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首艦(CVN-68))

鎖定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英文:Nimitz Aircraft Carrier,舷號:CVN-68 [1]  ),是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首艦,為現役核動力大型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採用核動力推進,裝備4座升降機、4台蒸汽彈射器和4條攔阻索,可以每20秒彈射一架作戰飛機。艦載作戰聯隊中的機型配備根據作戰任務性質的有所不同,可搭載不同用途的艦載飛機對敵方飛機、艦船、潛艇和陸地目標發動攻擊,並保護海上艦隊。以它為核心的戰鬥羣通常由4至6艘巡洋艦驅逐艦潛艇補給艦只構成。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於1968年6月開工建造,1972年5月下水,1975年5月交付美國海軍。該艦先被編入大西洋艦隊,母港為美國東海岸的諾福克港。在調入太平洋艦隊,駐地改為埃弗裏特海軍基地 [2] 
2022年4月16日,據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報道,美國海軍官員表示,‘尼米茲’號航母計劃在2025財政年度從作戰部隊退役,屆時將啓動該航母的艦上裝備拆除計劃,直到2027年徹底退役。據報道,從“尼米茲”號航母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服役算起,到其退役,服役時間將長達50年,該航母將成為在美國海軍服役時間最長的航母之一。 [45] 
中文名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外文名
USS Nimitz CVN-68 [1] 
前型/級
小鷹級航空母艦企業號航空母艦 [1] 
次型/級
福特級航空母艦 [1] 
研製時間
1961年-1968年
服役時間
1975年5月3日
下水時間
1972年5月13日
母 港
埃弗裏特海軍基地
艦名出處
海軍上將切斯特·W·尼米茲
滿載排水
101196噸
建造國家
美國
艦艇類型
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發展沿革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歷史背景

美國CV-67肯尼迪號航空母艦 美國CV-67肯尼迪號航空母艦 [46]
20世紀60年代,“航母無用論”的爭執再起,反航母主義者利用航母平台的侷限性和反介入武器來批評航母的價值。他們首先根據噴氣機戰機取代螺旋槳戰機的時代潮流,提出航母不足以支撐戰場性能要求越來越高的艦載機,存在着空間困難。雖然美國的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堪稱“超級”,艦上空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艦載機機體的增大,需要更多的燃油、更長的彈射起飛系統,也需要更多的人員,物資存儲和人員生活對空間的需求會更大。他們還指出,在有限戰爭中,廉價的反介入作戰系統(例如常規潛艇)完全可以阻止航母進入敵方的水域,導彈武器則完全可以替代航母發揮作戰效用 [4] 
1961年美國海軍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企業號服役後,由於其造價實在太高,是前一型傳統動力的福萊斯特級航空母艦的2.5倍,這使美國一度停止續建核動力航母,只建造了三艘傳統動力的小鷹級航空母艦,而原計劃採用核動力的約翰肯尼迪號航母也因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Robert McNamara)拒絕而改用傳統蒸汽動力。1963年底,麥克納馬拉進一步質疑美國海軍維持15艘航空母艦的必要性,打算放慢訂購新航空母艦的速度(原本從1952財年開始,每財年訂購一艘)。麥克納馬拉還決定在到20世紀70年代初將美國海軍現役航空母艦從15艘減至13艘 [5] 
時任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 時任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
