,人死之後,只要屍體完好無損,若干年後當靈魂迴歸時,死者便可復活。因此,屍體的保存得到特別的重視。另外還備有很多死者的雕像,以保證萬一屍體腐爛以後能代替死者復活。相應地,陵墓作為人的永久住宅,它的修建和裝飾,也受到重視。這些原因導致了金字塔、雕刻、墓室壁畫等一系列藝術品的產生。

埃及美術特點介紹

埃及美術的一般特點是:建築體量巨大,宏偉壯觀,具有強烈的崇高感;雕刻樸素寫實,整體性強,有觀念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傾向,表現方法遵守正面律;繪畫線條流暢優美,色彩豐富,人物表現採用正、側面混合法,具有鮮明的風格和獨特的感染力。

埃及美術史前期美術

最早的埃及美術是刻畫在巖壁上的動物畫,如大象長頸鹿河馬等,屬於遊牧民族岩石藝術,主要分佈在上埃及一帶。隨後的美術分別在上埃及下埃及兩地各自發展。
上埃及在巖畫基礎上注意描繪周圍環境;下埃及則發展緩慢,在技術上和豐富性方面都不能與上埃及相比。上、下埃及兩地不同的墓葬習慣,形成了以後各自不同的陵墓建築形式。在下埃及,死者一般被葬在生前住過的屋子或村子裏,表示仍然是家庭成員之一,很少有隨葬品;在上埃及,死者則被葬在居住區以外的沙漠邊緣地帶,常供以食物、武器裝備和日用裝飾品,因此,墳墓有房屋式和墳冢式兩種形式。在陶器燒製技術方面,上埃及也要比下埃及進步。上埃及陶器表面光滑、精緻,黑紅色底子上用白色描繪着各種裝飾圖畫,間或有動物或人物形象出現在一些幾何形狀及植物形狀的空隙中。這些繪畫形象大都帶有尼羅河流域的特徵,如河馬、鱷魚或原始船隻,手法較為抽象。大約公元前4000年中期,上埃及墓葬陶器出現了帶有完整甲板、槳、船艙和標旗的船隻,以及跳舞的婦女形象,構圖也變得較為完整、統一。底色不再是黑紅色,而是粉紅色,上面用黑紅色線條描畫。最引人注目的是出現了墓室壁畫,繪畫技巧也比以前的陶器畫大大前進了一步。在耶拉孔波利斯的一座墓室中發現的一幅壁畫,是已知發現的最早的壁畫。畫面中心是6只大船,船周圍和其他空白處有很多人和動物。人物的姿勢、動作各有不同。圖的右下方,是兩個搏鬥着的武士,其中一人頭朝下,説明被打敗;左下方是一名戰勝者,他手舉棍棒,押着3名俘虜。這一表現戰爭勝利的主題及表現方法,在埃及美術的歷史上一直沿用不衰。
當上、下埃及經過不斷戰爭、逐漸趨於統一的時候,由於戰勝者和統治者的需要,埃及美術開始了它決定性的發展,這一發展反映在調色石板的雕刻演變過程中。調色石板原是碾磨化妝顏料的工具,時常刻有動物裝飾圖案。由於它的普遍使用,後來被作為宗教信仰的奉獻物和重大歷史事件的紀念碑而被賦予新的內容。現有的作品有《動物石板》、《戰爭石板》、 《蛇王碑》等。在《蛇王碑》中,國王第一次以人的形象出現。在此之前,除了敵人或外國人,國王總是以動物的形象出現的,如雄獅、公牛或鷹鷲等。由於動物的形象特徵適於從側面表現,所以浮雕和繪畫中動物幾乎都是側面。當國王以人的面貌出現時,仍保留了很多動物形態,如除上半身外,身體的其他部分都是側面表現,甚至留有動物的尾巴。
調色石板的集大成者是《那爾邁王石板》。它從內容到形式都為以後的美術發展確定了基本原則。畫面中,國王那爾邁作為上、下埃及的唯一統治者被突出出來:一面是他頭戴上埃及王冠,右手高舉權杖,左手揪着敵人的頭髮,右上角有一隻代表國王的神鷹,腳踏代表下埃及的人頭和紙草花,表示對下埃及的征服;另一面他又頭戴下埃及王冠在舉行慶祝典禮,有儀仗隊和眾多敵
人屍首為陪襯,另有兩個長頸交合的怪獸表示上、下埃及的和解和統一。構圖層次清楚,反映了一種新的世界觀和世界秩序。這一新秩序即是埃及全國得到初步統一,建立了埃及歷史上第一個王朝。

