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打春

(立春節氣習俗之一)

鎖定
打春,是立春節氣習俗之一。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是干支歷的歲始,乃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舊時人們在立春歲始前一天用泥土做成春牛,立春日用紅綠鞭抽打,因此該習俗活動稱為“打春”。在民間有在立春日舉行“鞭打春牛”儀式迎立春,祈福五穀豐登。
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廿四節氣發揮着重要作用,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衍生出大量與之相關的民俗文化。作為廿四節氣之首的立春曾是隆重盛大的歲節,在歷史發展中立春“歲節”民俗被挪到了陰陽合曆的元月朔日,因此立春成了單純的節氣。一些地方還有立春節氣的習俗傳承,如“立春祭”、“咬春”、“打春”等。
中文名
打春
拼    音
dǎ chūn
屬    性
立春節氣習俗之一
英    譯
Beginning of Spring;spring begins
出    處
宋·晁衝之《立春》
藴    義
祈福五穀豐登

打春歷史淵源

漫畫:打春 漫畫:打春
廿四節氣科學地揭示了天文星象與自然節律的變化規律,它將天文、農事、物候和民俗實現了巧妙的結合。廿四節氣不僅是指導農耕生產的時節體系,更是包含有豐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統。打春,是立春節氣習俗之一。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是干支歷歲始,乃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干支紀元,以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立春,大地回春,終而復始、萬象更新,在傳統觀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義。
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廿四節氣發揮着重要作用,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衍生出大量與之相關的民俗文化,諸如立春(演變成春節)、清明、秋分(演變成中秋節)、冬至等一些節氣既是自然節氣也是民間重要節日。一歲之始的立春歲節更是諸節之首。由於在歷史發展中陰陽合曆曆法制度的推廣,立春“歲節”民俗被挪到了陰陽合曆的元月朔日。自立春歲節的民俗功能被挪到了一月朔日後,立春成了單純的節氣。一些地方還有立春節氣的習俗傳承,如“打春”、“咬春”、“立春祭”等。
打春,是中國民間風俗,指立春那天用鞭子抽打泥做的春牛以祈豐年或是敲打小鑼竹板等,唱着歌詞,挨户索取錢財的習俗。示例:宋·晁衝之《立春》詩:“自慚白髮嘲吾老,不上譙門看打春。”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立春》:“立春前一日……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絕早,府僚打春”。春,推也。艸(草)春時生也。—《説文解字》。 [1] 

打春習俗活動

打春打春牛

在古時民間有在立春日舉行“鞭打春牛”儀式迎立春,祈福五穀豐登。立春(舊時府縣官在立春前一天迎接用泥土做的春牛,放在衙門前,立春日用紅綠鞭抽打,因此俗稱立春為打春)。中國舊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春牛”,用桑木做骨架,冬至節後辰日取土塑成。身高4尺,長8尺,畫四時八節360日12時辰圖紋。立春前一日,人們到先家壇奉祀,然後用彩鞭鞭打,把“春牛”趕回縣府,在大堂設酒果供奉。男女老少牽“牛”扶“犁”,唱栽秧歌,祈求豐年。

打春打小鑼

每當春節期間,農村中到處能聽到“咚咚旰”、“咚咚旰”的春鑼春鼓聲,並還伴有節拍的唱詞,原來是有人在打春。 [2] 

打春星象文化

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會出現於北半球天空不同的方位,它是古人定方向、季節節氣的標尺北極星位於地球地軸的北端,在北斗七星中的天璇天樞連線的五倍延長線上。由於地球的自轉,而北極星正好處在天球轉動的軸上,所以相對不動,而在軸邊上的北斗星看起來就像圍繞着北極星轉一樣,這就產生了“斗轉星移”。在早期觀象授時時代,依據斗轉星移定歲時,斗柄順時針旋轉一圈,謂之一歲(攝提)。北斗星的斗柄循環旋轉,從正東偏北的“寅位”(八卦艮位)開始,依次指向十二辰,歲末十二月指醜方,次歲正月又復還寅位;斗柄回寅,乾元啓運。干支紀元以“斗柄回寅”為“春正”(正月),立春為歲首。立春,春回大地,終而復始、萬象更新,新的一個輪迴由此開啓。

打春天文氣象

立春時節,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並伴有明顯的氣温回升過程。從立春節氣起,時序就進入春季了,在自然界以及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風和日暖,意味着萬物復甦。立春,在自然界,最顯著的特點是萬物開始有復甦的跡象。時至立春,在我國,北迴歸線黃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帶,可明顯感覺到早春的氣息撲面而來。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區,只能是説進入春天的前奏,萬物尚未復甦,還處於萬物閉藏的的冬天,一些地方仍在下雪。對於北迴歸線以北地區來説,距北迴歸線(黃赤交角)越遠,進入春天越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