但“航母無用論”的觀點隨着的1965年初爆發的越南戰爭(簡稱:越戰),在事實面前不攻自破。和朝鮮戰爭一樣,陸基空軍基地尚未建立和完善的戰爭之初,航母艦載機仍然是主力,執行打擊、空戰和偵察等多種類型作戰任務。這時,航母艦載機的航程已經與陸基飛機相當,且作戰靈活性更勝一籌。航母電戰機探測和干擾敵軍雷達,扮演了“力量倍增器”的角色。A-6“入侵者”攻擊機甚至可以投送核重力炸彈,擔負戰略打擊任務。越戰結束時,美海軍已經完全有能力執行空軍的任何打擊任務 [4]  [6] 
在此背景下,美國國防部與國會又意識到核動力航空母艦無與倫比的持續作戰能力以及壽命週期成本效益;麥克納馬拉公開承認基於戰爭經驗,美國國防部發現取得、維持並保護一個地面航空基地所需的成本,與使用航空母艦相當,而航母還有獨特的機動優勢,停留在公海上也相對安全。因此,麥克納馬拉在1966年修改一年前的決定,准許美國海軍保有15艘航空母艦,並從1967財年開始讓美國海軍建造三艘新的核動力航空母艦。至此,美國海軍終於可以建造企業號之後的第二代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成為尼米茲級的首艦尼米茲號(USS Nimitz CVN-68) [7-8]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航母命名

美國海軍上將尼米茲 美國海軍上將尼米茲 [9]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Chester William Nimitz),是一名美國海軍名將,美國十大五星上將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太平洋戰區的盟軍總司令。
尼米茲早期以研究潛艇為主,而後成為美軍中柴油引擎技術的專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尼米茲擔任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等職務,主導對日作戰。戰後,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一直至1947年退役為止。
尼米茲於1966年逝世。美國為紀念尼米茲,將其去世之後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先進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第一艘航母以他的名字來命名 [9]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建造進程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下水典禮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下水典禮
1966年,原來不同意續建航母的美國國會做了讓步,批准在1967年財政年度中建造“尼米茲”號(CVN-68),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噸位最大、滿載排水量在91000 噸以上 [10] 
1967年5月31日,尼米茲號航母建造合同簽訂,該艦的建造廠為美國弗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船廠(Newport News Shipyard)。
1968年6月22日,尼米茲號航母敷設龍骨開工建造,於1972年5月13日下水舾裝,於1975年5月3日正式入役美國海軍 [11-12]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英文:Nimitz Aircraft Carrier),是美國建造的第2艘核動力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級航空母艦尼米茲級的首制艦。該艦最先被編入大西洋艦隊,母港為美國東海岸的諾福克港。1983年6月至1984年9月進船廠大修期間,增添和更新了一些設備。1987年尼米茲號航母由大西洋艦隊調出,加入美國太平洋艦隊,母港為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海軍基地 [11]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的造價為8.5億美元 [13]  (一説7.25億美元 [14]  );而該艦50年全壽命週期的費用高達210億美元 [15-16] 
