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德裔美國海軍五星上將)

鎖定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英語: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弗雷德裏克斯堡美國海軍名將,五星上將,二戰時任太平洋戰區的盟軍總司令。 [34] 
尼米茲早期以研究潛艇為主,而後成為美軍中柴油引擎技術的專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尼米茲擔任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等職務,主導對日作戰。戰後,尼米茲擔任海軍作戰部長,繼續強調海軍的重要性,至1947年卸任。1966年,尼米茲逝世,享年80歲。與波特合著《海上力量:海軍史》和《太平洋的勝利:海軍的抗日戰爭》。
美國為紀念尼米茲,將其去世之後所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先進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以他的名字來命名。此外,檀香山舊金山等地均有以他為名的高速公路。
中文名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外文名
Chester William Nimitz
國    籍
美國
出生日期
1885年2月24日
逝世日期
1966年2月20日
畢業院校
美國海軍學院
職    業
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軍事家
出生地
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弗雷德裏克斯堡
代表作品
《海權》
最高職務
美國海軍作戰部長
軍    銜
美國海軍五星上將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人物生平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少年生活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於1885年2月24日出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弗雷德裏克斯堡的一個德國移民家庭,父親為切斯特·貝恩哈德·尼米茲,母親為安娜·漢克。尼米茲的祖先為13世紀跟隨寶劍騎士團入侵波羅的海東岸的撒克遜人,之後成為條頓騎士團的一部分。尼米茲的父親天生體質孱弱,患有風濕性心臟病,於1884年3月與安娜·漢克結婚,但在5個月後前者即因病去世,尼米茲祖父爾後令其母子搬回旅館居住,尼米茲在後來回憶道:“我並不瞭解親生父親,因為我在他死後才出生,但是卻有個極好的白髮祖父。” [1] 
尼米茲的祖父早年當過船長,因此他在弗雷德裏克斯堡建造並經營了一座外觀酷似輪船的旅館,它甚至建有桅杆和桅上的瞭望台。就是在這座瞭望台上,祖父抱着小尼米茲,講述了許多大海的神奇故事,對尼米茲進行了關於大海的啓蒙教育。 [33] 
1905年的尼米茲 1905年的尼米茲
安娜之後於1890年與尼米茲的叔叔威廉·尼米茲再婚。威廉雖受過高等教育,但在弗雷德裏克斯堡當地並無可用之處,只找到一間位於科維爾的貧窮小旅館—聖查爾斯旅館的工作,尼米茲全家也搬入當地。尼米茲與當地其他農人家庭相比家境也較為清寒,因此8歲時,尼米茲為補貼家用課外從事勤工儉學,自食其力。然而,這個年紀的孩子大都在父母羽翼庇護下悠然自得地享受快樂的童年,而他已經在舅舅的肉店當起了送肉工;15歲的他還在姑姑旅店裏做起了鐘點工。幼時艱難經歷使他少年得志,困難並沒有扼制他對知識的渴望。正如蒂維中學校長所説:“他天資聰穎,勤於讀書,做事幹脆利落。” [2] 
出生於深山僻壤的尼米茲,一生與大海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主要取決於查爾斯對他的啓蒙教育和諄諄教誨。儘管查爾斯讀書少,但閲歷豐富,絕非孤陋寡聞之輩。查爾斯從小就培養他樂觀向上、勇於挑戰的精神以及在逆境中成就大業的堅強意志,並因勢利導,言傳身教:“……要想在生活中和工作上有所成就,最好的辦法是全力以赴,不要為無法掌控的事情憂傷。” [3]  對於尼米茲的教育問題,母親與祖父的想法有着霄壤之別,安娜讓他學會嚴謹細膩、寬以待人,但事實上,尼米茲更像祖父一樣喜歡迎接挑戰。安娜·尼米茲是德國路德派的教徒,尼米茲在她的教育下能熟練的運用德語,這使他的一生受益匪淺。尼米茲熟練地運用英德兩種語言,同紐約船廠的製圖員艾伯特·克洛本伯格和工程師歐內斯特·德爾波斯一同派往德國漢堡、比利時根特學習,與這兩位文職人員相比,他與德國人交流以及學習柴油機動力設備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4]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考入軍校

對於很多高中畢業生來説,將來能做個肉食店老闆,或者經營旅館,是一件值得沾沾自喜的事情,但胸懷鴻鵠之志的尼米茲繼承了祖父敢於挑戰的秉性,考慮更多是如何繼續他上學的夙願。他始終渴望去成就一番大事業。 [5]  機會終於在他15歲時悄然而至,在與兩位西點軍校高材生威廉·H·克魯克香克中尉和威廉·T·維斯特維爾特中尉交往過程中,尼米茲被他們的瀟灑英武的軍人風度和卓爾不羣的談吐強烈吸引着,從而萌生了參軍的念頭。 [6]  他看來,從軍不僅可以減輕家庭負擔,接受免費大學教育,而且更重要的是尋求人生的夢想和事業的發展。這成為其報考陸軍官校的契機,他寫信給美國眾議員詹姆斯·盧瑟·斯雷登(James Luther Slayden),請他為自己推薦就讀西點軍校。 [7]  然而後者向其表示西點名額已滿,但同時也還有一個名額可推至美國海軍學院
尼米茲每天起早貪黑,凌晨3點起牀,學習2個小時,然後5點開始做旅店勤雜工作。 [8]  當地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年輕的尼米茲是可造之材,紛紛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期待着他出人頭地的那一刻。例如,克維爾教師蘇珊·穆爾教他數學、地理、英語和歷史,蒂維中學校長約翰·G·託蘭輔導他數學,就連懷才不遇的繼父威廉·尼米茲也有了用武之地。因此尼米茲順利通過了本州考試,成為韋恩澤預備學校的一員。 [9]  尼米茲在通過入學考試後於1901年9月7日進入海軍學院就讀。 [10] 
1901年9月7日,尼米茲宣誓效忠美國海軍,成為海軍軍官學校的一員,從此“進入後甲板的跳板” [11]  ,拉開了錦繡前程的第一幕。在做學員時,尼米茲一直把日本作為潛在對手來研究,把太平洋當做模擬戰場,進行“兵棋推演”,還多次在太平洋上進行軍事演習,提高應對國家危機的能力。此外,在海軍學院裏的尼米茲非常用功,除了認真完成正規的科目學業之外,他特別注重課外的學習內容,他認為“有些最有價值的經驗不是從書本中能學到的”。 [33] 
當時美國正因為美西戰爭獲勝,海軍進行了海軍擴建與現代化,為了彌補在戰爭中顯露出士官人數不足的問題,海軍學院錄取人數較往年來的多,連學員畢業時間從原本的6月提早,尼米茲便於1905年1月30日畢業,為畢業學員114人中成績第7名,擅長科目是現代語(法文和西班牙文)、兵工學、數學和航海術這時尼米茲在美國海軍亞洲艦隊的旗艦“俄亥俄”號戰列艦上為見習官,須進行為期兩年的海上實習,表現良好才會受銜少尉 [33]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海軍服役

