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不花

鎖定
太不花(?—1358年),又譯泰不花,蒙古族,弘吉剌氏,世代為外戚(國舅),以世胄入官,累遷雲南行省右丞,歷通政使上都留守遼陽行省平章政事1348年,在丞相太平的推薦下,召回中央任中書省平章政事1349年,太平被罷官,脱脱復為相,太不花與於脱脱拉幫結派,欲謀害太平 [1]  治平二年(1352年劉福通義軍光復河南,因老章出師久無功,以太不花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先後攻陷南陽、汝寧、唐州、隨州、安陸、德安等地。治平四年(1354年),與答失八都魯及會軍鎮壓安豐路 [18]  十二月,脱脱因鎮壓高郵張士誠不利,被奪兵權,太不花升任河南行省左丞相,與月闊察兒雪雪總率各軍。 [2]  [19]  龍鳳元年(1355年)五月,因為不遵守中央命令,且放縱軍隊擄掠百姓,被監察御史彈劾而免職,十一月再任湖廣行省左丞相,鎮壓沔陽、湖廣等處徐宋義軍。 [9]  龍鳳三年(1357年),對中央再次用漢人太平為相而不滿,不積極鎮壓義軍,反而縱軍四出剽掠百姓。 [3]  龍鳳四年(1358年)山東宋軍充斥,且逼近大都(今北京),妥歡帖睦爾任太不花為中書省右丞相,總兵鎮壓山東宋軍。 [11]  太不花奏請左丞相太平親運糧餉至軍中,否則不進軍,想要藉機殺害。又排擠分省參知政事卜顏帖木兒、張晉,陷害知樞密院事完者帖木兒,被監察御史迷兒只海等彈劾,妥歡帖睦爾下令削太不花官爵,奪其兵權,太不花求救於舊部劉哈剌不花,劉哈剌不花親赴大都(今北京)為其説情,見事不可挽,遂將太不花父子縛送大都,途中二人被處決。 [4]  [13] 
本    名
太不花
別    名
泰不花
所處時代
元末明初
民族族羣
蒙古族
官    職
雲南行省右丞→通政使→上都留守→→遼陽行省平章政事→中書省平章政事→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河南行省左丞相→湖廣行省左丞相→中書省右丞相

太不花人物生平

太不花,弘吉剌氏。世為外戚,以世胄入官,累遷雲南行省右丞,歷通政使、上都留守、遼陽行省平章政事。 [1] 
1348年太平為丞相,力薦太不花可大用,召入,為中書省平章政事。 [1] 
1349年正月十五日,命中書省平章政事太不花提調會同館 [5] 
二月二十日,太不花辭職,不被許可。 [6] 
七月二十六日,中書省左丞相太平被罷為翰林學士承旨 [14] 
閏七月二日,妥歡帖睦爾任命脱脱為中書省左丞相。 [15] 
太不花於是與脱脱拉幫結派,欲謀害太平,眾由是不平之。 [1] 
1352年劉福通義軍光復河南,知樞密院事老章出師久無功,詔拜太不花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加官太尉,領兵去代替老章
三月八日,攻陷南陽。繼而攻陷汝寧、唐、隨,又下安陸、德安等路。 [2]  [7] 
治平四年(1354年)十月十日,妥歡帖睦爾命令答失八都魯及泰不花等會軍鎮壓安豐路 [18] 
十二月十日,妥歡帖睦爾以脱脱老師費財,已逾三月,坐視起義,恬不為意,削脱脱官爵,安置在淮安,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安置寧夏路。以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太不花為河南行省左丞相,中書省平章政事月闊察兒加官太尉,集賢大學士雪雪知樞密院事,一同總兵,總領諸處徵進軍馬,並在軍諸王、駙馬、省、院、台官及大小出軍官員,其滅裏、卜亦失你山、哈八兒禿、哈怯來等拔都兒、雲都赤、禿兒怯裏兀、孛可、西番軍人、各愛馬朵憐赤、高麗、回回民義丁壯等軍人,並聽總兵官節制。 [19]  山東、河北諸軍則由太不花調遣。而太不花乃以軍士缺乏糧食之故,頗驕傲不遵中央命令,軍士又往往劫掠百姓,深為民患。 [2] 