埃及美術早期王朝美術

早期王朝包括第一、二王朝,約從公元前3100年至前2686年。

埃及美術建築

早期的埃及沒有大型建築,只有一些簡陋的住房和墳墓。主要建築材料是蘆葦、紙草杆、泥土和少量從敍利亞運來的木料,後來發明了土磚。據傳第一任埃及國王在孟菲斯建都,建造的白城,就是用土磚壘起來的,其規模已經相當宏大。國家統一後,法老們的陵墓綜合了上、下埃及兩地不同的建築形式,把墳冢與房屋結合了起來。上埃及的墳墓,地下部分為房屋式墓室,用土磚壘砌,木料支撐,地面堆起墳冢,四周再圍以土磚牆。下埃及的墳墓不再建在村子裏,而遷至附近的沙漠高原上,但墳堆仍是四方的房屋樣式,外部也圍有上埃及式的圍牆,形式較為複雜,為凹凸形牆壁。
雕塑和繪畫 早期圓雕多是些小型泥塑、牙雕、釉陶俑和石雕,以動物和人物形象為主,形態比較寫實、具體,使用範圍較為普遍,多用於慶祝勝利和節日,或供奉神祇和死者。最早的紀念性石雕是一座高 3米的石灰岩神像,現已不完整。與它在一起的還有一個小石雕,比起史前雕刻已較為成熟。雕像表面光滑,眉眼的輪廓線凸出於表面,四肢與身體緊貼在一起,頭與肩膀之間沒有脖頸作中間環節。同時期的木雕人像已具有較合理的比例。另有一種石雕,人體被衣袍緊裹着,四肢與身體連成一體。與人物雕刻相比,動物雕像較為成熟,如獅子、河馬、狒狒等雕像,從比例到寫實技巧,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第一王朝的一幅巖壁浮雕刻畫了杰特王征服努比亞的勝利,畫面非常粗糙,但卻第一次作為紀念物記載了歷史事件。墓碑雕刻在調色板雕刻的基礎上發展,構圖及技巧都達到了清晰、平衡、流暢的程度。第二王朝期間,祭壇浮雕的內容也有所增加,壁畫佔據了較重要的位置,內容大都是墓主未來生活的情景。

埃及美術工藝美術

早期工藝品範圍較廣,從簡單的功利用品到精緻的抽象象徵物,還有大量小裝飾品。在這些物品中,木質器具多雕刻有幾何圖案或鑲嵌有彩色釉陶片,首飾則常常用各種寶石,如紫晶石、天青石、綠松石等和金絲、金箔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有時還編出神或法老的姓名。護身符上也常用金絲、金箔飾以牛、羚羊、甲蟲等各種巫術崇拜圖案。總之,工藝品也反映了浮雕和繪畫的水平。如一個凍石小圓盤,上面用淺色的雪花石膏鑲嵌着兩隻狗和兩隻瞪羚,它們互相追逐嘶咬,形成循環形構圖。整個結構嚴謹合理,動物形態生動、逼真,反映了古埃及人很高的藝術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