1905年2月23日,尼米茲開始服役於駐紮於舊金山俄亥俄號戰列艦,並乘其去遠東巡航,為亞洲分遣艦隊(Asiatic Station)之旗艦。5月,當時日本海軍於對馬海峽海戰大勝俄國波羅的海艦隊西奧多·羅斯福總統進行調停。在此期間,尼米茲遇到了日本海軍名將東鄉平八郎 [12]  在實習期間,尼米茲可圈可點的表現贏得了“俄亥俄”號戰列艦洛根艦長的賞識,他在向海軍學校學術委員會的季度報告中寫道:“尼米茲學員表現優異,我把他推薦給學術委員會,請給予優先考慮。” [13]  [33] 
尼米茲兩度榮登《時代週刊》封面人物
尼米茲兩度榮登《時代週刊》封面人物(2張)
1906年9月,尼米茲轉至老舊的巴爾的摩巡洋艦上服役,並於1907年1月31日晉升為海軍少尉。1月12日,尼米茲得到了帕奈號炮艦的指揮權,據尼米茲本人回憶其接受了第一個指揮艦時,表示:“我還以為會是什麼好船。”不久後,由於日本在日俄戰爭未獲賠償、其復員軍人大量進入美國勞工市場而使日美關係惡化,產生戰爭危機,羅斯福因而調遣大西洋部份艦隊進入太平洋,在這情勢下尼米茲於7月8日受命指揮了迪凱特號驅逐艦,這時他僅有22歲,比其同時代的歐內斯特·約瑟夫·金(26歲)、雷蒙德·斯普魯恩斯(26歲)、威廉·哈爾西(30歲)指揮驅逐艦的年齡還要輕。 [14] 
然而在1908年7月7日,尼米茲指揮該艦進入菲律賓南部八打雁省的海灣中時,因為判斷潮汐差和位置失誤,令該船擱淺於泥岸上,無論怎麼作都無法掙脱,尼米茲此時想起祖父常談的“不要為你無力改變的事所擔心”一話,就直接在甲板上搭了牀睡覺。之後尼米茲被送至丹佛號巡洋艦(Denver)上進行軍法審判,因為其海圖上標示不明、加上尼米茲在指揮時所進行的補救措施以及初犯,令其判決減輕許多,收到了一封訓斥信(Letter of reprimand),並被解除了迪凱特號的指揮權。 [15]  但尼米茲卻被指派到潛艇上服役。那時的潛艇作為進攻性武器還沒有被廣泛認同,正如尼米茲坦言:“在那些日子裏,潛艇是一種非驢非馬的東西,戰列艦才是皇后,我申請到戰列艦上去,卻成了活塞號潛艇的指揮官。”12月,尼米茲搭乘突擊者號炮艇(Ranger)回國。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潛艇部隊

1909年1月,尼米茲轉到了第1潛艇艦隊服務,成為潛水者號潛艇(Plunger)的艦長。此時的美國海軍潛艇技術僅剛起步不久,該艦也為美國海軍最早的一級潛艇。尼米茲和當時大部分的軍官一樣,希望於戰列艦上服役,對於被派到潛艇一事相當失望,他形容潛艇是“儒勒·凡爾納的幻想與座頭鯨的結合產物。”
1910年2月2日,尼米茲轉至真鯛號潛艇(Snapper)擔任艦長。1911年10月10日,尼米茲跳過中尉,直接晉升為上尉,同時被任命為第3潛艇艦隊與獨角鯨號潛艇(Narwhal)的指揮官。尼米茲也開始研究潛艇動力的設計,他為美國海軍引入較為安全的柴油發動機,將原先易泄出毒氣和爆炸的汽油發動機去除,在其宣導下,尼米茲也逐漸成為海軍中潛艇動力的知名專家。
1911年11月,尼米茲奉命到波士頓海軍工廠,協助裝修飛魚號潛艇(Skipjack)和作為該潛艇的艦長(儘管其尚未下水),就在這時期尼米茲結識了他未來的妻子—凱薩林·佛裏曼。1912年2月14日,飛魚號潛艇下水服役,為美國海軍第一艘以柴油發動機為動力的潛艇。6月20日,尼米茲至海軍學院講述以未來潛艇作戰方式為主題的演講 [33]  ,標題為《潛艇的攻防戰術》(Defensive and Offensive Tactics of Submarines),雖無熱烈迴響,但同年12月的《美國海軍學會會刊》還是有登出相關其演講文章。尼米茲當時認為潛艇應用於近岸防禦,而從未料想到德國海軍不久後將其用於攻擊海上貿易商船的作法。
1913年4月9日,尼米茲與凱薩林·佛裏曼結婚。由於潛艇採用的新式引擎頗受好評,美國軍方開始想在大型水面艦艇安裝柴油引擎。然而其在這方面技術有限,因此於同年5月派遣尼米茲作為海軍代表前往德國MAN公司在紐倫堡和比利時根特學習柴油機技術。回國後,尼米茲前往紐約海軍造船廠監督莫米號油輪上安裝兩台260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該艦為美國海軍第一個搭載柴油發動機的水面艦艇。在這期間,美國柴油引擎製造廠也聽聞尼米茲對此技術的瞭解,派了人企圖説服尼米茲從海軍辭職,到他們公司工作,當時尼米茲海軍月薪為240元,外加40元的通勤費,而公司則提供了2萬5千元的年薪,並附上一份五年契約,但尼米茲以“不想離開海軍”為由拒絕了。1916年8月29日,尼米茲晉升少校 [16]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兩戰之間

1917年4月16日,由於德國海軍發動的無限制潛艇戰,美國對德宣戰。8月,尼米茲成為大西洋潛艇艦隊總司令薩穆爾·謝布爾涅·羅賓森(Samuel Shelburne Robison)少將的參謀,1918年2月時還升為參謀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尼米茲與羅賓森還曾一同前往歐洲,視察了法國與意大利的潛艇、反潛技術,並作為“莫米”號油船的船長,駕船赴大西洋承擔海上油料補給任務,他成功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縱向航行加油的方法。據尼米茲所稱,這種經驗對於他以後在太平洋中發動高度機動性海上戰爭也大有貢獻。
1918年至1919年秋季,尼米茲於海軍軍令部長辦公室中服務,並同時兼任潛艇設計委員會首席委員。1919年5月至1920年6月,尼米茲擔任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的副艦長,不久後,尼米茲轉任負責監督在珍珠港以一戰剩餘的物資建造潛艇基地,並擔任第14潛艇分隊指揮官。同年年底,他晉升海軍中校。1922年夏天,尼米茲返回本國,前往紐波特的海軍戰爭學院授課。
1923年6月,尼米茲成為戰鬥艦隊(Battle Fleet,太平洋艦隊前身)的副長與副參謀長,在這段期間,尼米茲也在以蘭利號航空母艦試驗航母與其他艦隊協同作戰以及戰列艦的圓形編隊(Circular Formation)。1926年8月,他去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建立了海軍第一個預備役軍官訓練小隊,並擔任教官。
1928年2月,尼米茲晉升為海軍上校。1929年6月,改指揮第20潛艇分隊。1931年6月,改指揮參宿七號驅逐艦母艦,駐於加利福尼亞州聖迭戈
1933年10月,尼米茲改指揮奧古斯塔號重巡洋艦,該艦部署於遠東地區,並在12月成為亞洲艦隊之旗艦。1935年4月,尼米茲以副海軍航海局長的身份回到美國本土,任職三年,後來又成為了第2巡洋艦分隊指揮官。 [17]  1938年6月,尼米茲晉升海軍少將,同年9月,尼米茲改指揮第1戰列艦分隊,並擔任了戰列艦戰隊司令。
1939年8月,尼米茲就任航海署署長。 [18]  1940年4月,當時的美國艦隊總司令詹姆斯·瑞查生(James O. Richardson)受富蘭克林·羅斯福之命,要將艦隊自西岸移防至夏威夷,達到嚇阻日本的目的,但該將軍因為安全性和該區資源不足不認同總統的觀點,因為羅斯福對瑞查生頻繁的遊説感到不耐,將其解職,在尋找其繼任者時選擇了尼米茲,但後者以自身“資歷不足”為由拒絕了,該職爾後由他的好友哈斯本·金梅爾上將繼任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航母會戰

