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沅陵縣

鎖定
沅(yuán)陵縣,隸屬於湖南省懷化市。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懷化市北端,沅水中游,處武陵山南麓與雪峯山東北尾端交匯處。東與桃源安化相連,南與漵浦、辰溪接壤,西與瀘溪古丈永順毗鄰,北與張家界市永定區交界。總面積5852平方千米。 [1]  截至2023年6月,沅陵縣下轄8個鎮、13個鄉 [2]  。截至2023年末,沅陵縣常住總户數為19.19萬户,常住人口為49.71萬人。 [52] 
沅陵歷史悠久,戰國時楚置黔中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沅陵縣,歷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曾是大湘西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朝廷博士官伏勝冒險藏書簡上千卷於沅陵二酉山洞中,保存了中華文化火種。境內有國保單位唐代龍興講寺、省保單位黔中郡遺址等歷史文化遺存百餘處,館藏國家一級文物41件,“辰州儺戲”、“沅陵傳統龍舟”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2023年,沅陵縣地區生產總值202.49億元,同比增長6.2%。 [52] 
中文名
沅陵縣
外文名
Yuanling County
別    名
辰州
行政區劃代碼
4312220000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懷化市
地理位置
湖南省西北部,懷化市北端,沅水中游
面    積
5852 km²
下轄地區
8個鎮、13個鄉
政府駐地
新村2號
電話區號
0745
郵政編碼
4196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49.71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五強溪水電站五溪湖虎溪書院鹿鳴塔鳳凰山二酉山
車牌代碼
湘N
地區生產總值
202.49 億元(2023年)

沅陵縣歷史沿革

沅陵縣地名由來

沅陵以始置故城北枕沅水,南傍高大土阜,古稱高大土阜為陵而得名。隨同縣名始於漢初。因史上歷為辰州府治地,所以又稱辰州 [4] 
沅陵縣城 沅陵縣城

沅陵縣建置沿革

新石器時期,境內已有先民漁獵農耕、繁衍生息。
春秋時期屬楚巫中地,楚秦設黔中郡治窯頭。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沅陵縣,屬武陵郡,縣治窯頭,後在藍溪口和窯頭之間遷移。轄今縣境外,還包括今瀘溪吉首兩縣(市)全部及龍山花垣永順古丈麻陽辰溪、漵浦、永定慈利桃源等縣(市、區)部分地。高後元年(前187年)封長沙王子吳陽為沅陵頃侯,歷46年無子國除。
新莽時改沅陵縣為沅陸縣,改武陵郡為建平郡,縣屬建平郡。
東漢滅莽後,郡、縣名復故。東漢時,縣屬荊州武陵郡。
三國時縣隨武陵郡屬郢州刺史,縣域縮小。吳析沅陵、零陽縣地置黚陽縣(今龍山縣地)。
晉又析沅陵縣、零陽縣毗連地置酉陽縣(今永順、古丈等縣)。此後至南朝齊的200多年間縣域無變。齊因之。梁縣屬武州武陵郡,又別置武陵都尉府於沅陵,縣治復北移今黔中郡村。梁天監十年(511年),析沅陵縣置夜郎縣(今吉首市)及盧州(今瀘溪、花垣縣地,至陳又併入沅陵縣)。陳天嘉元年(560年),縣改屬沅州通寧郡。太建七年(575年),改通寧郡為沅陵郡,治沅陵,縣屬沅州沅陵郡。至德元年(583年),封皇弟陳叔興為沅陵王,越6年陳亡。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沅州沅陵郡,改置辰州,治沅陵,縣城由窯頭(今黔中郡村)遷至現址。大業二年(606年),復改辰州為沅陵郡,隸荊州。隋末沅陵郡為梁蕭銑所據。
唐武德二年(619年),蕭銑部將董景珍以沅陵郡降唐,改為辰州,縣屬辰州。武德三年(620年),析沅陵縣置盧溪縣,又析沅陵、辰溪縣地置麻陽縣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為10道,縣屬辰州,隸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為15道,縣屬辰州,隸黔中道。開寶元年(742年),改辰州為瀘溪郡,縣屬瀘溪郡。乾元元年(758年)改盧溪郡為辰州,縣屬辰州。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馬殷據湖南,受封楚王,縣、州地隨屬馬楚,歷後唐、後晉、後漢無變。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南唐滅馬楚。三年,縣地隸武平軍節度使,治沅陵,先後為劉言、王進逵、周行逢所據。
宋乾德元年(963年),辰、錦、敍等州歸順,立辰州盧溪郡軍事,治沅陵,隸荊州湖北路。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五月,宋知辰州呂文興降元,改辰州為辰州路,治沅陵,屬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隸湖廣行中書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吳王朱元璋遣徐達克辰州路,改辰州路為辰州府,治沅陵。
明洪武九年(1376年),革元行中書省,置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縣屬辰州府,隸湖廣佈政使司。縣以下為里社,沅陵縣分為12都,編户58裏。宣德八年(1433年),封遼簡王朱植第十七子朱貴燏為沅陵王,傳122年無子除。嘉靖十二年(1533年)湖北分守道駐沅陵,歷134年。清襲明制,縣仍為12都,都下置圖,境域末變。
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設湖南布政使司於長沙,縣屬辰州府,隸湖南布政使司。康熙三十年(1691年),編户53裏。雍正八年(1730年),縣屬辰永靖道。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為辰永靖兵備道。乾隆元年(1736年),改稱辰沅永靖兵備道,縣仍屬辰州府,隸辰沅永靖兵備道,直至宣統三年(1911年)封建王朝結束。
沅陵在湖南省的位置 沅陵在湖南省的位置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沅陵縣存辰州府,府僅轄沅陵縣地。廢都裏,劃分為城區和24個鄉(鎮)及靖良團(11年後靖良團併入貞平鄉)。是年,浦市正街及屈望、甲臘坪、紅土溪、橋口、鐵柱潭、麻溪口、白巖頭、毛家灘、深泥田、松樹坪、五股流、突頭溪等12個村落劃歸瀘溪縣。民國三年(1914年),裁府恢復沅陵縣,屬辰沅道。民國十年(1921年),廢辰沅道,縣直屬湖南省。民國十五年(1926年),沅陵縣劃分為6個區,轄24個鄉、鎮。民國十六年(1927年),改6個區為25個區。民國十八年(1929年),併為9個區,轄323個鄉、鎮。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縣恢復25個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並25個區為7個區,轄48個鄉(鎮),原第一區改為首善鎮,原第七區改為第一區,其它區不變。同年7月,設湘西綏靖處於沅陵,轄19縣,劃為5個行政督察區,縣屬沅瀘辰漵區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治沅陵。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湘西綏靖處改為湘西綏靖公署綏靖區增至25縣,分置4個督察區,縣屬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沅陵。縣為6個區、1個直屬鎮,轄40個鄉。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湖南省劃分9個行政督察區,縣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沅陵。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縣屬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沅陵縣撤區,轄25個鄉、鎮。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湖南省劃分10個行政督察區,縣屬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沅陵。沅陵縣置14個區,轄25個鄉鎮。是年,插入辰溪縣境的沅陵新平鄉第七保南莊坪(今潭灣)一帶劃歸辰溪縣。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置省府湘西行署於沅陵,轄第八(駐永順)、第九(駐沅陵)、第十(駐洪江)3個督察區,沅陵縣撤區,併為25個鄉(鎮)。是年,插入永順、古丈之間的沅陵縣益平鄉第十一保會溪坪一帶南岸劃歸古丈縣,北岸劃歸永順縣。同年,保平鄉草塘、巖板鋪、松溪坳一帶(計4個保)劃歸古丈縣;仁平鄉姚兒灣、指方、巖板塔一帶,劃歸永順縣;永順縣木榔溪、王母溪一帶劃歸沅陵縣仁平鄉。界平鄉大池塘、鐵井衝、木瓜園、賠人溪、南茶園等地劃歸桃源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利平鄉寺坪、桐木溪一帶劃歸古丈縣。抗日戰爭勝利後,撤銷湘西行署。
1949年9月18日,沅陵解放。10月,沅陵縣人民政府成立。1950年1月1日,湖南省臨時人民政府在沅陵設置湘西行政公署,轄沅陵、會同永順3個專區,縣屬沅陵專區。1952年8月,撤銷湘西行政公署及其所轄3個專區,沅陵縣改屬芷江專區。12月,芷江專區遷駐黔陽縣安江鎮,改名黔陽專區,縣屬黔陽專區。1968年,黔陽專區改稱黔陽地區,縣屬黔陽地區。1981年,黔陽地區遷懷化,改稱懷化地區行政公署,縣屬懷化地區行政公署。1998年3月,撤銷懷化地區行政公署,設懷化市,縣屬懷化市。 [4] 