埃及美術古王國美術

古王國包括第三、四、五、六王朝,約從公元前2686年至前2181年。

埃及美術建築

古王國,也稱金字塔時期,主要建築是金字塔,其次是神廟和一些中等階級人物的陵墓建築。最早的金字塔為階梯形,其後有彎曲形。典型金字塔出現於第四、第五王朝,3座大型金字塔相繼而出,它們體量巨大、巍峨壯觀,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早期的神廟建築材料是太陽曬制的土磚和木料,現已沒有遺蹟。石結構的神廟有一些殘跡,如第三王朝法老切夫倫陵墓周圍的神廟建築。這是一個平面圖為長方形的建築羣,由柱廳、柱廊、內室、外室等部分組成,牆壁為花崗岩板,地面鋪以雪花石膏。這座建築的柱式比較多樣化,有簡單樸素的方形柱,有粗壯的圓形柱,還有一種類似捆紮在一起的蘆葦杆的外凸式溝槽柱。柱子的發明使用是古王國的偉大功績之一, 它直接影響了希臘的建築形式及以後的西方建築。這一時期還出現了兩種半壁柱:一種是紙草花柱形,簡潔大方,柱頭為蓮蓬式;另一種是內凹半圓形溝槽柱,典雅優美,可以看出是希臘柱式的前身。
宮廷官員們的墳墓多建在法老陵墓金字塔的周圍,以馬斯塔巴式為主要形式。這是一種平台式長方形墳墓,上面小,下面大。向着東方的一面一般建有壁龕和假門,既有裝飾作用,又是舉行禮拜儀式的地方。馬斯塔巴最初為土磚結構,後發展為巨大的細方石結構,壁龕也逐漸發展為單獨的祭壇和禮拜堂。

