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鎮

(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

鎖定
張鎮(1899年—1950年),字真夫,湖南常德人。早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二中學。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留校任排長、政治部科員。1925年,赴蘇聯入莫斯科中山大學。1927年回國,任蔣介石的總司令部待從副官,追隨蔣介石參加國民黨新軍閥混戰。1932年起,任憲兵特務團團長,憲兵一團團長,憲兵教練所教育長、教導團長。1936年,調任第八師副師長,到陝甘參加對紅軍的“圍剿”。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憲兵副司令,鄂湘川黔邊區第三“清剿”區指揮官,後兼任憲兵學校教育長。1944年,升任憲兵司令,兼軍委會軍法執行總監部副監。1945年,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1947年,兼任首都南京衞戍總司令、憲兵學校校長。1949年,去台灣。1950年2月,在台北病死。 [1] 
中文名
張鎮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南常德
出生日期
1899年
逝世日期
1950年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第一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
主要成就
憲兵司令、陸軍二級上將

張鎮人物生平

1899年,張鎮出生於湖南常德縣(今常德市)丁家港鄉五里衝。早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二中學。1924年,考入黃埔學校第一期。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本校政治部任幹事。1925年,奉派赴蘇聯孫逸仙大學(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因其贊同托洛茨基的觀點,後被遣送回國。返國後,張被蔣介石安排在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工作。後任委員長侍從室上校侍從副官。
1933年,張鎮調任憲兵特務團團長,後任憲兵第一團團長、憲兵教練所教育長兼憲兵教導團團長。
1936年,張升任胡宗南部第八師副師長,駐軍天水。是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他奉命率部向西安進發,後留駐寶雞。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張鎮部奉調移防上海。在淞滬會戰中,張部與日軍激戰10個晝夜。是年冬,他調任憲兵副司令。
1938年11月,長沙大火後,張鎮奉令參與主持救災委員會工作,辦理賬災事務,及負責警戒和恢復長沙社會治安。
1940年冬,國民黨軍憲兵司令部由芷江遷往重慶。1944年,張鎮升任憲兵司令。1945年5月,張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及三青團中央監察委員。
1947年8月,兼任首都衞戍總司令部總司令。10月兼任憲兵學校校長。1948年9月22日,他被授予陸軍中將。
1949年2月,張鎮隨國民政府撤往黔陽、廣州、重慶等地,後轉往台灣。1950年2月17日,張因病在台北去世。1953年2月,蔣介石追贈張鎮為陸軍上將。 [2] 

張鎮人物事蹟

在鼎城區原丁家港鄉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裏,走出了一位前國民黨憲兵司令、曾經保衞過毛澤東同志生命安全的傳奇人物張鎮。

張鎮黃埔生涯

張鎮幼時啓蒙於本地私塾,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一舉推翻了統治中國長達268年的滿清王朝。在辛亥革命的影響下,常德城內原來設立的舊式小學堂,一律改為新式小學校。張鎮於1913年轉入常德縣公立小學校(前身為武陵官立高等小學校)就讀。1920年春,考入湖南省立第二中學(今常德市一中)。1923年冬畢業。時值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共產黨的幫助下創辦黃埔軍校,張鎮和其他許多熱血青年一樣,懷着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和個人生活出路的願望,放棄了報考大學的初衷,毅然考入廣州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1924年11月,隨校編入黃埔軍校第一期。
周恩來時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聶榮臻魯易任政治部秘書。由於張鎮的文化基礎和身體素質都很好,思想開朗,上進心很強,入校不久就加入了進步組織“青年軍人聯合會”。這個聯合會名義上是青年軍人的組織,實際上是以周恩來為首的軍校政治部團結青年軍人的橋樑,是校內的共產黨組織對青年軍人進行共產主義宣傳教育的一種組織形式。
畢業時,他被分配到軍校政治部任幹事,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工作,主要職責是協助聶榮臻和魯易草擬各種文件與整理文書檔案。後來又先後擔任黃埔軍校第二期政治部編纂股編纂員、第三期政治部組織科科員、第四期步兵二團排長。

張鎮東征浴血

1925年1月,粵軍首領陳炯明背叛孫中山,在廣東發動叛亂。討伐陳炯明的任務本應由實力強大的滇軍擔任,但滇軍首領楊希閔拒不接受命令,孫中山只好委任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為東征總指揮,以黃埔一期畢業生組成的兩個教導團為主力,開赴東征前線。此時,張鎮在教導團任排長。
陳炯明派了一個旅的兵力駐守淡水,並在繼續向淡水增派兵力。教導團決定採取速戰速決的辦法,趕在敵人的後續部隊到達之前佔領淡水城。根據蘇聯顧問的建議,教導團組織了100餘人的敢死隊(當時叫“奮勇隊”)擔任爬城任務,以教導第一團為攻擊主力軍,教導第二團為總預備隊。2月12日拂曉開始攻城,張鎮帶領一個排的戰士衝鋒在前。經過6個多小時的攻城戰和激烈的巷戰,敵軍全部繳械投降。因作戰有功,張鎮在火線上由排長擢升為連長。