前兩艘尼米茲級航母(CVN-68、CVN-69)編列預算時歸類於“攻擊型航空母”,這是依照當時美國海軍的攻擊型航空母艦(CVA)、反潛型航母(CVS)雙軌制的規則;20個世紀70年代初期,擔任反潛型航母(CVS)的埃塞克斯級老艦陸續退役,美國海軍遂在1975年6月30日把原本配屬於CVS的航空反潛航空隊(含固定翼反潛機與反潛直升機)轉移到攻擊性航母(CVA)上,並統稱為多用途航空母艦(CV)。因此,尼米茲級的頭兩艘航母代號改為CVN,後續各艦在編列預算時統一編為CVN。尼米茲號航母服役後,取代企業號成為當時全世界排水量最大的軍艦 [3]  [7-8]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技術特點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艦型設計

尼米茲號航母艦型正向示意圖 尼米茲號航母艦型正向示意圖 [17]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是美國第二代核動力尼米茲級航空母艦首艦,它的7種不同用途的艦載飛機可以對敵方飛機、船隻、潛艇和陸地目標發動攻擊,可以支援陸地作戰,保護海上艦隊,可以在航空母艦周圍方圓幾百海里的海面上佈雷,實施海上封鎖。由它領銜組成的戰鬥羣通常由4~6艘導彈巡洋艦、驅逐艦、潛艇和補給艦隻構成 [14] 
尼米茲號航母側向示意圖 尼米茲號航母側向示意圖 [17]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延續前型級航母的艦型和結合自身要求,選擇了不利於減少航行阻力的肥大船型。就其內部居住性標準而言也不高。重量分配是航母設計師頗費心計的問題。從“福萊斯特”號以後的超級航母雖然排水量不斷增大,但吃水變化很小,而是在長度和寬度上增加。這種變化一是受港口和船塢水深條件的限制,二是獲得了有利飛行作業的儘可能長的甲板長度和寬度,即擴大了飛行甲板的面積。在船體構造上也與前述的航母一致。機庫甲板以下為水密結構,共分8層甲板(含雙層底)。其型深為19.51m。兩舷側由底至機庫甲板都採用古老的防雷隔艙結構,在內外兩艦體之間有4道縱向隔壁。這種防護型式在二戰中被證明是行之有效地,只不過更加發展了,將其延伸至水線以上,使機庫兩側也形成雙層防禦結構。沿艦長每隔12~13m便設一道水密橫隔壁,共23道,並設有10道防火隔壁。從而形成了2000多個水密隔艙,就是這2000多個水密隔艙保證了艦的不沉性。在這些艙中採用空、實相間的措施,增強了艦的抗損能力。二戰時,這些艙中就裝淡水和艦用燃油。現今,由於JP-5的性能較温和,是一種相對安全的燃料,所以在核動力航母的翼艙中也設有航空燃料艙,從而大大提高了航空燃油的裝載量。兩側多層設置空、實相間隔艙和X形吸能支撐結構,以及HY-80以上的高強度結構鋼,形成了航空母艦的堅固的被動防禦體系 [17-19]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甲板設計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艦徽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艦徽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距水面高為19.11m,距基線高為30.63m。由基線至桅頂高為74.37m。共有艙室3360間。航母採用封閉式機庫,飛行甲板為強力甲板,有助於全艦的總縱向強度。為此,即保證了高性能飛機着艦的要求,也解決了艦體加長後出現的艦體梁的縱向強度問題。在艦體內,動力裝置、彈藥庫等重要艙室佈置在一個裝甲箱體內,以防受損危及艦的生命。機庫甲板至飛行甲板佔4個甲板層高,為11.13m。機庫佔3個甲板層高,長度佔水線長的66%。機庫的周圍佈置航空車間..機庫頂部為吊艙甲板(日本人稱高射炮甲板)。飛行甲板至吊艙甲板之間的廣闊空間為航空聯隊的辦公區。集中在飛行甲板舯部右舷側的上層建築被稱為“島”。在這裏佈置有司令艦橋、航海艦橋和飛行艦橋,實施對全艦飛行作業和艦隊的指揮。此外,許多雷達等電子天線設置在其上,是全艦重要的中樞區 [17-18]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設置了C13-1型蒸汽彈射器,無需“跳台”幫助飛機起飛,故其甲板為水平甲板 [19]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動力系統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兩視線圖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兩視線圖 [20]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的設計初期,原計劃使用四座功率各45000至50000馬力的A3W反應堆 [21]  。