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啃老

鎖定
傳統意義上人們以經濟獨立作為長大成人的標誌,但是啃老族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父母,“長大不成人”是這些人及社會面臨的共同尷尬。
啃老族”年齡都已成年,並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羣體”。
中文名
啃老
人    羣
具有社會生存能力的年輕人
定    義
消極的現象
主要成因
宏觀環境上的經濟不景氣
讀    音
kěn lǎo

啃老含義

啃老指的是年輕人選擇靠父母生而活。

啃老特點

啃老族(eaten-old groups,又稱“吃老族”、“傍老族”或“尼特族”。尼特族是NEET在台灣的譯音,NEET的全稱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於英國,之後漸漸的使用在其他國家。它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族羣。在英國,尼特族指的是16-34歲年輕族羣;在日本,則指的是15-34歲年輕族羣;在中國,具體主要指的是在23-30歲之間,具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羣體”。有些人為了自己不花錢的理想,一直啃老,所以,我們稱他們為啃老族。

啃老現狀

“啃老族”很可能成為影響未來家庭生活的“第一殺手”。社會科學家認為,在當前就業壓力日增,獨生子女壯大的前提下,“啃老族”有擴大的跡象。當中國進入老年社會的時候,“啃老族”必將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襁褓青年”的獨立,除了依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也應為其創造適合的工作機會。與其讓父母養活“啃老族”,不如給他們工作崗位,讓他們成為有能力養活父母的“養老族”。

啃老成因

主要成因:宏觀環境上的經濟不景氣。社會對就業的吸納能力不足,創業條件不理想,創業所需的經濟基礎、人脈積累要求比較高。年輕一代所接受的教育與社會現實的脱離。
主觀原因:80後90後普遍對就業工作的要求較高,心理承受能力差,住房、購車等社會壓力對其身心影響較大,導致不少人逃避壓力選擇啃老。其次,年輕一代 自身的學歷,知識水平不過硬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怕受苦,不願出去工作養活自己。
客觀原因:“權二代”和“富二代”的家庭溺愛導致不願打工,社會處於轉型期地區發展不平衡,導致東部沿海地區工作達到飽和,但是西部地區卻缺少勞動力。因此在東部地區的年輕人就業壓力普遍增大,許多青年人找不到工作,只能選擇“啃老”。收入與物價嚴重不成正比。

啃老種類

啃老啃老房

啃老房 啃老房
房價上漲之快,剛出來工作的普通工薪一族,依靠自己的能力買房子的想法顯得遙不可及。有數不清的父母願意幫子女分擔這沉重的擔子,哪怕是傾其所有,父母一輩子的積蓄在房價漲速中顯得杯水車薪。現代人多認為有“能力”啃老房的子女們與沒“能力”啃老房的人羣相比較,已算是幸福的。
有不少網友認為:買房“啃老”不孝順,也不道德。社會學家顧駿反駁:“不管自己買房還是靠父母支援,關鍵要讓父母開心。這才是判斷孩子是否孝順的標準。只要父母給得開心,子女拿得安心,局外人又何必多心?更不要隨便扣上‘不道德、不孝順’的帽子。”
要是以父母親在世時資助子女購房就是代表啃老,那父母離世後所留下來的房產給子女,也都算是啃老的另一種形式,因其本質上房產的來源都是來自父母親。

啃老啃老文化

1. 含義:“文化啃老”指的是在文化領域當下存在只靠稀釋或顛覆經典、爭奪古人遺址來吸引大眾注意力,而沒有表現出當今中國文化應有的創造力的文化現象
2. 問題反思:一些地方政府的文化開發無非就是這樣的套路:祭出所謂名人大旗,管他古代還是現代,虛構還是現實,留美名還是遺臭名,然後修建幾處故居或主題公園之類的景點,接下來只等着攬客賣票。
類似現象表現出對傳統文化的盲目依賴,對當下文化的極端不自信;以及地方政績衝動下和行業利益驅動下的資源經濟博弈。歷史文化及名人完全成了某些人附庸風雅或者獵取經濟利益的敲門磚。這種缺乏創新一哄而上,挾持古人、扭曲傳統的狹隘行徑,不僅是一種文化短視,更令傳統文化的傳承陷入庸俗化和功利化的泥淖而不能自拔。
啃老 啃老
儘管成功改制了白話文,但近年來四書五經卻如雨後春筍般的盛開於四周,這並非一個不好的現象,但應該看到這種現象的背後,其實體現了中國當下文化體系的極度匱乏,所折射出的社會現象是這個民族的集體“啃老”,對當下文化的極度不自信,由此提升文化軟實力只能終成空話。
作為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的民族,我們要做的不是躺在老祖宗的成果上坐享其成,更不是被沉重的傳統裹挾不前——中國需要的是文化復興,而不是文化復古,“文化啃老”該休矣。
3. 破解之道:“經典”新編,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切忌躁動,蜂擁而至。只有慎之又慎,不為金錢所動,才能使“經典”神韻無窮,歷史遺存光彩奪目,閃爍着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傳,令人景而仰之。一個民族要真正贏得世界尊重,一定要在科技、文化、思想上對世界有貢獻。事實上,中國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還是“中國製造”,真正讓全世界敬重的文化上的東西,還沒有。在如今的世界藝術界,中國藝術都不是主流。 [1]  所以,我們應以古人的聰明智慧教育後人開拓創新,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無愧於我們偉大變革的時代,這才是當務之急。