沅陵縣行政區劃

沅陵縣區劃沿革

1949年10月,縣以下分設7個區,保留原25個鄉(鎮)。
1950年4月,沅陵縣增劃八、九、十區,分第三區設第八區,分第七區設第九區,分第六區設第十區,全縣轄10個區,廢除國民政府建立的鄉鎮公所。是年,古丈縣所轄桐木溪、血水潭溪北地區劃歸沅陵縣第二區。
1952年6月,沅陵縣劃為19個區。
1953年,建立人民基層政權,全縣設16區、1鎮、278個鄉(鎮)。是年,沅陵縣第五區(原孝平鄉)劃歸辰溪縣。沅陵縣第十四區一部分(原仁平鄉大部)和第十五區大部(原治平鄉大部)劃歸大庸縣。第十五區湖田一帶劃歸慈利縣。第七區(原安平鄉)所轄平原村一帶劃歸漵浦縣。
1954年3月,全縣增劃7個鄉。
1956年,撤區並鄉,全縣設55個大鄉和1個鎮。
1958年9月,改設16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和1個鎮。
1961年,湘西鎢礦礦區人民公社劃歸桃源縣。
1962年,調整公社體制,恢復區建制,全縣劃分7個區、1個鎮、50個人民公社。
1981年,洞庭溪區公所遷麻伊伏,更名麻伊伏區,城關鎮更名為沅陵鎮,桐木溪公社更名為高坪公社。
1984年,沅陵縣以原公社範圍建鄉、鎮,設8個區(增加軍大坪區,轄軍、筒、楓三鄉)、1個縣轄鎮、5個鄉級鎮、45個鄉。
1987年1月,桃源縣所轄沃溪鎮迴歸沅陵縣。是年,全縣轄8區、2個縣轄鎮、45個鄉、5個鄉級鎮。
1992年,麻伊伏鎮更名為五強溪鎮
1995年,五強溪鎮由區轄鎮變為縣轄鎮。
2000年12月,七甲坪、筲箕灣兩鄉撤鄉設鎮。
2003年至2005年底,沅陵縣進行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太常、烏宿、麻溪鋪、涼水井、官莊、北溶、麻伊伏、軍大坪8個區公所,將苦藤鋪鄉、白田鄉、鄭家村鄉大部併入沅陵鎮,柳林汊鄉、高坪鄉2村、黃壤坪3村併入五強溪鎮,沃溪鎮、荔枝溪鄉、黃壤坪鄉部分併入官莊鎮,張家坪鄉、渭溪鄉、張家灘鄉、鄭家村鄉部分併入涼水井鎮,楠木鄉、蠶忙鄉、洞溪鄉併入七甲坪鎮,用坪鄉併入筲箕灣鎮,高砌頭鄉併入明溪口鎮,沙金灘鄉、慄坡鄉併入太常鄉,醜溪口鄉、舒溪口鄉大部合併為盤古鄉,烏宿鄉、清水坪苗族鄉、棋坪苗族鄉、落鶴坪鄉合併為二酉苗族鄉,池坪鄉、坳坪鄉、竹園鄉合併為荔溪鄉,長界鄉併入馬底驛鄉,落坪鄉併入北溶鄉,七甲溪鄉併入大合坪鄉,高坪大部併入清浪鄉,軍大坪鄉、筒車坪鄉、楓香坪鄉合併為借母溪鄉,麻溪鎮、楠木鋪鄉、杜家坪鄉、深溪口鄉、肖家橋鄉、陳家灘鄉、火場土家族鄉不變,52個鄉(鎮)合併成23個鄉(鎮)。
2015年11月25日,太常鄉、深溪口鄉併入沅陵鎮,設太常、深溪口便民服務中心。
2016年,行政村合併。是年,沅陵縣設21個鄉鎮、369個村、34個社區、4696個村民小組、308個居民小組。
2019年,沅陵鎮太常便民服務中心增設太安社區。 [4] 

沅陵縣區劃現狀

截至2023年6月,沅陵縣下轄8個鎮、13個鄉 [2]  。沅陵縣人民政府駐新村2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431222102000
麻溪鋪鎮
431222105000
五強溪鎮
431222110000
明溪口鎮
431222111000
涼水井鎮
431222112000
七甲坪鎮
431222113000
筲箕灣鎮
431222114000
官莊鎮
431222115000
沅陵鎮
431222223000
杜家坪鄉
431222224000
楠木鋪鄉
431222230000
肖家橋鄉
431222234000
火場土家族鄉
431222238000
陳家灘鄉
431222239000
清浪鄉
431222245000
借母溪鄉
431222247000
荔溪鄉
431222248000
大合坪鄉
431222250000
馬底驛鄉
431222251000
北溶鄉
431222252000
二酉鄉
431222253000
盤古鄉

沅陵縣地理環境

沅陵縣位置境域

沅陵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懷化市北端,沅水中游,處武陵山東南麓與雪峯山東北尾端交匯處。東與桃源、安化相連,南接漵浦、辰溪,西與古丈、瀘溪、永順毗鄰,北與張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門户”“南天鎖鑰”之稱。介於東經110°05′31″—111°06′27″,北緯28°04′48″—29°02′26″之間,南北袤106.6千米,東西廣90.5千米,總面積5852平方千米,是湖南省地域面積最大的縣,佔全省總面積的2.86%。 [5] 