經過分析論證,尼米茲號航母最後使用兩座功率各130000馬力的A4W反應堆,總功率260000馬力,低於企業號和小鷹級的280000馬力,加上尼米茲級的船型比企業號稍寬,導致阻力增加,使得尼米茲級的最高航速降至30到31節,低於先前的企業號(35節)或採用傳統動力的小鷹級、福萊斯特級(約33節),是二次大戰以後美國海軍最慢的航空母艦;然而,由於C-13-1彈射器功率強勁,尼米茲級對於利用全速航行製造甲板風的需要也降低不少,因此最大航速的降低並不影響起飛性能。此外,A4W更換鈾燃料棒的頻率比A2W更低,達到13年,意味着尼米茲級具有更好的壽命週期成本效益(更換燃料棒是件費時費錢的大工程) [21]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由於反應堆數量大幅減少,尼米茲級騰出了更多艦內空間來搭載航空燃油與彈藥,例如JP-5噴氣式發動機用燃料的搭載量從企業號的250萬加侖增為270萬加侖,航空彈藥攜帶量從企業號的1800噸大增至2970噸;整體而言,尼米茲級的整體航空相關容量為1.5萬噸,比企業號增加將近50%,比小鷹級增加將近80%。因此,尼米茲級的設計雖然稍微犧牲了航速,但整個航空作業能量提高不少 [22]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還裝備了8台8000千瓦汽輪發電機,其提供的電力可供10萬人的城市使用 [14]  [18]  。該艦還裝備4台應急柴油機,4軸推進功率為194兆瓦(26萬馬力),最大航速31節;續航力:因為採用核反應堆理論上是無限,但受制於飛機燃料、食品及船員心理等因素,實際續航力在80萬~100萬海里之間 [20]  [23]  。航空母艦的油料裝載量為1萬噸。艦上的4台海水淡化裝置為“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每天提供1818440升淡水。一般情況下,艦上備有供其人員消耗90天的食品和生活必需品 [14]  [18]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艦載戰機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的戰機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的戰機 [24]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的一個標準航空聯隊有20架F-14"雄貓”戰鬥機,20架F/A-18攻擊機,4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16架A-6E"入侵者”攻擊機(含KA-6D空中加油機),4架E-2C"鷹眼"空中早期預警機,6架S-3A/B“北歐海盜”反潛飛機直升機,8架SH-3G/H“海王”(已經退役,由HH-60取代)或HH-60"海鷹"直升機;而今A-6E和F-14已經退役,由F/A-18E/F取代,EA-6B也即將退役,由EA-18G取代) [18-19]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經過改裝換裝後,一個混合型標準航空聯隊包括85~90架各種飛機。典型部署是64架飛機,其中:
F/A-18戰鬥機 F/A-18戰鬥機
固定翼飛機:F/A-18C/D“大黃蜂”戰鬥/攻擊機20架、A-6E“入侵者”攻擊機20架、E-2C“鷹眼”預警機5架、S-3A“海盜”反潛機10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5架。
直升機:6~8架SH-60“海鷹”反潛直升機、UH-60“黑鷹”多用途直升機 [18-19] 
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可在20分鐘的時間完成全部40架艦載戰鬥機的彈射作業,而算上調整航向和彈藥裝載以及下達命令的時間在內,一艘美國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大約需要40分鐘才能完成全部架次的出動 [25] 
A6B電子戰飛機 A6B電子戰飛機
