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大名路

(中國元代行政區劃名)

鎖定
大名路,中國元代行政區劃名。金正大六年蒙古太宗元年(1229年),蒙古大將拖雷高言破大名府。元因舊名,大名府路屬燕南河北道。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將大名府改為大名路。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設大名路總管府,轄一司、五縣、三州,州轄六縣。元至大間,改屬中書省直轄。明洪武元年(1368年),將大名路復為大名府。 [1] 
元代大名路轄境大致在今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以及山東省東明縣一帶,舊治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城。 [2] 
中文名
大名路
政區類型
古行政區名(地級)
始置年代
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
政府駐地
大名府城
所屬地區
中書省直轄
下轄地區
五縣、三州(州轄六縣)
地理位置
冀豫魯三省交界處
存在時間
113年

大名路建置沿革

明正德《大名府志》卷一沿革 明正德《大名府志》卷一沿革
正大六年蒙古太宗元年(1229年)蒙古大將拖雷高言破大名府 [3] 
蒙古太宗六年(1234年),大名縣治由大名府城移至南樂鎮(今大名縣舊治村)。
蒙古太宗七年(1235年),將大名府改為大名路,割恩州清河縣曹州東明縣割屬大名路。 [3] 
蒙古憲宗五年(1255年),以大名、彰德、衞輝籍餘之民約五千户,立為淇州,中統元年(1260年),隸大名路宣撫司。
至元二年(1265年),割大名路東明、長垣開州;滑州、浚州真定路割屬大名路。 [3]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設大名路總管府,轄一司、五縣、三州,州轄六縣。
至大四年(1311年),設立十一行省,中書省治大都,領二十九路,其中大名路屬之。大名路治大名府,為大名府路總管府,户六萬八千六百三十九,口一十六萬三百六十九。轄區未變。
明洪武元年(1368年),將大名路復為大名府 [3] 

大名路行政區劃

康熙《畿輔通志》卷二建置志 康熙《畿輔通志》卷二建置志
元代大名路轄一司、五縣、三州,州轄六縣: [2] 
一司:錄事司(元制,錄事司,掌城中民事)。
三州:開州,下轄濮陽縣東明縣長垣縣清豐縣
滑州,轄白馬縣內黃縣
浚州 [1] 

大名路志書記載

民國《大名縣誌》卷一沿革 民國《大名縣誌》卷一沿革
元史》卷五十八志十地理志:
大名路,上。唐魏州。五代南漢大名府。金改安武軍。元因舊名,為大名府路總管府。户六萬八千六百三十九,口一十六萬三百六十九。領司一、縣五、州三。州領六縣。 [1] 
縣五
元城,中。倚郭。至元二年,併入大名縣,後復置。大名,中。倚郭。太宗六年,立縣治。憲宗二年,遷縣事於府城內。至元二年,省元城來屬,尋析大名、元城為二縣。九年,還縣治於故所。南樂,中。魏縣,中。清河。本恩州地,太宗七年,籍為清河縣,隸大名路。 [1] 
州三
開州,上。唐澶州。宋升開德府。金為開州。元割開封之長垣曹州之東明來屬。領四縣:
濮陽,上。倚郭。東明,中。太宗七年,割隸大名路。至元二年來屬。長垣,中。初隸大名路,至元二年始隸開州。清豐。中。 [1] 
滑州,中。唐改靈昌郡。宋改武成軍。元仍為滑州。領二縣:
白馬,上。為州治所。內黃。
浚州,下。唐置黎州,後廢。石晉置浚州。宋為通利軍,又改平川軍。金復為浚州。元初隸真定。至元二年,隸大名。 [1] 
參考資料
  • 1.    大名縣誌編委會.大名縣誌:新華出版社,1994年:45-46頁
  • 2.    譚其驤 等.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1日:元9-10頁
  • 3.    宋濂、王褘.元史:中華書局,197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