沅陵縣地形地貌

沅陵縣境在古地質史上,最早受武陵、雪峯運動的影響,全境保留着大面積的元古界、震旦系以前的板岩地層;繼後受印支、燕山等多次造山運動的波及相繼隆起,並在長期的水流浸蝕、切割和新構造運動的作用下,形成南北高起,中間陷落的沅陵谷地地貌。境內山巒重疊,溪河縱橫,地形複雜,沅酉二水納百川,縱貫全境。呈現兩山夾一谷,朝東北、西南向開口的地貌特徵。全縣最高點聖人山主峯,海拔1355.3米,最低點界首沅水河面,海拔45米。
山地
面積大,分佈廣,海拔高度多在300米以上,相對高度大於200米,山面坡度一般在25度以上,多以中低山為主,山體脊谷相錯,起伏懸殊,佔全縣總面積的72.75%。
武陵山北部地處境內,由西北向西南集傾斜,西起涼水界,東至雷家包,逶迤長達103千米,主要山脈有涼水界、盤龍山、鍋鍋堖、貴竹山、堡子界、雷家包等6大支脈,近百座高山。山嶺多繫馬頭形,自借母溪鄉趙家山馬頭堖起,東至桃源縣境,俗有“四十八個馬頭下桃源”之稱。
雪峯山南部延伸入境,由東北向西南傾斜,西起九龍山,東至苦菜界,綿延102千米,主要山脈有九龍山、洪山界、聖人山、王尖、苦菜界等5大支脈,百多座山峯。1000米以上的山峯有30餘座。
平地
沅陵縣內有條帶狀河谷地和呈藕節狀的溪谷地,分佈於沅水和酉水兩岸及大小支流內灣處。相對高度小於10米,地面坡度小於5度,由流水沖積物堆積而成。土壤質地與溪河兩岸岩石性質相近,多開闢為水田。是全縣稻田的主要組成部分。佔全縣總面積的2.44%。
崗地
起伏緩和,呈平頂狀、條狀、饅頭狀,有的呈壟狀相間排列,多分佈在平地上緣。坡度小於15度,相對高度約10—60米山崗凹處多開為水田,崗頂多闢為旱土.佔全縣總面積的3.04%。
丘陵
波狀起伏,多呈孤立或條形交錯排列,多分佈在海拔350米以下的地區。相對高度60—200米,近包坡度15—25度,後面坡度變化較緩,丘體一般無明顯脈絡。佔全縣部面積19.12%。
水面
佔總面積的2.65%。 [5] 

沅陵縣水系水文

沅陵縣水系以沅水為主幹,呈樹枝狀,納大小溪河910條,總長3888.55千米。 [6] 

沅陵縣自然資源

沅陵縣水資源

沅陵縣水能資源豐富,居湖南省第一,境內地表水來自外來客水和大氣降水所產生的地表徑流,國家八五重點工程——五強溪水電站修建在該縣境內。2006年,全縣擁有五強溪、鳳灘、高灘等3座大、中型水電站。
五強溪庫區水面開發潛力巨大,全縣可利用水面達上萬公頃,水產品5000餘噸。 [6] 

沅陵縣山地資源

沅陵縣山地總面積582550公頃,面積佔全縣的72.7%,是湖南省面積最大的山區縣。適宜各種植物的生長和禽畜的飼養,為發展林業、農牧業提供了良好條件。 [6] 

沅陵縣森林資源

沅陵縣內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類型多樣,40.8%的山地土壤由板頁岩風化而成,自然肥力較高,酸鹼度適中,含有機質較多,保水保肥力較強,海拔400—600米的山地面積大,發展林業條件優越。樹種繁多,有喬、灌、木質藤本植物111科,310屬1004種森林植物種羣,並擁有一批有待開發的經濟價值很高的特有樹種。全縣擁有松脂資源2000多噸/年,栓皮櫟、芳香油類、木本野生藥材等林副產品豐富。在各種野生動物中,有藥用動物100多種。 [6] 

沅陵縣飼草資源

沅陵縣有大面積可利用山地、農林隙地草場,理論載畜量可達41.7萬個單位。 [6] 

沅陵縣礦產資源

沅陵縣境內已探明的有金、鎢、銅、銻、鉛鋅、硫鐵等20餘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種達11種,產地17處,其中大型礦牀3處,中型礦牀14處,已探明主要礦產有黃金、硫鐵礦、鉛、鋅、銻、鎢、銅、金剛石、重晶石、石灰石、煤、石煤等,居全國前10位的有磷礦、石煤礦,居全國前五名的有石煤礦產,主要探明的儲量鐵礦1.2億噸,石灰石100億噸,石煤400億噸,開採的有黃金、硫鐵礦、銻、鎢、銅、金剛石、鉛、鋅、石灰石、石煤等。 [6] 

沅陵縣人口

沅陵縣境內户口統計於明萬曆十三年(1615),沅陵有7369户,57659人。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沅陵縣僅27659人。至嘉慶二十一年(1816),縣內總户口達47530户,37.456萬人,131年內,淨增人口34.69萬人。民國九年(1920),人口減至30.09萬人。1910年、1914年兩度大旱,田土失收,城鄉餓死者約2萬人,加上外出逃荒未歸者,“其數不下三四萬人”(民國版《沅陵縣誌》)。1949年户口統計,沅陵縣部人口為35萬人。 [7] 
截至2023年末,沅陵縣常住總户數為19.19萬户,常住人口為49.7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2.01萬人,農村人口27.7萬人。全縣年末城鎮化率為44.28%。全年出生人口3236人,出生率為4.78‰,死亡人口4853人,死亡率為7.1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4‰。 [52] 
沅陵縣常住人口
時間
人數
2020
51.0054萬人
2023
49.71萬人
參考資料 [42-43]  [52] 

沅陵縣政治

沅陵縣黨政領導正職(截至2024年2月)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劉向陽 [53] 
縣長
易中華 [45] 

沅陵縣經濟

沅陵縣綜述

2023年,沅陵縣地區生產總值202.49億元,同比增長6.2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63億元,同比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83.69億元,同比增長7.6%;第三產業增加值86.16 億元,同比增長6.0 %。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40492.97元,同比增長7.4%。三次產業結構為16.1:41.3:42.6。第一、二、三產業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貢獻率分別為0.6%、3.2%、2.4%。 [52] 
2023年,沅陵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總額同比增長8.5%。其中,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2%,佔投資比重為66.4%;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0.4%,佔投資比重為37.26%;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6.3%,佔投資比重為26.93%;高新技術投資同比下降56.6%,佔投資比重為9.43%;民間投資同比增長23.4%,佔投資比重為62.09%;全年房地產投資11.76億元,同比下降7.33%,佔投資比重為9.49%。 [52] 
2023年,沅陵縣公共財政收入18.81億元,同比增長14.78%;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12億元,同比增長10.28%,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0.14億元,同比增長5.98%,税佔比達到71.8%。全年累計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6.24億元,同比增長10.57%。 [52] 
時間
地區生產總值
2019
169.81億元
2020
177.26億元
2023
202.49億元
歷年數據參考資料 [3]  [44] 

