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啃老族

(網絡用語)

鎖定
啃老族,網絡用語中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得靠父母供養的年輕人。
“啃老族”並非找不到工作,而是主動放棄了就業的機會,賦閒在家,不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銷往往不菲。“啃老族”年齡都在23—40歲之間,並有謀生能力,卻仍未“斷奶”,得靠父母供養。社會學家稱之為“新失業羣體”。
中文名
啃老族
外文名
Gnawing old people
含    義
不出去工作,靠父母接濟生活的人
釋    義
失業羣體
類    型
網絡用語

啃老族引申含義

據中國媒體調查,“啃老族”主要有以下六類人:
一是大學畢業生,因就業挑剔而找不到滿意的工作;
二是以工作太累太緊張、不適應為由,自動離崗離職的,他們覺得在家裏很舒服。
三是“創業幻想型”青年,他們有強烈的創業願望,卻沒有目標,缺乏真才實學,總是不成功,而又不願“寄人籬下”當個打工者。佔20﹪;
四是頻繁跳槽,最後找不到工作,靠父母養活着
五是下崗的年輕人,他們習慣於用過去輕鬆的工作與如今緊張繁忙的工作相比,越比越不如意,乾脆就離職,約佔10%。
啃老族可分為四類“追求夢想型、喪失自信型、自閉型和家庭溺愛型”。
追求夢想型
對於自己的現實工作有理想,非要達理想才能滿足自己所需,會有一直轉換工作的情形。
喪失自信型
因一次的工作經驗失敗,對往後就業會有挫折感,信心遭受打擊,不敢再面對就業。
自閉型
從小與社會接觸環境自然隔閡造成。
家庭溺愛型
從小受到家人的期待,認真讀書只為了滿足家人的期待,擁有高學歷卻不懂自己將來打算,逐漸形成無所事事的狀態 。

啃老族社會評價

社會科學家認為,在當前就業壓力日增,獨生子壯大的前提下,“啃老族”有擴大的跡象。當中國進入老年社會的時候,“啃老族”必將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襁褓青年”的獨立,除了依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社會也應為其創造適合的工作機會。與其讓父母養活“啃老族”,不如給他們工作崗位,讓他們成為有能力養活父母的“養老族”。
有一則調查報告總結“啃老族”6類常見人羣:第一類是高校畢業生,對就業過於挑剔;第二類以工作太累、太緊張為由自動離崗離職;第三類屬於“創業幻想型”,雖有強烈的創業願望,但沒有目標,又不願當個打工者;第四類是頻頻跳槽者;第五類用過去輕鬆的工作與如今的緊張繁忙相對比,越比越不如意,乾脆不就業;最後一類人文化低、技能差,只能在中低端勞動力市場上工作,但因怕苦怕累索性躲在家中。
劉文彪屬於第七類,與他境遇類似的大學畢業生還有不少。他們對辛勞的父母,懷着發自內心的愧疚;對遠大的理想,又有着不切實際的執着。矛盾交織之下,他們邊“啃”書本,邊“啃”父母。陶醉在對未來的種種設想之中,他們連心理“斷奶期”都還沒過。
“啃老族”指既沒有上學也沒有就業或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必須依靠父母養活的青年人。在英國英語中,“NEET”指啃老族的一員,“NEET group”指啃老族羣體。“NEET”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或“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的縮略語美國英語則稱之為“boomerang child/kid”。
Boomerang原指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的飛鏢。例如:
An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about 70% of the unemployed young people in our country now live off their parents, thus becoming Neets.”(調查顯示,我國約七成失業青年靠父母養活,因而成為啃老族。)
In Japan, more and more young people have joined in the Neet group who neither go to college nor go to work..”(越來越多的日本青年加入到既不上學又不工作的啃老族。)
The boomerang child phenomenon has become a social problem on a nationwide scale.”(啃老族現象已成為全國性的社會問題。)
如果把“啃老族”翻譯為adult dependent child是不妥的。“adult dependent child”的意思是“有心理缺陷或生理缺陷的需要撫養的成年子女”,比“啃老族”含義要寬泛。例如:An adult dependent child is one who is incapable of self-care because of a mental or physical disability.(一個需要撫養的成年子女是因為心理缺陷或生理缺陷而不能自理的人。)
“啃老族”是當今緊張而忙碌生活的產物。有這樣一個句子:這個啃老族已經30歲了,但仍然依靠他的父母生活。有人是這樣翻譯的:
This Neet is already 30 years old but still lives on his parents.
其實嚴格地説,live on後面要跟sth,不跟sb;而live off後面可以跟sb或sth,意思分別是“靠什麼人養活”和“靠什麼活着”,還沒有“live on sb”的搭配。例如:They live on a diet of bread and cheese.(他們靠吃麪包奶酪活着。)This unemployed worker lives on unemployment benefit.(這個失業工人靠失業救濟金為生。) 所以這句話應該翻譯為: This Neet is already 30 years old but still lives off his parents.