埃及美術雕塑和繪畫

陵墓建築的發展促進了雕塑的發展。作為主要隨葬品之一──死者的替身,各種形式的雕像被製作出來,放置於陵墓不同的墓室中。墓室中不僅有墓主本人的雕像,還有大量僕人、奴隸的小雕像,其內容豐富多樣,構成了一個熱鬧的地下現實世界。人物雕像的主要特點是:嚴格遵循正面律的表現方法,人物不論處於何種狀態,做何種動作,其雙耳、雙肩、臀部及兩膝構成的水平線紿終互相平行,且垂直於人體的縱軸線。動作多為靜態表現,或端坐,或直立。男像一般半裸上身,只在腰間圍一短裙,一手緊握權杖,一手置於胸前,左腳邁向前方,重心平均落在雙腳上;女像則身着緊身衣袍,雙腳併攏,兩臂緊貼身體或平放膝上;法老另戴有象徵性頭巾和假須或戴上、下埃及王冠。人物五官各部位由固定的比例數字確定,眼睛的刻畫多有眼珠而無瞳仁,目光茫然,無所定視。相貌與真人相像,但不突出個性特徵,而以各等級的一般特性為標準,如法老要威嚴、神聖,不能帶有世俗情感;皇親貴族要富裕、滿足;官職人員要認真負責、馴服聽話等等。人體比例短而粗壯,較為準確,骨骼結構和肌肉表現非常寫實。大部分雕像原來都塗有顏色,頭髮、鬍鬚為黑色,衣裙為白色,膚色則男像為棕色,女像為肉色或淺黃色。雕像基本都附有靠背和底座,人物正面雕刻精細,背面比較粗糙,基本按浮雕的空間概念和雕刻程序進行雕刻。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哈夫拉法老像》用閃長巖雕刻而成,他端坐王座,頭部後面有一隻神鷹伸開雙翼包着他的頭,象徵神的保護。《拉胡泰普王子及妻子奈費爾特坐像》為分開的兩座着色石灰岩雕像,顏色的使用較為典型。眼珠為鑲嵌的透明石英石。女像衣袍開領很低,露出豐滿的胸部和雙肩,緊裹在衣內的乳房線條柔軟優美,富有彈性。《書記像》表現了一個忠心耿耿、一絲不苟的文職人員形象。這類雕像較多,書記們多是盤腿而坐,左手拿着紙草卷,右手似拿着筆在書寫。木雕《村長像》是一個現實主義傑作,再現了一個粗壯結實、矮胖敦厚的中等階級的監工,他肥胖的身體、驕傲的神情,反映了這一等級生活的富裕和滿足。
古王國陵墓中還有一種石刻頭像,手法簡練、概括,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但小雕像比較粗糙,形態自由,不受嚴格的限制,也顯得生動、有趣。
埃及浮雕與繪畫有着密切的關係,浮雕大部分是線刻,並塗以色彩,而繪畫也常常刻畫輪廓線。古王國時期的浮雕繪畫中一些基本法則早在《那爾邁王石板》時期就已確立,現在則更加完善和鞏固。人物上身為正面、頭部與下肢為側面的“正、側面混合”。這種表現方法與統治階級的需要和埃及人對空間的理解以及傳統習慣有直接關係。它的形成有幾種原因:①為了某種觀念而必須突出人物的正面形象;②為了在平面中較完整地表現人體、突出人體各方面的特徵;③使人物的活動具有方向性;④保留了動物的表現方法。人體比例也有嚴格的規定。埃及人慣用數學、幾何學的知識進行藝術創作,繪畫前先在牆壁上畫出準確的方格線,然後根據一定的數值確定各部位之間的關係。由於數的精確性和確定性,眾多作品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對後人的模仿、繼承確立了標準規範,也使這一表現形式延續了3000年之久。比例在一定時期被規定為相對穩定的法則,不得隨意改變。如古王國的人體比例為2∶10∶6(髮際至肩、肩至膝、膝至腳),人體粗壯有力、莊重樸實;而新王國時的比例為3∶13∶6,人體纖細苗條。
浮雕繪畫的內容極為廣泛,有慶功典禮、宗教儀式、葬禮、宴會、建造陵墓、炮製木乃伊、雕琢石像、屠宰牲畜,還有駕舟、捕鵝、牧羊、播種、收割、造船、製陶、紡織、釀酒、雜耍、舞蹈等。構圖安排是用幾條長線把牆壁分成幾個層次,人物被排列在每一層的直線上。有些地方是讓主要人物佔據整個牆面,空白處填補一些情節或象形文字。色彩主要有黑、白、灰、紅、粉、棕、黃、藍、綠等。第四王朝有一幅《鴨羣圖》是古王國的傑作之一,從鴨子的形態到用筆着色都可見作者的高度寫實的能力。

埃及美術工藝美術

古王國時期留下來的傢俱、首飾等物較少。木製傢俱一般是外包一層金片,並鑲嵌有彩色釉陶片圖案。首飾多由五光十色的寶石、次寶石與金絲一起編織成各種圖案。在一座王子墓中發現的一條腰帶,完全由串起來的金珠和黑、紅兩色寶石編織而成,圖案就是寶石形;腰帶扣由純金製作,上面刻有物主的姓名,兩個人像和兩隻神鷹。

埃及美術中王國美術

中王國包括第十一、十二王朝,約從公元前2040(或前2133)年至前1786年。
建築 陵墓建築在這期間出現了背靠懸崖峭壁的傾向,並出現了坡式台階。這些特點在中王國得到發展,成為中王國陵墓建築的主要形式。現在的金字塔已經很小,象徵性地被圍在柱廊中或是建在神殿的平台頂上。以金字塔為中心的神殿、祭壇等地面建築與地下存放屍首的墓室分為獨立的兩部分,墓室通過很長的階梯通道伸向山崖深處。地面建築除金字塔外,主要是柱式神殿,柱子不是像過去那樣豎立在大殿內,而是建在大殿外圍。大殿多是上、下兩層,正面有很長的坡形通道。正門前有兩座對稱的方尖碑,兩翼是很高的塔門。方尖碑均由完整的巨石雕刻而成,有的高達19.8米。方尖碑與塔門是中王國的創造。
中等人物的陵墓出現較多、氣魄也較大,多采用皇家陵墓形式。有些陵墓其柱式門廊可與古王國切夫倫法老的神廟相比美,柱子也均為精工細琢的細方石。