沅陵縣第一產業

2023年,沅陵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8.39億元,同比增長3.7%。其中,農業產值為31.53億元,同比增長3.5%;林業產值為5.33億元,同比增長4.5%;牧業產值為16.49億元,同比增長4.4%;漁業產值為4.04億元,同比增長0.1%;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為1.0億元,同比增長8.2%。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33.26億元,同比增長3.2%。全年糧食播種面積44.25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25.56萬噸。全年生豬出欄29.16萬頭,豬肉產量2.14萬噸;牛出欄2.32萬頭,牛肉產量0.27萬噸;羊出欄20.92萬隻,羊肉產量0.34萬噸;家禽出籠274.3萬羽,禽肉產量0.48萬噸,禽蛋產量0.17萬噸。
2023年,沅陵縣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8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有1212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4家,省級示範社16家,市級示範社22家;家庭農場有130家,其中省級示範場14家,市級示範場24家,星級農莊8家。全縣高檔優質稻面積7萬畝,帶動發展中高檔優質稻36.5萬畝以上,發展特色旱雜糧油18萬畝以上,創建5個千畝優質稻示範片,1個千畝高粱示範片。全縣現有畜禽規模養殖場205個,年飼養10萬羽以上的家禽養殖合作社4家,輝佳漁業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流水養殖基地通過農業農村部驗收,被評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全縣現有“二品一標”產品34個,其中有綠色食品生產企業15家產品19個,有機食品生產企業11家產品12個,地理標誌產品3個。我縣被評為“百縣、百茶、百人”先進縣。
 2023年,沅陵縣完成農户改廁6082口,修建公共衞生廁所8座,獲批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和美鄉村)1個,市級和美鄉集鎮1個,市級和美鄉村15個。危舊房屋改造163棟。 [52] 

沅陵縣第二產業

2023年,沅陵縣完成工業總產值280.19億元,工業增加值63.53億元,同比增長4.9%,佔全縣地區生產總值31.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全縣完成建築業總產值56.88億元,同比增15.0%。 [52] 

沅陵縣第三產業

服務業
2023年,沅陵縣完成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7.26億元,同比增長8.5%;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5.5億元,同比增長6.8%;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56億元,同比增長13.3%;金融業增加值9.5億元,同比增長10.2%;房地產業增加值13.14億元,同比增長2.3%。
截至2023年末,沅陵縣擁有移動電話用户41.6萬户,國際互聯網寬帶用户15.5萬户,有線電視用户1.9萬户。郵政業務總量實現8688.6萬元,同比增長14.73%。
2023年,沅陵縣接待遊客548.9萬人次,同比增長57.19%,實現旅遊收入50.7億元,同比增長55.46%。全縣擁有國家旅遊等級景區(點)9家,其中4A及以上景區1家、3A景區8家。 [52] 
國內貿易和物價
2023年,沅陵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17億元,同比增長9.8%。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3.12億元,同比增長8.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4.06億元,同比增長12.52%。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3.73億元,同比增長14.97%;零售業零售額41.32億元,同比增長10.06%;住宿業零售額5.24億元,同比增長2.23%;餐飲業零售額6.88億元,同比增長11.57%。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99.6%;服務項目價格指數為100.6%。 [52] 
對外經濟
2023年,沅陵縣共完成外貿進出口7.58億元。全縣共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47個,合同資金129.61億元,其中合同資金10億元以上(含)項目4個,合同資金2億元以上10億元以下項目12個;新引進“三類500強”企業項目6個。完成省外境內到位資金67億元;完成湘商迴歸新註冊企業11家,湘商迴歸投資企業到位資金21.25億元;外資實際到位資金523萬美元。 [52] 
金融
截至2023年末,沅陵縣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為279.67億元,同比增長9.3%。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76.72億元,同比增長21.21%。全縣保費收入49785.17萬元,同比下降5.27%。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23128.41萬元,同比下降5.55%。 [52] 

沅陵縣交通

沅陵縣地處山區,是湖南省地域面積最大的縣,全縣交通交通運輸以公路運輸為主,內河航運為輔,無鐵路運輸。 [8] 
“六縱五橫四港”立體交通項目基本情況
“六縱”指安張衡鐵路、張新高速、張沅旅遊高速、沅辰高速、張沅公路(G241)、五強溪—陳家灘—馬底驛—漵浦公路。
安張衡鐵路:安張衡鐵路途徑陝西、重慶、湖北和湖南。陝西安康至張家界鐵路建設項目已納入國家“十三五”脱貧攻堅規劃和2016年發佈的《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其中張家界至衡陽鐵路(途徑桑植縣、永定區、沅陵縣、安化縣、漣源市、雙峯縣、衡山縣,全長373.7千米)列入了《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
張新高速:張新高速是張家界至新化高速,為呼北高速G59在湖南的一段,分為兩個項目:張家界至官莊高速,官莊至新化高速。
張家界至官莊高速起於張家界市區東側洋池,與常張高速相連,終點接常吉高速,全長83千米,其中沅陵縣境內48千米,有3個互通即七甲坪互通,清浪互通,高坪互通,分別修連接線連通七甲坪集鎮、五強溪集鎮、清浪集鎮和高坪集鎮,連接線長達26.8千米。《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獲交通運輸部批覆,正在開展初步設計工作。
官莊至新化高速起於沅陵縣官莊沐濯鋪村,設樞紐互通與常吉高速相接,全長79千米,其中沅陵縣境內主線4.26千米,加上匝道共計5.53千米,在抱木園處設有服務區。該高速進入全面施工階段。
張沅旅遊高速:擬規劃建設的張家界至沅陵旅遊高速公路起於張官高速張家界大坪互通,經張家界四都坪老溪洞自然保護區進入沅陵,途徑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筒車坪、楓香坪、四方坪、太常(沅陵縣城西北郊)、沙金灘、醜溪口,終點順接沅辰高速公路,與常吉高速公路十字相交,全長約80千米,可成為張官高速(G59)和常吉高速(G56)兩條高速的連接線,該項目正在爭取進入全省高速公路建設“十四五”規劃。
沅辰高速:沅辰高速起於常吉高速舒溪口大橋西約1千米處,連婁懷高速,全長50.5千米,其中沅陵縣境內6.7千米,經過沅陵縣盤古鄉和筲箕灣鎮,在筲箕灣洞底村距三角坪約3千米處設互通連接319國道。該高速進入全面施工階段。
張沅公路(G241):張沅公路(G241)現為三級路,延伸至渭溪接通漵浦低莊,構成沅陵縣交通網絡骨架的“一縱”。重點是對沅陵至渭溪(大楓溪)進行升級改造並接通漵浦低莊。
五強溪—陳家灘—馬底驛—漵浦公路:該路原為省道S243,後因國省道規劃調整,將S243調整為地方公路,2019年,縣裏自籌資金8900萬元,對肖家橋至五強溪70.4千米進行路面改造大修。
“五橫”指長益常沅吉高鐵、秀吉益鐵路、古丈—鳳灘—五強溪—常德公路、常吉高速、319國道改線。
長益常沅吉高鐵:長益常高鐵是國內一條連接湖南省常德市、益陽市和長沙市的高速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中廈門至重慶、呼和浩特至南寧兩條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門,也是形成湖南高鐵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於2018年底開工建設。
秀吉益鐵路:重慶市秀山至吉首至益陽鐵路簡稱為秀吉益鐵路,湖南省發改委將項目納入《湖南省鐵路發展規劃(2008—2030)》,全線擬設8個車站,分別是:秀山高鐵站、花垣高鐵站、吉首東站、瀘溪高鐵站、漵浦北站、安化高鐵站、桃江高鐵站、益陽南站,正在爭取該鐵路在沅陵設站。
古丈—鳳灘—五強溪—常德公路:即:原S313(現調整為S525)古丈羅依溪—沅陵鳳灘、沅陵縣高砌頭過集鎮改線和原S313(現調整為S318)沅陵黃草尾—白田、沅陵縣深溪口—五強溪等國省幹線建設。
常吉高速:常吉高速公路起於常德市鬥姆湖,沿線經過常德市的鼎城區、桃源縣、沅陵縣、瀘溪縣。於2004年3月動工建設,2008年建成通車,全長223.7千米,沅陵縣境內102.5千米。
319國道改線:G319沅陵過鎮改線項目為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幹線公路改造項目, 2013年8月,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進行立項批覆,同年10月,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對施工圖進行了批覆;該項目建設總里程為21.556千米,概(預)算批覆總投資14804萬元(其中建安費1.1493億元)。
“四港”指沅水航運500噸級貨運港和客運港;盤古、官莊兩個通用航空港。
沅水航運500噸級貨運港和客運港:沅水航運貨運港由縣交建投實施;沅水客運港提升改造由縣辰建投實施。
盤古、官莊兩個通用航空港:2017年9月4日,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發改委在《湖南省通用機場佈局規劃(2016—2030年)》中,將沅陵縣通用航空機場建設列入規劃範圍,包括近期規劃佈局A1級(官莊)機場1個、遠景規劃佈局A3級(官莊)水上機場1個。近期,湖南省制定了《湖南省通用航空業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5年)》(徵求意見稿),從《湖南省通用機場佈局規劃(2016—2030年)》中進行綜合比選,將沅陵縣通用航空機場建設列入行動計劃並優先實施,建設時間為2023年開工、2024年建成,機場類型為A2級(省對縣級通用機場類型普遍降級調整,A1級降為A2級)。 [8] 