龍鳳元年(1355年)五月七日,監察御史也裏忽都等彈劾其居功驕傲、虐害人民之罪。於是妥歡帖睦爾下令盡奪其職,俾率領火赤温,從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魯鎮壓義軍。 [2]  [8] 
十一月十三日,復拜湖廣行省左丞相,節制湖廣、荊襄諸軍,招捕沔陽、湖廣等處徐宋義軍。 [3]  [9] 
龍鳳三年(1357年)五月二十二日,妥歡帖睦爾再次任命太平為中書省左丞相。 [16] 
太不花聽聞太平復相,意不能平,嘆息道:「我沒有辜負朝廷,是朝廷辜負了我。太平一個漢人,如今卻再次在朝廷中辦事,安受逸樂,我反而在朝廷外勤苦啊!」及攻擊宋軍,宋軍且退,諸將皆欲乘勝追擊渡過長江,而太不花反以蓄精養鋭為由,命令部隊後退。 [3] 
六月,劉福通汴梁(今河南開封),軍分三路,關先生破頭潘、馮長舅、沙劉二、王士誠入山西、河北,由朔方攻上都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趨關中毛貴田豐據山東,趨大都(今北京)。 [17] 
汴梁守將請求援軍,遣使往返十次於太不花,依然是按甲不進。這時,睢州、亳州、太康均為宋軍所有,邊警日急。有人問他説:「反賊旦夕就要到了,丞相為何不進兵?」太不花顧左右高聲説道:「有我在,什麼小寇敢來犯境!你們不要多嘴,我自有神機妙算。」繼而縱兵四處搶劫,百里之內,蕩然無遺 [3] 
八月,宋軍攻克大名路 [17] 
太不花渡師河北,九月二十六日攻陷大名路(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並所屬郡縣。聲取曹州濮州,遂駐於彰德衞輝 [3]  [10] 
俄而曹州濮州宋軍進入山西、河北,大同亦相繼不守,遂蔓延不可制。蒙元以為憂,兩次遣重臣以密旨諭太不花,並告訴他用兵方略,而太不花不以為意。太不花之子壽童以同知樞密院事之職領兵鎮壓山東,久而無功,寫給中央的報告書語氣也很傲慢,妥歡帖睦爾更加厭惡太不花。 [3] 
龍鳳四年(1358年)二月十三日,於是妥歡帖睦爾任命太不花為中書省右丞相,總率領其兵鎮壓山東。 [11] 
太不花既渡河,即上疏以謂:「反賊勢力很強,軍行應當以糧餉為先。昔日漢朝韓信行軍,蕭何運糧,現在籌劃沒有人比得過丞相太平,如果太平親自到軍中運送軍糧,事情就好辦了,否則我軍不能進發。」其背後的實際含意是因為怨恨太平,想把他誆到軍中來害死。這時參知政事卜顏帖木兒、張晉等巡察山東,二人彈劾太不花之子壽童不進兵。太不花來山東後藉口軍糧未運來,將二人斷然遣回中央。又因為知樞密院事完者帖木兒為右丞時,曾彈劾太不花之不法行為,太不花懷恨在心,以失誤專制之罪名,擅自調換完者帖木兒的官職,把他召到軍欲殺害他。這些事被中央知道後,眾皆譁然。而太平與太不花素來不和,現見太不花有書上奏,以為是要害他,遂使監察御史迷只兒海等,彈劾太不花不服從中央,拖延出兵鎮壓義軍之罪,他自己也面向妥歡帖睦爾極力説太不花的不是,於是妥歡帖睦爾下令削太不花官爵,奪其兵權,要把他貶於蓋州(今遼寧省蓋州市),以知樞密院事悟良哈台代替太不花總率其兵。 [4] 
五月十六日,太平使監察御史迷只兒海等,彈劾太不花不服從中央,拖延出兵鎮壓義軍之罪,太平也面向妥歡帖睦爾極力説太不花的過錯。 [4]  [12] 
五月十八日,妥歡帖睦爾下令削太不花官爵,奪其兵權,要把他軟禁於蓋州(今遼寧省蓋州市),以知樞密院事悟良哈台代替太不花總率其兵。 [12]  [4] 
太不花聽聞妥歡帖睦爾要削奪他的官爵兵權,連夜到劉哈剌不花那裏求救。劉哈剌不花原是太不花的部將,因鎮壓起義軍有功而官拜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當時領兵屯駐在保定(今河北保定),見太不花來,因張樂大宴招待太不花,劉哈剌不花舉酒慷慨言説:「丞相是國家的柱石,對國家有大功勳,陛下終究不會害丞相,必只是有讒言離間而已。我當親自往大都見陛下説這件事,丞相不要擔憂。」 [4] 