1942年的尼米茲 1942年的尼米茲
1942年後,尼米茲又開始策劃對日本首都東京的空襲行動。這一計劃因困難重重,在2月份曾被束之高閣。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美軍所有太平洋基地均離東京過遠,實施這一計劃只有依靠航空母艦,而航空母艦上的轟炸機航程又很有限。發動這樣一次襲擊,航空母艦過於靠近日本機場十分危險。陸軍建議使用B-25型遠程中型轟炸機,詹姆斯·H·杜立特中校訓練了從航空母艦甲板上起飛的16組機組人員。經過審慎研究,決定用航空母艦把轟炸機運至日本以東500海里的區域,飛機空襲東京和其他日本城市後,到中國沿海機場降落。於是,從大西洋調來了新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以搭載舊金山附近阿拉米達機場的B-25型轟炸機。而“大黃蜂”號因為在飛行甲板上裝載了陸軍轟炸機,不能再用它的飛機進行偵察巡邏.需要另一艘航空母艦將其護送到日本海域。4月18日,16架B-25轟炸機滿載炸彈從“大黃蜂”號甲板上騰空而起,在短短几小時內,飛抵東京、名古屋橫須賀神户等城市上空,投下炸彈和燃燒彈後順風直飛中國。空襲日本雖未取得重大的直接成果,卻從心理上打擊了日本的囂張氣焰,振奮了美國的民心士氣。在日本,億萬臣民目瞪口呆,裕仁天皇深感震驚,山本五十六再三請罪。在美國,朝野上下大受鼓舞,悲觀情緒一掃而光。為防止類似空襲事件再次發生,日軍統帥機關緊急將大批戰鬥機羣調回國內保衞本土。侵華遠征軍還派遣由53個營組成的討伐隊前去掃蕩杜立特轟炸機羣降落的中國江浙一帶。
鑑於珍珠港事件的教訓,尼米茲大力加強太平洋艦隊情報機構的建設。情報機構設法從被擊毀的日本潛艇中找出日本海軍密碼本,致使日本海軍的電文得以破譯。通過情報破譯,尼米茲得知日軍企圖攻佔圖拉吉島並進而奪取新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參戰兵力包括由2艘航空母艦、3艘重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組成的突擊部隊,由1艘航空母艦、4艘重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組成的支援掩護部隊,以及由1艘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護航的登陸部隊。為了迎擊日軍,尼米茲將2艘航空母艦、8艘巡洋艦和11艘驅逐艦緊急編成特混艦隊,由弗萊徹海軍少將指揮前往珊瑚海。此次作戰由艦載飛機進行,雙方的水面艦艇互不照面,故珊瑚海戰役可謂第一次航空母艦會戰。
戰役從5月3日日軍攻佔圖拉吉島開始。次日,日軍分乘14艘運輸船由1艘輕巡洋艦和6艘驅逐艦護航,駛往莫爾茲比港;美國“約克敦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攻擊圖拉吉,擊沉驅逐艦1艘、毀傷其他艦船數艘,導致日本航空母艦機動部隊南下。7日,日本機羣擊毀美國1艘驅逐艦、重創1艘油料船,美國機羣則擊沉日本“祥鳳號”輕型航空母艦。8日,美國“列剋星敦號”航空母艦被日本機羣擊沉,尼米茲命令美軍撤離戰場。珊瑚海海戰,美國的直接損失較日本為大,但是,尼米茲挫敗了日本攻佔莫爾茲比港的企圖,使日本的兩艘航空母艦無法及時恢復戰鬥力(其中之一未能參加中途島戰役)、對後來美國在中途島的勝利產生了積極影響。
尼米茲和哈爾西 尼米茲和哈爾西
根據對大量情報的分析,尼米茲判斷中途島將成為日軍的作戰目標,決心適時組織反擊作戰。他將僅有的2艘航空母艦“企業號”和“大黃蜂號”從南太平洋調往夏威夷,編組兩支特混艦隊,開往中途島東北200海里處隱蔽待機(後來緊急修復的“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亦趕來參戰);向中途島增派B-17“空中堡壘”轟炸機、B-25轟炸機、俯衝轟炸機和戰鬥機;將潛艇全部部署在中途島西北海域,於5月14日命令太平洋艦隊進入全面戰備狀態。5月25日,情報機構甚至破譯了日本聯合艦隊的作戰計劃。尼米茲命令加強空中搜索,力爭先機制敵。6月4日,美機先發現日本艦隊,開始交戰。
日本參戰部隊有機動艦隊、主力艦隊、中途島攻擊艦隊、北方艦隊和先遣艦隊,擁有各種戰艦約160艘;美國參戰部隊為航空母艦攻擊艦隊,下轄第16特混艦隊、第17特混艦隊和第11特混艦隊,擁有各種戰艦約50艘,力量對比處於劣勢。日機轟炸中途島使美軍遭受重大損失,美機則擊沉日本2艘航空母艦。6月5日,中途島海戰結束。美國損失“約克城號”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150架飛機和307名官兵;日本損失4艘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322架飛機和3500名官兵,1艘戰列艦和2艘驅逐艦受創。尼米茲情不自禁地宣稱:“先生們,今日已報珍珠港之仇!”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太平洋戰爭