埃及美術雕塑和繪畫

中王國時期圓雕的功用已不僅僅是為死者或神服務,還包括生活在地面上的各類社會成員,因此,圓雕從墓室中解放出來,出現了很多獨立的雕像。這類雕像多為巨石雕刻,主要是各代法老像和斯芬克斯,作為紀念碑屹立在茫茫沙漠上。這些雕像的表情不再是單純強調法老的神聖和偉大,而開始着重表現他們應付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具有豐富經驗和強烈責任感的面容,敢於承擔一切重大事件的英雄氣質等等。與巨石雕刻相比,這一時期出現了大量小於真人尺寸的團塊式雕刻。這種雕刻把人體縮進一塊完整的方形或圓筒形的石塊中,只露出頭部和雙腳,其他部分在石塊上刻出輪廓線或全部用圍裙遮蓋。頭部雕刻細緻,其餘部分全部從簡。石塊上一般都刻有象形文字。這種形式的雕刻一直延續到新王國以後。
這時浮雕和繪畫也有所變化和發展。內容增加了神授王冠、神與法老擁抱、士兵操練等。構圖安排也出現了較多的靈活性,過去一向以幾條水平線分隔層次,人、物都在同一水平線上,以橫向序列表示前後關係,現在則有了表現縱深關係的意圖,如《牧羊圖》,分前後兩個層次,前景一位蹲着的牧人正拿着草喂一隻伏卧的羚羊,這隻羊的身後有另一隻頑皮的羊被另一牧人拽着犄角往後拖,而這個牧人則處於更深一個層次。這幅畫還反映了構圖中力的平衡問題,這在中王國繪畫中也是一個新現象:那位牧人反身拖拽羊只,與羊的運動方向恰好相反。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如兩個摔跤者互相糾纏在一起,難分難解;兩個姑娘分別騎在另兩個姑娘身上,相對為陣,左邊的姑娘揚手把球拋出,右邊的姑娘則雙手去接,等等。此時的人體比例較為細長,表現較為細膩,色彩也更為豐富。
浮雕中新出現了一種凹進平面的雕刻,即物體輪廓線以內區域低於石板表面,更深的輪廓線溝槽與這新的平面形成凹凸效果。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卡維特王后石棺上的浮雕。

埃及美術工藝美術

中王國出現了數量較多、製作精細的珠寶首飾,其質量、形式的華貴、打磨的光亮程度及寶石顏色的和諧配置,都超過了以往和以後各代金、銀、珠寶首飾的製作。與首飾一起還有很多化妝用品,如鏡子、金剃刀、黑曜石和金的油脂瓶,以及鑲嵌着金子和象牙的王冠盒,盒內裝有王冠、項鍊、戒指和胸飾等物。阿門內姆哈特二世的女兒有一頂王冠尤具特色。王冠由很細的金線編織成精美的星星狀花朵,每隔一定的距離,各組金線匯合在一起編織成4朵盛開的紙草花,紙草花圍着一個圓盤,裏面鑲嵌着肉紅玉髓石和綠松石。其工藝水平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從中王國開始,手工藝品逐漸向外傳播,外來因素也開始侵入。有些金戒指和由小環串起來的懸掛飾品,從形式到工藝都可看出克里特的風格。在十二王朝的一些墓室中還發現有個別克裏特島出產的陶瓶,其深色底子上的螺旋形圖案及矮棕櫚葉條紋,甚至影響了一些墓室頂壁上的彩色裝飾。一些斧柄、刀柄裝飾上的動物形象及製作工藝,則有著明顯的邁錫尼文化的影響。