張鎮蘇聯求學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為了紀念這位革命先驅,蘇聯莫斯科創辦孫逸仙大學,即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生由國共兩黨共同選派。在黃埔軍校政治部的推薦下,1926年初,張鎮被選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與共產黨人烏蘭夫伍修權等同志為同班同學。
張鎮入校時,在蘇聯布爾什維克黨內正在開展反對託派的鬥爭。當時,莫斯科中山大學經常舉行辯論會,張鎮在發言中贊同託派的觀點,引起了校方的不滿。1927年,聯共(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宣佈:參加託派或宣傳其觀點者,是與留在黨內不相容的。於是,托洛茨基被開除出黨,張鎮也被遣送回國。
此時,正值北伐期間,蔣介石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駐防江蘇徐州。張鎮以黃埔一期學生的身份,專程晉見蔣介石。蔣介石在黃埔軍校任校長時,為了收買人心,每週都要單獨找10個學生談話。有一次找張鎮談話時,他問張鎮將來想幹什麼,張鎮毫不猶豫地説:“我想打仗。”蔣介石對他的回答非常滿意,從此對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刻,張鎮不遠千里來求見蔣介石,蔣介石自然很高興,非常爽快地把他留下來,授以中校軍銜,擔任他的侍從副官,參加蔣介石舉行的二次北伐中原大戰等戰事。

張鎮復興社骨幹

1928年10月,國民黨中常會任命蔣介石為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張鎮隨之調往陸海空軍司令部任職。期間,蔣介石先後與新軍閥馮玉祥閻錫山發生混戰,張鎮一直跟隨在蔣介石身邊,或參與軍機大事,或在鞍前馬後效勞,深得蔣介石信任。
1932年,國民政府設立軍事委員會,蔣介石任委員長。當時,除了他的幾個親信侍從以外,還臨時抽調一些參謀人員跟隨他到各地巡視。為了保證他的安全,南昌行營秘書長楊永泰向他建議,專門設立一個委員長侍從室,列入南昌行營的編制。蔣介石採納了這個建議,委任晏道剛為侍從室主任,提名張鎮任侍從室副官,並由中校晉升為上校。不久,軍委會設立特務團,蔣介石任命張鎮為特務團團長。後參加國民黨特務組織復興社,為骨幹成員。1933年,任憲兵訓練所教育長兼憲兵教導團團長。
1934年,軍委會改特務團為憲兵第一團,直屬憲兵司令部,張鎮亦隨之改任憲兵第一團團長。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五師政治部主任。1936年,調任陸軍第八師副師長,駐防甘肅天水,晝夜訓練部隊,率部圍剿陝北紅軍西安事變爆發後,奉命率軍星夜趕赴西安,中途獲悉蔣介石已答應抗日,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於是留駐寶雞,就地待命。1937年,調防江蘇。

張鎮淞滬血戰

“七七”蘆溝橋事變後,蔣介石命令張鎮率領陸軍第八師移防上海外圍,參加淞滬會戰。8月13日,日軍藉口兩名軍官在虹口機場被國軍擊斃,向閘北大舉進攻,淞滬會戰就此爆發。張鎮率領陸軍第八師在南翔一線佈防,與日軍血肉相拼,日軍陣地屍橫遍野,未敢寸進。八師官兵連續奮戰了整整十個晝夜,早已疲憊不堪,上級命令他們撤退休整。日軍乘我換防之機,瘋狂發起猛撲,接防友軍倉促應戰,眼看形勢危急,張鎮主動請纓,激勵所部將士重新殺上戰場,並身先士卒,死守陣地不放。經過數次猛烈衝殺,終於把兇狠的日軍擊退,保住了南翔一線的陣地。但是,由於蔣介石政府採取消極片面抗戰的政策,淞滬會戰最後遭到失敗,整個上海落入敵手。