由左至右,麥克阿瑟、羅斯福、尼米茲 由左至右,麥克阿瑟、羅斯福、尼米茲
尼米茲和金決定實施以攻佔瓜達卡納爾島和圖拉吉島為目標的“瞭望塔”作戰計劃,通稱瓜達卡納爾戰役。1942年8月7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圖拉古島和瓜達卡納爾島的登陸作戰獲得成功,但掩護登陸的特混艦隊在日本海軍的攻擊下被迫撤離。在隨後的薩沃島作戰中,美國海軍失利,損失4艘巡洋艦和1000餘名水兵。為了收復瓜達卡納爾島,日軍動用人稱“東京快車”的驅逐艦運送陸軍增援部隊。該島美軍則固守待援。8月24日至25日,東所羅門羣島作戰展開,美國艦載機擊沉日本“龍驤號”航空母艦,日本艦載機則重創美國“企業號”航空母艦和1艘驅逐艦。10月8日,尼米茲任命哈爾西接替戈姆利任南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以改善戰場指揮。10月26日,兩方在聖克魯斯島海域交戰,美國損失“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和74架飛機,日本僅有2艘航空母艦略受創傷、損失100架飛機,美國再次遭到戰術性失利。瓜達卡納爾島爭奪戰更趨激烈。11月12日晚至13日,瓜達卡納爾島海域發生巡洋艦大戰,美國損失近1000名官兵和2艘巡洋艦,另有2艘巡洋艦受創,日本損失1艘巡洋艦。14日,美國海軍向日本運輸艦隊發起反擊。15日,瓜達卡納爾島海域發生戰列艦交戰,日本損失2艘戰列艦、1艘重型巡洋艦、3艘驅逐艦、11艘運輸艦和幾十架飛機,聯合艦隊再也不能以如此沉重的代價去支援陸軍的作戰行動了。
1943年2月,瓜達卡納爾島日軍被迫撤離。瓜達卡納爾戰役的勝利,標誌着盟軍在太平洋戰場開始由戰略防禦態勢轉為戰略進攻態勢。但是,在1943年6月以前,日本聯合艦隊仍佔據力量優勢,擁有10艘航空母艦(艦載機480架)、9艘戰列艦、30艘巡洋艦、98艘驅逐艦,但艦載機飛行員傷亡過多;美國太平洋艦隊僅有3艘航空母艦(艦載機217架)、6艘戰列艦和25艘巡洋艦。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1943年5月,盟軍決定沿中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兩條路線向日軍進攻,中太平洋作戰由尼米茲指揮,西南太平洋作戰由麥克阿瑟指揮,以逐島進攻為基本戰略。11月20日,尼米茲下令發起吉爾伯特羣島戰役。由於美軍炮火準備時間太短和日軍防禦工事極為堅固,美軍耗時3天、犧牲1300人才攻佔塔拉瓦島。有鑑於此,尼米茲決定改逐島作戰方針為越島作戰方針,即對某些島嶼圍而不打(使之困死),越過這些島嶼而進攻關鍵性島嶼。是年年底,太平洋戰場的戰略主動權完全轉歸盟軍。
尼米茲將下一個作戰目標指向馬紹爾羣島的心臟。作戰始於1943年12月31日。此役注意足夠的炮火準備,並一再運用奪取日軍機場而壓制周圍地區的戰術,戰役於次年2月結束。此後,尼米茲決定不對5萬日軍堅固設防的特魯克羣島發起突擊而先用航空母艦艦載機實施猛烈轟擊,然後繞過該島前進。接着,尼米茲鋒芒直指馬里亞納羣島。1944年3月,美軍炮擊帕勞羣島,6月15日,開始在塞班島登陸。日本聯合艦隊趕來對陣,損失3艘航空母艦和315架飛機。7月9日.美軍以傷亡1.65萬的代價攻陷塞班島,殲敵約3萬。
尼米茲和麥克阿瑟之間曾就此後作戰方向發生爭執。前者主張先獲得棉蘭老島空軍基地,孤立呂宋,進攻台灣和中國沿海,繼而打擊日本本土;後者則主張迅速攻佔菲律賓並獲得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支持。尼米茲派哈爾西率第3艦隊參加解放菲律賓的作戰。到1945年初,太平洋日軍傷亡和被困人數約為75萬,共損失19艘航空母艦、12艘戰列艦、34艘巡洋艦和125艘潛艇。
1944年底,為使美國各戰區總司令的軍銜能與盟國相對應,美國國會制訂了一項可授予陸軍和海軍將領五星上將 新軍銜的法令。12月19日,美軍有4位陸軍將領和3位海軍將領被授予此項最高軍銜,其中尼米茲晉升為海軍五星上將 [33] 
1945年9月2日,在美國太平洋艦隊“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了盟軍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儀式。尼米茲作為美國代表簽字。 [39]  在簡短的儀式結束時,天空中雲開霧散,近千架美軍飛機在陽光下編隊飛過“密蘇里”號戰列艦的上空。在此時,尼米茲立即發出早已擬好的向太平洋和美國進行廣播的聲明:“……今天全世界愛好自由的人們都沉浸在勝利的歡樂之中,併為我們聯合作戰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驕傲。我們應該歌頌那些為保衞自由而獻身的人;我們對他們負有一項莊嚴的義務——保證他們的犧牲將有助於人類創造一個更美好、更安定的世界。而今,我們着手致力於重建國家和恢復國力的偉大事業。我確信,我們將能夠運用技能、智謀和敏鋭的思想來解決這些問題,猶如我們為了贏得勝利曾經做過的那樣。” [33]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二戰之後

擔任海軍作戰部長的尼米茲 擔任海軍作戰部長的尼米茲
戰爭期間,尼米茲獲得3枚優異服務勳章。戰後,尼米茲因為在對日作戰中的勝利而受到美國民眾熱烈的歡迎,深知宣傳之效的新任海軍部長詹姆斯·福萊斯特也將尼米茲塑造成海軍的國家英雄,包括在1945年10月5日定為“尼米茲日”、在舊金山接受榮譽市鑰和於國會進行演説等等。
尼米茲之後要求接替歐內斯特·約瑟夫·金擔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福萊斯特則予以反對,不單是認為尼米茲與金恩一樣頑固,也認為前者的能力應用於戰區指揮。尼米茲仍非常想要該職位,在其運用宣傳手腕下,佛萊斯特最終妥協,只要同意任期為兩年(一般為四年)、人事他要同意、必須同意海軍部組織概念,尼米茲接受了這些條件。1945年11月20日,杜魯門宣佈尼米茲接替金成為海軍作戰部長(美國海軍不設參謀長,其作戰部長是海軍最高的軍事指揮官,相當於陸軍的參謀長),斯普魯恩斯則接替其太平洋艦隊司令職務。 [33] 
在12月15日的交接儀式上,金説:“在把海軍作戰部長的工作交給尼米茲時,我確信會將這個重擔交到優秀 而可靠的人手裏。”而繼任的尼米茲則重複了自己在1941年出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時向記者們説過的話:“我身負重任,我當盡力而為!” [33] 
尼米茲在任期內審批了優先建造核動力潛艇的項目,並發表了一系列嚮往和平的文章。 [33]  但二戰一結束,尼米茲就面臨了美軍中海軍因為核武時代的來臨而要面臨的削減,深知海軍重要性的羅斯福已逝世,換上了主張核子武器實用性的杜魯門,他曾暗示了海軍地位將會下降的未來,如稱讚馬歇爾“成功地使海軍願意與陸軍合作”。尼米茲則到處巡迴演説,爭取海軍之地位以及其不可取代的性質。如杜立德就曾説過:“航母能移動,也會沉,當我們擁有航程極長的飛機時,就不再需要航母。”杜立德也要求成立獨立的空軍,地位將要與陸軍和海軍相等,尼米茲表示反對,他認為這和獨立的潛艇部隊一樣沒有道理。另外,尼米茲還要面對此時軍部內要求將海軍與陸軍併入同一部門的聲浪,他反對這種將限制海軍發展、令其降低國家防禦的角色。
尼米茲 尼米茲 [34]
在尼米茲擔任作戰部長期間,前納粹德國海軍總司令卡爾·鄧尼茨接受了紐倫堡審判,起訴其發動無限制潛艇戰的罪名。尼米茲應其律師之要求,提供一份美軍亦在對日戰爭中使用同樣作法的證詞,到最後雖然判定鄧尼茨該罪名成立,但並未針對該罪名而受罰。尼米茲也於短短的任期中測試核武器對海軍的打擊力,主持了十字路口行動,另外還支援了核動力潛艇的開發。
1947年12月15日,尼米茲卸除了海軍作戰部長職務。雖然美國國會所授予的五星上將軍銜可使他永不退休,並在卸任之初就被任命為海軍部長特別顧問,但尼米茲仍決定離開海軍。他在這一天的日記中是這樣記敍他海軍生涯的終結:“我覺得好象如釋重負,凱瑟琳和我似乎剛剛開始生活。我們有一個兒孫滿堂的美滿家庭,我們怎能錯過這種完滿而愉快的生活呢?” [33]  [37] 
1948年至1956年期間,尼米茲擔任了加利福尼亞大學的校董。1949年3月21日,他被任命為聯合國的克什米爾事務委員會公民投票監察長,協助調停印巴之爭,但由於印度和巴基斯坦關係惡化,並未能進行。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晚年逝世