尼米茲號航母可裝載航空彈藥3000噸,艦載機聯隊可控制25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和空域。該艦能在開戰首日上半天出動120架次,在開戰前四天保持每日230架次的出勤率;以上數字系以兩波機隊間隔90分鐘、作戰半徑為200海里以內為準;然而如果進行遠距離攻擊或戰鬥巡邏,由於裝彈量與加油量增加,作業時間延長,因此實際出動架次將低於這個數字。在1997年,尼米茲號航母曾在一次演習中達成四天內出動771架次、平均每日出動193架次的成績。在後冷戰時代的實際任務中,尼米茲級平均每日能出動100至140架次的空中兵力,相當於許多中小型國家空軍每日能出動的架次 [26]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航空設備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設置C13-1型蒸汽彈射器,在首部彈射區安置2部,在舯部斜角甲板的前端安置2部。C-13-1型彈射器動力衝程為94.49m,往復車行程為95.97m,軌道長度為99.01m,末速度185kn。在彈射器的後部,1、2、3號彈射器配有MK7Mod0型噴氣偏流板,在3號彈射器後部配有MK6-2型噴氣偏流板。
在斜角甲板後部設有4道阻攔索和1道應急攔機網。4台索連機和1台網連機均為MK7Mod3型。該型機的緩衝功能為63681301.6N/m,着艦飛機的重量為22680kg(緊急時27200kg),着艦速度145kn,滑跑距離106.68m。攔機網設在第3和第4道阻攔索之間,應急時使用。
一架進場速度為150kn,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滑角為3°的飛機在飛過艦尾時必須要有3m以上的安全高度,一般着艦甲板的進場長度為70.10m,4根阻攔索佈設跨度約為18.29m,飛機滑跑距離為106.68m,停止後的飛機調度離開着艦區的迴轉距離約為30.48m。着艦甲板共長225.55m。為了保證最大45.36t重的飛機能以150kn的末速射出,彈射區長至少要107m長。加在一起,就是飛機起降作業需要的飛行甲板長332m。
機庫和飛行甲板之間有4部舷側飛機升降機相聯接。每部升降機平台長25.9m、寬15.9m,面積約372m2。平台自重105t,能提升47.6t的飛機。飛機升降機升降一輪所需時間為60秒(包括飛行甲板和機庫甲板各停15秒裝御時間)。機庫同“企業”號相比淨高由7.6m增至8.07m,長由223.11m減至208.48m,擴大了飛機修理間的面積。寬度由29.26m增至32.92m。在面積上“尼米茲”級擴大了323m2,飛機修理間面積擴大了400m2。
尼米茲號航母的飛行甲板佈置與“小鷹”級相同,但該級艦的航空設施有很大改進。為了減小進場飛機受艦尾亂流的不利影響,斜角甲板角度從“小鷹”級的11°20'減為9°30'。
在着艦甲板的左舷側設有MK6-2型菲涅爾光學助降系統。在島上裝有飛機管制、引導和精確制導雷達。此外艦上還裝有助降電視。在着艦區尾部左舷側設有着艦信號官平台(LSO) [18-19]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艦載武器

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 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自身防衞體系包括導彈、火炮、電子對抗系統、“海麻雀”導彈發射裝置。由雷達導航的“海麻雀”導彈屬中短程導彈,可攻擊飛機和截擊敵方的巡航導彈。它的近程火炮系統有自動搜索和瞄準雷達,20毫米近程火炮系統每分種能發射3000發以上炮彈,能有效地防禦敵方飛機和導彈的近程攻擊 [18-19]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配備三套BPDMS防空導彈系統 ,每套由一個MK-25八聯裝防空導彈發射器以及一個由人工操作的MK-71雷達/光學瞄準平台控制構成;尼米茲號後來翻修時,改用三套改良型點防禦導彈系統(IPDMS),包含MK-91火控雷達與MK-29輕量化八聯裝防空導彈發射器,此外並加裝三門MK-15CIWS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尼米茲號還裝設完整的海軍戰術資料系統(Naval Tactical Data System,NTDS)以及反潛目標鑑定分析中心(Anti-Submarin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Center, ASCAC) [27-28]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電戰雷達

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的電子對抗措施,4座6管MK36型SRBOC干擾火箭發射裝置,發射紅外曳光彈和箔條彈;射程4km;SLQ36型“水精”魚雷防禦系統;SLQ-29(WLR-8雷達預警和SLQ-17AV干擾機和欺騙系統),改裝時用SLQ-32(V)4型電子戰系統代替。