啃老族教育心態

啃老族
啃老族(2張)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學畢業人數逐漸增加,因為高學歷的心態,使他們不願意從事較低的薪資工作,感覺心理上不平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現代部分被稱為草莓族的青年吃不了苦,太辛勞的工作不願去從事,要求工作輕鬆錢又多,就呈現空等狀態,沒工作也沒讀書。

啃老族生活狀態

啃老族 啃老族
曾有一謎語形象生動地刻畫出這幫“啃老族”的生活狀態,説的是“一直無業,二老啃光,三餐飽食,四肢無力,五官端正,六親不認,七分任性,八方逍遙,九(久)坐不動,十分無用”,而謎底就是“啃老族”。
在城市裏,年輕人靠“啃老”過活,家庭存在“啃老”問題。“啃老族”的現象隨着人口壓力的增多,經濟水平高速發展,物價的升高,將會愈加普遍。

啃老族啃老立法

啃老族 啃老族
山東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已經實施15年,對其進行“大修”,其中,“有獨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要求老年人經濟資助的,老年人有權拒絕。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以無業或者其他理由索取老年人的財物。”這一特別禁止成年子女“啃老”的條款,把這部條例的“大修”工作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有人認為,父母對於是否繼續資助成年子女本身就有決定權,立法實在沒有必要;有人認為,針對“啃老”立法有助於彌補法律空白,對“啃老族”起到警示作用。