1963年10月,尼米茲診斷出脊髓關節炎病狀,雖然手術成功,但尼米茲後又罹患了肺炎,到了12月,又再有輕微的中風與心臟衰竭。
尼米茲之墓 尼米茲之墓
1966年1月,尼米茲離開了位在奧克蘭的美國海軍醫院(橡樹山莊),回到他的海軍宿舍。2月20日,尼米茲在舊金山逝世,享年80歲。在彌留之際,尼米茲要求死後葬禮從簡,並把他埋葬在夏威夷的金山國家公墓裏,以眺望他曾經創造出蓋世偉業的太平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並照他生前意願,葬於加利福尼亞州布魯諾的金山國家公墓,與斯普魯恩斯、屠納及洛克伍德同葬一處。 [33]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主要影響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軍事活動

  • 指揮戰役
太平洋戰爭中,尼米茲是美國海軍主要的決策者和指揮者之一。 [39] 
日本自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開始,發動了太平洋戰爭,並在幾個月時間內幾乎佔領了整個西太平洋。在危難之際,56歲的尼米茲臨危受命,帶着一名副官來到珍珠港司令部。他一到任,就表明對全體參謀人員的依賴,明確表示不做任何人事變動,勉勵大家振奮起來,使遭到重創的太平洋艦隊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了自信心。 [39] 
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海戰
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據有絕對優勢,並且在盟軍“先歐後亞”的戰略框架下,太平洋艦隊只能暫取守勢。儘管如此,尼米茲依然鎮定自若,善於捕捉戰機,以求擺脱困境。在1942年6月中途島戰役中,尼米茲充分展示了他的軍事天才,以劣勢兵力大敗日軍,擊沉日軍4艘航空母艦,1艘重巡洋艦,重傷1艘重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擊毀日機332架,數千日軍官兵(包括許多富有經驗的艦載機飛行員)喪生。美軍僅損失航母1艘、驅逐艦1艘、飛機147架。此戰成為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39] 
1943年,在進攻吉爾伯特羣島塔拉瓦戰役中,美軍損失慘重。尼米茲吸取教訓,於1944年1月31日成功地攻佔了馬紹爾羣島。1944年6月,美軍將其在太平洋戰場上“逐島進攻”的戰略,改為“跳島戰術”,即越過日軍防守的一些次要的島嶼,奪取太平洋上最關鍵、最重要的據點,切斷日本的海空交通線,建立美國的海空軍戰略基地。美軍繞過了加羅林羣島,直接進攻馬里亞納羣島。尼米茲親自指揮了這場戰役,大獲全勝,美軍佔領馬里亞納羣島。之後,又攻克了塞班島提尼安島關島,突破了日本的內防禦圈。1944年10月,美軍進攻菲律賓萊特島,隨即爆發了萊特灣海戰,美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受到了重大損失。美軍在攻佔萊特島之後,尼米茲接受了雷蒙德·艾姆斯·斯普魯恩斯的建議,決定越過台灣,攻佔離日本更近的硫磺島和沖繩羣島。此時的日軍,大勢已去,敗局已定,美軍開始向日本本土進軍。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39] 
  • 組織協調
作為太平洋戰區的總司令,尼米茲具有非凡的統帥才能。他擁有很大的指揮權,北起阿留申羣島南到新西蘭,東自美國西海岸西至沖繩羣島,這一約650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海域及其中島嶼,均歸尼米茲管轄。在太平洋戰區,他不僅指揮着世界上最大的艦隊,而且統率着6個海軍陸戰隊和6個陸軍師,轄有數十個航空基地和海軍基地,他指揮的艦船約5000艘,飛機15000餘架。尼米茲手下有21名陸海軍將官,他的司令部有600餘名參謀人員。 [39] 
尼米茲具有傑出的組織協調和知人善任的能力。他在性格專橫跋扈的美國艦隊總司令歐內斯特·金上將和他自己手下那些固執自負的部屬之間充當了中間人和調解者。尼米茲善於充分發揮部屬的才幹,新聞界曾給他手下的三個將領取綽號為:小威廉·弗雷德裏克·哈爾西是“公牛”,霍蘭·史密斯是“瘋子”,里奇蒙德·凱利·特納是“怪物”。尼米茲把這些意志堅強和其他像他們一樣的將領凝聚在一起,組成了最具戰鬥力的戰鬥隊伍。他們在尼米茲的領導下,在戰爭中充分發揮了自身的才能。 [39]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軍事思想