埃及美術新王國美術

新王國包括第十八、十九、二十王朝,約從公元前1567年至前1085年。

埃及美術建築

新王國的突出成就是大型神廟建築,主要集中在中王國所開闢的山谷地帶。為了防止盜墓,法老們把自己埋在懸崖深處頗為簡陋的墓室中,而把精力用於外面的神廟建造。因此,現在的神廟尤比以往規模宏大,設計複雜。神廟的基本組成是:兩邊列有獅身人面像的大道、高大堅實的塔樓、方尖碑;進入塔門後,有庭院、柱廊、柱廳,最後是祭殿。有些神廟往往是幾代法老共同之作。各代法老在擴建原建築時,一般是增加庭院和塔樓。位於卡納克的阿蒙神廟是規模最大的一個建築羣,由圖特摩西斯一世在中王國一個小神廟舊址上開始擴建,歷經六七代法老,近1000多年的時間才告完成。整座建築羣塔樓、方尖碑層層林立,最高的方尖碑高30.48米,為哈特舍普蘇特女王所建。神廟的最後集大成者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建造了一個巨大的柱廳,由122根12.19米高的紙草捆形石柱組成,正中間另有10根24.34米高的圓石柱分列兩排作為通道,成為整個建築羣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
哈特舍普蘇特女王另建有一座富麗堂皇的神殿,緊挨着一座中王國法老的陵墓,形式受其不少影響,但規模和氣勢卻宏大得多。女王神殿的特點是位於大殿正前方的兩層大斜坡和3層柱式大廳,其外觀莊重大方、簡潔明快,為其他建築所少有。另一座大規模的神廟是盧克索神廟,為拉美西斯二世所建,結構與卡納克阿蒙神廟相似,以巨柱大廳和巨石雕像著稱。
新王國建築大量地使用石柱促進了柱式的發展。除了傳統柱式外,又有棕櫚樹式、紙草花式、紙草花蕾式、蓮花蕾式和神像式等多種柱頭樣式,柱身也有了紀念碑的意義,多刻有紀念性浮雕和象形文字。