啃老族引用事例

啃老族生活現狀調查:啃一口書本啃一口父母。
他從復旦大學某文科類專業本科畢業。
如今,當年的同窗好友,或順利完成研究生學業,或在事業上小有成就。而他,考了4次研,都以慘敗告終,無奈的“啃”了3年老。
為創大業想考研
在大學時,劉文彪是校團委調研部副部長,曾以精彩的競選演説當選學院團學聯主席;在全國大專辯論賽上,他是復旦大學辯論隊主力隊員。在學校裏,他是風雲人物,“彪哥”的名號也隨之流傳開來。
大三第二學期,他決定不找工作,專心考研。“我想在中國政壇上幹一番大事業。考研是第一步,因為在我看來,學歷意味着話語權,本科生説話的分量顯然比不上博士。”
啃老族 啃老族
劉文彪直到大學畢業都沒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難度更高的考研英語成了他面前最難的一道坎。第一次考研,他準備了8個月,其間每天至少學習12小時。大學最後一學期開學時,他看到了考研成績:全部不及格,英語只有36分。“彪哥”隨後開始漫長的考研“苦行僧”生涯。
4次落榜漸孤獨
畢業後近3年的時間內,劉文彪沒有找過工作。
第一年,由於長期坐着看書,他的體重從87公斤猛增到99公斤,英語考分則從36分增加到40分。另外,總算有一門專業課及格了。
第二年,他雖每天堅持鍛鍊2小時,體重始終維持在100公斤以上,同樣停滯不前的還有考研成績。
年初,他第4次走進考場,總分卻是4次考研中最低的一次。
3年內,他每天晚上11時睡覺,早上6時起牀,其他時間要麼在看書,要麼在去看書的路上。一次次努力換來的,卻是一次次揮之不去的失敗和一絲絲日漸增多的白髮。
伴隨失敗的還有孤獨。“整天就盼着手機響,但這3年來它就沒響過幾次。”曾經的好友都在忙着各自的學業和事業,他沒有可以傾訴的夥伴。他漸漸忘了“彪哥”這個名號,因為已經太久沒人這麼叫過他了。
父母南遷伴兒
考研前,劉文彪的父母遠在北京。他們得到消息後立刻決定:來上海,全力支持兒子考研。
一家3口在楊浦區開魯新村租了一間約20平方米的小屋,月租650元。幾年前退休的母親負責在家照顧兒子飲食起居。父親辭去北京某大企業副總經理的職務後,在嘉定區某私營企業擔任人事主管,月薪明顯減少;因路途遙遠,每月只能回家一次。
小屋是毛坯房,電器是電視機。全家的衣服都得靠年過半百的母親手洗。“高温天最難熬,房間如火爐一般,別説複習功課,就是光坐着也受不了。”
“害父母陪我受苦了。”劉文彪的聲音突然低沉起來,“本來應該是我給他們生活費,但每次伸手的卻總是我,根本不敢抬頭看他們。請不要採訪我父母,已經欠他們夠多了,不想再令他們擔心。”
告別“啃老”也艱難
劉文彪明白,父母始終是他的堅強後盾。“他們經常笑着安慰我説,應該趁年輕多讀書。這叫智力投資,任何一種投資都存在風險,暫時的卧薪嚐膽是為了將來的飛黃騰達。”
3月,他遭遇第4次失敗。5月份,他終於決定放棄考研,開始找工作,沒有收穫。
這段時間以來,他真切體會到了靠自己告別“啃老”的艱難。“現在找工作比3年前難多了。我必須調整心態,從最底層做起,還有可能準備一張‘虛假’簡歷,隱瞞曾4次考研的事實。”
這3年,出於興趣,劉文彪在複習時經常“溜號”。規定的參考書越看越沒勁,其他書籍倒看了不少。
在看《東周列國志》時,劉文彪學到一個詞“依人者危”,意思是説,如果老依靠別人,就會很危險,即使是父母也一樣。
“只要一找到工作,一拿到工資,就全部交給父母。”劉文彪在結束採訪時特別強調。

啃老族研究分析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在未來10年內和父母一起生活的英國年輕人可能會增加上百萬,這是英國一家保險公司在進行房屋購置計劃調研中發現的。
該研究發現,到2025年將有380萬年齡在21歲至34歲之間的年輕人與父母同住,這將比以往的數字增加超過1/3。兩個或以上“啃老族”家庭與父母住在一起的數字也預期從目前的150萬增加到220萬個。以上數字的演算基礎是房價仍然會按過去10年間的速度進行增長。
夏洛特和她的男友傑伊都24歲(2016年),由於負擔不起東倫敦一居室每月650英鎊(約合人民幣6250元)的房租,他們不得不搬到傑伊父母家去住,每月共給傑伊的父母支付200英鎊房租。兩人很悲觀,因為以他們目前的收入水平,如果買了房子,將沒錢外出就餐或度假。 [1] 

啃老族解決方式

啃老族是沒有就業,大部分都是失業人羣,政府國有企業倒閉淘汰,私人企業崛起更多創業問題,也不是利用極端問題用法律約束和道德綁架解決問題是可不行的,近日出現老年化,應該要老中青三結合解決問題,創造更多就業,未結婚人士成為視為所謂單身消費收入是沒有被國家承認的,所以會拖國家經濟發展,成為了社會中的亞健康,如果社會大部分人不想生孩子,或者是失去勞動力,勞動就有果實的,應該就業完成問題。
參考資料