  • 海軍戰略思想
積極防禦,主動出擊
尼米茲上任後,面對強大的日本海軍,運籌帷幄,審時度勢。他果斷實施“積極防禦,主動出擊”戰略方針, [19]  以便同日本在太平洋上爭奪戰略要點。
在積極防禦的同時,尼米茲主張主動出擊,只有發動突襲消耗日軍實力,才可能逐步取得局部的戰術性勝利,積小勝為大勝,扭轉被動形式,同時也利於消除美軍悲觀失望和消極避戰的情緒,重振美軍士氣。尼米茲根據這一戰略指導思想,開始策劃、組織和指揮一系列的軍事行動。首先,他選拔重用了英勇善戰的軍官(哈爾西、斯普魯恩斯、特納、史密斯),重建了戰區指揮系統以協調太平洋的海陸空三軍力量;其次,承接上任司令時期,挑撥給戰區的人員、武器和補給物資;最後,他參與華盛頓的最後決策以制定橫跨太平洋而戰勝日本的戰略計劃,以策劃切實可行的作戰行動。 [20] 
尼米茲還以航空母艦起飛重型陸基轟炸機對日本東京和另外幾個城市實施的空襲,鼓舞了士氣,打亂了日本作戰計劃,同時對日本國民的心理造成了巨大沖擊。轟炸東京之後,尼米茲指揮美國太平洋艦隊又取得“珊瑚海之戰”的戰略意義上的勝利,通過珊瑚海大戰,美國海軍粉碎了日本進攻莫爾比茲的企圖,緩解了日本對澳大利亞的威脅,這也是日本海軍第一次受挫,美軍也贏得了其努力頂住日本徵服浪潮一個戰略勝利, [21]  對振作美軍士氣起了巨大的作用。後來尼米茲在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島海戰中重創日本海軍,一舉扭轉了太平洋戰區的不利局面。日本戰略主動權開始喪失,美國海軍開始掌握制海權。
攻勢防禦,以攻為守
尼米茲畫像 尼米茲畫像
在太平洋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尼米茲在下達作戰計劃明確強調説:“以有限的兵力由防禦轉入進攻,同時運用有效地消耗戰略,給敵人以最大殺傷……”, [22]  尼米茲施行“攻勢防禦,以攻為守”戰略,執行了代號為“小規模出擊”的作戰計劃。所謂“攻勢防禦”是指戰術上採取攻勢,必須奪取日軍尚未站穩腳跟的戰略要地;而在戰術上採取守勢,即以挫敗日軍的進攻為當前的主要作戰目標。攻勢防禦是尼米茲在太平洋戰爭中期提出的對日作戰的戰略總方針,體現了尼米茲領導的太平洋艦隊對日進攻戰略的絢麗色彩。攻勢防禦戰略思想的核心就在於“進攻”兩個字,以攻為守,體現了攻防兼備的特色,是攻和防的有機結合和辯證統一。中途島海戰結果,使尼米茲領導的太平洋美國海軍及盟軍處於有利的地位,以攻勢防禦阻止日軍的時期已經到來。在這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在太平洋島嶼建立了很多軍事基地,這些軍事基地被用作防禦和反擊日軍的重要據點。
戰略反擊
1943年2月9日,尼米茲在總結瓜達爾卡納爾之戰的經驗時説:“此戰之後,我們必須考慮下一步的全面進攻作戰計劃了……”,當問及“官方估計”結束戰爭時間,尼米茲説:“我不想用日期回答你的問題,但我可以用地圖告訴你答案,……等日軍所在這些地區被窮追猛打到無處躲藏,有生力量被摧毀時,戰爭就結束了。” [23]  此時,美國太平洋戰場上的海軍已取得對日作戰的明顯優勢,在太平洋戰場上開始掌握戰略主動權,於是尼米茲決定向日本發起全面進攻,實施“戰略反擊”。與此同時,太平洋地區的雙方兵力對比已發生有利於美國的變化,日本海軍力量鋭減,駐該地區的日軍只有17個師和3個旅,而且分部在廣闊洋麪的各個島上,極易被分割包圍。而美軍在太平洋地區已有50萬大軍,海空大大超過日本,可以集中優勢兵力進行全力攻擊一點。
  • 海軍戰術思想
以航空母艦為艦隊核心思想
尼米茲在太平洋司令會議上總結道:“航空母艦將是對日海軍作戰的主要手段…。” [24]  為了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海空制勝思想。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看到了航空母艦的威力,更加重視航空母艦的作用。他總結了珍珠港事件的經驗教訓,認識到不奪取制空權就無法奪取制海權。
尼米茲開始以航空母艦為主的作戰戰術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航空兵的發展。雖然尼米茲不會駕駛飛機也不曾學習駕駛飛機,但是他卻認識到航空兵的重要作用。 [25]  航母艦載機飛機動性大、能力強,作戰半徑大,艦載飛機掌握了制空權,既可對空作戰,也可對海上陸上目標進攻,成為一座活動的島嶼,能為其他的艦隻提供能量保障,也可為登陸部隊輸送兵員。正是於以航空兵為主的作戰上這一新特點,掌握了海上空中主動權,才使美國海軍得以戰勝日本。所以,航空母艦為太平洋海戰制勝的關鍵。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幾次大海戰的勝利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26] 
第二次世界大戰海上交戰中,航空母艦顯示了強度大的威力,成為海軍主要突擊力量。在雙方艦隊相距幾百公里,在看不到對方、艦炮和魚雷射程之外,艦載魚雷機和轟炸機協同作戰,對消滅敵艦發揮了極高的效能,也決定了海戰的結局。 [27] 
實行新的海戰作戰編隊,提高海戰能力
珍珠港事件後,尼米茲任太平洋艦隊的總司令,他成功把航空母編隊運用於實戰。航空母艦作為海上最強大的作戰平台,是進行海上軍事威脅的戰略性力量。雖然航空作戰能力很強,但鑑於其體積龐大,防禦性武器較少,很容易成為敵方打擊的重點目標,為此,要想確保航空母艦的安全,必須要有各種艦艇和大量的艦載機為其保駕護航。航母的作戰能力再強大,也必須為其他擔負防空、反潛任務的大中型水面艦艇。潛艇和後勤支援艦組成編隊,通常所説的“航母編隊”,才能在海上有效執行作戰任務。通常的航母編隊有一艘航航空母艦,2至3艘防空型巡洋艦或驅逐艦,2至3艘反潛驅護艦,1至2艘反潛潛艇,1至2艘後勤支援艦組成單航母戰鬥編隊,共有7至11艘艦隻,於此同時,艦艇數量可以根據戰時的需要也會相應的增加,組成多航母編隊或是由多個航母編隊組成特混編隊。艦載機與護航的巡洋艦、驅護艦、潛艇組成了以航空母艦為核心的戰鬥羣,共同建立了大縱深、多層次、火力集中的攻防體系。航空母艦面對來自空中、海面和水下的威脅,航空母艦建立起了遠、中、近三層防禦區。第一層為外防區(縱深防禦區),配置在距航母185至400公里處。位於該防區內的兵力主要用於編隊預警、攻勢防空、對岸對海攻擊和航空反潛。第二層為中防區(區域防禦區),設在距航母50至185公里處。位於第二層內的兵力主要用於防禦性防空、對海攻擊、區域反潛。第三層為內防區(點防禦區),設在距航母50公里以內。位於第三層內的兵力主要用於自衞性防空和反潛作戰。
改進“狼羣” 潛艇戰術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國潛艇缺乏作戰經驗,部署很分散,既沒有統一指揮,數量也不足,可以説是一支“沉默的兵種”。美軍潛艇的攻擊效果受到理論知識和戰術的限制。 [28]  尼米茲接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後,親自過問潛艇新技術裝備的安裝、使用和訓練,有時還親自到碼頭迎接遠航作戰勝利歸來的潛艇。這不能不説是美潛艇在戰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原因之一。另外,在尼米茲的直接關注下,美國潛艇人員勞逸結合比較好。戰鬥巡邏潛艇返航後,艇員下艇休息兩週,艇上的修理、保養由別的艇員進行,在這個兩個星期內,不分配給他們任務,主要是休息,有人批評這是自由放任,但是尼米茲等潛艇部隊指揮官們堅決維持這一制度,認為這不是貪圖安逸,而是潛艇戰比不可少一部分,戰鬥巡邏一般保持45至60天,長時間的精神緊張是其他類型作戰所不能比擬的。這樣做保證讓潛艇艇員從戰鬥和戰爭的狀態下解放出來,保證了潛艇出海後人員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從而使其潛艇能以最小的損失獲得較大的戰果。 [29]  這些都極大地鼓舞了潛艇艇員的士氣。同時,每艘潛艇潛艇在第一戰鬥巡邏之前,要先在東海岸或者巴拿馬進行一次廣泛的訓練,隨後,在珍珠港一帶進行高級訓練,在出發進行戰鬥巡邏之前,潛艇應立即進入反潛手段相一致,採用新的訓練方法應與敵人最新攻、防手段相一致。 [29]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歷史評價