張鎮長沙鎮守

同年10月,張鎮奉調至南京,改任憲兵副總司令。12月初,日軍進攻南京,形勢危急,1938年2月,張鎮率憲兵司令部全體人員撤退至長沙。不久,蔣介石命令張鎮兼任鄂湘川黔邊區綏靖公署第三清剿區指揮官。南京失守,長沙成為京滬和江浙一帶向大後方撤退轉移的重要中轉地。當時,向長沙湧來的傷兵和難民絡繹不絕;在長沙過境的國民黨軍政機關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也很多。面對日機狂轟濫炸、社會治安日益惡化的複雜情況,張鎮嚴令憲兵堅守崗位,協助地方政府管理傷兵、糾察軍紀,保衞過境軍政要員和社會名流的人身安全。1938年1月至10月,全國各地兵慌馬亂,人心惶惶,而長沙城內卻出現了相對穩定的局面,與張鎮指揮憲兵在長沙晝夜維持治安不無關係。
1938年10月25日至27日,武漢三鎮相繼失守,日軍加緊向湖南逼近。湖南省政府倉惶撤至湘西沅陵,而憲兵司令部仍暫駐長沙, 協助長沙警備司令部負責城防警衞工作。11月12日凌晨,長沙警備司令酆悌給張鎮打來緊急電話,告稱:“長沙情勢危急,張主席(即張治中,時任湖南省主席)沅陵電話諭示,根據中央焦土抗戰的原則,準備舉火燒燬長沙,駐長的中央軍政單位應立即撤離。”張鎮於當天下午率領憲兵司令部全體人員,分乘幾輛大車向芷江轉移。是日午夜,長沙城內燃起熊熊大火(史稱“文夕大火”),千年古城付之一炬。11月14日,張鎮接到蔣介石電令,攜帶5萬元現金和憲兵一團,星夜趕赴長沙救災。到達長沙後,他一面主持賑災事務,一面指揮城防警戒,維持社會治安,使一片混亂的長沙城,在短期內得以安定。

張鎮陪都衞戍

1940年底,張鎮任憲兵學校教育長。1943年3月,任三民主義青年團第一屆中央監察會監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法執行總監部副總監,後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一期受訓。是年末,憲兵司令部遷往重慶,張鎮又指揮憲兵晝夜在山城巡邏,維持社會秩序,使社情極為複雜的重慶沒有出現大的混亂。
1944年底,蔣介石為了鞏固他在大西南的統治,在雅安與昆明之間的西昌(當時屬西康省)設立委員長行營,原憲兵司令賀國光調任西昌行營主任兼警備司令,蔣介石隨即委任張鎮為憲兵司令,由少將晉升為中將,併兼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執法總監部副總監。

張鎮保衞偉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投降,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重慶談判。8月28日,毛澤東同志率領周恩來、王若飛等從延安飛赴重慶,同國民黨商談和平建國大計。為了保障毛澤東的生命安全,周恩來同志以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和教師的身份,前往憲兵司令部會見張鎮,要求他盡最大努力做好毛澤東的安全保衞工作。張鎮沒有辜負周恩來的囑託,親自去飛機場把毛澤東護送到下榻的曾家巖寓所,並命令他常德同鄉、憲兵第九團團長蔡隆仁組成憲兵分遣排,由一名營長親自帶隊,晝夜駐守曾家巖,進行特殊保衞。
《雙十協定》簽定的前兩天,十八集團軍駐重慶辦事處秘書李少石被國民黨士兵槍擊犧牲。當時毛澤東同志正在軍事委員會禮堂參加國民黨談判代表張治中為歡送他回延安而舉行的雞尾酒會,為了切實保證毛澤東的人身安全,散會以後,張鎮用自己的防彈汽車把毛澤東護送到曾家巖寓所。10月11日,毛澤東離開重慶回延安時,張鎮又親自帶領憲兵把他護送到飛機場,直至平安啓航。
毛澤東在重慶一連逗留了40多天,其安全保衞工作,始終由張鎮全權負責,沒有發生任何意外。周恩來後來曾經多次説過,不管張鎮這個人今後怎樣,他派憲兵保衞毛主席的安全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做了好事的人我們要永遠記住他。

張鎮黯然赴台

1946年6月,憲兵司令部由重慶遷回南京,張鎮除繼續擔任憲兵司令外,還兼任憲兵學校校長,同時被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和三青團中央監察委員。1947年,又兼任首都(南京)衞戍司令,並先後擔任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國大代表”、制憲國民大會警衞處處長等職。
1949年2月,張鎮率領憲兵司令部由南京遷往廣州,不久,又撤退至重慶。同年11月,與空軍司令周至柔等軍政要員乘機飛抵海南島,接着又飛往台灣。

張鎮人物離世

1950年2月,張鎮病逝於台北。 [3] 
參考資料
  • 1.    何東等主編,中國革命史人物詞典,北京出版社,1991.06,第369頁.
  • 2.    胡必林,方灝編,民國高級將領列傳,解放軍出版社,2006.01,第242-243頁.
  • 3.    張鎮,從鼎城走出的民國憲兵司令  .常德新聞網.2017-03-25[引用日期2022-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