啃老啃老劇

啃老劇是指當今影視市場唯收視率論,沒有創新只有翻拍熱播劇的現象。
看古裝劇,屏幕上不是“王朝”就是“秘史”;説古人事,帝后君臣湮沒在口水中;三部“楊家將”、兩部“李小龍”、三部“封神榜”、四個“孫悟空”、兩位“白娘子”、四個“關公”,影視劇的翻拍毫無新意可言。不少觀眾的抱怨:“打開電視翻來覆去都是些老面孔,動不動就是翻拍。就連央視也搞一雞多吃,一部劇八套播了一套又播。 別人在創造歷史,我們卻只懂得回顧歷史,中國的影視劇應該向前看。”翻拍劇成為熒屏熱點本身並不是新鮮事,然而翻拍的週期越來越短。因此有網友戲稱:“中國的電視劇進入了‘ 啃老’ 時代。”

啃老社會特性

啃老追求夢想型

對於自己的現實工作有理想,非要達理想才能滿足自己所需,會有一直轉換工作的情形。

啃老喪失自信型

因一次的工作經驗失敗,對往後就業會有挫折感,信心遭受打擊,不敢再面對就業。

啃老自閉型

從小與社會接觸能力較差而造成的自然隔閡,心理上及能力上無法適應社會。

啃老家庭溺愛型

從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認真讀書只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擁有高學歷卻不懂自己將來打算,遂成米蟲的心態。

啃老美國的啃老族

啃老原因

路透社16日報道,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由於經濟衰退,就業情況不佳使得越來越多年輕的美國成年人與父母同住,這種現象剛好與“空巢綜合症”相反,被稱為“滿巢綜合症”。美國18歲到24歲的年輕人中,有52.8%的人成為“啃老族”。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國家貧困兒童中心研究人員調查發現,受到經濟不景氣、工作難尋等原因的影響,美國18歲到24歲的年輕人中,有52.8%的人成為“啃老族”,相比之下,這個比例在1970年時是47.3%。

啃老啃老英文

英國英語中,“NEET”指啃老族的一員,“NEET group”指啃老族羣體。“NEET”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或“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縮略語美國英語則稱之為“boomerang child/kid”。
Boomerang原指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的飛鏢。例如:
An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about 70% of the unemployed young people in our country now live off their parents, thus becoming Neets.”(調查顯示,我國約七成失業青年靠父母養活,因而成為啃老族。)
In Japan,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have joined in the Neet group who neither go to collage nor go to work..”(越來越多的日本青年加入到既不上學又不工作的啃老族。)
The boomerang child phenomenon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on a nationwide scale.”(啃老族現象已成為全國性的社會問題。)
如果把“啃老族”翻譯為adult dependent child是不妥的。“adult dependent child”的意思是“有心理缺陷或生理缺陷的需要撫養的成年子女”,比“啃老族”含義要寬泛。例如:An adult dependent child is one who is incapable of self-care because of a mental or physical disability.(一個需要撫養的成年子女是因為心理缺陷或生理缺陷而不能自理的人。)
“啃老族”是當今緊張而忙碌生活的產物。有這樣一個句子:這個啃老族已經30歲了,但仍然依靠他的父母生活。有人是這樣翻譯的:
This Neet is already 30 years old but still lives on his parents。
其實嚴格地説,live on後面要跟sth,不跟sb;而live off後面可以跟sb或sth,意思分別是“靠什麼人養活”和“靠什麼活着”,還沒有“live on sb”的搭配。例如:They live on a diet of bread and cheese.(他們靠吃麪包奶酪活着。)This unemployed worker lives on unemployment benefit.(這個失業工人靠失業救濟金為生。) 所以這句話應該翻譯為:This Neet is already 30 years old but still lives off his parents。

啃老現狀

哥倫比亞大學的高級研究員韋特(Vanessa Wight)表示:“不利的就業環境使上學和教育投資成為更吸引部分年輕人的選擇。這也讓那些無法獨立負擔生活費用的年輕人在家生活成為必然。” 該研究還顯示,七分之一的美國年輕人在步入成年過程中看不到經濟獨立的希望,也就是無法做到經濟獨立以及獨立理財。因此有更多的人選擇了延後結婚生子。
韋特用這些人口調查數據説明,年輕人向成年人過渡的時間越來越推遲,並且數量越來越多。年輕的成年人也因此推遲了結婚以及組建家庭。在1970年,女子初婚的平均年齡為20.8歲,男子為23.2歲,而在2009年這一數字變為女子25.9和男子28.1。 韋特認為:“這些研究表明,對於‘成年’的觀念正在改變,‘成年’不再是意味着離開家,結婚生子。”(國際在線專稿)

啃老最新動態

繼把子女們“常回家看看”列入老年人權益法之後,又一條尊老美德將被列為法律條文。2014年8月27日,杭州市法制辦的《杭州市老年人權益保障規定(草案)》第二次徵求意見稿已經開始面向社會徵求意見,該法規提出,禁止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啃老”,引發社會關注。 [2] 
2022年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第二批人民法院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典型民事案例,其中,楊某順訴楊某洪、吳某春居住權糾紛案入選,體現了父母有權拒絕成年子女“啃老”的價值導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六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對於有勞動能力的成年子女,父母不再負擔撫養義務。如果父母自願向成年子女提供物質幫助,這是父母自願處分自己的權利;如果父母不願意或者沒有能力向成年子女提供物質幫助,子女強行“啃老”,就侵害了父母的民事權利,父母有權拒絕。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