1905年美國海軍軍校的年鑑評語中寫道:“他是一個對昨天感到愉快,對明天充滿信心的人”,“具有荷蘭人勇往直前,從容不迫的性格及對問題追根問底的個性”。 [31] 
美國第33任總統哈里·S·杜魯門評價尼米茲:“從一開始我就認為尼米茲將軍作為一位戰略家、領導者和一個普通人,都是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我稱他為不同凡響的軍事天才和政治家。” [30] 
軍事歷史學家艾德温·帕爾瑪·霍利評論:“哈爾西能在一場海戰中取勝,斯普魯恩斯能在一場戰役中取勝,而尼米茲能在一場戰爭中取勝。” [38] 
曾任英國參謀總長的加富爾元帥認為尼米茲是一位觀念領先的專家。 [33] 
尼米茲的生前好友、美國海軍軍官學校研究海軍史的教授E.B.波特稱讚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海軍五星上將切斯特·W·尼米茲統帥着一支包括成千上萬飛機、軍艦和數百萬人的龐大軍隊,擁有超過以往歷次戰爭中任何一個指揮官的軍權。他曾經指揮,並在很大程度上組織、計劃了許多戰役,其中包括揮師橫渡太平洋,直搗日本,摧毀並最終擊敗野心勃勃的日本帝國。” [36]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主要作品

尼米茲晚年與波特合著有《海上力量:海軍史》和《太平洋的勝利:海軍的抗日戰爭》。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軼事典故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個人名言

如果沒有海軍,戰爭將在我國(美國)國土上進行。戰爭像比賽一樣,最好是打到對方的半場裏去。 [33]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謹慎個性

尼米茲個性謹慎。他在有生之年中,儘可能避免一些公開的爭論,特別是對那些涉及到人身攻擊的爭論。他盡一切努力維護部屬的感情和名聲,即使在他們沒有完成任務的時候也是如此。 [35] 
尼米茲對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許多軍官草率出版書籍感到痛惜,特別是當他們在書中所談事實有損其他軍官的威信,或者引起公開糾葛的時候更是這樣。對尼米茲個人來説,他不願也不許別人在他活着的時候為他立傳,甚至在他的私人信件中,也非常注意不去非難別人。除了在戰爭年代,他在每天寫給妻子的信中,隨意地抒發自己的強烈感情,表明他對某些同事的行為和缺點的惱恨。他的妻子知道丈夫信中的議論,僅僅是寫給她的。她説:“那不過是他發泄感情的一種保險的辦法。”為了保證信件的內容永不公諸於世,除少數平淡無奇的一般信件外,都統統付之一炬。 [35] 
尼米茲對他的朋友安德魯·漢密爾頓説過:“人們問我為什麼不寫回憶錄,我的回答總是這樣:歷史最好由專業史學家去寫。一個戰時的指揮官,可能太容易感情用事而不能對自己和同事作客觀的描述;他的偏見可能傷害曾與他共事的人。” [35] 
為了給將來為他寫傳記的人提供方便,尼米茲精心收集了他的有關文件,把它們存放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海軍歷史檔案館,由當時任館長的歐內斯特·M·埃勒海軍少將保存。1965年1月,他兩次接見了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整理小組的代表小約翰·T·梅森,並作了長時間的談話,但他不同意把他的談話錄音。梅森作了大量記錄,然後急忙跑回旅館,用錄音機儘可能完整地把這兩次談話內容錄了下來。 [35]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邂逅東鄉

1905年,日本明治天皇日俄戰爭的勝利而舉辦慶祝會,併發了邀請函到當時停泊於東京灣的俄亥俄號戰列艦,由於當時艦上的高級軍官皆無興趣,便派了尼米茲在內的六名見習官代表參加,由於交通問題,他們很晚才抵達而坐到最靠近出口處。在宴會快結束時,尼米茲與朋友臨時起意,上前希望與對馬海峽的戰爭英雄東鄉平八郎大將一同敬酒,東鄉也以非常流利的英文和良好的風度予以迴應,給了尼米茲極深的印象,儘管他並未再見過東鄉,但日後仍十分懷念與崇敬。 [33]  尼米茲於1934年曾兩度拜訪日本,並參加了東鄉平八郎6月5日的國葬儀式。
尼米茲晚年曾協助日本維護東鄉平八郎的遺產—三笠號戰列艦,並在後來撰文提醒日本人對馬海峽之戰對他們海軍歷史的重要性,尼米茲將該文稿費所得的56美金(相當於2萬日圓)捐出,鼓勵日本人重修三笠號,還獲得了其海上自衞隊的感謝。在1961年5月27日的日本海軍節,三笠號重新修整完成,尼米茲以榮譽貴賓身份受邀,但他並未出席,反而寄信寫道:“最誠摯地祝福,給所有那些愛國的日本人,它們將協助恢復這艘著名的軍艦。……一位極大的仰慕者與信徒,切斯特·尼米茲。”尼米茲也將其撰寫的《海權》(Sea Power)一書的所得10萬日圓,捐贈給了東鄉神社的重建工程,這本書後來在日本發行時,改名為《尼米茲的太平洋海戰史》(ニミッツの太平洋海戦史),成為了暢銷書。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人際關係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父母

  • 父親:切斯特·貝恩哈德·尼米茲(Chester Bernhard Nimitz,一説拼為“Chester Bernard Nimitz”)。
  • 母親:安娜·漢克(Anna Henke)。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妻子

  • 凱塞琳·凡斯·佛裏曼(Catherine Vance Freeman,1892.3.22-1979.2.1),1913年與尼米茲結婚,生育有4個子女。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子女