埃及美術雕塑和繪畫

新王國開始只有一些小型雕像,大部分是沿襲中王國時期團塊式雕刻,但比中王國的雕刻更為抽象概括,往往只露一個雕刻精細的頭部,其他部分則隱在石塊中,大面積的平面上刻有象形文字説明。隨着大型建築的興起,建築型雕刻逐漸發展起來,在神廟或陵墓入口處出現了巨型人像雕塑和人像柱,通道兩邊則有眾多的獅身人面像,這些雕像大多是利用山石就地鑿刻而成或和建築連成一體,雄渾有力、氣魄宏偉,成為新王國美術的特點之一。
十八王朝法老阿肯那頓繼位後,遷都阿馬爾奈,強行推行新的太陽神教──阿吞教,美術也因此蒙上一層濃厚的神秘色彩。新美術採取一些奇特的表現方法,從阿肯那頓本人到一般老百姓,在雕刻和繪畫中都被刻畫為一種奇怪的形式:碩大無發的頭顱,異乎尋常的長臉、長下巴,瘦弱的脖頸,纖細無力的四肢,細軟的腰,突出的腹部和寬大的臀部等,似乎是在表現一些遠離人間、神秘莫測的人物。這些雕像雕刻精細,表面光滑,線條柔軟優美,技巧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人物的基本動作和姿式仍然保留了傳統方法。阿馬爾奈時期雕塑傑作是《奈費爾提蒂王后頭像》,作品表現了一位美麗而又驕橫的王后。令人驚奇的是,這尊頭顱重大的雕像沒有任何底座,頭部的全部重量都由直徑細小的脖頸支撐,這些大膽的處理,在埃及美術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一例。
阿馬爾奈美術只存在了短短20年便又恢復了傳統,但它對人物的細膩刻畫卻在以後的作品中留下很深的影響。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時期出現了新的風格,人物表現更為典雅、秀美。拉美西斯二世本人的一尊雕像表現出一種含蓄、温柔的女性美,成為這一時期雕刻的基本傾向。
大量建築物的興建為繪畫和浮雕提供了更多的場所和空間,因此繪畫、浮雕比古王國和中王國從數量到質量都有所發展和提高。大量的石灰岩建築為浮雕的精雕細琢創造了有利條件,如拉美西斯兄嫂的浮雕,不僅形象優美,雕刻也非常細膩,細小的頭髮絲雕刻得一絲不苟,極富有表現力。浮雕常常是在外部建築上,內容多是表現法老們的功績和各種政治、軍事、外交、貿易等活動,真實地記載了一些對外遠征情況,因此也被稱為“戰事日記”。
繪畫更多地出現於墓室內,多表現法老及其家族的個人生活,內容廣泛,形式多樣,在傳統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內容。如法老跪在地下接受神的加冕、吮吸神牛的乳汁,或平舉雙手向神供獻祭品等。常見的宴會場面不斷擴大,人物逐漸增多,除了主人與貴客外,僕人們川流不息地來往於賓客之間,另外還有表現送葬的場面,一些畫面有樂師及舞蹈者。僕人及樂師們的表現比較自由,有準確的全側面形象,也有3/4側面形象,動作多樣、靈活自然,個別裸體女舞蹈者形體優美、線條流暢,透視也達到了相當準確的程度。
繪畫到阿馬爾奈時期出現了新面貌。人物形象和雕刻一樣,也有着長頭顱、細腰和大肚皮。內容和形式對傳統都有所突破,如法老愛撫妻子,親吻女兒,狼吞虎嚥地吃燒鵝等,已完全不顧忌法老的尊嚴和體面。在殘存的浮雕畫中,有阿肯那頓及6個女兒在一起的家庭寫照,表現了親切和睦的家庭生活。類似的主題也出現在阿馬爾奈以後的一些作品中,如阿肯那頓的後繼者圖坦哈蒙的一把寶座,椅背上的浮雕畫表現了法老温和舒適地坐在寶座裏,他的妻子端着一杯飲料,温柔多情地送到丈夫的面前。
十九王朝末和二十王朝開始,浮雕和繪畫出現了倒退現象。內容開始受到嚴格限制,表現世俗生活的主題不許出現在畫面中,盛大宴會只能有祭司和其他神職人員出席,豐富多彩的日常生活景象幾乎不再出現,色彩也變得單調、枯燥。從此以後,浮雕和繪畫再也沒有出現過高峯。

埃及美術工藝美術

新王國軍事上的強大的和對外侵略戰爭的勝利為王公貴族帶回了大量戰利品,其中包括在努比亞開採的大量黃金,使得金銀飾品的製作有了豐富來源。圖特摩斯三世妻妾的遺物中,有一個精美華麗的玫瑰花圖案的金箔王冠,由900個金質玫瑰花構成,還鑲嵌有彩色玻璃與次寶石,前額部分有兩隻可愛的瞪羚頭像。另有一隻淺底金盃,杯底正中為一朵玫瑰,外有兩圈同心圓,構成一條花萼和魚形相連結的飾帶。兩件物品反映了這一時期手工藝的精湛技藝。
新王國手工藝的高度發展集中反映在圖坦哈蒙的雙層金棺及其他器具、首飾的製作上。金棺的基本形狀為人形,兩層棺蓋均為塑造逼真的圖坦哈蒙本人的塑像,這種形狀的棺材出現於中王國,而在新王國和晚期王朝時期特別流行,以石棺最為多見,其次是木棺。圖坦哈蒙越眾人之上,用純金為自己鍛造了內棺,外棺以橡木為主,也加了一層鍍金。內、外棺上都還鑲嵌有彩色寶石和玻璃,整副棺具金碧輝煌、光彩奪目。與金棺一起還有頭冠、頸飾、胸飾、項鍊、耳環、戒指、踝飾和傢俱等大量工藝製品,很多也是用金與寶石製作。法老的寶座為木製,嵌以金箔,4條腿作成神牛蹄形狀,扶手是兩個頭戴雙重王冠的鷹翼蛇身神像,扶手前有兩個獅子頭,靠背用金片打製而成,上有一幅精美的浮雕畫,這也是圖坦哈蒙時期的精品之一。

