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寒食

(唐代韓翃詩作)

鎖定
《寒食》是唐代詩人韓翃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寫的是白晝風光,描寫了整個長安城柳絮飛舞,落紅無數的迷人春景和皇宮園林中的風光;後兩句則是寫夜晚景象,寒食節雖然禁火,但得寵的官員卻可以得到皇上特賜的燭火,家裏輕煙繚繞。詩中充溢着對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同時暗含委婉的諷諫。全詩重在描寫景物,以白描手法寫實,結構嚴謹,藴含多重轉折,用筆含蓄,寓意深遠。
作品名稱
寒食
作品別名
寒食日即事
出    處
全唐詩
作    者
韓翃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七言絕句

寒食作品原文

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1] 

寒食註釋譯文

寒食詞句註釋

⑴寒食:節令名,在農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去冬節(即冬至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寒食正當三月,是春景正濃之時。古代風俗,於寒食前後禁火三天,據説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大夫介子推。相傳介子推輔佐晉文公重耳回國後,隱於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介子推抱樹而死。晉文公為悼念他,禁止在介子推死日生火煮飯,只吃冷食。後相沿成俗,稱為“寒食禁火”。或雲禁火為周的舊制,與介子推之死無關。詩題一作“寒食日即事”。
⑵春城無處:一作“春風何處”。春城,指春天裏的長安城。飛花:一作“開花”。
御柳:宮苑裏的楊柳。
⑷“日暮”句:因為寒食禁火,也即不能燃燭,但對寵幸人家,卻特許賜以蠟燭。日暮,一作“一夜”。漢宮,實指唐宮。傳蠟燭,依次傳遞蠟燭。
⑸輕煙:一作“青煙”。五侯:指當權的外戚或宦官。《漢書·元后傳》載,漢成帝河平二年(前27年)封其舅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為侯,時人稱之五侯。又,《後漢書·陳蕃傳》載,漢順帝梁皇后梁冀為大將軍,其子梁胤、叔父梁讓、梁淑、梁忠、梁戟,皆封侯,世稱梁氏五侯。又,《後漢書·單超傳》載,漢桓帝封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為侯,亦號五侯。 [1]  [2-5] 

寒食白話譯文

春天的長安城裏沒有一處不飛舞着落花。在寒食節這天,東風把皇宮中的柳絲吹得傾斜。
寒食節本應禁火,但黃昏時皇宮中卻傳賜蠟燭燃火,那蠟燭的輕煙飄散在近幸大臣之家。 [6] 

寒食創作背景

寒食是中國古代的傳統節日,古人每逢此節,前後三天不生火,只吃現成冷食,故名寒食。據《西京雜記》記載,在漢代,寒食這天雖然全國都禁火,但皇帝卻賞賜給侯門貴族以蠟燭,特許照明,以示恩寵。唐承漢制,因襲舊例,也在寒食傳燭示恩。這首詩具體作年不詳,如果作於唐玄宗時,則“五侯”當指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及其姊妹等;若是作於安史之亂後,則是指唐代宗以來權勢日盛的宦官政治集團,他們專擅朝政,使得中唐政治日趨腐敗,有如漢末之世。韓翃見到皇家恩澤只惠及上層,於是在這首詩中微露出諷諫之意。 [7-9] 