作戰數據系統,NTDS/ACDS(海軍戰術及先進作戰指揮系統),裝有LINK4A、11、14、16號數據鏈和JMCIS聯合海上指揮信息系統,SSQ-82衞星聯絡系統。
通信系統:SRR-1,WSC-3(UHF),WSC-6(SHF),USC-38(EHF)。
火控系統:3部MK91-1型導彈指揮儀。
對空搜索雷達:SPS-48E三座標雷達,E/F波段,作用距離402千米。SPS-49(V5)型雷達,C/D波段,作用距離457鏈,休斯公司MK-23目標捕獲雷達(TAS),D波段。
對海搜索雷達: SPS-67V型雷達,C波段。
空中管制雷達:SPN-41、2部SPN-42(CVN68~70),航母控制飛機進場雷達,J/K/E/F波段。
導航雷達:SPS-64(V)9雷達。900型雷達,I/J波段。
火控雷達:6部MK-95型導彈火控雷達,I/J波段。
戰術導航:URN25型“塔康”飛機戰術導航系統 [19]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損管防護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非常重視防護與損管能力,甲板與艦體採用高強度高張力鋼板以提升存活率,
從艦底到飛行甲板都採用雙層艦殼,內、外層艦殼之間以X型構造連結,外層艦殼與艦殼間的X型構造能吸收敵方武器命中時造成的衝擊能量,降低對艦體內部的破壞。內層艦殼在重要艙室部位設有76~127mm不等的鋼質裝甲,並構成一個完整的箱型結構,艦體劃分了兩千多個水密艙區,艦內總共設有23道橫向水密隔艙壁與10道防火隔艙壁,水線以下有4道縱向防雷艙壁,並大量裝備先進滅火系統。
尼米茲號航母維持與過去美國航空母艦相同的兩個主彈藥庫設計,不過兩個彈藥庫都遠離主機艙區。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此外,美國在二次大戰後建造的航空母艦的機庫以一道位於中央的防火艙壁分隔為前、後兩區,而尼米茲級則恢復二次大戰時代美國航空母艦使用兩道防火艙壁將機庫分為三個隔間的設計,這樣不僅能提供更好的抗損性能,而且也能強化對飛行甲板的支撐。綜上所述,尼米茲號的防護設計相當優越,抵抗戰損的能力比二次大戰的美國主力航空母艦埃塞克斯級(Essex class)高出三倍以上 [29]  [34] 
該級航母設有2個錨,每個重30t。錨鏈每環重163.3kg。4個5葉螺旋槳,直徑為6.40m,每個重為30028.32千克。共有2個舵,每個重65.5噸。空調裝置的容量足夠800多個家庭用。每天制淡水1514立方米(400000加侖) [18-19]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性能數據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艦長
飛行甲板長332.8米;兩柱間長317米;斜角甲板長:237.7米;
艦寬
40.8米(船體)
76.4米(飛行甲板)
吃水
11.3米 [46-47] 
機庫空間
長208米,寬33米,高約8米;
標準排水量
78280噸 [11] 
滿載排水量
101196噸 [11] 
動力系統
2×西屋A4W壓水反應堆/260000馬力
4×蒸汽渦輪
四軸雙主舵
航速
30節
船員
艦員3184人,其中203名軍官;
航空聯隊2800人,其中266名軍官;
編隊司令部70人,其中25名軍官;
艦電系統
搜索雷達
1×AN/SPS-48C/E 3D對空搜索雷達
1×AN/SPS-43A 2D對空搜索雷達(80年代初期換裝)
1×AN/SPS-49(V)5 2D對空搜索雷達(80年代中期換裝)
1×AN/SPS-67平面搜索雷達
3×MK-91海麻雀導彈火控雷達
2×AN/SPQ-9A追蹤雷達
電子對抗
1×AN/SLQ-32(V)4電子戰系統
1×AN/WLR-1H 電子戰系統
10×MK-36 干擾彈發射器(SRBOC)
指揮作戰
ACDS先進戰鬥指揮系統(90年代加裝)
MK-23 TAS目標搜獲系統
SSDS MK-2船艦自衞作戰系統
艦載武器
艦載戰機
F-14A/B/D戰鬥機×20~40(早期部署,已退役)
F/A-18A/B/C/D戰鬥機×24~36(現役)
A-6E攻擊機×16 (退役)
S-3A/B反潛機×8(退役)
E-2C空中預警機×5
SH-3G/H或SH-60F直升機×6
防空導彈
3×MK-25/29海麻雀短程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2×MK-31拉姆短程防空導彈系統
近防武器