埃及美術後期王朝美術

後期王朝包括第二十一王朝至三十一王朝,約從公元前1085年至前332年。

埃及美術建築

後期的神廟建築仍是傳統式:四面高牆封閉,塔樓之間留有一個通道,內有柱廊、柱廳和祭殿等,但規模和數量明顯減小。兩個主要特點是:柱子與柱子之間的空隙處加進了胸牆,有柱子的一半高,目的是防止人們直接從外面看到殿堂裏面;柱頭出現了新的花卉形狀,各種柱式常常同時出現在一組柱子中,陵墓建造也遠遠落後於新王國。一些私人陵墓出現了穹窿頂,用磚塊壘砌而成,這在埃及建築史上則是第一次。

埃及美術雕塑和繪畫

異族的侵略和統治給雕塑帶來不同程度的變化。過去在法老身上常見的上、下埃及王冠和象徵性頭巾不見了,代之出現的是一種很高的羽毛王冠,下面連一頂半圓帽戴在頭上。人物形象不再是典型的埃及人形象,而帶有了非洲黑人的因素。表現手法仍是傳統方法,但作品已沒有生命力,只是機械地抄襲公式而已。
公元前4世紀期間,埃及雕塑做了最後一次努力,兩種不同類型的人物頭像雕刻並行發展起來。由於它們大都用堅硬而打磨光亮的綠色片岩作材料,所以也被稱為“綠色頭像”。第1種類型是:理想化的頭像,長頭顱,禿頂,也稱“光泡頭”,綜合了好幾個時期的特點。光頭的形式為中王國遺風,長頭顱則是阿馬爾奈美術特徵,另外還有較晚的托勒密時期的風格。第2種類型是:寫實的人物肖像,略小於真人尺寸,多表現老年人的特徵。這類頭像也是光頭,但很強調頭皮下面骨骼結構,表情往往是全神貫注,臉上的皺紋多用線條來表示。
為了保留傳統遺產,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肢解的人體雕刻模型和背後畫有格線的標準比例人體模型,但它們已經不能夠挽救行將衰微的埃及美術。羅馬統治者曾一度撿起埃及古老的傳統法則,把自己打扮成法老的模樣,但古埃及雕刻的光輝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
後期王朝的浮雕和繪畫沒有統一的連續性發展線索,各地有各自不同的風格特點,有的以古王國的作品為原型,有的承襲十八王朝的風格,有的則保留着努比亞時期的特點。人體比例較新王國時期又略顯長一些,細節刻畫特別考究。值得注意的作品是一幅浮雕,表現一位母親懷抱嬰兒,坐在果樹下挑選水果。這幅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表現出十分寫實的傾向。
這時期的浮雕主要有兩種形式:①凸浮雕。②輪廓線刻得很深的浮雕。凸浮雕主要繼承了古王國和中王國的傳統,人物造型比較寫實,立體感強,似有圓雕的感覺。第2種浮雕與過去有所不同,刻下去的部分非常光滑,而上面卻很粗糙,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浮雕形式比較自由和大膽。

埃及美術工藝美術

後期王朝留下來的工藝品極少。根據殘留的作品看,這時期的手工藝品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努比亞愛琴海波斯希臘、羅馬的影響。特別是金銀首飾、器皿受希臘化影響最大。第三十王朝時期出現了大量的釉陶器具,製作技術比過去大為提高。
埃及王國的盛勢已經過去。由於外族的侵略和統治以及內部的政治衰敗,加之各種文化的交流混合所引起的觀念變化,在最後的幾個王朝時期內,埃及王國日趨沒落,終於滅亡。古代埃及所創造的文化藝術,則作為古代歷史上的重大藝術成就而受到人們的重視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