沅陵縣社會事業

沅陵縣科技事業

2023年,沅陵縣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家,同比增長37.03%,全縣有效期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37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190家,同比增長率363.41%。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20.4億元,同比增長率356.4%;技術合同項數達481份,同比增長率472.6%。全縣現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省級認定企業技術中心6家,省級農家科技小院3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家,市級專家工作站2個,規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活動的佔比達67.5%。2023年,沅陵碣灘茶農業科技園經省科技廳認定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山能環保《氯氨法綠色化回收鋅二次資源技術》獲湖南省顛覆性技術創新大賽“十強項目獎”。 [52] 

沅陵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沅陵縣擁有公、民辦中小學校(含幼兒園、特殊學校、職中、進修學校)187所,其中完中2所,獨立高中3所,職中4所,初中45所,完小15所,幼兒園131所,進修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另外有教學點55個,已辦證民辦培訓機構82家。全縣有在職教職工4870人,其中專任教師4813人。有在校幼兒1.32萬人,在校小學生3.53萬人,在校初中生1.9萬人,在校普通高中生9918人,在校中職生3808人,在校特殊學校生80人。全縣本、專科共錄取3224人,錄取率達83.5%以上,其中本科錄取1436人。全縣義務教育整體鞏固率100%,其中脱貧户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12429人。落實適齡殘疾對象134人送教服務,參與送教教師共280人。發放各類助學資金3421.73萬元,資助學生約4.5萬人次。 [52] 

沅陵縣文化事業

2023年,沅陵縣共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1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處。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2個,省級6個,市級14個,縣級17個;國家級傳承人1名,省級傳承人5名,市級傳承人14人,縣級傳承人121人。

沅陵縣體育事業

2023年,沅陵縣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21.53萬人,全年開展全民健身項目20項次。全縣有體育場地1478個,其中運動場(體育場、小運動場、田徑場)1153個,游泳池(游泳跳水場館)7個,各種訓練房(綜合房及專項訓練房)6個。創建村級體育活動場所12個。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6個。 [52] 

沅陵縣衞生事業

2023年,沅陵縣有醫療衞生機構 550個,其中縣直醫療衞生單位15個,衞生院(含分院)45個,公共衞生管理所21個,村衞生室396個。全縣現有執業醫師 1014人,執業助理醫師624人,註冊護士2048人。全縣共有病牀位3664張。完成孕產婦免費產前篩查 2320人,新生兒先天性心臟病免費篩查2511人,“兩癌”免費篩查8006人。全年甲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人數0例;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人數2416例,死亡7例;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人數4511例,死亡0例。 [52] 

沅陵縣社會保障

2023年,沅陵縣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3.38萬人次,發放最低城市生活保障資金1672.68萬元;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23.44萬人次,發放最低農村生活保障資金6639.48萬元(含一次性生活補貼和價格臨時補貼)。全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登記參保人數40.28萬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1.27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3.49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35.52萬人。退休人數13.73萬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0.87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1.6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1.26萬人。全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總人數為52.13萬人,其中職工醫保參保人數為3.96萬人,城鄉居民醫保參保人數為48.17萬人,參保率位居懷化市前列。全縣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01萬人。全縣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95萬人,全年領取失業保險金達1195人次。 [52] 

沅陵縣歷史文化

沅陵縣沅陵山歌

沅陵山歌是勞動人民自由抒發情感的民歌種類。傳統山歌中最常見的內容是愛情和苦難。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調多高亢嘹亮,節奏多自由悠長,歌詞多即興創作。山歌的歌詞具有純樸的情感、大膽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等特點,生動鮮活,真切感人。
沅陵山歌受歷史、自然環境、風俗習慣、語音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在風格上形成三大色彩區:以深溪口鄉為中心,境內沅水上游兩岸方圓區域為上河腔系,上河腔系是以“落陽腔”為主要的色彩腔調;沅水下游兩岸方圓區域為下河腔系,下河腔是以“頓頓腔”為主要色彩腔調;酉水兩岸方圓區域為北河腔系,北河腔是以“高山腔”為主要色彩腔調。每一腔系由多種腔調形成的同一風格色彩。
沅陵山歌從節奏旋法上又可分三種:一是高山山歌;二是短尾山歌;三是坐唱山歌。高山山歌數量較多。不僅在北河腔系裏,在上河腔系裏和下河腔系裏也出現不少,特別是在下河腔系裏,演唱者結合語言特色行腔也別有韻味。高山山歌是在大山裏喊唱的歌,山高調高,距離遠,音也唱得長。短尾山歌是在田間地頭,近距離演唱的歌。坐唱山歌在上河、下河腔系裏流行,北河腔系裏難見。遇到喜事,大家圍在一起,一領眾和,熱熱鬧鬧,領唱多是即興作詞,和唱是固定的襯句。
從題材內容上可分三類。一是情歌類。情歌佔據了山歌相當大的比重。俗話説:“無郎無姐不成歌”,沅陵的情歌,情真意切。或直抒胸臆,或含蓄內斂,卻總能窺見男女間純淨的心靈。如《唱支山歌試妹心》:“隔河看見花成蔭,心想摘花怕水深,丟個石頭試深淺,唱支山歌試妹心。”二是生活類。此類山歌涉及的題材廣,有反映時代的勞動生活,唱耕鋤勞作,唱春夏秋冬;有對生活的感概,唱人生百味,唱冷暖人間。如“山歌好唱口難開,林檎好吃樹難栽;白米好吃田難做,鯉魚好吃網難開”、“不會唱歌莫惹嬌,不會剖蔑莫動刀;不會划船莫下水,爛船莫放水中漂”、“桐子樹上結青球,姐妹吵架莫記仇;只有弟兄合到老,哪有姐妹合到頭”。三是時政類。此類山歌主要表達對社會的一種感情和態度。每個時期都有相當一部分山歌直接表達着勞動人民對社會時政的看法和理解。如“當兵就要當紅軍,革命勝利不受貧;會做工的有工做,會種田的有田耕”,就是當時勞苦大眾對革命的嚮往與憧憬,對革命隊伍的擁護和愛戴。新時期以來,時代賦予山歌新的內涵,內容更加健康,內涵更加深遠,精神更加積極。

