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孟棨

鎖定
孟棨(生卒年及裏貫不詳,活動於唐文宗至唐僖宗時期),一作孟啓,字初中。中國唐朝時期大臣、詩論家、 [1]  文學家。 [2] 
孟棨於開成年間曾在梧州任職。參加進士考試近30年,乾符二年(875年),始登進士第,累遷尚書司勳郎中。後又在光啓二年(886年),著成《本事詩》1卷。 [1] 
孟棨編撰而成的《本事詩》,分為《情感》《事感》《高逸》等七類,保存了不少唐詩人的遺聞軼事,其中“紅葉題詩”、“崔護”等條成為了後世戲曲題材。 [1]  還開創了中國詩話的一種特殊體裁。 [2]  後世的《續本事詩》《本事詞》等,都依其體例而作。 [1]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人
主要作品
《本事詩》
本    名
孟棨

目錄

孟棨人物生平

孟棨編著了著名的《本事詩》,記錄了許多唐朝詩人的逸事。 並收錄了相關的一些詩歌。因為這本書,很多優美的詩篇、故事和唐人佚詩才得以流傳,因此彌足珍貴。崔護膾炙人口的“人面桃花”一詩即來自此書: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本事詩中共分情感、事感、高逸、怨憤、徵異、徵咎、嘲戲等7類,共41則故事。除了宋武帝吟謝莊《月賦》、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破鏡重圓的兩則發生於六朝時期,其它均為唐代逸事。該書留世有《古今逸史》、《顧氏四十家小説》、《津逮秘書》、《歷代詩話續編》等不同版本。

孟棨《崔護》

博陵崔護,姿質甚美,而孤潔寡合。舉進士下第。清明日,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一畝之宮,而花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入,以杯水至,開門設牀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妖姿媚態,綽有餘妍,崔以言挑之,不對,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崔亦眷盼而歸,嗣後絕不復至。 及來歲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牆如故,而已鎖扃之。因題詩於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數日,偶至都城南,復往尋之,聞其中有哭聲,扣門問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護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殺吾女。”護驚起,莫知所答。老父曰:“吾女笄年知書,未適人,自去年以來,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與之出,及歸,見左扉有字,讀之,入門而病,遂絕食數日而死。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將求君子以託吾身,今不幸而殞,得非君殺之耶?”又持崔大哭。 崔亦感慟,請入哭之。尚儼然在牀。崔舉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須臾開目,半日復活矣。父大喜,遂以女歸之。

孟棨譯文

博陵人崔護,容貌品行十分美好,卻很孤傲很少和別人合得來。參加進士考試未考中。清明節那一天,獨自漫遊京城南,發現一座住人的莊園,有一畝大的圍牆,花草樹木叢生,寂靜得好像沒有人,他去敲門敲了很久,有個女子從門縫偷看他,問道:“誰呀?”崔護把姓名告訴了她,説:“遊賞春景獨自走來,因喝酒渴了,求杯水喝。”女子進屋,拿一杯水出來。打開門,放把椅子請他坐下。她獨自靠着小桃樹的斜枝站着,而含而不露的情意特別深。她豔麗的姿容嫵媚的情態,柔美從容。崔護用話挑逗她,她不回答。彼此用目光注視了很久。崔護告辭離去,她送到大門口,好像有不盡的情意,然後才進門。崔護也依依不捨地回去了。此後就沒有再來。
等到第二年清明節那一天,崔護忽然想念起那個女子,感情不能控制,就直接前去找尋她。大門院落像原來的一樣,但已經鎖上了鎖頭。崔護於是在左邊的門上題了一首詩,寫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以後又過了幾天,崔護偶然到京城南,又前去尋找那人家,聽見院裏有哭聲,就敲門詢問其中的原因。有個老漢出來説:“您不是崔護嗎?”回答説:“是我。”老漢又哭着説:“您害了我的女兒!”崔護又吃驚又悲傷,不知道回答什麼。老漢説:“我女兒成年了,懂得詩書,還未許配人家。從去年以來,經常恍恍惚惚,好像有什麼東西丟了。前一天和她出門,等到回來,她看見左門上有字,讀完它,進門就病了,於是絕食幾天後死了。我老了,只有這一個女兒,沒有嫁出她的原因,是要找一個君子,以此託付他養老。現在女兒不幸死了,莫不是你殺了她嗎!”老漢把住崔護大哭。崔護也傷感悲痛,請求進屋內哭她一回,女子還整齊地在牀上。崔護抬起她的頭,枕着她的大腿,哭着禱告説:“我在這裏!”不久女子睜開了眼,過了半天又活了。老漢十分高興,就把女兒嫁給了崔護。

孟棨註釋

博陵崔護(1),資質甚美(2),而孤潔寡合。舉進士下第(3)。清明日,獨遊都城南,得居人莊(4),一畝之宮(5),花木叢萃,寂若無人。扣門久之(6),有女子自門隙窺之(7),問曰:“誰耶?”護以姓氏對(8),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女入,以杯水至。開門,設牀命坐(9)。獨倚小桃斜柯佇立(10),而意屬殊厚(11)。妖姿眉態,綽有餘妍(12)。崔以言挑之,不對。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辭去,送至門,如不勝情而入(13)。崔亦眷盼而歸(14)。爾後絕不復至(15)。
及來歲清明日(16),忽思之,情不可抑,徑往尋之。門院如故(17),而已扃鎖之(18)。崔因題詩於左扉曰(19):“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數日,偶至都城南,復往尋之,聞其中有哭聲,扣門問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護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殺吾女!”崔驚怛(20),莫知所答。父曰:“吾女笄年知書(21),未適人(22)。自去年以來,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與之出(23),及歸,見在左扉有字,讀之,入門而病。遂絕食數日而死。吾老矣,惟此一女,所以不嫁者,將求君子,以託吾身(24)。今不幸而殞(25),得非君殺之耶(26)!”又持崔大哭。崔亦感動,請入哭之,尚儼然在牀(27)。崔舉其首,枕其股(28),哭而祝曰(29):“某在斯(30)!”須臾開目(31),半日復活。老父大喜,遂以女歸之(32)。
(1)博陵:今河北定縣。 (2)資質:容貌和性格。 (3)下第:落選。 (4)得:發現。 (5)宮:圍牆。 (6)扣:敲。之:助詞,湊足音節。 (7)隙:縫隙。窺:偷看。 (8)對:回答。 (9)牀:坐具,椅子。 (10)柯:樹枝。佇:站。 (11)意屬:指含而不露的情意。 (12)綽(chuò)有餘妍:姿態柔美從容不迫。 (13)不勝:不盡。 (14)眷盼:顧念,眷戀。 (15)爾:此。 (16)來歲:來年,明年。 (17)故:原來的。 (18)扃(jiōng)鎖:用鎖頭鎖上。 (19)因:於是。扉:門。 (20)笄(jī)年:指婦女可以插笄的年齡,即成年。笄,簪子。 (22)適人:嫁人。 (23)比日:前一天。 (24)託吾身:付託養老。 (25)殞(yǔn):死亡(26)得非:同“得無”,莫非,莫不是。 (27)儼(yan)然:整齊。 (28)股:大腿。 (29)祝:禱告。 (30)某:我,古人自稱。斯:這裏。 (31)須臾:不久。 (32)歸:出嫁。
參考資料
  • 1.    馬良春,李福田總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091頁
  • 2.    張福慶編著.中國古代文學家字號室名別稱詞典.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第16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