劉哈剌不花即跑到大都(今北京),先見太平,太平問他來幹什麼,哈劉哈剌不花如實以告,太平説:「太不花大逆不道,如今詔書已下達,你還敢輒妄言啊?若不謹慎行事,你也將身受其禍。」劉哈剌不花聽太平如此説,不敢再説什麼了。太平估計太不花必在劉哈剌不花那裏,因對他:「你若能把太不花帶來,我可以帶你去見皇上,你的功勞不會小。」劉哈剌不花答應了。太平把劉哈剌不花引見給妥歡帖睦爾,妥歡帖睦爾給了劉哈剌不花許多賞賜。 [4] 
原先,劉哈剌不花為太不花部將時,與倪晦同在太不花帳下,太不花每次委任倪晦,而劉哈剌不花提出的計策卻多不被採納,劉哈剌不花心懷怨氣。到這時,知太不花的事不可挽救了,回去到保定就將太不花父子綁送往大都(今北京)。 [4] 
六月一日,太不花父子在途中被處決。 [13] 

太不花親屬成員

壽童
參考資料
  • 1.    《元史·卷一百四十一》:太不花,弘吉剌氏。世為外戚,官最貴顯。太不花沉厚有大度,以世冑入官,累遷雲南行省右丞,歷通政使、上都留守、遼陽行省平章政事。至正八年,太平為丞相,力薦太不花可大用,召入,為中書平章政事。明年,太平既罷,脱脱復為相。太不花因黨於脱脱謀欲害太平,眾由是不平之。
  • 2.    《元史·卷一百四十一》:十二年,盜起河南,知樞密院事老章出師久無功,詔拜太不花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加太尉,將兵往代之。未期月,平南陽、汝寧、唐、隨,又下安陸、德安等路,招降服叛,動合事宜,軍聲大振。 十四年,脱脱以太師、右丞相總大兵徵高郵,尋詔奪其兵柄,而升太不花本省左丞相,與太尉月闊察兒、樞密知院雪雪代總其兵。山東、河北諸軍悉令太不花節制。而太不花乃以軍士乏糧之故,頗驕傲不遵朝廷命令,軍士又往往剽掠為民患。 十五年,監察御史也裏忽都等劾其慢功虐民之罪,於是天子下詔盡奪其職,俾率領火赤温,從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魯徵進。
  • 3.    《元史·卷一百四十一》:頃之,復拜湖廣行省左丞相,節制湖廣、荊襄諸軍,招捕沔陽、湖廣等處水陸賊徒。會朝廷復拜太平為中書左丞相,太不花聞之,意不能平,歎曰:「我不負朝廷,朝廷負我矣。太平漢人,今乃復居中用事,安受逸樂,我反在外勤苦邪!」及擊賊,賊且退,諸將皆欲乘勝渡江,而太不花乃反勒兵而退,以養鋭為名。其後賊犯汴梁,守臣請援兵,至十往反,太不花乃始率兵援汴梁,而猶按甲不進。時睢、亳、太康俱已陷,邊警日急。或諫之曰:「賊旦夕且至,丞相兵不進何也?」太不花顧左右大言曰:「我在,何物小寇敢犯境邪?若等毋多言,我自有神算也。」既而縱軍出掠,百里之內,蕩然無遺。繼又渡師河北,聲取曹、濮,遂駐於彰德、衞輝。俄而曹、濮之賊奪竄晉、冀,大同亦相繼不守,遂蔓延不可制。朝廷以為憂,兩遣重臣諭以密旨,授之成算,而太不花恬不為意。是時,其子壽童以同知樞密院事將兵分討山東,久無功,嘗以事入奏,語言有驕慢意,帝由是惡之。
  • 4.    《元史·卷一百四十一》:十八年,山東賊愈充斥,且逼近京畿,於是詔拜太不花中書右丞相,總其兵討山東。既渡河,即上疏以謂:「賊勢張甚,軍行宜以糧餉為先。昔漢韓信行軍,蕭何饋糧,方今措畫,無如丞相太平者,如令太平至軍中供給,事乃可濟,不然兵不能進矣。」其意實銜太平,欲其至軍中即害之也。時參知政事卜顏帖木兒、張晉等分省山東,二人者嘗劾壽童不進兵,太不花至,則以其餽運不前斷遣之。又以知樞密院事完者帖木兒為右丞之日嘗劾其非,亦加以失誤專制之罪,擅改其官,徵至軍欲害之。事聞,廷議喧然。而太平與太不花久有隙,會其疏來上,以其欲害己也,遂諷監察御史迷只兒海等劾其緩師拒命之罪,而於帝前力譖之。