3×MK-15密集陣近程防禦武器系統 [14]  [17-18]  [30-31]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34]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服役動態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服役情況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1]
1979年,伊朗扣押52名美國人質。1979年9月10日,第三次部署在地中海的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奉命開往印度洋 [2]  [14] 
1980年4月24日至25日,一支代號“藍光”計劃的營救人質突擊隊乘8架直升機從尼米茲號航空母艦上起飛,一進入伊朗,便遇到了沙暴。"海馬"直升機性能本來就不是太好,這次又在天氣炎熱的阿拉伯海執勤3個多月,帶有鹽質的海風,對直升機的部件起了腐蝕作用。因此,飛行不到1小時,2架直升機相繼出現故障,1架迫降於伊朗東南部,另1架緊急返航。 剩下6架經過艱難的飛行,終於抵達"沙漠1號"地區,與C-130運輸機會合。隨後又一架直升機故障,無法繼續前往營救。突擊隊員撤退時,一架直升機不幸與運輸機相撞而造成8人死亡。營救計劃宣告失敗。在這次人質危機期間,“尼米茲”號在海上共停留了144天 [2]  [14]  [32-33]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空難事故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33]
1981年5月26日深夜,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在佛羅里達以東海面,距離海岸100千米處。23時50分,代號610的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對着降落甲板中心線飛來,準備着艦。艦上指揮員發現飛機偏離了中心線,便通知飛行員拉起調整角度。20多分鐘後,飛機再次進入降落航線。這次,飛機雖然降落在了艦上。但是,飛機下降時速度過大並沒有對準跑道中線,飛機從左向右越過中線,直衝右側停放的3架F-14“雄貓”戰鬥機。瞬間,甲板上爆炸的烈焰騰空,火海一片。3架“雄貓”上各裝載有一枚“麻雀”導彈、一枚“響尾蛇”導彈和一枚“不死鳥”導彈,更為糟糕的是其中一架準備起飛訓練的飛機剛剛加滿油。一架戰機掛載的一枚導彈由於受到烈焰的烘烤而發生了爆炸。導彈爆炸引起的劇烈震動又使飛機上幾挺機槍脱離保險狀態而“自動”射擊。大火加彈片和子彈在甲板上四處橫飛,艦上有11人或被飛機燃油燒死或被飛起的彈片打死,還有48名水兵受傷。
經過艦上全體官兵撲救,直到第二天凌晨2點多鐘,“尼米茲”號才解除了危險警報。4架被燒得不成樣子的飛機殘骸連同烤糊的“不死鳥”導彈一起被扔進了大海。這次事件造成的人員傷亡之多,飛機、設備損失之大是美國乃至世界海軍航空史上絕無僅有的。“肇事者”、價值6800萬美元的EA-6B電子戰飛機幾乎全部燒燬,2架價值3600萬美元的F-14戰鬥機完全報廢,另3架嚴重受損,4架A-7“海盜”攻擊機也不能使用了。萬幸的是,艦上的核反應堆由於用數層鋼板加固,沒有受到影響,否則其引發的危害將更是災難性的 [2]  [35-38]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經歷實戰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1981年8月17日,一支由美國海軍兩艘航空母艦“福萊斯特”號和尼米茲號航空母艦、14艘巡洋艦驅逐艦組成的艦隊,還包括150多架艦載作戰飛機,駛入距離利比亞海岸線十分近的錫德拉灣,進行所謂的年度演習。由於此前利比亞宣稱錫德拉灣屬於利比亞的領海,而美國則認為錫德拉灣屬於國際水域,於是一時間錫德拉灣的形勢異常緊張,戰爭隨時可能爆發。8月19日早上7時許,“尼米茲”號航母上的雷達發現兩架利比亞的蘇-22戰鬥機正向艦隊飛來。同時,錫德拉灣上空一架E-2A“鷹眼”預警機也探測到利比亞戰鬥機位置。兩架隸屬於VF-41“黑皇牌”中隊的F-14A“雄貓”戰鬥機此時正在錫德拉灣上空執行巡邏任務,他們立即接到美軍艦隊指揮官的攔截指令。
兩架F-14A接近利比亞蘇-22後,準備迫使他們離開己方艦隊的演習區域。突然,一架蘇-22向F-14A發射了一枚AA-2“環礁”空空導彈,但沒有擊中目標。兩架F-14A隨即展開反擊,分別發射了兩枚AIM-9“響尾蛇”空空導彈將兩架蘇-22擊落。此次空戰從蘇-22發射導彈開始到兩架蘇-22被擊落,總共只有短短的1分鐘,所以被稱為“1分鐘空戰” [2]  [39]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巡航演習