沅陵縣巫儺文化

巫儺文化在五溪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王逸在《楚辭章句·九歌序》中説:“昔楚國南鄴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作歌舞以樂諸神”。五溪文化中的這種古俗,至今在沅陵,特別是七甲坪鄉猶存,稱為辰州儺,又稱土家儺。
辰州儺淵於荊楚,輻射於巴蜀吳越秦等地,曾一度影響中原。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沅陵縣誌》記載:“辰俗巫作神戲,搬演孟姜女故事,以酬金多寡為全部半部之分,全者演至數日,荒誕不經,裏中習以為常”。清乾隆十年(1745年)的《永順縣誌》也記載有辰州儺戲的影響:“永俗酬神,必廷辰郡師巫唱演儺戲。……至晚,演儺戲。敲鑼擊鼓,人各紙面一:有女裝者,曰孟姜女;男扮者,曰範七郎”。清道光元年(1821年)《辰溪縣誌》記述了當時巫儺之盛況:“又有還儺願者,……至期備牲牢,延巫至家,具疏代祝,鳴金鼓,作法事,扮演《桃源洞神》、《梁山土地》及《孟姜女》等劇,其名有三請願、朝天願、去霄願、白花願之屬”……
現存於沅陵縣七甲坪鎮的辰州儺,分為“上河教”和“河南教”兩大教派,曾有61壇。行儺時分為三個部分:儺祭(即做法事)、演儺戲(又稱儺堂戲)、演儺技。儺戲按其內容形式有儺堂戲、小戲、大本戲之分,是法師請神演變而成;表演劇情簡單,小戲已具小型戲曲特徵,大戲的戲曲化程度較高,主要劇目有《孟姜女》、《龍王女》、《七仙女》、《鮑三娘》等,儺技為絕技雜技表演,主要有上刀梯、過火槽、踩犁頭等。
辰州儺所包含的儺祭、儺戲、儺技及其面具藝術是中國古老而神秘又極富特色的一種民俗文化,堪稱中國豐富多采的民俗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在湘西北的民間日常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是當地人民羣眾長年生產、生活、文化傳承的縮影,是湘西北地區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瀕臨失傳的辰州儺戲,2006年被國家選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 [9] 

沅陵縣沅陵號子

沅陵勞動號子是沅陵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形象的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勞動場景和濃郁的地方生活氣息。
沅陵的勞動號子按照勞動工種的不同可分為搬運號子、工程號子、農事號子和船事號子。
盤木號子
搬運號子是在以人力直接負擔重物的運輸勞動中所唱用的號子,例如裝卸、扛抬、挑擔、推車等。特別是在集體性的運輸勞動中,統一步伐、調節呼吸、振奮情緒,就直接與勞動的安全和效率相關聯。
由於沅陵盛產木材,這裏的木材被大量的運往外地,砍下的木材需要從山上拖至運輸碼頭,受當時的勞動條件所限,這種重體力活只能靠人力來完成。盤木號子就是勞動者在搬運這沉重的木材時所唱着。在沅陵北部落鶴坪、高碣頭和明溪口一帶的盤木號子又被稱為“三聲號子”:該號子以一領一和為一聲,分成三聲,所以稱為“三聲號子”。它採用領和有規律交替的演唱形式:領一小節和一小節,兩小節為一聲。第一聲中的歌詞為語氣虛詞,第二聲和第三聲裏才加入有實際意義的歌詞,歌詞中襯詞使用的較多。它與南部的《盤木號子》的旋律走向不同,不再是一味的下行,因此性格上較之開朗樂觀。
車水號子
農事號子是在從事一般農業勞動時所演唱的歌曲,這種勞動的強度並不大,而且參與勞動者男女皆可,因此車水號子的旋律性強,曲調較優美,歌詞的內容也更加豐富。流傳在沅陵縣張家坪一帶的《車水號子》,由於車水工作的勞動負荷量不大,所以它的演唱形式不同於其它勞動號子領唱者都是男性,它如果女聲好可採用女聲領唱,男女聲和唱的形式。
船工號子
沅陵的水運與沅陵人的生活緊密相關,在人民生活中產生着重要影響,船工號子它伴隨着水運過程產生,行船時的氣候條件以及行程中地理環境的不同都是形成船工號子表現形式豐富多樣的主要因素。因此沅水的船工號子是沅陵最有特色、表現力最豐富且最有代表性的勞動號子。沅陵船工號子的內容、形式相當豐富,在不同的環境中喊着不同的號子。根據曲調種類不同可以分為撬排號子、搖櫓號子、蕩漿號子、拉縴號子等等。
沅陵勞動號子的演唱形式多采用領、和相結合的形式。領唱者唱歌詞,和者唱虛詞,形成一呼一應的形式。領與和的結合形式多樣,以密接式為最多,即領部與和部相接,交替出現,呼應緊密。如《盤木號子》、《蕩漿號子》等。其次還有句接式,即領部與和部相連構成完整的樂句,如《車水號子》;《酉水船工號子》領和的結合形式採用重疊式,即領部與和部同時出現,構成多聲部音樂織體,有較強的音樂表現力。 [9] 

沅陵縣土家鳥經

土家人為何與鳥兒親密同樂,緣於當地關於一個“神鳥”的傳説。相傳東漢時期,朝廷派伏波將軍馬援征剿“南蠻”,當地山民勢單力薄,難以正面抗擊,只好躲進土家人聚居的沅陵火場鄉素有“地下迷宮”之稱的“無緣洞”。由於山民從不侵犯飛鳥,鳥類也不怕人,圍繞洞口歡快地飛來飛去。官兵追至洞口,發現這裏飛鳥如歌,一領兵説:“洞中有人必無鳥,有鳥必無人”於是下令撤兵。就這樣,山民們因鳥躲過了一場劫難,從此,世世代代的土家人有了養鳥的習慣,他們敬鳥如神,便產生了如何識鳥、賞鳥、沐鳥、訓鳥、鬥鳥等鳥文化現象。
土家人鬥鳥分小鬥和大斗。小鬥為“一村一組”不分季節相約而鬥,大斗則為“一鄉一鎮”擺擂台賽,這要等到農曆八月中秋後。因為,這時人兒最閒,鳥兒最壯。“大斗”就逐漸演變成沅陵現在的鬥鳥節。
土家人的鳥籠製作也極為講究,做工精緻玲瓏,由美麗的“鳥籠衣”、36根細竹和72根竹條編制而成,鑲刻有“兩鳥搶寶”、“八仙過海”等圖案。鳥食極為“精緻”,用雞蛋和雞腿部精肉相拌炒熟而做。現在,土家山寨富裕了,沅陵土家人玩鳥也玩出了花樣,走親戚帶上鳥籠,回孃家帶上鳥籠,進城裏帶上鳥籠,就連下河賽龍舟、上山唱山歌,也要帶上自己心愛的鳥籠,鳥兒成了土家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9] 