於是乃下詔削其官爵,奪其兵柄,安置於蓋州,以知樞密院事悟良哈台總其兵。 太不花聞有詔,夜馳詣劉哈剌不花求救解。劉哈剌不花者,太不花故部將也,以破賊累有功,拜淮南行省平章政事,時駐兵保定。見太不花來,因張樂大宴,舉酒慷慨言曰:「丞相國家柱石,有大勳勞如此,天子終不害丞相,是必讒言間之耳。我當自往見上言之,丞相毋憂也。」哈剌不花即走至京,首見太平。太平問其來何故,哈剌不花具以其故告之。太平曰:「太不花大逆不道,今詔已下,爾乃敢輒妄言邪?不審處,禍將及爾矣。」哈剌不花聞太平言,畏懼,噤不能發。太平度太不花必在哈剌不花所,即語之曰:「爾能致太不花以來,吾以爾見上,爾功不細矣。」哈剌不花因許之。太平乃引入見帝,賜賚良渥。初,劉哈剌不花之為部將於太不花也,與倪晦者同在幕下,太不花每委任晦,而哈剌不花計多阻不行,哈剌不花心嘗以為怨。及是,知事已不可解,還,縛太不花父子送京師,未至,皆殺之於路。
  • 5.    《元史·卷四十二》:丙午,命中書平章政事太不花提調會同館。
  • 6.    《元史·卷四十二》:二月戊辰,祭社稷。辛巳,太不花辭職,不允。
  • 7.    《元史·卷四十二》:壬子,河南左丞相太不花克復南陽等處。
  • 8.    《元史·卷四十四》:五月壬辰,復襄陽路。監察御史也裏忽都等劾奏河南行省左丞相太不花慢功虐民,詔削其官職,仍令率領火赤温,從總兵官、平章政事答失八都魯徵進,答失八都魯管領太不花一應軍馬。
  • 9.    《元史·卷四十四》:甲午,以太不花為湖廣行省左丞相,總兵招捕湖廣、沔陽等處,湖廣、荊襄諸軍悉聽節制,給還元追奪河南行省丞相宣命,仍給以功賞宣敕、金銀牌面。戊戌,介休縣桃杏花。己亥,太陰犯鬼宿。戊申,右丞相定住以病辭職,命以太保就第治病。庚戌,賊陷饒州路。辛亥,賜高麗國王伯顏帖木兒為親仁輔義宣忠奉國彰惠靖遠功臣。是月,答失八都魯攻夾河賊,大破之。賊陷懷慶,命河南行省右丞不花討之。以湖廣歸州改隸四川行省。
  • 10.    《元史·卷四十五》:戊戌,太不花復大名路並所屬郡縣。
  • 11.    《元史·卷四十五》:辛巳,詔以太不花為中書右丞相,總兵山東。
  • 12.    《元史·卷四十五》:癸丑,監察御史七十等,糾劾太保、中書右丞相太不花。乙卯,詔削太不花官爵,安置蓋州。時太不花總兵山東,以知行樞密院悟良哈台代之。命悟良哈台節制河北諸軍,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周全節制河南諸軍。
  • 13.    《元史·卷四十五》:六月戊辰朔,太不花伏誅。
  • 14.    《元史·卷四十二》:乙卯,罷右丞相朵兒只,依前為國王,左丞相太平為翰林學士承旨。
  • 15.    《元史·卷四十二》:閏月辛酉,詔脱脱為中書左丞相,仍太傅
  • 16.    《元史·卷四十五》:丙申,命搠思監為右丞相,太平為左丞相
  • 17.    錢謙益.國初羣雄事略.北京:中華書局,1982:18-19
  • 18.    《元史·卷四十三》:冬十月甲午,享於太廟。戊戌,詔答失八都魯及泰不花等會軍討安豐。
  • 19.    《元史·卷四十三》:丁酉,詔以脱脱老師費財,已逾三月,坐視寇盜,恬不為意,削脱脱官爵,安置淮安路,弟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安置寧夏路。以河南行省平章政事泰不花為本省左丞相,中書平章政事月闊察兒加太尉,集賢大學士雪雪知樞密院事,一同總兵,總領諸處徵進軍馬,並在軍諸王、駙馬、省、院、台官及大小出軍官員,其滅裏、卜亦失你山、哈八兒禿、哈怯來等拔都兒、雲都赤、禿兒怯裏兀、孛可、西番軍人、各愛馬朵憐赤、高麗、回回民義丁壯等軍人,並聽總兵官節制。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