1991年2月,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前往波斯灣參加海灣戰爭。次年,它再次部署至波斯灣數月以接替“小鷹”號航母。
1997年9月1日,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在環繞世界一週的巡航後,進行換料和複雜大修,此次大修一直持續到2001年6月才結束 [2]  [39] 
1998年,尼米茲號成為美國第一艘在服役多年後,回廠添加推進用核原料的航空母艦,整個這個過程一共用了33個月。核反應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13~15年 [18-19]  [24] 
2003年4月,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前往波斯灣接替“林肯”號航母,以支援美軍在伊拉克的戰爭行動 [2]  [39] 
F-35戰鬥機首次降落在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F-35戰鬥機首次降落在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40]
2014年11月4日,F-35戰鬥機首次在尼米茲號航母上成功降落,標誌着美國新型艦載隱形戰鬥機部署在航空母艦上的重大進展 [40] 
2016年2月16日,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空母艦(CVN68),抵達海軍基地碼頭區普吉灣海軍造船廠,該航母在這接受了對其網絡基礎設施進行大規模升級以便提高其運作效率、安全和通訊能力 [41] 
2017年6月至12月,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羣巡航於西太平洋和阿拉伯海峽,舉行“馬拉巴爾2017”和“關鍵決心”軍事演習 [2] 
2020年4月7日,尼米茲號航母的一名艦員和一名岸勤人員的新冠病毒監測呈陽性 [42]  。美國海軍正準備向海上部署尼米茲號航母,而該航母上至少有一名艦員感染了新冠病毒。這是美國海軍在應對這一疾病面臨的最新挑戰,新冠肺炎已經讓停泊在關島的“羅斯福”號航母遭受不小損失 [43] 
2021年2月5日,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打擊羣由印度洋駛入南海 [44] 
當地時間2022年12月3日,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母(CVN-68)離開聖迭戈海軍基地,將前往西太平洋地區進行年度部署。 [48] 
2023年3月27日,韓國國防部表示,美國“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領銜的“第11航母打擊羣”將於28日駛入釜山作戰基地。該航母打擊羣入港前將在濟州島以南海域與韓國海軍“世宗大王”號驅逐艦、“崔瑩”號驅逐艦會師演練。 [49]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總體評價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是世界海軍中威力最大的海上力量,是美國海軍獨家擁有的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其強大的作戰能力是美國實施全球戰略的重要工具 [20]  。對尼米茲號航母綜合評價:
1、動力系統先進,適航性能優異。反應堆的堆芯壽命為13~15年 , 更換一次燃料可航行80~100萬海里。可在海上停留數月不需補給,自持力較強。
2、結構密封,具有極高的生存能力。它採用封閉式飛行甲板,機庫以下的艦體為整體密封結構,航母抗沉性好。“尼米茲”首次裝備了抗擊導彈攻擊的彈庫保護系。兩舷各有 64 毫米“凱拉夫”裝甲防護層。此外,飛行甲板上的各升降機開口都設有可防止核輻射、生物和化學污染泄入的密封門。
3、控制範圍大,作戰能力強。其艦載機可控制 600-1000千米海域和空域。能以30節的持續航速 , 一晝夜航行約700海里。能遠離基地,迅速到達世界任一海域執行作戰任務。與美國原有其他航母相比,“尼米茲”號航母的彈藥裝載量高出2-3倍,最大可達到 3000 噸。一個“尼米茲”號航母戰鬥羣的作戰能力,超過了1944年美參加菲律賓海戰的第58特混艦隊的能力 , 而後者包括各類航母15艘和艦載機 965 架。
4、用途廣,可綜合執行攻擊和反潛作戰 [19]  。(《艦載武器》、鼎盛軍事 評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