寒食作品鑑賞

寒食文學賞析

這首詩生動地描摹出寒食節時皇城的蓬勃春景和皇室的雍容富貴,不僅是節日禮俗的真切再現,更是盛世歡歌的具體刻畫。這樣的詩作,當然頗合封建帝王的口味,難怪它受到皇帝的直接讚賞。
“春城無處不飛花”,出語精警,景象宏麗,濃墨渲染出長安寒食日花飛滿天、一派迷濛的動人春色。把春日的長安稱為“春城”,不但造語新穎,富於美感,而且兩字有陰平、陽平的音調變化,諧和悦耳。詩人以此為出發點,先攝全景,為下面逐層深入的描寫做好鋪墊。處處“飛花”,不但寫出春天的萬紫千紅、五彩繽紛,而且確切地表現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時節,嫋嫋東風中柳絮飛舞,落紅無數。不説“處處”而説“無處不”,以雙重否定構成肯定,形成強調的語氣,表達效果更強烈。“春城無處不飛花”寫的是整個長安,下一句則專寫皇城風光,實際是將節令與宮廷、景物與皇恩聯結為一體。既然整個長安充滿春意,熱鬧繁華,皇宮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見了。“寒食”,直接點題,並且補明首句的季節背景。與第一句一樣,這裏並未直接寫到遊春盛況,而是剪取了東風吹拂、御柳搖曳的鏡頭。寒食日有折柳插門的習俗,所以特別寫到柳。同時,據《唐輦下歲時記》記載,“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也就是在寒食節到來時,用鑽木取火的方法,從榆樹、柳樹中得到火種,稱為“新火”,並賞賜給親信的權貴大臣。特別提到“御柳”,正與當時的皇家節日禮俗相關,也關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賜近臣”的意思。詩人用清新疏朗的筆觸,勾出皇城風拂御柳的淡雅畫面,不着痕跡地烘托出皇家的富貴氣象。
如果説一、二句是對長安寒食風光一般性的描寫,那麼,三、四句就是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其中有一個時間推移,一、二句寫白晝,三、四句寫夜晚,“日暮”則是轉折。寒食節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許可,“特敕街中許燃燭”(元稹連昌宮詞》),才是例外。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以得到這份恩典。在寒食那天能得到皇室賞賜的火種,是當時的一種特殊禮遇,所以接受者都引以為榮。“日暮”兩句正是寫這種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畫面。寫賜火用一“傳”字,不但狀出內侍奉旨傳送燭火的動態,而且意味着按照次第挨個賜予,可見封建等級之森嚴。“輕煙散入五侯家”,與上句連貫而下,由“漢宮”進而演變成為“五侯家”的特寫鏡頭,生動描繪出一幅中官走馬傳燭圖。“輕煙散入”緊扣“傳蠟燭”而來,並在字面上與“飛”“斜”照應,描繪出“五侯家”燭煙輕繞、嫋嫋飄散的迷人景象。雖然既未寫馬也未寫人,但足以令人想見內侍代皇帝賜火而走馬傳燭、逐一送到“五侯家”的生動畫面,至於“五侯家”如何感激浩蕩皇恩,又如何燭照如晝、富麗堂皇,都在不寫之中。同時,自然而然會給人產生一種聯想,體會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風光無處不同,家家禁火而漢宮傳燭獨異,這本身已包含着特權的意味。進而,優先享受到這種特權的,則是“五侯”之家。詩中以漢代唐,其實是唐代詩人的慣用手法,同時也已暗寓諷喻之情。
歷代學者對此詩的主旨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種觀點認為此詩為諷喻之作,或説是諷刺楊貴妃的得寵,或説是諷刺唐代宦官的專權,還有人籠統地認為諷喻的是當時的權臣。第二種觀點認為此詩只是描摹盛世春光的感興之作,不過是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皇室的氣派,充溢着對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對盛世承平的歌詠。第三種觀點認為此處刻畫富貴之家的受寵,是為了襯托貧寒之家的孤苦,也就是抒發寥落文人的憤懣情懷。
此詩的藝術成就主要有三點:一是思緒綿密,結構嚴謹。全詩僅四句,但多有轉折。從內容看,由寫景物轉入詠禮俗;從空間看,由皇城轉入御苑,又由皇宮轉入權貴門第;從時間看,由白天轉入日暮;從感情看,由平和轉為莊重。這多重轉折,使得全詩在簡短的篇幅中跌宕起伏。二是用字精妙,準確傳神。如“飛”字、“斜”字、“傳”字、“散”字,不僅本身不可移換,而且相互照應。三是耐人尋味。此詩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繪,並無一字涉及評議,詩人本意也未必在於譏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讀者意會到比作品更多的東西。由於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動了自己的形象與情感之中,發而為詩,反而使詩更含蓄,更富於情韻,比許多刻意諷刺之作更高一籌。 [9]  [10-11] 