  • 凱塞琳·凡斯,暱稱“凱特”(Catherine Vance “Kate“,1914-),1934年畢業於伯克利加州大學,成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公共圖書館職員,而後嫁給了美國海軍軍官詹姆斯·湯馬斯·雷(James Thomas Lay,1909-2001)。
  • 小切斯特·威廉·尼米茲,暱稱“切特”(Chester William “Chet“, Jr.,1915.2.17-2002.1.2),1936年畢業於美國海軍學院,一直服役於潛艇部隊,直到1957年以少將軍階退休,領有海軍十字勳章。1969至1980年間擔任珀金埃爾默公司的董事長。
  • 安娜·伊麗莎白,暱稱“南希”(Anna Elizabeth “Nancy“ ,1919-2003),成為了蘭德公司裏的一位經濟專家,從1950年代初期一直服務30年後退休。
  • 瑪莉·孟生(Mary Manson,1931.1.17-2006.2.27):是道明會的成員,而後在加州多明尼克大學教導生物學16年,還擔任了學院院長11年、代理校長1年以及研究機構副總裁13年。 [32]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後世紀念

為了紀念尼米茲,美國把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一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以尼米茲命名(首艦即尼米茲號核動力航空母艦),該級航母共十艘,是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航母。
此外還有相關紀念:
  • “美國偉人”系列郵票,50分錢上的圖案為尼米茲的肖像。
  • 尼米茲基金會,成立於1970年,其提供了美國太平洋戰爭國立博物館資金。
  • 尼米茲高速公路(即880號州際公路),路段位於舊金山灣區、自奧克蘭聖何塞。因為在尖峯時間交通十分擁擠,而被當地人取了“髒亂的尼米茲”(The Nasty Nimitz)的暱稱。
  • 尼米茲冰川,為美國南極洲命名諮詢會(US-ACAN)以尼米茲所命名的一條冰川,在尼米茲海軍作戰部長任內,曾進行過海軍大規模南極觀測行動—高跳行動(Operation Highjump)。
  • 尼米茲大道,為聖迭戈諾馬岬鄰近的一條大道。
  • 尼米茲營,成立於1955年,為聖迭戈的一間新兵招募營。
  • 尼米茲公路,為夏威夷檀香山機場附近的92號公路。
  • 尼米茲圖書館,為美國海軍學院的主圖書館。加州伯克利的海空軍後備軍官訓練學校也有一個被命名為尼米茲的圖書館。
  • 西弗吉尼亞州薩默斯亦有一個“尼米茲鎮”。
  • 在夏威夷檀香山與加利福尼亞州森尼韋爾各有一所“尼米茲小學”。
  • 得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敖德薩、加利福尼亞州漢廷頓公園各有一所“尼米茲中學”。
  • 尼米茲丘,為前關島海軍指揮部據點。
  • 尼米茲公園,位於駐日美軍佐世保海軍基地內的一個小型遊樂園。
參考資料
  • 1.    (美)喬西夫·米茲.《尼米茲》.北京:京華出版社,2004:第11頁
  • 2.    Brayton Harris, Admiral Nimitz: The Commander of the Pacific Ocean Theater,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012,p.3.
  • 3.    Chester W. Nimitz, Some Thoughts to Live By. Texas: Fredericksburg , 1981,p.1.
  • 4.    (美)約翰遜·柯貝爾.《尼米茲》.北京:京華出版社,2008:第29頁
  • 5.    (美)喬西夫·米茲.《尼米茲》.北京:京華出版社, 2004 :第27頁
  • 6.    Elmer B. Potter, Nimitz ,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1976, p.30.
  • 7.    Chester W. Nimitz, Some Thoughts to Live By. Texas: Fredericksburg, 1981,p.2.
  • 8.    Edwin P. Hoyt, How They Won The War in The Pacific: Nimitz and His Admirals, New York: The Lyons Press, 2000.p.32.
  • 9.    Chester W.Nimitz, Some Thoughts to Live By. Texas: Fredericksburg, 1981,p.2.
  • 10.    Brayton Harris, Admiral Nimitz: The Commander of the Pacific Ocean Theater,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2,p.4.
  • 11.    (美)皮特·卡斯滕.《海軍貴族-安納波利斯的黃金時期及現代美國海軍至上主義的出現》.北京:海潮出版社, 2011 :第17頁
  • 12.    (美)約翰遜·柯貝爾.《尼米茲》.北京:京華出版社,2008:第23頁
  • 13.    Elmer B. Potter, Nimitz ,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1976.p.56.
  • 14.    (美)喬西夫·米茲.《尼米茲》.北京:京華出版社,2004 :第55頁
  • 15.    (美)喬西夫·米茲.《尼米茲》.北京:京華出版社, 2004 :第61頁
  • 16.    Chester W. Nimitz, “The Navy’s Secret Weapon”, Petroleum Today, Spring, 1961,p.28.
  • 17.    Norman Friedman, U.S. Aircraft Carri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1,p.49.
  • 18.    Edwin P. Hoyt, How They Won The War in The Pacific: Nimitz and His Admirals, New York: The Lyons Press, 2000.p.44.
  • 19.    唐復權,卜延軍主編.《外國軍事思想論》:國防大學出版社, 2008年版:第488頁
  • 20.    祁長松主編.《美國名將全傳》(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460頁
  • 21.    R.F. Weigley, The American way of war: a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military strategy and policy, New York: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6, p.271.
  • 22.    E.B. Potter, Nimitz ,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1976,p.87.
  • 23.    E.B. Potter, Nimitz ,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1976,p.68.
  • 24.    E.B. Potter, Nimitz ,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1976,p.68.
  • 25.    E. P. Hoyt, How they won the war in the Pacific: Nimitz and his admirals, New York: The Lyons Press,2000, p.56.
  • 26.    嚴興平.美軍在太平洋中的戰略[J]:陝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1992 (4):第80頁
  • 27.    錢俊德.美國軍事思想研究: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12
  • 28.    (美)阿倫·米利特,彼得·馬斯洛斯金.《美國軍事史》:軍事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458頁
  • 29.    王培元、李柱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潛艇的損失》:海軍潛艇學院訓練部,2001年版:第2頁
  • 30.    (美)喬西夫·米茲.《尼米茲》.北京:京華出版社, 2004 :第476頁
  • 31.    E P. Hoyt, How they won the war in the Pacific: Nimitz and his admirals, New York: The Lyons Press,2000, p.34.
  • 32.    Chester W. Nimitz  .NNDB
  • 33.    來自深山的海軍上將——尼米茲  .新浪網.2000-04-11[引用日期2022-05-29]
  • 34.    Chester W. Nimitz | United States admiral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2-05-29]
  • 35.    [美]波特 著;蔣愷等 譯.尼米茲:解放軍出版社,1987-05:前言第1-2,5頁
  • 36.    [美]波特 著;蔣愷等 譯.尼米茲:解放軍出版社,1987-05:1
  • 37.    [美]波特 著;蔣愷等 譯.尼米茲:解放軍出版社,1987-05:634-636
  • 38.    王恩澤 編著.二戰十大猛將:哈爾濱出版社,2015-04:57
  • 39.    高潤浩 編著.尼米茲 永不言敗的海上騎士:石油工業出版社,2014-10:前言第1-3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