沅陵縣節慶活動

龍舟賽
沅陵傳統龍舟賽的形成歷史悠久、規模宏大、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據歷史文獻記載,早在屈原懷沙自沉汨羅江之後,沅陵一帶就有劃龍船的習俗。沅陵特有的傳統龍舟賽和傳統龍舟文化其特徵是:橫水競渡,賽船多、劃手多、觀眾多、賽時長。既有各自的特點,又有相同的共性。有的跪式劃,有的坐式劃,有的坐式立式並用;有的雙槌催船,有的單艄掌舵,有的雙艄齊下將“偷料”、“關頭”、“繞河”、“繞廟”、“賞紅”、“搶紅”、“衝灘”等獨具風格的傳統民俗與體育競技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多網絡、多樣式、多流域的以沅陵為核心的中國湖南傳統龍舟。 [10] 
茶文化旅遊節
沅陵種茶歷史悠久,典承神龍,載於西晉。建設景觀茶園15萬畝,年產8000噸,綜合產值15億元。2012年開始,舉辦6屆碣灘茶文化旅遊節。尤其2018年,舉辦以“天涯共此茶”為主題第四屆碣灘茶文化旅遊節,省內外40餘家媒體距陣發聲,網絡直播瀏覽量達20.97萬人次,活動期間30餘茶企參展,簽約12個項目,意向投資160多億元,落地項目資金15.6億元。 [11] 
花朝節
花朝節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曆史。早在春秋時期,民間即有花朝節習俗。如今,沅陵官莊等地仍然保留着花朝節提親、少女穿耳環、牛兒穿鼻、剪紙刺繡拜師等習俗,老街村更是每年舉行一次傳統的山村花朝節。花朝節已被列入懷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2] 
書香節
二酉山下,有口清澈見底的“發矇泉”,每當新學期啓幕,周邊的家長都要帶着即將讀書的幼童,渡江飲泉。書香節活動中,當地幼兒園的孩子在老師的組織下,集體飲泉並拜師。二酉苗族鄉的孩子們在校長的帶領下,從二酉洞祭取聖火,然後分三路依次由學生傳至啓蒙廣場,最後在“書香節”啓動現場匯聚薪火盆,寓意華夏文化源遠流長,傳承不斷。 [13] 
畫眉節
火場土家族鄉以土家族居多,佔總人口97%,境內山川神奇,民風淳樸,俗有“鳥鄉”之稱,養鳥及鬥鳥文化已經列入懷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14] 

沅陵縣風景名勝

沅陵縣的旅遊風景區風景名勝主要由“沅陵三十景”組成:
鳳灘
鳳灘水電廠大壩是中國最高的混凝土空腹重力拱壩,高112.5米,庫容13.9億立方米,現總裝機容量為81.5萬千瓦,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借母溪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罕見的溝谷原始次森林,湖南自然標本最集中最齊全的動植物園,世界自然基金會確定的全球200個具有國際意義的生態區。
龍興講寺
始建於唐貞觀二年(628年),佔地28000平方米,古建築羣皆為唐、宋時期實物遺存,是湖南省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木構建築。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鳳凰山
鳳凰山位於縣城南岸,歷史上就是“湘西八景”。1938年愛國將領張學良被蔣介石幽禁在此達20個月之久,為沅陵首家國家級3A旅遊景區。
沈從文故居·芸廬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期間,沈叢文從北平逃難到沅陵即在芸廬居住。
黔中郡遺址
位於沅陵鎮黔中郡村,曾為楚黔中郡治所。2019年,窯頭古城遺址被認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抗戰時期湖南省臨時省會舊址羣
位於沅陵縣城內馬路巷。抗戰時期,湖南戰時省府搬遷於此。
勝利門
位於沅陵縣城北梧桐山上,這裏原為辰州府址,民國時改建“中山公園”,1951年,改建為湘西剿匪勝利公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辰州三塔
辰州三塔始建於明代,分別為鳳鳴塔、龍吟塔、鹿鳴塔。三塔高低錯落,連成一線,形成沅陵三塔一線奇觀。
王家大院
位於沅陵鎮白巖界村白巖界組,是紅二、六軍團攻打沅陵縣城時的指揮部,是通道轉兵策應地。
胡家溪
位於沅陵縣明溪口鎮,相傳唐貴妃胡鳳嬌出生於此,現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白河谷
處於五強溪國家濕地公園酉水河段,是中國最美的水上、鄉村旅遊勝地。現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二酉山
二酉山位於二酉鄉境內,是成語“學富五車、書通二酉”出典處,現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蓮花池
位於二酉苗族鄉境內,是多地向氏家族的發源地。
無射山
是古代湘西武陵山脈之一的茶山。
辰龍關
位於官莊鎮境內,素有“北有山海關,南有辰龍關”之稱。
王家田紅軍苗寨
位於沅陵縣官莊鎮辰州坪村。
沃溪礦山公園
位於沅陵縣官莊鎮,辰州礦業所在地,是當今旅遊市場罕見的礦山黃金類旅遊景點。
齊眉界
大部位於杜家坪鄉,森林覆蓋率90.30%。
芙蓉關
芙蓉關位於沅陵縣楠木鋪鄉。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為擺脱國民黨重兵包圍路過於此。
中山崗
中山崗現位於杭瑞高速馬底驛出口。
五溪湖
是湖南省有國家級濕地公園中濕地面積最大的濕地公園。
夸父山
夸父山位於沅陵五強溪鎮內,成語“夸父追日”出典於此。
大別溪
位於沅陵縣五強溪鎮境內。開發有溝谷漂流項目。
明中古村
位於沅陵縣荔溪鄉,現存明清中晚時期的古民居建築羣。
九龍山
位於沅陵縣用坪鄉,主峯海拔1214.4米。
聖人山
相傳為大禹治水,登此山北望洞庭而得名。
碣灘
碣灘山位於沅水江畔,因產碣灘茶而出名。
桃坪界
位於沅陵縣火場土家族鄉桃坪界村,現存傳統古民居百餘棟。
七甲坪儺文化舊址
位於沅陵縣七甲坪鎮,辰州儺傳承地。 [15] 