寒食名家點評

明代顧璘批點唐音》:大家語。 [12] 
明代桂天祥《批點唐詩正聲》:禁體不事雕琢語,富貴閒雅自見。 [12] 
清代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君平以《寒食》詩得名,宋亡而天下不復禁煙,今人不知鑽燧,又不深習唐事,因不解此詩立言之妙。如“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二語,猶只淡寫。至“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上句言新火,下句言賜火也。此詩作於天寶中,其時楊氏擅寵,國忠、銛與秦、虢、韓三姨號為五家,豪貴榮盛,莫之能比,故借漢王氏五侯喻之。即賜火一事,而恩澤先沾於戚畹,非他人可望,其餘錫予之濫,又不待言矣。寓意遠,託興微,真得風人之遺。 [12] 
清代吳喬圍爐詩話》:唐之亡國,由於宦官握兵,實代宗授之以柄。此詩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見意,唐詩之通於《春秋》者也。 [12]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五侯”或指王氏五侯,或指宦官滅梁冀之五侯,總之先及貴近家也。 [12] 
清代黃叔燦唐詩箋註》:首句逗出寒食,次句以“御柳斜”三字引線,下“漢宮傳蠟燭”便不突。“散入五侯家”,謂近幸者先得之,有託諷意。 [12] 
清代徐增而庵説唐詩》:“不飛花”,“飛”字窺作者之意,初欲用“開”字,“開”字不妙,故用“飛”字;“開”字呆,“飛”字靈,與下句“風”字有情。“東”字與“春”字有情,“柳”字與“花”字有情,“御”字與“宮”字有情,“斜”字與“飛”字有情,“蠟燭”字與“日暮”字有情,“煙”字與“風”字有情,“青”字與“柳”字有情,“五侯”字與“漢”字有情,“散”字與“傳”字有情,“寒食”二字又裝疊得妙。其用心細密,如一匹蜀錦,無一絲跳梭,真正能手。 [12] 
清代宋宗元網師園唐詩箋》:不用禁火而用賜火,烘托入妙(末二句下)。 [12] 
清代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氣骨高妙不待言,用“五侯”寓諷更微。 [12] 
清代喬億大曆詩略》:氣象詞調,居然江寧、嘉州。 [12] 
清代管世銘《讀雪山房雜著》:韓君平“春城何處不飛花”,只説侯家富貴,而對面之寥落可知,與少伯“昨夜風開露井桃”一例,所謂怨而不怒也。 [12] 
清代章燮唐詩三百首註疏》:紀雲:言外寓貧賤之意,與龍標“昨夜風開露井桃”同一運意。蘅塘退士曰:唐代宦官之盛,不減於桓靈,此詩託諷深遠。 [13] 
清代冒春榮葚原詩説》:兩不對。三四作主。 [13] 
近代俞陛雲《詩境淺説續編》:首句言處處飛花,見春城之富麗也。次句言東風寒食,紀帝京之佳節也。三句言漢宮循寒食故事,賜燭近臣。四句言侯家拜賜,輕煙散處,與佳氣同浮。二十八字中,想見五劇春濃,八荒無事,宮廷之閒暇,貴族之霑恩,皆在詩境之內。以輕麗之筆,寫出承平景象,宜其一時傳誦也。 [13] 
近代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唐肅代以來,宦官擅權,後漢事諷諭尤切。 [13] 

寒食後世影響

據唐代孟棨本事詩》記載,唐德宗非常欣賞韓翃此詩,為此特賜多年失意的詩人以駕部郎中、知制誥的顯職。由於當時江淮刺史也叫韓翃,德宗特御筆親書此詩,並批道:“與此韓翃。”成為一時流傳的佳話。韓翃也因《寒食》這首詩而流傳千古。“春城無處不飛花”一句已引申為讚美春天的名句,也是“飛花令”這一名稱的來源。 [9]  [14] 

寒食作者簡介

韓翃 韓翃
韓翃,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十三載(754)進士及第。寶應中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大曆後期,先後入汴宋、宣武節度使幕府為從事。建中初,德宗賞識其《寒食》詩,任駕部郎中,知制誥,官終中書舍人。為“大曆十才子”之一。其詩多送行贈別之作,善寫離人旅途景色,發調警拔,節奏琅然,但乏情思,亦無深致。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泛。明人有《韓君平集》。《全唐詩》存其詩三卷。 [9] 
參考資料
  • 1.    (清)彭定求主編;陳書良,周柳燕選編. 御定全唐詩簡編 中[M]. 海口:海南出版社, 2014:809.
  • 2.    馬茂元,趙昌平選注. 唐詩三百首新編[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20:281-282.
  • 3.    (清)蘅塘退士選;金性堯注;金文男輯評. 唐詩三百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356.
  • 4.    曾凡玉編著. 唐詩譯註鑑賞辭典[M]. 武漢:崇文書局, 2017:647.
  • 5.    王烈夫編著. 中國古代文學名篇註解析譯 第2冊 唐朝[M]. 武漢:武漢出版社, 2016:226.
  • 6.    費振剛等評譯. 名家注評今譯唐詩三百首[M].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2017:429.
  • 7.    程千帆,沈祖棻選注. 古詩今選[M]. 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 2019:439-440.
  • 8.    王洪主編. 古代詩歌鑑賞辭典[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1989:375-377.
  • 9.    俞平伯,蕭滌非,周汝昌,施蜇存等撰寫. 唐詩鑑賞辭典 2[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7:704-705.
  • 10.    (清)蘅塘退士編選;王向峯,林東海,張恩華主編. 唐詩三百首鑑賞辭典 下[M]. 瀋陽:萬卷出版公司, 2018:891-894.
  • 11.    賀新輝主編. 唐詩名篇賞析 第2冊[M]. 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2007:372-373.
  • 12.    陳伯海主編. 唐詩匯評 中[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5:1327.
  • 13.    王步高主編. 唐詩三百首匯評[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1996:804-806.
  • 14.    李定廣評註. 中國詩詞名篇賞析 上[M].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2018:224-2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