沅陵縣特產美食

沅陵縣十大特產

1.沅陵碣灘茶
碣灘茶產自中國·沅陵,生長在兩山之間,兩水之上,紫巖之中,雲霧之下,集傳統與現代工藝匠心天成。碣灘茶是千年貢茶,中國捲曲型綠茶的代表。其外形條索捲曲,湯色黃綠清透,滋味鮮爽甘醇,飲後回甘。 [16] 
1989年榮獲農業部金獎,並被譽為“中日友好茶”;1991年獲國際文化節“中國文化名茶”稱號,並授予金獎,被載入《中國名茶錄》。 [17] 
2.沅陵大麴
沅陵大麴以有機高粱為原料,純糧釀造,匠心製作,品味甘、綿、淨、爽,空杯留香,回味悠長。沅陵大麴新酒廠建設總投資4.5億元,佔地165畝,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具有古典民風的現代化工廠,同時配套40000畝有機高粱生產基地,着力打造酒文化、酒生態、酒旅遊為一體的產業鏈。 [18] 
3.大合坪黑豬
大合坪黑豬屬於湘西黑豬系列,是中國的一個優質地方豬種,產於湖南省沅江中下游兩岸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區,因其中心產區在沅陵縣大合坪鄉得名。 [19] 
4.五強溪魚
五強溪魚肉鮮味美,尤其是肖家橋、陳家灘、五強溪等幾個鄉鎮的魚,肉質雪白細嫩,緊密有彈性,耐煮,口感極佳,備受消費者青睞。五強溪魚既是沅陵節日的招牌菜,更是招待賓朋的當家菜,家家户户,都有各自的烹調手藝。 [20] 
5.龍興酥糖
沅陵酥糖是沅陵縣的傳統食品。以當地出產的芝麻為主要原料,加拌飴糖、榴花粗糖、花生油、麪粉精製而成,具有香、甜、脆的特點,營養豐富,且有潤肺和助消化等功用。 [21] 
6.沅陵曬蘭肉
曬蘭肉是湖南省沅陵縣獨有的傳統地方特色美食,選用湘西本地之黑豬後腿瘦肉剖製成片加各種天然香辛料醃製,放在竹籃裏曬乾或者用無煙木炭烘烤而成。為湖南懷化、湘西、張家界、常德等地民眾的喜愛美味之一。 [22] 
7.沅陵茶油
沅陵山茶油(又名茶油,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山茶科山茶屬油茶樹的種籽,是中國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沅陵縣種植油茶已經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 [23] 
8.沅陵板栗
沅陵的“沅優一號”板栗,是板栗中的精品。它是從3500多畝的大果油慄林中選出優株,經過嫁接培育而成的良種板栗。沅陵因氣候、土壤等綜合性條件優越,所產板栗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脂肪和糖分等,營養價值很高,尤其是灰慄、毛慄紅、大果油等。 [24] 
9.齊眉黃酮茶
黃酮茶俗稱黴茶,富含黃酮素、膽鹼、維生素C等成分,藥食同源,老少皆宜,加工簡單,採摘期長,是山區發展產業的優質項目。黃酮茶迎合了人們追求健康的小趨勢,小品種,大產業。 [25] 
10.沅陵土蜂蜜
土蜂蜜是中國沅陵本地的一種黑色小蜜蜂生產的蜂蜜,它們喜歡生活在石洞或樹洞裏,一年只取一至兩次糖,純度極高,採用百花釀造而成,營養豐富。 [26] 

沅陵縣十大美食

1.沅陵豬腳粉
沅陵的米粉店佈滿了大街小巷。經營僅限於上午,沅陵人一般都喜歡在早上吃米粉,俗稱“過早”。沅陵米粉的種類多得數不清,什麼豬腳粉、三鮮粉、扣肉粉、餅餅肉粉、酸辣肉絲粉等等。 [27] 
2.沅陵蒿子粑
蒿子粑是沅水、酉水流域特色小吃,用糯米加秈米打成粉或者磨成漿,拌香蒿加適量清水做成一個個圓的、扁的、長的、方的粑粑,內包紅豆、砂糖或黃豆、芝麻粉,也可包酸辣椒豆腐丁或鹽菜臘肉丁,外用洗淨的桐樹葉包好蒸熟,趁熱吃,口感香糯,味鮮色美。 [28] 
3.燈盞窩
燈盞窩,是用大米和黃豆打成漿,放在鐵皮製成的類似古時油燈樣模具器皿中,再裹上已拌好的蘿蔔丁、香乾豆腐丁、酸菜等食用芯,用菜油炸制而成,其味香、辣、脆、軟,美不勝收燈盞窩呈圓形,象徵“圓滿”;色澤金黃,象徵“富貴”。 [29] 
4.沅陵小籠包
小籠包一個個白生生,皮薄薄的,裏面好像有一包汁水在,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壯,晶瑩透黃,寶塔頂上一陣陣香氣隨風四溢,形狀也和包子差不多,由此得名。 [30] 
5.沅陵米豆腐
米豆腐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特色地方小吃。這種用上好的大米做原料,經過磨漿煮熟成形加工而成的大眾食品,其本身的口味比較單調,但加上沅陵人自己調配的各種佐料,便成了百味美食。米豆腐是沅陵最普通的口味百變且最價廉大眾小吃。 [31] 
6.炒湯圓
沅陵炒湯圓歷史十分悠久,據傳起源於宋朝,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經炒熟後,加入泉水煮至水開,吃起來香甜可口。 [32] 
7.糯米辣椒
用新摘的紅辣椒洗淨剖開去籽,填入糯米粉捏成芯,放入大瓦罐裏密封醃製,待10天半月後取出,糯米芯已經變酸,而且暈染上了辣椒的顏色,淡淡的,粉粉的。 [33] 
8.沅陵苗家酸魚
“罈子菜"為居家必備,最常見的有胡葱酸、蕞頭酸、蘿蔔酸、青菜酸、榨菜酸等,或把田鯉魚等鮮魚剖肚去雜,和米粉以壇封,做成酢魚。 [34] 
9.冰涼粉
沅陵的涼粉和其他地方的涼粉不大相同,形狀類似果凍,但是又比果凍還要軟,晶瑩剔透,似水一樣,一般添加紅糖水後即可食用。甜甜的,酸酸的,又滑又涼,還帶點清香,吃起來非常爽口。 [35] 
10.馬底驛豆腐
馬底驛豆腐潔白圓潤,細嫩可口,入口即化、回味甘甜。馬底驛豆腐現已發展生產鮮豆腐、滷製香乾、煙燻香乾、臘豆腐、豬血豆腐、豆腐皮、豆腐乳、油豆腐等十多種產品。所生產的產品採用傳統方法和現代工藝相結合製作而成。 [36] 

沅陵縣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相單程單煒
近代名人:張世準、李家典、王天曙、金國治、陳復初、朱湘、周佛海 [37] 

沅陵縣榮譽稱號

沅陵縣是全國文明縣城、國家衞生縣城、革命老根據地、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綠色能源示範縣、中國傳統龍舟之鄉、中華民族文化生態旅遊名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借母溪)、五強溪國家濕地公園、中國最具特色魅力旅遊百強縣、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38]  [41] 
2020,被評為中國淨水百佳縣市。 [39]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40] 
2021年12月,獲評第三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市、區)稱號 [46] 
2022年1月,入選2021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鄉鎮(縣城)名單。 [47-48] 
2023年3月,懷化市沅陵縣上榜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49] 
2023年3月,入選2022年度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名單。 [50] 
2023年10月,被命名為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 [5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